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老听人家说设置ps常规设置 这个ps常规设置是什么意思

老年手机设计说明书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老年手机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的手机别人能听到说话
我说话别人听不到
这是什么原因啊
按时间排序
应该是手机麦克风的硬件问题,建议楼主联系厂商的售后服务进行具体检查和维修。
使用下录音功能,能录音的话,至少你的手机受话器没坏,只是传输到对方电话的过程有问题而已,或者打下其他人的电话看看,说不准对方的声筒有问题而已。如果什么人的电话都一个样子,或者双清手机有点作用(但注意,设置的数据都会没有了),不过最好去咨询相关营业厅比较好。。。
检查下话筒吧,不成恢复下出厂设置,如果还是不行,就是话筒本身硬件有问题了。 双清恢复出厂设置了。手机怎么wipe开机进到Recovery模式下(一般安卓手机 按住音量“-”加电源键即可进入 Recovery模式 ,华为emui 要同时按住音量上键、音量下键、开机键 ,待手机震动后松开关机键(音量上键、音量下键继续保持按住) )进入后有以下两行:wipe data/factory resetwipe cache partition 音量上和下进行选择,电源键确定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点击可定位违规字符位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为什么市场上没有好的老人机? - 知乎46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155分享邀请回答pingyijinren.com也就是平易近人的全拼1911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何桂清老师讲解:一日常規(1-2)
何桂清老師主講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大土阁寺及报恩寺育中心
檔名:07-040-001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老師,諸位學長: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能夠有個機會,跟大家彙報一下自己學習《一日常規》的小小的心得體會,我覺得這又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因為每次分享過後,學長們都會給我們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也會提供很多好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去落實去提升。所以在今天的分享過程中,如果有哪一些地方講得不妥當的,懇請諸位長輩、諸位學長能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到《一日常規》的學習,到目前為止,我本人來說應該是經歷了的四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我只認為《一日常規》是一種要求,是一種限制和約束。因為我們看一條一條,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很瑣碎,要遵守的。我不知道諸位學長有沒有看過?所以我就認為它好象是以前我們在學校裏面要守的校規、班規,以及企業裏面的規章制度一樣,所以是不得不守這樣子。那這樣的心態根本沒辦法受益。所以每一次在進修班的時候,有機會跟學長們分享的時候,都會很緊張。因為覺得大家這麼難得的一個因緣來到這裏學習,我怎麼好意思去要求大家。所以你看這個心態有沒有不對?明顯心態就偏了。所以從這裏也體會到一個道理,自己如果沒有受益的地方,也很難去利益到別人。我們老祖宗這麼好的教誨,自己沒有辦法體會到,所以就反省到為什麼呢?就發現原來我們都很希望能夠有自由,希望不要受約束。但是我們很少去思考,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由?我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穿什麼就穿什麼,這是真的自由嗎?不是的。這是被我們自己的習氣、我們的壞習慣控制了,我們成了習氣的奴隸,可是自己都不知道了。
所以就感覺《論語》裏面夫子所講的那句話,非常地讓我們嚮往。夫子說,他到七十歲的時候,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無論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都不違背自然的規律,不違背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那是真正的大自在,這才叫自由。所以就體會到老祖宗的良苦用心,這些一條一條的規矩,這些禮節,它是一種成就和保護我們,而不是約束我們。就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照著做就可以在做人的安全範圍之內了。否則沒有一個標準,我們做人做錯了,錯在哪里都不知道,很冤枉。
所以,如果在班級裏面,在企業裏面,在團體裏面,我們有被要求去學《弟子規》,去學《一日常規》,那是他們真正在愛護我們,那是我們有福氣了。所以有時候,我們禍跟福看不清。我就反省我自己這幾年,為什麼學了這麼久都提升不上去?因為沒根。就象我們建樓層一樣,我們沒有一樓,我們建二樓、三樓乃至更高,越高搖搖晃晃的,高處不勝寒。所以,站在講臺上去分享,越來越心虛,因為沒有做到。然後去管理去領導,越來越心虛,因為自己都沒有管好。所以就發現,這些年來我們真的把這個根基的課程《弟子規》、《一日常規》看輕了。我們覺得《一日常規》無非就是一些內務,疊疊衣服、掃掃地而已。但其實真正深入學習才發現,它把工作生活、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已經涵括在其中了。
所以,我就開始慢慢地轉到了第二個階段,我覺得它不再是一種要求了,而是一種我們修學不可以缺少的根基。就好象我們不可能跳過愛父母而去愛別人,我們不可能不紮好這些德行的根基而有所成就。師長常說「因戒得定,因定生慧」,而儒家也說「不學禮,無以立」。那禮在哪里學?最高的學問就在最簡單的生活之中,而《一日常規》它是《弟子規》的一個細化,然後也是《養正遺規》等眾多經典的一些節取,智慧的結晶。它不是誰規定我們要這樣做的,它是性德如是,人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做的。我們照做了就自己得受益,人生就會幸福,不照做我們自己就去吃這個苦果。所以明白這些道理就願意去守了。
&&&&可是,雖然知道了,但是守起來容不容易?不容易。因為對峙這個習氣不容易,都會經常有很多的掙扎。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學習一定要「學貴力行」。然後你學一句做一句,再辛苦你都要堅持去做,這樣才能受益。所以改習氣苦不苦?很苦!說不苦那是沒有真該。但是當我們跨過了這一個階段,我們就會樂了,就沒有苦了。所以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也很重要的一點,就要「學貴心悟」。因為如果在做的過程中,我們沒有去體悟、去感受,我們就體會不到一種內在而發出來的喜悅。
我曾經聽一位學長分享過,他說他有一次他在掃地的時候,在房間,剛好掃著掃著,在窗外就射進來陽光,他就看到陽光裏面,哇!屋子裏面怎麼這麼多的灰塵?他說我之前沒有發現。所以在那一刻,突然間他說:我悟到了。他說其實我身上的毛病習氣,也象屋子裏面的灰塵一樣,很多!只不過之前沒有發現。而那縷陽光就象聖賢的教誨,它照出了我們身上很多的毛病,需要去改,需要去調整的。而我們除掉了一層塵垢,我們心就清淨一分,我們法喜就增加一分,所以就很甘願去做了。
所以我們就體會到,能夠堅持去學習、去力行的動力在哪里呢?一點是慈悲心。我們不忍心因為我們身上的毛病習氣,而影響到聖賢文化的推廣和承傳;我們不願意我們的習氣,去讓這麼多的大眾還因為不明道理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要努力提升。另外一點,我覺得堅持的動力來源於內在的一種喜悅。當我們真正能體會到「學而時習之」,我們就一定不用人家推。所以我很幸運,這些年來有機會這樣去分享,來補上我最缺的這一課。因為勸人就是勸自己。
所以慢慢慢慢經過這兩個階段,我開始轉入了第三個階段,開始不斷地感恩了。因為在不知不覺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多生活的好習慣在逐漸地養成了。因為我的生活能力是特別差的,我在家裏是老么,我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所以什麼要做的事情,姐姐都做好了。我兩個姐姐特別能幹,結果我自己就特別笨。但是人生有一個道理,你要做的事情,你要補的課程,你走到哪里你都要補上。所以,很幸運能夠有這樣的學習,慢慢把自己這一課補上了,也慢慢地在形成一些好的生活能力。
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生處令熟,熟處令生」的過程。就是我們之前對自己的壞皮氣壞毛病都很熟悉,然後慢慢就把它轉成現在生疏了,都是聖賢的教誨。而以前沒有熟悉的聖賢的教誨,我們現在慢慢地開始越來越熟悉了,這就是「生處令熟,熟處令生」。以前是習氣使然,都渾然不知,但是現在就感覺心性開始有一些些的提升了,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
&&&&曾經聽到一個故事,說有一種毛竹,它跟其它的竹子不太一樣,它前五年的時候,一點都看不到它長高,它生長。然後在它旁邊的竹子已經長得很高了,結果它依然不動聲色。人們就會發現,奇怪!這種竹子怎麼這樣?結果,五年之後,這種毛竹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地升高了長高了,把之前比它高很多的竹子都超過了,都能夠去長得很好。所以後來人們就研究了,就發現它的根基紮得非常的牢,它的根。
所以我們想想,我們學習也是一樣的。當我們看到身邊的人,也許是已經學的很好很快了,但是我們自己還在默默地紮根,我們耐不耐得住?我們能不能還是要好好的把它去穩紮穩打,厚積薄發。這是我們能否成就的一個很大的關鍵,所以越來越感恩。
到目前為止,除了感恩,我覺得我到第四個階段更高興了,因為我慢慢地覺得自己開始寬容了。因為體會到自己改習氣很不容易,而推己及人就會去體諒別人了。以前覺得身邊的人沒有做好,因為我又學了,我要幫他去收拾,幫他去做好一些收尾的工作,就會覺得有一點點委屈。但是現在真的打自內心覺得,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是大家在給我修福。而他做不好不能怪他,因為「人不學,不知道」。有些朋友就可能說了,他學了,但是還是這樣沒做到。他學了都做不到,不是更可憐嗎?不是更證明了改習氣不容易嗎?所以能夠這樣的話,一種學習的態度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一日常規》的一個學習。我們之前也提到,《一日常規》它不是單純只是一些內務而已,它包括我們怎麼穿衣吃飯,怎麼與人相處,怎麼言語應對,怎麼去讀書、寫字、進退,都包括在裏面了。
我們接下來先看一下第一部分【居處必恭】的『起床洗漱』部分。我們看第一條:[按時起床,不睡懶覺]。
諸位學長,簡不簡單?很簡單。容不容易做到?不容易。我現在分享這一條,就很有體會。因為沒有學傳統文化之前,是在企業裏面去工作,所以常常感覺自己工作很忙,就經常會黑白顛倒,都是很晚還在忙事情,所以就把自己的身體弄得很糟糕。我常常三十多歲的身體就好象六七十歲的身體一樣,讓父母也很擔心,所以真的很不孝。後來越來越感覺不行了,就會在思考,我到底在忙什麼?忙啊忙,忙到最後眼睛盲了,然後看不到周邊人的需要了;忙到最後心盲了,然後一點都體會不到別人的需要感受了,所以就很茫然。我到底為什麼活著?然後一看這樣子不正常的一個生活,一大堆病。我前幾天還聽說,二十多歲就有得中風而死的,聽了之後,太痛心了。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去學習正確的人生道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再下一代怎麼辦?
