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联名月卡合作可以投资吗 可以和摩拜单车联名月卡合作合作吗

摩拜单车,模式最牛逼,但还能走多远?
我的图书馆
摩拜单车,模式最牛逼,但还能走多远?
文章来源:港股那些事作者:青朴山中国创业者最爱玩的就是“商业模式”创新,摩拜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文章最后提出了5点摩拜单车现在面临的问题,而我更关心的是整个共享经济能在中国走多远。& 一、一个风投界的经典故事:土豪海选女友,给三个候选对象各一百元,让她们用最少的钱,把一个空的房间填满。第一个女生买了很多棉花,勉强装了房间的二分之一。第二个女生买了很多气球,装了房间的三分之二。第三个女生冰雪聪明,她花少少的钱买了很多蜡烛,温暖的烛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土豪最后选了胸大的那一个。相亲时,男人会和你谈情怀,谈人生,谈理想,但他最看重的,实际是胸。我是做风投的,我见过的创业者也不少了,我也会和他们谈情怀与社会价值,谈创始人人品,谈团队构成,但最后决定投与不投的时候,我其实只看一点:商业模式。中国人穷怕了,也被束缚太久了,所以一旦环境许可,万众创业的激情就难以遏制地在神州大地上肆意疯长。但绝大多数创业者其实并没有想清楚他的商业模式,所以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只是被荷尔蒙以及发财梦所蒙蔽和牵引,被白白浪费在了艰险的创业路上。商业模式实际是一个链状的体系,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如下5个核心问题: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何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不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我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就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的距离;最牛掰的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但中国人创业,喜欢投机取巧,耐不得寂寞,不舍得技术研发投入,也不愿等,所以99%都只是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的创业,比拼的实际就是商业模式。所以,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这么一句经验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二、在我做风投的这十几年里,我见过无数聪明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多都令人眼前一亮,但令人拍案叫绝的,则寥寥无几。无它,就是因为没有几个模式把以上5点都回答好了。一般而言,能回答1、2、3的,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了。能回答1、2、3、4的,就是上品项目了。能把1、2、3、4、5同时回答的,就可以冠之以“最牛逼”三个字了,是极品项目。如果要选中国过去7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会倾向于雷军的小米。他是第一个用硬件做互联网的,以几乎不赚钱的倾销价格获取用户(羊群),打造生态,然后去寻找“猪”来买单——也即雷军的名言:羊毛出在猪身上。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市场足够大,价格敏感的屌丝用户也足够多,但,雷军的商业模式核心仍然只是一个单纯的营销模式创新,他会触动手机生产商与销售渠道的双重利益,断难持久。一旦其他厂商在渠道改革上跟进(比如VIVO与OPPO),甚至是用技术创新来比拼(比如华为),而你的生态与“猪”都还没来得及找好,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为何小米开始被迫扩展产品品类(诸如小米手环、小米电视等),继续挖硬件,而不是挖ARPU值的原因。换句话说,雷军完美回答了上述1、2、3三个问题,4回答了一半,5没有答案。所以,小米这个项目,远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好。如果要选中国过去5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把票投给滴滴。出行的难易,几乎关乎所有人,市场足够大,而且绝对的高频,同时因为前期要烧大量的钱来圈用户,不是足够有钱的人,也无法去做这种创新。但,它的瑕疵也是明显的:触动了几乎所有商务乘用车链条上人(诸如出租、公交、相关主管机关等)的利益,而这个链条上的人,属于社会天然会给以同情的所谓“弱势群体”。最关键,他们是有组织的,不是散杂的个体。组织要反弹,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且,烧完钱后,在可预见时间内,滴滴看不到该如何赚钱。盈利模式一直不清,这是滴滴商业模式最大的硬伤。换句话说,滴滴完美回答了上述1、2、4三个问题,3回答了部分,5没有答案。所以,滴滴这个项目或许是好项目,但肯定不是“最牛逼”的项目。个中五味,投钱进去的人,自己才会体会到。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而且,我愿意对它冠以“最牛逼”三个字。