关于iphone x2什么时候出e

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在你身边。
iPhone 专为新一代增强现实类 app 而打造。从此,无论是工作、学习和玩乐,还是你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方式,都将发生蜕变。
iOS 11 会通过学习加深对你的了解,有了它,iPhone 才会这样智能过人。它如此多才多艺,能以更个性化的方式来助你一臂之力。同时它又如此得力,功能强大,更胜以往。
升级到新款 iPhone,轻轻松松*。
已加入 iPhone 年年焕新计划?
以你符合条件的智能手机来换购新 iPhone,享受最高可达 RMB 2,110 的折抵优惠。
符合条件的信用卡用户可选择灵活的分期付款方式。
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换成 iPhone 的理由
Apple Pay 可让你在数百万家商店和热门 app 中安全、简单、私密地进行支付。
iCloud 能够存储你的照片、视频、文件、app、备忘录、通讯录等内容,让你可以从各种设备上访问这些内容,安全可靠,而且一切自动进行**。
Today at Apple
来参加光影漫步,提升摄影技巧。精彩课程,就在 Apple Store 零售店等着你。关于 iPhone X,我所知的一切 - 简书
关于 iPhone X,我所知的一切
这篇文章包含了我对 iPhone X 所知的一切,有5000字左右写于拿到 iPhone X 之前,其余为真实使用体验,完全主观。一些专业的内容凭着自己的理解,也许解释的不够到位,但我尽量把它们讲明白。全面屏有小米MIX与Galaxy S8 在前,再加上发布会前已经曝光的谍照,iPhone X 的外观设计也许第一眼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惊艳,但它却是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手机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款产品。之前我说过,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全面屏手机,只有正面全是屏幕的手机才叫全面屏手机。在这个基础上,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哪几款手机是实现真正全面屏的关键。首先要知道,我们所说的屏幕并非只是肉眼能够看到的显示屏,而是包含了显示屏和一系列与显示、触控有关的集成电路的整体,而「全面屏」的关键,也在于对显示屏之外的集成电路的处理。一般的手机将屏幕的集成电路与听筒,前置摄像头等部分放在显示屏的上方,将指纹识别、按键等模块放在显示屏的下方,这也是以往手机的「额头」与「下巴」存在的原因。第一款令人开始想象「全面屏」的手机是夏普的Crystal,尽管当时还没有「全面屏」的概念,而是叫做「无边框」。夏普所采用的显示屏和以往的手机类似的LCD液晶显示屏,只是将位于屏幕倒置,使屏幕集成电路处于屏幕的下部,同时将前置摄像头与距离感应器放到显示屏下,取消了实体的按键,才使得手机做到了三边无边框的效果。而夏普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手机屏幕下方的部分比一般手机宽很多,视觉上不平衡,并且在使用体验上做出了一些牺牲(例如自拍时要将手机翻转180°,或者是扬声器般的听筒)。2016年,第一次提出「全面屏」概念的小米MIX所使用的也是与夏普Crystal相同的技术。
Sharp AQUOS Crystal由于2014年夏普所推出Crystal手机时,三星之外的主流厂商所使用的显示屏基本都为LCD液晶显示屏,而非柔性的OLED屏,因为即便在OLED开始普及的2017年,它的显示效果与同价位的LCD屏相比,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由于LCD是硬质的玻璃屏幕,在实现「全面屏」的过程中有着它自身的不足,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有一部分屏幕集成电路在前面板占据空间,真正的全面屏永远也不可能通过LCD屏幕实现,但是对通过将LCD屏幕的显示芯片移到屏幕外,并折叠到显示屏的背面却能够让手机的「下巴」变得更小,从而离全面屏更进一步,小米MIX2所用的被称作「全面屏2.0」的就是这项技术,它也的确做到了更窄的「下巴」。在OLED屏幕的显示效果、产能与良品率都还未达到要求时,对于一款有着大规模量产目标,并且售价较低的产品来说,这会是较好的选择。但在未来,LCD屏幕一定会被OLED屏幕大规模取代。
