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RFID卡片要机油滤芯加磁铁的后果

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cpu卡,rfid卡,id 卡,感应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_百度知道
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cpu卡,rfid卡,id 卡,感应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cpu卡,rfid卡,id卡,感应卡这些都是用来作为识别 标识用的磁卡: 是在卡片上加磁条,接触式的识别磁条信息 以前很多银行卡都是用这个的 缺点是容易被复制,并且经常刷容易损坏,这种技术会越来越少.接触式ic卡: 就是在普通PVC卡上嵌一个接触式芯片, 插卡进去后直接接触芯片读写里面的数据 特点是比磁条卡有更好的加密效果,容量大 缺点是需要插入读写器读取
频繁的插拔容易坏非接触式ic卡,cpu卡,rfid卡,id卡,感应卡: 这些其实都是RFID卡的统称
识别的话是不需要接触的 保障了卡片的耐用性
RFID卡下面分高频13.56MHz 超高频902-928MHz 高频下面还有好几个协议非接触式ic卡: 这个没有严格定义 高频和超高频的都有人这样说 一般说高频14443协议的比较多点CPU卡一般是高频14443协议的大容量卡的通称
采纳率:8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非接触式ic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RFID智能卡:小心你的卡片安全 - 中国一卡通网
新闻搜索:
RFID智能卡:小心你的卡片安全
关键字:&&&&&&&&&&&&
摘&&&要:随着智能设备以及NFC的普及,用RFID卡支付变得越来越流行。现在的非接触式卡片(包括但不限于社保卡、饭卡、交通卡、门禁卡等)都是使用的RFID技术。与此同时,RFID智能卡也越来越受到攻击者的关注。
  随着智能设备以及NFC的普及,用RFID卡支付变得越来越流行。现在的非接触式卡片(包括但不限于社保卡、饭卡、交通卡、门禁卡等)都是使用的RFID技术。与此同时,RFID智能卡也越来越受到攻击者的关注。
  北京地铁票卡被黑,以及不久前在智利发生的交通卡被黑事件都是典型例子:窃贼将NFC手机轻轻靠近交通卡就篡改了卡中的余额。
  专攻RFID智能卡的APP
  这是一款名为PuntoBIP!的安卓APP,它可以用来黑掉NFC电子支付系统TarjetaBIP!,而且犯罪成本非常低,人们甚至在各大论坛和博客都可以下载到。趋势科技发布了一篇文章,阐释了如何利用该安卓应用黑掉RFID支付卡,里面专门讨论了RFID支付的风险。
  在智利那个交通卡案例里,即使不懂技术的犯罪者,只需要在存在NFC功能的安卓手机上安上该APP,然后把该交通卡贴近手机屏幕,并按下&Cargar10k&,那么就可以立即为交通卡充值1万智利比索(约合17美元)。钱虽不多,但长期下来还是很大一笔收益。
  这款安卓APP有四个主要功能:
  1、n&mero BIP:用于取得卡号
  2、saldo BIP:获得卡内可用余额
  3、Data carga:充值可用余额
  4、n&mero BIP:改变卡号
  最后一个功能尤为危险,卡号被更改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旦这种技术被恶意利用,会造成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原理分析
  通过对该安卓程序的源码分析,我们发现攻击者会把事先准备好的数据写进卡里,然后随意的调节卡内余额。它之所以能够任意读写RFID卡中的数据而不受认证机制所限制,是因为相应的智能卡为老版本的Mifare中存在多个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允许黑客使用普通设备(如Proxmark3)克隆改写Mifare Classic卡里的内容。
  黑客可以轻易地通过使用普通工具,破解该卡的认证密钥。在认证密钥和本地NFC的支持下,攻击者可以轻易的对卡重写,而再克隆一张新卡也是轻而易举。
  为了便于大家进行安全研究,在这里提供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该恶意软件下载源。不过据某国外安全研究人员所述,与原来的程序相比,升级后的版本已经有所改变,想要下载研究的童鞋请谨慎。
  社保卡、支付卡和饭卡存在风险
  不仅MIFARE Classic卡受到影响,连MIFARE DESFire和MIFAREUltralight(上文中有介绍)卡也不幸中招。
  趋势科技称,目前受影响的至少有三种卡片:社会保障卡(关联银行服务)、支付卡和就餐卡。社会保障卡(关联银行服务)、支付卡是MIFAREDESFire卡,它们容易受到侧信道攻击;就餐卡是一种Mifare Classic卡,攻击者可以对其额度进行修改;
  这些卡内的密码系统发生信息泄漏时若有监控措施,那么密钥可以在七小时内恢复。如果密钥不随机,这些卡会像MIFAREClassic一般被修改克隆。更糟的是,就连信用卡也能被配备有NFC的移动设备的安卓应用所操作。