三、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创新,很类似其中的代表公司摩拜——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立,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12月,ofo日订单接近2万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到北京大学办事,看到路上很多辆小黄车闪过,他意识到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抓住了学生的刚需,并且是高频次的,于是便有了2016年春节后的A轮融资。摩拜单车则是一开始便有资本的身影,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创始人胡玮炜只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的一天,一个在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诉胡玮炜,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后来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过探讨。胡玮炜一开始就有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并邀请从优步上海总经理离职的王晓峰担任摩拜的CEO。两者都发展迅速,从下表的融资数量与估值可见一斑: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是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公交、地铁、出租、私车都无法解决。而过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尝试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各区政府各自为政,投入主体不清,自行车投放不足,还车困难等一些列问题,最后几乎都无疾而终。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由公司投放车辆,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看到有合适的还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半小时收费一元,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哪怕你是一个丝毫不在意出行成本的土豪,一旦你体验过月朋友吃饭,开个私家车从东城到西城需要三个小时,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的痛苦,你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宁可地铁。出地铁站后骑摩拜单车到饭馆路边,把车一扔,是多么痛快和潇洒。所以,你几乎可以把所有城市上班一族都视作目标群体。第三,这玩意几乎没有触动任何旧世界哪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缴的对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党”,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是“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想明白了这一点,你不得不对想出这个模式的人由衷赞服。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见下图):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我相信他们心里都门清: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通过什么?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共享单车”的玩法,等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之所以说这是个天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从这个意义上,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都类似一个储蓄所。中国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有超过2.4万家分支机构,3万台自动柜员机。而日,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将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过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解决了上述模式中的1、2、3、5(见下表):  &唯有4略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因为,最关键的盈利模式问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解决——这符合“最牛逼”模式的定义。四、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能走多远?