三种不同的屏幕封装技术为什么OLED屏幕才是全面屏的归属?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OLED与LCD最大的区别便是由全面版的背光模组发光改为每个像素独立发光,也因此带来了更加鲜艳的色彩,同时更加省电。相比LCD,OLED减少了一层背光源也使得屏幕变得更薄。但在实现全面屏的意义上,OLED所能做到的,是将屏幕由不可弯曲的玻璃屏幕变为了可随意折叠的柔性塑料屏幕。因此,OLED屏幕可以做到将屏幕连带着显示芯片等一系列集成电路一起折叠到背后,从而彻底消除如今「全面屏」手机的下巴,实现正面全屏。而OLED因为低分辨率下颗粒感明显,色彩过于浓艳,寿命短,成本高等缺陷,在旗舰手机达到2K分辨率以及「曲面屏」诞生之前一直为人诟病,在两年前也只有三星锲而不舍的进行OLED屏幕的研发。但在2017年,除了三星与LG之外,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柔宇等企业也即将推出能量产的OLED屏,并在接下来的2-3年实现商用。OLED的诞生令目前的「全面屏」走向了两条不同的路。第一条路,是三星所做的「双曲面」。严格意义上讲,三星并没有刻意去做所谓的「全面屏」,只是用Galaxy S8的设计扩大屏占比。事实上 Galaxy S8 前面板的四周并没有一边达到了「无边框」或超窄边,只是曲面屏的设计加强了它的视觉冲击力,令人感觉它的两边是没有边框的。在未来的几年中,三星将做的,应该会是进一步收窄额头与下巴的宽度,并保持自己「双曲面」的特色,不排除做异形屏的可能。
Samsung Galaxy S8第二条路,便是苹果这一步「异形屏」的险棋。对于单品出货量上亿,设计上变得越来越保守的苹果来说,iPhone X 可以称得上是三年来 iPhone 的最大进步,它有着它的不足以及技术上的局限,但以这款产品作为 iPhone 诞生十周年的几年,它当之无愧。首先,和三星一样,苹果在 iPhone X 上所使用的同样是柔性的OLED屏幕,只是在设计上并未将其做成曲面屏,这并非技术上无法实现,而是出于设计的考量。它与三星,小米等「全面屏」手机最大的不同便是, iPhone X 前面板的四周边框是等距的。它没有过宽的额头与下巴,只是在一个四周等距且极窄,甚至可以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的雏形的前面板上,挖出了一个洞。而这个洞,却是苹果近年来走得最为激进的一步。
柔性封装的 iPhone X面部识别日,随着 iPhone 5s 的发布,在未来的两年内,指纹识别功能成为了旗舰手机的标配,Synaptics、汇顶科技等指纹识别模块的供应商也成为了行业中的明星企业。而众多手机的指纹模块中,公认体验最佳的依然是苹果的前置指纹识别。但前置指纹识别,和「全面屏」自始至终都是相背离的两件事物。在全面屏的基础上做指纹识别只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便是后置指纹识别,将指纹识别放到背面,也许体验会差,但却是最稳妥的方法,包括三星和小米在内的大部分厂家都选择了这种方法。第二种,在下巴上放前置指纹,但全面屏所追求的是高屏占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因此使用这种方法的只有夏普的AQUOS S2一款产品。第三种,也是最为理想的屏下超声波指纹,也是iPhone X 与 Galaxy S8 最初想选择使用的指纹识别方式,但由于技术原因,它至今还无法完美实现,也许在1-2年内能看到屏幕下指纹识别的量产手机,那也将是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而苹果,却在 iPhone X 中放弃了指纹识别。事实上在 iPhone X 发布前半年的谍照中,曾经出现过背面搭载指纹识别模块的 iPhone X 原型机,但苹果最终却选择了更为激进的做法,使用了业界从未出现过的「原深感摄像头」,它与以往的面部识别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不仅仅只是依靠面部识别的算法,而是通过软硬件的结合,达到更为精准的面部识别。在 iPhone X 引人注目的额头中,除了常见的听筒、前置摄像头、距离感应器与环境光感应器以外,额外增加的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原件与点阵投影器便是实现面部识别的关键。通过点阵投影器在人脸上投射出肉眼不可见的光点。通过红外镜头与泛光感应原件接收到光点的信息,再通过红外镜头与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两张画面的结合计算出光点与手机的距离,运用算法绘制出人脸的3D模型。也就是说,通常的面部识别是通过一张二维的照片来判断长相是否符合,而苹果的 Face ID 所使用的技术,是通过判断人的脸型是否与存储的数据一致。除了更加精确以外,理论上讲,化妆、发型的改变等并不会对面部识别产生影响。
iPhone X 的「额头」
