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绝望游戏,作者是网游之公子扶苏百度云,百度云资源啊

看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谈其对西路军失败的责任    一般来说,回忆录总是免不了对自己的文过饰非,例如,许世友的回忆录被人说成是“不争功但诿过”,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写于80年代,是由中央党史研究部门派专门工作组撰写(朱玉、丛进等一帮秀才)。徐作为败军之将,窝窝囊囊几十年,到老了老了,在几个秀才唆使下大肆翻案,在回忆录里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中央,自己好像比窦娥还冤。    这是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里关于中央军委十一日的来电后的一段,徐称:    “在大靖附近,我们收到中央军委十一日的来电。内称:“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并征求我们的意见:西路军单独西进接通新疆有无把握?如返河东有何困难? 陈昌浩拿不定主意,召开军政委员会讨论。…… ”  “我们计划第一步进占凉州、永昌,略作休整补充。第二步进占甘州、肃州,争取年前接通新疆。”    “兵贵神速”。我们同意西进,是要趁天候还不太冷,河西走廊敌人兵力空虚,一鼓作气插过去。而不是慢慢腾腾,走走停停,象后来那样,在河西走廊涮来涮去,孤军鏖战。如果预见到是那种情况,谁不主张东返呵!顺便说一下,在延安时,高岗和我谈过西路军问题。他问我:你对西路军失败有什么看法?我说:西路军过了黄河,如果不在一条山蹲那么久,不在永昌、山丹搞根据地,照直往西走,扣住嘉峪关,把玉门、安西、敦煌一守,接通了新疆,形势会大不一样的。一是有饭吃,不挨饿;二是有衣穿,不挨冻;三是有枪炮、弹药补充,有广阔回旋余地。说实在话,西路军只要有个炮兵团,马家军再增加一倍,都不够我们打的。西路军先打到西边,取得补充,立住脚跟,再往回打,是不至于失败的,至少也不会败得那样惨。”    让我们看看11月12日徐、陈回11.11日毛、周电:     “ …… 四、在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根据现在敌我力量估计,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  
五、提议此方第一步以主力迅速进到凉州地区,以一部尽量控制上门、古浪,迟滞南敌,占凉州地区后击敌,以一军进占永昌、大靖扫清后路。我第二步,如受着南敌压迫时,或后路受威胁时,即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现决在甘、凉、肃、永、民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    有什么不同“在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决在甘、凉、肃、永、民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    再看徐的回忆录:    “这时(11.19),中央军委来电,要我们停止西进,在永昌、凉州一带建立根据地。” 《历史的回顾》    “山丹、永昌、凉州一线,地处河西走廊的蜂腰部。北临大沙漠,南靠祁连山,中间是条狭长的“弄堂”。人烟稀少,村庄零落,大路两旁,尽是荒凉的戈壁滩,极利于敌人的骑兵运动。当地没有党的工作基础,居民回汉杂处,对党和红军的主张多不了解。加之,马家军和民团,多系本乡本土的人员组成,红军是“异乡客”,短时间内很难打破民族隔阂与宗教观念,同当地群众融成一片。这带又是马步青的中心地盘,临近西宁,是“二马”必然拼死与我争夺的战略要地。不论从地形、给养、民情、敌情条件来说,都不容我们持久立足,与敌周旋。”《历史的回顾》    11月12日-21日往来的电文:    11月12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   1.16-18,古浪战斗失利,9军损失二千余人。   11月14日,朱、张致电徐、陈:“对你们之敌现马步芳、青两部,又分散,又(便)于你们各个击破,后东追之敌并不多,守甘、凉、肃之兵力亦不充足,最利你们各个击破敌人,夺得甘、凉、肃根据地和打通远方任务,这是你们独立可能完成的。但是,兵力仍须集结梯次行进,后卫必须强大,相机消灭尾追之敌,更能完成根据地任务。”     11月17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兵力应相当集结,速打通远方为要着。”   11.17,徐、陈致电中央:建议在甘、凉、肃建立根据地,要移兵西进,争取12.5日到达西边的肃州。同时询问目前打通远方与创建根据地哪个为主。   11.18,中央回徐、陈11.17日电:远方物资准备不及、运输不及;正争取远方能否将物资运到安西;“我们意见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加紧军事训练,……”   11.19,林、朱、张致徐、陈电(转周恩来意见):“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占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之敌,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主力企图。”远方可以在安西接济你们,但是在明年开春后。”;“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
  11.21,徐、陈致电中央:表示“五军全部约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无论如何皮衣、子弹速来”    从往来电文对照《历史的回顾》看,徐有意混淆了时间。11月12日徐陈回电时,“不放弃凉、永”,“目前大靖、土门、古浪、凉州甚空虚易袭,不缺粮,人多,均汉人”(11月2日电),这时候还没有“一鼓作气插过去”的想法。为何?徐向前自己也说“部队渡河时,每人只带了三、四天的干粮”陈昌浩在《关于西路军失败的报告》(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称:“衣服只在甘南时有点补充,每人平均只有军衣两套,或夹衣一套,棉衣只九军略有补充,三十军补充极少,五军更少,故一渡黄河后,即感于天寒,身体弱的不能支持,沿途无补充,冻死者有之。财政状况,指供保存金子二百五十两,现洋千元,各军实况不明,数目亦微。”过河后无粮无衣, “在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大靖、土门、古浪、凉州甚空虚易袭,不缺粮”很重要。因此“现决在甘、凉、肃、永、民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  在这种情况下,不建立根据地,照直往西走会怎么样?参照《彭德怀自述》,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在哈达铺整编时一万四千余人,到吴起镇只剩七千二百人了”,这是一三军团强行军的结果,还是在秋天9-10月份。  同时看有没有这个必要,过河后直至古浪惨败前,西路军还算顺利,“我军初次对付马家步骑兵的集团进攻,边打边摸索经验,从容应战。激战四天,毙敌骑五师参谋长马廷祥以下千余人,顿挫敌人的凶焰,与敌暂成对峙状态。(徐向前)” “激战至晚,九军将敌击溃,主力进至横梁山地区,继续打击追堵之敌。(徐向前)” “敌人初与我们作战,不无多经验,其战术开始着重集团猛冲,虽受了强大火力杀伤或遭遇及突击之后,能继作二次三次再攻。(陈昌浩)”观察古浪惨败之前这段时间的电文,西路军还是很乐观的,  “根据现在敌我力量估计,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  “马步芳部(政王廖)五个旅共九团,马步青三个旅共八团,二马主力约全数三分之一已受我打击,与我历次战斗中伤亡约在一千五百以上。其寺儿滩、景泰两处遗弃伤兵实数约九百,但敌战斗力平常,战术顽强,指挥亦差。”(11.12徐陈回电)  11.15,张国焘致电中央军委,告之西路军数战获胜、且给养不缺。   这个时候,有必要劳师袭远,强行军“一鼓作气插过去”吗?    古浪之战是11月16日至18日打的,九军元气大伤,22日后三十军在永昌四十里铺恶战,军长李先念表示“要东去,我打先锋。要西去,我也打先锋!”不愿在河西走廊呆了。在此期间,电文也有了变化:    11.17,徐、陈致电中央:建议在甘、凉、肃建立根据地,要移兵西进,争取12.5日到达西边的肃州。同时询问目前打通远方与创建根据地哪个为主。   11.21,徐、陈致电中央:表示“五军全部约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无论如何皮衣、子弹速来” 。    古浪之战使徐、陈清醒过来,感觉大难临头,才明白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情(群众基础)的因素,不适合久呆和建立根据地。于是徐在24日向中央诉苦:“…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为何询问目前打通远方与创建根据地哪个为主,这就意味着西路军高层在战略问题上有了变化,也就是几十年后徐在《历史的回顾》所声称的西路军先打到西边,取得补充,立住脚跟,再往回打。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西路军问题,你只凭几篇电文,不考虑之前的历史情况,还有当时D内的路线问题,是得不到正确答案的。你以为徐的电文就一定是他的本意么?当时很大部分上是在向上级表态,我坚决听D的指挥而已。    另外,其实就是在回顾里,我也觉得徐帅都不敢把话全说开了。当时的战略一开始就说去打通远方的,可是这个远方到底有多可靠,还不知道呢。    所以说,其实现在基本都知道,西路军是故意被葬送的,只是在具体葬送到什么程度,当时可能没有把握好。究竟是让他们大败一场,把所有人的气焰压下去,以后老老实实夹尾巴做人,还是一开始就想把西路军彻底消灭。就是一点程度的问题而已。可能有的人也有点低估了二马,没想到真的可以把西路军打散到这个地步,估计心里后来也很后悔。
  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只有那么多了,要说真心把整个西路军葬送,我也觉得太离谱了点。不过如果故意想让西路军大败一场,回来该抓的抓,该毙的毙,该降的降,该改编的改编,我觉得还是可能的。事情发生到最坏的地步,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当时没把西北的军阀看的多厉害,西路军又是百战之师。只能说战争这东西,太难掌握。
  这是11月12日徐、陈回答毛、周11日电     一、毛周真十一时电悉。此方详情今望电报总部。指挥部直五军全部及八十八师今集大靖附近。靖城只马步青部、祁旅残部。现时未进行战斗,正办外交中。九师全部今早出土门,我军主力位干柴洼截击松山敌一部,经红凉山到古浪。  
二、马步芳部(政王廖)五个旅共九团,马步青三个旅共八团,二马主力约全数三分之一已受我打击,与我历次战斗中伤亡约在一千五百以上。其寺儿滩、景泰两处遗弃伤兵实数约九百,但敌战斗力平常,战术顽强,指挥亦差。与汉回群众关系恶劣,军官都是回人,士兵三分之二汉人。对马步青部应用统一战线初有成绩,正加紧进行中。  
三、我们过河后,共十余战斗,颇激烈,共伤亡约千人,弹消耗甚多。前昨两日因过荒冷地区落伍较多,现十分之八已归队。  
四、在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根据现在敌我力量估计,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  
五、提议此方第一步以主力迅速进到凉州地区,以一部尽量控制上门、古浪,迟滞南敌,占凉州地区后击敌,以一军进占永昌、大靖扫清后路。我第二步,如受着南敌压迫时,或后路受威胁时,即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现决在甘、凉、肃、永、民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  
六、对外与远方请中央即具体迅速布置,一切免失时机,最好第一请国际与我们发生直接关系,并在新蒙适当地点建立联络站。第二要求中央与国际迅速多派干部、技术人员来此工作。第三请在华侨青年与新疆之东北义勇军中进行公开工作。  
七、对主力行动我们前天已有提议,对西路军行动,望常详细指示,并常告各方情况。     这是徐向前11月24日发中央的电报:    (甲)马敌现伤亡已约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团壮丁迅速补充,人马子弹均有。凉州即能抽壮丁三万、因此仍能继续与我拼  
