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格斗视频衰落,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不许格斗吗

南京武术江湖:传统武术界很少实战 大家一团和气
来源:现代快报网
原标题:南京武术江湖
  在南京江宁开设武馆的刘华栋(下图黑衣者)和南京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吕伟对近日的武林风波发表了各自看法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牛华新 摄
徐晓冬(右)轻松击溃魏雷,让中国传统武术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CFP供图
  4月27日,“格斗狂人”徐晓冬与“雷公太极”创始人魏雷在成都的一场对决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徐晓冬仅用20秒取胜,随后他不断表示要挑战“武林门派”。在掀起一场“武林风波”的同时,这场秒杀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议论。
  其实早在14年前,南京一位现代搏击教练刘华栋就干过徐晓冬同样的事情――挑战了南京传统武术界。在他看来,徐晓冬现在挑战传统武术的行为,炒作意味很大。但通过直播把事情搞大,也算是揭开了当前传统武术的乱象盖子。
  而国际级武术裁判、武术家吕伟则认为,大众因此事对传统武术的热议,很大一部分都是对传统武术的误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曾浩
  14年前,我就挑战过南京传统武术界
  刘华栋(威远武道馆馆长)
  刘华栋5月2日刚从山东回到南京。这趟出门,其实跟徐晓冬有些关系。刘华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和徐晓冬是老乡,山东泰安人,也都练习现代搏击。挑战的事儿一出,老家练武的朋友间起了争执。刘华栋受邀回去参与讨论。他的意见倒很简单:不要嘴上说谁厉害谁不厉害,真打一场就行了。
  今年不到四十岁的刘华栋5岁习武,学的是传统武术。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时散打还没有流行,大家学的都是传统武术套路。北方普及的是少林拳、形意、八卦,刘华栋最早学少林,从马步等基本功练起。后来散打兴起,刘华栋觉得这个更激烈,充满对抗性,便从散打逐步转向现代搏击,而泰拳、摔跤、柔道、俄罗斯桑搏他都学过。
  “并不是说,我对传统武术就此不认可了。而是只要我觉得好的,都会去学。”刘华栋告诉记者,他也学习过咏春。因为觉得咏春实战能力比较强。此外他还去河北学过一种脚法,“用前脚掌,一脚能击断几块砖,腿法也比较诡异。”
  传统武术界很少实战,大家一团和气
  刘华栋2000年来到南京,在南京武术圈里呆了一阵便产生疑惑:没有看过真正武术家之间的实战对抗。
  那时西祠胡同里有一个叫“精武英雄”的讨论版,夹杂着一些南京武术圈的人。2003年,刘华栋看到一个开武馆的师傅发帖赞美形意和八极拳,他就跟帖询问实战能力如何,结果被一群人教育说他不懂传统武术。二十多岁的刘华栋就不服气,说抽时间去交流一下。对方回复说,“可以,正好教训教训你”。刘华栋脾气上来了,答应约战。双方约定了一个公园,不带任何防护设备,唯一的规则是不能打脸。
  “他先开始攻击,用拳头攻击我胸部,我练现代搏击的,在控制距离的前提下迎击,一个侧踹就把他踢蹲下了。我赶紧上去道歉,说没收住手。这次约战一招便结束了。”
  据刘华栋描述,由于当时见证人不多,也没有智能手机留证,因此到了后来,对方徒弟还说是他输了。刘华栋于是想挑战其他传统武术的高手们。
  一个两百多斤的年轻师傅应战了,双方都带了很多人观战。刘华栋介绍说,那个师傅下盘很稳,他于是改变策略,用在河北学来的戳脚猛踹对方小腿。当对方注重防守下盘时,刘华栋用了六组重击攻击上身,对方就吃不消了,比试中止。
  刘华栋印象最深的是山西路某武术馆的馆长。这位馆长的学生在西祠胡同上发了一篇文章,推荐大家阅读已故武术家李仲轩老先生口述、徐浩峰整理的《逝去的武林》。刘华栋评论认为,不要把中国传统武术传奇化。这位馆长就发文称“不懂传统武术就闭嘴”,刘华栋便又提出约战,但没有得到回应。后来,刘华栋的学生上门请教,这位馆长说了一些传统武术的道理。后来,他说自己会两百多种拳,刘华栋的学生就提出切磋一下。这位馆长在自家学生面前称“一出手你们就废了”。当自己的学生离开后,他立刻上前帮刘华栋的学生把扔在地上的衣服捡起披上,说“打”不是真正的武术精神。
  多次对南京传统武术界发起
  挑战后,刘华栋觉得这事意义不大了。在他看来,传统武术界很少有实战对抗,“大家一团和气,聚会也大多是在茶社和饭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切磋交流。刘华栋也开了个人武馆,用他的话来说,“以后几乎不和南京传统武术界的来往”。
  民间一定有高手
  但刘华栋也并不否认传统武术,“传统武术肯定有实战能力”。刘华栋年轻时在河北和一位70多岁的老拳师交过手,后者的速度、抗击打能力,以及身法的变换,都令他甘拜下风。
  虽然很多传统武术确实有真功夫,从小基本功也扎实,但在刘华栋看来,依然缺乏实战。比如太极推手的确可以体现化劲发劲,“但问题是,实战中哪个对手会站着让你推呢”?