或者说,还有哪些问题?问题仍然存在,简而述知:1、当前的硬件成本偏高降低“储蓄所”的开办成本是未来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ofo的单车成本较低,因此收取的押金也较低,但摩拜的单车成本要高出数倍。ofo与摩拜在单车成本上的差异体现在下表中。摩拜的运动版价格昂贵,由于是自有工厂生产,特别是采用无链条传动结构,大大增加了单车的重量和成本。  &2、难骑、难找问题公司为了减少返修率,设计的车辆必然没有正常自行车好骑,体验会差不少。而用户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就必然违停,甚至藏车。但这些都属于甜蜜的烦恼,不难解决。  &再也不用买车了3、蓄意破坏问题  至少摩的司机对这些车会有“深仇大恨”,但如前文所说,这个问题不大。  &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旁边出现大面积人为破坏共享单车情况,估计数量超过500辆4、竞争对手问题  无论是摩拜,还是其他,其实都刚刚起步。“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可复制性太强,门槛不高。摩拜等先行者必须全力加速奔跑,圈地第一。  5、政策支持问题表面看“共享单车”并未触动太多人利益,而且还有绿色出行的环保概念,但一旦成气候,抢(停放)空间,抢(行使)道路,都几乎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共享单车”其实是动的整个机动车的奶酪,被利益团体乃至行政打压,完全是可能的,必须高度重视。当今浮躁的中国,出现一个令人兴奋的商业模式不容易,真心祝“共享单车”能一路走好。————————&CMKT社群&————————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致力于打造管理咨询领域顶级俱乐部版权声明:我们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邮箱:cmkt_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来自雪球&#xe6关注 讲真,摩拜单车可能是一场庞氏骗局 先声明我本人对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的看法。我本人对这种创新极为赞赏!极为支持!极为鼓励!因为它对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和节能减排绿色出行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本人也是摩拜单车用户,我去北京、广州、深圳出差时,3公里内的出行需求都优先选择摩拜单车,甚至在深圳湾骑了10公里。我希望今后中国所有大城市的街头都布满共享单车,使用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既然如此,为何要写这篇看起来要黑摩拜单车的文章呢?一是目前的共享单车项目是客观上附带公益属性的商业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以盈利为目的,我希望通过此文能鞭策包括摩拜单车在内的所有共享单车企业注意风险控制,把这门生意做长久。二是分享一种理财的思维方式,帮大家如何真理财和庞氏骗局的区别。以下观点仅是力哥一家的不成熟观察和思考,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同看法,强烈欢迎拍砖留言。以下是正文由于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直观,力哥虽是外行,拿不到最真实最新的数据,但以我的常识和观察,也能大致做出我的判断:虽然共享单车模式对社会有益,但从商业上看,这个生意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很难长久做下去,眼下的火热只是资本寒冬下的泡沫狂欢。所以从商业模式上看,我集体看衰小橙车(摩拜)、小黄车(ofo)、小蓝车(bluegogo)和深蓝车(小鸣)们。思考一个生意到底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金矿还是一个没法自圆其说的庞氏骗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算投入成本和回报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方讲不清收益的确切来源,那基本就是庞氏骗局,力哥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才一直对泛亚日金宝持怀疑态度。如果对方虽然能说得清收入来源,但经过测算发现收益长期看很难覆盖成本,更不要说盈利了,那八成也是庞氏骗局。共享单车的成本很容易测算,主要就两块。一:公司正常的运营费用,包括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行政、技术、市场推广、公关等各个部门。现在这种国民总时间已经到顶,流量已极为宝贵的时代,不管哪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最大的成本一定是营销推广成本,在金融领域,无论是传统的银保产品还是现在的P2P,都是如此。然而共享单车的特点是满大街都是又带有天然的公共服务属性,所以政府会主动支持,民间会口碑相传,路人会好奇了解,一有风吹草动,媒体也会主动争相报道,所以早期共享单车的推广成本并不算很高昂。虽然因为满足了许多用户的需求痛点,培养用户习惯不难,但要中途改变用户习惯很难。