(乙)马敌战术以骑兵四出活动,以成团密集队形猛攻堡寨,前仆后继。黄昏后畏我夜战出击,即退守堡寨。反复攻某点不得手时,即又集兵猛攻另一点。敌大部乘马,进退均速。我方胜利难缴获。败即无生还。  
(丙)这带地形开阔,区城狭小,无树木房屋,尽有堡垒,不便迂回抄击。  
(丁)每守一堡寨须一营以上兵力,枪弹少,难阻敌攻。激战终日,部队即可耗尽子弹、炸药。矛刀、刺刀极少,又难补充,弹尽致陷,损失更多。我今天查九军现有一千八百支步枪,每枪弹两排不足,现全人数四千六百余;五军人四千不足,枪弹更少;三十军人数近六千,步枪二千余,每枪弹有二、三排。人、弹有耗无补,无日不战,敌骑到处骚扰,扩红、弄粮、筹资、交通均受限制。我们拟壮大骑兵,但马不易筹,我们现只有五百人马之骑兵  
(戊)九军任掩护阻敌,此次激战古浪,敌几面破城而入。人人血战,终将敌击退。三十军连续作战,五军更弱,始终不能以优势兵力击敌。现九军在永昌,因受大损失待休整。三十军主力在四十里铺,子弹、炸药耗尽,都用大刀拼杀,指直在永昌,大部任城墙守备。敌马彪部三个团两天来仍在城郊活动。  
(己)骑师、二六九团、三十九团已到甘(州)东二十里铺。守城敌一旅约两团、民团二三千,敌有备,不便硬攻。五军主力明日集山丹。到肃州敌一营。  
(庚)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辛)三十军在四十里铺激战三日,伤亡五百余,昨晚以二六五四夜袭骚敌,获马百余。敌今三个团犯三十军,全日主力被敌杀进两层,终用刀杀退。敌死尸未运者三百余,其一团团长打死未抬走。现仍拟将九、三十军在永昌附近寻机击敌。  ======================  对比一下,即看出差异有多大,相距12天,心态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敌战斗力平常,战术顽强,指挥亦差”“根据现在敌我力量估计,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    “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将渡河后11.2-12.6有关西路军往来电文贴出:    11.2,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张、毛、周:“目前大靖、土门、古浪、凉州甚空虚易袭,不缺粮,人多,均汉人,若不(及时)出动,待敌迫近或布妥,在此方即陷于极大困难之境况中。”     11月2日,朱、张致电徐、陈:“我们估计五、九、三十军三个军必能单独解决二马,海原战役也有把握取得胜利。”     同日,毛、周电复河西红军:“暂以现地区为中心,向三面扩大占领区域,以一部占领永登,一部出通兰,大的方向仍前不变。”     11.3,毛、周又电徐、陈:“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但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并附电台,以利交通后方行动。”     同日,共产国际通知改变接济地点,从外蒙改为新疆的哈密。     11.4,徐、陈再次向朱、张提出:“我方情况实不允许久控现地区,等待配合右岸行动”“如情况不利时,惟有放弃现地区,集兵出大靖、凉州方面。”     11月5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之河北纵队目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乘敌人尚未十分注意你们的时候,站稳脚根,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地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行动要迅速、秘密、坚决和机断专行。”     11.6,徐、陈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     11月6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的独立行动,对实现党的策略路线和战略方针有伟大意义。”“你们即在甘北、宁夏西北、青海东部大大扩大活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回、蒙革命团体,政权机关和游击队等,必要时你们自己提选人员,组织地方党和政权机关。”     同日,林、朱、张复电徐、陈:“平、大、古、凉战役计划为(应)迅速执行为好,兵力集结应稍提前。”     11.7,徐、陈等致电中央并军委,建议组织党的西北前委及军委西北分会。     11.8,军委在《作战新计划》中规定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 但该计划没有通知西路军。     同日,回复徐、陈11.7日电,表示基本同意。     11.11,毛、周致电徐、陈,询问西路军行动方向意见。 当日徐、陈没有回电。     11.12,毛、周致电朱、张,再次询问西路军行动方向意见。    11月12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     同日,徐、陈回11.11日毛、周电:“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依据现在敌力我力估计,我们可以完成任务。”“现决(拟在)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     11.13,中央致电共产国际,通报西路军计划。     11月14日,朱、张致电徐、陈:“对你们之敌现马步芳、青两部,又分散,又(便)于你们各个击破,后东追之敌并不多,守甘、凉、肃之兵力亦不充足,最利你们各个击破敌人,夺得甘、凉、肃根据地和打通远方任务,这是你们独立可能完成的。但是,兵力仍须集结梯次行进,后卫必须强大,相机消灭尾追之敌,更能完成根据地务。”         11.15,张国焘致电中央军委,告之西路军数战获胜、且给养不缺。     同日,毛、周致电徐、陈:“同意你们向凉州进”, “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11.16-18,古浪战斗失利,9军损失二千余人。     11.17,徐、陈致电中央:建议在甘、凉、肃建立根据地,要移兵西进,争取12.5日到达西边的肃州。同时询问目前打通远方与创建根据地哪个为主。     11月17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兵力应相当集结,速打通远方为要着。”     11.18,中央回徐、陈11.17日电:远方物资准备不及、运输不及;正争取远方能否将物资运到安西;“我们意见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加紧军事训练,……”      11.19,林、朱、张致徐、陈电(转周恩来意见):“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远方可以在安西接济你们,但是在明年开春后。”;“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     11.21,徐、陈致电中央:表示“五军全部约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无论如何皮衣、子弹速来”     同日,西路军占领山丹县城。     11.22,中央致电徐、陈:“远方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建议改变西路军目前的作战方法。     11.24,徐、陈致电中央:“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11.25,中央回11.24日徐、陈电:“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给西路军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法。     11.28,毛泽东致电徐、陈:“感觉你们部队仍不集中。我的意见,把全部一万八千人集中于四五十里内,进则集中进,退则集中退,打则集中打,不打则已,打则必包围消灭一部。如此打两三次,问题就解决了,教育训练也方便些。只要粮、房不缺,如以此打法为好,望酌行之。”         12.6,西路军连电中央:谓西路军争取在甘、永、凉线过冬。主张河东主力西进。     同日,中央致电徐、陈:“远方可于二个半月后,将货物送达安西。”,西路军应相机夺取甘、肃。河东主力不西进。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六日十四时)     (绝密)徐、陈:     (甲)远方可于二个半月后,将货物送达安西。     (乙)你们第一步相机夺取甘州,第二步夺取肃州,并调查肃州至安西 道上各天是否便于行军,计算占领甘、肃两州,包括休息补充时间在内共需 多少天,并计划西路军全部包括五军在内、在甘州地区集中训练一、二星期, 休息体力,恢复力气。     (丙)我主力在保卫苏区消灭胡敌的任务下,暂不西进。                        毛、周、朱、张     12.9,徐、陈回中央12.6日电:“马步青电令元海,主要迫我西进,万勿让我东进”,“我们拟在山丹、永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须以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西,抢占抚、高,以此带为根据(地),建议五军届时直出安西,连休息时间约二月十五以内到达安西,无论情况如何变动,五军可按时到达目的地。”拟调王树声为九军军长,请中央批准。   
  这是陈昌浩在《关于西路军失败的报告》(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里总结的一段:  “西路军在击退或粉碎二马一次或二次进攻之后,以自己力量的补充可以完成接近远方之任务。而击退二马的进攻与根本实现消灭二马不同,根本战胜二马非西路军所胜任,即令援西军到达与西路军夹击二马,也只能做到粉碎其进攻。而根本消灭二马,亦非援西路军所能胜任。虽然西路军犯了这个政治上战略上严重的原则上的错误……”    我们看渡河后张国焘发给徐、陈的电文:(虽然红军总司令部电文有朱、张联名,朱为总司令,张为总政委,但肯定以张为主)  11月2日,朱、张致电徐、陈:“我们估计五、九、三十军三个军必能单独解决二马,海原战役也有把握取得胜利。”   11月5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之河北纵队目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乘敌人尚未十分注意你们的时候,站稳脚根,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地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行动要迅速、秘密、坚决和机断专行。”   11月6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即在甘北、宁夏西北、青海东部大大扩大活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回、蒙革命团体,政权机关和游击队等,必要时你们自己提选人员,组织地方党和政权机关。”   11月12日,朱、张致电徐、陈:“你们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  =========================  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查到朱、张致电徐、陈的电文,却没有徐、陈的答复,但可看出张国焘对在甘东即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劲头很足,“必能单独解决二马”“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看清楚了,这可不是军委给徐、陈的指示,是张政委给他的四方面军将领下的指示。  二马的兵力三万,另有十万民团(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这也使徐向前把马家军不放在眼里。他自己有二万余人,怕马匪?至于民团,在鄂豫皖及川北又不是没见过,铁苍蝇而已。所以信誓旦旦地向中央保证:“我们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现决在甘、凉、肃、永、民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永。”  因此陈昌浩承认西路军“犯了政治上战略上严重的原则上的错误”  
  陈昌浩?就是后来死无葬身之地的那个人,对比之下,张国焘后来是走对了
  几年前人人忿忿,要求为西路军翻案。    现在邓/陈/李/徐出面翻过来了,又有人要求翻回去。    历史是圆的,还是人人不甘寂寞?
