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模型: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这样离谱(下

苹果/安卓/wp
积分 14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道具: 沉默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10:41 编辑
首先申明,这不是克鲁格曼写的新文章,最早发表于2009年9月,只是觉得他和柯赫然的对弈还有些意思,转发而已。
大家对克鲁格曼已经耳熟能详了,柯赫然(John H. Cochrane)之所以要写文章回应,是因为克鲁格曼在文中多次提到柯赫然,并将他当成了靶子。其实柯赫然虽没获诺奖,没克鲁格曼那么有名,但也绝非等闲之辈,他是美国金融协会副主席,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
克鲁格曼的文章犀利,且文笔非常好。
柯赫然的文章只能算一般吧,文笔不如克鲁格曼。
两篇文章对比起来读会别有一番味道的。
凯恩斯学派大战芝加哥学派。
(附上英文原文及中文译文,大家可以重温下)
13:49:11 上传
13:49:05 上传
13:48:58 上传
13:48:57 上传
感谢免费,鼓励免费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6&
信用等级 + 5&
欢迎广大经济管理类同仁加为好友
谢谢分享,,,
看看!!!
为什么还要钱?
hsj1987 发表于
为什么还要钱?这是个好问题,我决定免费!
学经济学的应该知道搞这个是要成本的,所以索取报酬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鉴于有益的外部性,决定免费了。
哇~!good~tks for sharing
有些意思。
感谢免费。
从理智上讲,我更相信货币主义。
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是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反思经济危机:经济学家怎会错得这样离谱 ?-ZAKER新闻
编者按:本文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 克鲁格曼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撰写的文章,2009 年 9 月刊于《纽约时报杂志》。在此经济危机爆发 10 年之际,第一财经特重刊旧文,以史为鉴。克鲁格曼在文中对经济学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他们应该对危机负有责任,并直指目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弊端。他认为,经济学家们总体来说错误地用漂亮的数学模型所装饰的美代替了对真的追求,坠入古老的理想化的经济观的情网,对于经常带来泡沫和崩溃的人类理性的局限,对于失控的制度性缺失,对于可能给经济运行系统带来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冲击的市场 ( 特别是金融市场 ) 的缺陷,对于监管者自己缺乏监管的信心时会产生的危险,他们全都闭上了双眼。《经济学家怎会错得这样离谱 ?》:一、误以为美为真如今的人们很难相信,就在不久之前,经济学家们还在为自己研究领域的成就得意洋洋。他们自以为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涉及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经济学家的职业开辟了一个黄金时代。在理论方面,他们认为内部的纷争已经解决,于是在 2008 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宏观经济学的状况》 ( The State of Macro,所谈的话题是研究类似衰退等大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 的论文中,当时在 MIT 任教、如今已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的奥利弗 · 布兰查德宣称," 宏观经济学的状况很好 "。他指出,过去的争论已经结束,出现了 " 广泛的观点融合 "。在现实世界中,经济学家们则相信事情已尽在掌握: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 · 卢卡斯在 2003 年美国经济学会的主席致辞中宣称," 防止经济衰退的核心课题已经攻克 "。2004 年,当时在普林斯顿任教、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本 · 伯南克提出,过去 20 年间经济波动的 " 大缓和 " 值得庆贺,他本人也从改进经济政策制定的角度为此作出了贡献。然而到了 2008 年,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预见到了这场危机的降临,不过预测的失败对这个研究领域而言却是最次要的问题,更深刻的缺陷在于这个行当里的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全都视而不见。在过去的黄金时代中,金融学家们越来越相信市场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股票和其他资产的定价总是正确的。在流行的研究模型中,根本没有 2008 年发生的那种经济崩溃出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家们内部的看法虽然还不统一,但主要的分歧却存在于如下两派之间,一派坚持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从来不会偏离正道,而另一派尽管相信经济有可能时不时会出现偏差,但也以为在全能的美联储的干预下,任何与繁荣之路的重大偏离都能够并且将会很快得到纠正。