所以,正因為我們沒有遵守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規律告訴我們什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我們現在是怎麼樣?每天在作對,怎麼會沒病呢?所以學了之後,自己覺得不行了,要調整了,就按照正確的作息規律去調。但是一開始很難調,我常常大段大段時間的失眠,很痛苦。然後晚上很想睡很想睡,結果躺一兩個小時都睡不著。所以就體會了,你真的要為你自己身體負責任,為你以前所犯的過錯負責任。我現在聽到別人說失眠,我很能夠體會,那實在是太辛苦了。
然後早上早起,早起之後會做什麼?肯定起來了可以鍛煉一下身體,可以做一下功課,學習一下。然後身體,我就感覺到,經過一段時間好了很多。而且早上起來,看著天從黑的在慢慢慢慢開始變成亮了,開始感覺萬物在復蘇,在生機勃勃,心裏面會很踏實很心安。而睡眠充足了,早起早睡,人比較不容易起情緒。所以《弟子規》告訴我們「朝起早夜眠遲」,這是很有道理的。可能有些朋友就說,對呀!「夜眠遲」,所以我晚點睡沒關係。這些都是我們誤解了聖賢的教誨。因為古人他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他夜眠遲是告訴我們為人子女的,你不要一到天黑了,自己就跑去睡覺了,而是要把父母安置好了,安穩地睡下來了,您再去檢查一下家裏的門窗有沒有關好,各種事物有沒有處理好,然後你才去入睡,這才是為人子之道。
而當我們真的是朝起早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時間特別的長,一天可以做非常多的事情,而心性也在不斷地提升。在《朱子治家格言》裏面有一句話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我們不要小看這一句話,我們說教育孩子,教他什麼?我們修養自身修什麼?其實就是在養我們這個德行,養我們這份心。
我們看「黎明即起」。我們很早起,可以養什麼?養我們自強不息。一個人很早起,他才能有精神。睡的很晚,你說他很有自強不息的氣質,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斷的這樣子,我們就把這個家風在建立著,在承傳著。另外一個,早起之後肯定要做事情的,所以「灑掃庭除」,這是在勤勞。而勤勞在養什麼?在養一個人的恭敬之心。他對一切的人事物,對他所用的物品,都能夠有一份恭敬的心。他出了社會,他會不會以下犯上?他會不會去作亂?不會的。而另外一個,勤勞知感恩。我們以前沒有做事情,都好象很自然的。父母在忙碌了半天,我們一點都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結果自己真的要做了,早上起來,要去做一些家務,要煮一些飯給父母、給家人吃的時候,才知道做家庭主婦真的太不容易了,所以要做才能夠感恩。
第三,「要內外整潔」。這個整潔,我們看一切東西都擺放很整齊,自己的心也會很清靜,很安。我們說心靜才能定,定才能安,安才能慮,慮才能得。所以這些都是時時處處在養著我們的心,養我們的德。所以曾文正公曾經說過,他說看一個家是興還是會衰,主要看三點:看這個家的子孫他睡到幾點;第二是看他的子孫有沒有幹家活;第三是後代子孫有沒有讀聖賢書。如果睡的很晚,又不幹家活,很懶,然後又沒有讀書的話,就可以預見這個家庭家族往後的命運。相反的,如果都是很勤奮的、很節儉的,這個家一定家道會興。家如是,企業、國家也是一樣的。
說到這裏,有些人會不會就在想,好!按時起床,對呀!我挺早起的。早起會不會傲慢?會。早起有時候也會傲慢,也會控制。結果有時候早起的時候,東西刻意弄得叮噹的響,然後邊做還邊看一看,沒看到我在幹活嗎?這麼吵你都不起來,沒救了。可能就會有這樣子的一些現象出現了。但是我們去想一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他的工作性質也不同,所以這時候是要更多的給予關心和幫助。管人的力量遠遠比不上關心人的力量,而且正己自然就可以感化別人了。所以我們很多學長做得非常好,起床的時候,動作都是很輕緩的。他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一點都沒有影響到旁邊的同事、學長。這是非常好的,也是很值得我去學習的。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二條:[漱口時輕吐而不噴灑,若污染了潔具,須隨手擦乾淨]。
其實我們看一下,這些動作都是很簡單的。能不能做到?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關鍵是我們願不願意去做。整潔是強身之本。我們身體好了,我們就安了我們父母親人的心。而且,雖然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漱口輕吐,不要灑的到處都是水,這也是可以觀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在刷牙洗臉的時候,是很急躁的,還是很平和的,還是很恭敬的,這都是自己可以關照的。而聖賢有一句話說「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就是我們所有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緩,要安詳。我們發現很多的錯誤很多的過失,就是因為自己惶惶亂亂,然後就做錯了,所以這些動作都是可以去關照的。而且我覺得,一段時間去落實這一句的時候,會發現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心也比較柔軟了,也比較能夠洞察了。因為以前刷牙洗臉,然後對著前面的鏡子,那個鏡子很髒,我們都沒有感覺的。但是現在,越來越發現,那個鏡子髒一點點,就能夠看到了。然後更奇怪的一點就是,以前可能念頭不對的時候,一點都發現不了,說出去的話錯了,一點都感覺不了。但是現在一句一句去落實了,發現現在想東西有不對的馬上能警覺,想說出去的話沒有說出口,就知道不對,不應該說。所以由外而達內在,而成內化,這是一真一切真。
而另外一個,這一點對外也是一個影響。我們說,天下第一等學問是處處為別人著想。我們要自己先去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如果漱口噴水噴的到處都是,然後旁邊的人又不好意思去說我們,這就會讓人起煩惱。我們這樣子不讓人起煩惱,是我們修學最低的一個標準了,這是沒辦法再低的了。所以不單單是個人的事情,任何的動作都關乎整個大局。為什麼?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影響著別人對這個團體的一個信心,因為一個敬教的力量是很大的。比方說我們看到一些公共場所,有時候,洗的洗手臺滿地都是水。那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子的話,都會覺得不太好的一些影響。
另外一個,在漱口時,要輕緩、要整潔的這一點上面,其實也是在落實上行下效,對孩子是很大的一個影響的。我記得有一位企業家曾經跟我們分享過,他說他學了傳統文化之後,他就覺得回去要教育好女兒,他看到孩子很多的行為跟聖賢的教誨不太符合,然後他就去一一地給她指出來,孩子不要這麼做,這樣不對。結果他發現,經過一段時間,孩子一點都沒有改,有的習氣她依然是有。他就覺得奇怪了,為什麼都沒效果?結果他想了一下之後,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說我從來沒有叫我的孩子—我的女兒去擦乾淨洗手臺,但是她一直以來做了一個動作都有很堅持。他說女兒每次都會把洗手臺搽得很乾淨,沒有水。他就說,我又沒跟她說過。後來一反觀,他自己覺得,哎呀!原來我學了傳統文化之後,唯一保持得最好的就是一個動作,他說我只要漱口刷牙,只要洗了什麼東西,我肯定第一時間就會把洗手臺搽乾淨。他說這個動作是我落實得最好的,最堅持的,結果女兒就學到了。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教字沒有口,身教為重」。所以,這些都是我們給孩子一些很好的教育。
另外一個,在漱口的時候,在洗東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可以節約用水的。因為現在地球的資源越來越缺少了,而有一些現象,我們看到也很痛心,就是看到有一些人漱口的時候,那個水是一直放著,長流水的。其實這樣子是很浪費資源。而另外一點,從自身的一個福分來看,所有這些福分都在這個流水之中被流走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很有福,但是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這些福分被流走了,我們都不知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警覺性去提升提高的。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三條:[頭髮梳理整齊,不蓬頭亂髮,掉髮須撿起收拾乾淨]。
這也是對內看我們的心有沒有心正,心正了自然就身修,身修自然就家齊,就國治,就天下平。所以我很佩服古人的地方,就是他一切時一切處都在修煉自己的心。比方說,他們在照鏡子的時候,他會想到,我的臉上很乾淨,我的心呢?有沒有很乾淨很純淨?然後他們在梳頭的時候,那個頭髮很柔順,他會想,我的心今天有沒有柔順?有沒有很平和?然後拿著梳子在梳,他就會說,我的心今天有沒有很清晰有理?還是亂亂地梳不開理不清。這些都是在不斷地在這些地方去下功夫。
