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直方图均衡化,还谈什么数码摄影

不懂直方图,还谈什么数码摄影-翼狐网
不懂直方图,还谈什么数码摄影
直方图是数码摄影的核心工具,是“摄影师的x光片”。不理解直方图,无异于数码时代的“盲人”。掌握了直方图,摄影师就不再为复杂的测光方式所困扰,也不会被显示屏、环境光线和个人喜好所误导,真正做到科学曝光、精确后期。知识点:曝光、影调、通道、直方图阅读时间:10-15分钟1& &什么是直方图?数码时代,直方图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相机的显示屏,还是后期ps、acr里的窗口,甚至色阶、曲线的工具之中,都可以看到直方图的身影。要理解直方图,绕不开“亮度”这个概念。人们把照片的亮度分为0到255共256个数值,其中0代表纯黑色的最暗区域,255表示最亮的纯白色,而中间的数字就是不同亮度的灰色。当我们用横轴代表0-255的亮度数值,竖轴代表照片中对应亮度的像素数量,这个函数图像就被称为直方图。上面的这个直方图,准确来说应该叫rgb直方图,因为他是由红、绿、蓝三个通道的直方图叠加后除以3而成的。我们知道色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成。而相机记录照片的时候,也是分别记录下了红、绿、蓝每个“通道”下的版本,最后再混合成一张五颜六色的照片。在相机的照片预览模式中,我们可以同时看到r(红)、g(绿)、b(蓝)每个通道的直方图,以及最上面叠加后的rgb直方图。在acr和lightroom的直方图面板中,则更加省事儿,连叠加后再除以3都省了,直接把r、g、b三个通道的直方图,用不同的颜色画在了一起。其中灰色的是三个通道直方图都重合的部分,黄色是绿、红两个通道直方图重合的部分,而红色则是只有红通道直方图的部分。2& &直方图在前期曝光中的作用直方图在摄影前期有3大作用:(1) 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区域&(2) 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能记录下来的宽容度&(3) 帮助我们准确的向右曝光,获得质量更高的信息记录。2.1& &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相机会通过快门曝光,把现场环境的实际亮度映射到了0到255的照片记录区间上。&一张理想的曝光应该如下图,直方图堆积在中部,最左侧和最右侧都没有被切断。一旦我们曝光参数设置不对,照片就会欠曝或者过曝。体现在直方图上,就是一侧边缘有大量像素堆积,看起来像被切断了一样。一张严重过曝的照片直方图会像下图这样,右侧被直接切断,255的纯白亮度值那含有非常多的像素。这意味着天空中红圈里亮度很高的部分,由于相机硬件的原因,只能以纯白色的形式记录在照片里,细节全部丢失了。同时照片的暗部并没有多少像素,说明我们并没有完全利用照片记录信息的空间。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降低曝光补偿,缩小光圈,降低iso,加快快门速度的方式来减小曝光时间。类似的,一张欠曝的图片,最0值的纯黑区域也有大量的像素存在,直方图的左侧切断。需要我们在拍摄时增加曝光量。2.2& &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的宽容度如果直方图左侧和右侧都被切断,同时出现了上面说的过曝和欠曝现象,(或者一侧接触边缘,另一侧切断)则意味着环境里的亮度差别太大,相机已经难以记录下全部信息了。这个时候直方图提醒我们,需要使用渐变灰滤镜或者包围曝光再后期合成的办法,来平衡光比了。例如这张马六甲清真寺的照片,如果想记录下暗部区域的枯木细节,则亮部的太阳周围天空全部过曝溢出,一片死白。直方图上看,左侧接触边缘,右侧切断,很明显环境光比超出了相机的宽容度,我们不可能在一张照片中记录下所有细节。因此我们如果要记录亮部的细节,必然超出相机宽容度的暗部又全部以0值的死黑色记录了下来,丢失掉所有的细节。这个时候,我只能用包围曝光的办法同时拍下上面的两张图片,这样图片亮部和暗部被分别记录在了两幅图里。后期再用蒙板合成两张图片,这样亮暗部信息都被反映在了新的图像中。关于如何前期进行包围曝光拍摄,以及在后期合成,可以参考托马斯(公众号:thomaskksj)的教程《再大光比也不用怕 - 包围曝光与曝光合成技术详解》。2.3& &帮助我们向右曝光相机记录信息的时候会同时产生噪点。在较亮区域,因为记录下的光线多,所以噪点并不明显。而在较暗区域,相机记录的光线信号很少,噪点就会一下子突显出来。特别是如果后期再对暗部提亮,噪点就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信噪比”(芯片收到的光线信号与芯片本身噪点数量的比值)太低。为了提高照片的“信噪比”,2003年摄影师 michael reichmann提出了“向右曝光”的概念。即在照片亮部不溢出的情况下,让照片中的像素尽量的记录在更亮的区域内。也就是直方图尽量的靠右,让高光白色区域总是存在一些像素。比如这是一张蒲甘照片的最终成品,像素主要是分布在直方图的中间,体现晨雾的朦胧。但拍摄的时候,我使用了向右曝光。原图的直方图有点“偏右”,我强制让直方图进入了右边区域,但是没有在最右侧被切断。肉眼看起来原图是有点轻微过曝的,但后期压暗后我却获得了噪点数量更少的优质照片。因为相机显示屏的效果局限,以及人眼对亮部的特别敏感。一般向右曝光的照片直接看起来都是感觉过曝的,很难与2.1中提到的难以挽救的严重过曝区分开来。此时只有直方图才能帮助我们准确的掌握曝光信息,只要直方图最右侧纯白色的位置没有堆积大量像素,照片就是“向右曝光”,而不是难以挽回细节的严重过曝。