这两派都不准备接受一个在美联储的最理想的干预下仍然可能误入歧途的经济体。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学家们的路线之争变得空前激烈起来。卢卡斯说,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是 " 次品经济学 " 的产物,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约翰 · 科克莱恩也说,这些计划的理论基础都是些虚幻的 " 童话 "。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龙作出的回应则是指出了芝加哥学派在学术上的崩溃。我本人也曾在文章里提出,芝加哥的经济学家们的评论乃是宏观经济学的 " 黑暗时代 " 的产物,在那个时代,许多来之不易的古老的真知灼见被人们所遗忘了。经济学家这个行当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 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在我看来,经济学家这个行当之所以误入歧途,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总体来说错误地用漂亮的数学模型所装饰的美代替了对真的追求。在 20 世纪的大萧条到来之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把资本主义视为完美或接近完美的经济体系,这样的观念在大规模失业现象面前难以为继。可是随着大萧条的记忆逐渐淡去,经济学家们又重新坠入古老的理想化的经济观的情网,在那种理想化的经济体中,理性的个人在完美的市场中相互作用,只不过这次多了些神奇的方程式作粉饰。可以确信,与理想化的市场经济破镜重圆,部分原因来自政治风向的调整,部分原因来自经济利益的刺激。当然,尽管胡佛研究所资助的学术假期和华尔街提供的工作机会都不可小视,但经济学研究遭遇失败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这个领域过于强调无所不包的、追求精美的方法,过于希望给学者们提供炫耀自己数学天赋的机会。不幸的是,这种高度浪漫和提纯的经济观导致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忽视了所有可能出现偏差的问题。对于经常带来泡沫和崩溃的人类理性的局限,对于失控的制度性缺失,对于可能给经济运行系统带来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冲击的市场 ( 特别是金融市场 ) 的缺陷,对于监管者自己缺乏监管的信心时会产生的危险,他们全都闭上了双眼。要判断经济学家这个行当将走向何方,则是个远为困难的课题。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经济学家们将必须努力适应混乱不堪的局面,也就是说,他们将不得不承认非理性的、经常属于不可预测的行为的重要性,不得不直面市场中经常出现的特定的不完美,不得不接受精巧的 " 大统一 " 经济学还在天边的现实。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这将意味着对于经济政策的建议需要更加谨慎——并且克制出于市场自身会解决一切问题的信念而取消各种安全机制的愿望。二、从亚当 · 斯密到凯恩斯,再回潮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通常要归功于亚当 · 斯密在 1776 年所发表的《国富论》。在接下来的 160 年间,经济学理论体系蓬勃发展起来,其核心思想是:相信市场。经济学家们固然也承认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形,其中最重要的例子莫过于 " 外部性 ",其含义是指某些人的行为给其他人造成了负担,却并不需要为此付钱,例如交通阻塞或者环境污染等。然而," 新古典经济学 " ( 这个术语来自 19 世纪后期那些把 " 古典 " 经济学家的思想提升为精炼的理论的学者 ) 的基本假设还是说,我们应该对市场体制充满信心。不过,这样的信心却被大萧条给粉碎了。当然,即便是面对全盘崩溃的局势,仍然有某些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市场经济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绝对正确的,例如,约瑟夫 · 熊彼特在 1934 年 ( 那是什么年代 ! ) 还宣称," 萧条不能被简单地当成坏事 ",而是 " 某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的表现形式 "。但当时的许多 ( 最后是大多数的 ) 经济学家却接受了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的看法,去寻求对当时现实的解释和未来衰退的解决办法。可能与你听说的不同,凯恩斯并不希望由政府来负责经济的运营。对自己在 1936 年发表的杰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做的分析,他认为 " 带有较为保守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是希望修补资本主义制度,而非取代之。不过他的确挑战了自由市场经济可以在没有看护人的情况下正常运转的观念,尤其是对金融市场表达了蔑视,他认为这个市场被短线的投机所操控,很少顾及基本面。于是他呼吁用积极的政府干预——印刷更多的钞票,以及在必要情况下大量投资于公共工程——来应对衰退期的失业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凯恩斯的贡献绝不仅限于提出大胆的主张,他的《通论》是本带有深刻见解的著作,其中的分析折服了当时那些最杰出的年轻经济学家。然而,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在讲述一个从凯恩斯主义的立场撤退,回归新古典经济学的故事。