  徐帅的军事指挥能力毋庸质疑。象这种战略目的根本就不明确、有朝令夕改的仗,就算是林彪去指挥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1.在中央尚未决定终止宁夏战役前,徐向前等已制定《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并得到张国焘批准。    2.首先是张国焘为徐向前等下的消灭马家军,建立根据地的指令;“三个军必能单独解决二马(11.2)”“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地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11.5)  “你们即在甘北、宁夏西北、青海东部大大扩大活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回、蒙革命团体,政权机关和游击队等,必要时你们自己提选人员,组织地方党和政权机关。” (11.6)  “你们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11.12)  未见徐向前等人的反对,说明当时红四方面高层盲目乐观。    3.11日中央来电只是征询西路军能否单独打通新疆(西路军单独西进接通新疆有无把握?如返河东有何困难? ),徐向前等人自己承诺“我们可以完成任务。”“现决(拟在)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 。    4.古浪惨败后西路军惊惶失措,想着赶快逃到新疆去,中央要他们建立根据地,不过是依照他们自己几天前说的话,徐向前等人却“百思不得其解”,那还不是几天前自己说的话吗。
  中央的政策是“连通”新疆,这个连通决不是逃到新疆,而是建立根据地,把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
  中央的总指导方针就已经存在着问题了,下面也只好去送死了。
  借刀杀人而已,国焘、项英。
  其实对照这两篇电文看就很有意思:  一是11月12日四方面军的老大张主席张总政委发给徐、陈的:  “你们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  一篇就是让徐向前几十年后“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央电文:  11月19日林、朱、张致徐、陈电(转周恩来意见):“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远方可以在安西接济你们,但是在明年开春后。”  对了,这份也是张总政委发的,只不过多了个“转周恩来意见”  两份电文没有大的冲突,看来中央是以张总政委的话为准的,徐向前何苦几十年后趴在桌子上又哭又喊:中央误我,怎么让我在这贫瘠之地建根据地呢?按理说你应该去问张总政委呀。
  西路军的失败,主席也有责任,当时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西安事变。而红军会师之后,陕北地区顿显鱼大水小。西征是宁夏战役的翻版,而宁夏战役最初就是主席的设想。
  不要低估了革命军人的党性。正是有了西路军的教训,林彪才会在东北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楼主把事情推到徐帅的身上,有失公允。
  作者:潘国良 回复日期: 8:48:53 
    楼主把事情推到徐帅的身上,有失公允。  =========================  非也非也,关于西路军失败陈昌浩37年的报告很诚恳的承认犯了错误,客观的说中央也有很多失误,至少对西北二马大家都轻视了。  但你看老徐晚年在朱玉这帮秀才的帮助下,在回忆录中大肆翻案,就他一个人高瞻远瞩,中央的责任,陈昌浩的责任,好像就他聪明,就他正确。把污水泼在陈昌浩身上我就觉得不地道。他是军事主帅《平大古凉战役》古浪大败是不是他的责任?
  他最多只是名义上的主帅。回忆录这种东西有些隐恶扬善也很正常。毕竟四方面军承受了太多的委屈,楼主还是积点德为好
      对照地图,看了一个晚上的老谢帖子,说句,老谢辛苦了。    说点感觉。    1.这段历史太复杂。    不要说河西的西路军覆灭,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河东的中央红军覆灭也并不是怪事。当时,河东和河西的红军都在自谋生存。河西的失败,过多地苛求河东的责任是不应该的。    2.当时的指挥关系是:中央军委——红军总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涛)——红军各方面军。    自35年8月分左右路军后,红军总部的老朱基本上是被张国涛架空的。后来36年派了彭德怀去掺沙子,作为前敌总指挥。    在红军总部,指挥红四方面,张国涛唱大角。      3.中央和张国涛的分歧:    (1)北进还是西进,从1936年6月就开始分歧了,直至11月初,张、徐、陈把它变成事实才结束。    (2)1936年10月,宁夏战役的前提,是在河东击退胡宗南的进攻部队。    张国涛破坏了这个前提。    一是命令红四的30、9军渡河,尤其是将红四的指挥部渡过黄河,使红四不能和红一、红二共同联手击败河东之敌。    二是命令河东红四的4、31军后撤,致使河东形势恶化,红一的5军被迫渡河,同红四的河西部队一起被分割在河西。    结果导致宁夏战役流产,并将红军一分两半。    4.红四渡河后,和中央脱离了部队上的接触,红四领导人,信心满满地想开创新局面。    (1)轻敌。对青马轻敌,以为自己二万多人,青马不是对手,可以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    古浪,是清醒剂,但直到最后覆没绝望时,才总结出:“凭西路军的实力,是消灭不了青马的”,为时已晚。    (2)轻信。轻信在新疆接到苏联的大量的武器装备,可以成为一支雄师,可以开着坦克车回来打仗。    轻敌和轻信,导致了红四对河西走廊的敌情、民情的判断失误,从而犯下了一系列错误。    5.西安事变前,河东的中央和中央红军自顾不暇,对河西的情况,并不比红四了解更多,多以河西的红四方面的汇报为依据。其指挥也多以红四自己的意见为主,批复多于指示。    6.所以,红四领导人的西进、轻敌、轻信,三条缘因,是西路军失败的本质原因。    7.中央有责任,但不是本质责任。    8.其他的,以后再谈。          
      准确的讲,张国涛内藏西进之心,就埋下了西路军覆没的种子。    红四渡河,就大错酿成了。    再一跑进河西走廊,就大祸铸成了。    后来的,是种种因因缘的必然逻辑。    而这些,都是张国涛、陈昌浩和徐向前捣鼓出来的,和中央没有直接干系。          
  徐作为败军之将,窝窝囊囊几十年,到老了老了,在几个秀才唆使下大肆翻案,在回忆录里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中央,自己好像比窦娥还冤。  ======================================  徐帅并非一点责任也没有,但是象楼主这样的说法则完全是人身攻击。林彪当年在东北之所以能够独断专行,恐怕也要归功于没有陈昌浩这样厉害的婆婆
  西路军失败,中央,徐、陈,张国焘等都有错误,但徐的回忆录我觉得是很不厚道的。他回到陕北后中央没有谁追究他的指挥责任,但几十年后为自己开脱,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推给中央,推给陈昌浩,导致现在关于西路军覆灭的阴谋论遍天飞,他怎么不积点德。
  张国焘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  “上述军事行动计划,在军事上说来,是企图拥有西北的一大片地区,即以陕北的红军居右翼,红四方面军在夺取河西走廊之后,居左翼.二方面军到达甘北后,则居左右两路的中间地位.在政治上说来,是增加我们与张学良联盟的资本.即红军不是局限于陕北的弹丸之地,而且握有甘北甘西一带地区,这不仅可为西安的张学良保障后方,而且可以打通往苏联的道路.    陕北同志赞成我们这个军事计划,一直在催促我们北进.似乎没有我们的实力作资本,就不能形成西北的抗日局面.二、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很满意这个决定.在二方面军来说,他们居于中路,无论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可以起桥梁作用.而四方面军的同志,也觉得河西走廊将是未来西北抗日局面的交通要道,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致于和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磨擦.可是,后来的事实发展,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这是四方面军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  张国焘的回忆录,虽回避了很多问题,但西路军问题上,即便与老毛及中共已分道扬镳几十年,仍没有把责任全部推给中央,实际上婉转地承认了西进出于他的谋划。  
  1.西路军是张另立中央失败后的又一花招:别开一处与苏共的联系点  2.毛不一定指挥得动他们  3.西路军假如胜利了,大家设想一下张还会老老实实听毛的吗,红军可能又要分裂了
  这也是徐的《历史的回顾》中的一段。      “马家军发现我军西进,集兵尾追,不时突袭。我以五军开路,三十军殿后,前攻后卫,边打边进。一九三七年元旦,五军一举攻占高台,守敌保安队、民团共一千四百余人,全部投降,接受改编。从永昌、山丹、临泽逃往高台的一批反动政府官员,亦束手就擒。一月上旬,我九军一部围攻甘州未下,进驻临泽东南的沙和堡。总指挥部及三十军离九军不远。总部直属队和五军一部,驻临泽县城。这带粮食较多,我们准备略作补充和休整后,继续西进。          多事之秋,变幻难测。军委这时又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甘州、肃州地区建立根据地。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继续西进吧,没有中央的命令,留在现地吧,四面受敌,处境确实艰险。怎么办?我们电请中央派四军、三十一军来援,东西合力,夹击马敌,争取灭敌主力一部,为建立甘、肃二州根据地创造条件。但是,军委认为,河东抽不出部队西援我们,令西路军团结一致,紧缩编制,人自为战,坚决歼敌,独立完成任务。张国焘也出面打电报来强调“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还有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存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事情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能坚决服从命令,令部队就地坚持。后来才知道,当时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是因为河东形势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出尔反尔,破坏和谈,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局势异常紧张,需要西路军待机策应。”     现将1月上旬西路军与中央往来电文贴出:    1937.1.1,红5军兵不血刃取高台。     1.2,徐、陈致电中央:“如敌无大力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对各方情及我方行动有何指示?”     1.4,徐、陈致电中央:“高台以下人粮极富,以上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抚,如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打则齐打,亦只有坐待消耗,灭敌不易,驱敌不易,此方六千骑兵,决非番骑或陕骑兵可比。”;“西路抱最大决心□?