  有媒体翻出2000年中国少林武僧表演团到韩国与该国跆拳道国手的较量视频。刘华栋说,视频的确打得漂亮,但这是表演性质的,双方都没有实质性的身体接触。而他认为比较真实的视频是另一个流传很广的对战视频:1954年,太极拳师吴公仪和白鹤拳高手陈克夫公开对战,场面就相对难看很多,体现不出门派。
  “其实很多现代搏击厉害的人,都是从传统武术转过来的,经历过传统武术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刘华栋觉得,学武之人也没必要非要区分中国传统武术和西方搏击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学习并融合。
  他在江宁开设的武馆名叫威远武道馆,并不强调武术种类,教授的内容既有现代搏击,也有咏春一类传统武术。他也相信,南京武术界一定是有高手的,“虽然我没见过,但一定有,而且一定是在民间”。
  官方应净化武术界
  对于老乡徐晓冬的打假行为,刘华栋认为其中炒作成分很大。从后来事态发展看,刘华栋觉得他的行事作风充满娱乐效果,能制造关注度。虽然徐晓冬打赢的对手“雷公太极拳”掌门魏雷代表不了传统武术,但他认为,传统武术界没必要回应那么激烈,反而显出一种不自信。
  刘华栋同时觉得这件事有积极性,掀开了传统武术过于神化的一面。
  刘华栋认为,武术的诞生最初是为了对抗天敌,保护自己,后来是为了保护家庭和国家,这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而随着社会发展,建国以后传统武术经历了断代,传统武术经历了一段没落期。后来国家创编了武术套路进行推广,但这时的武术已经属表演和养生性质。1979年,随着中国武术热再度兴起,政府便按照现代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但传统武术整体还是脱离了技击性。近些年,传统武术中更是出现了很多“假把式”,比如自称一代太极宗师、会“沾衣十八跌”的闫芳,后来便沦为笑柄。
  刘华栋认为,官方应该借此机会重新洗牌,去伪存真。“比如中国武术协会可以考虑建立一套考量机制。以前国家为了国民强身健体,推广学院武术套路,但现在很多人凭空创出来一个门派,不少假的东西也就滋生了。明明只是健身养生,却宣称很能打。他认为,应该在一定规则下,通过比赛来确定传统武术的技击性。比如同样是太极拳,哪些太极拳功夫是能打的,哪些只是养生健身的,应该有个认定。这就像一样东西是食品还是药品,包装上有个标签大家就都明白了。”刘华栋说。
  不想提徐晓冬,太极拳也是能打的
  吕伟(南京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级武术裁判)
  “我实在不想谈起徐晓冬的事。”南京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曾担任青奥会等各种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武术项目裁判工作的国际级武术裁判吕伟,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带着气愤,“这事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让不少民众对传统武术产生了误读”。
  不神化,不贬低
  吕伟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上海,从小便跟随武术大师蔡龙云学习传统武术。除了蔡家祖传的华拳,还学习形意、八卦等其他拳法。当他听到网上有种“传统武术到底行不行”的争论时,吕伟觉得这没必要讨论。“师傅蔡龙云15岁时在上海打败俄罗斯大力士是有史可查的,也有当时的现场照片为证,网上都可以搜到。”
  “但不能提到传统武术就是打。”在吕伟看来,传统武术有着时代性,内涵随着时代变化也在发生转变。古代冷兵器时代,武术是一种防身和谋生手段,进而被用于对抗外敌,南京历史上曾经有过唯一的国家级武馆中央国术馆,为抗日的大刀队也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中央国术馆在抵抗外敌这点上的作用,至今仍是中国武术史上的浓重一笔。但进入和平年代,武术不需要承载这些功能了,更多的便是养生和健身功能,以及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因此在解放后,国家推广武术套路,以及后期的散打项目。到1979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演武大会,在这次演武大会上,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上世纪90年代,演武大会加入了劈砖、断钢筋等硬气功表演,评价标准是以数量来衡量。