新古典的复苏最开始源于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 · 弗里德曼,早在 1953 年,他就断言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描述 " 既能结出极其丰硕的成果,又值得完全的信任 "。只是关于经济萧条的问题呢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反击始自所谓的货币学派理论。货币学派在原则上并不否认市场经济需要有意识的调节,例如弗里德曼就曾说过," 我们如今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 " ( 当然他后来声明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 ) 。不过这个学派却强调说,要防止经济衰退的发生,采取些非常有限的政府干预形式就足够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操作来使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 ( 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 ) 保持稳定增长。一个很著名的论点是,弗里德曼和他的合作者安娜 · 施瓦茨提出,假如美联储的工作做得足够好,大萧条本来就不可能发生。弗里德曼后来还引人注目地反对政府将失业率压缩到 " 自然水平 " ( 在目前的美国被认为是 4.8% 左右 ) 之下的任何有意而为的努力:他预测说,过度的经济扩张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同时降临——这一预测被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涨所证实,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反凯恩斯主义运动的声望。但最后,反凯恩斯主义运动却远远超出了弗里德曼本人的立场,与其继承人的言论相比,弗里德曼的观点甚至会显得相对很温和。在金融学家们那里,凯恩斯将金融市场视为 " 赌场 " 的轻蔑被 " 有效市场 " 理论所取代,这一理论声称,金融市场对资产的定价总是真实地反映着既有的信息。同时,许多宏观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衰退的时候也完全抛弃了凯恩斯的框架。有的人回到熊彼特及其他大萧条的辩护者的立场,把萧条理解为好事,是经济体为了适应变化所做的调整的一部分。即使是那些不愿意走得过于极端的人也认为,对抗经济衰退的任何尝试所起的作用都会弊大于利。不是所有的宏观经济学家都愿意走上这条道路:许多人成了自诩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他们仍然相信政府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不过他们也大都接受了投资者和消费者是理性的、市场通常能正常运转的看法。当然,潮流中还是有另类出现:部分经济学家挑战了理性行为的假设,对金融市场值得信任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并指出金融危机有着漫长的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不良记录。只是这些人是在逆流而动,无法扭转当时泛滥成灾、如今看来却十分愚蠢的自满情绪。三、过分骄傲的金融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于显然的原因,金融市场的名声并不好。凯恩斯将其类比为 " 在报纸举办的竞赛中,参赛者需要从一百张照片中挑选出六张最漂亮的脸孔,优胜奖将授予与参赛者总体的平均偏好最接近的选手 ; 于是,每位参赛者应该选择的就不再是他本人以为最漂亮的脸孔,而是他猜想其他参赛者最有可能喜欢的脸孔 "。凯恩斯认为,投机者在金融市场中把时间花在追逐其他人的时髦选择上,因此让这样的市场来决定重要的商业决策会是很糟糕的想法:" 当某个国家的资本投资成为赌博活动的副产品之后,这样的工作肯定做不好 "。可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有关金融市场的研究却似乎被伏尔泰笔下的潘格罗斯博士所支配了,这位博士坚持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所有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个。有关投资人的非理性、泡沫、破坏性投机的讨论在学术界完全消失,这个学科被 " 有效市场假说 " 所统治,其含义是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完全是公众可以获得的所有信息反映出来的内在价值,其发布者是芝加哥大学的尤金 · 法玛。例如,给定某公司的盈利水平、商业前景等各种内容的信息,股票价格总能准确反映该公司的价值。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 · 詹森为代表的金融学家们又提出,由于金融市场总是能正确地定价,因此,公司领导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 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整个经济 ) 就应该是使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格最大化。换句话说,金融学家们相信,我们应该将一个国家的资本运转交到凯恩斯所比喻的 " 赌场 " 的手中。很难说经济学研究出现的这一趋势变化是由某些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的确,对于 1929 年的记忆在逐渐消退,但牛市依然不断出现,过度投机的传说盛行,然后又是熊市的到来。例如在
