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共享单车怎么赚钱赚钱吗

  共享单车  最近,一股所谓共享单车的风潮在各个大城市中兴起,笔者无聊就研究了一下这项目,发觉超攒钱,就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能否在别的行业运营这种模式,发点小财,目前看该公司不倒闭的话无论是公司还是用户都是双赢的。  其实,这么多种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和所谓的使用次数根本没多少关系的,它们出现从一开  始就是瞄准用户的押金。  不信大家算一笔账: 假设共享单车在一个八百万人的城市投放1000部车,每部车生产价值  500元,{不算后期维护和人工支出只算车价}共投入50万。而一个八百万人的大城市,只要有区区  1%登记注册交押金,每位算300元吧,那就是多少钱。8万乘300元,2400万啊!!就算加上后期维  护和人工算估计再减去从用户使用所获得的所谓利润,100万投入基本就够了。这是门比贩毒还好  攒的生意啊.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他们交的是押金,不能算单车公司的利润。放屁!做过生意的都知道,那所谓的押金就是公司的利润,只是换了个名字不明真相的群众好接受一点罢了。再用上面的数据算一笔账,假设有8万名用户,他们交了押金,有多少个是一用完就立刻要回押金的,就算真的有这种人,公司也规定了2,3天延期才退钱。可以这么说8万名用户,用完立刻要退钱的不会超10%,而且还是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随着后期使用慢慢建立了信任,除非公司倒闭或实在手头紧,基本就会不退押金了{详情可以参考支付宝钱包和微信钱包,一开始可能收到钱就直接转走,慢慢用着用着就没那么坚持了}。所以说,押金里面拿出100万来预备给退换押金的人已经是顶天了。  剩下的2300万就明明白白是公司拥有使用权了啊,虽然它名义上还是用户的钱,可是有名无实了啊。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支持共享单车,修改不完善的地方,追究不自觉的人的过错
  神经,又没有逼你用,也不是生活必需品  
  是骑黑摩的,还是买单车的???????呵呵1000辆自行车,你要8万人用.......8万人憨吗?
  比政府搞的公共自行车强多了,南京市政府搞的公共自行车的价钱是每辆超过一万块钱,可以买三十多辆共享单车
  适当的监管是应当的  
  这是个新任务吗?看这两天都出这样的帖子。
  不止,还有反复交押金再退回,而这个时间中达到一个动态增长,张口就来:50亿!!!!!
  共享单车是正当生意
拿来跟贩毒比
楼主是傻呀还是傻呀还是傻呀
  红灯区
  楼主无智商
  政府已经看到这种风险了,所以正在推动银行托管,企业将没有办法挪用这批押金了!
  按楼猪说法还有什么不是黑的!你租车交押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你不想让你的押金成为别人生财的本金,那你就立马提出来好了。矫情!  
  房地产,革命都比这个暴利多了。
  眼红就去投资,分一杯羹
  交的押金够买车的吗?当骑车人达到饱和状态时,押金也就封顶了,而且还要留一部分随时准备退给退租的人。
  单车没事,可用来做皮肉生意就不好喽。
  呵呵!看了楼主的算数!  深刻明白普及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这里的永安自行车是免押金的,用支付宝  
  总之给大众提供方便了就是好的。自己要有商业头脑,也去复制去。  
  只要政府监管跟上去,保证这部分押金的安全,以及保证在这部分收益中的税收利益,
那我不介意这些人正常赚钱。
  1000部单车放在一座800万人的城市里会有8万人注册给押金?你真把赚钱想容易了。
  其实楼主可以放大10倍的投放量嘛。1万辆有8万注册这个比例比较正常。一样好几倍的押金收取。
  什么狗屁逻辑
  智商是个好东西。  我不明白,怎么一旦有点便民的新事物出现,总有人如丧考妣一样?  楼主,想个比共享单车更方便,又不是暴利的东西来替代它吧