  为什么这么危险?除了因为这些卡片采用的是过时的技术外,也有节约制卡成本或者说&便宜无好货&的原因。
  专家建议
  留意卡内余额,设置扣费提醒,并检查是否自己使用的RFID卡是文中所述的哪一类。
  附言:
  物联网全系列产品一站式服务
  主要产品有高频/超高频读写器、手持数据采集器、远距离读卡器、高频大中功率读写器、高频/超高频桌面式读写器、高频开放式门禁考勤通道、超高频防盗通道、高频/超高频模块,高频/超高频天线以及电子标签。多项产品已获得欧盟CE认证、日本VCC认证、美国FCC认证、台湾NCC认证、韩国KCC和EK认证。
  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电力巡检,产品生命周期,防伪溯源,档案管理,服装管理,图书管理,物流实训,自动化,VIP,电子支付等应用领域,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的赞誉。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字体[
08/2708/2608/2508/2508/2408/2108/2108/0607/3107/30
新闻榜12345678910
推荐新闻08/2808/2808/2808/2708/2608/2508/2508/2408/2108/21
产品分类:&&&&&&多张RFID卡片重叠在一起,能否从上到下顺序读出来_百度知道
多张RFID卡片重叠在一起,能否从上到下顺序读出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样是很难实现的
建议修改方案一张一张读取可以一次读取多张标签
但不能够区别上下顺序 除非标签隔的比较开
采纳率:87%
有些可以实现
貌似说法叫防冲突算法哪个频段的?
840-960MHZ超高频段
按顺序读取貌似没见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RFID标签周围有磁铁还能正常使用吗_百度知道
RFID标签周围有磁铁还能正常使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 可以,有带吸铁石的标签
采纳率:4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fid标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不玩虚的|告诉你RFID多卡片识别天线设计
RFID多卡片识别技术一般应用物流以及身份识别,通常使用ISO15693或者ISO18000协议的标签,很少会用到ISO14443协议,文章介绍一种ISO14443天线设计用于同时操作多卡片的天线设计方法
4.26知识产权日
大家定要有保护自主产权意识哦
今天“周立功”再次化身霸道总裁!!!
教你RFID(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排头兵,主要用于身份识别、金融支付以及物流等领域。在ISO4443协议读卡芯片天线设计常常感到很困惑,难以调出很理想的读卡性能。小编这里给你介绍ISO14443A协议下,复旦微读卡芯片读取多张卡片(5张左右)的天线设计方法。
通常在设计读卡器芯片天线时,一般都会将读卡器中心频率设计在13.56±0.2MHz,天线输出阻抗在50Ω或者80Ω如图 1(复旦微FM175xx系列读卡芯片),使得读卡性能达到最佳的性能。示波器测试天线发射谐振电压在20V和接收电压在1.5-3V(3.3V供电)。
图 1 FM17550读卡芯片80欧姆天线匹配
在多卡片识别中,按照上面的设计方法,读卡器工作不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非接触卡芯片工作频率设置在13.56MHz,而多张卡片放置在天线上面后,读卡器天线谐振频率会下偏,带宽整体下移,读卡器输出功率同时下降,天线输出功率不够,使得多卡片操作不稳定。
图 2 多标签14.2MHz中心频率
通常在多卡片识别的标签,卡片中心频率设计在14.0-14.2MHz图 2,此时读卡器天线频率也设计在14.0-14.2MHz,输出阻抗比平时的50欧姆大很多,一般在120欧姆以上,天线尺寸设计能同时放下多张卡片的大小,圆形或者长方形。在天线中放置5张卡片后,原来的谐振频率会由一个分成两个,一个在13.56MHz左右,一个在15MHz如图 3,带宽在13.0MHz,到15.3MHz,满足多标签识别需要。
图 3 多标签带宽图
快动起来!
关注“周立功单片机”
干货资讯说给就给!
如想咨询请在公众号输入 “需要咨询的问题”,我们会及时为您解答。也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400-888-2705QQ:微信:Zlgmcu7890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光大银行大厦12F4官网:www.zlgmcu.com邮箱:zlg.
阅读原文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铁加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