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里老人的 房子卖了。置换房子先卖还是先买大的 可以一起写上孙子的 名字吗?

大化文联网|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化县文联
《大化文艺》2015年春季号
发布于: 10:22:30
【虚拟空间】
1 & & & &卷首语
4&&  && 韦 优 蓝万田轶事
        &&长篇小说《苦山》节选
20&&   蓝永秀 牛蛋这辈子(短篇小说)
【真情花园】
25&&   韦奇宁 韦奇宁游记二题
40&&   黄高德 跟李白喝酒(外八篇)
56&&   黄华婷 滇行记
62&&   兰艳姣 老屋(外一篇)
71&&   蓝志焕 民间武术宗师蓝现何
74&&   蓝乙人 解读《为你削一个苹果》(外一篇)
81&&   蓝风云 蓝风云散文两题
84&&   蓝岽榛 人生靠自己打造出来
        &&《为你削一个苹果》代后记
【诗歌长廊】
88&&   黄雪冬 听说爱情回来过(外十首)
93&&   韦朝斌 月光曲(外七首)
99&&   蓝川人 黄鹤楼之恋(组诗)
102 &&& 蓝玉叶 蓝玉叶的诗
《大化文艺》2013年夏季期曾推出&他乡大化籍作家专辑&,刊发了9名作家的文学作品,让我们连起了一根线。
其实,线的那头,连着很多颗火热的心,那是对文学痴迷的追逐,那是对家乡牵挂的翘盼。这一期专辑,我们又邀约了身处他乡的14名老中青大化籍作家拿出得意之作,进行展示推介,目的还是让远行的亲人踏一次&回家&之路,在&家园&留下一粒种子,或是一缕暖光,也给留守的人看到亲情的绽放和远方的诱惑,这其中百般滋味不是可以一语破的的。刊物所要做的,只是呈现罢了。
我们由衷地感谢老作家的费心劳神和殷殷深情,我们羡慕地欣赏中青年作家的自信洒脱和成熟锐气,我们高兴地看到后来者的清纯可爱和坚定追求。惟愿此生,与你携手,清风煮酒,放旷逍遥。
此后,《大化文艺》将以专栏的形式刊发他乡大化籍作家作品,我们更加期盼你们的眷顾。
蓝万田轶事
&&长篇小说《苦山》节选
作者简介 韦优,1934年生,男,壮族,大化县大化镇景山村人。曾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民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等职。著有《酒歌》(中短篇小说集)、《铜鼓风尘》(长篇纪实文学)、《醉吟》(格律诗集)。
如何煮黑豆饭?
蓝万田下乡回来,准备回家,走着走着,走到县政府大门前,听到有人叫:&喂,喂,喂,去哪里回来?&蓝万田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罗吉山在叫,他回头一望,走过去同老罗握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蓝万田问。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老罗说。
&去,去,去,到我家去。&
&你有时间吗?&
&有时间就去。&
两个老熟人,手拉手向蓝万田的家走去。
他们是老相识,不说客气话,也不拐弯抹角,直话实说,你叫我去你家,我就问你有没有时间,有时间就去。当然,万田再忙,也应该请老罗同志到家里去,久不见面,应该喝两杯,聊聊天。
解放初期,他们同在一个区工作,罗吉山是财粮干事,蓝万田是文教干事,区委书记是南下干部,姓凌,老凌叫他们为小罗、小蓝,罗吉山也跟着叫蓝万田为小蓝,实际上,他不过大蓝万田三岁。不久,蓝万田到南宁学习,学习期间,全班一起下去搞土改,土改结束,蓝万田便留在外地工作。由于妻子是农民,夫妻见面不容易,父母又老,需要照顾,蓝万田要求调回本县工作。不久,他真的调回本县,在县委当宣传部部长。过两年,他又当县长。这时,罗吉山是县粮食局局长,罗吉山不好叫小蓝了,不过,他也不叫蓝县长,平时相逢,就说&你好&,这次相见,就来几个&喂,喂,喂。&
他们走进了县委县府大门。
县委县府院子不很大,进了大门,是一片小空地,接着是两栋办公楼,办公楼后面便是宿舍。
这里的宿舍有几种:一种是解放初期起的平房,这种平房也有两种,普通干部的住房,是一人一间,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领导干部的住房,一家有两个房间,还有厨房,没有卫生间。第二种是用单车棚改为宿舍。办公楼后面原来有一排单车棚,后来干部多了,住房越来越紧张,又没有钱起新宿舍楼,就用单车棚来改造,用火砖隔着,便是一间间宿舍。第三种是石头房。单车棚已经改造完了,干部还在增加,住房还是很紧张。怎么办?得再起宿舍。县里没有砖厂,原来民间有的小砖窑,由于用田土打砖,农业学大寨来了,不准用田土打砖,这样一来,没有火砖卖。没有火砖卖,又要起房子,怎么办呢?这里是大石山,到处有石头,就起石头起房子,便有石头宿舍楼。第四种是刚刚起的。现在有了水泥砖,便起水泥砖楼房,现在人们要求也高了,便起两房一厅、三房一厅,还带厨房、卫生间。蓝万田是一县之长,当然得一套三房一厅。
罗吉山是粮食局的,粮食局都是老宿舍,现在,他走进蓝万田新房,看了看,啊,真不错,三间房,好安排,还有客厅,还有厨房和卫生间,还是当大官好呵。只是蓝万田的东西差一点,所有家具,几乎都是旧的,那几张椅子,不仅是旧,还是破的,摇摇欲倒,大个子坐上去,还得小心;厨房很好,里面却堆满煤球,进去得小心,要不然会踩到煤球。难怪有人说,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见母狗都要拜。
&漂亮,这房子真漂亮。&罗吉山竖起拇指头说。
&我也想不到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蓝万田说。
&以后你要考虑我们的房子啊。&
&以后你们也会好的。&
蓝万田冲了两杯热茶,他们边喝茶边聊天。
&又回到本县,感觉怎么样?&罗吉山问。
&忙得一塌糊涂。&
&县长当然要忙,县长不忙,老百姓的事就不好办了。&
&问题是忙忙乱乱,理不出头绪来。&
&搞我们行政这一行,想理出头绪来也是难。&
&好像人家也理得出,就是我理不出。好马不吃回头草,我这个吃回头草的,看来不是好马。&
&你是好马,老百姓认为你是好马,才叫你回来,现在的好马也吃回头草。&
&我现在像是个不会跳舞的人,被人拉上台来,到头来很可能出丑。&
&你&跳舞&跳了那么多年,出丑是不会的,现在就看怎么拿奖牌。&
&不求得奖,只要能对得起老百姓就可以了。&
两个老同志,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当然,他们说的多是工作上的事。他们说吃回头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去年,上头有指示:要撤消各级革命委员会,恢复党委和政府,县里要像过去一样,设县委书记和县长。到底要谁来当县长,一征求意见,人们就想到&文革&被打倒的老县长,人们都说,要蓝万田回来当县长。
当时,蓝万田还在工厂,这话传到他耳里,他也拿不准主意,心里反反复复。自己是大石山人,曾经在大石山里工作过,也想回去和大石山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工作,可是,离开大石山这么多年了,大山里现在情况如何?回去该怎么做工作?他心中无数。大石山里有好事,也有丑事,大石山里的人,做好事能拼命,做丑事也能拼命。这些,在&文革&都经受过。当然,&文革&那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了,但是,什么时候都会有丑人丑事的,再来一次波折,受得了吗?蓝万田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
这时,蓝万田去南宁开会,路过本县,便在县城停了一夜,回本县工作好不好?和老同志们谈谈,看看他们意见如何。蓝万田先去找罗吉山,一找到罗吉山,他便把心里事说出,他一说出,老罗拍他肩膀说:
&回来,老百姓要你回来就回来。我们都做这么多年工作了,我们做工作,是看广大老百姓脸面做?还是看几个小鬼脸面做?小鬼什么时候都会有,小鬼什么时候都要闹事,不理他。过去人们斗蓝万田,说蓝万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现在回来做一番事给他们看,到底蓝万田是行还是不行?&
蓝万田不再说什么。
不几久,蓝万田真的回来,真的又当上县长了。
蓝万田回到县里以后,又去找罗吉山,蓝万田说:&我们大石山没有什么优势,种粮只能填饱肚子,要弄到钱,我想了很多,看来只有发展山葡萄,现在准备成立一个山葡萄领导小组,请你帮提人选。&老罗说:&你要发展山葡萄,我举双手赞成,要成立山葡萄领导小组,我看先不忙,老百姓说,还未画马就先画那条东西,这不太好。依我看,可到下面去先搞几个点,做出了样子,造成了气候,才成立领导小组。那时,领导小组也好做工作,山葡萄也会发展得起来。&是呵,老罗说得对呵。蓝万田听老罗的话,又听九叔的话,才有九叔上山,才有火把游山。
现在,火把游山已经搞了,月棚也搭起来了,山葡萄能不能发展起来,这就看以后现实。
他们谈了一阵,蓝万田说:
&话要讲,饭也要吃,我得做饭。&
&要做饭,我们一起做。&罗吉山说。
&煮黑豆饭,你不会吧,由我来做。&
&今天如莲不在家,不煮黑豆饭算了。&
&你来就煮黑豆饭,这话她说过,今天她不在家,也不能改变。&
&你会煮吗?&
&好,那我向你学习。&
两个人动手起来,老罗洗锅头,蓝万田洗黑豆。
说到黑豆饭,他们两个都和这东西有关。
先说蓝万田。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七斗八斗、七打八打,身体损伤比较大。他恢复工作了,有人对他妻子韦如莲说,老蓝身体受伤,你要好好照顾他。如莲也觉得应该照顾,她天天买猪肉给万田吃。后来她听到人们说,天天吃猪肉不行,猪肉吃多了,身体会发胖,会带来很多毛病。这就难了,我一个种田人,只懂护理禾苗,哪里懂得护理人!后来她一想,一九六年困难时期,不是靠黑豆饭救人命吗,那时,人们得浮肿病,吃了黑豆饭,浮肿就消了。对,以后我就多煮黑豆给他吃。从那以后,她经常煮黑豆饭,两天三天煮一餐,她煮的黑豆饭又软又香,万田很爱吃,万田经常吃黑豆饭,身体的确比过去好了。她煮黑豆饭多了,万田也会煮了,有时她不在家,万田就自己煮。这事一传开,人们跟着吃黑豆饭,一时,掀起了黑豆饭热,弄得买黑豆都紧张。
再说到罗吉山。他从小就爱吃黑豆饭,那时常叫妈妈煮黑豆饭。后来,参加工作了,讨个外地人老婆,这外地人老婆,不爱吃黑豆饭,讨厌那黑黑的东西。怎么办?一家人,两夫妻,一餐煮两锅饭吗,不行。就这样,他很少能吃到黑豆饭。前几年,蓝万田在地区氮肥厂,有一天,他去蓝万田家,他刚进门,韦如莲刚煮好黑豆饭,客人来到,黑豆饭这么黑,怎么能给客人吃,她把黑豆饭收起来,另煮白米饮。吃饭到半,小孩说:&我要吃黑豆饭。&她便装黑豆饭给小孩吃,罗吉山见到黑豆饭,说:&还有黑豆饭吗?&她说:&有。&罗吉山说:&我最爱吃黑豆饭,也给我装黑豆饭。&她说:&刚才我煮了黑豆饭,你来了,我才另煮白米饭。&罗吉山说:&以后我来,你不要煮白米饭,就煮黑豆饭。&她说:&好,好,以后你来,我就煮黑豆饭。&
今天,韦如莲不在家,老罗以为吃不到黑豆饭了,谁知,这个县长也能煮黑豆饭。
罗吉山问:&煮黑豆饭有什么诀窍没有?&
蓝万田说:&没有,先用高压锅把黑豆炖熟炖烂,然后放大米一起煮,得了。&
老罗洗完锅头,就看蓝万田怎么煮黑豆饭。
罗吉山觉得,我们山里有很好东西,住在大山里,不吃这些好东西,实在可惜。应该学习万田,经常吃这大山保健品,少进医院,省一点医药费也好。
黑豆饭煮熟了,他们一面吃饭又一面谈。
罗吉山说:&除了发展山葡萄,你对大山建设还有什么设想?&
蓝万田没有回答,他走进房间去,把自己写的一幅字拿出来,打开给老罗看,一打开,这是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罗吉山看了看,说:&好,很好,有咬定青山的决心,就什么困难都不怕。&
黑豆饭很香,蓝万田的字很香,他们谈得更香。
县长欠了多少债?