利用双镜头判断人脸位置的原理尽管 iPhone X 已经可以通过柔性屏幕的封装技术做到四周边框等距,无限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但事实上想要在全面屏上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所要做的远远比这一块屏幕要多,毕竟手机是讲究用户体验的日用品,而非放在柜子上观赏的艺术品。在屏下指纹与屏下摄像头等技术的彻底实现之前,每一家厂商所做的其实都是「戴着镣铐起舞」。在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足够的良品率的情况下,如何达到视觉观感与用户体验的平衡,才是此刻所追求的。令人感到兴奋的是,尽管殊途同归,但在探寻全面屏手机的道路上,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产品诞生了,由 iPhone 引起的智能手机同质化开始变得没那么严重了。无论对手机厂商的设计师,还是对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毕竟谁都不想走进手机卖场,看到的全是 iPhone 和它的亲戚们。A11 Bionic以前在买苹果的旗舰机时,硬件配置永远是最不必担心的部分,因为在苹果 iOS 的封闭系统之下,旗舰机所获得的一定是优于所有竞品的软件体验,并且性能永远都是过剩的。但这一代处理器,确是 iPhone X 中不得不谈的一部分,因为这是苹果的处理器中第一次加入了「Bionic」的后缀。从2010年开始使用自己的芯片开始,从性能上讲,苹果处理器的图像性能以及单核性能始终都是领先于同时代的高通与三星处理器的(至于华为….华为天下第一!不买华为是汉奸!),A11 Bionic 依然大幅度领先于竞品,甚至2018年春季的高通骁龙845都不一定能与之相比。但这些,并不是这款处理器的亮点所在。Bionic,译为「仿生」,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也就是在2017年极为热门的「深度学习」。通俗点讲,深度学习可以令机器通过已知的数据,模拟人类的学习行为而不断改善自身。苹果在这款处理器中加入了专门用于深度学习的内核,令处理器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识别人物、地点和物体的能力。这样的宣传也曾出现在华为的麒麟970处理器上,但苹果所多走的那一步,便是给这颗强大的处理器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在面部识别方面,这款运用了神经网络引擎的处理器能够敏锐的感知人脸的变化,所记录的人脸数据也会随着日常使用而改变。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苹果的 Face ID 成为了一个能够感知面容随着时间产生的细微变化的系统,而并非只是单纯的进行数据匹配。 iPhone X 特有的 Animoji(动话表情)功能所实现的类似动作捕捉的技术也将通过神经网络引擎通过摄像头所捕捉的画面,进行实时的运算、建模、渲染而实现。即便在手机性能不断上升的今天,苹果总能令硬件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工神经网络」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构造像人类的神经元一样多级传递的结构,用不同层次去识别不同的信息,而每个层次都与另一个层次所相连。信息首先输入给第一个层次,经过多层的处理以后由最后一层输出,这样的层次可以达到上千层,令机器处理人类无法解决的复杂运算,而每层的运算过程由机器自主运行,就像是藏在一个黑盒子中不为人知的。人类所做的,是建立「神经网络」的模型,通过输入大量数据,并告诉机器什么是正确的结果,以此优化模型,得出令人满意的准确率。而训练好的模型,便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识别从未见过的信息,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深度学习的模型深度学习的优点在于人类并不用去设计每一层的运算,而是让机器自行根据原始数据与结果建立过程,就像是人类大脑的认知一样。在 iOS11 系统中,苹果为开发者提供了机器学习所使用的 Core ML 框架,令开发者能够运用苹果所提供的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应用的开发,并在手机本地处理用户的数据,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例如做到更加精准的图片识别,对用户行为进行预测等。由于iOS的封闭性,在 Core ML 诞生以前,开发者在应用层所能调用的接口有一定的局限,底层人脸识别、语义识别等接口只能依赖苹果官方所提供的资源。而 Core ML 提供的黑盒子令开发者能够在不对底层进行修改,而是利用机器学习的模型,对底层数据实现更个性化的操作。
