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coc,怎么乙醇结构式中是cco

Sina Visitor System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乙醇-水分子团簇稳定结构的理论分析.pdf 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乙醇-水分子团簇稳定结构的理论分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团簇科学简介
团簇的科学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E.W.Becker(Becker
等,1956)首次采用
超声喷注加冷凝方法获得了自由团簇。八十年代团簇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1984
W.D.Knight(Knight 等,1984)等发现超声膨胀产生 Na
团簇的质谱具有幻数特征,随后形
成的凝胶模型(Jellium Model )(Ekardt,1985a;Ekardt ,1985b;Clemenger,1985)成为
研究金属团簇的重要的理论基础。1985 年 H.W.Kroto 等发现了 C60
团簇(Kroto 等,1985)
并提出其几何结构为足球模型,C60
团簇固体的合成产生了一门全新的学科— 富勒烯科
学。此后,各类不同团簇体系奇异的电、磁、光、以及化学反应特征的相距发现,引起
了凝聚态物理学家、原子分子物理学家、化学物理学家、物理化学家,乃至核物理学家
的共同关注。目前,团簇科学已经成为一门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
量子化学,表面物理,核物理乃至环境和大气科学,天体物理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相互交
织的一门新学科。不同领域的概念和方法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前团簇研究的一些中心
团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中,涉及许多过程和现象,如催化,燃烧,
晶体生长,成核和凝固,相变与临界现象,溶胶,薄膜形成和溅射等。团簇出现了一些
新的物理现象,如幻数与壳层结构,固相和液相的并存和转化,同位素效应,表面等离
子激发,磁性增强和金属非金属转变等等。因此对团簇的研究将带动原子分子物理,凝
聚态物理,表面物理和化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并丰富大气科学,宇宙科学和生命科
学等学科的内容。
对于团簇性质和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原子分子物理学以及量子计算化学、分子动力学
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
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其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质,例如:电子壳层和能
带结构并存,气、液、固的并存和转化,幻数的稳定性和几何非周期性,异常的化学活
泼性和催化特性,量子尺寸效应,极大的表体比效应和同位素效应等。这些特性使团簇
在力学、电学、光电子学、电子学、磁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催化、生物学方面出现
了许多新的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和规律将带动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表面物理和
化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丰富燃烧和大气科学、宇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内容。
用这些奇特的性质,可能将在未来的信息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和医药以及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团簇聚变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王广厚,1994)。
团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弄清团簇如何由原子、分子一步一步演化而成,以及随
着这种演化,团簇的结构和性质如何变化,具体当尺寸多大时,过渡成宏观固体。团簇
科学处于多学科交叉的范畴。从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科学、材
料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及方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当前团簇研究的中心议题,并正在发展
成为一门介于原子分子物理和固体物理之间的新型学科。
团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中,涉及到许多许多物质运动过程和现象,
如催化、燃烧、晶体生长、成核和凝固、相变、溶胶、薄膜形成和溅射等,构成物理学
和化学两大学科的一个交叉点,成为材料科学新的生长点。
