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万股,持股成本计算是多少

一心堂股东刘琼累计647万股股份被质押
一心堂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刘琼与中银证券达成协议,因个人资金需求将其所持的一心堂181万股股份质押给中银证券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融资,本次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89% 。
&&中国网财经1月16日讯一心堂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刘琼与中银证券达成协议,因个人资金需求将其所持的一心堂181万股股份质押给中银证券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融资,本次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89%。截至本笔业务,刘琼合计质押股份647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6.76%,占一心堂股份总数的1.24%。
&&公告显示,刘琼共计持有一心堂股份9564.8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8.37%。
&&据了解,刘琼为云南本土的医药零售连锁上市公司一心堂的前任实际控制人之一。此前1月4日,一心堂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阮鸿献与刘琼经友好协商,已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婚姻关系。按一心堂停牌前110亿元的市值计算,阮鸿献、刘琼持股市值分别为37.12亿元和20.20亿元。
编辑:未闻
扫码变身小作家
惊喜大礼抱回家
未来网为中央新闻网站&如有新闻线索请发至邮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2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1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17:50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瑞士银行减持紫金矿业(万股,每股2q641元
  日 19:08 经济通 
  根据联交所资料显示,瑞士银行于本周二(28日)减持紫金矿业(万股或0q1%,每股作价2q641元,总值1709万元,最新持股量降至4q97%。(eh)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中国宇天(08230.HK)中期纯利1,647万人民币
来源:阿思达克财经
  中国宇天(08230.HK)-0.040 (-6.452%) 公布6月止上半年业绩,收入录得2.78亿(下同),按年增加205%。纯利1,647万元,增长105%,每股盈利2分。不派中期息。(de/d)(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  想紧贴本地及环球,即Like AASTOCKS Facebook专页:  www.facebook.com/AAStocks.com.Limited/  阿思达克网址: www.aastocks.com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19.9010.00%51295.568.88-0.22%44031.0212.047.31%40888.667.6710.04%37507.17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65.50--买入65.50--买入8.77--买入34.01--【字号: 】 【】 【】
半年报股东持股分析:机构“剩者”难成王
作者:来源: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种力量在市值灰飞烟灭过程中,此消彼涨,重新划分势力版图。
  基金、券商、信托财务公司、社保、年金以及QFII,在半年多来的市场风云变幻当中,他们对手中的筹码是如何布局的?又是怎样保存实力的?是收缩战线还是分散布兵?对于“常规军”的兵力调遣有何安排,重头部队何在?有无新锐部队加盟?还是安插了“突击队”,打算再出奇兵?
  在对外、对内的机构力量博弈当中,他们是各自为战还是结成攻守同盟?其中,谁是比较有特色、有活力的?“剩者”就一定能够成为下一轮较量中的“胜者”吗?
  通过对各大机构在半年报中的筹码控制分析,投资者也许能够感受到他们在新一轮战斗打响时的战略布局,并从中发现新的有生力量的滋生。
  “剩者”能成王吗?
  截至8月20日,共有962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报,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重达71.26%。在《红周刊》编辑部对这些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研究分析中,市场上的各类参与者的力量对比跃然纸上。