而另外一個,雖然說只是梳頭髮,收拾自己的儀容而已,但是其實對外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和禮貌。比方說我們在家裡,有時候就會越熟越失禮。我們可能覺得,家裡面嘛,沒關係了,就隨便一點了。然後可能衣服也是穿的隨便,頭髮也是蓬蓬的、亂亂的。其實我們去思考一下,當我們的先生,如果在白天,在企業里面工作了一天,面對這麼多的人事境緣,他已經很疲勞了、疲累了,假如回到家的時候,他面對的是一屋乾淨的環境,然後見到自己的太太很端莊,孩子很聽話。我想他肯定一天的疲勞都會馬上就消失了,這是我們在真正地幫助我們的家人。
&&而另外一個,對孩子也是很大的影響。現在我們帶孩子班,孩子有時候會跟我們分享,他說老師,以前我覺得我的媽媽挺漂亮的、挺溫和的,不知道爲什麽,現在我漂亮的媽媽不見了。因為隨著生活的壓力增大,隨著事情多了,我們可能就不注意了。可能有時候看到不對的,我們脾氣就上來了,可能有時候頭髮亂亂的,也不顧形象了。這樣都是對兒女最不好的影響,因為他們會不知不覺就學到了。所以我們有些家長跟我們分享,他說,我看到我孩子,我就覺得很可怕,他說因為太象我了,我身上的一些習氣他全有。所以這告訴我們,好的他會學到,不好的他也會學到。
&&另外一個,我覺得如果我們沒有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如果頭髮掉下來,沒有及時去收理,去撿起來,其實傷害最大的、對不起的就是誰啊?我們的父母。因為有一次我回到家的時候,梳理頭髮,結果很多掉髮沒有去收拾。媽媽剛好走進來的時候看到,她說怎麼這麼多的掉頭髮?她說怎麼這麼多?她喃喃自語。然後她說,如果象我這麼大年紀怎麼辦?所以,現在媽媽已經過世了,再回想這樣子的一個情景,就會覺得自己很不孝。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一些行為,讓父母覺得我們是不是這段時間過的很不好?是不是工作很忙?是不是跟人相處不愉快?是不是家庭不夠和睦?她們會想很多。尤其是父母年紀越大,她會很多的想法去操心自己的孩子。所以這些都是在落實孝道,簡單的動作也是在體現我們的孝心。
&&另外一個,爲什麽說掉髮一定要撿起來收拾乾淨?我們都知道,我們梳頭梳洗的地方有洗手池,如果我們的頭髮掉進去,沒有及時地把它清理的時候,水一流,它流到下面,就很容易堵塞下水道。下水道堵塞了之後,現在基本都是樓層,所以要做起來非常不容易,上影響上層,下影響下層。而且可能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做不了,還要專業的人員專門過來去做。可能我們自己做的時候,一兩秒鐘我們都撿起來了,但是如果要請到專業的人員,我們浪費的可能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半天的時間,浪費人力物力非常的大。所以,我們不要用一兩秒去費了這麼多的時間。
&&另外一個,在落實這一條,我自己有一個體會,就會覺得久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你去外面,看到有一些東西不正了,擺不正,你會順手去把它擺正;有什麽東西亂了或者髒了,有垃圾了,我們就順手能夠撿起來。所以我們爲什麽每一次看到老師,我們都很佩服,跟老師一起走在路上,很多事情,老師:鞋子沒擺好,他順手擺一下;東西沒擺,他順手擺一下;然後那邊電源沒有關,他隨手關一下。我們就覺得差距好大!就在思考,爲什麽老師可以這麼能夠關照得到?爲什麽老師能夠這麼體恤到別人的心?我們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我們看很多老師在台上分享得很好,可能很容易就忽略了他們在台下下的扎德行根的功夫。他們在努力的一些地方可能我們忽略了,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學處啊!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四條:[物品擺放整齊,有定位。衛生間、盥洗房不亂擺個人雜物]。&&
我們《弟子規》裏面有說,「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因為有條不紊的時候,就是一切物品的一個擺放,其實都是我們的心的一種反射。所以我們爲什麽說很多的長者,他們很有智慧,我們其實真的明白到,心定才能生慧。因為我們去想一下,哎呀!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趕著要鎖門要出去了,結果找來找去,找不到鑰匙,我們的心就會亂了。心都是亂亂的,怎麼能夠生智慧呢?而很多時候,因為我們沒有物品放置有定位,會因為一個小動作而因小失大。打個比方說,如果今天我們在某個地方有一個課程,他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結果我們在上飛機之前,要去之前,我們找來找去,找不到我們的護照,找不到我們的東西,結果因為找來找去誤了班機。我們自己誤班機是小事,但是對方可能幾千人在會場等著,可能整個課程,人家是台前幕後,多少多少的義工,多少的老師在付出,因為我們自己的一個疏忽,一個小動作,而產生很大的影響和人力物力的損失,所以這些都沒有小事。尤其是有時候我們在公司、在企業里面,如果一些重要的文件,因為我們的一個習慣不好,隨便放,然後在桌上放著,剛好有人叫,「哦!好,馬上來」。然後東西也沒擺好就走了,可能就會引起很大的一些損失。
&&&&所以什麽叫管理?真正能夠把自己的生活,自己身邊的一切物品能夠管理好,你才能夠去管理別人,管好自己自然而然正己化人。所以很多時候,任何的東西都是在上行下效。我記得有一位家長他就說,他有一個習慣不好,他每次工作回來,回到家的時候,他就會把襪子一脫,然後一扔,就躺在沙發上。他也沒有覺得這個動作有什麽不妥。結果有一次,他帶著他的孩子去看望朋友,然後一進門的時候,他被孩子的一個動作嚇壞了。他說怎麼樣呢?孩子一進門把小襪子一脫,一扔,然後躺在朋友那個沙發上,就這樣攤在那。他看到之後,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是因為自己的一個動作,孩子學了。他說不行!我今天學了傳統文化,我一定要改過來,我孩子也要改過來。他說,他後來幫孩子去調這個動作,調回來調正確調了多久?調了一年。所以我們知道「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一個動作學不好了,你要把他調過來,非常的困難。他自己痛苦,你也難受。這些都是要慎于始,要做好。
&&另外一個,[物品擺放整齊有定位]這一個,其實在我們電腦的使用,也可以落實的,我們的電腦資料每一項都把它歸類。假如今天我們是擺放得很好的話,上司、老師需要什麽資料,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提供了。辦事效率,整個團體的運作,就會效率高很多。假如今天,因為我們的東西都是亂亂的,然後領導說:某某某,你幫我找哪份文件給我。「好的,馬上找」。
結果一找,找了半小時、一小時沒找出來,這時候就看得出來,我們自己的一個管理能力,一個習慣了。
另外一個,下面說[衛生間、盥洗房不亂擺個人雜物],這是告訴我們在處眾之中要時時放下「我習慣」。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說,對呀!我就是習慣這樣放的,我就是習慣放在這下面的,我就是習慣用這一個位置的。其實所有都是「我習慣」。但是如果我們在處眾之中,不能放下「我」的話,與人相處就會容易出問題,我們時時要提醒自己為整體、為大局著想,這是理智的人生觀。所以我們看一些物品,如果高低把它排排的,好象在列隊一樣,好象是很有生命一樣,我們自己看起來心情也會很好。
&&說到「動物歸原」,這個也是在落實慎始慎終。我們尤其是出門的時候,出門前,如果剛好停水了,然後我們有時候把水龍頭打開了,就會忘了關。有時候停電了,我們的瓦斯、我們的電源打開了,就忘了關。如果我們出門了之後,家里突然來水了、來電了,我們可以預想一下,水漫金山啊。然後那個電可能一整天都亮在那。我們疏忽,還是我們謹慎,都是要從這些地方去關照到。尤其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情況,就是洗澡的時候,蓬蓬頭沒有把它調換過來。然後,有時候下一位一進來,衣服沒有脫的時候想試一下水溫,一打開水就灑下來了,全身都濕了。或者有時候,電熱水器因為沒有及時關掉,那個水都在長流。這些都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一些情況,也是從我們自己去謹慎、去落實、去關照。
&&好!我們接下來看『內務』的這一部份。『內務』部份第一條是[床鋪整潔、衣物疊放整齊]。
&&其實我們疊衣被,疊衣服和被子,也是在疊我們的心情,就是我們邊疊的時候,邊修我們這顆浮躁的心。我們現代人心都是比較浮躁的,所以我們慢慢地疊、慢慢地疊,然後就練我們自己的細心、耐心、和我們的感恩之心。所以我們一邊疊,可以一邊念「明明德,明明德」。我們邊疊的時候,邊念「明明德,人之初,性本善」,邊念的時候是邊在提醒自己,邊在修我們這一顆心。所以這是很好的一個修學的場所。可是我們有時候就沒有發現,我們覺得今天趕緊啊!我要去課堂上面去上課,去聽老師講課,老師講課讓我很受益,所以我趕著去。所以都是趕,趕,然後趕著去學習。其實往往忽略了,在一切言行中都是在學習。