目前团簇科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是:(1)研究团簇的组成及电子构型的规律、幻数
和几何结构、稳定性的规律;(2)研究团簇的成核和形成过程及机制,研究团簇的制备方
法、尤其是获取尺寸均一与可控的团簇束流;(3)研究金属、半导体及非金属和各种化合
物团簇的光、电、磁、力学、化学等性质,它们与结构和尺寸的关系,及向大块物质转
变的关节点;(4)研究团簇材料的合成和性质;(5)探索新的理论,不仅能解释现有团簇
的效应和现象,而且能解释和预知团簇的结构,模拟团簇动力学性质,指导实验;(6)
发展新的方法对团簇表面进行修饰和控制。
1.2 氢键简介
氢键是一类即复杂又重要的相互作用,尽管这种作用要比共价键的作用弱得多,然
而却对描述分子许多行为以及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重要。尤其在生物分
子体系,许多的生理过程都是通过氢键作用体现出来的(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1930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年 9 月 第 18 卷 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Sep 2008; Vol 18  No 9【 综述 】酒中乙醇含量检测方法虞精明 , 谢勤美 , 杨凤华1 1 2(11 浙江省桐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桐庐  浙江省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 [关键词 ]   酒 ; 乙醇含量 ; 检测 ;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155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8685 ( 2008 ) 09 - 1930 - 03   酒是含酒精 (乙醇 )饮料的统称 ,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 ,是 衡量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其生产工艺不同分为蒸馏 酒、 发酵酒及配制酒 ,其乙醇含量在 015% ~65% ( v / v) 。适量 饮酒不仅能为机体提供热量 , 促进血液循环 , 消除疲劳 , 还可 以祛湿驱寒 ,有利于健康 。但过度饮酒会引起酒精中毒 。我 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的国家 ,也是酒类产品消费大国 ,其 消费量居世界之首 。因此 , 快速 、 准确测定酒中乙醇含量 , 对 于确保酒的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 近年来酒中乙醇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密度瓶法触量筒壁 ,示值应以酒精计刻度与液体水平线形成的弯月面 下缘为准 。现行蒸馏酒与配制酒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中乙醇 浓度采用酒精计法 [ 5 ]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 ,但准确度较差 ,受 酒中其他非乙醇成分的影响 ,只适用于乙醇的水溶液 。4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的实质是碘量滴定法 , 其原理是在酸性溶液 中 ,被蒸出的乙醇与过量重铬酸钾作用 , 乙醇被氧化为乙酸 :3C2 H5 OH + 2Cr2 O7 2Cr3+ 2-+ 16H →4Cr+3++ 3CH3 COOH + 11H2 O+ 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碘化钾还原 : Cr2 O2 + 6 I + 14H → 7+3I 2 + 7H2 O2-密度瓶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检测方法 , 使用的设备简单 , 易于普及 。其原理 : 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 , 用 密度瓶测定馏出液 (酒精水溶液 ) 20 ℃ 时的密度 ,根据馏出液 的密度 ,求得 20 ℃ 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数 ( % , v / v) , 即酒精度 。 在啤酒 [ 1 ] 、 白酒 [ 2 ] 、 葡萄酒和果酒 [ 3 ]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中 , 密度瓶法均被列为乙醇测定的首选方法 。该法精确度高 , 但 需称重和蒸馏等繁琐操作 ,时间较长 , 而且对密度瓶的恒温要 求极高 ,需严格控制温度在 2010 ℃ ± 011 ℃。2  折光率法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 I2 + 2S2 O2 3 →2 I+ S4 O6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酒样中乙醇含量 。 马美范等 [ 6 ]根据这一原理建立了化学氧化法测定白酒中的乙 醇 。乙醇测定的 RSD & 0113% ,绝对误差为 0101% ,该法与国 标密度瓶法相比具有快速的特点 , 与酒精计法相比具有结果 准确的 优 点 。