  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在对2004年中期和2003年年末两个时点的统计看,如果将基金、信托财务公司、券商等6大机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视为市场中的“正规军”, 除此之外的机构投资者划为“其他”,将诸如唐钢矿业、中粮油进出口公司以及大中华发展有限公司等上千家形形色色的机构投资者视为“杂牌军”,加上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个人账户,“正规军”的实力版图扩张明显,“杂牌军”以及个人投资者的力量消失迅速。
  尽管在统计样本的数量上,本次中报还属于不完全统计,而且对将“其他机构”全部视为“杂牌军”也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个人账户的背后也许是一些法人机构以自然人名义开设的账户,并不一定就是个人大户,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这部分力量是被今年以来残酷的熊市所“消灭”,还是主动隐退,以“告别股市,不跟你玩了”的心态悄然离去,这种变化对于后市的行情演变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对资金流向颇有分析的市场人士彭友,在得知这一变化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让我想起了你们以前《红周刊》‘散户之家’栏目中的一幅漫画。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中,散户都到哪里去了?”在他看来,在一个容量有限的市场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投资者如同体型庞大的“大象”,纷纷跳入到“小池塘”中,最终溅出的就是“鱼、虾、泥鳅”这类力量弱小的投资者。
  和讯首席分析师文国庆则更愿意将这种局面视为“食物链的断裂”。他相信,虽然投资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真正操盘的却是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基金大幅度扩容之后,很多散户的位置发生了“置换”,由“股民”转为“基民”,原先有着千奇百怪的定价方式、个性化鲜明的市场,也逐渐由于“同质化”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大幅增加,博弈方式趋于一致,食物链的最后一环趋于断裂,形成了当前的“死市”。
  两位市场人士的考虑方式也许不一致,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生机缺失,没有人愿意轻易发动行情。
  不过,彭友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在留存的市场当中的机构投资者,不管是券商还是基金,不管是QFII还是信托,手中的筹码多数为跑不出去的套牢盘,对此他们一定不会坐以待毙,11月之前发动一轮“解套”行情,力图使“剩者”成为“胜者”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这种揣测成立,谁最可能成为“胜者”呢?投资人不妨先来盘点一下6大机构在半年报中的筹码布局,也许更能够一目了然。
  基金作为市场中“阳光资金”的代表,至今已经有2500多亿份额,整体实力也是各类投资者当中最为强大的,其动向自然值得投资者追踪。
  基金突围未见成效
  据《红周刊》数据室统计,在962家公布半年度报告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中,出现基金身影的有413只,约占股票总数的三成。除去基金二季度投资组合中披露的129只重仓股外,还有284只基金非重仓股进入我们的视线。分析发现,与2003年明确的价值投资主线相比,今年以来基金的思路开始显得杂乱起来。
  新基金信奉“现金为王”
  由于新基金的不断加入,基金资产在证券市场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截至日,基金份额由年初的1632.75亿元猛增至2532.49亿元,半年间规模扩大了71.2%,基金资产净值占沪深两市总流通市值比重也由11.94%升至16.3%,增长比例远小于份额的增长。由此看来,基金对股票的投资略显迟疑。
  这一点在今年上市的41只新基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平均股票仓位不足35%,而基金整体平均仓位却高达63%。新入场的基金因为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宁可空仓,更愿意信奉“现金为王”。
  旧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
  基金所持的核心资产内部发生“裂变”,对同一行业的投资产生分歧。
  统计显示,一方面,基金全力减仓马钢股份、一汽轿车、扬子石化等钢铁、汽车、石化类股票,另一方面,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上海汽车、中国石化等仍然位居基金增持前列。但比较这两部分的股票,股价走势同样糟糕,上海汽车在二季度基金增仓期内,跌幅甚至高达24.5%,“基金重仓股=上涨潜力股”这一等式不再成立。。
  宏观经济决定仓位分布