秋末,天气渐渐变凉,秋冬之交,人的身体最容易出毛病,特别是咳嗽、感冒,这几天,蓝万田就是咳嗽不停。
蓝万田在氮肥厂几年,用他的话说,成绩没有,技术没学会,毛病倒是得了,这就是气管炎。在氮肥厂里,氨气、煤气、粉尘,到处都是,蓝万田每天都泡在车间里七八个钟头,甚至十几个钟头,氨气煤气天天刺激,他的气管炎加重了。因为&文革&期间他挨绑挨打,全身骨头酸痛,骨头酸痛要喝药酒,药酒还是高度酒,喝高度药酒多了,他已经得气管炎,后来又加上氨气煤气,更是火上加油。所以,他最怕冬春之交和秋冬之交,现在,他的老毛病又发了。
别人咳嗽,还不太要紧,蓝万田咳嗽,就麻烦了。作为县长,很多会议要参加,有的会还要坐主席台,前面有个扩音器,一咳嗽,全场都听到。昨天他参加一个大会,会上老是听到他的咳嗽声。
会后,县委梁书记对他说:&你去留医吧。&
万田说:&我这种病,死不了人,不用留医。&
&是死不了人,可是,有毛病拖下去不好,还是快一点处理好。&书记说。
&我到县里还没有几天,工作还没做几件,先干一段再说吧。&万田说。
&有病要治,治病也是为了工作,病治好了,才能更好工作。&
&小病去泡医院,不太好吧。&
&那么多年的病,不是小毛病了。&
不管蓝万田同意不同意,梁书记已经叫小车开到他门口,梁书记又帮他远鳎阉铣怠>驼庋锻蛱锶ヒ皆毫粢搅恕
到了医院,怎么办?既来之,则安之,只有听从书记,只有听从医生,认真治理这个老毛病。
蓝万田住院第二天,罗吉山到医院去他,老罗问:
&怎么样?问题不大吧。&
&我表现不好,马克思还不会要我。&
&对,好好治病,好好活着,我们还要干下去。&
&小病大治,我怕影响不好。&
&那么多年老毛病,也该治一治了。&
&好的,我出院了,我们一起跑全县一圈。&
&你出院再说。&
罗吉山到医院来,看了蓝万田,他还同医院李院长打招呼:蓝万田同志这个病是老病了,多少年来,反反复复,这一次,希望你认真给他处理。
别看老罗是个局长,在医院里,他是有点能量的,他和医院李院长关系特别好,他说什么,李院长都听他,现在,他要为蓝万田说一说。
罗吉山和蓝万田,他们不是兄弟,胜过兄弟。
前面说过,解放初期,他们同在一个区,同住一间房,脸盆一起用,肥皂一起用,衣服一起洗,家里送腊肉、粽子来,两人一起享受。后来,蓝万田离开了那个地方,他们经常通信,罗吉山给蓝万田写信,还经常写他的外号:蓝婚姻同志&&
蓝万田怎么得这个外号呢?那时,蓝万田本来是文教干事,因民政干事病了,领导叫他代做民政工作一段时间,民政工作一个大任务,就是办结婚登记,逢圩日,大部分时间就做这个工作。有一天,一对青年男女到区里来,到处望,到处找,罗吉山问:&你们要找谁?&女青年说:&找蓝婚姻。&罗吉山知道他们要找谁了,把蓝万田叫出来,说:&这就是蓝婚姻。&从此,蓝万田便得这个外号。真正的民政干事做了那么多年,没得这个外号,蓝万田代理一段,反而得了,所以,人们特别爱叫他蓝婚姻。
当年的蓝婚姻,今日的蓝县长,几十年的历程,风风雨雨,奔奔波波,甜也尝过,苦也吃过,转眼之间,今天已经是年过五十的人。回首往事,总觉得遗憾太多,工作干了几十年,人民的饭吃了不少,却没有给人民办成多少事。解放初期,那时环境好,可以做工作,因为那时太年轻,不懂得做工作,把很多时间浪费掉;后来稍为懂得做一点工作,又不给做工作,今天批,明天斗,批斗没完没了,检讨没完没了。&文革&前,虽然挂个县长衔头,实际是挂名,挂名没几天,就到外县去搞&四清&,搞&四清&回来,便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年代,不用说了,不仅批斗,还抓去坐牢,后来又到&五七干校&去养猪。后来,便离开了大石山,到地区氮肥厂去。到了氮肥厂,总觉得欠大石山人民的债,生在大石山,长在大石山,还挂一个县长的名,没能给大石山办几件事。欠债不舒服,欠债心里难受。现在叫我回来,是叫我来还债;我也必须还债,这把年纪了,现在不还债,以后就无法还了。现在回到县里,有这么多同志支持,看来可以还一些债。
蓝万田在医院期间,有一天,护士打完针,他走出病房,走进百货大楼,买了一沓笔记本。
他拿这沓笔记本从百货大楼出来,有人问:&蓝县长,你怕笔记本脱销吗?&他说:&是咧,我就是怕笔记本脱销。&
这沓笔记本有多少?共十本。
他把笔记本放在床上,在每本笔记本的封里写上&还债&两个字。
这些笔记本,准备写下自己的还债计划,记录自己的还债行动,也记下自己的还债成果。自己还可以干十年,一年用一本,够用吧。
在笔记本上写下&还债&之后,又在笔记本里写上南宁一个老同志最近写给他的一首诗:
澄江碧水映蓝天,雾霁天开松挺然。
贤士回归胸有谱,谎夫失宠愧无颜。
群山往昔多灾难,大地于今缺谷棉。
愿尔诚心驱谬误,为民俯首造桑田。
贤士,自己称不上,那位同志写的,原文照抄,自己能成为一个干士就行了。
什么叫石海?
早晨,蓝万田吃了早餐,穿上那套黑色中山装,穿上解放鞋,带上一壶水,带上草帽,准备走出门。
巴牙把几个馒头塞进他口袋,说:&踩单车要慢一点,看完了,早一点回来。&
巴牙像是对小孩说一样。
巴牙,是壮语,老婆的意思。他每次出门,巴牙都说类似的话。
蓝万田要去哪里?
蓝万田住了一段医院,老毛病好多了。住了医院,医师发现他腰椎骨有毛病,又给他治腰椎骨。出院时,医师交代,暂时不要去远地方,可在县城附近走走。石海在县城附近,现在就去石海看看。
什么叫石海?为什么要去看石海?
县城旁边,有一片乱石摊。当时农业学大寨,县革委主任老那想到这片大石摊,把这片大石摊的石头炸平,铺上泥巴,不就是造出耕地来吗,对,就这么干,就这么造地。当时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县革委主任想到了,说到了,就调人力,运炸药,炸石头,铺石头,填泥土,叫战石海。当时搞得可热闹,登报纸,上电视,外地来参观,上头来赞扬。大石山出名了,大石山的头头鼻子空了。可是,石头、泥土不听人的话,炸了那么多石头,要把石头铺平,有的地方铺上一米半米高的石头,然后在石头铺泥土。后来,天下雨了,泥土跟着雨水流下石头缝去,一次流一点,一次流一点,久了,泥土流完了,石摊里便只剩下石头,没有泥巴了。再铺泥巴吗,老那主任调不出人力了,就算调得出人力,也没有泥巴可挖了,不是说这里是九分石头一分土吗?!战石海,就是这样个结果。现在,蓝万田出去看石海,是想了解本县的过去,自己要还债,不能重复前人的错误。今天他要到石海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了解石海。
蓝万田踩单车到县府大门,县府办公室的吕英已经在那里等他,他和吕英一起踩单车向石海走去。
蓝万田和吕英很快来到石海。
石海啊石海,这就是石海。当年的乱石摊,现在的一片野草,在这石海下面,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不知损伤多少心肝,也不知花了多少笔墨,写了多少文章,更不知喝了多少&土茅台&,不知吃了多少果子狸。
眼前,几平方公里的乱石摊,确实变成个小平原。可是,小平原里只见杂草,不见禾苗。整个石海,冷清清,静悄悄,树在哭,草在叹。只有和战石海同时修的那条路还在,蓝万田和吕英推着单车,沿着那条路慢慢走去。
他们走到石海中间,罗吉山踩单车到他们面前。
&你怎么又到这里来?&蓝万田问。
&听说你来看石海,我就来同你一起看。&老罗说。
&你对石海也感兴趣?&
&很感兴趣。&
说到这里,他们都笑了。
老罗为战石海挨整,他自己记忆犹新。当时,老罗跑到地区氮肥厂去,把挨整的事告诉万田,万田也还记得。
老罗为什么挨整?都因为说了实话。
开始战石海,老罗也带本单位的人去参加战斗,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嘛,应该参加。搞了一段时间,老罗觉得不对头,他想起老家的一个事。在老家村里,有一个堂哥要起新房,就找屋基地,屋基地找到了,便炸石头,砌墙基,他要起好房子,把墙基砌得高高的,砌得牢牢的。墙基砌好了,一个风水先生过来,看了看,翻了书,风水先生说,这个房子起不得,在这里起房子,要死人破财。这么一说,堂哥不敢在那里起房子了,只好另找地方起房子。新房子起好了,原来砌的那屋基地作什么用呢?堂哥又炸石头,填平那屋基地,然后在上面m泥巴,种玉米。开始一两年还可以,后来,由于石缝空间太多太大,泥巴跟着雨水慢慢流下石缝去,一年流一点,几年也流得差不多了,地表便只剩一层薄薄的泥土,什么都种不了,那块地一直丢荒,只有小孩在上面好玩耍。现在战石海,也像堂哥那块屋基地一样,将来泥巴也会落下石头缝去的。想了这些,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县革委那主任说。那主任听他说以后,不但不听他,反而批了他一顿,现在的战石海,是在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是改天换地的大战斗,怎么能和你堂哥的屋基地比呢,胡来。那主任叫单位人后批他几场,说他反对农业学大寨,污蔑群众运动,等等。所以,他对石海感兴趣,今天他听说蓝万田去看石海,他也踩单车来。
他们三人推着单车,继续在石海里面走。
蓝万田说:&老百姓说我们这些当官的,懂得很多大道理,会讲很多大理论,最简单的道理反而不懂,看来战石海就是这个样。&
罗吉山说:&好像是这样。&
蓝万田说:&老罗呵,你受苦了,老百姓也受苦了。&
罗吉山说:&老百姓受苦比我受苦还要多。&
蓝万田说:&看来战石海是没有什么用处了。&
罗吉山说:&有用,在石海上面好放牛,公牛好打架,还好配母牛。&
蓝万田说:&对,对,公牛高兴。&
他们继续在石海里面走。
他们走到石海中间,见有个纪念亭,他们走进亭里去,亭中间有一块一人那么高的石碑,碑文记载战石海的经过,文字是大白话的:&过去,这里一片乱石,人们称为石海&&在农业学大寨的鼓舞下,五千多民兵组成的战石海专业队,开展炸石填土造地的战斗&&&
这纪念亭,是老那主任叫搞的。老那主任想,往后,会有很多人来看石海,人们看了石海,进了纪念亭,看了碑文,人们会赞颂战石海,会歌颂战石海的领导者。现在,在荒凉的石海中,就剩这孤零零的纪念亭和纪念碑,纪念亭发冷,纪念碑发抖。
蓝万田看了石海,看了纪念亭,摸了纪念碑,心想,我们的大山太苦了,我们的大山总是灾难不断,为什么灾难老是落到我们大山来呢?什么时候大山才没有灾难呢?大石山区,我的母亲,石海是母亲身上的一块大伤疤。现在,我这个大石山的儿子,摸这块伤疤,也感到疼痛,我可不能再给母亲添伤疤啊。
为了不忘记这伤疤,蓝万田要把这碑文带回去,他说:
&吕英,你把这碑文抄下来。&
吕英打开本子,把碑文抄下。
吕英抄碑文,蓝万田坐在旁边打瞌睡。
吕英抄完碑文,蓝万田还没有醒,吕英要叫醒他,罗吉山摇摇手,不要叫他,给他休息一下吧。
弄,是动词还是名词?