此 法 测 定 的 乙 醇 浓 度 比 较 低 , 其 下 限 可 达0102% ,故还可用于测定酒醅中低含量的乙醇 。 5  分光光度法每种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都有固定的折光率 , 这是液体 的特征常数之一 。乙醇和甲醇的折光率差异明显 。在 20 ℃ 时 ,水的折光率为 113330, 随着水中乙醇浓度的增加 , 其折光 率呈有规律的上升 ,其上升值与加入乙醇的量成正比 ; 当甲醇 存在时 ,折光率会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 , 测定酒 样的折光率 ,就可以得知乙醇含量 。姚庆伟 但准确度不高 。3  酒精计法[4 ]分光光度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或褪色反应 为基础 ,通过测量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 的方法 。刘春英等 [ 7 ]研究了在 pH615 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 , 用刚果红作显色剂 ,在乙醇含量小于 40%的范围内 ,溶液的吸 光度与乙醇含量符合 Beer定律 ,而且磷酸盐还能掩蔽铁 、 铝等 金属离子 , 选择性较好 。陈阳 [ 8 ]报道了 pH312 乙酸 - 乙酸铵 缓冲溶液中 , 乙醇定量使甲基橙褪色 , 最大吸收波长 λ m ax =520 nm ,线性范围 0% ~30% ,用于白酒 、 发酵酒及配制酒的测采用德国产的折光仪快速鉴别了乙醇和甲醇 。该方法简便快速 , 容易操作 ,定 ,结果良好 。朱昌青等 [ 9 ] 发现过硫酸钾与有机染料亮绿在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褪色反应 , 而乙醇对该反应有明显的阻化 作用 ,且阻化作用程度的大小与乙醇浓度的对数值在一定范 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从而建立了测定啤酒中乙醇的催化 动力学光度法 。 戴贵生等 [ 10 ]利用曙红在酸性溶液中变成无色内酯型曙红 与乙醇生成橙色化合物 , 该化合物能被疏水性有机溶剂氯仿[作者简介 ]   虞精明 ( 1962 - ) ,男 ,副主任技师 , 主要从事卫生理酒精计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制成的一种测定酒精水溶液 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的专用仪器 ,测定时将其沉入样品中 , 直接读取酒精计的示值 , 同时测定温度 , 加以温度校正 , 求得20 ℃ 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数 ( % , v / v) 。读数时 , 酒精计不可接提取的性质 ,建立了曙红内酯吸光光度法测定酒中乙醇的方 法 。用有机溶剂提取可以抑制着色酒颜色的影响 , 因此用于化检验工作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年 9 月 第 18 卷 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Sep 2008; Vol 18  No 91931着色酒不需蒸馏可直接测定 ,重现性好 。林仁权等 [ 11 ] 基于在 硫酸介质中 ,白酒中的乙醇可定量被重铬酸钾氧化 , 生成绿色 的三价铬 ,在 λ 处测定吸光度 ,乙醇测定的 RSD 为 m ax = 600 nm316% ,回收率为 9618% 。仝建波等[ 12 ]标中的填充柱 ,以正丙醇为内标 , 用甲醇作溶剂稀释样品 , 在 选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 , 乙醇 、 正丙醇与溶剂甲醇峰分离良 好 ,乙醇测定的 RSD & 2% 。靳春林等 [ 17 ]用同样的毛细管柱测 定了中药酒中的乙醇含量 , 以正丁醇为内标 , 样品不需蒸馏 , 经 20 倍稀释后进样 110 μ l 即可 。对艾叶酒 、 特质三鞭酒和至 宝三鞭酒中的乙醇 6 次重复实验 ,测定的 RSD 分别为 0183% 、0157%和 0177% ,线性范围 110% ~2010% 。 713   顶空 GC法利用乙醇 - 水缔合体系产生的吸收峰强度与乙醇含量成比例的关系 , 建立了测定 乙醇含 量 的 新 方 法 。该 法 测 定 的 RSD 为 01186% , 回 收 率9915% ~10419% ,线性范围 15% ~85% 。 6  荧光光度法静态顶空 GC法是将密闭容器中的样品在一定的温度下 与其上方的蒸汽达到平衡 , 然后抽取上方蒸汽以供 GC 分析 。 该法与直接进样 GC法相比 ,具有分析时间短 、 重现性好 、 准确 度高 、 对色谱柱污染少 、 不受非挥发组分的干扰等优点 。其缺 点是一般顶空进样都需要自动的顶空进样器 , 成本较高 。张 似蓉等 [ 18 ]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发酵酒及配制酒中的乙 醇浓 度 。乙 醇 测 定 的 RSD & 1183% , 回 收 率 为 9611% ~10018% 。该法还可以用来测定含醇饮料 、 药用浸膏等乙醇浓荧光光度法简单快速 ,灵敏度高 , 线性范围宽 , 选择性好 。 詹心琪等 [ 13 ]基于四磺基铝酞菁 (A lS4 Pc)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 CT MAB )的诱导下发生缔合而导致体系 荧光猝灭 ,而在乙醇存在下 , 由于其分散作用而使 A lS4 Pc 解 聚 ,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 , 且与加入的乙醇量呈正相关 , 据此 建立了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的新方法 。