  在基金打破旧价值投资体系的同时,能源类行业股票逐渐成为基金重仓的核心。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使能源类股票的预期价值水涨船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言,油荒、电荒之灾反而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分析显示,各基金持仓主要集中于煤炭、电力、采掘类股票,持仓比例均超过10%。
  介入非重仓股略显杂乱
  统计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基金也试图打破原有的价值投资框架,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但这种企图目前来看并不成功。
  在284只基金非重仓股中,新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一级市场申购而来)、科技股、重组股、行业小龙头,甚至少部分亏损股,都成为基金追逐的对象,但从中很难梳理出具体的投资脉络。过于分散的持股体系,也反映出基金对市场的迷茫,对新价值体系的建立尚处于探索期。
  基金突围亦遭惨败
  从半年报中透露的基金持股的情况看,基金在蓝筹股之外所持有的一些筹码不但没有成为其组合中的“避风港”,反而加大了其中的风险。
  第一,投资科技股存在业绩风险。虽然基金二季度增仓科技股,但此类股票目前普通跌幅较深,如深科技A、风华高科等。这主要是因为科技股普遍业绩偏低,比如被融通深证100持有的ST托普今年半年度亏损2.74元,而被7家基金同时看好的华东科技中期每股收益也只有3分钱。
  第二,亏损股套牢基金。黑龙股份自2003年度就开始亏损,今年中期仍亏0.38元。半年报显示,嘉实基金旗下的嘉实成长、嘉实增长、基金泰和3只基金二季度末总计持有该股444.02万股,嘉实旗下的两只基金在半年时间内还增持近100万股,而该股今年以来的跌幅高达32.66%。
  统计还显示,基金持有的其他亏损股,如深长城A、*ST光明、金杯汽车等,虽然在今年初均有所表现,但同样没有逃脱深幅下挫的命运。
  作为当前市场上最有势力的“正规军”,基金在科技股、亏损股等方面的“突围”,显然没有受到各路“诸侯”的响应。曾经非常活跃的另一大主力――券商,他们在今年上半年的处境,以及是否能够找到另一条生路,也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对象。
  券商断臂分散投资明显
  统计显示,2003年末,券商在 447只股票当中驻扎,到了日,虽然统计样本只有946家公司,但券商的持股数量却增至579只,分散投资特点明显。
  断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在湘火炬的中报里,人们发现健桥证券已经从去年底第一大流通股东的位置上“悄然”隐退了。去年湘火炬的年报中,健桥证券同样是“悄然”而来,重仓持有436.58万股。以当时的股价粗算,健桥证券的持股成本应在15元左右。但由于今年德隆的东窗事发,湘火炬的股价早在3个月前就已跌破5元。不用过多的计算就能理解,健桥证券在“悄然”来去之间,损失已是“血流成河”。
  即便如此,健桥证券的“断臂”之举还是应当值得肯定――早日离开是非的漩涡,就是早日为自己腾挪出“活”的空间。
  但断臂的决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在盘点券商们的“遗老遗少”时,我们看到许多仍然躺在原地,不进不退。银河证券的东风汽车维系着一个典型庄股的K线图,颇有过去“德隆系”的遗风。统计发现,银河证券在上半年也在致力于仓位的腾挪,减持的股票数量不少,如深高速、草原兴发、东方创业、天鸿宝业、东华实业和新世界等。但对于东风汽车这个“活死人”,银河证券的持股几乎未变,而与其紧密关联的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银河平衡甚至还增仓700余万股。也许,无人接盘是券商们最大的尴尬。
  与银河证券相比,南方证券“遗少”哈药集团的中报更是闹了一个不小的笑话:南方证券作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数达到了5.82亿股,较去年年报披露的1.29亿股巨幅增长。这并不是因为南方证券还在执著增仓,而是因为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后,以前的隐性股权被集中到一个账户上。如此一来,南方证券居然拿到了高达93.4%的流通股,让哈药集团接下来的走势,更像是南方证券“一个人的游戏”。
  业内人士认为,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券商中肯定还会存在,只是因为问题没有暴露,所以盖子没有揭开。因此,分析券商重仓股,只看表面上的东西还远远不够。
  扎堆:看准了齐向前
  在对券商持股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了券商与基金对某些股票“扎堆”的现象,在这些股票中,风格迥异的券商和基金们似乎获得了某种共识。
  福星科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3年的年报中,该股前15大股东中没有一家券商或者基金,甚至没有一个我们谈论的“机构投资者”,其6-15位的大股东全是清一色的自然人。但到了2004年中报,福星科技几乎成了券商和基金的天下:东吴证券成为其第一大流通股东。紧随其后的是科瑞基金、兴业证券、社保基金105组合等9家机构。从该股的走势看,早在3个月前就已经横盘走稳,异常抗跌。