  最近开始炮轰共享单车了?是什么人的利益被触动了要搞这个?  如果说是打车软件的,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啊……反正背后都是大金主,直接收购了就好了……
  好吧,大家都说投放要1000辆单车太少了,那我们就拿官方数据算吧,ofo单车发布的数据,在中国城市投入车的数量刚刚超过80万辆,它家注册使用的用户数最近刚突破1000万大关,就用这两个数量化算吧
  ofo号称单车成本500一辆,80万辆就是4亿  1000万用户注册,100押金就是10亿  这样算没问题了吧,不记损耗,新投入,人工,以及租车所产生的收益,只算押金比就有6亿了
  现在网上的注册,都是有红包或者别的小优惠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注册。如果哪个注册,不但没红包或礼物,反而要押金几百,有个鬼才会注册呀?!  什么单车有几万人注册很正常(不要押金反而给红包),单车押金能收几百也很正常(刚需用户,少量真的想用的,要押金也觉得划算),但这两者是绝对不可能同时实现的。
  老板借了500,买了一辆车。玩了几天,收了5个人的押金2500。然后还了500车钱,卷2000跑了。怎么办?老板完全空手套白狼,本身什么都没有。
  老板借了500万,买了一万辆车。玩了几天,收了5万人的押金2500万。然后还了500万车钱,卷2000万跑了。怎么办?  老板完全空手套白狼,本身什么都没有。
  这种跟银行的模式一样,通过时间差来赚钱,既然银行能开,就不允许共享单车存在?风险还是要靠管理来掌控,而不是禁止。
  一个人口800万的城市至少有唐山那么大,或五分之二个北京,百分之一的人口至少是8万用户,1000辆车的话是八十分之一,想象一下,在早高峰时段,你和其他79个人抢一辆自行车的画面。
  听说,上海的共享单车被管理公司收走了。
  真能扯,我去的好几个城市都是免费的,这年头谁还没在淘宝买过东西啊,只要支付宝信用度免费骑,不用交押金,也不需要支付宝转钱,支付宝里面0元,一样拿车。  
  没监管的话就是变相集资,已经有人说了  
  当初出租车司机可以围追堵截滴滴司机,现在总不能围追堵截骑单车的了吧,现在骑电动车非法运营的起码一半以上转行了,他们还能有毛的生意。
  现在资金进场有肉吃,但是后来的不好说。  
  @钢皮西瓜
17:26:19  最近开始炮轰共享单车了?是什么人的利益被触动了要搞这个?  如果说是打车软件的,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啊……反正背后都是大金主,直接收购了就好了……  -----------------------------  楼主是搞政府投资的公共自行车的。 被共享单车搞黄了, 看看他的其它帖子就明白了。
  真么赚钱,楼主怎么不去做啊?
  央视关注共享单车押金去向 摩拜、ofo回应:随时退还
/economy/_395470.shtml  押金随便用?上面盯着呢。
  呵呵,已经看到二篇这样的帖子了。目的不言而喻。
  坐标昆明,永安行共享单车凭支付宝芝麻信用600分即可免押金骑行,5角/半小时起价。楼主你OUT了!  
  @flying7-03-07 00:42:15  坐标昆明,永安行共享单车凭支付宝芝麻信用600分即可免押金骑行,5角/半小时起价。楼主你OUT了!  -----------------------------  这个还不错
  @hu-03-01 21:27:07  真能扯,我去的好几个城市都是免费的,这年头谁还没在淘宝买过东西啊,只要支付宝信用度免费骑,不用交押金,也不需要支付宝转钱,支付宝里面0元,一样拿车。  -----------------------------  这相当于你的身份证做了押金。支付里的信息可以担保你跑不掉。
  @hu-03-01 21:27:07   真能扯,我去的好几个城市都是免费的,这年头谁还没在淘宝买过东西啊,只要支付宝信用度免费骑,不用交押金,也不需要支付宝转钱,支付宝里面0元,一样拿车。   —————————————————  @奇葩女生唇
13:51:00  这相当于你的身份证做了押金。支付里的信息可以担保你跑不掉。  —————————————————  免费骑就行了嘛,还想把车吃了?  