&蓝万田和吕英在爬山,他们要到一个边远山沟弄场去,那里不通车,只能步行爬山。
山里人爬山,平常得很,现在,县长也要爬山。当然,县长要比老百姓好多了,通车的,他坐小汽车,不通车的,才步行爬山。
蓝万田对吕英说:&爬山路,叫做步步高,人们都喜欢步步高,都想要步步高,今天我们就是步步高。&
爬着爬着,不知爬过了几座山,也不知翻过了几个坳,更不知山高到什么程度。蓝万田问吕英:&累不累?&吕英说:&不累。&其实是累了,只是不好说,蓝万田是长辈,又是领导,他没说累,自己怎么好意思说累,走,怎么也得走。
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坳口,蓝万田看见吕英的脚好像不太听话,便说:&累了就休息一下吧。&
吕英说:&好吧。&
蓝万田坐下,吕英跟着坐下。
他们要去哪里?
几天来,蓝万田泡在县档案馆里,看一些历史资料,主要是看方春同志的有关资料。
方春同志,蓝万田的中学老师,大石山里的革命引路人,蓝万田入党的介绍人。解放后,方春同志是这个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第一任县长。后来,蓝万田去南宁学习,学习期间,全班学员到外地搞土改,土改结束,留在外地工作。几年以后,蓝万田回到本县工作,方春同志已经离开人世。
方春同志,你为什么这样离开我们?你为什么这么快地离开我们?解放初期那几年,你到底怎样生活?到底怎样工作?为什么有人把你整到那个地步?为什么你竟那样走了?蓝万田想了解这些,他曾向人打听,也了解到一些,只是人们说的,有的说不清楚,有的说法不一样。为此,他抽出时间,泡在档案馆里,把有关方春的资料全部看完。
蓝万田看了方春主持召开的会议记录,看了方春写的材料和批示的文件,还看了方春的笔记本。看到了这些,他好像见到了方春老师,好像听到了方春老师说话。敬爱的老师,尊敬的领导,你的这个学生,现在听到了你的教导。只可惜,你留下的东西太少,你多留一点东西就好了。
蓝万田看了方春老师的资料,便决心再去看当年方老师搞革命活动的旧址,看当年和方老师共同战斗的革命老人。今天爬山,就是为这个而去。
蓝万田和吕英休息了一下,又继续爬山,他们爬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走过一个弄又一个弄,好像要向天顶走去一样。
此时是初冬,南方的冬天,虽然不很冷,毕竟是冬天。刚出门时,他们都穿毛线衣、卫生裤,爬山一阵,他们先把外衣脱掉,爬了爬,又把毛线衣脱掉,再爬,卫生裤也脱了,现在他们是穿单衣单裤爬山。山区有山区的好,处处是石头角落,躲到一个石头角落里,就可以脱衣服,脱裤子,然后继续爬山。
现在,他们爬过一座高高的大山,又走过一个长长的大弄。
什么叫做弄?
什么是弄,这来自壮话。四面是高山,中间是一个锅底形凹地,壮话把这个叫做弄。写成汉字,就用同音字。人们手写时,还在弄字上面加一个山字,表示这是山沟的弄。因汉字没有这个字,印刷时,只能用这个弄,为了表明准确些,人们往往写为弄场。
在桂西,特别是在这个大石山县,这样的弄场不知有多少,千山万弄,数不清的山,数不完的弄。不管有多少个弄,不管有人住的弄,还是没有人住的弄,每个弄都有个名,多数冠一个弄字,弄宁,弄石、弄费、弄东、弄西、弄勒、弄合,等等。弄,在汉语里是动词,在我们这里,除了动词,还是名词。
对这些山弄,还有很多说法,穷山恶弄啦,千山万弄啦,九分石头一分土啦。这里何止是九分石头,真正算起来,恐怕是九点五分石头、九点九分石头,在石头缝里仅有的一点点泥土,就靠这点坭土养活人。曾有人说,在种这地方,金木水火土,样样都缺。火也缺吗?也缺,当代的火是电,这里还没有电。我们的人民,就世世代代住在这种地方,我们的方春同志,就在这种地方闹革命。
高高的山,长长的路,两人不停地走,从上午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多钟,才达到目的地。
蓝万田和吕英走进方老师住户韦银殿的家,一进门,蓝万田就认出这位革命老人,他同老人紧紧握手:&银殿同志,你好。&
&你是谁?&韦银殿老人还认不出蓝万田。
&我是蓝万田,那年我来看方春老师,曾住过你家。&
&啊,你是蓝万田,你工作那么忙,怎么今天走到我这里来。&他记得蓝万田这个名字,也知道蓝万田回来重当县长,想不到蓝县长今天到自己家来。
老人招呼客人坐下,叫家里人:&端茶来。&
他孙女端&茶&送到客人面前,说:&请喝茶。&
熟悉山里人的蓝万田和吕英都知道,这不是茶,而是酒,进山里人的家,敬茶就是敬酒,蓝万田和吕英把&茶&一饮而尽。山里人的习俗,他给你他敬&茶&,你一定要喝完,你喝完,才够朋友。
&老人家,你现在生活怎么样?&蓝万田问。
&还可以,不用喝&镜子粥&了。&粥太稀,端着粥能看见人的头影,称为&镜子粥&。
&有几头牛?&
&也是两头。&
是啊,现在的大山里就是这个样,路不通,电不通,大发展谈不上,大变化还很难,老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民以食为天啊。
蓝万田喝了&茶&,休息好了,问:&石磨还在下面吗?&蓝万田指着坐位下面。
韦银殿说:&还在老地方。&
这是我们壮族人畜同居的房子。蓝万田还记得,这房子的下层,一半是牛栏,另一半是放石磨,老人说石磨还在老地方,说明房子没有变。
&我要磨米。&蓝万田说。
&不用,不用,你走远路来,先休息。&韦银殿说。
&那年我来看方老师,我和方老师曾一起磨米,今天我也要磨米,我要这样来纪念方老师。&
&你太累了,。&
&没有什么,你拿米来吧。&
韦银殿老人拗不过县长,只好拿一点玉米出来给蓝万田。
蓝万田得了玉米,马上去推石磨,推着,推着,他觉得好像方老师和自己一起推磨,好像听到方老师在说话,好像听到方老师在发笑,好像&&
山泉何处去?
&蓝万田在韦银殿家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对银殿老人说:&今天我要到弄合去看一下。&
韦银殿说:&那里都没有人住了,去那里看什么?&
蓝万田说:&我知道没有人住,没有人住也要去看一看。&
韦银殿说:&那我给孙子带你去。&
蓝万田说:&不用,我和吕英去得了。&
弄合离韦银殿家不算远,过两个坳就到。
弄合是什么地方?蓝万田为什么一定要去看弄合?
这个弄场,曾经是蓝万田养伤的地方,后来成为蓝万田的岳家。现在,岳父岳母已经去世,内弟也搬迁到外地去了,那里己经成为荒弄场。不管荒到什么程度,到了这里,一定要去看一看。
蓝万田和吕英走了一阵,很快就到弄合。
这个荒弄场,房子没有了,只有旧屋基还在,屋基上,长满了草,爬满了藤。人的双手就是厉害,人住在哪里,那里都干净,人一走,便长草和藤。
蓝万田爬上旧屋基,在上面走一走,转一转,他告诉吕英:这里原来是房间,这里原来是厅堂,这里原来是厨房,这里原来是鸡房&&
看了屋基地,蓝万田又爬到屋基地后面,要看一个岩洞。岩洞的洞口长满了草,要拨开很多草,才见到岩洞,见了岩洞,他要爬进去,吕英急忙拉住他,&你等一下,我先进去看看。&跟着领导,不仅是帮助领导做工作,还要保护领导安全,里边有毒蛇怎么办?吕英要先进去看看,吕英抓住一把干茅草,打了火机,点了火,进到洞里,左看右看,没见有什么,吕英才给蓝万田进去。蓝万田进去了,他对吕英说:&我曾在这个岩洞里睡过。&
他怎么到这岩洞里来睡呢?
那一年,他随方春老师到这一带开展工作,一次走夜路,他失足跌下山边,脚被扭伤。方老师扶他回到韦银殿家,韦银殿说,弄合有个草医,叫韦银光,我送你到那里去治伤。他便跟韦银殿来到弄合。
蓝万田到韦银光家以后,整天就躺在床上,等着韦银光找药,等着韦银光敷药。不仅是敷药,还吃韦银光家的饭,用韦银光的水,他总觉得不好意思,可是,事到如今,有什么办法,蓝万田对韦银光说:&太麻烦你老人家了,我真对不起你。&韦银光说:&不要那么说,你是为革命才到我们山窝来。&
在韦银光家,还给蓝万田感动的,是韦家大姑娘,里里外外的事她都能做,里里外外的事她都要做,柴火是她打,水是她挑,米是她磨,饭是她煮,衣服是她洗。不管多忙多累,她都是满脸笑容,笑脸对农事,笑脸对家人。蓝万田不想太麻烦她,把自己的脏衣服收起来,等她下地了,自己慢慢洗。蓝万田刚刚收,她一下子就把那脏衣服找出来,马上拿去洗,她还笑着对蓝万田说:&在我家,你藏东西是藏不住的。&
蓝万田对她说:&我来这里,给你添的事太多了。&
她说:&不要那么说,人的双手就要做事,不做事,要这双手来做什么。&
住在她家这么多天,只听她父母喊她壮名:达利。我们壮族人有几个名,小时,父母起个壮族名;读书了,老师再起个汉名;生小孩了,又起个父(母)名。这姑娘读过书没有?她有没有汉名?