Core ML 的示意图ARA11 Bionic 同样为 iOS 11 所提供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功能提供了强大的性能基础。「增强现实」通过将虚拟的三维物体建立在现实生活的空间中,2016年被称作「虚拟现实元年」,而在元年的风头过后,「增强现实」却被苹果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本质上,它和虚拟现实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却能更好的用于生活当中。苹果的 AR Kit 为开发者提供了增强现实所需要的动作追踪技术,通过调用系统的摄像头、陀螺仪等硬件,达到第三方应用无法实现的精准度。在iOS 11的AR Kit提供之前,手机中的增强现实通常需要一块标记用的卡片,才能够在手机屏幕中正确实现增强现实的功能,而这样的增强现实多用于演示功能。iOS 11之后,苹果提供的AR Kit能够令增强现实的模型出现在任何平面之上,极大的扩展了它的实用性。例如这个AR导航的功能:配色自 iPhone 诞生以来,除了尝试使用多彩配色却不那么成功的 iPhone 5c 以外,所使用的颜色只有黑、白、金与玫瑰金四种颜色。我个人认为,从审美的角度讲,金色并不是一个好看的颜色,尤其是带有注塑条的机身中,白色的注塑条与金色的机身产生了强烈的割裂感。但自2013年 iPhone 5s 带来了金色起,它已经由 iPhone 的专属配色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准配色之一,即便是以工业设计为卖点的锤子科技,也不得不绞尽脑汁推出「咖啡金」「浅金色」等相对好看的金色迎合大众审美。即便与iPhone 8/8 Plus 采用了类似的边框与背板设计,但在 iPhone X 中,iPhone 的配色只有「深空灰」与「白」两种,而没有iPhone 8系列的金色,这两种颜色,被称作「本色」。它们所带来的感觉,更接近人类对某种材质在某类铲平感知上的本质表现。这里抛开银色与白色不谈,只想谈谈 iPhone 的「深空灰」或「黑色」。
迄今为止,一共有5种配色被用于 iPhone 上,iPhone 5 发蓝的磨砂黑,iPhone 6/6s 的浅色深空灰,iPhone 7 的磨砂黑,iPhone 2G/3G/3Gs/4/4s/7 的纯黑色,以及iPhone 8/X 中,颜色略深的「深空灰」。iPhone 从 iPhone 5 采用金属材质开始,便一直在黑色上不断地尝试。 iPhone 5 的黑色因为具有发蓝,掉漆等问题而饱受诟病,而在 iPhone 6/6s 中采用了妥协的深空灰。直到 iPhone 7,真正意义上的黑色才再次回归,并且带来了足够「黑」的「磨砂黑」与更加纯粹的「亮黑色」。苹果在设计与工艺上所追求的「无缝性」,在 iPhone 7 的亮黑色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多种材料相结合时必然会产生缝隙,而无论是 iPhone 5的「金属+玻璃」,还是 iPhone 6/6s/7的「金属+塑料」,在工艺上都能够将双材质拼接的缝隙做到接近无缝,但碍于两种材料质感的区别,苹果并没有刻意地处理这两种材料的配色,因为「缝隙」必然会被感知。但亮黑色的 iPhone 7 ,却做到了「去物质化」。「亮黑色」的 iPhone 7 运用高光打磨,在 工艺上做到无缝的基础上,做到了「知觉上的无缝」,甚至改变对 iPhone 7 材料的看法。「铝合金」在人的固有认知上就是略粗糙的金属质感,而「亮黑色」却彻底打破了用户对「铝合金」的感知,达到了玻璃一样的高光效果。无论从视觉与触觉上,它都是一个光滑的整体,甚至无法通过画面判断它的材质。即便它无比脆弱,任何一个 iPhone 7/7 Plus 亮黑版用户的手机上都必然至少会有数道划痕,但它所代表的,是手机制造与设计结合的巅峰。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也是「美」的本质。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人类有一种无意识的对美的共同认知。就像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率」,在艺术的任何领域都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是因为在对所有人来说,有一种固定的「美」。这就是马克斯·韦特海默提出的「格式塔」(Gestalt)理论,「格式塔」指的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亮黑版的 iPhone 7 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完美的「格式塔」的手机。