  其实共享单车的公司最终目标是做大了上市圈钱,或者其他资本大鳄收购。  押金这块的确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最好有银行托管  现在最好先看看,过几年成熟了再注册使用。
  下面各喷子都是傻逼,楼主是明眼人。  确实押金不属于单车公司,但是注意钱能生钱,货币有时间价值。  这笔钱中通过概率统计的办法计算出需要预留退款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可以进行投资。
  @一人天堂-28 17:13:39  智商是个好东西。  我不明白,怎么一旦有点便民的新事物出现,总有人如丧考妣一样?  楼主,想个比共享单车更方便,又不是暴利的东西来替代它吧  -----------------------------  据心理医生分析有些人是不能适应身边出现新生事物的,虽然这个新生事物并没影响他的利益等。
  @这世道aaa
22:58:08  下面各喷子都是傻逼,楼主是明眼人。  确实押金不属于单车公司,但是注意钱能生钱,货币有时间价值。  这笔钱中通过概率统计的办法计算出需要预留退款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可以进行投资。  -----------------------------  废话,不赚钱谁干共享单车这个生意。
  @Tianya楼
04:49:00  不止,还有反复交押金再退回,而这个时间中达到一个动态增长,张口就来:50亿!!!!!  —————————————————  那银行呢?个人存款……  
  看看是否顾客得到好处就行了,长点脑子  
  没尼玛卖暴利,尼玛那是无本买卖。往地上一躺。双腿张开,钱就来,那才是无法复制的盈利模式,哈哈哈  
  共享楼房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共享单车将来真的能赚钱吗?目的何在?
共享单车将来真的能赚钱吗?目的何在?
共享单车从去年开始火爆,在今天你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小红车、小黄车、小蓝车等等。现在的共享单车价格大都是半小时1元,未来上涨的空间几乎没有,那么共享单车未来真的能赚钱吗?共享单车的目的何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小黄车ofo是最开始做共享单车的,最初的打算是和滴滴一样,使用闲置的自行车。但是由于车会脱离自己的掌控,推广难度很大,所以就想到了自己造车。有了车之后开始实验了,ofo最初选择的是大学校园里投放,因为觉得大学生的素质高。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虽然也有损坏,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范围。摩拜看到了共享单车有前途,也进入了单车市场,随后在上海开始试运营。随后就开始了摩拜与ofo的融资烧钱大战。共享单车的成本我们就说一下最火的摩拜和ofo,摩拜最早一辆车的成本是3000预计三年收回成本,ofo的成本是600预计6个月收回成本。当然除了车的本身,在运营中也会产生很多成本。由于共享单车的突然出现,使得摩的司机的收入大减,再加上单车无人监管,现在共享单车的损坏率十分的高。还有现在的单车乱停乱放,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回收车辆重新投放,这也增加了其成本。还有现在的ofo,由于使用的是机械锁,很容易就被人记住密码,然后加私锁,长期占用。对于ofo使用机械锁,我是相当的反对的,这无疑是在考验人性,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结果肯定是令人失望的。我甚至都怀疑这是ofo故意露的破绽,他想要的就是一个漂亮的数据,好继续拉投资。共享单车能赚钱吗?共享单车现在的收入就只有半小时1元的车费。这点钱是远远收不回成本的。很多人会说其实押金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摩拜和ofo现在的押金总额预计在40亿左右,拿这笔钱去投资也是一个客观的收入。但是共享单车却并没有打算用押金赚钱,摩拜最近打算把押金放在银行监管,自己并不使用。ofo则在上海和支付宝退出了芝麻信用高过650分则无需押金。那么他们的创始人想好以后怎么赚钱了吗?并没有。之前在采访摩拜单车创始人的时候,人家说并没有想好如何赚钱,如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了。共享单车的目的是什么?看看这几年比较火的项目,从团购的千团大战,到网约车的烧钱大战,还有今年的共享单车。套路都十分相似,显示烧钱培养用户习惯,然后行业老大和老二合并形成垄断,开始涨价回本。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滴滴和优步合并,还有携程和去哪儿,以及现在大战还没结束的外卖市场。但是共享单车又不一样,团购可以增加商家的费用,网约车可以涨价。但是共享单车未来没有什么赚钱空间,涨价肯定是不行的,车也是自己的。那么共享单车的目的是什么呢?小编不负责任的推测一下,那就是上市。上市之后,A股人傻钱多,投资人肯定是能赚钱的。市场烧出来了,将来肯定还是要政府接盘的。未来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关注楼市动态,分享楼市资讯,深度分析楼市
作者最新文章…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41 &查看:65552 &
共享单车,是靠骑车人的使用费可以赚钱?只是你想的太幼稚了