空前困难,不怕牺牲,从战役政治打敌上,求得最大进步,当自照前电完成任务,但如何以外力帮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或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则我损失必少任务更易完成,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属必要,望采纳下见,情报消息多,有供给,任务多指示,问题多有答复,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够的,电台日夜与我通报兔失时机,如何,盼复。”     1.5,中央回徐、陈2、4日电:“(甲)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乙)全军集结于二、三点,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战,大力训练补充,伺机消灭敌人。(丙)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1.6,徐、陈回中央5日电:此地训练补充不易;“据历次来电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西路军以现有力量、可以在此争取必要时间准备以全力接近远方。”;“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如何速示。”     1.7,中央回徐、陈6日电:“军委并没有变更你们的基本任务,也没有要你们久停不进,仅要你们暂勿西进,暂在原地休整,这是根据你们四日来电所述的情况而指定的。二马根本反对西安事变,希望同二马成立统一战线是不可靠的。远方物资只送至安西,送致肃州是不可能的。四军、三十一军已集中长安附近,也不可能策应你们。因此,目前你们只能依靠自己团结奋斗,不要依赖任何外力,详容另告。”  ===============  军委这时又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甘州、肃州地区建立根据地。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继续西进吧,没有中央的命令,留在现地吧,四面受敌,处境确实艰险。怎么办?    电文与 徐的回忆录相差甚远。估计就和建立永凉根据地一样纯属向中央头上栽赃吧。  1.7,中央回徐、陈6日电:“军委并没有变更你们的基本任务,也没有要你们久停不进,仅要你们暂勿西进,暂在原地休整,这是根据你们四日来电所述的情况而指定的。………”    然而现在一般只提徐1月6日的电报,以表明“据历次来电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却从不提及1月7日的电文。
  原来 二更桥头 是老猫网友呀,刚上KD才知道。    原来我也是一直以为中央的责任大,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徐的《历史的回顾》是始作俑者,集80年代翻案之大成。这人实在不怎么样。以后关于西路军的大多数文章以此为蓝本,他和朱玉丛进那帮家伙趁着朱毛周等都不在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没人找他们对质。    老猫网友说的很对,“河东和河西的红军都在自谋生存。河西的失败,过多地苛求河东的责任是不应该的。”其实无论张国焘,徐向前还是中央的毛周都不清楚西北二马的实力,不可能有“借刀杀人”之说。    徐秉承张总政委的意志,兴冲冲拉着队伍上河西走廊去建立根据地,平大古凉战役打败了,傻眼了,现在怪中央让他建立永凉根据地;  后来西安事变爆发,周根据张学良的请求十万火急让西路军东返,本来是西路军唯一的一次机会,陈昌浩已经想回来了,但徐等不想回来,几乎是漫天要价,要东北军出动多少个团接应,还要弹药送到永昌,你想东北军于学忠在兰州才多少人马,没办法“四方面军主力既不便东下,仍以留原地并打通安西为妥。”就这样断送了当时西路军约一万五千人。  至于到了临高一带,就如李先念所说:“从军事看,西路军进入临高地区后,已陷入极大的困境。在数倍于我的敌人包围之下,既不可能创立根据地,也不可能继续西进或东返。大部队也无法从北面冲出广阔的大沙漠或从南面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如果分散打游击,后来的事实证明也难于站住脚跟。”    总的说来,我还是认同老猫网友所说的: 红四领导人的西进、轻敌、轻信,三条缘因,是西路军失败的本质原因。  
  楼主能从电文角度分析,应该更接近史实。多年留意西路军事,一头雾水,感觉就红军当时实力,应该是丢不起家底的吧。当然d内斗争还是残酷的,但不至于连根刨吧。毕竟基层战士是d的家底呀。
  楼上的,甘军不是晋军,那么不堪一击。       作者:xusbox 回复日期: 15:46:28 
    。事情发生到最坏的地步,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当时没把西北的军阀看的多厉害,西路军又是百战之师。只能说战争这东西,太难掌握。    /////////////////  
说什么红四是百战之师,敢情甘军就是豆腐兵。从马福祥在北京痛斩八国联军,到江南刀劈彭雪枫,再到血战兰州,他们什么时候弱过。指挥或许是弱了,但是单兵素质强啊,一个能单挑好几个南方兵。骑兵战术也成熟,好几辈子的人就操练个马刀,在河西走廊那边建根据地!哈哈,长猪脑子的才那么想!不知当地民情,地貌就要建根据地。甘军就是当地的子弟兵,咱一堂爷爷就从军。统战基本是高不起来的。红军能忽悠,但是谁能听得懂啊,我家来过几个湖北瓜贩子,说得一口鸟语,扯破嗓子也没法子交流。再说河西就是个遛马的地方,沙漠,戈壁,平地。就红军的几条破枪能怎么样。马刀一挥,问题就解决了。河西那边回乱不断,稍微大点的庄子就有自己的武装,也就是以土寨子,没有一定的火力拿不下。也就是红军的给养没法子的很轻松的得到的。  
当年红军残部离咱家就十几里地,听老人说,与乞丐无异。  
坐火车一路向南,沿线到处是西路的死人墓。看得咱心情大爽,谁家的大好乡土能拱手送人。河西不是山西,不是陕北。向守卫乡土的先人们致敬!
  刀劈彭雪枫???彭雪枫是被流弹打死的,跟马家军有什么关系?后来他组建的骑兵团也找回了脸,那里面可是南方兵.    内战时粤系的一个师在华东被粟裕打残,整补后调到西北,因为误会跟马家军干了一架,也没吃什么亏
  刀劈彭雪枫???彭雪枫是被流弹打死的,跟马家军有什么关系?  =============    “1941年4月, 新四军四师在路西反顽作战中遭国民党军骑八师的突袭,三十二团大部受损。”大概指的是这件事吧,骑八师是马家军。
  上个星期,去了趟青海西宁,还在马步芳的老巢“马公馆”吃了顿饭。  这“马公馆”43年建成,49年老马就跑了,只呆了6年。现在是青海省级文物,今年才重新整修开放,里面还有个民俗博物馆,门票30元。    说这马步芳,也是一战出名,消灭了红军西路军,这才名震天下,  
        老谢好!    你害得我好苦,一片文章,让我两夜没合眼地看资料,苦哇!    某以为西路军的覆灭是天命,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因缘际会地出项在西路军的头上。    举例如下:    一、外部:    1.宁夏战役计划泄密,国军提早发起进攻,国军出色战将关征麟一马当先,把红军截为河东河西两块。致使宁夏战役流产。    2.绥远抗战随即爆发,红军进入蒙古成为极为敏感的问题,宁夏战役取消是必然之举。    3.共产国际中国支部(王明、陈云)关键时间突然变卦,改蒙古接济为新疆接济,成为西进的决定性诱饵。(这个很重要,好像都被忽视了。)    4.西安事变,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讨伐轰炸西安和谈判派斗争激烈,中国政局一片混乱。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紧接着又发生了王以哲等被枪杀的事件,红军、西北军、东北军的军事政治联盟被彻底粉碎。    5.日军在华北等地咄咄逼人,不断挑衅,为大举侵略作准备,民族1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上述全国性的历史转变的关头,中央的主要精力在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工作,河西西路军方面的事情过问得不多。    二、中央内部:    1.中央内部的确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亦称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是张国涛及一些红四领导人企图西进的倾向,他们内心和中央有距离感。一条是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在河东合力发展的倾向。    2.出于团结和实力差距上的考虑,毛张周常常对张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    3.张也是中革委成员,说张的决定和领导,也是中革委的决定和领导,也说得过去。但其中的倾向和所谓的路线之分还是存在的。因此,西路军西进的决定,既可以说是中革军委的决定,也不能排除是张国涛路线的结果。    4.红四西渡后,中央(毛张周)内心是希望红四回到河东的,多次在电文中委婉地提出过。    5.宁夏战役,是建立在苏联从蒙古援助的虚幻前提下,从历史进程看,是错误的。这个虚幻的前提,接着继续转移到了新疆,引诱者西路军走上不归路。    三、西路军:    1.轻信苏联和共产国际承诺,幻想在新疆取得重装备,变成一支强大的雄师,杀回内地。这个幻想,支配了西路军的全部行动。    2.轻敌、轻信,在河东打了几个胜仗,以为马家军不堪一击,可以轻易地通过河西走廊,和建立根据地。这个基本的民情和敌情判断是错误的。直到古浪战败和高台失利才开始和最终明白,二者都是行不通的。    3.欲西、欲东的矛盾主要不是中央造成的,主要而是红四领导人内部分歧造成的,看看徐和陈在几次关键时候的争论吵架,就明白了。中央对于红四,基本上是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主。强迫命令不多。    4、对西路军的覆没,西路军红四领导人负有主要责任。(几乎在西路军古浪惨败的同时,河东红军在及其困难的局面下,取得来了“山城堡”大捷,奠定红军在河西生存的基础。这一正一反的两战,足以证明河西西路军自己方面的问题。)    四、马家军    马家军实力雄厚,战术对头,态度坚决,在本乡本土作战,有宗教信仰和群众作支撑,胜利是必然的。    随便写了些,遗漏一定很多,供作参考。
      作者:chaierye 回复日期: 19:47:55 
    楼上的,甘军不是晋军,那么不堪一击。             作者:xusbox 回复日期: 15:46:28        。事情发生到最坏的地步,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当时没把西北的军阀看的多厉害,西路军又是百战之师。只能说战争这东西,太难掌握。        /////////////////     说什么红四是百战之师,敢情甘军就是豆腐兵。从马福祥在北京痛斩八国联军,到江南刀劈彭雪枫,再到血战兰州,他们什么时候弱过。指挥或许是弱了,但是单兵素质强啊,一个能单挑好几个南方兵。骑兵战术也成熟,好几辈子的人就操练个马刀,在河西走廊那边建根据地!哈哈,长猪脑子的才那么想!不知当地民情,地貌就要建根据地。甘军就是当地的子弟兵,咱一堂爷爷就从军。统战基本是高不起来的。红军能忽悠,但是谁能听得懂啊,我家来过几个湖北瓜贩子,说得一口鸟语,扯破嗓子也没法子交流。再说河西就是个遛马的地方,沙漠,戈壁,平地。就红军的几条破枪能怎么样。马刀一挥,问题就解决了。河西那边回乱不断,稍微大点的庄子就有自己的武装,也就是以土寨子,没有一定的火力拿不下。也就是红军的给养没法子的很轻松的得到的。     当年红军残部离咱家就十几里地,听老人说,与乞丐无异。     坐火车一路向南,沿线到处是西路的死人墓。看得咱心情大爽,谁家的大好乡土能拱手送人。河西不是山西,不是陕北。向守卫乡土的先人们致敬!    ==============================================  ==============================================  白痴~!最后还不是给GCD拿下了,现在还不是归GCD管?