  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技击型、表演型、养生型。所以有能打的,也有不能打的。“近二十年武侠文学和影视作品,多少有点神化了传统武术。对于传统武术的态度应该是不神化,不贬低。”吕伟说。
  在吕伟看来,传统武术的能力很难衡量,因为门派众多,各有各的项目特点。“国家曾想推动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但除了2008年奥运会上作为表演项目出现了一次,还不能得到奥运会的真正认可。”吕伟告诉记者,原因是武术项目繁多,有动作规格、难度、演练水平,其中演练水平的评判就需要裁判员经过多年的武术修炼,才能胜任该职。所以,也就无法在国际上达到统一的标准,“谁能说太极拳的这个动作就比少林拳的那个动作好看呢?”
  目前,中国先行推动竞技武术项目中的套路和散打进入奥运会,因为散打动作不太复杂,也有对抗和直观的输赢。不过,吕伟觉得,虽然跆拳道、空手道、巴西柔术这些运动都在全世界普及,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中国武术。吕伟多年接受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委派去世界各地传播武术,也担任过各种国际赛事的武术裁判长。前年,吕伟就以中立国家裁判的身份,去东南亚运动会担任武术项目的总裁判长。吕伟发现,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都开展了武术比赛,可见武术的影响。
  国家体育总局去年发布《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年》,提出要促进武术习练人口稳步增加,武术锻炼人数达到体育锻炼人数的10%;大力推进武术申奥进程;力争在全球50%以上的孔子学院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吕伟告诉记者,全球孔子学院中,最受欢迎的是太极拳。
  “太极拳也是能打的。”吕伟向记者描述了他10多岁时的一次亲眼所见,六个人拿一个木桩撞向一位松溪派太极拳师傅的肚子,最后巨大的冲击力被化解掉,拳师安然无恙。
  确实有害群之马
  吕伟并不否认,目前中国传统武术界有一些害群之马。现在的传统武术界,和他年幼时所接触到的――大家都潜心练武的氛围也不太一样了。以“雷公太极”为例,吕伟表示,国家推广的太极拳套路是陈杨孙吴武五氏,陈氏太极拳动作柔中带刚,缓慢的动作中会突然有发劲的动作,杨氏则比较柔和,吴氏有川字步,五种太极拳各有特点。但“国家也不会说,不允许你自创一个太极拳门派”,所以传统武术界有一些凭空出现的传统武术门派,其中不少是浑水摸鱼。
  “传统武术界是应该要净化一下了,这需要官方的努力,但因此质疑传统武术本身是没有道理的。传统武术本身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除了实战,还有养生和武德文化。”吕伟觉得,徐晓冬所谓“打假”只能是打魏雷这样的假,而且作为一个有实战经验的现代搏击选手,去打一个没有实战经验、充其量只是表演养生型的太极拳师,炒作嫌疑很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官方应该给传统武术多一些展示自己真实能力的机会,让大众更多地了解传统武术,但吕伟觉得这件事非常困难:“因为每种武术特点不同,技击规则不同,中央电视台也尝试过武林大会,但是各个门派在一起打起来就像散打一样,看不出各种武术的特色,所以国家很明确,散打和套路,要真打的就去散打,套路就比套路,比赛各有各的规则和奖项。”
  吕伟推荐南京一家“紫金国术馆”,认为是在真正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6月,该馆将举办南京市武术国际邀请赛,届时会聚集全市武林高手。据大会组委会透露,正考虑此后赛事中增加传统武术中技击性内容的呈现,“到时全国各地武术爱好者都可以来看看,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
  大家谈
  幻想中越传神
  现实中就越失真
  赵道新(已故武术家)
  历史上的事情我不敢妄言。只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武术中最大的骗局,我认为就是所谓的“有技击性”。真不知有多少青年人受到了引诱,走入了歧途而不能自拔。