15153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共享单车,是靠骑车人的使用费可以赚钱?只是你想的太幼稚了
《第一财经周刊》
还记得几年前全国各地几十万家投资理财公司一窝蜂粉墨登场的盛况吗,而今难觅踪迹。和其同期出现的打车软件也开始走入手机APP
眼下,国内共享自行车市场的热闹与当年打车软件兴起时的盛况颇为相似。《第一财经周刊》的文章里有一小段这样写道: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全球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自己盈利。
  早于中国几年前上线,在纽约的公共自行车Citibike依靠花旗银行的赞助每年仍然亏损数百万美元,运营10个月后,Citi Bike累计600多万订单数,40万会员,一举成为全美最大的共享自行车项目,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但是该项目在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陷入了财政困境。
& &台北的 YouBike 则需要捷安特赞助车辆。
中国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杭州,公共自行车在那里极受欢迎。为此,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 8000 万元,依靠的是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也还亏损 500 万元。
在初期,设计生产 1 辆摩拜单车甚至需要花费 6000 元,现在随着原材料采购量的增加,成本已逐步降低到了 3000 元左右。但即便以 3000 元计,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投放及运营,没有足够强悍的资金后盾也是无法想象的。
  目前摩拜单车在上海投放了数万辆,北京数千辆,还在持续补充覆盖。不计入人为损坏、维修的费用(据摩拜单车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个损坏率目前相当高,也有很多车被偷盗),即使是购买单车本身,已经是一笔上千万的投入。
这算什么共享经济?难道不就是一家受过“互联网”光环加持的单车租赁公司而已吗?
  单车租赁在过去一直作为一个政府项目投入(旅游景区的临时租赁除外)。单车和租车系统的建设,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整个项目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不断的巨量亏损,个人和公司都难以负荷。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么久,全世界没有一个做单车租赁的项目可以靠自己盈利,无论是政府支持的公共单车,还是被加持了互联网光环的共享单车。
记着在采访中问及,摩拜单车自身的壁垒在哪里。胡玮炜解释说:因为摩拜单车看起来并不难模仿,最近号称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 ofo 共享单车就是个例子。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看不到赚钱的可能性,为什么要进来拼个你死我活呢?
2016下半年2个月内,摩拜和ofo各自就宣布完成了4轮融资!冷静、甚至残酷到骨子里的投资人,为何突然狂热起来了?在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看来,共享单车是要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15年中国自行车产量8026万辆,同比下降3.36%,其中规模以上自行车企业产量为5532.7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3257万辆,同比下8.28%。 2015年我国自行车出口量为5781万辆,同比下降7.7%。消费量在2500万辆左右。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自行车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的自行车总数达4.5亿辆。另有数据显示,自行车生产制造行业里,2014年的总产值约1500亿元,利润80亿元,整体来讲,市场规模并不大。如果生产自行车只有这么多利润的话,依靠共享自行车的利润可想而知。
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这件事仅在公共交通发达,城市覆盖面广的一二线城市适用。
  目前共享单车第一小时基本免费,一旦收费每次1元,大家可能就会选择自己拥有一辆单车――毕竟一辆二手自行车才几十块钱,100多块钱就可以买到全新的自行车了。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共享单车基本上的用户是短距离办事者,在校学生、外地游客、地铁出行抵达最后一公里的白领。要求是刚需,而且线路基本固定(旅游无此要求)。总体来看,成为主流出行旅游工具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作为出行补充。
共享单车的核心不是共享,而是金融――下一个投资趋势是健身房
  综上所述,这个短途市场本身基本上不会赚到钱。那为何投资人们还趋之若鹜呢?