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姑娘在火灶边煮饭,万田去问她:
&你读过书吗?&
&读了两年。&
&会写字吗?&
&就会写名字。&
&你写给我看。&
她把火灰摊平,然后拿一根柴火在火灰上写自己的名字:韦如莲。
&写得不错。&
&我写字不好,以后你多教我写。&
&可以,我教你写字,你教我唱山歌。&
&我唱山歌不好。&
&你唱得很好。&
&你什么时候听到我唱山歌?&
&昨天你在山上唱,我在家听到。&
&山歌,山歌,山歌只能在山上唱,在家里我不能教你唱山歌。&
是啊,山歌是不在家里唱的,姑娘这么说,蓝万田无话可答了。
正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姑娘看见有两个人从山坳口下来,向自己家走来,这两个人是什么人?他们来做什么?她记得银殿伯伯交代的话,有生人来,要把蓝万田收起来。她说:&有人来,你要马上躲起来。&说着,她马上背起蓝万田,走出后门,爬进岩洞,把蓝万田放在岩洞里,她就回家,若无其事地剁猪菜。从山坳下来的那两个人到了她家,问:&有肉猪卖吗?&她说:&我父母不在家,我不懂。&&你父母去哪里?&&去外婆家。&&什么时候回来?&&明天才回来。&两个人看了猪栏,见没有大肥猪,走了。
两个人走出家门,爬上山坳,走出坳口了,两个人不会回头了,姑娘才爬进岩洞,对蓝万田说:&那两个人走了,回家吧。&她把蓝万田背回来。
姑娘背蓝万田进岩洞时,由于心情紧张,蓝万田没有什么感觉;当姑娘把蓝万田背出岩洞,他才感觉到姑娘的身是这么温柔,这么温暖,这么有弹性,真愿姑娘多背一下,只可惜,路太短,一下子就到家了。
蓝万田住的日长了,姑娘和他说话也随便了。有一次,姑娘剪得一篮南瓜苗,姑娘对万田说:&你同我剥瓜苗,行吗?&万田说:&行,你教我剥。&姑娘说:&过来,我教你剥。&蓝万田过来,和姑娘面对面剥起来。其实,蓝万田是会剥南瓜苗的 ,教,随便说而已。
有一天,姑娘叫蓝万田换衣服:&你换衣服,今天我要洗衣服。&蓝万田说:&我想明天换。&姑娘说:&今天换,我要今天洗。&蓝万田也得老老实实换衣服。
蓝万田的脚伤慢慢好转,可以走动了。一次,姑娘到屋后山泉去洗菜,蓝万跟着去,同她一起洗,洗到半,蓝万田用手弹几滴水到姑娘脸上,姑娘笑了笑,姑娘又弹几滴水到蓝万田脸上,蓝万田也是笑了笑。
过几天,姑娘发现衣袋里有纸条,她拿出来一看,纸条上有三个字:&我爱你。&一见这三个字,姑娘脸上一阵热,心上急急跳动,她急忙跑到屋后去,把整个身子穿进草堆里去。
这三个字是谁写?她清楚得很。
第二天,蓝万田发现衣袋有纸条,摸出来一看,四个字:&我也爱你。&
从此,两颗心连在一起,两颗心甜甜蜜蜜,两颗心欢欢喜喜。
一天,姑娘去喝喜酒。在我们这地方,喝喜酒是打包的,姑娘那一天吃了多少,我们不懂,反正她是拿一大包回来,鸡肉猪肉都有。吃晚饭时,她打开那个包,把肉全部A给蓝万田,蓝万田说:&你也吃一点。&蓝万田A一部分给她。她不作声,她又全部A给蓝万田。
蓝万田脚伤好了,他接到通知,叫他到乡解放委员会报到。去报到那天,他叫姑娘同他一起去,他先把姑娘带回家,见了父母 然后才和姑娘到乡解放委员会报到。
就这样,这个比他大三岁的姑娘,成了他的妻子,就是现在说的&巴牙&,就是很会煮\豆饭、很会泡药酒、很会管家的&巴牙&。
蓝万田看了岩洞,又去看山泉。到泉边一看,山泉干了,一滴水都没有。
他曾听内弟说过,这个弄场没有水了,所以搬迁到外地去,别人是穷而思迁,我是渴而思迁。听了内弟说,当时万田想,渴嘛,可能是泉水少了,不够人和牲畜用。谁知,一滴水都没有了,现在找一滴水再弹人的脸都不可能了。我们破坏大自然,把山砍光,现在大自然在报复我们。今天,幸好吕英带一壶水来,不然的话,口干只好望天。全县有多少山泉干了呢?怎样才能使这些干了的山泉重新流出水来呢?县长责任重大啊!
县长的家,谁是家长?
&大年三十,这个县城和全国一样,过年气氛非常浓,家家户户都为过年忙,有的煮粽子,有的做扣肉,有的杀鸡,有的,有的上街买东西,有的打扫房子。小孩们则到处烧鞭炮,到处喊叫。整个县城,一片繁忙,非常热闹。
早上,蓝万田和&巴牙&走上街,&巴牙&走在前,他走在后,&巴牙&提个篮子,他空手走着,两人一前一后,自由自走。
&蓝县长,你要去哪里?&一个青年干部问他。
&随同家长上街。&
&那你是副家长?&
&不,连&副&都不是,仅仅是助理。&
青年干部笑了,&巴牙&也笑了。
是啊,若说他是助理,也还是不称职,长期以来,对于家,他是既不助也不理。这几天,该买的年货,各家各户都买了,而他这个家,因为这几天&巴牙&有事外出,一样也没有买,迟到昨天,&巴牙&回来了,今天才能出去采买。幸她未出去之前,该买的已经买了很多,昨天从乡下回来,又买一部分带回来。若不是这样,都等到今天才买,怎么跑也来不及。
&巴牙&最近都忙什么呢?
这里有个习俗,女儿出嫁,要找很有福气的女人来钉被窝。在我们大山里,很有福气的女人是谁呢?人们排来排去,就排到蓝万田的妻子&&韦如莲大嫂。你看,她不是很有福气吗?一个山弄女人,竟能嫁给一个县长,而且她还比蓝县长大几岁。有那么一个时期,出去当干部的,很多人回来跟农民的妻子离婚。那些人的妻子,几乎都是解放前娶的,被称为&伪老婆&,解放前当官的,称为&伪人员&,解放前讨的老婆,也是&伪老婆&,是&伪老婆&就要离。而韦如莲的老公,也就是蓝万田,不管老婆是伪也好,真也好,他都不离。他的官位,由民政干事到副区长,到土改队队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再到县长,都始终跟这个农民老婆在一起。你说,她有没有福气?&文革&期间,人们千方百计整他老公,捆绑吊打,推拉绞磨,什么毒刑都用过,什么手段都使过。人们见了都说,完了,完了,这样搞下去,蓝万田要完的。可是,蓝万田就是不死,过去当县长,今天照样当县长,照样在台上作报告,照样坐小汽车。你说,她有没有福气?女人结婚要生小孩,别人生小孩,她也生小孩,别人的小孩,读书读不会,她小孩,能考上北京的大学,能到老毛住的地方去读书。你说,她有没有福气?所以,人们嫁女,都找她去钉被窝。
开始,人们还不太敢去找她,她是县长老婆,能随便进县长家吗?能随便请县长老婆钉被窝吗?第一个请她是县财政局王局长,王局长到她家,说:&嫂子,我女儿要结婚,请你去帮钉被窝。&她说:&请有福气的人去钉嘛,怎么来找我?&王局长说:&你就是有福气的人。&她说:&我不当官,不发财,我哪里有福气?&王局长说:&你比当官、比发财的更有福气。&王局长把她的福气一一摆出来,然后说:&你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她说:&那我就去给你钉吧。&她去给王局长钉被窝了,其他人便纷纷来找她,局长部长们来请她,一般干部也来找她,工厂工人来找她,乡下农民也来找她。人们纷纷来找她,她也很高兴,人家来请我,是人家看得起我,去吧,钉被窝也不费多少事,有的家,我扯了线,穿了针,我钉了第一针,她们就跟着钉下去,这时,我跟着钉也行,坐在一旁看也行。钉完了,还把我当贵客招待,还给酬劳钱,不要都不行,若不要,他们认为得不到福气。你看,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去?就这样,一个跟一个请,越请越多,机关干部请,平民百姓请,县城附近请,偏远山区也来请,这个冬天,她一直忙不过来,前几天,眼看快过年了,人家还来请,年前出嫁的钉好了,还有年后出嫁的。就这样,一家又一家,一家接一家,到昨天才能回来。这一段,她真的比蓝万田还要忙。
为他人奔忙精神爽,为他人造福内心乐。这一段,如莲大嫂虽然顾不了家,可她心里高兴。这时她才体会到,为什么自己的丈夫越忙越要跑,越忙越快乐。原来,这些味道,只有亲身做了才体会到。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前几年,在外面氮肥厂,有几个知道我韦如莲?走半天路,见不到两个熟人。一回到家乡,人家就纷纷上门来,忙都忙不过来,跑都跑不过来。难怪万田要回来,还是自己家乡好啊,石头再多也是自己的家乡,再苦再穷也是自己的出生地。万田回来对了,他跑得欢,我也走得欢。
县长夫妇走到菜市,一个卖猪肉的见到县长,便大声说道:&蓝县长,你还没有买五花肉吧,我这五花肉很好,你要多少?&他举起刀,准备割肉。
蓝县长手指前面的妻子,意思是:问她。
县长夫妇走进鱼摊,卖鱼的也叫起来:&蓝县长,请看我的鱼,我的鱼很好,买两条吧,年年有鱼(余),县长有余,我们才有余。&
蓝县长照样指着前面的妻子,一切由家长定。
在肉摊转了一下,韦如莲买了肉,放进篮子,给蓝万田提着;到了鸡行,她买了一只鸡,绑好了,还是给蓝万田提着;又到青菜行,白菜、芹菜、葱、蒜,买了一大堆;又到干杂行,粉丝、木耳、红糖、酱油,又买一大袋。两人从市场出来,提的,扛的,背的,满载而归。
回到家,吃了中午饭,家长又下达任务。
她昨天回来,连夜赶包粽子,今天还要煮。大院围墙下面,临时立了很多火灶煮粽子,有的已经煮完了,她就用人家的火灶,架上锅头,放下粽子,放了水,烧了火,然后对万田说:&你去看火。&
蓝万田带一本厚厚的书去,一面看火,一面看书。
&你要注意看火,不能光看你的书,要注意┎瘢倭嘶挂┧&家长发指示。
家长做什么?她要做的事就更多,要杀鸡,要做扣肉,要酿豆腐,要洗木耳,要泡粉丝,要洗菜,要煮饭菜。今天晚上,人家放鞭炮吃年饭,我们也要放鞭炮吃年饭。
无论事情怎么多,怎么忙,她都不叫儿子帮忙。儿子叫蓝扬字,在北京读书,刚刚放假回来,假期很短,给他好好休息,给他好好看书。
人,是温度重要还是风度重要?