  有些技法还是包含着较高的技击性和潜在技击性的。但可以肯定,当今中国武术在整体上是极度缺乏技击性的。以全球格斗界的战略眼光看,可以说已丧失了技击的竞争能力。
  可他们都在对你说:“我们都很害怕”。害怕触犯了那个东西,害怕看清了那个东西,害怕得罪了其他的害怕者。实际上,那个东西不是现实中的国术,而是幻想中的国术。
  拳术在幻想中越传神,在现实中就越失真;而拳术在现实中越贫乏,就越想用更神圣的幻想来弥补。中国武术理论和技术的破裂由此与日俱增。
  难道今天的中华武术已患上绝症了,不可救药了吗?要不,干吗这么忌讳听到自己的弱点和病因?干吗那么害怕摘掉假面具呢?中华武术今天需要奉承还是批评?
  倘若两者她都需要,我想听过太多的信徒太多的“拜年用语”了。为了全面起见,她也该听听偏激而又片面的初诊了。
  或许中国武林最大的缺陷就是从来不承认自己有缺陷,一场学术争论很快会转变成一次人身的攻击和迫害。然而,一名拳术高手或其他运动项目的优秀选手在全国或国际大赛上失利后,会向一个斥责他的观众、评论员或指导者提出挑战或进行较量吗?
  不会,只有那些不开化的善男信女才会以行动疯狂地铲除异教徒。所有这些只说明了一个事实,目前,中华武术的主体已经脱离了技击术,脱离了艺术,脱离了哲学,只留存下了信仰,走入了宗教。
  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必须推翻三座大山,第一座山是老人和官僚对各拳派的专横统治;
  第二座山是把中国武术凌驾于世界格斗术之上,搞宗教式崇拜;
  第三座山是过分追求安全,不顾观众的情趣。只有让武术在全人类中间“打”得热火朝天,老人才会自动变得谦虚,官僚才能被自然淘汰,人们才知道中国功夫在世界上到底“算老几”。
  故步自封在小圈子里
  杨汉春(太极拳学习者,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
  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比试,很多年前就有了。我从小练传统武术,年轻时候也讲究实战能力,也和一些练习传统武术的人比试。去到散打队时,我们这些人上场没有一个能坚持一分钟的。这用不着徐晓冬来检验,只不过徐晓冬现在利用了现代传播手段让世人知晓而已。
  太极拳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战型的,例如当年创立杨式太极拳并在北京城站稳脚跟的杨露婵。一种是以养生健身为目的的。但传统武术的一些东西是有效的,也需要时间磨炼。我现在也教人综合格斗,也让他们把传统武术的练习融合进去。传统武术的问题是缺少和各种技击形式对阵的实战经验,故步自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样永远不会有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朱鹏英 UN603)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传统武术衰落,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不许格斗吗_百度知道
传统武术衰落,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不许格斗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认为是的只有实战(经常互相打)才能学会真的格斗技巧(真功夫)
采纳率:39%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最近网络上“徐雷约架”事件,以及之后徐某某声称打假中国传统武术的视频,已在社会上沸沸扬扬。其实,若不是因为有网络媒体的介入,在武术界此事原本不值一提。因为,徐某某已从专业搏击运动员退役多年,不能代表中国MMA的最高水准,而雷某某的专业是高级保健按摩师,无武术格斗经验,更不能代表传统太极拳的实战水平。所以,此次约架事件并不能代表现代格斗与传统武术之争。
虽然,徐某某混淆视听、炒作牟利之心已昭然若揭,但是,仍有不少吃瓜群众产生了“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的疑惑,其中也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做为一名以武术传承为事业的普通的践行者,我有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分享,只为厘清对传统武术的种种误解。
徐某某宣称要打假传统武术,戳穿传统武术实战无能的真相。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实战”?