  一个业内公认的答案是,投资人们看中的并非是共享单车的盈利能力,也不是什么大数据――没有数据闭环的数据,其价值还不如高德地图。投资人们看中的是共享单车背后的金融能力,说白了,就是押金
 我们知道,想要加入共享单车,需要缴纳200-400元不等的押金。这个押金到结束服务时可以取回来。假如10万辆车的成本是1000万元的话,100万用户的押金就是2亿元(按照200元/人计算)。这部分押金基本上是稳定的,如果投资理财做得好的话,按照10%的收益率,一年的收入就是2000万元。即便所有的车辆一年报废,这件事仍然有利可图。
  换言之,共享单车这件事本身的核心不是共享,而是金融。单车只是收取押金的标的物。共享单车其实希望参与者越多越好,使用频率越低越好,这样杠杆率就可以最大化。其收益也就会越来越高。因此大家可以发现,共享单车这件事本身其实不大,但胜在有现金流。
  共享单车和滴滴出行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一个红包大战贴钱,一个收取对方押金赚钱。滴滴出行现在动静明显小了,但是,只要不补贴,滴滴的钱就可以维持下去。而共享单车则是越活越越好。
  投资人被O2O补贴大战吓着了,因此能赚钱的模式才是好模式。因此,这个才会迅速被超大体量投资砸下来――投资人希望最好90天内结束战争――毕竟这个小规模、高利润的市场,一旦一个占据上风,就可以通吃了。
  不过,当摩拜和ofo两家都拿到了超大体量的融资,未来的答案就只有合并一项了。现在大家的竞争,一是看能不能侥幸把对方淘汰出局;二是占据好位置,取得主导权。至于自己生产自行车的重模
式,还是轻模式其实并不重要。
共享单车真正的对手是政策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绿色出行。自行车的倡导也是先从城市出行这一块由政府先行运作的。只不过,看到了机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希望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催熟”整个行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摩拜和ofo虽然方式不一样,但核心都是金融。实际上,除了金融数据,共享单车这件事本身价值不大,这种B2C的共享本身数据价值也不大,整体收益也不大,最后都是在赌政府政策,希望通过绿色出行等方式,和政府合作拿下相关的市场,然后通过押金等方式获取收益。
  因为自行车的存取都需要占据公共资源,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完成布点设计,更不用提生存发展了。更好的方式,是说服政府把这块市场让出来,交给市场化的创业企业来做。
  但是,问题在于,政府能否让出这一市场?
  地铁卡的押金和余额每年都给政府相关部门巨大收益。像共享单车运营较好的杭州市,这一块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政府没有理由让出来。目前应该是共生关系。最好二者合作。但是目前主管部门对单车市场态度暧昧,对其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也未有明文引导和规范。
单车APP这么多 或许押金资金池才是他们真正的赚钱方式
优拜车辆上线时间较晚,但其确实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并且找到了一堆“好帮手”。比如优拜找了自行车厂商永久作为其主要供应链;在校园布局中,找了“校校”作为其校园场景的运营方;在产品布局上,其不仅有APP,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用户不用下载APP就可以调用优拜用车的接口。
 另外一点颇有意思的是,优拜也同蚂蚁金服展开了合作,表示,只要信用分65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用车。这是目前第三个公开同芝麻信用进行合作的单车公司,第一个是永安、第二个骑呗、第三个则是优拜
  媒体从此前对永安公共自行车董事长孙继胜的采访中得知,永安与2015年接入支付宝,但其实支付宝带来的流量并不是很大,并且,扫码用车的入口埋的太深,并不易调用。
  因此,信用免押之外,采取押金制才是现在单车APP们更为普遍的方式,一来高额押金的方式可以限制某些用户的不良行为,二来这也是缓冲资金压力的方法之一。目前的几挡押金分别为99、199和299,在优拜的设计中,一般的用户押金为289元。
  一位用户曾向媒体记者吐槽到,为了出门有车骑,他必须同时下载ofo、摩拜等,在有了小蓝单车、优拜单车、小鸣单车之后,他同样需要再次支出99-299不等的金额来进行押金充值。“一次骑车但却需要付出500块钱的成本。”他愤愤不平的对媒体记者表示。
  优拜创始人余熠也在发布会上透露,单车是一个重资产、高成本的生意,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运营。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公司都还处于投入阶段,高额的供应链成本、线下运营成本、人力成本都需要资金来进行维护,而遗憾的是,他们都还未找到更好的盈利方式。