用一款新的共享单车就需要下载一个新的APP,占用额外的手机屏幕和内存,还要重新注册,重新缴押金,很多人就会嫌麻烦,意味着之前的投入都成了沉没成本。所以和其他互联网创新产物相比,虽然早期共享单车的推广成本不高,但市场竞争激烈后的用户转移成本非常高昂,这就意味着最先开始烧钱抢占市场的头部效应会更明显,这也是为什么自从去年夏天摩拜单车突然火了以后,全国会瞬间出现几十家同类竞品。目前看来,经过多次互联网创新和O2O的厮杀经验,傻子都知道阿里和腾讯崛起的奥秘,所以大家都在死命拼速度。从当年的团购,到后来的P2P,从打车软件到外卖软件,决定生死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从摩拜爆红到现在不过半年,但已能基本确定类似支付领域的支付宝和微信双寡头就是摩拜单车和ofo了。摩拜单车是因为最早崛起,先发优势明显,媒体争相报道,甚至一度把摩拜单车和共享单车画上等号,相当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可以创造出无数种,但因为比特币是始作俑者最先崛起,让公众形成了“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印象,所以直到今天比特币依然傲视群雄,只有莱特币等少数最牛的跟风模仿者能在老大的巨大光环下苟延残喘。这个道理风投自然明白,所以在钱投不出去的资本寒冬,一大波风投才会整齐划一地拼命在摩拜身上下注。而ofo背后主要是“滴滴系”的资金在支持,而且通过对摩拜单车追求极致的创新进行逆向的颠覆性创新,后来居上,现在已基本可以和摩拜分庭抗礼。“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出现了,剩下的酱油君大概率是活不了太久的。这也是力哥此文直接拿摩拜说事的原因。二:与公司的常规运营费用相比,共享单车占绝对大头的成本是单车的制造和维护。网传经典款摩拜单车的制造成本是3000元,比市面上普通的电动自行车还贵,如果全国投放100万辆单车,光制作成本就高达30亿。再来看盈利模式这一块,虽然一推向市场就可以立刻赚钱,但模式很单一,就是租金。由于自行车追求轻盈便捷,不可能像公交车那样做大面积车身广告,也不可能安装饱受争议的出租车副驾驶座位后方的广告屏,在如此特殊单一的应用场景里,我也想不出有其他变现渠道。摩拜经典版租金1小时2元,大众版1小时1元,为了应对后起之秀的价格战压力,未来租金只有打折可能,难有涨价空间。所以关键就看单车使用率。假如一辆单车每天被极限使用10小时,租金收益20元,150天就能收回制作成本,这生意肯定有得赚。但据我观察和思考,一辆单车每天平均能被使用1小时已经谢天谢地了。一是因为为了短期内快速占领市场,前期车辆投放只能用力过猛,供大于求,这种准公共服务商品必须在一座城市全覆盖,覆盖面不够广就会抑制用户的使用冲动。近期我几乎每天在上班路上都能看到成批成批整装待发的摩拜和ofo整齐地停在马路边,这必然会降低单车使用频率。二是因为自行车本来承担的就是短途运输功能,如果单纯为了快捷方便到达目的地,单个用户不太可能花一小时以上的使用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如果骑车要那么长时间,肯定会改用打车或地铁等其他手段。这就和出租车不同,出租车司机接单有撞大运成分,有时只是个起步价,有时却能接到百元以上的大单,而摩拜的客人几乎都是“起步价”,所以单客单次收入很低。三是自行车出行受天气季节因素影响极大,这有公开数据可以证明。在冬夏两季,雾霾天,大风天,雨雪天,由于使用体验太糟糕,选择骑车出行的人都会急速减少,而且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影响,如今极端气候越来越常见,即冬夏越来越长,春秋越来越短,尤其是冬天,绝大部分人不愿骑车出行。而纵观中国对共享单车需求最大的五座一线城市。北京冬天太冷,夏天太热,雾霾天太多,所以一年中最少一半时间不是骑车出行好时间。上海和杭州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同样冬冷夏热(上海冬天的冷是富含水分的湿冷,虽然温度不算很低但体感很冷),雾霾天虽然比北京少,但上海的雨水比北京充裕很多,所以一年中也有一半时间不适合骑车。深圳和广州冬天不冷甚至还有点小热,但太热同样不利于骑车,力哥去年11月骑摩拜逛深圳湾时也是满头大汗,热得不要不要的,另外珠三角雨水多,台风多,加上现在也有雾霾,所以广深虽然比北上杭好点,但依然受制于天气。四是乍一看,共享单车解决的是从地铁或公交车站到目的地之间最后1-3公里的难题,似乎应用场景很广阔,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其实应用场景很狭窄。对自备交通工具的人,不管是汽车、电动车还是自行车,基本不会是共享单车的长期忠实用户,比如力哥只有在偶尔出差时才会使用。对没有自备交通工具的人,需要长期依赖共享单车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上班族上下班,二是学生族上下学,两者需求时间都非常集中:工作日上午7点到9点和下午5点到7点。对学生而言,还要去掉寒暑假。这就形成了供求悖论。如果无法在上下班集中出行时段满足那么多需求,用户体验就会很差,因为稍晚一点出地铁或离开公司就抢不到车了,那对于赶时间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由于不确定性太大,他们就会放弃这种出行选择。而这显然是商业化运作的共享单车绝对无法接受的局面。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另一个极端,为满足这些短时间的集中出行需求而投放对应数量的庞大单车,从而导致单车利用率大幅下滑。但这却是违背经济学原理的选择。为什么年年春运火车票都要抢,就是因为如果铁道部为完全满足春运这种极端情况下中国人集体出行需求而疯狂扩建铁路,那在一年剩下的340天时间里就会造成巨大的运能过剩,这既是一种中国经济无法承受的浪费,更是铁总无力承担的成本。