  中达股份也是被券商和基金“簇拥”的股票,其中光大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以及德盛小盘、华宝兴业等基金都是在今年上半年新增仓进入的。然而该股的市场走势却并不理想,自4月份以来一直跟随大盘阴跌。对此,市场人士的看法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利益主体太多,为他人做嫁衣的事谁都不愿干。”
  尤其值得一提的扎堆现象是,ST桦林同样受到了诸多券商的青睐,但具体情况又有区别。联合证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均是增仓或新加仓该股,而渤海证券相对去年年底有一定幅度的减仓,华西证券、河北证券和东方证券更是没了踪影。
  不过,渤海证券虽然在ST桦林上有所减仓,但却一举成为ST华发A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看来,券商对于ST的观点是“小赌怡情”,希望通过这种略为激进的方式为自己寻找到突破口。
  在基金为难、券商煎熬的同时,另外一些被人们寄予厚望且有些神秘的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与财务公司,他们能给市场带来新鲜血液,成为新生力量吗?&&& 信托财务主动收缩战线
  据本刊数据资料室统计,在公布半年报的962家上市公司中,有74家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信托公司或财务公司的名字,而持股的流通市值与2003年年报相比,则从年初的18.33亿元下降到13.44亿元。
  战线收缩明显
  信托财务公司持有的流通市值下降,除了价格下跌与半年报统计尚不完整等因素外,这些机构在二级市场的主动减持或许是主要原因。不完全统计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多达67只股票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不见了信托财务公司的踪影。其中不乏持股量很大的机构,比如山西信托去年年底曾持有1532万股太钢不锈,位列其第4大流通股股东;而华宝信托此前曾是银基发展的第1大流通股股东,持有854万股。
  尽管今年半年报中,有37家公司的10大流通股股东中首次出现信托财务公司,但相比较而言,新增仓的公司家数远远少于减持家数,而且增持的股票数量也相对较少。以表现最为活跃的华宝信托为例,该公司上半年在12只股票上增仓,却对21只股票进行了减持;从增减的对比来看,华宝信托除了在广州控股上大幅增仓之外,对其他个股的增仓量并不大,相反减持的数量较大,投资策略上显示出明显的收缩战略。
  增、持仓并无明显特色
  与基金集中持股、券商“坐庄”个股不同,信托财务公司的持股意向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某券商资产管理部老总指出,信托财务类的公司因为不存在同业投资业绩排名问题,无需“紧盯”同行,就不容易产生基金的“羊群行为”,所以从这个群体上看不出明显的“集体”特色。
  不过仔细梳理我们还是可以找寻到一些“个性”特点。
  在信托公司持股中,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地域色彩”,各地、市的信托公司大多钟情于本地的上市公司。比如山西信托持有太原重工、漳泽电力等;陕西西北信托持有陕西金叶;广东粤财信托持有东莞控股等。
  同时,信托财务公司持股的“关联持股”特色浓郁。比如在二级市场一向活跃的华宝信托,在其举动中始终伴有“宝钢系”的影子,其上半年一举增持2340万股的广州控股,就是宝钢系的重仓品种。
  与大部分信托公司增持股并无行业偏好不同,苏州信托对有色金属以及二线绩优股情有独钟。尽管苏州信托从豫光金铅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位置上退出,并减持了部分山东黄金,但却增持了锡业股份。而该机构同时增持的现代投资与长力股份属于二线绩优股,2004年上半年业绩分别达到0.24元/股、0.38元/股。
  再次印证减持蓝筹
  从信托财务公司减仓的品种看,汽车、钢铁、机械等行业的股票遭到集中抛弃。比如在声名显赫的云南国投减持的6只个股中,就包括长安汽车、厦门汽车等汽车股。同样减持厦门汽车的深圳国投还抛出了悦达投资、鞍钢新轧等。钢铁股中的韶钢松山、新钢钒、太钢不锈等,机械行业的徐工科技、沈阳机床等都被大规模减持。
  除了长安汽车、杭萧钢构等业绩优良、涨幅较大的公司被减仓外,信托财务公司还从不少业绩同样不错的公司大股东中悄然退出,比如股价涨幅惊人的东方锅炉、士兰微等。
  可见,落袋为安的想法成为信托财务公司的主流投资策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国投,尽管该机构在上半年毫不犹豫地减持了长安汽车,但在本周长安汽车的增发中,云南国投又拿出3亿多元参与增发申购,获配310万股,再次进入长安汽车的流通股大股东中。
  另外值得个别关注的是百大集团与杭州工商信托投资公司之间的关系。前者在今年上半年将3000万元委托后者管理,而后者正是百大集团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与其他机构资金相比,由于社保基金是“养命钱”,由此形成了偏于稳健型的投资风格,但由于其资金分到了6家基金管理公司,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偏好”。自日正式入市以来,中国人的“养命钱”在今年的市道中,到底是如何保值增值的?他们手中的筹码能够在下半年行情中胜出吗?