3& &直方图在后期影调调整中的作用一张照片的明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曝光。一种是艺术的方式,也就是我接下来会讲到的影调。影调,指的是照片明暗所表现出的层次、变化和气氛。一张照片,或许从科学的角度,我们会说它是欠曝的。但换成艺术的角度,我们却会说它的影调是低调深沉的,长调有对比的,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深不可测、变化多端。影调按照类别主要可以分为3大类:(1)低调,中间调,高调(2)长调,中调,短调(3)硬调,软调每张照片在这3类中都各自对应着1个风格,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就同时属于低调、长调和硬调3大风格。一张照片的影调和直方图是紧密相关的,接下来托马斯就将谈谈每种影调分类各自对应的直方图和调整方法。3.1& &低调,中间调与高调风格低调、中间调与高调风格,主要是谈的照片的整体亮度。所以从直方图里像素聚集的波峰在哪个亮度区域,就可以知道一张照片是低调还是高调了。低调照片画面里黑色深色占的面积大,白色浅色占的面积小,整个画面的影调比较浓重深沉。从直方图上看,像素波峰应该堆积在阴影和黑色区域,而高光和白色区域只有很少的像素。高调照片恰恰相反,画面大部分是高亮的白色影调,给人以清纯、阳光、明朗的感觉。从直方图上看,像素波峰主要堆积在右侧的高光和白色区域。而中间调的照片是最常见的,画面中既有黑又有白,但大部分像素都分布在直方图中间的区域,给人一种正常、中性的感觉。不同的影调对应着不同的氛围,没有哪个最好之说。我们后期的目的,就是依据直方图,重新调整照片的亮度分布,达到我们想要的气氛。例如下面这张冰岛照片的原图,白色的冰川和天空使得像素波峰集中在了高光区域,是一张典型的高调照片。高调照片给人阳光、明快的气氛。但是我想赋予照片中这个徒步者,在广袤天地里非常孤寂、渺小的感觉。所以我在lightroom里直接把曝光度-2,高光-100,同时使用渐变滤镜进一步压暗天空。把直方图的像素波峰压到了阴影区域,一下子照片的风格就从高调变成了低调,给人一种压抑、阴沉、世界尽头的感觉,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3.2& &长调,中调与短调风格长调,中调与短调风格,主要是谈的照片的亮度分布广度。从直方图上看,就是直方图最左边到最右边的距离有所不同。长调照片是最常见的,照片亮度从最暗的黑色区域一直延伸到了最亮的白色区域。由于亮度分布非常的广,长调照片一般都是非常有层次感的。比如下面这张挪威布道岩的照片,前景悬崖的深黑色,中景峡湾的中灰色,和背景天空的亮白色,亮度一下就分开了,显得层次分明。中调照片一般更加的朦胧淡雅,从直方图上看,最左侧到最右侧的长度只有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夜景照片很多都是中调照片。夜晚本身给人环境黑暗、光线柔和的感觉,如果照片中高光区域太多,对比太强,就会让照片失去这种气氛。很多把夜景调的跟白天一样的片子,就是犯了影调上的错误。短调的照片非常少见也非常的难以把握,直方图上最左和最右边的距离在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有很强的雾霾感和压抑感。调性越长,照片越有层次,调性越短,照片更加压抑。下面这张新天鹅堡的照片,由于隔着缆车毛玻璃拍摄,照片显得灰蒙蒙的。从直方图上看,原因一清二楚,直方图的白色和黑色区域缺少像素,照片亮度压缩在中间,是一张中调的原片。所以我在lightroom里把白色提高到了+56,黑色减少到-37,让像素进入纯黑纯白区域,充满整个直方图。照片从中调变成长调之后,我想要的丛山峻岭的层次感就出来了。3.3& &硬调与软调风格软调照片朦胧而清新,有一种柔光下宁静的氛围,细节非常的丰富。从直方图上看,软调照片像素亮度分布比较均匀,像梯形一样,所以细节过渡非常的细腻。硬调照片对比强,反差大,通过隐去不必要的细节来突出主体。从直方图上看,硬调照片在高光和阴影区域会各有一个波峰,像素分别聚集在较亮和较暗部分,拉开了照片的反差。下面这张马特洪峰的照片,本身就是一张硬调的照片了。但是我觉得它还不够“硬”,特别是山体暗部还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山峰那种雄壮的感觉。所以我需要进一步的拉开直方图中较亮和较暗部分的差距。下图是降低照片黑色和阴影,以及加大对比度过后的效果,可以看到直方图阴影部分的那个波峰更高而且更靠左了,同时高光的波峰也右移了一些。较亮和较暗部分波峰差距拉开之后,照片更加的硬朗、雄壮、威严。硬调片子细节不够丰富,在拍人的时候一般需要避免。但是在下午或者中午的阳光下拍人,一般都是下面的这种硬调效果,人物黑乎乎的,背景也缺失细节,一点都不好看。从直方图中我们会发现,两个波峰分别聚集在阴影和高光区,反差很大。所以我在acr面板中把高光-100,阴影+53,让两个波峰更靠中间,直方图趋近于梯形。我们知道中间的曝光度区域细节和影调是非常细腻丰富的,所以这样调整之后无论人物还是背景都更加好看了。总结一张照片的明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也就是曝光。一种是艺术的方式,也就是影调。无论是曝光还是影调,我们都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那就是直方图。直方图在拍摄前期有三个作用:(1)发现照片中的过曝和欠曝区域&(2)提示环境亮度反差是否超过了相机能记录下来的宽容度&(3)帮助我们准确的向右曝光,获得质量更高的信息记录。影调按照类别主要可以分为3大类,每种影调也对应了不同形态的直方图:(1)低调,中间调,高调(2)长调,中调,短调(3)硬调,软调欢迎关注@thomas看看世界,每周学会一个摄影技能。图虫,微博:thomas看看世界极影adventurex极限挑战极致影像极客分享日志用户版块帖子