所以我一直呼吁火车票价和飞机票一样实行市场化,春运期间票价大幅提高,春节过后票价大幅跳水。别和我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刚性需求,你开1万元加班工资看看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大城市过年加班,难道那些大年夜还在大城市的饭店里打工的年轻人都不想回家过年吗?总之,我们就以平均每辆车都能被使用1小时来计算。经典款摩拜每年能收回的租金不过730元,需要4.11年才能收回制车成本。而一辆摩拜单车有可能坚持运营4年多吗?几乎不可能。出租车有6-8年的强制报废年限,而普通私家车没有,就是因为前者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高于私家车,外加使用频率高,折旧速度快,所以必须设置强制报废年限。摩拜单车也是如此,但又远不止于此。一是因为自行车天然的破损维修概率就远高于汽车。毕竟一个是封闭的大型机械装置,一个则是敞开式的任何成年人都能提着就走,任何孩子都能一推就倒的小玩样儿。再加上刮风下雨暴晒冰冻都没人来维护,而自家的自行车再不济,车主也知道推到车棚里放着,脏了会擦擦,坏了会心疼,而摩拜单车脏了坏了用户不会心疼,只会嫌弃。这就意味着正常情况下,一辆崭新的摩拜单车使用一两年后,就很有可能不得不回炉再造。而在这一两年中,自行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需要维修,从最常见的车胎没气,到车轱辘弯曲,钢丝断裂,刹车失灵,链条脱落,脚踏板脱落,齿轮生锈,车铃不响、螺丝脱落以及其他各种配件丢失或损坏,轻则会影响用户体验,让用户吐槽车子太垃圾,甚至一看车子太旧太脏太破,压根就不会解锁这辆车,重则会影响交通安全。我相信早晚会出现一起这样的新闻引发大家对共享单车新的争议:有用户骑共享单车出现严重交通事故,而原因是共享单车刹车线断裂等自身安全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些单车企业必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保证海量单车的日常维护,而这些单车是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把这些星散的单车不停用卡车集中收集回来维修,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我更担心的是第二点——人为破坏,这是最不可控的成本风险。关于这些共享单车上市以后受到过的各种奇葩的“非人”待遇,我就不多列举了,网上这类文章一大堆,摩拜创始人看到都哭成泪人了——你们这群人渣即是在糟蹋我的钱,更是在糟蹋我的梦想!总之一句话,中国人整体素质还太差,而对于这种介于违法和缺德之间的行径,执法成本又极其高昂,或者说很难对其作出惩罚。别说什么实名制用车情况下,如果你乱停放单车会对自己的诚信记录有影响。拜托,大半夜的城市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停着一辆共享单车,宵小之徒随便把车提到自己家里,根本不会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就算监控拍到又如何?自己家里的自行车失窃了,就算报案了由于案值太低警察都懒得管,更何况共享单车不是某人的个人财产,而是公司财产,可公司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辆单车,可能每天都有N辆车就这么消失了或被人为破坏了,如果真要一辆辆车去排查嫌犯再打官司,成本可能远高于再造一辆新车的费用。所以对国人素质低导致的非正常性损耗和丢失,我觉得在当下国情下,作为企业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破解。如果把这两个重要因素算进去,再加上公司运营推广成本,以每年730元租金收入来计算,造价3000元的摩拜单车可能要6-7年才能真正收回成本。所以经典版摩拜单车虽然外形很酷,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做了大量技术改造,比如实心轮胎和内置封闭式的车轴结构,但也因此造成造价过于高昂和车辆过于笨重这两个致命缺点。外形酷不能当饭吃,如果这车骑着又累,租金又比其他车贵一倍,我还选这车不傻吗?那造价300元的ofo能不能破解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也很难。还是以单车平均每天使用1小时为例,大众版摩拜和ofo一年租金收入是365元,乍一看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可公司运营推广成本一点不会少,而上面我说的那两条自行车正常和非正常的损耗成本只会比经典版摩拜更高。经典版摩拜就是通过独特设计,希望前期更高的一次性制作成本会不断稀释后期持续增加的维护成本,而ofo反其道而行之,虽然前期制作成本低,有利于快速抢占市场,但后期的维护成本会不断上涨。我在北京和上海路边都看到一大堆破损的ofo在座椅上写着“已坏”等字样正等待维修。为了压低制作成本,ofo在车辆防盗和防拆卸方面的投入也不如摩拜,导致ofo更容易被人为破坏,也更容易受小偷青睐,因为更容易解锁以及拆卸组装二次贩卖。所以我目测要覆盖全成本,一辆ofo必须服役至少2-3年才能开始实现盈利。而大部分共享单车的寿命熬不到那么久。所以拆开看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底层逻辑其实很难讲通。对风投来说,只要这个泡沫能继续吹下去,ABCDEFG轮不断融资融下去,这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要让后面的接盘侠接手,我能套现离场就OK。