在 pH418 的甘氨酸 HCl缓冲溶液中 , 荧光激发波长 614 nm , 发射波长 686 nm 处测定其荧光强度 ,乙醇测定的 RSD & 418% ,线性范围 015% ~90% ,检测限为 0148% 。此法温度对方法的灵敏度 、 相对荧光度。8  激光拉曼光谱法强度与乙醇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线性范围均有较大影 响 。选择实验温度为 12 ℃,低温有利于方法灵敏度的提高 ,这 可能是因为 CT MAB 对 A lS4 Pc 的诱导聚集作用是一个放热过 程 ,在低温时为乙醇提供了较多的解聚容量 。7  气相色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 , 广泛应用 于样品的定性 、 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乙醇激光拉曼光谱 中 - CCO 面内伸缩振动峰为特征峰 ( 884 cm - 1 ) , 以本底水的 拉曼特征峰 ( 3200 cm - 1 )为内标 ,通过峰高比值法测定乙醇浓 度的响应值 。刘文涵等 [ 19 ]用法国产的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 仪 ,直接测定了白酒 、 清酒 、 杨梅酒和医用酒精中的乙醇 。乙 醇检出限为 1102% ,回收率 8210% ~10510% ,线性范围 4% ~40% 。该法具有简便快速 ,无需添加其他化学试剂 , 对样品无气相色谱 ( GC )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 ,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与特异性 。其原理为试样被气化后 , 随同载气进入色谱柱 , 利 用被测定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 在柱 内形成迁移速度的差异而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 柱 ,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F I D ) 检测 , 根据色谱图上各组 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相对照进行定性 ; 利用峰面积或 峰高 ,用内标或外标法定量 。711   填充柱 GC法损坏等优点 。9  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是指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 , 波 长在 750 ~2500 nm (波数范围 13330 ~4000 cm - 1 ) 之间 , 一般 有机物在该谱区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主要是含氢基团 ( C - H , O- H , N - H , S - H 等 )的倍频与合频的振动吸收 。由于几乎所填充柱 GC 法具有灵敏度高 、 分离效能和选择性好的优 点 。在啤酒 [ 1 ] 、 葡萄酒和果酒 [ 3 ] 的国家标准分析中 , 填充柱GC 法被列为乙醇测定的第二法 。它们分别用 4 - 甲基 - 2 -有的有机物的一些主要结构和组成都可以在他们的近红外光 谱中找到信号 ,而且谱图稳定 , 获取光谱容易 , 因此近红外光 谱法被誉为分析的巨人 [ 20 ] 。但作为信息源的近红外光谱区的 波频和吸收信号均较弱 ,谱带多且相互重叠 ,以致信息解析相 当困难 。随着计算机与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 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发展最快 ,最引人注目的光谱技术之一 。 一些分析工作者将近红外光谱法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 ,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 逐步回归 、 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等 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待测指标与光谱数据之间的数学模型 , 然后利用该模型来预测未知样品中的乙醇含量 。如王贞佐 等 [ 21 ]应用短波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白酒 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职润等 [ 22 ]根据近红外光谱的振动吸 收强度与有机分子官能团含量的线性关系 , 用长波二阶导数 近红外光谱 - 偏最小二乘法测定白酒中乙醇 。逯家辉等 [ 23 ]使 用短波近红外光谱和多变量校正技术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 ,戊醇和正丙醇作内标 ,以标样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比值 ,对应 乙醇浓度作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 , 从而求得乙醇浓度 。