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在乡镇违建厂房违反什么法规属于违建吗

广东部分基层政府为招商不择手段 介绍违建做厂房
  昨日南方日报《一家外企注册一年未成功》报道出街,引发了企业注册难的大讨论。多名读者致电南方日报,表示感同身受,向记者诉说在企业注册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
  ●南方日报记者杨大正 实习生罗小玲 徐刚 许芷君 沈梦怡 发自东莞、广州
  1◎番禺区经促局工作人员一听说注册资本只有25万元人民币,立即转变了态度。他们表明外企来番禺投资最少需要50万元资本,否则不予批复。
  2◎部分县、镇基层政府,在外商与政府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转让金后,有的已投资办厂,却不协助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手续,甚至再将土地使用权高价转卖给第三方。
  3◎一位要求匿名的外商称,在大陆投资,政府官员很重要。如果政府部门有熟人和关系,申请某些手续会快一些。&有的需要一些费用,有的不需要,要看具体情况。&
  内部规定隐性门槛
  从湖北来广州做生意的郑小姐称自己&脑袋已经晕了&,但还没搞清楚企业注册的复杂流程。郑小姐计划和一名朋友在广州市番禺大石投资一家面包坊。她的法国朋友之前有经营蛋糕店的经验,加上郑小姐的经商天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番禺开始创业。
  她们前往番禺区经促局办理注册手续,番禺区经促局工作人员一听说注册资本只有25万元人民币,立即转变了态度,表明番禺外企投资最少需要50万元,否则不予批复。
  郑小姐一再解释,开个小面包坊用不了50万元,但番禺区经促局还是拒绝了他们的要求。郑小姐询问资金门槛依据时,经办人员称:&没什么法律依据,我们这是内部规定。&
  不仅广州私设注册资金门槛,在东莞市外经贸局注册&碰壁&的曾先生抱怨,东莞的注册资金门槛更高。他在东莞市外经贸局得到的答复是&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美金&,但是,一起办理手续的代办公司人员悄悄告诉他,注册资金不用这么多,称可以&操作&。
责编:任鑫恚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在农村租赁土地上建的厂房属于违建吗
我2010年从邻村租了一片土地(土地上原有部分房屋),期限15年,合同约定村委会允许我建设厂房和住房,我建了厂房并办起企业,但现在村委会给我发了拆除违建通知,说是镇上让拆,他们也没有办法。我该怎么办?能否通过补办手续变成合法建筑?如果强制拆除,需要哪个部门先行作出违建的认定?在线等,谢谢!
律师回答地区:山东-淄博咨询电话:帮助网友:20695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一般认定为违建,可以咨询相关政府部门看能否补办手续。 16:28地区:山东-淄博咨询电话:帮助网友:12137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可以要求补办手续 17:54
无锡推荐律师租用林地建厂房拆 严重违反《国土法》相关规定&&& 租用林地建厂房拆&&& 严重违反《国土法》相关规定,属非法占用土地&&& 建在林地上的厂房属于违法建筑。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摄&&& 租用林地建厂房&&&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昕 通讯员/卢舜辉)昨日上午,惠阳区秋长街道办、惠阳区公安分局、国土分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工作人员约200人顶着炎炎烈日,拆除了在秋长白石村门坪小组牛布暖地段的一处违建厂房,而拆除原因是该厂房在租用的土地上偷偷兴建。&&& 违建厂房建筑面积5029平方米&&& 据悉,自去年8月以来,惠阳区秋长国土所在日常巡查工作中陆续发现了4宗违法用地,分别为骆某、叶某、蔡某、丁某等人在与当地村民签订了土地租用协议后,偷偷在租用的土地上兴建简易厂房,涉及违法建筑总面积约24000多平方米。&&& 其中,日,骆某在秋长白石村门坪小组牛布暖地段动工兴建厂房,不过,此用地属于林地,是由秋长白石村门坪小组出租给骆某使用,而骆某坚在没有得到国土部门批准,且没有取得统征地指标及规划许可证等证件的情况下,对该地进行动工推土,平整面积14613平方米,11月份兴建厂房,建筑总面积5029平方米。&&& “骆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土法》的相关规定,属非法占用土地。”秋长国土资源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所于发现违法用地当日(即日)发出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由秋长白石村门坪小组长赖锦城代为签收,白石村委赖沛超、秋长国土所叶法基见证),并于当天下午在白石村委会对赖锦城做了调查笔录,后于日提交惠阳区国土分局土地监察分队立案查处。&&& 此后,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12年1月对骆某发出了《责令整改意见书》,责令其7日内拆除地上建筑物,恢复土地原貌。期间,秋长国土所和街道办执法队及村委工作人员先后5次到现场制止其违法行为(包括停水停电),但是骆某始终没有出现。&&& 据了解,因骆某无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及《责令整改意见书》的整改意见,依旧开工兴建厂房,惠阳区检察院于日对该违法用地的相关责任人(包括骆某坚、村小组负责人赖某)进行了刑事拘留,而骆某坚等违法建设的厂房也于昨日上午被依法拆除。&&& 其余3处违建厂房也将拆除&&& 秋长街道办负责人表示,另外3宗违法用地的情况与骆某的案例情况大体相同,都是违法用地人利用偏僻的地段作为掩护,同时又借道当地紧邻深圳的地理优势,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租用林地、荒地、农用地,在没有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情况下,偷偷建设工业厂房、宿舍,而这3处违建厂房也将在近日组织人员进行拆除。&&&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地有关部门发现违法用地的情况后,违法用地者都无一例外地“忽略”相关部门的通知和整改意见,无视执法人员的多次制止,并采取了“不接触”的策略,企图造成既成事实。&&& 对此,秋长街道办负责人还表示,希望通过公开途径严正告诫投资人和当地村民,不要带着侥幸心理,以为造成既成事实后当地执法部门就不会强制执行相关法律,他们将发现一宗处理一宗,绝不会因为涉及面广而不了了之。&&& 中信会惠州分会八方峰会举行&&& 7月7日,由中信地产发起,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信诚人寿、天安保险、中信医疗、中信旅游以及中信物业等八家中信集团在惠企业联袂打造的“中信会惠州分会八方峰会暨会员嘉年华”在中信水岸城召开,此次活动以“凝聚,信的力量”为主题。&&& 据中信会惠州分会会长介绍,中信会惠州分会八方峰会启动仪式的召开,表明中信会已经不仅是中信地产的一个会员组织,它更是中信集团在惠八家企业的会员组织。中信集团在惠八家企业将根据惠州会员的多元化生活需求,整合自己的服务和产品,致力于持续关注和升级客户价值,倾力为中信会会员创建更全面、更美好、更优越的生活价值。&&& 峰会上还举行了2012中信地产客户价值年第三季“凝聚价值季”的新闻发布环节,以及中信会会员杂志《信客》惠州全新升级改版的启动仪式。&&& 而在中信水岸城纯水岸生态公园上,中信会会员嘉年华活动现场欢笑连连,温馨四溢。现场设置了丰富趣味的活动吸引了众多会员的目光,包括篮球游戏、行为艺术表演、乐队表演等,精彩丰富的活动让会员们充满快乐与温馨。&&& 目前中信地产在惠州发展迅速,中信地产在惠州“北优南拓”的城市发展中轴线上,重点规划部署了中信汤泉、中信会展配套、中信水岸城以及惠阳中信新城五个项目,建筑面积将近800万平米,致力于以开创领先、国际化的标准,为惠州人民营造同步世界的高端品质生活。罗锐&&&