1共4页4) ? 4 :
location='read.php?tid=4488991&page='+page+'';}">4) ? 4 :
location='read.php?tid=4488991&page='+page+'';">Go
阅读:7553
主题:摄影,认识直方图很重要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摄影,认识直方图很重要
摄影,认识直方图很重要
直方图在数码摄影当中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过程中,极具实用价值。简单说说基本识别内容。 p01 是一个比较好的直方图例子。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坐标系。纵坐标(由A向上代表像素的量),横坐标(由A到B)表示亮度的级别。亮度分成了256个级别。大致分成几个区域“暗调、阴影、中间调、亮调和高光”。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各个色调所具有的像素数量(相对而言)。这么说还是抽象,看图解释。 p01=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2 这个图像发灰,从直方图上看,暗调像素缺乏,亮调像素缺乏。=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3 直方图的像素偏向左边暗调,右侧空缺,说明亮调曝光的像素太少。=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4 像素又都堆积到了直方图右侧,左侧缺乏,这是曝光过度。=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5 这种情况非常重要:像素曲线在左右两侧分别顶到了头儿,甚至拐向上方。这就是“高光溢出(有翻译成剪切)”和“阴影溢出”。溢出的区域分别以红色和蓝色代表(在一些调整软件中,就有这样的溢出警告)。溢出,就是常说的“死白”或“死黑”——无层次白和无层次黑。一般在正常调图的时候应避免,这也是一个衡量后期处理的一个指标,最暗区域和最亮区域仍旧能够保留层次,俗语讲,直方图上两头儿不撞墙(上面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两张图片两头儿都贴“墙”上了)。=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6&&这是一个比较“好看”的直方图所代表的图象。=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7&&这是上面灰调图像经调整后的效果,直方图被拉开。这也是前贴中运用的“色阶寻找黑白场”的过程。.cn/1/7_3418.html=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p08 这是曝光不足的调整后效果。=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直方图在拍摄过程中保证曝光合适的重要观察点:暗处和亮处(AB两点)没有溢出。很多朋友拍完一张就看回放,或者拍之前也看液晶屏。呵呵,我嫌太累。开玩笑。 后期调整,不管是jpeg格式还是raw格式,开始调整的依据就是看直方图填补两头的空缺。如果两头儿没有空缺,片子也是灰蒙蒙不透彻,那就要调整反差了。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依据直方图结合实际图片判断实际问题,但是不能仅仅依据直方图不看图片就说图片有问题。个性化的高调和低调图片、特殊照明条件下的图片,直方图都很特别。 以上说的仅仅是如何识别直方图。大致讲讲基本原理,不够严谨。[ 此帖被一鸣一言在 21:0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6 条评分
很专业的讲解,感谢您的发帖支持
技术性很高。很专业。希望能欣赏到您的精彩图片!用理论充实实践。谢谢
UID:819515
在线时间369小时
金币293威望873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61)|粉丝(58)
引用 引用楼主小鱼在江湖于 12:52发表的 摄影教学贴:认识直方图很重要 :水彩2007 直方图在数码摄影当中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过程中,极具实用价值。简单说说基本识别内容。p01 是一个比较好的直方图例子。这可以看作 ..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 (ZT)
.cn/1/7_61.html让我们从介绍这个数世纪以来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巧开始谈这一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黄金分割&&&&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图A=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原理2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图B=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图B-1=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962767