陈学 泽 [ 14 ]用 GDX - 102 填充柱 ,甲醇作内标 ,用峰高比测定酒精饮 料中的乙醇含量 。沈莉莎 [ 15 ]利用 PEG - 20M 填充柱 , 将样品 稀释后 ,加入内标物质正丙醇 ,对饮料酒中乙醇含量进行了测 定 ,回收率为 9918% ~10110% , RSD 为 0106% 。712   毛细管柱 GC法毛细管柱 GC 法因其柱效高 、 分析速度快 、 重现性好等特 点 ,被广泛采用 。毛细管柱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的准确度 , 所 以常选用耐热高温 、 柱效高 、 化学性质稳定的交联石英毛细管 柱 。柱寿命与它的使用温度成反比 , 采用稍低的温度可显著 提高柱的寿命 ,程序升温到高温时所维持的时间越短对柱的 寿命影响越小 。谢文等[ 16 ]对葡萄酒 、 果酒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 HP - FFAP 交联石英毛细管柱代替国 1932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年 9 月 第 18 卷 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Sep 2008; Vol 18  No 9[ 5 ] GB / T5009148 - 20031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S ] 1 [ 6 ] 马美范 ,张印贞 1 化学氧化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的研究 [ J ] 1 酿研究了纯水 、 乙醇以及乙醇和水混合体系的光谱特征 , 用多元 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分析了二阶导数差谱数据 。 Garrigues 等[ 24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同时测定酒中和其他乙醇饮酒科技 , 2007, ( 2) : 93 - 941[ 7 ] 刘春英 ,弓晓峰 ,张振辉 ,等 1 刚果红吸光度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理化检验 - 化学分册 , 2006, 42 ( 10) : 855 - 8561 [ 8 ] 陈阳 1 甲基橙褪色光度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理化检验 - 化料中的乙醇和甲醇 。其原理是将试样导入 80 ℃ 的耐热玻璃反 应器中 ,挥发出来的乙醇和甲醇蒸气被载流带入样品池中进 行测定 , 得到的红外光谱呈现两个乙醇特征谱带 ( 1050 cm - 1 和 880 cm - 1 )和一个甲醇特征谱带 ( 1030 cm - 1 ) , 通过测量谱 带的面积 ,实现对同一试样中乙醇和甲醇的测定 。乙醇检出 限为 168 mg/L ,甲醇检出限为 316 mg /L , RSD & 114% 。10   微生物电极法学分册 , 2003, 39 ( 3) : 162 - 163, 1651[ 9 ] 朱昌青 ,周宏标 ,李永新 ,等 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啤酒中的乙醇 [ J ] 12000, 23 ( 2) : 147 - 1481[ 10 ] 戴贵生 ,彭榕妹 ,邓湘卫 ,等 1 曙红内酯吸光光度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理化检验 - 化学分册 , 1996, 32 ( 1) : 26 - 271[ 11 ] 林仁权 ,胡文兰 ,陈国亮 1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酒中乙微生物电极法的原理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好氧乙 醇菌 ,该菌能很好的降解乙醇 , 用 PVC、 纤维素等材料将其包 埋 ,制备的微生物膜与极谱型氧电极结合 ,制成乙醇微生物电 极 ,在 pH614 ~713 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 温度 34 ℃ ± 015 ℃, 以016 L /m in 的流量连续向溶液中鼓入空气 。电极空白电流 I 0醇含量 [ J ] 1 浙江预防医学 , 2006, 18 ( 3) : 78 - 791[ 12 ] 仝建波 ,刘淑玲 ,芦飞 ,等 1 乙醇 - 水缔合体系光谱及其应用于白酒中乙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J ] 1 酿酒科技 , 2004, ( 1 ) : 70 711 [ 13 ] 詹心琪 ,李东辉 ,朱庆枝 ,等 1 四磺基铝酞菁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后 ,加入乙醇标准溶液 ,乙醇分子扩散进入微生物膜被膜 内微生物同化而耗氧 , 致使电极输出电流下降并迅速达到新 的稳态值 It ,电流降低值 △ I( △ I = I 0 - I t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与乙醇浓度呈线性关系 。王晓辉等 [ 25 ]据此建立了乙醇微生物 电极法测定啤酒 、 小香槟和白葡萄酒中的乙醇 ,电极连续使用3 个月测定 700 余次 ,其性能基本稳定 。