&&?&&&&?&&&&?&&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京津冀招商网
自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商务部分两批公开招标境外经贸合作区,我国已在15个国家确定了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且有部分已投入运营。虽然我国政府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共赢合作,并从发展资金、授信、税收、审批、通关、安全、保险、培训等方面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给予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仍以少数“走出去”的企业为主导,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以我国国内企业为招商对象,尚未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并发挥竞争优势,也未形成与之相协调的对外投资和区域合作的总体战略布局,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之下,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更为成熟。在区域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凭借先进的管理和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了本土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升级,不仅迅速提升了对外投资的水平,而且充分利用了周边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机遇,从区域合作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虽然我国与新加坡在国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中新两国作为同在亚洲的重要经济体,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向型经济均在两国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战略均在两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两国也都以建设境外园区为手段来扩大本国对外投资。因此,通过研究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基础、建设动机、开发模式、产业定位、区位选择等特点,可以探寻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要素,为我国新时期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背景及现状(一)建设背景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建设源自政府出台的“区域化2000”计划(Regional2000Programme)。1991年,新加坡政府为了尽快实现经济起飞而出台了战略性经济计划,经过几年迅速发展后,新加坡将成为第一梯队的发达国家的目标实现时间定为2000年,并随之出台了一些新的战略项目,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区域化2000”计划。该计划以发展新加坡外部经济为主,以期为新加坡企业实现对外投资及在新加坡投资的跨国公司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而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区域化2000”计划由国家牵头的以海外工业园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一系列帮助私营企业和个人海外投资的鼓励和管理办法组成。国家通过政府机构和政联公司实现海外工业园区开发,其中最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承建商为新加坡技术工业公司(胜科工业集团Semb-CorpIndustries)和裕廊镇公司(JurongTownCorporation)的分支机构(JTCCorporation)。经济发展局(EDB)通过其营销网络及与新加坡跨国公司的紧密联系支持海外工业园区项目,鼓励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将低价值的产业活动转移出新加坡。由于其控制新加坡国内相当大范围的税收减让和管制许可,企业与其合作能够得到商业利益,从而对海外投资者颇具影响力。(二)发展现状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是在国家战略经济计划下,为充分利用活跃的亚太经济和周边国家潜力巨大的资源和市场,凭借本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越性,由政府主导在关系友好的东道国选址建设的工业园区,入驻园区可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新加坡企业及跨国公司入驻,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起,新加坡便开始在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印度等国家建立海外工业园区,目前已建有十余个(见表1)。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始终秉承相同的设计理念和组织方式,并积极引入新加坡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理念,从而在东道国园区内营造出类似新加坡的适宜外商投资的商业环境,增强东道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因此颇受东道国欢迎。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了国内工业园区的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众多具备工业园区开发经验的政联公司和政府机构积极参与到海外工业园区的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如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裕廊集团,专门负责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开发和管理,新加坡国内经其管理的各类园区和标准厂房区共38个,占地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吸引了约7000多家公司投资。目前,裕廊集团的子公司腾飞公司作为亚洲领先的创新商务空间提供者,在新加坡、印度、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多个国家参与建设了科技园、工业园、商务园、科学园等园区设施。胜科工业园作为胜科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综合工业土地和厂房的供应商,它不仅是印尼&#23751;淡和民丹工业园、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和越南新加坡工业园的主要股东,还为各个园区提供总体规划、开发、招商和管理。