&蓝扬字这次放假回家,他有个目标,要提高爸爸的档次。
爸爸档次太低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爸爸还是老样子,还是保持贫下中农本色,这怎么行呢?你看北京那些当官的,一个二个,西装革履,整整齐齐,威风凛凛,说多气派有多气派,说多威风有多威风,坐在他们面前,连气都不敢乱放,手都不敢乱动,那才是官,那才是领导。爸爸不行,爸爸这个样子太落后了,一定要提高爸爸的档次。
为此,放假之前,他就写信回来,说自己要买衣服,叫家里寄钱去。家里收到信,很快就把钱寄去。他收到了钱,不是买自己的衣服,而是买一套西装给爸爸。
回到家,他叫爸爸试穿。爸爸把西装一穿上身,觉得皮肤起疙瘩,&不行,不行,很不舒服。&
扬字说:&慢慢来嘛,刚穿什么都是不习惯,过一段就好。&
爸爸又说:&胸口太冷,很难受。&
扬字说:&穿西装是要风度,不要温度。&
爸爸说:&我是要温度,不要风度。&
爸爸很快把西装脱下来。
爸爸脱了西装,扬字只好先收起来。
今天是大年初一,吃了汤圆,扬字又把西装拿出来,对爸爸说:
&今天你一定要穿西装出去。&
&真的叫我要风度吗?&
&真的要。&
爸爸又一次把西装穿上。这一次,爸爸听儿子的话,穿好了衣服,扎好了领带,对着镜子看了看,他也看不出风度在哪里。听儿子的吧,穿出去吧,过去没有衣服穿,但求有衣服穿就好了;现在有了衣服穿,还要讲什么风度,怪了。
过一会,他对扬字说:&你要我穿西装出去,你得叫你妈妈同我一起出去。&
&好,好。&扬字马上到厨房去叫妈妈:&妈,你同爸爸一起出去走玩。&
&他要玩他自己去,为什么要我同他去?&
扬字拉着妈妈,&妈,你要出去,你去爸爸才去。&
长期以来,他们夫妻俩,一个在机关,一个在农村,不可能一起走玩。这几年,他们虽然住在一起,也没有一起走玩的习惯。今天,儿子叫两个一起去玩,她感到奇怪。
扬字又对妈妈说:&你看,爸爸穿这套衣服,多精神,今天穿这套衣服走街,多好看。去,去,你同爸爸一起去走街。&
作为父母,儿子大了,有时得听儿子的。妈妈想,儿子从北京买这套衣服来给他爸爸,今天不穿,又留到哪一天穿?今天穿了不走出去,难道老坐在家嘛?要他出去,我不跟着,他又不愿出去。真没办法,不愿出去也得出去。她进房间去换了一套新衣服,说:&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出去走。&
两老一起出去,出了门,两人都觉得好笑。
两人出了门,扬字还在窗口望着,看他们怎么走,看有什么反应。
当他们走到大院中间,整个大院轰动起来了。&你看,你看,蓝县长穿西装了。&&你看,你看,蓝县长两老一起走。&
人们争着走到县长面前来,一个二个大声说:&蓝县长新年好!嫂子新年好!&
时代在变,县长也在变。县长变了,老百姓也会变。
县长两老走出县委县府大门,便往街上走去。昨天是家长同助理上街买东西,今天是县长同夫人上街走玩。
不知他们走过那些地方,不知他们见了什么人,也不知他们同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到中午时分,他们才回来。
他们走到大院门口,大门两边站着长长的两行人,人们一齐鼓掌,&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人们还烧了一串长长的鞭炮。
蓝万田笑着向人们招手,他想,我从金河氮肥厂回来,没有人欢迎,也没有人烧鞭炮;今天我们两老走玩回来,反而有人欢迎,反而有人烧鞭炮。这又是怪了。
为什么要舞烧龙?
&今年春节,这个县城恢复舞龙。
初二晚上,天刚黑,一条长龙随着锣鼓声,向县委县府大院走来。跟着是一大帮人,小孩、青年、老年都有。由于刚恢复舞龙,跟着看热闹的人特别多。接着,是一架木车的鞭炮,做鞭炮生意的,就盼望这个时候好卖鞭炮。
要舞龙,县委县府是第一家,所以,长龙先向县委县府大院走来。
当长龙来到县委县府大院门口,长龙先向大门拜了三拜,然后就舞动起来。此时,县委县府工作人员,便点燃着鞭炮,用鞭炮烧着龙头,烧着龙身,龙奔跑,烧鞭炮的跟着跑,龙跃头,烧鞭炮跟着跃头,龙俯身,烧鞭炮的跟俯身。总之,鞭炮要烧龙,龙也喜欢鞭炮烧,烧越多越好,烧越大越好,烧坏衣服无所谓,烧坏皮肤也无所谓。一年一度,就等这个时候看热闹。烧吧,拼命烧,才能把霉气邪气烧掉,拼命舞,才能把福气喜气迎来。
当舞龙舞到一定时候,鞭炮烧得差不多了,这时,龙头高举,又向着正门走来,又拜三拜。拜完,便准备要封包。
一个封包早已吊在大门上。
怎么要?按照老传统,搭人梯要封包。按这个高度,要搭四层人梯。舞龙者找九个身强力壮的做第一层,他们肩并肩、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第二层,六个人爬上去,又手拉手、肩并肩踩在第一层人肩上;第三层,三个小青年爬上去;第四层,一个小孩爬上去。小孩爬到顶,先拜天地,然后拿封包;拿了封包,又一次拜天地。这时,又一阵鞭炮声。这时的鞭炮,不再烧龙了,这时烧鞭炮表示本单位舞龙圆满结束。
蓝万田县长也去看舞龙。这些年,他在外地工作,每到过年,就想起家乡的舞烧龙。连续几年看不到家乡舞烧龙,他就想,我还能不能看到舞烧龙?真想不到,现在又能看到了,家乡的龙又动在眼前了。别人看舞龙,看到的是除旧迎新,驱邪迎福;蓝万田看舞龙,看到的是山里人的气质,是山里人的勇气。你看,炮声阵阵,火光闪闪,那些舞龙汉子,打赤膊,腰间只扎了一条红带子,便在鞭炮中、在火光中舞呀跳呀,火花烧皮肤,他们高兴,鞭炮炸头顶,他们欢呼。这就是山里人,这就是我们的山里人,我们就是需要这种人,需要这种勇气。
长龙走出县委县府大门,向其他家舞去。
舞龙者向首脑机关舞了以后,往下就不按次序,而是顺路舞着。
县委县府大院旁边,有两家私人公司,一家叫五洲贸易公司,一家叫四海贸易公司,长龙又到这两家公司门前去舞。那两家公司也不得了,他们去年做生意发大财,他们烧的鞭炮,和县委县府不相上下,龙到了那里,龙头被烧了一半,龙身更是百孔千疮。
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舞烧龙?
这个县城,有一条街的人,是外地迁来的。在他们老家那里,每年正月初二都要舞龙烧龙,他们不叫烧龙,叫炮龙。他们到这里以后,便把祖先的习俗带过来,每到正月初二,他们照样舞龙烧龙。加上这条街都是做鞭炮,家家有鞭炮,过年更是舞得欢,烧得旺。其他街道见他们舞得热闹,人家祈福,我们也要祈福,人家烧龙,我们也要烧龙,他们便把舞龙的请过去,同样把龙舞起来,烧起来。就这样,整个县城,每年正月初二都舞烧龙,初二舞不完,初三初四继续舞,继续烧。
到了文化大革命,舞龙停了下来,说这是&四旧&,不给舞龙,更不能舞烧龙。只是文革那些年,舞龙停下来了,既没有烧龙,也没有看龙。这两年,人们想恢复舞龙,可是,上头领导不同意,人们还是不敢舞。
今年春节前,人们去找县文化局局长,春节可不可以舞龙?局长不敢表态,局长去找蓝万田县长。
局长走进县长家,县长第一句就问:&今年春节舞不舞龙?&
局长反问:&可以舞龙吗?&
县长说:&怎么不可以,群众想舞就舞呗。&
得了,得了,有蓝万田县长这一句话,事情好办了。文化局长传达蓝县长的话,爱舞龙的人跳了起来。他们赶忙做准备,扎龙头,做龙身,经过他们一番努力,今晚便舞起来了,烧起来了。
停了十几年,今晚恢复舞龙,整个县城沸腾起来,人们非常高兴,人们看了舞龙,看了烧龙,喝酒更甜,吃粽子更香。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高兴呢?不是,凌书记就很不高兴。
今天晚上,舞龙的快到大院门口时,蓝万田去找凌书记:&我们一起去看舞龙吧。&凌书记说:&我要和朋友通电话,不能去。&其实,这是托词,通一次电话要多长时间?不能去是假,不想去是真。
凌书记为什么不看舞龙呢?他认为这是胡闹。小时,他曾看过这里舞龙,那是他就认为这是胡闹,现在,又来搞胡闹。为什么说是胡闹呢?第一,这是大浪费。别地方舞龙是舞文明龙,我们舞龙是舞野蛮龙,拼命用鞭炮烧龙,拼命用鞭炮烧人,整个县城烧几个晚上,要烧掉多少钞票?现在,肚子刚饱一点点,就这么大搞浪费,心疼啊!第二,不安全。舞龙的人打着赤膊,鞭炮烧在人身上,哪能这么搞呢?第三,助长野蛮行为。有人打赤膊舞动,又有人用鞭炮烧在人身上,这种行为,跟原始人有多少区别?原始人恐怕也没有这么做,现在我们居然还这么做,可悲啊!这种野蛮事,老百姓要做,我们都应该制止,现在,是我们的主要领导人要他们这么做,太可悲了!
凌书记这么看待舞龙,可能和他老子有关。他老头南下刚到这里,见这么舞龙,这么烧龙,他就说,南蛮,南蛮,蛮气还在。当他再次说这个话,人们反问他,你家也有个蛮妹,她有没有蛮气?这样,他才不说了。
舞龙舞了三个晚上,终于结束了。
今年春节舞龙,蓝县长高兴,凌书记不高兴。反过来又有一件事,凌书记高兴,蓝县长不高兴。
初五晚上,&四海&&五洲&两位老板来到蓝县长家,每人送一个封包,两个老板说,他们已经送给凌书记,凌书记已经收下,请蓝县长也收下。
蓝县长问,凌书记真的收了?
他说,真的收了。
凌书记收了,我又怎么办?蓝县长说,那就先留下吧。
两位老板走了,蓝县长打开封包,每个封包五百元钱,共一千元。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斤猪肉一元多,一千元是将近一千斤猪肉呀。
平时,蓝县长领了工资,都交给家长,现在得到这些钱,他不交家长了。第二天,他带钱到银行去,开个存折,单独存这笔钱。以后怎么处理,以后再说。
牛蛋这辈子
作者简介韦蓝永秀,男,瑶族,1966年6月生,大化县贡川乡清坡村人,当过教师,现为自由撰稿人,曾在《河池日报》、《广西文艺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红豆》、《小说选刊》、《鸭绿江水电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1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绝恋伊甸园》(原名《瑶山激情》)、人物传记《独臂黄友传》。
用牛蛋的话说,他的脑瓜像个拳头那么大时,他就会操犁铧吆喝着牛去闹春了。这话一点儿也不假,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嘛。
牛蛋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他娘俩孤儿寡母的,没个大男人操犁铧耕田犁地的,日子着实比船上滩还难。四岁的牛蛋看着娘套牛东一沟西一垄有犁没犁地耕种着自家的几亩薄田,有收无收的,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五六岁时,牛蛋便扛着大扁担东奔西突于田埂上,帮他娘把撒野脱厄的牛撵回田间。七八岁时,牛蛋把牛驯得服服帖帖,从他娘手中接过像他一样高的犁铧,却给他操持得像根拐棍似的在田地里犁开一道道黑油油的泥浪,几亩薄田翻滚起了金黄的稻浪,丰收的喜悦写满了母亲的脸庞。
牛蛋的母亲看到孩子会做了大男人活,心宽了,不愿身荒的她跟个男人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牛蛋管不着这事,便整天操着他的牛在田间疯跑起来,居然也真的跑出个粮丰衣足来。
划阶级成分那阵子,牛蛋因粮丰衣足被划成了富农。在准备拉去游斗的时候,有几位贫苦农民于心不忍,向土改委诉说了牛蛋的不幸。土改委通过调查了解,得知牛蛋通过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过谁,就把他的衣食充了公,把他的成分改为中农,让他继续操着他的牛在生产队的田地里疯跑着。
牛蛋操牛疯跑受人称赞。大伙说,牛蛋操牛那么勤,日后也一定能操个大美人。牛蛋十八岁时,大伙们的话灵验了:牛蛋不但迎娶了村支书的大闺秀,而且队长还把队里的两头最肥最壮的大公牛全交给牛蛋操。婚后,牛蛋的女人就饲养着这两头大公牛,不管刮风下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工分满打。而牛蛋轮流操着两头公牛在田间跑,工分也翻倍。年终队里搞分配,牛蛋和他的女人就靠这个苦差事打粮食挣钱养他们的五男二女七个孩子。
牛蛋与他的女人育有五男二女,十里八寨的人都说牛蛋多子多福,老来必有无量的福禄。牛蛋也认为自己生得五男二女,将来必定富贵双全,因此,操持犁铧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秉承此愿,他宁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要把他的五男二女全轰进学校。结果,牛大初中毕业进城当了工人,牛二高中毕业在乡上当了干部,其他几个也都进了不同的企业单位。这一下,牛家可真的牛了!