由于 iPhone X 对无线充电的支持, 机身的的材质变为了「玻璃后盖+不锈钢边框」,与全金属机身相比,在边框与背板的结合处失去了完整性,但背板却不再是一个割裂的整体,而是整块打磨过的玻璃。与亮黑色 iPhone 7 相比,它不再具有那种浑然天成的一体感,却有了更加出色的手感与硬度。相比金属,玻璃后盖能做到更加纯粹的黑色,但苹果却没有使用黑色,而是使用了一种全新的,在以往的产品中从未出现过的「深空灰」。尽管同为「深空灰」,iPhone X 与 iPhone 6 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配色,而这一次的「深空灰」,却是苹果经过充分考量的结果。与其管它叫「深空灰」,不如说是一种发灰的黑色,而这个配色,所考虑的,是背板与黑色的不锈钢边框之间的一体感。苹果自 Apple Watch 起开始对镜面不锈钢的加工,而在 Apple Watch Series 2 中,首次进行了深空灰色不锈钢的尝试。这一切,都是为了今年推出的 iPhone X 的双色不锈钢边框。与铝合金相比,不锈钢的硬度更高,加工、染色也更加困难,相比铝合金的哑光质感,不锈钢边框所追求的是镜面一般的闪亮。而着色后的不锈钢的颜色与亮黑色 iPhone 7 并不相同,而是一种金属原色与黑色相结合,并且有着高光质感的「深空灰」。相比纯黑色而言,「深空灰」的配色更加能够达到边框与背板的一致,但同 iPhone 7 相比,它依然是一款设计为工程妥协的产物。以下写于到货后日,iPhone X 首发当天的早上9点半左右,当我被一通让我带着身份证去领快递的电话叫起来时,我知道,iPhone X 到了。
本来想着忍一天,到晚上再把它拆开,结果没忍住,拿回宿舍就开箱了。
在硬件方面,它带给我的感受和效果图与视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宽度和我5.5寸的坚果Pro相当,但长度却略短一些,握持手感比较合适,即便比之前的机器更厚、更重,但依然控制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由于是 OLED 屏,熄屏时屏幕的纯黑色与听筒的一体感更为强烈,像是一个纯黑色的平面。
点亮屏幕以后,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OLED屏幕。也许有iOS在字体渲染方面的功劳,但无论如何,这块OLED屏幕的显示效果超过了我所见的任何一块OLED屏幕,即便屏幕供应商同样是三星,iPhone X 的显示效果与一加5、魅族Pro 6 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甚至比三星自家的Galaxy S8的显示效果要好。色彩与我手上的 iPhone 7 保持一致,亮度也做到了与LCD屏一样出色,同时,2K以下分辨率的OLED屏几乎都会有的颗粒感在这块屏幕上并未有所呈现,先前对屏幕有所顾虑,但拿到真机以后便打消了这个想法。软件交互接下来,是 iPhone X 最值得讲,也是唯一一个只有拿到了这款手机,才能展开谈的一个部分。2013年以前,iPhone 凭着出色的软件设计与交互遥遥领先于市面上的任何一款 Android 手机,而到了2017年,iOS 不再像曾经那样凭着交互与设计领先,但 iPhone 的软件交互依然是众多国内厂商效仿的对象,这一次为了全面屏,在软件层面,苹果也做了很多特有的适配。史上最复杂的「电源键」由于 home 键的缺失,除了音量键以外的唯一的实体按键便是右边的「电源键」,但它此时已不再是电源键,而承载了更多系统层的功能:按一下锁屏,按两下进入 Apple Pay,长按唤醒 Siri, 「电源键+音量键上」截屏,「电源键+音量键下」长按关机。凭借着组合键与多次按动的操作,此时的电源键已不再是单独的电源键,甚至「关机」操作都要凭借组合键来完成,不难看出,它的双击与长按代替了曾经Home键的功能,这样的组合键操作在拿到手机时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但习惯之后,对用户的使用是几乎没有影响的,任何一个功能的呼出所需的步骤都没有增加。在Home键消失的情况下,这样的操作并未带来过多的操作难度。Home键的替代品——操作条
Home 键被取代后,所代替它的,便是屏幕下方的这个操作条。它的操作也相当简单,只要上划就可以回到主屏幕。这一步操作的学习成本几乎为零,但它所影响的,是从 iOS 7 开始出现,并已经令用户形成惯性的「控制中心」功能。而「控制中心」的呼出,被改为了从屏幕右上角向下划动,原本向下划动的「通知中心」,只有从屏幕左上角下拉才能呼出,由于屏幕长度给单手操作增加的难度,单手划出通知中心基本不可能,而控制中心的呼出也变得更加困难,相比 Home 键的消失,「控制中心」与「通知中心」的呼出难度增加大概才是苹果所作的全面屏交互最大的问题。
原本双击 Home 键呼出的后台页面,在 iPhone X 中被改为「上划并停顿」,而曾经的「上划清后台」为了避免与返回桌面的操作冲突,清理后台需要长按卡片后,上划或点按删除。清后台的操作比以前复杂,但这也有可能表示,苹果根本就不想让你清后台,因为 iOS 的系统机制,即便不清后台,系统也是能够流畅运行的。