&&另外一個,我們把衣服被子疊好,也是在愛惜這個物品,我們越愛惜它,它就越耐用,它回饋回來的就是告訴我們可以用久一點,所以我們愛惜,我們知道物品都來之不易。在《朱子治家格言》有一句話說到,它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就是這些飯、這些粥,你不要小看它就是一小碗,但是它的來源都不容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去想一下,就這件衣服,這個被子,它從一開始去紡紗、去織布,去做成衣服被子,然後運過來去賣,然後去把它買回來,義工老師們幫我們去鋪好,然後我們再到晚上去睡。多少的工序?多少在裏面?所以非常的不容易!知道這些不容易,我們感恩心生起來,我們就會很珍惜。而當我們在珍惜這些物品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種著我們自己的福田,因為福田靠心耕,都不離方寸。其實我們人的福分,每一天都有加減乘除,而心念是決定我們下一個因緣如何的關鍵,一念仁愛,一念恭敬,我們的福分都在增長。
&&另外一個,在整理床鋪衣服的時候,也是在訓練。尤其是孩子,訓練他的一種秩序,(是)有條理的一種行為的訓練,養成一生的好習慣。我記得有一次,我們的學長們去到一個很貧窮的小山區,那個山區真的很窮。有一次他去到一位女士的家裡面,那位女主人家裡很簡陋,女主人身上的衣服也很簡樸。但是他們發現,即便是很簡樸、很簡單,但是她把自己整理的很乾淨、很利落。她家有一對雙胞胎,她說這對孩子讓我們太歡喜了。怎麼樣呢?他說他們兩個大人在談話的時候,他們就在看電視,因為他們還沒有其他的活動,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然後兩兄弟在那看的時候,他很奇怪,那個老大看一會,然後把遙控自然就移過去給弟弟,然後弟弟就調到自己喜歡看的。調了之後,他看了一段時間,他又很自然把遙控就移過來給哥哥,又去調。結果到吃飯的時候,因為孩子嘛,餓了之後都很想吃飯。結果媽媽只是看了其中一位孩子一眼而已,他們就知道了,就說:叔叔阿姨你們先用。然後等到晚上的時候,也是在他們家裡面去住。因為大人在談話的時候,孩子就被媽媽提醒說,孩子要睡覺了。他們兩個就去洗漱一下,然後就去睡覺。因為冬天,他們穿的衣服—毛衣又比較緊,所以他們就自己去脫,然後你幫我脫一下,他幫你脫一下,兩個人就互相幫忙.把衣服脫下來一件疊一件,脫下來一件疊一件,然後就去睡覺。
&&我們看到這個情形,我們去思考一下,這樣的孩子,從小有這麼好的一個教育,有這麼好的一些行為,他往後的人生,如果他堅持是這樣做,堅持學習,他會不幸福嗎?而我們說,我們都很愛孩子,很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的同仁,愛我們所有的同胞,那用什麽樣子去愛?這是真正的利益他,所以這是最好的一種教育。
&&我自己感覺,我在落實這一條的時候,就會邊做邊反省,就發現了很多自己沒有做到的地方。尤其是在家裡的時候,其實這一個動作也是可以去落實我們的晨昏定省的,為父母安床,為父母鋪床。從這一點,有一次我回家,我就發現我自己的習氣很重。爲什麽呢?有一次,我們家裡一家人跟爸爸他們外出了,外出了一段時間,終於回到家了。一段時間沒有在家,我們想到的是什麽?這段時間沒在家,可能被子都潮潮的,晚上睡覺肯定不舒服,可能現在有太陽,我要拿去曬一下。結果我就咚咚咚,跑到我的房間,把我的被子抱著就出去曬了。然後邊在那里曬的時候,我就邊覺得有哪裡的地方不對,我好象做錯了,但是哪裡不對還沒有反應過來。後來把被子曬好了,我終於發現,自己爲什麽不對了,因為太自私了。我一下想到我今天晚上睡覺了,被子潮潮的不舒服,可是絲毫沒有去體會到父母的呢?爸爸他睡覺,他被子也是潮潮的。我第一時間是沖到自己的房間,而沒有去顧及到幫父母的先拿出去。而且我還是學了,學了傳統的教育。所以一個人自私自利的那一個習氣、那份心,非常非常的容易就出來了,所以我們修學如果沒有決定志,沒有勇猛心,很難對峙自己的習氣,所以「觀心為要」。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二條:[睡前脫下的衣服必須整齊疊好,不得散亂堆放]。
&&我之前看到這一條挺不理解的,我覺得有必要嗎?你說平時衣服疊好就好了,睡覺之前脫下來把它又疊一下,反正明天都要穿嘛。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子的一個體會?不過我相信大家沒有。但是自己有一個學習態度,就是雖然我不理解,但是我先照做,我相信老祖宗他不會騙我。所以在落實這一句的時候,就慢慢地去體會、去力行,就發現其實這一個動作也很關鍵。爲什麽?這也是在慎始慎終。因為一天過去了,我們在慢慢地疊著,睡之前去把心放下來,慢慢地把衣服疊整齊,就是在收拾我們這一天的心情。今天我們無論是經過了好、不好,經過什麽樣境緣都好,到今天我們都把它放下了,我們都安然地準備要睡覺了。所以把它疊好了,放鬆心情,那睡眠的質量也會很好。而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們去對比一下,如果亂亂的衣服擺在那,我們一起來,本來睡覺的時候都還蒙蒙的,沒有太清醒,一起來看到都是亂亂的,那很難有一個好精神。假如我們起來還沒有太大的精神,一看衣服疊得方方正正,然後東西擺得整整齊齊,我們一下子精神就提起來了,就很容易起床,就打起精神,心裡也很容易正。
&&而且我在落實的時候,慢慢慢慢疊的時候,越疊我就越感恩。爲什麽?我們去想一下,這個衣服在白天,就簡單的一個衣服,它陪著我們見了多少的人,陪著我們做了多少的事。其實離我們最近的這些物品,我們有沒有感恩過它們?我發現,沒有。其實我們人生不缺少感恩的片段,只是缺少了我們感恩的這份心。所以疊啊疊啊,越疊就覺得心裡面越來越感恩,而心也會越來越柔軟。因為一天過去了,我還能好好的在這裡疊著衣服,難道不應該感恩嗎?然後在這一天當中,我有沒有發揮到自己的價值?我有沒有利益到我身邊的人?有沒有利益到我這個國家?有沒有利益到我學習的這個文化?所以都在這一個動作之中,這些心境就慢慢慢慢地提起來了。所以您說,簡單的動作,它簡單嗎?不簡單。
&&而尤其是有時候,我們的衣服它是一種工裝,工裝大家都知道,就是制服。有時候它是代表公司的;有時候還有一些國企,代表國家的;而有一些文化團體,它是代表文化的。那我們對著這個衣服,其實就是要恭敬我們的公司,恭敬我們的國家,恭敬我們的文化,這些都是恭敬心的一種落實。尤其是有時候,有一些衣服是我們的親情衣服,就是我們的親人送給我們的,很關心我們的人送給我們的。我們把這份關心這份愛護,時時放在心上,看到這些物品就想到別人對我們的護念,對我們的愛心,那我們自己的心就時時能夠在道中,在仁愛之中。
&&而另外一點,說到這裡,睡前脫下的衣服爲什麽不要散亂堆放?我就曾經試過有一次,這個影響也是可小可大的。因為我們都是團體的生活,有時候有一些長輩跟我們一起住。那時候天氣又比較冷,穿的衣服又比較多,所以一脫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堆堆在那裡。或者有時候掛著又掛在很外面,沒有把它收好。結果有時候半夜一些長輩起來的時候,就黑黑的,看到一團黑乎乎的,掛著一個什麽東西,他一下子就驚嚇了。我自己也試過這樣的感受,一跑起來突然一看到什麽東西,就嚇了一跳。我們自己嚇一跳而已,如果一些長輩,他又剛好血壓不穩定的,剛好心臟不是很好的,那我們是不是因為一個小動作,就以至於很大的一個傷害?所以慎之慎之。
&&好!我們第三條簡單說一下,[在寢室內更換內衣、內褲不可裸露身體]。
這是影響環境的一個美觀度。有一句話叫「慢藏誨盜
冶容誨淫」。什麽意思?就是如果家裡面我們有一些財務,我們不把它收好,我們把它露出來,就攤在那裡,如果被人家偷了,那就是因為你自己放在那裡專門給人家看的,你是去教人家,我有東西,我有錢財,你來吧。「冶容誨淫」就是人家今天會對我們輕視,會對我們不尊重,我們要反省自己,我們有沒有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沒有很端莊很注重禮儀。這些都是要反求諸己。尤其是,如果我們在外面的時候,我們也是要引申一下這一句,叫有隱私的、有不方便公開的事物,我們都不應該去外露。尤其是我們家裡人的一些家裡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在外面就去這裡說一下,那裡說一下。結果所有人都知道了,就我們家裡的人最后才知道,怎麼我們家的事,人家都知道?所以這樣子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就是這麼簡單的這些一條一條,其實要深入進去是非常多的道理在其中。而所有的這些體會,都必須是要自己去親身力行,你才能有所體會。否則,別人怎麼講,我們可能都感受不出來,這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做一條,你就會受益一分,你就對這一句能解釋的多一分,而你能解釋的再多一分,能體會深一點,你做起來又更加能夠多一分。所以還是那句話,學貴力行,要學一句做一句,才能真正受益。
&&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何桂清老師主講
2011/04/&&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7-040-002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老師,諸位學長:大家好!