在那个&农&与&非&界线划得十分清楚的年代,抛开黄土地脱&农&成&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像牛蛋这样整日里跟着牛屁股打转的人,几个孩子都吃上了皇粮,实属不易。
牛蛋的几个孩子虽然吃皇粮,但他们的媳妇还是跟着牛蛋在乡下黄土里刨吃。牛蛋就不识外面的世界,不懂拉门子托关系给儿媳妇们农转非尾随儿子们去,牛蛋就让儿媳妇们安心在生产队上工,有他操牛在生产队的田地里疯跑,大家一起去捞工分打粮食,养活一家大大小小不成问题。
牛蛋五十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停止操牛的苦差。可是,有一天人们突然把他从田地里赶走,把他赶到只属于他和儿媳妇们的一块小小的田地上去&&土地承包了,生产资料私有化了,牛蛋不再是集体的耕耘机。牛蛋举起差不多使了一辈子的牛鞭,高高地停落在半空里,茫然四顾&&
生产队解散了,我牛蛋怎么办?我牛蛋这手里的牛鞭使了大半辈子,养活了半个村子里的人,怎么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呢?不要就不要了吧,我那五个儿媳妇我们一家人也分得承包田地12亩,这把年纪操牛给我儿孙耕田犁地,值得!生产队,哎,对,生产队!我得组织生产队,组建属于我自己领导下的生产队!嗨,有意思!我要做给别人看,我要让别人知道,解散了生产队,我牛蛋仍然有自己的生产队!
牛蛋把停在半空里的牛鞭甩得啪啪直响,心里高兴极了,似乎听到了牛鞭落在牛屁股上的声音,似乎看到了牛疯跑的样子,似乎看见了犁铧犁开了一道道黑土的狂浪,黑油油的土地向身后翻开,他的牛和他远远地把人们抛在身后&&
牛蛋的家庭会议正在进行着。他在动员儿媳妇们和自己团结起来,组建最后一个生产队。他愿在有生之年把剩下的精力贡献给他的生产队,操牛为大家服务。儿媳妇们看到分田分地到户了,自己的男人都不在身边,操牛的事她们妇道人家是做不来的,组就组吧,家公身体还硬朗,他不操牛耕田犁地养他的孙子谁操?牛蛋的家庭会议还没开到痛快处,几个儿媳妇便迫不及待地举双手同意牛蛋组建最后一个生产队。
当年牛蛋领着他那个生产队的劳动力上工的时候,真令人刮目相看!牛蛋操着牛开沟,牛蛋的儿媳妇们这个挑粪,那个下种,一亩地一拨人转个圈儿就种完了,又种上另一块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牛蛋的生产队虽小,也犹如麻雀那样拥有自己的队长,拥有自己的会计。劳动力出工,照样记工分,照样以工分的多少来搞分配占口粮。人们都说牛蛋会领导,他的儿媳妇们好和睦好孝顺,是一个大好家庭。村委会还报请乡政府,给予牛蛋评了个&五好家庭&。牛蛋觉得自己这辈子真正地给祖宗做了回好事,感到无尚光荣。
牛蛋不但领导着自己的生产队搞好农耕生产,还领着儿媳妇们每年养着几栏肥猪,每年都攒下好几万块钱。几年下来,建了几栋新楼,安顿几个儿媳妇和孙子们,算是彻底地还了子债。
看着儿媳妇们拖儿带子乔迁新居,牛蛋喜不胜收。心想,今后老了,这一家走走,那一家遛遛,左一个孙抱抱,右一个孙搂搂,这家喝喝,那家饮饮&&哎,别说了,这样的天伦之乐,我享定了!
牛蛋的生产队就在人们的赞许声中度过了五六个春秋。当第七个春天来到的时候,牛蛋感到有点心力交瘁。牛蛋不是得了病,而是儿媳妇们犯了煞。儿媳妇们闹病痛,这个不头疼,那个就眼花,出一天工休两天假。一等到牛蛋操牛走进这个垌场,请病假的儿媳妇就钻进那个垌场,一口气埋头进私家开荒地里干个热火朝天&&
而在这个时候,牛蛋的几个儿子因单位企业改体,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纷纷面临着解甲归田的危险。但他们毕竟算是走出去了的人,都不愿回到农田里来丢人现眼,让人家瞧不起牛家,牛蛋也丢不起这个脸,所以,孩子们下岗或失业后,牛蛋就悄悄地拿出些积蓄要孩子们在外自谋出路。孩子们都有心计,总算在外面找到了生财之道。牛蛋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但这一两年来,儿媳妇们闹病痛,个个请病假刨在自家的开荒地里,牛蛋很多时候一个人自己干着生产队的活儿,真有点力不从心。牛蛋想挽救他的生产队,多次下决心按劳分配,不把自己用劳力去种来的粮食多一斤分给媳妇们,以此威逼儿媳妇们出工生产,但看到孙子们大口小口地嗷嗷待哺,只好放弃了想法,把粮食分给了媳妇们&&
第八个年头的时候,牛蛋只好下令分田地到户,解散了最后一个生产队&&
就在牛蛋解散了他的生产队那一年,最丢人的事发生了:五个儿媳妇中,有两个儿媳妇不甘寂寞,勾搭上了别的男人&&
家丑不可外扬。牛蛋火急召回几个孩子,命令他们全部留下孙子孙女,带上自己的妻子一同去闯世界,一个都不能落在村里!只要不丢儿媳妇们的身荒不给列祖列宗再丢脸,他牛蛋就是累死累活养这帮孙子心也甘了!
儿子儿媳妇们如释重负,手牵手走了。
牛蛋赎了一桩罪,心宽了些许。面对一屋子的孙子,牛蛋自言自语:我这成了托儿所了,唉!
牛蛋就整天地跟老伴给一屋子的孙子做饭、洗衣,操牛的事只能请人干。&我就不想那么多了,有饭养活我这帮孙子就行了。&牛蛋自个儿安慰自己。地里的禾苗总算没有白长,还能够维持他一家子孙子的口粮和一应开支,谢天谢地了!
年复一年,牛蛋就这么养着他的孙子们。可喜的是,孙子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心酸的是牛蛋养的这屋孙子就像养着一窝猪仔,稍大点的就给买主买走了。牛蛋看着一个个被自己养大到八九岁的孙子给他们父母亲带进了城里,一方面觉得孙子终于跟着父母进城了而欣喜若狂,一方面看着孙子远去的背影又倍感心酸失落。失落过后,又得抱起还在尿裤的孙子精心照料,欣喜而又心酸地等待着下一个失落。
一天,牛蛋去收一担苞米,让老伴看管孙子们。老伴在给孙子们洗衣物,一下子就找不到四岁的孙女甜甜。邻居们四处出动,最后在饮池里找到了甜甜,她已经落水没了呼吸&&
儿子儿媳妇们接到噩耗,回到家里来,见牛蛋抱着甜甜哭得死去活来,不由分说地给牛蛋一顿拳脚,臭骂牛蛋老不死变成妖,连个黄毛丫头都管不好,弄得孙女都死了,留你个老不死的捡狗屎吃去。之后,各自带上自己的孩子全部走了人。
牛蛋卖掉了他操了十几年的老牛,用半年时间才医好了被儿子们打断的三根肋骨。这时,他苍老了,佝偻着身子,膝下没了个孙子,两老子成了光杆司令。
牛蛋老了,他匍匐在老房的门槛上,左看看右看看,看看他含辛茹苦养大鸡猪省吃俭用积攒钱财建起的几座房,那些房曾经藏着他的一个梦。但是,儿子与自己结了梁子,门紧锁着,孙子在远方,去哪里寻找那个曾经的梦?
好不容易才熬到大年夜。孩子们回来了,孙子们也都回来了。牛蛋精神为之一振,好像年轻了几岁。孙子们惦记他,给他带来了好吃的;孩子们不计前仇,个个西装革履容光焕发地来看他了。他看到孩子们个个天庭饱满,媳妇们个个唇红齿白洋里洋气,孙子们个个花样年华好不可爱,他知道这一刻他正泡在天伦之乐里而心满意足了!
你还愣着干嘛?我们回来了,你还不赶紧去准备年夜饭?几个孩子给牛蛋下了命令。这时,牛蛋才记起年夜饭来。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他做的,今晚也不能例外了。牛蛋看着满堂高谈阔论的子媳们,慢悠悠地走进了厨房。
人老筋松骨软节拍慢,牛蛋用好久时间才宰完了他自养的四只大阉鸡,做起年夜饭来。孩子们不赖牛蛋的年夜饭,在牛蛋走进厨房去的当儿,他们就打开了国酒茅台,热热闹闹地划起拳来。
要猜,否则人家说我们对老头不孝顺。
是的,猜码喝酒弄个热闹来。
儿子媳妇就不在乎牛蛋的年夜饭,却在乎人们的口水来。
当牛蛋颤巍巍地把一桌年夜菜摆上餐桌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醉眼朦胧。牛蛋招呼媳妇孙子们入席开饭,当孙子们开始拿起鸡腿吃着年夜饭的时候,牛大牛二叫唤牛蛋给他们倒起啤酒来&&
大年初一,牛蛋一大早就搬张板凳坐在门口,等待五个孩子请他上他们家去吃大年饭。他等着等着,看看这家,望望那家,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儿子家门口有人进进出出,看来热闹非凡。要是这个时候有人来叫他,他一定柱着拐杖走去,不管哪家先叫都行。先叫先到,后叫后到。做老人就得有条规矩,孩子不请不叫,自个找上门去,人家会把你当饥饿的自来狗看。七十多岁的人了,他还真的拉不下这张老脸去当自来狗。他一定要等孩子来叫,才能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地去,然后大大方方地跟客人打招呼,相互敬烟、聊天、吃团圆饭。这样,他老脸才有光。可是,他一等就等了老半天,儿子不见出现,就连一个孙子的影子也见不着。
牛大家的鞭炮响了,足足有十分钟那么久。鞭炮响过之后,不一会儿就听到了划拳猜码声。牛二、牛三的鞭炮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并且一个比一个炸响,一个比一个时间长。五个孩子的鞭炮全响齐了,却没有一个儿子或孙子来叫他去吃饭。牛蛋的心凉了,冰冷的老泪淹没了他的心尖,他腾地站起来,冲进卧室里寻找他那杆老猎枪。牛蛋明明知道不可能找到那杆老猎枪了,可是气愤使他还是满屋里找&&
三年前,他的这帮孩子就把那杆老猎枪收缴给了公安机关。那也是个大年初一,牛蛋被两个女儿接到城里去过年了,家里就老伴一个人跟回家过年的子孙们一起过。老伴也像今天的他一样,左等右等等不到孩子们来请她去吃大年饭,个性刚烈的老伴认为生了一窝狗,一气之下拉过牛蛋的老猎枪顶住自己的下巴,用脚拇指蹬动了扳机,轰的一声掀开了老伴的天灵盖,脑浆涂得一地。听到声响,牛蛋的儿子们以为母亲鸣炮叫他们过来吃大年饭,便纷纷向老娘家奔来。到得母亲家,一看母亲倒在血泊里气绝身亡了,便叽里呱啦地吼叫起来,连夜报警让警察缉拿凶手为母亲报仇雪恨。警察经过详细勘察,作出了结论:自杀!
排除了他杀,孩子们无处宣泄气愤,只好给母亲穿上最好的寿衣,买来最好的棺木,披麻戴孝,为母亲哭灵守灵,并大操道场,大办丧事,大尽孝子之心&&
牛蛋知道那杆老猎枪被民警缴走了,可是他还是死死地找,他说今天他非找到猎枪追老伴去不可!