  社保基金波段操作增次新
  2003年底,社保基金共在70家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名单中亮相,而截至8月20日,社保基金在上市公司“露脸”的家数已经达到102家。在还有近20%的上市公司未公布半年报的情况下,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趋于分散的特点非常鲜明。
  仍然选择绩优股
  2004年中期,社保基金投资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15元,除了1家中期亏损的深振业外,无一家ST公司身影,仍然以较为绩优的上市公司为投资主体,既符合稳健型的投资策略,也和基金精选好公司的理念不谋而合。
  波段操作思路为主
  社保基金在2004年上半年大幅度换仓,在70只股票中剔除了29只个股。其中,既剔除了受调控影响较大的钢铁行业类股票,如安阳钢铁、酒钢宏兴、华菱管线等,也对一些期间涨幅较大股票进行了大幅减持,如南方汇通、国电南瑞、燕京啤酒等。
  这些涨幅较大的个股均属于基金曾重仓参与的个股,也曾是市场中的亮点,社保基金对其减持显示出较强的波段性操作特征。
  频频增持次新股
  从其新增的60多只股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保基金对于去年中期后上市的个股增仓十分明显,这主要集中在沪市2字头和3字头的次新股,并且频频出现集中增仓的现象,如小商品城和瑞贝卡,这些次新股行业分布较为分散,但成长性相对较好。
  虽然社保基金增持股票的行业特征并不明显,但仍有3个行业受到青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制药和高速公路行业。
  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重点公司如招商地产、亿城股份、栖霞建设、深振业等房地产公司被社保基金大幅增仓。另外一个增仓的板块就是药业板块。天药股份同时吸引了社保104、105组合;益佰制药吸引了社保107、103组合,海正药业、康缘药业、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也都有社保基金的身影。
  此外,高速公路行业由于具有稳定的收益性也得到了社保基金的青睐。楚天高速、福建高速、中原高速和皖通高速都有社保基金投资,其中,社保102和社保108组合重仓中原高速,分别持有647万股和600万股。
  在这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共进退的现象很明显。比如博时管理的社保102和108组合多具有相同的持仓品种,如格力电器、中原高速、小商品城等,而且这些个股同时也都有博时旗下的其他基金身影显现。
  尽管都认为企业年金将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一块“奶酪”, 预计企业年金制度全面启动后,年增幅应超过500至800亿元,但就目前来看,还仅处于“试水”过程中,指望其持有的筹码在市场中能有作为,显然并不现实。
  企业年金渐与券商划清界限
  尽管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显示,综合类券商、基金、信托、保险等资产管理公司都可能成为投资管理人,但就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银河、湘财、东方、申银万国、华夏等一批证券公司先行一步,成为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的投资管理机构。
  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企业年金共投资了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6.2亿元。但从962家中报情况看,投资家数减少为15家,缩减近一半,总市值也大幅缩减到2.1亿元。据西南证券张刚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办法》实施后,有关部门对于不规范的企业年金运作进行清理整顿的结果。
  这种不规范首先体现在企业年金与其受托的关联券商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上海年金华夏成长在2003年年末持有太极集团160万股,至6月底已增仓至289万股,而该品种是华夏证券的著名重仓股之一。
  不过,总体上看,在今年半年报中,企业年金作为券商嫡系的色彩有所减弱,而且对2003年所持的股票几乎是彻底地换仓。除了保留凌钢股份、上海电气和太极集团3家个股外,其余的25家上市公司全部遭到了减持或者剔除,至少在前十大流通股中消失。而新增加的12只个股中,券商的烙印已经消减很多,比如上海航空就分别得到华夏成长和中金平衡两只企业年金的共同青睐。
  1年多前,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获准进入A股市场时,市场对其寄予厚望,至今已有18家机构获得投资额度,总额为19亿美元。但面对“跌跌不休”的市场,QFII显然没有成为“救世主”,而且也无意充当这一角色。
  QFII大多按兵不动 换股力度大
  在2003年年报公布时,QFII所持的16只A股被市场称为“QFII概念股”,从已经公布的962家上市公司半年报中,有21只股票分别被5家QFII持有,他们还减持了年报中的7只股票。
  在5家QFII持有的21只股票中,算术平均每股收益0.18元,高于市场算术平均0.11元的水平,其中新钢钒业绩最好,中期每股收益高达0.30元,同时被瑞银华宝和摩根士丹利持有。
  大多数QFII持币观望
  半年报的会计截至日是今年6月30日,彼时已经有13家QFII有投资额度,但统计显示,半年报中只有5家QFII亮相,除了其中摩根士丹利等3家机构小规模地试探进入之外,目前只有最早进入A股市场的瑞银华宝仍然在寂寞地坚守。
  市场人士分析,一种可能是由于持股分散,因而没有在10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但高分散投资也意味着研究成本上升,对于投资额度并不高的QFII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持币观望,他们认为股市没有到买入的时机,或者静等人民币升值。如果是后者,QFII对于A股市场来说,其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6大机构在半年报的筹码布局至此已经暴露无遗,其实力对比也已见高下。在筹码的乾坤大挪移中,机构仓位的变化折射出来的一个现实是,对于后市行情的变化并不让人乐观。
  机构仓位变动影射后市暗淡 机构分歧 难成合力
  综观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变化,不同机构之间的分歧很大,而且各自为政,各行其道,其行为很难形成合力,使市场发生“共振”。
  南方证券的重仓股哈药集团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野村证券赫然在册,其持股数达34.995万股,位列第五大流通股股东。QFII的选股眼光素来让人尊敬,野村证券的“处子秀”就进入哈药集团,到底有何用意?难道在南方证券“玩死”了的哈药集团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另类的机会?