  老猫 网友好,我也觉得西路军全军覆灭是天意。成败在天。    从张,徐的角度看,河东不如河西,张是个聪明人,在两河口那阵,他就对当时中央的北上战略嗤之以鼻,觉得是一帮秀才谈兵,估计他对宁夏战役也是这种态度,如你所说:“宁夏战役,是建立在苏联从蒙古援助的虚幻前提下,从历史进程看,是错误的。”很明显,张国焘不愿把他的部队投入这种“虚幻前提”的战役,打算保存实力自行向西发展,徐,陈等四方面军高级将领是心知肚明的。  宁夏战役破产后,河东红军也相当困难,中央甚至决定带剩余部队重出山西,真可谓“穷途末路”,若不是西安事变,谁知道后果如何,以此反衬,甚至可以说张,徐“料事如神”。徐是一直主张西去的,这和他出生在山西有关,四方面军将领大都是南方人,只有他对周围尤其陕北一带的贫瘠很了解。但如同网友所称:十个元帅,九个东进,就他选择西去(应该说陈毅当时在南方不应算在内),看来见识是有问题。  另外,渡河前由于敌情变化,中央已近乎在恳求他们:“目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关头,三个方面军紧靠作战则有力,分散作战力量削弱,有受敌人隔断并各个击破之虞”  徐等还要跟着张西去“如果不是敌情地理限制,三十一军、四军均已渡河。”  想想当时的贺龙元帅,徐海东大将。唉,这个老徐。  
      天意——只有天意可以解释。    若是上天要灭河东红军,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灭了。    当时,河东红军也是穷途末路,到处乱窜。    所幸搞定了张学良。    其实,我一直认为,红军真正的危机,是长征结束后,将驻未驻之时,没有日本人的相逼,没有张学良的西安事变,河东红军的命运大概比西路军强不到哪里去。    所以,张是共的大恩人,共从未忘过。    
      1936年底-1937年初,是中国发生历史剧变的时期,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整合的关键时期,整合的结果,成立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快全部的力量投入了接踵而来的八年抗战。    西路军是在这个政治漩涡期覆没的,谈西路军,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作者:叔图 回复日期: 22:42:38    ==============================================    ==============================================    白痴~!最后还不是给GCD拿下了,现在还不是归GCD管?  \\\\\  宋元明清,依次灭来,谁强?时间强,历史强    哈哈,另外要说骂人,还是这个强,叔图兄再复习一哈/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english&idArticle=88867&flag=1  哈哈,真的强!
  作者:二更桥头 回复日期: 23:59:00 
    天意——只有天意可以解释。
    若是上天要灭河东红军,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灭了。
    当时,河东红军也是穷途末路,到处乱窜。
    所幸搞定了张学良。
    其实,我一直认为,红军真正的危机,是长征结束后,将驻未驻之时,没有日本人的相逼,没有张学良的西安事变,河东红军的命运大概比西路军强不到哪里去。
    所以,张是共的大恩人,共从未忘过。
  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说得有理。
  楼主将徐帅说得那么不堪,不厚道吧。
  以徐帅对红军的伟大贡献,北上后在中共和红军内却落得那么一丁点儿地位,对他来说实在有欠公平。
  八路军时期及国共内战时期,徐帅基本上就矮人一截了。内战时期,徐只是个兵团司令,远在刘、林、彭等人之下,基本上只是与原来的小弟弟杨成武、陈赓等人为武,实在是屈才了。
  解放后,勉强授了元帅军衔,那也是为了团结原四方面军着想的,否则徐帅照样没份儿。
  直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才大批起用四方面军老干部,原因一当然也是为了团结向前看,原因二是老四方面军许多旧属都划归到129师(即后来二野的核心部分)中去了,成了老邓的部下,当然要照顾一下。
  在延安审查张国焘时,他什么都承认,但坚决不承认两点:一是暗杀曾中生;二是所谓的“密电”。徐帅也说:如果有那个密电,他应该会有印象可他一点印象都没有。
  解放后的十大元帅中,可以想象,叶帅和徐帅是冤家路窄。打倒四人帮后,叶帅掌权,徐帅没办法。直到叶帅死了,而徐帅的老部下李先念是中央“实权三老”(邓和陈云及李)之一,徐帅才敢出版他的著作,对某些历史事实予以澄清。
  可以想见,解放后,徐帅和李先念等人是备受歧视的,可说是郁郁不得志。
  谁可以介绍一下西北二马最后什么下场吗?
  西北二马还能去哪里,跑台湾呗。
  据说一马跑沙特老去了,前天电视播了《西风烈》
  吗的,老彭打二马 也打的不狠,应该全歼,为西路军报仇.我以为让王胡子收拾二马 合适.以王胡子在新疆的狠劲,拿来对付2马正合适.
  很赞成xusbox先生与无聊斋主人的文章观点。  我认为徐帅是言犹未尽。有的事情还要为尊者讳。  西路军太惨烈,才会有这么多的讨论,要追究指挥上的失误甚至说故意错误。  反正我以为,西路军的失败,毛周等人不一定太悲痛:张国焘这下子凶不起来了。  西安事变啊,张学良真是陕北红军的救命恩人。不然,半年、三个月,红军就要被挤到外蒙去了。  所以说,毛对日本人也还要说:……。  
  感觉谢汝良的文章非常好.我准备转贴到别的网站去.特别在此告知一声.