我們在前面一節分享完【居處必恭】的『起床洗漱』和『內務』這兩部份。其實說到在自己的生活當中,一切物品有定位,一切言行安詳,這是我們在修煉自己的這一份心。本來,我們這裡可以提供一些物品收拾整齊的照片給大家看,但是這裡沒辦法顯示出來。因為我們很多的學長都很努力去學習去力行,所以我們有時候去參訪寢室的時候,都會很感動,就把很好的一些片段拍下來了。我們在座的各位長輩、學長,回到自己的團體,回到自己的家裡,也可以把身邊人,把自己落實這些教誨做得很好的,把它拍下來,可以給後面的一些同仁同事以及家人去看一下,這也是相觀而善。
那好,我們接下來看下一個部份『坐』。第一條:[坐必直身正體,不得仰斜]。
&&很明顯,這一點從健康的角度會有很大的一個幫助。我曾經在一次進修班,有一位學長,他參加了四十五天。然後他在結業的時候跟我們交流到,他說老師,這四十五天,我先不說課程對我有什麽受益,我跟您分享一點,我這四十五天,因為聽說坐著要直身正體,所以一直保持一個很良好的姿勢去聽課。他說四十五天這樣坐下來,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很辛苦。因為我們之前一個不良的姿勢形成,他要調回來正確,就會覺得有點彆扭。但是他說,聽了四十五天之後,他這樣坐下來,最後結業走的時候,他告訴我們,他以前都有一種偏頭痛,就常常會偏頭痛,他說這四十五天正坐之後,偏頭痛的毛病沒有了。我們聽了之後,原來還可以有這樣的收穫,就很高興。
&&所以告訴我們,現在我們在外面去看一些年輕人,無論是坐,無論是站,都是比較歪歪扭扭的。這樣子的話,其實真是很損害我們的健康。我們可能年紀小一點,沒有太大的一個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慢慢的發現這種影響了。就象我小時候,也是姿勢很不正確,所以等到現在,有時候還需要去調一調,去正一下這個骨,就很痛苦,不好受。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再犯我們犯過的同樣的錯誤。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如風,坐如鐘,站如松,臥如弓。這樣就可以保持很好的一個精神面貌。我們去想一下,我們坐得很正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是比較正?然後就比較能夠養我們的正氣和正念。假如我們坐的都是歪歪的,或者趴著,或者躺著,或者仰著,那這樣子都是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心情。如果我們坐得很直,我們跟別人的一個交流,我們去聽課,也是表示了我們的一個恭敬,一種尊重。那相反,我們都是仰著坐,或者有時候還翹著腿,這樣子都是一種傲慢的表現。所以,時時刻刻我們給人什麽印象都要去注意到。因為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立志要學為人師,要行為世範,所以更加要把自己的整個言語行為要做一個調整,調得正確。
&&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學校,因為他要開家長會,所以他們的老師就統一穿著一個服裝,很統一。坐姿都是坐得很美,女士都是雙手放到左腿,坐得很好。然後,他們的家長來參加的時候,無論是在臺下臺上的人看下去之後,都很讚歎。他們說,怎麼可以有這麼優美的一個姿勢?然後就很自然,本來旁邊的家長坐著腿是翹著的,被慢慢慢慢影響到腿放下來了,慢慢慢慢彎著腰的就坐直了。所以你看我們要影響別人,其實並不是很難,要給好的一個榜樣,然後自然他會很願意去效法,我們就能夠影響到一些良好的風氣。關於我們男女應該怎麼樣坐,一些坐姿的示範,我們這裡就不去演練了,大家也可以去參考我們李老師的禮儀課程,我們可以去學習這些禮節。對我們的人生,對孩子往後的一個發展,都會是很好的一個助力。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二條: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長者來必起立]。
&&&&這也是在落實禮讓尊長,因為尊老愛幼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去思考一下,我們長輩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我們去想一下,我們人人都會老,自己也會有老的一天。今天我們敬重尊長,改天,孩子們也會尊重我們,這是必然的。那我們去尊敬這些長輩,去時時想到長輩為先,不是說長輩他需要我們去尊敬,他需要我們去對他有恭敬,而是說在這樣一個動作過程中,其實也是在長養我們自己的這一份孝心、恭敬心,也是在培著我們的福田和敬田。因為你有這份心的時候,他自然做出來的行為也就讓整個社會大眾都很願意去親近去接近我們,所以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很多的家長,很多的朋友都希望人生能遇到貴人,但是遇貴人是結果,我們要思考原因在哪裡。假如從小,孩子都很有禮貌,對人很恭敬很受教,那他長大了,他在整個人生過程中,能夠遇上貴人,這也是很自然的。假如從小都沒有禮貌,長輩來了,我們也不懂得尊重,長輩在教導我們,我們很傲慢。這樣,貴人在我們面前,我們都視而不見,都會擦身而過。所以,這一點上面都可以落實很多的教誨。
&&另外一個,我們也去思考一下,長者立,幼勿坐。這個長者,到底什麽樣子的一個身份屬於尊長呢?在《了凡四訓》裏面有一句話,他說「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侍」。就是遇到年紀比較長的,德行高的,位置比較高的,然後學識智慧高的,我們都要很尊敬。當然,這種尊敬內化成存心之後,慢慢慢慢自然而然就會「凡是人,皆須愛」了。但是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我們沒有去引起重視,很容易就會谄富和骄贫。有時候,我們會不會發現,今天老師來了,領導來了,我們就很快「唰」一聲就起來了,然後很有禮貌。結果一般的領導,一般的長輩,我們可能有時候就會「哦,哎,好」,然後打聲招呼。同樣是外在在打招呼,但是我們心境有沒有不同,那是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而如果真正的恭敬心體現,他是對一切人對一切物,他都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恭敬。所以這是一真一切真。
&&另外一個,這一條它是有一個靈活度的。比方說,[長者立,幼勿坐],結果,長者在那裡坐著給我們去講話,我們又長的比較高,又站在那裡,很高。長輩一直仰著頭跟我們說話,脖子都酸了,我們也不懂得坐下來,長輩也忘了叫我們坐,那怎麼辦?所以這些聖賢的教誨,它在每一個時期,每一個時代,它的原則,它的存心是不變的.但是它是有靈活度的,有權變的。所以學習是有學、到、立、權四個階段的,我們要懂得權變,最後,這才是真正學到能夠去受益的。如果這樣子,長輩很辛苦,我們可以坐下來,我們也可以蹲下來。有時候看看爺爺在那裡講話的時候,我們蹲在爺爺的(身边),扶著爺爺的膝蓋,那種天倫之樂,這些都是非常好的。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三條:[勿箕踞,勿搖髀。不橫肱,不伸足,不橫坐,不橫腿,不捫腳]。
&&這也是在我們的儀容儀錶上面,去增加別人給我們的一個信任度和心境。我們去想一下,其實很影響別人。如果你在聽課的時候,比方說前面的一個人,他一直在那晃啊晃,腳一直在晃,一直在晃。有一次,老師就問下面一個朋友,您這堂課聽了之後,有什麽感受嗎?他說老師別提了,我前面那個人一直在那晃,我就看著他在那晃,我的心也在那晃,所以講什麽我根本就沒聽進去。所以你看,我們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行為,影響到人家整堂課都沒聽進去,隨時隨地都可能把人家學習的因緣都折斷了。所以這樣子是我們很不願意去做出來的,但是如果不留意的話,又很容易做出這樣的行為。
&&我們想一下,搖髀就是整天在那裡搖。其實心怎麼樣?都是很不安的,很浮躁的。所以不安浮躁的時候,智慧很難去提升。而我們外在的言語行為如果一內化了,他有恭敬,禮節有分寸,他就會自然而然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同樣也是我們的一位學長,他給我們分享,因為他現在在社會上也常常去分享課程。他就說到,有一次他講完課下來,因為自己的一個習氣,他就坐在那裡的時候,很自然那個腿就在那裡搖。結果後來就有一張字條遞到他的面前,就遞給他,告訴說:老師,怎麼會這樣子搖腿?他就突然間覺得,尤其是講學的人,如果我自己這樣子的行為都沒有去改正過來的話,影響非常不好。所以他生大慚愧心,立刻就改了。他說,從此再也沒有去犯這樣子的一個習氣了。所以其實習氣能不能去掉,在於我們自己的決心,在於我們的恥心、畏心、敬心。我們再來想一下,這個[勿箕踞]就是腿好象簸箕一樣的裂開了。我們看一下,尤其是女子如果這樣裂開坐,那很不好看。搖髀就是搖。
&&[不橫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這個就是會橫的,有時候我們看一些朋友肘往外面的,他會佔很多地方,這些橫肱都會影響別人。有一種說,腳也是拉開很大,兩種我們都不應該去做。這些都比較好理解。