在线时间26小时
金币27威望245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0)|粉丝(36)
还是看不懂楼主留言:不懂就问, 请别客气。论坛中有不少热心的摄影大师。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2、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图C1 =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图C1-1=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图C2=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图C2-1=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3、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图D=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如图E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 图E=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4.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图F-by Horst Schneider=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图G-by Horst Schneider=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156210
在线时间3598小时
金币2858威望113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81)|粉丝(195)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闲聊摄影中的“简约”原则 (ZT)
斗室不羁 .cn/2/7_14629.html&&&&&&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中的摄影三原则之一的“简约”,以及A·亚当斯论摄影中的“影调”说,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摄影爱好者拍片时的座右铭。 &&&&&&摄影成为时尚的今天,爱摄影,痴迷摄影,甚至每天机不离手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构成。大众摄影潮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文化修养,但很少见到有人把前人的经验付诸实践,甚至很少见到有人认真地、静下心来学习领会前人的经验。殊不知,那种孤芳自赏式的拍摄,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那种自以为创新创意的拍摄也跳不出前人的论述,在我看来,拍不好既是不老实,总想妙拍生花,不如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书、去思想!&&&&&&画面的“简约”,只是一个概念。“繁则乱,简则静,乱则燥,静则雅”,“简”有整齐干净的意思。这是我从“简约”中悟出的道理。将这些道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探索,这个过程叫“爱摄影”。&&&&&&我曾在北京动物园见到一位论坛元老坐在大石头上冥思苦想,这个镜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现状:端着相机不知拍哪!这种状况我也有过,拍的一团糟,烦!最好的办法就是,收家伙,回去看书!想明白再回来,不对劲再回去!这个过程也叫“爱摄影”。&&&&&&摄影没有捷径可言,有经验的摄影人甚至是世界级的摄影大师也不敢保证拍一张成功一张!两个人站在同一付脚印上,拍出的画面不一样,那么,面对有可能成功的场景,要尝试不同的构图,给日后筛选留有余地,这个过程还叫“爱摄影”。&&&&&&与之对应的,不学习,不思考,打一枪换个地方,这种拍法,只能叫“过瘾”。从5D2换到5D10,每天一贴天天读,那叫做“给他人做嫁衣”,自己不烦别人烦不烦?如果是为了那些虚拟的等级和分数劳碌,无异于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最近有位身在异国的影友回帖说:北京还有这么漂亮的地方?也有人说我把天津拍美了,还有人说,数次去坝上,但是看不到美景。这些回复都说明“唯美”是人类的追求,从摄影的角度讲,看到就能拍到,美景到处都有。看到拍不到叫做视而不见,说明需要学习和探索磨砺,从艺术的角度讲,简约就是美,不去思考构图时如何从简,不作反复尝试,拍不美是必然!&&&&&&我相信,凡是来这里交流的朋友,没有一位不希望自己拍出唯美的画面,那么就永远不要为拍的不好找任何借口!不要试图用加“零碎”来掩饰弥补不足(零碎指的是音乐、诗词、水印、像框、文字、包括依赖后期制作!。。。)不要把摄影变成配乐诗,散文,装潢的变种,这些零碎同样违背了“简约”的原则,使得照片看上去更加七零八落!&&&&&&我的“好友”中可能有相当的人不爱听这些话,但我的一万多粉丝和潜水读者一定都爱听这些话!&&&&&&“简约”不是万能的,但摄影教材中既然把“简约”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们为何不能把它作为学习的方向去追求实践一下呢?我拍的片子不是标准,但我一直在试图追求简约,我相信,如果每次构图你都把简约放在首位,时间长了,自然知道该拍哪里,不该拍哪里以及应该怎样拍。