“实战”是指,真实的、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打斗。其目的是有效杀伤敌人,保存自身利益,以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实战不同于竞技体育、健身运动等这些虚拟场景的行为,而是以真实行动为手段,以杀伤敌人为目的的战斗行为。
那么,MMA是实战吗?
MMA即综合格斗,正式诞生于二十世纪末,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运动。虽然MMA规定可以使用拳击、泰拳、空手道、巴西柔术、摔跤等多种格斗手段制服对手,但是仍脱离不了竞技体育的模式。因此,MMA不能等同于实战。其商业宣传为“无限制格斗”,其实质却是有规则、有限制的以竞技获胜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严格地说,现代格斗竞技项目中的拳击、散打、空手道、跆拳道、巴西柔术等,虽然都运用了实战格斗技术,但是也不能等同于实战。
我认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是很强的!
这并不是狭隘的
“民族主义”认识——武术的实战水平就一定要高于其它民族的格斗运动。自古至今,中国传统武术的功能是“制止侵袭”,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进而保卫家族、国家。而传统武术面对的总是比我们强大的侵略者。所以,武术实战的技术和战术,是围绕着“有效杀伤敌人,保存自己”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面对强敌侵略的时候,运用各种手段,攻击敌人要害,一击必杀,这不是习武者狠辣,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正因为这些迫不得已,才造就了传统武术擅长以弱胜强的实战能力。
自古,关于武术实战的拳谚流传很多,例如:
“巧拿不如拙打”,就是说当遇到强敌时,耗费力气较少的踢打方法,要比擒拿更容易达到实战求存的效果。
“八打八不打”,是指实战时选取的攻击和防御的人体部位。“八打”是指击中之后,不造成严重伤残,又能有效控制对方的部位。而“八不打”是指击中之后,会导致对方伤残,甚至死亡的部位。所谓“不打”,其实是因为事关生死,所以谨慎为之。
“八打八不打”歌诀:
一打眉头双眼,不打太阳为首;
二打唇上人中,不打正中咽喉;
三打穿腮耳门,不打中心两壁;
四打背后骨缝,不打两肋太极;
五打肋内肺腑,不打海底撩阴;
六打撩阴高骨,不打两肾对心;
七打鹤膝虎骨,不打尾闾风府;
八打破骨千金,不打两耳扇风;
不应死守戒规,但应牢记在心,
遇敌制敌为先,故尽不伤其命。
历史上,习武报国的武术家也有很多,北宋的岳飞、明朝的戚继光、民国时期的孙禄堂、杜心五、韩慕侠等,如无实战能力,也不可能被后世传颂至今。
所以综上所述,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是通过真实的战斗锤炼出来的。
然而,自古以来中央政权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因此,武术在治世只能做为保镖、护院的谋生手段,而在乱世才彰显济世救国之绝学。过去几十年,在和平繁荣的社会背景下,武术不提倡实战,习武者无实战机会,实战切磋又会涉嫌违法,所以传统武术一再没落。然而,在许多国学文化频临失传的今天,传承传统武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武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民族文化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
为了传承与发展,传统武术应该进入竞技体育,这是一种趋势,也是建国后我们几辈习武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传统武术应该在保留其自身文化和实战技术特点的前提下,进入竞技体育领域,否则就会尽失传统。
最后,给大家看两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太极拳师李英昂先生,讲解“传统太极拳实战技法”的视频,以期国人自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传统武术遭遇职业搏击 中国武术将何去何从_武术散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当传统武术遭遇职业搏击 中国武术将何去何从
中国传统武术
  近些年,随着《散打王》、《武林风》、《昆仑决》等搏击赛事的一波波兴起,中国这个武术之乡的国度重现了当年武林“江湖”的热闹,会功夫的武林人士也不在神秘,他们在聚光灯下的擂台上切磋技艺,以武会友。当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走出评书,他们一拳一脚功夫貌似也没让国人看到什么武林绝技,甚至擂台上的实战表现还不如外国选手。因此一些人开始质疑,难道我们信奉的武术国粹真的只出现在故事里吗?面对今天的武术局面,我们又该怎么看待中国武术呢?