&&[不捫腳].我們去查了一些資料,它是這樣解釋的。就是我們有時候會習慣性地拿起腳,就用手去搓腳丫子。搓搓搓,我們去想想,很不雅觀也很不衛生。如果今天剛好我們去到一個朋友家裏面,然後他剛好就在那裡搓,哎呀!來客人了,然後去倒水。端了一杯水,來,請喝水。我們喝還是不喝?所以這樣子我們都會讓客人很不好意思,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你看我們自己的一些行為就是會給別人添很多麻煩。
&&有時候我們在課室裏面上課,我們坐在後面的時候,會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在教室的時候,可能因為坐得比較久,腳一直在鞋裏面,覺得有點難受,想把它拿出來透透氣,所以把腳就拿出來了。有時候把鞋根就踏著,鬆鬆地踏著。其實我們沒有坐在後面去看,不發現,我們真正坐在後面去看一下,一眼望過去,就會看到這麼明顯。其實外面如果有人剛好......我聽說某某單位在學《弟子規》,聽說那個團體在學習,我們去看一下,去學習一下。結果一來看,都沒聽講課,沒聽課程,一看這些行為就已經知道了我們的修學程度到哪裡了。所以有功夫的人是在這些細節的地方去做好,這些做好了,老師在上面講課才會有力度,更有力度去給到別人利益。因為上面在講道理,我們明白了,明理了,下面再做出來,哦,原來是可以做到的,他就有信心去做了。
&好!我們接著看第四條:[坐不中席,亦必分長幼次第,上座必讓長者]。
&這也是培養我們長幼有序的一種心境。很多人說,我們現在都講究平等,他說沒有什麽人人平等。但是我們想一下,到底怎麼樣子才是真正的平等?假如今天說,主席他坐那樣的車,首相總統他坐那樣的車,我也要坐那樣的車。然後今天他有這樣子的東西我也要。行不行?這是不行的。今天領導可以這樣子去做這個事情,我也要做,行不行?所以我們就思考到,真正的平等其實是各守其位,各盡本分,這是真正的平等。如果我們父親不象父親,兒子不象兒子,然後老師不象老師,學生不象學生,我們說要平等,要打成一片,那樣子就會很亂,那不叫真正的平等。所以《弟子規》教育我們,「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我們很多家長說,孩子現在很不聽話。但是我們去想一下,他不聽話是結果,但是原因......如果我們在家裡吃飯,誰先上座?第一口菜夾給誰?我們就會明白到了。
&&我們曾經在晚間的兒童班去給孩子們演練吃飯。結果很有意思,有一次,父母忘了,她就直接坐到飯桌上面去了。結果孩子發現跟老師教的不一樣,程序錯誤了,然後就拉著他的媽媽說:媽媽,你不能先坐這的,你先去那個沙發坐著,坐了之後,等我去請你,媽媽請用餐,然後你才跟著我來,才坐到飯桌前面,然後我再給你擺碗筷。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四歲、五歲的孩子,他們很老實,聽到一個道理,他覺得對的,他應該去做,他就去做了。雖然他做的過程中,可能有時候就會一定要按照這樣的程序,他才能知道怎麼做,但是可貴的是老實。他今天能這麼老實去落實,慢慢他做久了之後,他自己自然會靈活去調動。所以我們的《理智人生觀》有一條就是有果要推因。今天說,人家的孩子很有禮貌,那爲什麽他有禮貌?我們要想。
&&另外一個,當我們時時都會想著,坐也讓長者先坐,吃讓長者先吃、先用的話,自然而然他對自己整個的慾望,他會減低很多,他也容易戰勝到自己的一個慾望。爲什麽這樣說?我們曾經在孩子們下課的時候,去問一些孩子們,你今天拿到一個好的東西,你會先想到誰?然後他們有一些就想到說,我把它吃掉,有一些就想到說,我要給爸爸媽媽。各樣的一個回答都有。結果有一次,父母們就寫孩子在家怎樣落實一些孝行或者落實老師的教誨,她就寫到,今天孩子下課的時候拿了一個糖,他說是老師從很遠的地方帶過來給我們吃的。他說我沒吃,我給媽媽吃。媽媽在車上的時候就很高興,然後就拿在手上。結果停頓了一下,她看到自己的孩子眼睜睜地看著媽媽,然後就說了一句話,他說媽媽這個糖可不可以分一半?媽媽就笑了,她說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是會很想吃,她就說可以,準備是分一半。結果,她孩子下面的一句話給他的媽媽很大的觸動,他說媽媽,這一半留給爸爸。因為媽媽當時是覺得孩子會自己想吃,她說她一聽到這句話,她好慚愧!她說我的孩子學了傳統文化,真的這麼孝順,這麼聽話,然後真的能夠去落實到長者先,幼者后,所以她說我不努力學習,我現在是追不上孩子。所以,往往孩子成了我們的動力。
&&說到[坐不中席,上座必讓長者],可能有一些學長就會問說,對呀!我們現在也知道,但是有時候在落實的過程中,真的不知道怎麼排這個位子,到底應該怎麼樣子做。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在實際的一些應用。比方說我們今天要開會,一般說前面一排都是主管,然後再次就是長輩,然後再按順序下來,這是會議。一般排嘉賓位,都是按職務這樣子去排。如果所有的東西我們都是提前做好一些準備的話,這樣讓客人來到會很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就不會有一些不知所措,我到底應該坐哪裡。
&&有一次,我們去到一個企業裏面去參訪,這個企業的工作做的非常的好,學習傳統文化很好。結果去的時候,因為我們有時候自己也有體會,去到一個新的環境,這麼多位子也不知道坐哪裡,心里面就會打一個問號,不知道怎麼坐好。結果我們那天去到,不管是吃飯的飯桌,還是會議的桌位,他們每一個位子都打了有名字在那裡。然後一進去的時候,只要按位入座,心就很安。所以,這個都是我們尤其是接待貴賓所應該要注意到的一些地方。這樣人家一下子就會感覺到,這個團體辦事果然很不一樣。
&&但是,在這裡還有一條就是,假如我們今天是看演出,一些舞臺又比較高,然後這些一排一排的座位下來。這時候,我們重要的領導、重要的長輩,其實就不適宜安排在第一、二排了。爲什麽呢?因為舞臺比較高,然後長輩或者領導一直要這樣子仰著看,如果幾個小時下來,他會很辛苦。所以看演出,重要的一些位置一般是在五、六排。這個我們到時都可以根據當前的一個狀況去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再來一個情況就是在交流的時候,交談的時候,假如我們是兩個人、三個人這樣,如果兩個人最好不要直接面對面。如果直接面對面的時候,我們可以稍微柔和一點,斜一點點。因為直接面對面,會給對方一種無形的壓力,我們斜一點點就會比較柔和一點。
&&再來就是在公車上面,就是公共汽車上面。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的情況是,剛剛先上車的會坐在前面,后上車的,有時候人多,他會擠呀擠呀,擠很辛苦才會擠到後面。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是處處為別人著想,我們先上的往裏面坐,往里靠,方便後面的人。
&&如果是開車的話,很多朋友就問我們,現在真的不知道哪一個是尊位。一般我們開車都是司機後面那個位置是尊位。但是,這也是很靈活的。假如今天是尊者為我們開車,比方我們去一個團體,他的領導直接來接,這時候我們就很自然坐到副駕駛前面的那個位置去。另外一個,次尊位就是司機後面那一位的旁邊。這些都是要明白到,不然我們接待安排這些,人家一看就知道我們的禮節有沒有學到位。再來,我們也有權變。就比方說,明明看到後面很擠,我們很自然讓我們的老師,我們的領導坐前面單獨一個位子,這樣會舒服一點,這樣子我們就請長輩、請領導往前坐。這個是要去注意到的,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可能自己犯了錯都不知道。
&&曾經聽到一個案例,就說到一個年輕人,有一次他跟他的總經理,還有他的部門經理外出。剛剛去的時候,是總經理親自開車。他聽到說司機後面的是尊位,就拼命地叫他那個部門的經理坐到後面去,然後他自己坐到副駕駛的那個位子去。結果一路開過去的時候,他就覺得好像氣氛有點不對,怎麼好像不是很正確。他後來去到的時候就請教了一下,就知道原來總經理親自開車,當然就是這個部門經理要坐在旁邊,他們都是職位比較相仿的話,談論起來就比較好了,你自己肯定坐到後面去。所以他就記住了,對!一定要是這樣。結果這次回去,他就學乖了,他說好,我就不坐前面。可是這次有一個變化就是總經理沒有親自開車了,因為這次是有另外的一位開車,那總經理就變成坐在後面。他僅記著前面的那個自己讓氣氛不對的地方,他就調整了,一直要部門經理往前坐,一直要他往前坐。他就說我坐這裡吧,您請往前坐。結果又變成他跟總經理坐到後排,一路回來,又是氣氛很不好,就更加是氣氛不好了。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其實我們如果從小,我們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學到,我們出去工作,一看處處都是失禮的地方。那這時候應該是很自然就讓部門經理坐到後面,所以這些都是要學習。其實我們現在學習都很願意去做,只是不知道怎麼樣子做而已,這些禮節都要我們慢慢去學習。
&&好!我們接下來看第五條:[坐不掀起椅凳之前、後方]。