同时,因为同为划动操作,曾经屏幕左侧「重按+右划」呼出后台与切换程序的操作被iPhone X底部的操作条完美取代,两个应用间的切换和曾经相比更为流畅。变化的状态栏由于听筒的存在,顶部的状态栏只能够显示时间、信号、点亮、WiFi这几个较为重要的信息,而更多的「电池百分比」、「运营商」、「蓝牙」等信息需要下拉到控制中心才能显示。
面部识别在拿到手机之后的两天,较为充分的使用了一下面部识别的功能,识别的准确率基本能够令人满意,但偶尔会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但也正如苹果官方所说, iPhone X 的面部识别是能够逐渐提高准确率的,两天以后,它确实比刚到手时好用了。面部识别所带来的最大的优点,便是解锁时不需要将手指放到Home键上,因此也不存在湿手操作时的失误问题,只要将目光注视到屏幕上,就能进行解锁。但同时,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由于要上划解锁,面部识别的速度永远也不可能超过指纹识别。与大多数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手机不同,iPhone X 在面部识别成功时,并不会直接解锁,而是停留在锁屏页面,需要上划的操作。而苹果在设计上的考虑是,由于面部解锁后不进入桌面,使阅读通知变得更加容易。而由于「通知中心」被转移到了屏幕左上角,因此,在锁屏界面查看通知成了最简便的通知阅读方式。在面部识别成功以前,所有通知的内容都是隐藏显示的,而解锁成功后,通知会显示在锁屏界面。而这种注视显示通知的方式,则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槽以上7000字基本都在吹捧 iPhone X,因为它确实是一款优秀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产品,但同时,由于步子迈得太大,在它身上必然有着无数的不足,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槽点。首先,背面的摄像头凸起得令人想说脏话。自 iPhone 6 起,iPhone 的摄像头开始凸出,到了这一代已经毫无顾忌了。这是有史以来镜头凸出最大的一代 iPhone ,尽管它的成像质量优秀,尽管它双镜头都配了光学防抖,但是这都改变不了它丑陋的事实。它就像是一个美女脸上的一颗痣,还是长在眉心,直径1厘米以上的那种。说到痣,不得不吐槽一下双镜头闪光灯右下方的降噪麦克风,在拿到产品之前,我从来没注意到那里有一个降噪麦,处在一个不对称的位置。起初我以为是摄像头的瑕疵,用手抠了抠才发现是降噪麦。前代产品的降噪麦全都是放在面板上的,到了iPhone X却移到了摄像头上,并且处在右下方这样一个诡异的位置,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由于 iPhone X 特殊的屏幕分辨率,有很多应用还没有为其适配,在显示的时候上下都有两条大黑边,由于苹果出色的封闭性,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解决,但至少在今天,它降低了 iPhone X 整体的用户体验。
尽管 iPhone X 支持29W的快充,但标配的充电器依然是10年前的5W充电器,iPhone X 大概是在2017年唯一一个没有上快充的旗舰手机了。而一套快充充电器+充电线的价格在官网是576元,手机的价格我都不吐槽了,连套快充都不给,这已经不能用黑来形容了,简直不要脸…这一代砍掉了128G的版本,只留下了64G和256G,这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单纯的为了钱。因为128G版本最受欢迎,而砍掉了128G,从而逼迫64G不够用的用户去买最贵的256G。因为手机容量越大,所获得的利润相对就越多,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利益而不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做出砍掉128G的决定,这令我很失望。总结尽管 iPhone X 有众多不足,它高昂的售价与工业设计上的一些妥协也必然会令它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但它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手机。它所代表的,是全球智能手机在2017年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它同时也是人类自2007年进入智能机时代以来,一切技术与创意的结晶,你能够用钱买到的最好的手机。参考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https://zhuanlan.zhihu.com/p/https://sspai.com/post/36652https://zhuanlan.zhihu.com/p/https://zhuanlan.zhihu.com/p/http://weibo.com/ttwenda/p/show?id=#_0