  传统武术与竞技套路
  花拳绣腿,自古有之。武术在总结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把技艺传承,一些拳师就把一些技击招式编成了套路以便传承。练功夫并非一朝一夕的容易事儿,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磨砺。所以后来,就有了把“功夫”作为一个宽泛的词来解释做事有没有努力。因此在练功夫的过程中,有些人吃不了苦,练会了套路就出来唬人,碰到行家就成了“花拳绣腿”。功夫也有“里子”与“面子”之分,功夫高手一般低调谦虚,成了武术的里子,花拳绣腿却成了武术的面子,人前显贵。到现在,有真功夫的拳师多数穷困潦倒,依靠为数不多的徒弟一点点传承。表演性的武术总能在各种公开场合人前耍宝,换取观众惊讶的欢呼。
  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竞技武术仅提取了传统武术的优秀套路(拳)加以发展,把武术的套路表演发挥到了极致。却忽视武术的技击作用。因为,在今天这个和平的现代社会,武术已经退化了走镖护院、疆场立功的主要作用。国家为了普及全民健身、主推民族体育走向世界,倡导的就是“花拳绣腿”的竞技武术,学员们把更多的时间都集中在怎么练好套路一招一式的“高、难、美”,反而却忽视了武术套路动作的技击性,甚至外国人看了竞技武术后,很直接的说,“像是一种舞蹈,跟体操运动没什么区别。”
  竞技武术推广了几十年,依然未能进入奥运项目,这是一个决策的失败,还可以慢慢改,但在以《昆仑决》、《武林风》等为首的民族搏击品牌赛事面前,她已经失去了国人的信心,这就很难再挽救竞技武术的发展了。
  传统武术与散打和现代搏击
  自古以来,侠义无犯禁。所以习武之人的第一天,都会被师父要求先习德后习武。历代政府对习武之人都有戒备心理,所以习武并不是被提倡的。但到了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列强侵华,在民族危亡之际,救亡图存的意识普及到了每个阶层,习武之气也风靡了整个社会,上至国家领袖孙中山题写“尚武精神”,下至普通民众纷纷组建武术社团公开组织武术教学。新中国政府成立后开会推广竞技武术,武术的技击性被打进了冷宫。在1959年至1986年之间,中国武术的实战技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85年,美国拳王阿里访华,开启了中国对武术实战的训练。与外国拳击、跆拳道等运动项目相比,中国作为武术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搏击项目,于是,散打诞生了。
  散打,又名散手,是中国传统武术功夫技艺实战切磋的说法。散打直接提取了传统武术中各流派拳种的简单有效的技击动作,快捷有效的训练模式也让散打能够迅速培养实战的武术学员。站立式的格斗规则以及采用西方擂台的方式进行比赛,很快,中国功夫就跟国际搏击进行了“接轨”。其实,散打表现出的格斗技法很少能够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特色,因此也遭到不少武林界人士对散打“身世”的质疑,更为极端的看法认为,散打不属于中国武术范畴,他们解释为散打仅是西方的拳击再加上踢法而已,算不上中国武术。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来看,实战的擂台上就没有中国功夫的影子了,那不也就证明了中国功夫没有擂台的实战能力了哦?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武术呢?
  只有清楚地了解武术发展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正确理解什么事中国,而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运动场上竞技的武术是中国武术,公园里健身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舞台上窜蹦跳跃、刀光剑影的是中国武术,擂台搏击的散打也是中国武术,甚至“战斗”在各种擂台各种规则下的中国武士,他们都闪耀着中国武术的光芒。
  武术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所以不能简单粗暴的给他下定义。中国拳谚有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所以,那些认为中国武术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那样的,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时代在变,所以“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只有放弃我们那些陈腐偏见,中国的武术才有更大的未来。目前国内体育搏击赛事异常火热,尤其是作为中国民族搏击品牌赛事的《昆仑决》,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职业搏击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中国有了像《昆仑决》这样的搏击平台,就有了中国武术发展的“磨刀石”,作为武术之乡的中国才能重放武术的魅力!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武术格斗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