&&這是一個安全的角度。《弟子規》說「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假如我們整天掀起那個椅凳,然後本來四個腳站著的,你非得要人家兩個腳站在那,還得承受你一個人的重量,一不小心,「啪」一聲,如果掉下去,這個可大可小,身體就受傷害了,那父母會很擔憂。另外一個,也是惜物,珍惜物品。四個腳可能可以站十年、五年,你非得兩個腳,它可能站一兩年就不行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自己的不當行為影響到,這個都不應該。而另外一個,其實態度是決定一切的,我們尤其注重孩子的態度。要孩子有好態度,我們大人要先做到。所以有一次我們見到一個孩子,他因為在那走著走著的時候,突然間他就撞了一下那個凳子。結果他撞了之後,他自己其實蠻痛的,但是他沒有顧著自己的腳很痛,他去跑到那個椅子,扶著那個椅子摸啊摸,他說對不起!椅子,我把你撞痛了。我們去想一下,有時候我們大人做得出來這種動作嗎?我們常說修學,其實是要恢復我們的赤子之心,我們現在越來越覺得孩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想,一個孩子他對這個撞倒他的凳子都這麼有仁愛心,都這麼能夠體恤,而沒有顧著自己的痛,他長大之後,這種仁愛心擴展,他對一切人事物都會去愛。所以,這一個都是從這些點點滴滴去落實的。
&&這一條,一般來說,現在的椅子、凳子可能都不容易掀起前後方了,因為現在的椅子都比較重,你不可能把它掀起來的。但是可不可以落實這一條?可以的。我們去思考一下,我們現在是不是經常有坐那種有轉輪的椅子,轉來轉去挺舒服的。有時候去哪裡拿個東西,那個書櫃在那邊,我坐在這裡寫著字,還有哪本書要拿,「唰」......然後坐著就滑過去了。然後一會兒又說什麽東西要拿一下,然後「唰」一下又滑過去了,其實這個就是在沒有落實這一條。旋轉的這個不是要我們這樣子不斷地去滑走,這個都是我們自己去關照的一些地方。
&&好!第六條:[不隔席談話]。
&&這個很容易理解。我們去體會一下,這是落實禮貌。如果我們自己坐在中間,然後旁邊的兩位朋友一直在那裡說。今天突然間團體聚會,哇!你也是第幾期進修班的?哇!你也是什麽......我們是同學。結果就在那聊啊聊啊聊啊聊啊,然後中間那一位都不知道往後仰好還是往前仰好。所以就會讓人家感覺到,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好。另外一個,要隔席談話,要這樣子去談,是不是動作就很不雅觀?肯定要這樣子的。然後聲音就會要加大是吧?要大很多他才聽到,所以又影響別人了。所以有時候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有一些外國朋友給我們分享,他說我們中國的同胞朋友爲什麽這麼喜歡說話?在電梯裏面幾分鐘上下,他都說個不停。其實這些都是讓別人對我們國家國民的素質有一個問號,電梯裏面本來就人多,空氣又不好,然後還口沫橫飛地在那裡說,這樣子是影響很不好的。所以這些都是要關照,要有敏感度。
&&而在「不隔席談話」這一點,我們還要注意另外一個角度。假如我們自己,我們不要去隔席談話,影響到中間的那一位朋友。那假如我們是坐在中間的,這時候怎麼樣想?對嘛,人家老師都說不要隔席談話,你們倆個爲什麽一直在談?我應該怎麼樣做?可能這時候我們心理面就會起了一些不同的心念。但是這時候,我們很自然的沒有指責,我們只是說:需要換個位子嗎?很容易就過去了。所以每一條,每一個事件,每一個場景,其實每一個角度都是我們自己的學處,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從中去體會。比方說我們老師談到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裏面的人物,他其實都是我們的學處,這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一個,在這時候提醒到我們的要有敏感度是什麼呢?我們大家都在一起去交流,假如我們今天跟很熟的一直說個不停,然後那個相對生疏的就被我們冷落了,這樣我們就很失禮了。我們自己去看一下去想一下,然後換位思考一下,就能夠體會。有一次,那時候我們在中心,就看到有兩位朋友從外面回到中心來,剛好在路上走的時候碰到老師,結果我們發現,跟我們自己的一個處理是很不一樣的。我們自己一般怎麼樣?看到一個熟的一個生的,可能就很高興,然後甚至可能過去擁抱一下都有,結果人家那個比較相對沒那麼熟的在旁邊就會覺得,對呀!好象有點被冷落的感覺。但是我們觀察到,老師是一開始過去的時候,第一時間是問候那一位沒有那麼熟悉的,先打聲招呼,之後才跟這位熟悉的打招呼。這是人情練達,我們去注意一下,就可以從這些細節裏面去學到這些真正的學問。所以在老師親切的一個問候過程中,其實你說人心暖不暖?很暖!所以要給人家如沐春風,給人家溫暖,就是從這些地方去看得出來。
&&好!第七條:[與眾人同坐,必斂身,勿廣占座位]。
&&這也是在公共場所會常常見到的。尤其是一些火車站、一些汽車站、一些公共的地方,我們有沒有看到一些位子是行李在坐,結果後面的人來到的時候都沒有位子坐。這些其實都是敏感度和觀察力不夠,那種體恤別人的心沒有提起來。當然我們看到這些現象,我們今天學傳統文化的沒有一點點責怪的心,我們只是覺得說,我們學到了,我們應該知道怎麼做,演出好的榜樣,讓社會大眾都知道,要去正確的循著這個做人的道理去走。
&&有一次我在深圳,我們剛好也在那邊辦班,我們有一位長者,就是一位女士,八十多歲了,她是很德高望重的一位長者,不管她先生還是她,都是曾經職位做得很高的。有一次,她來訪的時候,我們請她去坐座位。她坐了座位,我們幫她把包就放到另外一個旁邊的位子,然後她自己坐一個位子。後面還不斷有人進來,結果這位長者一個很細小的細節讓我們很感動。她很自然地就把她的包拿過來了,放到自己的背後。然後吃水果的時候,也是很自然拿前面的小小塊的那一塊去吃。我們不要小看了這樣一個細節,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她可以在放東西的時候都不忍心去占別人的位置,給後面人留予方便,你說這種精神,這種榜樣,難道不值得我們年輕人去效法嗎?而我們年輕人如果今天真的是有心的話,善學的話,其實一切的與人相處、待人接物的場所裏面都可以學到非常多。如果是沒有學到的話,那真的是我們自己心粗眼翳。
&&這樣一個動作,不廣占座位一個動作,慢慢內化之後,他自放物品不占位,連垃圾袋我看很多學長都不忍心占位置。所以我們很多的垃圾,尤其是包裝袋要扔之前,他們都會把它疊好,疊成一個小小的,然後再扔到垃圾袋裏面去,然後垃圾袋的空間就可以省下來放很多垃圾了。這些是不是在落實聖賢的教誨?這才是真正在落實。再慢慢的內化之後,不但自放物品不廣占座位了,做人也不會去占便宜了,因為你習慣了。你什麽東西都處處為人家想了,你都是放的我只要夠位置就好了。
&&我們去到一個團體,一開始去的時候,公用一櫃子,我們自己就知道,只要夠我位置放就好了。慢慢慢慢做人就不喜歡去佔便宜,就喜歡讓別人多一點好,我自己少一點沒關係。再慢慢的,言語里也不喜歡去占上風。以前可能言辭非常鋒利的,一句來一句去恨不得就把他對下去的,結果慢慢慢慢心比較柔軟了,比較體恤了,就覺得沒有必要,然後我們希望能讓別人舒服。所以做人也不去佔,言語也會很厚道。您說落實這個《一日常規》,是不是真的在修身修心?所以,其實它都是內外是一不是二。
&&再看第八條:[男女不雜坐]。
&&我們看到,現在很多時候,我們上課是不是都是男女分開來坐,不雜坐?爲什麽要這樣安排?其實這都是在正本清源,防微杜漸。我們看,現在社會上很多,尤其是飯桌上,都是男女雜坐。尤其是沒有學習之前,有時候朋友們還可能喝酒。那酒喝多了,酒精的刺激,有時候說話就開始隨便起來了。然後心就開始變化了,行為也開始變化了,可能都不知道。所以我們爲什麽古人聖賢要制禮作樂都是緣情而作的。以前聽到一個消息,讓我們感到很擔憂的,就說現在的中學生甚至小學生,可以提倡讓他們去跳交誼舞。我們聽到了之後,就覺得小孩子本來定性就不夠,本來定力都不夠,根基不牢,如果讓他不斷地這樣子去一些場所的話,那這樣子對他往後的一個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有一些朋友可能就說了,[男女不雜坐],這有什麽?我自己覺得沒什麼,而且我們兩個根本是沒事情。對呀,我們自己是沒什麼,但是別人看呢?所以這都是有流弊的問題,我們時時都要懂得避嫌。《了凡四訓》裏面有一句話說:「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是要立志可以讓人家效法的,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立志讓別人可以照著去說去做的。而不是說,我今天覺得沒什麼,但是人家別人看起來不一定,我們時時要為人演說,而且避嫌確實是很重要的。
&&好!我們接下來看『就寢』這一塊。第一条:[就寢后不說話,安靜入睡]。
&&我們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因為我們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直接影響我們三分之二的學習工作的生活時間,所以要睡眠睡好。我們說睡眠要先睡心,你如果睡之前一直說話一直說話,神經很興奮,然後就會影響睡眠。所以以前我們在學校,中學也好,大學也好,很多時候會開什麽會呢?開臥談會。就是回到宿舍的時候,大家躺在那裡就開始不斷地說話不斷地說話。結果有一些比較快入睡的說著說著就睡了,但有一些可能很久都沒辦法入睡,又影響到別人。所以要不說話,靜心的可以稍微靜坐一下,預備一下。