  作者:erli1962 回复日期: 2:25:05          我调查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青海的回族势力很大,很凶悍,就是当地的土霸王。青海原先就是马家回匪的老窝,马步芳的祖籍是甘肃的临夏,以前称作河州,这个地方是邻近青海的,山水相连。建议大家看看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马家回匪的黑暗统治和回族的凶悍,记叙的很真实,甘肃一些地区号称“苦瘠甲天下”,民国时人口只有鱼米之乡浙江的几分之一,马匪统治时期征收的赋税却和浙江一样多,回族是一等人,沉重的赋税是对汉族的敲骨吸髓残酷榨取。      ************************************************************       在老干部的文献中看到,马匪步芳是一个大淫棍,在他身边的女性“没有不被他奸过”的!他还曾经把自己的女儿搞大肚子,生了一个女儿,继而再奸。他带去沙特的一干人等,凡是带有女眷的都逃不过他淫猥。                补: 《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一书,对马匪步芳荒淫无度的生活有一段描叙和分析:                  荒淫又为马步芳家族的一个特性,至马步芳,突出地成为集荒淫大成的典型。他的政治品质,既是一个胸襟非常偏窄、睚眦必报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表现在社会行径上,更是丧天悖理,衣冠中的禽兽。究其实际丑行,连禽兽也不如。他的荒淫放纵,无法无天,既冲破了平素所信仰宗教的那点稀薄的道德观念,也灭绝了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起码应有的人性。他恬不知耻地竟然提出了“生我、我生者外无不奸”的荒谬论调。其色胆包天,疯狂暴淫,令人为之咋舌。                  马步芳兽性暴淫的恶毒手段,主要是:一、凭借政治特权,奸淫某些部属的妻女;二、勾引部分亲眷的内室;三、引诱或设计谋害部分女生;四、抢夺民间某些妇女;五、收买妓院个别妓女。从年岁来说,有十二三岁被奸的,有十三四岁被奸的,强奸晕死了由医师打药针救治,情状异常凄惨。从辈数来说,有一家三代被奸的,有母女姊妹姑嫂同时被奸的,也有全家妇女被奸的,还有串联其亲戚乡里眷属被奸的。从人伦来说,奸淫了自己的胞妹、侄女,堂兄、堂弟的妻妾。从时间来说,有奸了一次的,有奸了多次的,有在一个时期内霸占奸淫的,有在长时期始终包办奸淫的。从形式来说,有公开奸淫的,有半公开奸淫的,也有秘密和半秘密奸淫的。从民族来说,有汉族、回族、满族,也有蒙族、藏族、撒拉族和哈萨克族。从成分来说,有军政地富的眷属;也有贫民的妻女和女难童。  
  马匪步芳杀害了西路军被俘虏的战士,仅在张掖,就杀害了3200多人。杀人的方法花样百出,有活埋、枪杀、火烧、扒心、取胆、割舌等多种残忍手段。        据亲眼目睹马家军暴行,后来被营救回延安的西路军战士揭露,马步芳纵容收下残酷虐杀战俘,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如抽肠扒肚,就是把被俘红军的肚皮用刺刀割开,将肠子拉出,拴在马尾上,然后打马奔跑,受害者肠肚拉出,痛苦到死。有些马家军的官兵听说用人血蘸馍吃可以治病、壮胆,就拉出红军被俘战士当场砍死,拿热馍蘸着人血吃。马家军还拿被俘红军战士当活靶打,练习枪法或打赌取乐。董振堂被枭首就不说了,熊厚发因为重伤没有撤离而被马步芳逮到,马步芳对他的恨意难消,最终把他绑在榴弹炮的炮口上轰死.              对被俘女红军战士,还进行强奸,然后分给部下做妻妾丫环,甚至转卖多处。       说起马匪步芳这个人渣,最可耻的事情是抗战的时候,国民政府把黄河泛滥时候的很多孤儿送到青海避难,并发了专款安置,他表明是建了儿童院来安放,但是他挑选了很多10岁12岁左右的小女孩子进行奸污,然后大部分杀人灭口,遇害的估计有上1千人左右,以前看中央电视台就有播过当年幸存下来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是老奶奶的采访了。             更可耻的是国内有些无耻的某教教徒正在 给马匪步芳这个人渣招魂平反呢!!!             标题为“王定国亲睹西路军兵败 因马步芳不杀文艺兵幸存”,用文艺兵的个别事例来掩盖以马匪步芳为首的某教教徒的罪行!!!             地址———— /bbs/dispbbs.asp?boardID=7&ID=33280&page=1  
  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说得有理。
    楼主将徐帅说得那么不堪,不厚道吧。
    以徐帅对红军的伟大贡献,北上后在中共和红军内却落得那么一丁点儿地位,对他来说实在有欠公平。
    八路军时期及国共内战时期,徐帅基本上就矮人一截了。内战时期,徐只是个兵团司令,远在刘、林、彭等人之下,基本上只是与原来的小弟弟杨成武、陈赓等人为武,实在是屈才了。
    解放后,勉强授了元帅军衔,那也是为了团结原四方面军着想的,否则徐帅照样没份儿。
    直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才大批起用四方面军老干部,原因一当然也是为了团结向前看,原因二是老四方面军许多旧属都划归到129师(即后来二野的核心部分)中去了,成了老邓的部下,当然要照顾一下。
    在延安审查张国焘时,他什么都承认,但坚决不承认两点:一是暗杀曾中生;二是所谓的“密电”。徐帅也说:如果有那个密电,他应该会有印象可他一点印象都没有。
    解放后的十大元帅中,可以想象,叶帅和徐帅是冤家路窄。打倒四人帮后,叶帅掌权,徐帅没办法。直到叶帅死了,而徐帅的老部下李先念是中央“实权三老”(邓和陈云及李)之一,徐帅才敢出版他的著作,对某些历史事实予以澄清。
    可以想见,解放后,徐帅和李先念等人是备受歧视的,可说是郁郁不得志。
     
   李先念解放后还是很受重用的。
  谢汝良汝好久没有发帖了,俺很想看你的文章啊。。。
  徐向前不厚道,窝囊了一辈子,在张国涛手底下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更可怜的是在邓小平的唆使下抹黑毛泽东,可惜了当年毛对他的保护与宽容,要知道他在长征中、西路军等事件上一直是秉承张国涛的旨意。  可怜,可悲!
  中红网特稿:关于西路军问题的谎言应当戳穿     作者:耿仲琳 焦成毅
      《作家文摘》第541期明晃晃摆着这样的文字:“邓小平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件存档’。”“这是……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的几个问题的说明》。”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说明和附件上批示”如何理解?《说明》有28页,附件页数更多,究竟批在哪“上”了?      当年归档的材料有:      (1)李先念日给邓小平的《信》,这个文件只有二页,不过200多字。      (2)陈云日给李先念的信,上述《作家文摘》已经全文公布了:“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先请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你看,陈云看了“两遍”,但竟未置可否,“赞成”的是“存档”,并非是赞成《说明》,可见有人偷换了概念。      (3)可是那个《说明》,是日写成,长28页,那上面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常委圈点批示。      (4)是竹郁筛选的历史电报,那上面更无常委阅批的痕迹。      (5)是《中央传阅文件单》(是日即小平批示后传阅的)。那上面除小平、陈云名下注明“已阅”外,胡耀邦、叶剑英名上都划了圈,胡耀帮的圈上注明3.25,说明当天就传下去了,可以推知他对《说明》和《附件》决未细阅。叶剑英只划了一个圆圆的圈。西路军问题他很清楚,他在悼董振堂诗中早就说过“英雄死在错路上”,“高台为尔著荣光”嘛!偌大年纪,想是不屑去看那个《说明》和《附件》了。      怪啦,哪里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说明》)”这种事?!不客气地说,这是明目张胆扯谎!      综上所述我们就明白了,归档文件中有两个李先念说明,一个是短《信》,一个是长文《说明》。小平赞成的是短信而不是长文。试想,圣睿的小平岂能赞成竹郁手笔漏洞百出的《说明》??按扯谎者的说法,小平的批示是批到《说明》和《附件》上了!可是事实却是小平的批示明白地批在短信的楣额。那些无法无天的人,公布了当年归档的文件,却隐瞒了这个短信!!!而且,他们把《说明》做了“摘要”,实际上是做了阉割,做了手脚。      在《信》中,李先念承认“由于我对当时的全面情况了解不多,四十多年来又没有研究过,对重要历史事实根本不清楚……请您审改后,可否按陈云同志的意见(存档)处理。”      小平没有“审改”那个《说明》,而是“赞成这个说明(即信),同意全件(包括《说明》和《附件》)存档”,把问题束之高阁,不准他们公开写文章闹翻案。小平的批示是日作出的,后来(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资料》编辑组回收载有竹郁闹翻案文章的《党史研究资料》第九期,就是贯彻中央不准公开写文章闹翻案的这一精神的明显的证明。      至于他们公布的《说明(摘要)》摘掉了什么呢?      “由于时隔四十多年,记忆不一定准确,加上当时我只在三十军,对全面情况,了解也不多,……”你看,《说明》开场白的这些大实话不是十分重要吗?他们为什么要摘掉呢?      《南方周末》日《文化版》刊出《追寻那支消失的红军》一文中说:“1983年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      这再次重复上述《作家文摘》的谣言。不过从《南方周末》这篇文章看我们知道了这个谣言的来源是朱玉(竹郁)。      
  中红网特稿:关于西路军问题的谎言应当戳穿     作者:耿仲琳 焦成毅