日,苹果发布了新一代的 iPhone 8 和 iPhone X,iPhone 手机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十年的历程.小伟哥熬夜看了这场发布会,决定写点什么,向这款伟大的产品致敬.我就来写写 iPhone 这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吧. 十年之前,中考前的那个暑假,我...
在说 iPhone 8 的事情之前,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 2010 年。 苹果设计灵魂人物乔纳森艾维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人员来到康宁公司,在康宁小镇的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烧制玻璃。当时,还没有像今天这么赫赫有名的康宁正在研发一种更为结实的玻璃,如今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大猩猩玻璃。虽...
华强电子网讯 在说iPhone 8的事情之前,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2010 年。 苹果设计灵魂人物乔纳森艾维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人员来到康宁公司,在康宁小镇的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烧制玻璃。当时,还没有像今天这么赫赫有名的康宁正在研发一种更为结实的玻璃,如今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大猩猩...
Apple 在 2017 年 9 月的秋季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 iPhone X。iPhone X 与之前的 iPhone 不同,为了达到全面屏的效果,实体 Home 键被屏幕底部的 Home Indicator 取代,屏幕的四个角由直角变为了圆角,屏幕比例也不再是常见的 1...
加密和用户认证,是伴随着账号系统产生的需求。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就需要加密,加密也就意味着需要认证解锁。QQ/微信/支付宝/微博/邮箱等网络工具越来越多,加密和用户认证的频次和安全要求也跟着提升。对用户认证的方便和安全性要求,催生出了复杂的密码和用户认证学科。 认证方式分为“知...
我以为我感情的杠杆可以翘起整个世界! 却不知道理性的支点是在哪里, 我以为我的辛苦就是她快乐的源泉, 但是被痛苦玷污的蜜饯也只是一剂毒药 我以为我会好好地用自视甚高的傲娇拥抱生活 回头看看却看不到几许赞许的目光 我不愿回头,是因为看不到起点和终点 而心中的理想 却是脚下的终...
春风 还被叫做春风 只不过 在渐渐变冷 桃花 依然还是桃花 只不过 不再鲜红 三月 又是一年三月 我们 抱着春风 你我 可能还是你我 只是 桃花不红,春风渐冷。
谢谢你的关心,也请你不要为我担心,担心并不会使生活变得更好。我有事情会和你商量的,不是我咬文嚼字。我们都有了家庭,我从不会主动建议你家事情怎么样,因为我相信你和小戴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都是你说,我只听。就算亲姐妹,我们也是不同的个体,立场不一样,选择不一样,喜好不一样,...
我从小到大一直以来是父母的乖孩子,叛逆也只是敢偷偷的叛,从来不敢让爸妈知道,在学校也是做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所以学习一直以来算是中上吧,但只要是碰到重要的考试基本属于发挥失常的那个(之前自己一直找的理由是夏天水逆影响发挥,谁让重要考试都是夏天)
With us growing up, the time pass faster as a result of that the ratio of rest time to our age becomes smaller. There is short story in 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在线是真在线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