  机构之间的思路分歧还不仅体现在此,表现在选股上,往往是“人取我弃,人弃我取”。比如,国海证券上半年减持了330余万股新钢钒,而QFII瑞银和摩根却增持了总计约650多万股;华夏证券大幅减持夏华电子772万股,瑞银却在上半年增持了56万股;大唐电信在中报中,成为众券商和基金集中持股的对象,如东方证券、金鑫基金等,但QFII花旗和华宝信托财务公司却将大唐电信清仓了。
  正所谓虾有虾道,蟹有蟹路。在选股思路上的不同,自然导致了众机构增减仓的各行其道。
  如果把资金比作众机构在市场格斗中的武器,那么武器最多者当数基金。但分析发现,以新基金为代表的一类机构投资者,试图另辟新战场的图谋,被惨淡的市道以及种种不明朗的政策预期,扼杀在“襁褓”当中,市场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一个活力难现的“死市”。
  试探中小盘股 知难而返
  如前所述,基金在科技股、高价股等另类投资对象上的突围并不成功,随着半年报不断披露,基金也开始在一些中小企业板股票的十大股东中亮相,机构尝试从中小板突围的努力非常明显。
  “其实最近半年基金尤其是新基金一直在挖掘成长性好的中小盘股。”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说道。他解释这是因为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大盘蓝筹股价位已经很高,基金等机构不得不另辟新战场。
  从公布的中期报告看,新开的中小企业板里边确实有一些业绩不错的股票,比如各为3家基金所增持的新和成与华兰生物,业绩都在0.3元以上。但由于持股数量不多,基金此举颇有些试探性开拓战场的意味。
  不过,如果说在申购或买进时,挖掘的是业绩与成长性这块金子,那么退出时就颇有点金子与沙石俱下的味道了。
  市场资深分析师顾中曙注意到,“从盘面看,最近仍有资金陆续从中小盘股撤出,而且这种迹象早在半年报公布之前就开始了。”他认为,这里边虽然有基金等机构不同操作风格等多种复杂因素,但祸首当首推新股发行将由市场定价这一消息。
  “如果消息属实,市场的价格中枢将整体下移,中小企业板将首当其冲,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成长性!”顾中曙如此说道。
  蓝筹仓位之争 后市难涨
  那么,“蓝筹”旧地是否还是机构必争的寸金之地呢?
  相对于中小企业板的盘面减持迹象,在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招商银行这四大蓝筹股出现了资金缓慢吸筹的痕迹。顾中曙认为此举应是拥有现金最多的新基金所为。
  “这是非常有计划但又非常小心翼翼的动作,只能说明其信心很弱。”顾中曙注意到在如今这个反弹众望所归的点位,却出现了“老基金适当地减点仓,就不减了;新基金适当地加仓,又不加了”的迹象,对此,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这本身就是对市场走势不明朗的正常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并不会到此为止,它既是新老基金之间的仓位搏弈,也体现出新老机构的博弈状态。如果老机构的仓位降不到合适的位置,同时新机构的仓位达不到一定程度,那么新老机构之间的仓位和筹码分布就达不到均衡。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于当前半年报所显示出的机构持股分布情况分析,大盘向下的机会明显要大得多。加之诸如国有股全流通、中石油等大盘股等待发行,以及新股发行由市场定价等一系列不明朗消息对价格中枢的下拉作用,如果政策面没有重大利好消息,大盘后市实在难以乐观。(江红霄、王正翊、赵洋、尹钢、李清梅、汪澜、孙庭阳/证券市场周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莱嘉誉持股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