力哥常说中国人现在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希望分分钟就能赢取白富美当上CEO登上人生巅峰,其实以我对风投行业的了解,这行中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徒可能比例更高。你可能会说:风投亏钱管我鸟事?所以我要说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摩拜单车也可能是一场庞氏骗局。核心就在于高达299元的押金。曾有一个数据说摩拜单车的人车比是10:1,也就是每辆摩拜对应10个注册用户(现在比例应该更高),10个用户的押金加起来就有2990元,够一辆车的制作成本了。299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很少有人会用了一次摩拜单车后就发誓这辈子不会再用第二次而马上把押金全拿出来。尤其是当你想拿回押金时,摩拜APP会提醒你,到账时间2-7天,在此期间你无法再次使用摩拜。这么一来很多人就慌神了,万一我在7天内还要再次用车怎么办?再一想299元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要不就先放着吧。299元的确不是什么大钱,拿出来投资一年可能还不够一顿饭钱。但把全国所有用户的299元押金加一起,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最近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公开表示,摩拜单车的用户量已超1000万,这意味着摩拜单车公司手里掌握了30亿资金!如今一家P2P公司如果用户存量投资额能超10亿就恨不能让天下人皆知,而且这些资金还承诺每年给6%、9%甚至13%利息,可摩拜手里掌握的30亿资金是没成本的!由于和余额宝一样,用户基数和沉淀资金都足够大,所以摩拜完全可以像我们个人做理财一样,拿3000万放在活期账户,应对日常的押金退回申请,还有2.7亿放在高流动性的货币基金中,剩下27亿则可以拿去投资周期更长或风险更高的项目,以谋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假如一年投资回报率是8%,摩拜一年光投资收益就能超过2亿!更可怕的是,如果这笔资金不受第三方权威金融机构监管,理论上还存在和P2P一样携款跑路的风险。这个问题去年9月就已引起舆论关注,摩拜公关部负责人是这样解释的。第一,这笔钱存放于摩拜单车单独设立的银行账户中,交由第三方监管,专款专用,与公司运营资金分开。第二,公司从财务角度出发,对这笔资金也会进行一些较为稳妥的操作,比如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但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保值考虑,并非是为了盈利。这两句话合在一起看就很清楚了,摩拜单车的30亿押金目前还没有在银行进行和P2P一样规格的资金存管,尽管是独立账户,但公司依然可以自主决定并动用这笔钱购买理财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实际上这笔钱的调拨使用还是完全由摩拜自己说了算。结合前文所说的共享单车长期看盈利模式很难持续的问题,等到两三年后,风投钱都烧得差不多了,可摩拜距离大幅盈利依然还很遥远,到时候是不是会动这几十亿用户沉淀资金的脑筋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从法律上说,这299元所有权属于用户而非摩拜。大部分商品或服务押金都是短期行为,而共享单车的特殊性是这是一种日常服务,所以押金会长期滞留在摩拜公司账户。长期免息占用用户资金用于生息投资,那投资收益到底该归谁呢?如果全归摩拜自己所有,那摩拜就是借鸡生蛋,实际上侵害了用户利益。更何况摩拜公关自己都说这么做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保值。“盈利”针对的是谁?摩拜公司。“保值”针对的是谁?摩拜用户。所以摩拜这么做是替用户理财,但收益却不给用户,这不就自相矛盾了吗?而且我在网上搜索相关问题时,发现大量网页和帖子都无法打开,以我10年媒体从业经验看,这不像是自然现象。为了避免舆论和用户对这一敏感问题的反复质疑,摩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向ofo靠拢,大幅降低押金金额,但这么做的确会降低用户的违约成本,不利于公司和行业发展,我不支持。二是根据押金在摩拜单车的滞留时间,给予相应的阶梯利息,利率可参照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水平,眼下一年期也只有1.5%。这么做有三个好处。一是从法律和道德上说摩拜就不会再受到质疑,二是用户押金留在摩拜账户时间越长,利息越高,客观上会起到鼓励用户成为摩拜长期忠实用户的效果,三是摩拜随便招两个懂理财的员工,或者聘请力哥做理财顾问,赚点存贷差的钱来补贴运营亏损完全不成问题。这是我站在理财师角度给摩拜的中肯建议。最后衷心祝愿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公司能够有序经营,健康发展,在发展速度和风控控制上达到有机平衡,能更长久地为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和绿色出行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更希望国人的素质能够不断提高!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和摩拜单车合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