UID:989438
在线时间55小时
金币109威望297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粉丝(7)
=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器材:佳能 60D&&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
UID:916781
在线时间846小时
金币25068威望17386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649)|粉丝(673)
UID:818924
在线时间5小时
金币417威望245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5)|粉丝(32)
有些复杂!不如来些精彩图片欣赏一哈。
UID:731754
在线时间1018小时
金币5908威望12375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302)|粉丝(376)
引用 评分针对楼主小鱼在江湖于 12:52发表的摄影教学贴:认识直方图很重要:水彩2007 直方图在数码摄影当中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过程中,极具实用价值。简单说说基本识别内容。p01 是一个比较好的直方图例子。这可以看作 .. 技术性很高。很专业。希望能欣赏到您的精彩图片!用理论充实实践。谢谢楼主留言:楼主不会拍照, 只会欣赏
UID:731754
在线时间1018小时
金币5908威望12375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302)|粉丝(376)
回复“小鱼在江湖”的留言:&& 这么好的理论,用不到实践上,可惜了!
互动,交流,寻找兴趣相投的朋友!
UID:697608
在线时间2278小时
金币30363威望36799宝宝人气0粮票701
关注(379)|粉丝(549)
&&&& 学习了
1共4页4) ? 4 :
location='read.php?tid=4488991&page='+page+'';}">4) ? 4 :
location='read.php?tid=4488991&page='+page+'';">Go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请广大网友文明发言,理性评论!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华商论坛 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7x24小时)
在线咨询.:
华商论坛公众微信
华商头条下载Thomas看看世界 :摄影教程150
我的图书馆
Thomas看看世界 :摄影教程150
各位同学好,托马斯即将前往地球最北极的格陵兰岛无人区探索,可能要断网停更到10月中旬啦。这次托马斯会和荷兰著名风光摄影师&&一起拍摄,现场学习他的前后期思路技巧,敬请期待我回来之后的分享吧~停更期间,可以复习下以前的150多篇教程哦~[1. 摄影思考]《》《》《》《》《》《》《》《》《》[2. 艺术通感与拍摄思路]《》《》《》《》《》《》《》《》《》《》《》《》《》《》[3. 前期拍摄]《》《》《》《》《》《》《》《》《》《》《》[4. LR/ACR基础处理]《》《》《》《》《》《》《》《》《》《》《》《》《》《》《》《》《》《》[5. Photoshop进阶处理]《》《》《》《》《》《》《》《》《》《》[6. Nik Collection]《》《》《》《》《》《》《》《》《》[7. 银河星空专题]《》《》《》《》《》《》《》《创意夜景合成》 &[8. 人像与手机摄影]《》《》《》《》《》《》《》[9. 基础理论]《》《》《》《》《》《》《》《》《》《》《》《》《》[10. 其他专题]《》《》《》《》《黄山照片的前后期流程》 &《》《》《》[11. 互动评片]《》《》《》《》《》《》《》《》[12. 镜头背后的故事与世界观]《》《》《》《》《》《》《》[13. 精品课程]《》29元,2小时内容无限回看《》29元,2小时内容无限回看+练习文件、视频下载《》39元,2小时内容无限回看+练习文件、视频下载《》39元,2小时内容无限回看+练习文件、视频下载《》79元,1.5小时千聊理论讲解+70分钟MaxRive操作视频+满分神片Raw/PSD文件《》79元,1.5小时千聊理论讲解+70分钟MaxRive操作视频+魔幻大片Raw文件《》98元,30分钟千聊理论讲解+30分钟俄国人像大师亲录视频(中文字幕)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ython 直方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