正当牛蛋气急败坏地东寻西找那杆猎枪的时候,儿子牛大喷着酒气腆着啤酒肚来了。
老爸,你吃过了没有啊?
吃过了!牛蛋面色铁青没好气地说。
我就知道老二孝敬你,他会来请你去吃饭的。所以我就没来叫你。顿了顿,牛大又说,来也白来嘛,你都上老弟他们家去吃了,找也不着的。
你们个个都很会请!牛蛋说这话的时候,很凄楚,他把脚步往屋角的床上挪去,倒头便用黑漆漆的被褥蒙盖了头&&
老大,你请的老爸刚送回来的吧,我们就说嘛,你是个大孝子。不是吗,还敬奉他老人家喝醉了,你看他醉着睡倒了&&老二老三几兄弟都腆着大肚来窜门了。
不是我请呀,是老二?
不是我,是老三?
也不是我呀,是老四?
我以为你们几个做大哥的请了,我就没请。老五说。
几个孩子相互疑惑地对视了一下,彼此心照不宣,但谁都不愿再说穿,就会心地说,老爸,明天一大早我们都要走了,你老人家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呀。你太累了就休息吧,我们走了&&
第二天,牛蛋的孙子都来向他告别。牛蛋看着一屋子的孙子,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他这个孙子瞅瞅,那个孙子望望,却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当孙子们一个个走出去了,牛蛋撑起半个身子,伸出苍老瘦弱的手在半空里摇动,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抓到。牛蛋呜呜呜地嚎哭起来&&
牛蛋是在那个冰冷的夜里死去的,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僵硬在自己黑漆漆的被窝里。
孩子媳妇们全赶回来给他治丧,看到牛蛋像一条弓身伏背的死狗一样,便大声嚎啕,作孽啊!怎么个死相不好,偏偏这副弓身伏背的狗相,日后阴魂狗模狗样地缠着子子孙孙,叫他们来世佝偻驼背弯手曲脚的,叫我们怎么做人呐!呜呜呜&&
这不像是哭,这完全是对牛蛋死相的咒骂!
去,快点去烧热水来,烫一烫,把他的手脚全身拉直压平去。否则这样装裹入殓后患无穷啊!还是牛大开窍,他提醒了几个弟弟。
热水烧来了,烫了又烫,拉了又拉,牛蛋总不愿把四肢伸直,仍是弓不弓弩不弩的,可怖极了!
烫累了,拉累了,牛蛋仍旧弓身伏背。
死不悔改!来,老二你压头,老三你压背,老四你掰手,老五你摁大腿,我拉脚,大家一起用力,把他扳直去!来,一、二、三,用力!牛大发出了口令。
噼噼啪啪&&一阵筋断骨折的声响过后,牛蛋被孩子们弄得直板板的了。
牛蛋的丧礼很厚重,十里八寨的人都竖起大拇指说:好孝顺的儿子儿媳啊,把老人的后事办得如此隆重,在我们这地方前所未有呀!
韦奇宁游记二题
作者简介 韦奇宁,男,壮族,大化县古文乡乃良村人。1983年开始发表散文。主编出版过文学作品专集《高天厚土》、《五色石》,著有散文集《推磨集》。现为河池市文联副主席,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联顾问,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诺曼底一日
农历一九九五年九月初八清晨,从地平线上升腾而起的朝霞驱散了芒什海面上那淡蓝色的晨雾,唤醒了梦呓中的法国名胜古迹和基督教圣地圣米歇尔山。在一阵阵轻拂的海风中,我们向沐浴在晨曦中的圣米歇尔山上那刺破云天的雄伟的教堂行了惜别的注目礼,驱车前往法国人称之为北海的诺曼底。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有着绵延600公里的海岸线,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生活在这片美丽而富饶土地上的诺曼底人,用他们的聪慧和勤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诺曼底因之得名。然而,使诺曼底名噪世界的,则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这里进行了代号为&霸王&的登陆战。从日到7月24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盟军在这里投入了官兵288万人,战舰5300多艘,战机13700多架,在犹他、奥马哈、哥尔德、朱诺、斯沃德五个滩头成功登陆,在长达8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撕开了希特勒纳粹集团在这一地区构筑的&大西洋壁垒&,从而为盟军长驱直入腹地开辟西欧第二战场,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埋葬希特勒纳粹集团的丧钟在诺曼底敲响!
汽车在乡村柏油路上由西向北飞奔。时序虽是初冬,但法国西北部的原野上却是春意盎然。只见一片片绿草如茵的养牛场,一个个精致美丽的村庄,在车窗外电影般的展现而过,我的思绪也随这车窗外的自然蒙太奇而驰骋飞扬。我在想,时光流逝,那场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惨烈的两栖登陆战已经过去五十年了,战后的法国及其整个曾经遭受过纳粹铁蹄蹂躏的欧洲国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如今的诺曼底,她将给我展现怎样的风姿呢?那曾经布满战争蒺藜,弹痕累累,充满血醒味的海岸线,又该向我诉说怎样的记忆?
我们首先来到一个教堂(Sre Mere Eglise)。应该说这是一个村庄,一个不大的村庄。在初冬早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它显得祥和而宁静。从教堂里传来的钟声,更使这种宁静和祥和弥漫着一种肃穆与缥缈的氛围。这时,教堂前的广场上,已经来了不少游客,人们都在屏息仰望着教堂正门那高高的墙壁,上面悬挂着一个&伞兵&。法国的朋友告诉我,当年美军在这里空降时,有一伞兵的降落伞不幸被教堂的塔尖挂住,整个人吊在墙壁上。那时,教堂下布满了德国兵,他只好佯死,而德国兵也以为他已经死去,就没有理会他,直到美军成功登陆并占领该地,他才被解救下来。他虽然幸免一死,但双耳却被教堂一直不停敲响的钟声给完全震聋了。战后,这个教堂因之而闻名遐迩。后来,当地人塑出&伞兵&模型,悬挂在教堂上供游人观瞻。每年,世界各地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使这个地方成了旅游旺点。
凝望着悬挂墙上的&伞兵&, 咀嚼着这个壮烈的故事,我仿佛看到,50年前的登陆D日凌晨,诺曼底海岸东西两翼那夜色浓重的天空上,随着一批又一批机群呼啸而过,1万多名伞兵骤然间密密麻麻从天而降。他们就是美军第101、82空降师和英军第6空降师的将士们。他们空降的任务是在德军东西翼防线的背后着陆,然后摧毁铁路、桥梁,占领要地,切断德军后援,为盟军正面抢滩登陆创造条件。但是,美军第101空降师并不走运,空降时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和挫折。由于天气恶劣,风力很大,加上遭到德军地面高炮密集而猛烈地射击,机群编队被打乱,飞行高度由原来计划180米提高到500米,飞行速度也由150公里/时加速到300公里/时,6600名伞兵飘散在32公里长的区域里,大部分都未能在预定地点降落。伞兵们有的落在高高的树枝上,有的不幸落到了德国人的阵营里直接被俘或被杀,有的则落到河里和被德军事前打开河堤放水形成的泛区里,被沉重的器械拖下水底而淹死。拂晓,到达预定集中地点的仅有1000人!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战场上,勇士们谁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但谁都无法躲避死神的纠缠。无论是小规模的战争还是集团军大战,无论是大刀长矛金戈铁马的原始战争还是坚枪利炮导弹生化核武的现代化战争。这一次凌晨空降,那些设计&霸王&两栖登陆战的盟军高级将领们明知凶多吉少(有人战前评估伞兵损失率最高可能要达到75%),但为了整个登陆计划,为了彻底摧毁法西斯德国,他们只能挥泪送走那些年轻的血性男儿。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不少的年轻伞兵,当他们从机舱一跃而出,那在诺曼底夜空中怦然打开的伞花,竟是他们生命之花的最后一次绽放!诚然,和那些很多的一落地就丧失生命的伞兵比,这个悬挂在教堂上的伞兵算是幸运的。教堂顶上尖尖的角塔钩住了他的降落伞,也钩回了他的生命,同时也给这场残酷惨烈的战争留下了一个血淋淋的又带些传奇色彩的小故事,让到这里来的后人们,在这个小故事里去品味这场宏大而惨烈的战争,去感受盟军年轻伞兵们甚至所有参加这场登陆战的将士们为正义为和平而战,而义无反顾勇赴沙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离开教堂,我们踏着午后明媚的阳光,在法国友人的带领下,前往犹他滩、奥马哈滩参观,拜谒美国阵亡将士的墓地。
犹他海滩全长14.6公里,在登陆海岸线的西端。这里的海岸低缓,海滩平展,当年在这里登陆的是美军第7军第4师,师长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小儿子小罗斯福准将。由于该处德军设防相对较弱,加上指挥者在登陆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至D日日落时,该师成功登陆,占领了正面和纵深各为9.6公里的登陆场。在五个登陆滩头中,犹他滩的登陆最为顺利,损失最小。
站在犹他海岸线上,极目远望,只见碧空如洗,阳光灿烂,白云悠悠;海面宏阔,风平浪静,群鸥点点。回望岸内,绿隐阡陌,野浮田舍,如诗如画。海、天、地之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静谧,那么的和谐。近前的海岸线上,绿草如茵,曲径通幽,花团锦簇。漫步其间,一任和煦的冬日阳光照在身上,让轻柔的海风徐徐吹拂脸颊,好不令人心旷神怡。要不是那绿色地毯般的草地下覆盖的是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弹坑,要不是那些屹立在绿草间的或保存完好或已经坍塌的德军留下的堡垒工事,要不是那新建的标有醒目文字说明的纪念馆和纪念碑,你根本无法想象,这就是当年盟军登陆的战场。法国人用他们自己特殊的方式,来保存这并不遥远的战争遗迹。法国人是幸运的,上帝赐给他们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度,但是法国人也是极不幸运的,在不到100年间发生在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法国人都受害最深。以诺曼底两栖登陆拉开序幕的欧洲第二战场,对法国人来说,那意味着什么?是解放是胜利是脱离战争噩梦走向和平与幸福。更何况,诺曼底是在法国本土啊!诺曼底人,不,是法国人,最有资格也最有权利来保护曾经发生在这滩头的战争遗迹。当然,这种保护,不是为了颂扬那场空前的人类大伐杀,而是要警示子子孙孙:人类需要和平、安宁和幸福,不需要侵略、掠夺和战争。让战争永远远离人类吧!