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IESingapore)是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促进新加坡开展海外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其通过设在全球超过30个地区的联络点,以“3C”协助框架&#8212;&#8212;&#8212;培养实力(Competency)、拓展网络(Connection)和提供融资(Capital),协助以新加坡为基地的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寻找海外伙伴并进入新的市场。二、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特点(一)母国经济地理条件优越新加坡独特的地理条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向型经济特点为建立海外工业园区奠定基础。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资源相对匮乏,土地面积仅710平方公里,但其扼守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之间往来的重要海上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花园城市”的发展定位、语言文化的多元整合、廉洁高效的营商环境使之发展成为全球化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并在东南亚国家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也使得其在周边国家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具有地缘优势。新加坡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达近5万美元,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外向型经济是其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就开始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同时,新加坡也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实现了产业转移与升级,逐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外部经济在新加坡发展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尤为凸显。2011年,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317亿美元,比2010年上升9.7%。至2010年年底,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933亿美元,比2009年上升8.9%。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成为新加坡建设海外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二)海外园区建设动机明确实现产业转移、土地资源无形化战略和扩大对外投资是新加坡建立海外工业园区的主要目的。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廉洁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外商投资的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一度使其成为欧美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由于新加坡的国土资源和水资源十分有限,这个城市国家难以承载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急需将国内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从而推动本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实现产业升级,并将新加坡打造成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中心,实现总部经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受到国土资源的限制,新加坡自然把目光投射到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通过实施战略性经济计划,将其作为经济腹地,发展区域工业园区并增加对该地区的投资,充分利用亚太地区的经济机遇和对本国来说无形的土地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并最终补充新加坡国内的经济。同时,与亚洲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新加坡的对外投资在国民收入中占比相对较低,且此前为推动企业建立国际联系,新加坡曾鼓励本国企业与欧美公司建立合资企业,但这些尝试均未有效增加对外投资。为此,1993年成立的海外企业促进委员会(CommitteetoPromoteEnterpriseOverseas)便将其海外拓展战略从“国际化”转移到“区域化”上来,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建设便逐步开展起来。(三)海外园区运营模式先进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是基于两国政府间合作的产业地产开发及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首先,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建设的海外工业园都是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不仅有操作层面的政府机构和政联公司(Govern-ment-LinkedCompanies)与东道国建立合资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和管理,还有国家层面的协调委员会负责两国合作协议、投资政策等体制框架的协商。如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和园区联络机构。越南、印度尼西亚的新加坡海外园区也是在两国总理签署合作协议后,由新加坡政联公司(如胜科工业园)主导的财团和东道国的国有企业或大财团共同投资建设。其次,新加坡海外园区的建设实质是产业地产开发。裕廊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地产开发商,向全球提供适合于制造和相关行业的各种工业及商业设施建设及园区建设。胜科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能源、供水、海洋及离岸工程的供应商,也是城市综合体和工业园区的重要开发商。新加坡正是凭借在工业园区建设上的经验与优势,向海外输出资本、技术与服务,在土地资源无形化战略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再次,新加坡海外园区建成后,新加坡政府机构和投资方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完整的生产生活配套实施与服务、先进的园区管理模式等优势,吸引各国跨国公司及东道国企业入驻园区,并向入园企业出租或出售园区内某个单位的所有权及其管理权,实现物业管理功能。