      《作家文摘》第541期明晃晃摆着这样的文字:“邓小平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件存档’。”“这是……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的几个问题的说明》。”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说明和附件上批示”如何理解?《说明》有28页,附件页数更多,究竟批在哪“上”了?      当年归档的材料有:      (1)李先念日给邓小平的《信》,这个文件只有二页,不过200多字。      (2)陈云日给李先念的信,上述《作家文摘》已经全文公布了:“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先请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你看,陈云看了“两遍”,但竟未置可否,“赞成”的是“存档”,并非是赞成《说明》,可见有人偷换了概念。      (3)可是那个《说明》,是日写成,长28页,那上面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常委圈点批示。      (4)是竹郁筛选的历史电报,那上面更无常委阅批的痕迹。      (5)是《中央传阅文件单》(是日即小平批示后传阅的)。那上面除小平、陈云名下注明“已阅”外,胡耀邦、叶剑英名上都划了圈,胡耀帮的圈上注明3.25,说明当天就传下去了,可以推知他对《说明》和《附件》决未细阅。叶剑英只划了一个圆圆的圈。西路军问题他很清楚,他在悼董振堂诗中早就说过“英雄死在错路上”,“高台为尔著荣光”嘛!偌大年纪,想是不屑去看那个《说明》和《附件》了。      怪啦,哪里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说明》)”这种事?!不客气地说,这是明目张胆扯谎!      综上所述我们就明白了,归档文件中有两个李先念说明,一个是短《信》,一个是长文《说明》。小平赞成的是短信而不是长文。试想,圣睿的小平岂能赞成竹郁手笔漏洞百出的《说明》??按扯谎者的说法,小平的批示是批到《说明》和《附件》上了!可是事实却是小平的批示明白地批在短信的楣额。那些无法无天的人,公布了当年归档的文件,却隐瞒了这个短信!!!而且,他们把《说明》做了“摘要”,实际上是做了阉割,做了手脚。      在《信》中,李先念承认“由于我对当时的全面情况了解不多,四十多年来又没有研究过,对重要历史事实根本不清楚……请您审改后,可否按陈云同志的意见(存档)处理。”      小平没有“审改”那个《说明》,而是“赞成这个说明(即信),同意全件(包括《说明》和《附件》)存档”,把问题束之高阁,不准他们公开写文章闹翻案。小平的批示是日作出的,后来(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资料》编辑组回收载有竹郁闹翻案文章的《党史研究资料》第九期,就是贯彻中央不准公开写文章闹翻案的这一精神的明显的证明。      至于他们公布的《说明(摘要)》摘掉了什么呢?      “由于时隔四十多年,记忆不一定准确,加上当时我只在三十军,对全面情况,了解也不多,……”你看,《说明》开场白的这些大实话不是十分重要吗?他们为什么要摘掉呢?      《南方周末》日《文化版》刊出《追寻那支消失的红军》一文中说:“1983年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      这再次重复上述《作家文摘》的谣言。不过从《南方周末》这篇文章看我们知道了这个谣言的来源是朱玉(竹郁)。      
    关于西路军问题一封关键电报的考证    齐得平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收入了《朱德、张国焘、彭德怀提出作战部署致中央军委及二、四方面军电》(日16时)。这份电报是张国焘盗用了朱德、彭德怀的名义发出的。张国焘打着“宁夏战役”的幌子,兜售其逃跑主义路线,对抗中央“击破南敌”的正确决策,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收入了《朱德、张国焘、彭德怀提出作战部署致中央军委及二、四方面军电》(日16时)。这份电报需要鉴定和诠释。请看电文:    “中央军委、贺、任、关、刘、徐、陈:    甲、控制西兰大路十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务已大体完成,三十军渡河成功开辟了执行新任务的第一步胜利。    乙、我们的意见:    一、一方面军将来主要在金积、灵武、中宁、中卫段渡河,以从王堆子渡河为次要,必要时可从五佛寺渡河。    二、从五佛寺出中卫,或经蒙古包去取定远营,一则地较窄,一则四天露宿似不便,以由宁夏附近去取定远营为好。    三、我军若以一部在海固线以南活动,可维持较宽活动区。若让海固线给东北军,可缩小胡敌进攻正面,发生阻挡胡敌前进作用。究以何者为宜,上述三点请中央军委指示。    丙、纲领:    根据中央军委历次关于战略方针指示,我三个方面军在这一时期以占领宁夏地区,扩大甘北活动地区和尽量巩固陕甘宁赤区以及维持扩大活动地区,吸引胡、毛、王、关诸敌于西兰大路一带,接通远方,争取抗日统一战线的公开形成,为战斗(略)目的。    丁、布置:    一、一、四方面军布置,我们原则上同意徐、陈二十四日的电所提意见,四方面军主力应速渡河,抢占一条山、五佛寺、永登、红城堡、古浪一带地区,重点在控制五佛寺渡河点在我手中,和对由兰州北进敌为有力之拒止。留出一部机动部队,于一条山、五佛寺之线,以便将来适时协助一方面军在中卫、灵武段渡河。其河左岸郭城驿前线部队,尽量迟滞吸引会宁方向之敌,该掩护部队将来如必须渡河时,其一部可于掩护任务完成后,在靖远下游至五佛寺段渡河。    二、二方面军除四师向七营开进,接替一方面军任务,另外主力应以海原东二十之马营和其西之靖西、安州为重点,组成若干支队,在硝河城、将台堡、王家河、新营、赵化川、孙家原一带,为有力之活动。目前应尽量保持单家集、平峰镇在我手中。该军目前部署、当面敌情、地区情况,应否经常电告。该军应设法吸引敌人于自己阵地前方,如敌不进应在海固直到西兰大路这一地区开展工作,情形适应以运动防御迟滞之。    三、一方面军主力应速集结同心城、关桥堡地区,准备渡河技术,其在海原附近之七十五师,应俟二方面军接防后开始归还建制。    戊、上述任务约于十一月十七号前完成,执行方法,另以个别命令指示之。关于政治、军事、对内对外各项工作,仍按照中央关于十月作战纲领电所指示继续执行。诸同志有何意见,请即电告。    朱、张、彭”    经考查,这个电报的作者只是张国焘本人,其内容与中央的战略决策相反(中央要打他要走)。张国焘盗用了朱德和彭德怀的名义。    当时(10月22日)蒋介石已到西安督战,毛炳文、王均、胡宗南等部,正由南向北大举进攻。张国焘上述电文表明,在他看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此外别无出路。他打着“宁夏战役”的幌子,来兜售其逃跑主义的路线,引诱红军走入歧途。可是,张国焘的算盘和伎俩,没能逃过毛泽东的明察。毛泽东看过张国焘的电文,立即(10月26日21时)打电报给彭德怀,指出:“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这也就是说张国焘以“宁夏战役”为名,实际上是避战逃跑。彭德怀随后(10月27日)给毛泽东、左权、聂荣臻电,把问题说得十分清楚了:    “甲、大帅(指张国焘——笔者注)以各种方法使我不能与徐陈见面并破坏打击蒋敌停止追击的计划,更企图将总部移乾盐池枱堡使育英不能与其他干部会谈。    乙、西北局有剧烈斗争,朱德、傅忠(钟)、陈昌浩三同志拥护中央,张全无进步,代表了一条明显的取消主义道路。    丙、本日决去找徐陈面谈。    丁、前廿五日前以朱张彭三人发电给徐陈贺任,发后才给我看,一种阴谋的强奸式的,以后联名电报作为无效。”    彭德怀上述电文中的“发后才给我看”等文字,明确无误地澄清了10月25日16时朱、张、彭联名电乃是张国焘盗用朱、彭名义的“一种阴谋式的”行为。    中央的正确决策同张国焘的避敌退却是泾渭分明的。事情很凑巧,恰好10月25日这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致电朱德和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等,提出“第一步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然后再集中向北。这才是中央正确的决策。彭德怀电文中的朱德等同志“拥护中央”,说的就是拥护中央“击破南敌”的英明决策;说张国焘“以各种方法……破坏打击蒋敌停止追击的计划”,“代表了一条明显的取消主义道路”,指的也就是张国焘对抗中央“击破南敌”的正确决策。(耿仲琳、焦成毅供稿)    
  好!请继续揭批,直到将那些强奸历史的人批臭为止。
  原来,忽悠这种事早就有过了.  西路军是被大忽悠给忽悠得全军覆没的吧/
  毛主席并没有歧视过四方面军的将领,1955年授予大将上将的四方面军将领很多,大军区的司令员出身四方面军的就不少,而徐向前在抗战和解放战争当中未有特别大的建树,主要是其身体状况所致,其后来指挥山西战局的时候都要坐担架指挥战斗,而太原战役也因身体原因不能支撑。    在西路军的覆灭中,中央的错误在于未能及时判明河西的真实情况,毛主席指挥战争的特点是给以前线指挥员以充分权力,充分尊重前线指挥员的判断,而西路军指挥员盲目乐观,未能充分认识到西路军面临的困难,给中央的报告始而充满乐观,而当受挫后又惊慌失措,毫无办法,坐而待毙,不怨自己又能怨谁?    中央对河西的政策是明确的,并不存在徘徊犹豫,相反的,西路军指挥员忽而乐观,忽而绝望,前后矛盾的态度,是造成西路军徘徊绝地的根本原因。    张国焘私自以红军总部名义令四方面军渡河西进,是第一步错棋,这一着,破坏了宁夏战役计划,分散了红军主力,使红军在河东击破胡宗南部后全力进取宁夏的设想完全破产,主席当时电文中使用了满盘皆非这样的用词。    西路军指挥员误判河西敌情,把西路军不断向西带入绝境,他们对西路军的覆灭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西路军覆灭的责任,第一个是张国焘,第二个是陈徐,第三才是以毛为首的中央。
  徐、陈大敌当前掖起黄金抛下部队跑路,作为部队长来说事耻辱,至少不厚道  徐文革初像打了鸡血似的,很风光啊  
河西走廊的马家军太剽悍了,四方面军西蜀扬威,那次不是以少胜多,徐向前鄂豫皖对中央军,6万地方军灭了晋军正规军20万,偏偏这马家军......  
抗日战争和兰州战役马家军的拼命表现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共军主力和国军五大主力的战斗意志都不及马家军。
      今天我在《 [近代风云]文革十年我造反之三;大难临头[12-14]》的一篇贴子之上了四分之一又上不去了。    在天涯网因为我说了严密封锁的真话,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是一下,究竟是完全被剥夺了发帖权还是部分?
  作者:xusbox 回复日期: 15:46:28 
    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只有那么多了,要说真心把整个西路军葬送,我也觉得太离谱了点。不过如果故意想让西路军大败一场,回来该抓的抓,该毙的毙,该降的降,该改编的改编,我觉得还是可能的。事情发生到最坏的地步,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当时没把西北的军阀看的多厉害,西路军又是百战之师。只能说战争这东西,太难掌握。  -------------------------  离开根据地是很难作战补给的,比如之前的方志敏北上支队。所以说西路军的失败是必然的,都是老兵油子谁不知道这个道理。
  楼上说的不对,红军的传统是就地就近补给,打到那里吃到那里,那有那么多现成的根据地?形势那么恶劣,都是一边打一边建,建不起来在转到别处去。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东北有根据地吗?十万大军还不是开过去了?