毗邻犹他海滩的是奥马哈海滩。与前者不同,这一段海岸蛳找匕督晕赘叩男露钙隆5蔽颐堑酱镎饫锏氖焙颍棋挠⒓O恳芽颊浅保渡暮K丫兔涣四锹涑笔蓖瓜殖隼吹南琳暮L玻凰淙幻挥衅鸱纾C嫔畲故怯坷匆徊ㄓ忠徊ǖ男±顺保欢系刈不髯藕0缎拢⒊龌┗┗┑南焐U驹诟吒叩陌渡希醋拍欠鬯槌晌奘咨笥只┗┑芈涞胶@锏睦嘶ǎ叻滤朴窒炱鹆寺÷∨谏D前咨睦嘶ǚ路鹨裁致矗涑闪苏谔毂稳盏穆煜跹獭
当年,盟军为了将犹他滩和英军登陆的滩头连接起来,选择了奥马哈作为登陆点。在这段长达32公里的海岸线上,适宜登陆的只有6.4公里,而在这有限的距离间,唯一能通向内陆的只有四条被海水冲刷出来的深谷。这一天然屏障,被驻扎在这里的德军利用得淋漓尽致,构筑了坚固的抗登陆防线。他们不但在海滩上布设多重障碍,用钢筋混凝土把四条深谷封死,并布满地雷,还在悬崖峭壁上和正面的高坡上修筑暗堡炮连和工事。更要命的是,为了加强诺曼底防御,德军已悄悄地把其精锐野战部队第352步兵师调遣到这里来了,而这个重要的情报,直到盟军登陆部队上船横跨英吉利海峡时,盟军才获悉,但为时已晚。
这,就决定了奥马哈滩头登陆是一场血腥的大肉搏。
D日,美军第5军第1 师和第5师,在这里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奥马哈滩几乎重演迪厄普的悲剧。美军虽然最后在海军舰炮和空军火力的支援下,于晚间成功登陆上岸,但是却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岸上德军密集的枪炮狂扫滥轰下, 2400名盟军官兵在这海滩上永远地倒下去了。他们的尸体堆满了海滩,鲜血染红了海水&&
奥马哈海岸的沙滩,历经了这一幕;奥马哈海岸的悬崖,见证了这一幕。奥马哈滩头,成为最血腥的登陆点。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去年,适逢二战五十周年,西方国家特地选择在奥马哈举行纪念活动。当我在这里流连的时候,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年前那次盛大纪念活动的痕迹。在一些场馆里的留言簿上,那来自世界各地的要员、二战幸存的老兵以及游客,他们的留言墨迹未干,人们对战争的箴言,弥足珍贵。
也许是美军血染奥马哈,在五个登陆滩头中损失最惨烈,战后,法国政府在这里无偿划出172.5亩地,建立永久性的墓地,将美军9386名阵亡官兵安葬于此。墓地分A、B、C、D等几个区,周围遍植苍松翠柏,每一墓区绿茵茵的草地上,竖立着成排成行的白色十字架。在阳光的映照下,十字架格外醒目,远远看去,就好像是部队的方阵,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立刻奔赴战场。走近十字架细看,才发现那上面刻有文字,记录着阵亡军人的国籍、年龄、兵种等。像奥马哈这样的军人墓地,在诺曼底共有28座,埋葬着近24万阵亡将士。徜徉于墓地里,细听着那些关于二战的解说,我的心灵深处又一次被战争和生命的话题强烈地冲撞着,震撼着&&
夕阳西沉,海风乍起,在胭红的落霞中我们驱车前往戴维列市投宿,这是我们的行程安排好了的。犹他滩和奥马哈滩,都在车后远远地退去了,而且将退到我今生今世所有记忆中的一隅,我的一整天徘徊于登陆点硝烟深处的思绪也回归了现实。然而,那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却久久不能平息。的确,盟军&霸王&登陆成功,其战略意义是深远的,不但为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最终直捣纳粹集团的老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了战后欧洲甚至全世界的格局。因了这样,这次登陆战就成为人类战争历史上的空前奇观,成为两栖登陆史上的鸿篇巨制,这些都将闪耀着正义的智慧光辉永远载入史册。想到这里,我不禁回过头来,透过汽车的后玻璃窗望着那已经完全淹没在暮色中的海岸线。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着诺曼底和诺曼底人,永远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宝岛初行记
巳丑三月,草长柳绿,我随广西文艺家交流考察团赴台进行文化交流和采风创作活动,第一次走进了神往已久的美丽宝岛台湾。在台北文化教育交流发展协会热情周到的安排下,我们先后与台北、新店、高雄等市、县政界和民间的有关人士举行座谈,开展文化交流、切磋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参观了多个艺术博物馆,还环岛观光采风,探访名胜古迹。所经所历,虽是走马观花,但印象颇深。感慨系之,付之笔端,以为宝岛之行留一鸿爪。
会心一笑释疑怀
就要动身前往宝岛台湾了,私下里却又做着种种猜想。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每次出远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要对那个地方的基本概况先做个粗略了解,想象与猜测那个地方的山光水色、民俗风情等等,然后再以实地的见闻来印证。其实,这是我给自己每次远行送上的一种期许,当然都充满着美好的愿望。然而,对于宝岛之行,我在美丽的期许之中却又多了几分疑虑。因为,我不知道我的期待与实地见证,将有怎样的落差?
我是带着这种交织期待与疑虑的心情走进宝岛的。诚然,随着我们在宝岛行程的推进,实地印证心中的那份期待自然不用多说,就是那些弥漫心际的疑虑,也渐次得到了化解,最后甚至化解得了无踪影。最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种种疑虑竟是常常化解在会心一笑之中。其实,在宝岛,无论你是倘佯于台北这样的大都市那陌生而繁闹的大街上,还是住进豪华温馨的星级酒店;无论你是奔驰在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上游览着汽车窗外那接踵而来的城乡风光,还是流连于阿里山日月潭这些名胜景致的山光水色之间,所到之处,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辩听,就会常常被眼前的不期而遇而深深地会心一笑。&&&&&&&&&&&&
这可是一种坦然舒畅的不得不绽放的会心一笑!
那天,我们从桃园机场前往台北市,一上车,台北文化教育交流发展协会执行长刘先生就向我们简要而系统地介绍了台湾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刘先生当天也是从外地出差回来,他乘坐的航班比我们先到达,为了迎接我们,他没有直接回台北,而是和协会前来机场为我们接站的人员一起,在桃园机场待上好几个小时。在介绍中,他有一段话很值得玩味:&一位西方学者先去了大陆进行考察访问,然后才来台湾。他在临离开台湾的时候说: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在台湾。&说这话时,刘先生甚至有点故意提高了嗓门。我不知道当时随团的其他成员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有何感想,说实在的,我当时乍一听刘先生的这段话,先是一愣,但随之就会心一笑了。我想,既为同文同种,又何妨你说孰雌孰雄?
台北是大都市,是宝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商务活动中心。漫步在这座陌生的都市街头,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路牌上赫然标着很熟悉的地名,比如:贵阳路、青岛路等等。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感到有点新鲜,也有点不可思议,于是干脆买来一张台北市地图仔细查阅。才发现,在台北市的中正区,相当一部分的主要街道基本上都是以大陆的各省(区)、市名称来冠名的。什么上海路、杭州路、广州路、武汉路、西藏路、江苏路等等,就是在大陆最偏远也最不出名的地方,也在这里留下了芳踪。面对那些陌生的街衢楼宇,和街上那河水般流淌的车流,映入眼帘的街名却是一个个熟悉的地名,真有点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了。想着想着,于是就情不自禁地又一次会心一笑了。
到了台北,我们下榻的是一家五星级的大酒店。一进大厅,在很醒目的地方有一块字牌,上面赫然写着&牛转乾坤& 四个大字。刚开始,我并不以为然,只以为书写这四个字的这位同胞很会惜墨。但是,在随后的数天里,我们看电视、阅报纸,或者是到饭馆就餐,随处都可以看到这四个字。那天,我们到新北市与当地书法、摄影、美术、文学界的艺术家们座谈与交流。席中,一位当地姓黄的画家即兴挥毫,画了一幅水牛图赠送给广西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施兴良先生。只见他舞笔泼墨,说话间一头壮硕的水牛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画毕,他在画的右上角工工整整地题写&牛转乾坤&这几个字。到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其实&牛转乾坤&,并非台胞惜墨,而是他们特意为之,个中寄托着深意,这大概已经是岛上时下最风靡的一种全社会性的约定俗成了。我们都知道,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遭受到严重冲击。宝岛台湾,在这场金融灾难中同样不能超然度外,人们都热切地盼望着这场灾难尽快过去,让生活过得更好起来。2009年,是中国农历牛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自古以来牛就是力量、勤劳、奋发和富足的象征。牛扭谐音,显然,台湾同胞是把希望寄托在新的一年里,希望&牛&转乾坤啊!
想到这里,我不禁就会心一笑了。牛转乾坤,反映了台湾同胞的幽默和智慧,也反映他们对未来的乐观精神。后来,到中台禅寺参观,看到该禅寺主编的《中台山》(2009年3月号)的主题语和对主题语的阐述,我就更加相信了我的这种判断。
那主题语及其阐述是这样写的:
不景气中的安心处方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席卷下,持续性的景气低迷,让焦虑、烦燥、忧郁&&成为现代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另一重情绪压力。
如何才能在不景气的全球性风暴中,面对难关,适应环境,安定自我身心,对自己保有信心,对未来怀抱希望?
佛法的道理,提供我们在环境中安忍的智慧,不仅教导我们如何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用正向思考坦然面对,在改变心境的当下,走出眼前困境!
强调要安定自我身心,应对金融海啸困境,把希望寄托在新到来的牛年。佛教界尚能如此,何况经济社会中的业界乎?!
牛转乾坤,于斯可谓意韵悠长!
来到台湾,我想凡是安排环岛游览观光的,行程中大概是绝对少不了要去太鲁阁的。太鲁阁,是屹立在台湾岛东岸中部的一丛高山大谷,面临着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太鲁阁如今的盛名,不在于它的山势奇险,而在于它的奇险之中横空出世的那条公路!
沿着太鲁阁公路,在景区的峭壁危岩里穿行,处处山洞,步步断崖,仰头是看不到顶的峰峦,低头是看不见底的涧谷,不用听导游员解说和介绍,你就已经想象得出当年修建太鲁阁公路该有多么艰难。据说,当时提出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外国的权威专家们认为这是在白日做梦,太鲁阁根本就不具有修建公路的条件。但是,这条公路最后却在外国权威专家的断言里诞生了,梦能成真。
走在太鲁阁的公路上,不知为什么,我却想到了大陆的川藏公路,想起了太行山深腹中的红旗渠。我曾经阅览过修建二郎山公路的资料,也曾经观看过修建红旗渠的电影纪录片,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人们把绳子系在身上,在悬崖上荡秋千般地悬空劳作,硬是在猴猿都无法到达的陡直绝壁上开凿出道路。我想,当年开辟太鲁阁公路的工地上,同样也是上演了这样一幅人类征服自然的壮观画面。尽管这个画面发生在不同一个地方,它们各自承载的历史使命也不尽相同,但是,我却以为这些画面里的劳动者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坚忍不拔、最能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人!
在太鲁阁公园长椿祠里,供奉着在修筑公路中212名不幸殉难者的灵位。他们永远地长眠在这个地方,而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故乡,却都在海峡西岸那边。
走出太鲁阁公园,一直在为这条奇迹般的公路感叹不已,也为那些当年参与修筑这条公路的勇士们感佩不已。当然,更为那些为了修筑这条公路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而惋惜、而哀伤。然而当我回到住处,翻阅在太鲁阁公路上所拍摄的照片时,我不禁又一次会心地笑了。因为,在我拍摄的图片中,有一张很特别,那是在一处横穿绝壁上的公路洞穴顶部的石壁上,镌刻有一行朱红大字:&如肠之回,如河之曲,人定胜天,开此奇局!&
&人定胜天&,多么熟悉的字眼!
初次来到宝岛,我竟如此意外地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心一笑。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会心一笑之中稀释了那些心中的种种疑虑。虽然这种会心一笑大都看似偶然,但是我总觉得它或许就是一种必然。
这种必然,不用我们去做太多的探究与思考,便会找到它的根源。在这里,可以姑且省略去令我第一次会心一笑的那个传统文化话题吧,因为那个话题太宽泛,孰雌孰雄不是我现在要知道的问题,我只需要知道对文化根脉的认同与否就足够了。至于那些街道的冠名,我认为这是一种后来的人为附丽。它或许能在视觉上甚至是在特定阶层的心理上带来某种满足,但在民族文化深层沃土中是否能够扎下根来,还未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变迁,或许这种附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甚至改变得很彻底,不留一丁点的痕迹。然而,&牛转乾坤&和&人定胜天&则不一样了,它潜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肌理中,是我们民族血液中与生俱来的基因,这种基因是不容易改变得了的。就说牛转乾坤吧,牛扭谐音,以牛代扭,只有在汉语言中才具有这种特殊的功效。更何况,这里的牛字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被忽悠卖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