其盈利模式并不局限于创造就业机会或从技术转让中获利,而是更加重视通过专业化的产业服务来实现盈利。(四)海外园区具备产业优势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产业覆盖范围较广,注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母国企业投资以服务业为主。一方面,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城市综合体为主,不仅涉及制造业及与其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仓储、运输、金融、保险等),还涉及商店、超市、餐厅等生活服务业和银行、寺庙、医院等公共设施。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开发商还要投入巨资建设园区专属的电力系统、水处理厂、下水系统、通讯设施等。如新加坡印尼&#23751;淡印都工业园(BIP)从人口稀少、毫无制造业基础的小岛建成为能够自给自足的城市综合体,离不开经营各个产业的企业入驻,从而使其与新加坡建立更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引进的制造业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趋势。如最初建设在印尼的两个工业园区,主要集中了从新加坡转移出来的纺织、服装、家具和其他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加坡本土企业占70%左右。而之后在我国建设的苏州工业园等项目,则倡导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新加坡企业之外的跨国公司数量占比也不断上升。此外,新加坡本土企业对海外工业园的投资也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随着新加坡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业成为其颇具竞争力的产业,自然也成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军。截至2008年,新加坡服务业在海外的投资存量达到了2778.5亿美元,占新加坡海外总投资的93.2%。投资海外工业园较多的房地产公司等在东道国的业务也以开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为主。(五)海外园区区位选择集中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紧密围绕区域化战略而集中在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及亚洲的中国、印度等国家,并呈现出向更广范围拓展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建立海外工业园区之前,新加坡就已经将其南部的印度尼西亚的&#23751;淡岛作为适宜进行加工业产业转移和摆脱资源约束的战略目标。在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商订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后,如允许外商独资、实行免税政策、允许外资管理产业地产等,新加坡便开始在印度尼西亚陆续建设三个海外工业园区。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将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瞄准至其北方的越南、中国和印度。越南新加坡工业园(VSIP)复制了印尼新加坡工业园的成功模式,并借力东南亚国家的快速发展;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因增添了更深一层的政治外交因素,又特别引进了新加坡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模式;印度班加罗尔的全球技术园区进一步拓展了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形式。亚洲地区始终是新加坡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09年,新加坡对亚洲投资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52.8%,中国大陆是其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此外,2005年,新加坡一些政联公司率先入驻海湾地区的巴林和阿联酋,虽然并未采取以往海外工业园的形式,但也广泛的参与到海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商业活动中。至2011年初,已有59家新加坡公司在海湾合作组织(GCC)国家投资运营,新加坡海外园区建设及投资活动逐渐体现出国际化趋势。三、新加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通过建设海外工业园区成功地实现了其“立足周边、扩大腹地”的区域化发展战略,海外投资存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多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3933亿美元,不仅与周边国家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合作关系,还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本土产业升级和总部经济。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对新时期我国的对外投资、区域经济合作、产业转移与升级等政策配合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园区建设必须重视产业服务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拓宽思路。所谓产业地产,是指园区开发商获取园区建设的土地之后,不只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是集中定位研发、策划招商、规划、融资、建设、营销、物业管理、生产性服务等多种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产业服务,通过配套服务提升园区竞争力并促成产业集聚,使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吸引更多资金和项目。从目前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情况来看,园区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工业园区“五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面临招商难、承诺兑现难、土地闲置多、服务跟进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需要创新思维,可以借鉴新加坡经验,充分利用我国海外工程承包的经验优势,依靠园区建设主导企业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专业的产业地产建设运营公司,集成工程建设机构、咨询机构、策划广告、投资公司、孵化机构、投融资平台、招商与产业促进平台、管理与服务平台等多元化的主体和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服务和投融资解决方案,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从以硬环境为中心向以软环境为中心转变,从以提供产品为导向向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转变,从而提升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程度。