该电极微生物膜透气体系应用于白酒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 J ] 1 分析化学 , 2001, 29( 6) : 710 - 7121 [ 14 ] 陈学泽 1 甲醇内标法测定酒精饮料中乙醇含量的研究 [ J ] 1 食品科学 , 1999, ( 8) : 55 - 561[ 15 ] 沈莉莎 1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中华医学与健康 , 2007, ( 5) : 24 - 251[ 16 ] 谢文 ,丁慧瑛 ,章晓氡 1 葡萄酒 、 果酒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 J ] 1性、 机械强度和选择性好 ,装卸方便 ,易于保存 ,是一种有实用 价值的生物传感器 。 综上所述 ,目前测定酒中乙醇含量有很多方法 , 密度瓶法 精确度高 ,但操作繁琐费时 , 分析时间长 。折光率法利用了乙 醇和甲醇的物理性质的差异 , 但其精度不高 。酒精计法操作 简易快速 ,测定乙醇多采用此法 , 但抗干扰性能差 , 只适用于 乙醇的水溶液 。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氧化法使用仪器简便 , 操 作简单 。荧光光度法灵敏度高 、 线性范围宽 、 选择性好 , 但需 严格控制温度 。 GC 法分离效能高 ,能把乙醇从性质相近较难 分离的同系物 (如甲醇 、 异丙醇 )和异构体中分离出来 ,具有检 测灵敏度高 、 分析速度快 、 精密度好 、 结果准确等显著优点 。 激光拉曼光谱法所需仪器较昂贵 , 不适合现场的快速检测 。 微生物电极法选择性 、 重现性好 ,可跟踪监测 ,但电极寿命仅 3 个月 。近红外光谱法具有无前处理 、 无污染 、 方便快捷 、 无破 坏性等优点 ,易于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的在线控制 ,因而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 GB / T4928 - 20011 啤酒分析方法 [ S ] 1 [ 2 ] GB / T10345 - 20071 白酒分析方法 [ S ] 1 [ 3 ] GB / T15038 - 20061 葡萄酒 、 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 S ] 1 [ 4 ] 姚庆伟 1 利用折光率快速鉴别乙醇和甲醇 [ J ] 1 中国标准化 , 1998, ( 8) : 16, 261色谱 , 2004, 22 ( 5) : 5611[ 17 ] 靳春林 ,张宏志 1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中药酒中的乙醇量 [ J ] 1 山东化工 , 1998, ( 5) : 41 - 431[ 18 ] 张似蓉 ,应绍箕 ,郑酿 1 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酒及配制酒的乙醇浓度 [ J ] 1 食品科学 , 1992, (8) : 53 - 541[ 19 ] 刘文涵 ,杨未 ,吴小琼 ,等 1 激光拉曼光谱内标法直接测定乙醇浓度 [ J ] 1 分析化学 , 2007, 35 ( 3) : 416 - 4181[ 20 ] 王多加 ,周向阳 ,金同铭 ,等 1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 [ J ] 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4, 24 ( 4 ) : 447 4501 [ 21 ] 王贞佐 ,逯家辉 ,郭伟良 ,等 1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 - 偏最小二乘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食品工业科技 , 2005, 26 ( 11 ) : 163 1651 [ 22 ] 职润 ,张娜 ,王迪 ,等 1 长波二阶导数近红外光谱 - 偏最小二乘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酿酒 , 2006, 33 ( 5) : 42 - 441[ 23 ] 逯家辉 ,滕利荣 ,蒋富明 ,等 1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分析酒中乙醇含量 [ J ] 1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 , 2002, 41 ( 2) : 245 - 2471[ 24 ] Garrigues JM , Perez - Ponce A , Garrigues S, et al1D irect determ ina2 tion of ethanol in liquid samp les by means of vapor phase -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 J ] 1V ibrational Spectroscopy, 1997, ( 15) : 219 - 2281 [ 25 ] 王晓辉 ,胡志鲜 ,白天雄 ,等 1 乙醇微生物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 J ] 1分析化学 , 1997, 25 ( 8) : 934 - 9361(收稿日期 : 2008 - 05 - 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醇的结构简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