年,股票价格曾下跌了 48%。而在 1987 年的股灾中,道琼斯指数又因为不明所以的缘由在一天之内下挫了近 23%,这些事件本来应该使人们对市场的理性产生某些疑虑。但事实上,这些凯恩斯或许会认为能证明市场的不可靠的重大事件,却丝毫没有弱化一个优美的理论观念产生的巨大力量。金融学家们在每个投资者都会理性地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假设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理论模型,也就是所谓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非常精美,而且假如你接受其假定,这个模型的用途也会极其广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但能告诉你该如何选择投资组合,而且从金融业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告诉你该如何对衍生产品 ( 对收益权的权利 ) 定价。这个新理论的优美特征和显著的实用性给其创立者们带来了一系列诺贝尔奖,该理论的许多专家还获得了众多较为世俗的奖励:借助新的模型和强大的数学技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更高级应用需要物理学家层级的运算能力——温文尔雅的商学院教授们得以跻身华尔街的高级技术人才之列,也拿到了华尔街层级的薪酬。公正地说,金融学的理论家们并不仅仅是由于其优美、实用和回报丰厚而接受有效市场假说,他们也提供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的证据。这些证据初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实际内容却非常有限。金融学家们很少会问那些看上去非常浅显其实却难以回答的问题,例如,某项资产的价格相对于盈利水平等真实经济的基本面数据是否有参考意义。相反,他们只会考虑,相对于其他资产的价格,某项资产的价格是否有参考意义。如今已成为奥巴马政府主要经济顾问的劳伦斯 · 萨默斯曾经用 " 调味番茄酱 " 的寓言来揶揄金融学家,说他们 " 证明了两夸脱装的调味番茄酱的销售价格恰好是一夸脱装的调味番茄酱的两倍 ",并由此得出结论说,调味番茄酱的市场具有完美的效率。不过,无论是这样的嘲讽还是耶鲁大学的罗伯特 · 希勒等经济学家所做的更有礼貌的批评,都未能产生足够的影响。金融学的理论家们继续坚信自己的理论在本质上是正确的,许多作实际经济决策的人同样如此,这其中就包括当时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 · 格林斯潘,他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是放松金融监管的支持者,他之所以拒绝限制次级贷款和控制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出自现代金融学对市场的一切尽在掌握的迷信。2005 年发生过一件很能说明问题的事情,在庆贺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任职的研讨会上,某位勇敢的、名为拉古拉迈 · 拉詹 ( 令人惊讶的是他也来自芝加哥大学 ) 的来宾提交了一篇带有警告性的文章,说当时的金融体系已接近危险的风险水平,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在场人士的嘲笑。顺便说一下,其中包括萨默斯,他说拉詹的警告都是 " 误导 "。然而到 2008 年 10 月,格林斯潘却承认他陷入了 " 难以置信的 " 震惊之中,因为原有的 " 整个理论大厦 " 都已 " 坍塌 "。由于这一理论大厦的坍塌同时伴随着真实市场的崩溃,结果自然是严重的经济衰退,从许多指标上看,我们目前遇到的都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衰退。政策制定者们该如何行动呢 ? 不幸的是,本来应该为应对经济滑坡提供明确指导的宏观经济学自身也陷入了迷惘。 ( 保罗 · 克鲁格曼系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教授 ) 本文 2009 年 9 月刊于《纽约时报杂志》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房地产3小时前
环球老虎财经昨天
中金在线11小时前
凤凰财经21小时前
中金在线23小时前
中金在线21小时前
房地产2小时前
腾讯财经3小时前
腾讯财经3小时前
腾讯财经6小时前
腾讯财经6小时前
腾讯财经8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10小时前
腾讯财经9小时前
雪球7分钟前“经济学家为什么错得这么离谱”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经济学家为什么错得这么离谱”
这个星期,我终于搞清楚了一件事,原来美国人也喜欢秋后算账。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在这些危机我们一一经历了个遍后,美国国会一个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工作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一个为期三天的听证会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受到了这个工作组的严厉指责。以84岁高龄,而且是已经一再找机会认过错的格老,不得不再次站到听证会上,为自己做一些苍白的辩解,当然,还有那一句一再重复的话――“我们当然犯下了错误。”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格老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
格林斯潘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本质上是一个信奉“绝对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的错误,出错之后,他曾经表示,“不敢相信自己对市场的信念和对市场是如何运作的理解是错的。”他也曾经感慨,说他处于“极度震惊难以置信”的状态,因为“整个理智大厦”已经“崩溃”。
为什么经济学家会错得这么离谱?