&&說到『就寢』這一塊,我們在寢室有很多的細節需要關照的,也給大家分享一下。《弟子規》有說「緩揭簾,勿有聲」,所以我們進出寢室的時候,一般來說動作要比較輕緩,尤其是脫鞋的聲音,我們也不要踢踏踢踏的很大聲。因為很多時候,可能同寢室的學長已經在休息了。另外一個,如果是真正在一些公共場所一起共住的時候,如果有手機一定要調振動,不然有時睡著睡著,突然就很大聲音的出來了,就會驚嚇到旁邊的人。再來,我們很容易看到的一個情況就是,我們在午休或者晚間很晚的時候回去是不宜敲門的。但是我們可能學了傳統文化都覺得要有禮貌,每進一次門都要敲門,結果剛好睡的差不多又敲門,好好,請進。進來了之後,又睡又睡不著。所以在別人午休時間,在晚間很晚的時候,我們宜輕輕地進去就好了。其實所有的這些禮就是在一個字:敬字,就是恭敬,處處為別人著想。假如我們只是爲了我們自己要去行禮,要去學禮,而沒有顧及到對方已經有壓力,或者影響到別人,這不是制禮的一個初衷,我們要注意到。
&&第二是:[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以前,很多朋友跟我們說:老師,我們今天怎麼活成這樣?連睡覺也要教了。別說,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睡,你看現在的孩子知道怎麼睡?有時候一個「大」字就癱在那裡,有時候就趴在床上。其實整個器官都被壓住了,所以是不懂的。有時候我們大人會說,他都多大了,怎麼還不知道?怎麼會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所以我們睡眠如果是這樣右臥如弓,是一種如意臥,然後這樣子睡著就很舒服,然後睡眠質量很好,整個內臟得到內休。然後呼吸,如果我們仰著的時候,很多時候空氣中的一些不乾淨的東西就容易進去了。但是如果右臥如弓,呼吸又比較通暢,那叫龜吸,烏龜的龜。大家都知道烏龜很長壽,所以這一個也是養我們的健康長壽。另外一個,我們去想一下,如果我們一個人都是右臥如弓,很有威儀在那裡,像一個睡美人一樣,那睡覺都這麼有威儀,他平時白天就不用擔心了。
&&好!第三條:[寢衣:炎熱季節睡褲不得短過於膝,睡衣必有領和袖;其他季節,著長衣褲(絨衣)。絕對禁止只穿內衣、內褲睡覺]
&&這個不是說要求大家或者限制大家不能做什麽,而是我們去思考一下,爲什麽連睡衣都要有要求呢?其實是很多關鍵的部位,它有領和袖是保護到那個穴位。如果穴位進風了,一個人寒氣入去了,風入去了,它要出來就很難了。所以爲什麽有一些年紀大的風濕,他很難治,他很痛苦。所以這時候我們都要預先預防,不要等到它出現狀況了,我們才去治療。所以開窗、開空調的方法,開風扇的方法都是不宜直接去吹的,尤其是睡覺。由於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毛孔是比較張開的,所以那個風一進去很麻煩。開空調我們也不適合整晚開著,我們可以把它開一下,然後涼了一段時間,可以入睡。風扇切忌一直對著自己的頭或者身體去吹,可以讓它轉動一下。尤其是女孩子在生理期間的時候,我們曾經聽到一個事例,就是她不懂得怎麼樣子去做,所以晚上睡覺,她就把風扇直接對著吹,一直吹。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那個嘴歪了,嘴巴歪了,然後一直都很難糾正過來。所以這些都是很不希望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如果是父母看到我們的孩子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教育到這些教誨,而讓他整個人生就可能因為這樣子影響,我們又很難受。再來,在群居的生活,要時時體會別人的感受,所以不要只是穿著內衣內褲就睡覺。
&&好!那我們接下來再看第二部份【步立必正】。第一條:[行不中道。與長者同行,跟隨長者後行,不疾行先長;與兄長,斜行於後側]。
&&這也是知進退、各守其道的一個體現,在養我們自己什麽呢?養我們的謙德,就是時時謙卑謙虛。在古代,一般很多的建築,它是有三個門的,它中間的那個門一般人是不能走的,中間是留給帝王,還有一些父母,或者很有地位的一些長輩進入的,所以(我們)一般都是走旁邊的。如果沒有三個門的,它只有一個門的呢?我們一般是走旁邊。我們爲什麽說這就是在守禮,就是在守進退?然後爲什麽說不要疾行先長?我們去思考一下,假如我們年輕人走在前面,走得很快,長輩在後面他不跟上來,又怕拖累年輕人,他就會趕,一趕,由於他的年齡,他的體力狀況我們沒有體恤到,他就很有壓力,氣喘噓噓。所以這是在落實體恤長輩,安他的心,讓他沒有壓力。
&&我曾經看到經典裏面有一段教誨,非常好,在這裡給各位學長分享一下,我用白話來給大家去說一下就好。他就講到,就是陪伴長輩出去外面出行,你必須要在長輩的後面,但是又不可以離太遠。爲什麽呢?恐怕長輩有時候會有問題想問我們。因為一路走的時候,長輩突然會問那個建築是什麽?或者那個是怎麼樣啊?我們(離)太遠了,就對不上了。是吧?所以不可以太遠,就預防長輩有問。假如真的有問的時候,我們稍微進前一點在左右,以便應對。問到什麽,這個是什麽什麽,然後這個是什麽什麽,就去介紹。然後目光所示之處,就是眼睛所看的地方必須要跟著尊長所看的地方。比方說,長輩看那一邊,我們突然看這一邊,結果他說那個是什麽呀?我們說是什麽呀?然後就回答不上。所以長輩看哪裡,我們自然就看哪裡,順著去看。如果有要上樓梯,或者有一些走山路,或者有一些水溝要過的,一定要去扶一下他。扶他過去用兩個手扶,扶他過了之後就好了。你陪著長輩或者陪著貴賓出行的時候,遇到有朋友,遇到有同仁、熟人過來了,這時候我們只要打聲招呼,點一下頭,或者稍微鞠一下躬,輕輕的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把長輩涼在一邊,然後就跟這一位朋友在那裡聊起來。那這是沒有尊重到,沒有守到這個禮節的。這些教誨都是非常好!
&&另外一個,這一條也可以落實到很多地方,但是都是可以去權變的。比方說長輩走在前面,我們一般走在後面。但是如果停電或者天黑,或者不知道路的時候,怎麼辦?這時候就不能:長輩先走,領導先走,貴賓先走。這時候:好,我走。然後又不知道走哪裡去。我們之前就看過有一些接待貴賓的,結果貴賓一直被說:我們先請,先請。他也不知道請到哪,也不知道往哪個門走,這樣子都是讓人很不安的。如果停電天黑的時候,我們一般在前面探路,然後就領著這樣子走,如果一些新的地方也是一樣。如果在路上遇到有長輩,我們打招呼然後側身而過。一般走路的時候都是三人成列,就是只要三個人以上,我們自然形成一條線這樣走,就不會擋住別人要過來的路。這個現象也很多出現,就是我們在外面,尤其一些商場,一些公共場所,不是有那個手扶梯嗎?假如我們一些人站這邊,一些人站這邊,我們站得滿滿的時候,突然間有一些有事情要快速上下的,他就沒有位置了,那這個都是給別人增添了很多的麻煩。
&&另外一個可以靈活去做的就是在上公車、上電梯。上公車,如果你要在後面護一下的,你就讓長輩先上;如果要上去先拉一下的,你就先上去。尤其是電梯也是一樣的,我們先按電梯,或者可以先進去的時候,把它按住,再請進去。然後出的時候,他們先出到,我們按住了,讓他安心,然後出。這些都是根據當時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待,這個都是要自己去不斷地體會和把握。
&&好!我們再來看第二條:[行走時,步履宜穩重徐行,從容舒緩,並宜張胸閉口,目向前方,不可昂首傲視。鞋不可有拖地摩擦之邋遢聲,腳步輕盈,不可左右搖擺,跳躍、奔跑]。
&&《弟子規》說:「步從容,立端正」。我們男的以寬步為美,女的以碎步為美。這也是在走路,也是在練我們的認真、專注,還有穩重、不輕浮。如果這時候孩子能夠養到這些德行,我們就自然而然能夠有一個很好的信任度給到別人。要有功夫的長者、智者一看我們走路,就知道我們的心是怎麼樣的,知道我們修學是怎麼樣的,甚至我們都不走,站在那裡就知道了。而走路不會走,會引起很大的一些傷害。我記得在我小時候,那時候我們是在小學沒有讀幼兒園就直接上學前班。在下課的時候,因為太貪玩了就出去了。玩啊玩啊,第二堂課的時候,鈴聲一響,「沖啊」......就沖到課室去。結果在一轉彎的時候,跟我的一位男同學,「邦」一聲就撞在一起。還好,因為他是男同學,又比我高很多,頭比較硬,所以他沒事。結果我「啪」一聲就被撞倒在地上,然後就鮮血直流。我的老師很緊張,然後沖過來,就抱著我去衛生院。那個衛生所的醫生就幫我去縫針,就在嘴唇這裏面縫了七針。那時候縫了針之後,我的老師背著我回家。那時候還要走山路回家的,剛好那個草叢還躥出,我現在還覺得那個情形,躥出一條小蛇。一出來,把我老師嚇的,她是一位女老師,「啪」一聲就摔倒在那裡。她在摔倒的時候,我體會我老師的那份心,在摔倒的時候,她背著我,很怕我摔在地上,所以一倒的時候,她順手就把我用手一撐,她自己倒到那個石頭上,然後我就被保護起來。回到家的時候,以前家裡有很多山上那種小果子,我是最愛吃的,很甜。結果因為縫了針吃不到,媽媽每次看到那個果子,就很傷心。
&&所以我就體會,一個孩子,如果他一開始就學了《弟子規》,他就知道要「步從容,立端正」,他就知道要「寬轉彎,勿觸棱」,你說會讓這麼好的老師,讓自己的父母這樣擔憂嗎?所以,所有的這些都要教,否則不知道怎麼做。
&&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印机常规如何设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