(二)对外投资要找准国际竞争优势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投资企业以具有基础设施开发优势的政联公司、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和先进的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成功实现对外投资,不仅表明了新加坡企业在建筑、制造、服务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凸显了新加坡政府有效的调控能力、廉洁透明的行政管理方式等独特竞争优势。与新加坡相比,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能够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对外投资的企业特定优势,但我国已经探索出适合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加之我国对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我国可以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形成“国家特定优势”。然而,目前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市场开拓为目标的纺织、家电、机电、微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资源获取为目标的矿产资源开发、冶金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和以技术提升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定位较为分散,未能从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定位优势产业,主导企业的首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未能吸引更多企业的后续投资,园区也未能因势利导形成产业集群。这就要求我国今后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过程中,进一步协调好市场行为与国家参与、园区小环境与东道国大环境、园区内企业之间等多重关系,找准产业定位,创造产业集群孵化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在对外投资中的竞争优势。(三)区域经济合作要从战略层面为企业铺路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并使政府部门和政联公司在对外投资中充当先锋,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等方式与东道国商定贸易、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为新加坡企业的海外投资保驾护航。新加坡已与23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FTA),与32个国家签订投资保证协议(IGA),与60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议(DTA),基本涵盖了世界主要经济区,这无疑为新加坡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近年我国也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中来,但自由贸易协议、投资保证协议的签署并没有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也因此显现出较强的滞后性。如在我国政府批准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之前,我国企业已经自主向韩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选址更多基于主导企业已有的投资,而不是基于国家战略。我国需要设定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整体战略,并将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纳入到整体战略中,综合运用贸易、投资、区域经济合作等多种手段,挖掘具备投资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前瞻性地确定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布局。(四)产业转移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通过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新加坡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移,国内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升级,并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最为著名的总部聚集地之一。2008年,新加坡总部聚集区规模有82公顷,拥有500万平方米商务写字楼,共有26000家国际公司。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现产业转移与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即我国将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同时,要注重在本国引入新兴产业并实施本地培育,促使我国产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升级。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加坡之所以将产业转移到周边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因为受到本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制约,而我国与新加坡的经济地理状况大不相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面积十分广阔而经济发展又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广大腹地,这就使得我国产业转移的目的地比新加坡更具选择余地。因此,我国需要结合实际国情来引导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关注对外投资的同时也要注重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来源:国际贸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娜扎金喜善同框比美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厂房违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