  贴出点专业人士的帖子,那肯定比俺们这些业余的强:  红军西路军史研究中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之一)   张嘉选   近十年来,党史学界对红军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彻底否定“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了全新的结论。    这的确是值得令人称道的好事。它不仅使辛存于世、漂落八方的原西路军战士得到了公正的待遇,而且,在党史学研究领域也带了一个活跃学术气氛的好头。    但是,统观西路军史研究的结果,我们在拍手称贺之余,心中尚留一丝小小的遗憾学术界在对西路军史研究中,特别是对西路军失败原因之“传统观点”的否定中,有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这样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西路军研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否定了传统的观点”。“传统的观点”指的是什么呢?“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西路军的失败是由于执行了张国焘错误路线而造成的。”接着,作者以十分强调的语气说:“这种观点最早来自毛泽东”。(周忠喻《对红西路军失败原因的一点看法》、《攀登》1989年第4期)    诸多文章在否定了毛泽东的这种“最早”的“传统观点”之后,得出了千篇一律的结论:“打通国际路线是中共中央的即定方针”;“红四方面军三个军的渡河、西路军的组成、西路军的西行,建立永(昌)凉(州)根据地,建立临(泽)高(台)根据地等都是执行军委命令的”。“西路军的行动是党的整个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忠喻《对红西路军失败原因的一点看法》、《攀登》1989年第4期)    不能一概认为上述结论都是错误的。但至少可以认为其内之关键问题是有悖历史真实的。这里,我们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对西路路军历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些观点予以辩正。   初读毛泽东的一番话,心中暗自惊诧:作为一党之领袖竟如此出言之轻率!然翻阅历史之案宗,方判定毛泽东并非“信口雌黄”。    所谓来自毛泽东的“最早的传统观点”,是指毛泽东在1937年12月接见西路军所剩部分领导人时的谈话。毛泽东说:“红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他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国主义,不经过中央,将队伍偷偷地调过黄河,企图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块地盘称王称霸,好向中央闹独立。这种错误的路线,是注定要失败的”。(转引《社会科学》(甘肃)1980年第2期)    关于西路军的历史,我是从1986年以后才开始有所接触、逐渐有所了解的。当然,在这一时期所了解的,均如上述所云的西路军从组建到西行等概为党中央之战略部署,头脑中自然也就形成了这样的概念。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我是在此后看到的。二者对比,大相径庭。因此,在暗自惊诧之余,内心顿生疑窦: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一党之领袖的毛泽东何以如此出言无据?难道仅仅是为推脱责任(何况并不由他一人承担责任)、仅仅是为了政治斗争之需而要欺骗一个中国、乃至欺骗一个世界不成!更何况他讲此番话是在西路军战场硝烟刚刚消尽,而此事件之余波尚未平息的1937年12月讲给西路军当事人听的!如果此说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话,毛泽东就不考虑其后果吗?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责任心鞭策着我寻根摸底去探讨个究竟。于是,我带着满腹的大惑不解,埋头于党史资料的海洋之中,去寻找可令自己信服的佐证,来彻底释解漂浮于内心世界的疑云。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求我必须让历史事实站出来说话。我注意到,十年来研究西路军历史的论文、论著大都是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及中央领导人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相互往来的电报来探讨这一历史的。那末,这里亦用同样的资料来源双方的往来通电来验证毛泽东的这番话能否经得住历史的评判
  一、红四方面军三个军十月底全部西度黄河,不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的时间是1936年10月,在此之前,中央根据共产国际来电言明的“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以帮助”的意思,即行调整与部署了我军占领宁夏的军事行动。日,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联名给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的“绝对秘密”电报中指出:“为坚决执行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拟作如下部署:(1)……略;(2)四方面军以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与一方面军在固原西部硝河城地区之部相当靠近,阻止胡宗南西进,并相机打击之,10月或11月初进取靖远,中卫南部及宁安堡之线,以便12月渡河夺取宁夏南部……以上部署主要是四方面军控制西兰大道,不使胡宗南切断并不使妨碍尔后一、四方面军夺取宁夏之行动”。    1936年10月,中央军委拟定的《十月份作战纲领》对红四方面军的具体部署为:“四方面军主力在通马、静会地区就粮休整,派多数支队组成扇形运动防御,直通定西、陇西、武山、甘谷、秦安、庄浪、静宁各地敌军附近,与之保持接触、敌不进,我不退,敌进节节抵抗,迟滞其前进时间,以期可能在十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从中央军委的《十月份作战纲领》看,中央丝毫没有让四方面军之三个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意图。红四方面军之主力部队的任务应是南下防御,尔后参加宁夏战役。    直到日,中央仍不允许四方面军主力部队渡河。毛泽东(以下简称毛)、周恩来(来下简称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示:“三十军迅速渡河控制西岸,九军似以暂不渡河为宜。”三十军渡河是《十月份作战纲领》之即定决策。于是,在10月24日夜半,三十军之263团驾驶木船在强渡黄河成功。25日晚,三十军全部渡河。即日,毛、周致电朱德(以下简称朱)、张国焘(以下简称张)、彭德怀(以下简称彭)任弼时(以下简称任)徐向前(以下简称徐)、陈昌浩(以下简称陈)等人,再次强调了防御南敌进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电报说:“根据敌向打拉池追击及三十军已渡河的情况,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之间,北面作战的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至二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可见,中央军委的作战方略一向明确,对四方面军的军事部署前后一致。    但是,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没有或没有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决策,他执意不肯坚守南线抗击北进之敌,而是要西渡黄河将势力发展至甘肃西部。对之,党中央已经察觉。毛泽东在日给彭德怀的绝密电文中密示:“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10月30日,林武给王明的电报中亦称:“中央军委屡次命国焘坚决打击南面迫敌,只有停顿南敌之追击,方能北取宁夏。但国焘畏敌过右,始终不愿执行命令,欲北进取得接济后再打南敌”。    张国焘这一行为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他畏敌过右,始终不愿执行中央令其停顿南敌之命令,方使敌人得以在不受抵抗之情况下,从容地、快速地向北压来,迫使红军处于南北两敌之间回旋余地极狭的“夹缝”里。同时,一方面军攻打宁夏的部队因疲于应付南来之敌的追击而再没有渡河的机会,宁夏战役计划再也没有实施的可能,不得不中途“流产”。渡过黄河的三个军只能处于孤单无援的境地。(事实上此时已埋下了河西部队走向失败的伏笔)党中央的《十月份作战纲领》遂告“流产”,不得不在11月8日重新提出《作战新计划》。这一新计划“不仅放弃了宁夏战役计划,而且改变了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整个方针、部署。据此,河东主力红军开始进行脱离陕甘宁根据地的准备”。(徐向前:《血战河西走廊》)这又是一次在被动局势下不得已采取的主动转移战略。如果不是以后西安事变发生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战略大转移就有可能被写进中共党史、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史册之中。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1937年12月讲张国焘“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并不是强加给张国焘的“莫须有”,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二、对已渡河之部队,中央军委令其向宁夏方向进军,而不是向甘西运动。    在什么时候占领甘肃西部,中央军委早已作了部署。在四方面军长征未达会宁之前,林育英、洛甫、博古、毛泽东给朱、张、任的绝密电报中向他们详细传达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第一,四方面军控制西兰大道;第二,确保抗击胡宗南取得胜利、至少不使其成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障碍;第三,当一、四方面军夺取宁夏时,二方面军仍担负筘制敌军之任务;第四,“至于占领甘肃西部,候宁夏占领,取得国际帮助后,再分兵略取之”。中央的意见非常明确:占领甘西不是现阶段的任务。日,毛、周、彭在给朱、张的回电中再次强调了中央、中央军委的近期军事行动目标的重点为宁夏:“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    近年来,在有关研究西路军历史的论文、论著中几乎同执一词,认为组成西路军、打通新疆的目的是同苏联取得联系,以期接受共产国际对红军的武器援协。事实上这里存在有误解之处。欲打通苏联接受武器援助是事实,但在路线、地点等具体问题上作如是说与中央的决策是有出入的。日,毛、周、彭在给朱、张的回电中明确说:“……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没有说甘西”。“我们已将宁夏、甘西地区狭小不利回旋,且城坚难破之困难条件报告国际,并说明须取得苏联飞机大炮之帮助,才能破城。现据回电说,到宁夏地区后给帮助,则我军只要占领宁夏之乡村,靠近贺兰山,便可取得攻城武器再行克城”。这里反复强调了要接受苏联武器就必须占领宁夏,决没有占领甘西到新疆去接受武器的意思。这是关键之处。近年来学术界同仁在研究西路军史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日三十军渡过黄河之后,中央军委对四方面军的指示仍未变化:四方面军之河东的两个军仍须执行南下御敌的任务;河西部队向宁夏之中卫、定远营一带进军。10月26日,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说:“目前以打胡敌,取定远营两着为最重要。三十军占领永登是对的,九军必须占定远营,这是接(?)(原件如此)物攻宁的战略枢纽”。10月30日,林武给王明的电报亦说:“依照国际指示占领宁夏。红军三个方面军业已会合,四方面军之两个军约一万七千人已渡过黄河占领靖远西北地区,准备向定远、中卫进”。    徐向前元帅在《血战河西走廊》一文中也这样说:“渡河后的我军,共二万一千八百人。首要目标是横扫沿岸守敌马步青部,控制一条山、五佛寺等战役枢纽地段,打开北进宁夏的门户。下步,向宁夏进击,乘胜取中卫和定远营,当策应一方面军西渡”。(徐向前:《血战河西走廊》)看来渡河部队对中央的部署很明确,他们正是按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一步步接近宁夏,而不是向甘西发展靠近新疆。    形势发生变化是在1936年11月初。河西三个军占领一条山、五佛寺一带后,宁夏战役不能如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有扶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