关于这个问题,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还专门在2009年写了篇博文来探讨,题目就叫做“经济学家为什么错得这么离谱”(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
克鲁格曼的文章写的漂亮极了,简单,深刻,有思想:“以我的观点,经济学界所以误入歧途,是因为就经济学家整体而言,常常把披着精妙数学外衣的美丽错误当做真理,”“大多数经济学家死抱着资本主义就是一个完美或近乎完美制度的观点,”“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
因此,你可以说,克鲁格曼是一个不教条的人,一个灵活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作为经济学家,到了2010年也有错得离谱的时候。这不是什么悖论,是经济学家,就有错得离谱的时候。
说克鲁格曼错得离谱,源自他的两篇专栏:
今年1月1日,在“中国的新年”中,克鲁格曼测算出,由于人民币低估,美国损失了140万个工作岗位,为此,他支持和中国打贸易战;3月11日,在“中国的绝笔”中,克鲁格曼建议财政部给中国贴上“操纵汇率者”的标签,他又测算出,如果取消人民币汇率管制,全球经济增长将高出1.5个百分点。
自由汇率制度,为什么克鲁格曼会死死抱着这样“一个完美或近乎完美制度的观点”,而“对很多其他事情视而不见呢”?当然,会有很多人对克鲁格曼“口诛笔伐”。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罗奇认为,克鲁格曼的建议是“完全错误的”,正在给华盛顿“很糟很糟的建议”;高盛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也认为,“人民币当前并无明显低估迹象,但很不幸的是,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有太多的政治干扰。”
可惜,罗奇和奥尼尔的话说得再有理,也不如克鲁格曼的话有力。其一,大摩和高盛要在中国做生意,说点让中国人舒服的话很自然;其二,罗奇和奥尼尔讲话太温和,不像克鲁格曼是独断式的,“贴标签”,“以数据服人”,在国际讲坛上“有理不在声高”并不适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罗奇和奥尼尔不过是投行经济学家,而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家,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家也会犯错吗?
罗奇和奥尼尔尚且如此,中国经济学家就更不是对手,很多人还没有上场就怯了,先承认人民币的确低估了,再强调升不升值,怎么升值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话在家里说说还可以,拿到国际舆论的“自由市场”上就面了。
对付克鲁格曼,给中国政府的谈判找点舆论支持,还需要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好在这个星期,就在美国财政部推迟发布“汇率报告”,而盖特纳还旋风访华的前后,4月6日,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曾经的美国总统高参――斯蒂格利茨讲话了,感谢新媒体技术,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听到他的原声,题目就叫做“不能再打贸易战了”(No Time for a Trade War)。
斯蒂格利茨点出的第一个要害是,关于人民币的所有技术性争辩都是幌子,本质上这就是一场贸易战;第二个要害更要命,“汇率操纵者”的概念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因为所有政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汇率,“最近的希腊危机发生后,美国从弱的美元对欧元汇率中获利。那么,欧洲人应该指控美国是‘汇率操控者’吗?”
当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说,“我们喜欢强势美元”的时候,他是不是在暗示美元汇率需要被操纵?当美国现财政部长盖特纳任上,美元指数暴涨暴跌,他是不是在实际操纵美元汇率?
克鲁格曼就是错了,其实,他不止犯过这一次错。
1994年,克鲁格曼通过经济学分析,指出“亚洲奇迹仅仅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带来的”,因此也“不可持续”,不久后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克鲁格曼作为预言大师一举成名。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斯蒂格利茨和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后来都曾论证过,克鲁格曼的预测逻辑不对,而克鲁格曼后来还悄悄承认了这一点,在重新归究那场危机的原因时,他写道:1997年,与5年或10年前相比,亚洲经济体抵抗金融恐慌的能力减弱了,原因之一是开放了金融市场,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它们的自由市场改革倒退了,而是因为前进了。
就像一个斯诺克高手,想把黑球打进左边底袋时,球却进了右边底袋,一样得分。
既然已经在亚洲问题上错过一次,再错一次就不奇怪。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在克鲁格曼理论体系中,是有他的偏好的,自由汇率就是他的偏好。
就像克鲁格曼批评那些犯错离谱的经济学家一样,他自己也掉进了“感性的陷阱”里。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保罗·克鲁格曼: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这样离谱?【最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保罗·克鲁格曼: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这样离谱?【最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