  首先,用户量级还没有上去,由于资源配置等问题,可能有一些单车仍属于部分闲置资源。
其次,市场的竞争仍需要继续,部分地区实现盈亏平衡的同时还需要大批量的车辆投入,和专车不同的是,滴滴的大多数车都不是自己的,除了运营成本之外不需要负担车辆成本,而
单车们的每一辆车都属于公司资产,每增加一辆公司的支出就多一笔。
  另外,优拜天使投资人之一田江川曾对媒体表示,单车盈利的设想可以来自运营收入、车身广告、APP广告以及资金池沉淀,他们曾经测算过摩拜的财务模型,在试运营期间,按照摩拜的用户量来说,押金所沉淀的资金池已经是很大的一笔收入,因此其将定价也定在了299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采访中表示:
  如果我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要找投资者?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的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的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尽管这是一句略带玩笑的话,但却是众多单车公司目前的现状,在公司业务还尚未成熟之前,资金池和融资或许是他们最为直接的“赚钱”方式。
& & 2017伊始,央行也对金融有了新规。。。
 至于未来,由于这个行业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要求,除了拥有政府资源或者自行车资源的业内达人以外,我们可以理解为行业的竞争已经接近结束。
[ 本帖最后由 sichuan-gg 于
08:21 编辑 ]
[每日热点]:
15153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每日热点]:
1393 爱卡币
简单粗暴。资金总是最聪明的
[每日热点]:
54299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好奇心一过,市场就冷了
[每日热点]:
3449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每日热点]:
44339 爱卡币
来自: 四川|成都
目前共享单车第一小时基本免费,一旦收费每次1元,大家可能就会选择自己拥有一辆单车――毕竟一辆二手自行车才几十块钱,100多块钱就可以买到全新的自行车了。
这段纯粹虾扯蛋
BG8BJL&&水煮鱼猫咪乖
[每日热点]:
44339 爱卡币
来自: 四川|成都
我们知道,想要加入共享单车,需要缴纳200-400元不等的押金。
这段也是虾话
BG8BJL&&水煮鱼猫咪乖
[每日热点]:
42366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每日热点]:
28282 爱卡币
来自: 上海市|上海市
小学生都懂的道理还需要写这么长的文章?
[每日热点]:
4165 爱卡币
来自: 康巴
不知所云,为了博眼球故弄玄虚。。反正我觉得共享单车很好,我会去用的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对于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看不清楚的人,眼睛大多盯在押金上。2012年京东高调宣布进军金融时,某高管就表示&每年1000亿元、每天3亿元的销售额,账户里只要存留 10 亿元风险基金就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其他的钱都可以动。&按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的估计,目前共享单车用户超过1亿人次,运营企业收取的押金从99-299元不等,即使按其中5000万人每人缴纳了100元押金计算,资金规模也超过了50亿元。再联系到共享单车的低客单价和摩拜王晓峰单车造价是押金20倍的表态,不由得让人对共享单车真正的盈利模式浮想联翩。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巨头,无论是摩拜的押金监管模式还是ofo更为严格的押金托管,都是权宜之计,对行业和用户来说,终不如免押金来得彻底。实名制信用体系之下,免押金是必然趋势共享单车最具争议的两大焦点,一是对现有动态和静态交通秩序的影响,二是押金的有效规范监管,核心是共享单车能否建立健康持久的商业模式。而政策层面已经划下两条红线。1、实名制。国家发改委此前关于共享单车的专题会议已经强调要用信用体系管理共享单车,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实名制,年初成都出台的《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明确规定&用户使用单车时,单车企业应该对用户进行实名制注册,并签订服务协议&,深圳甚至用评分过低者取消用车资格的激进规定。对运营企业来说,推行实名制的最佳场景当然是引入互联网免押金征信体系,这一点芝麻信用早就在汽车租赁和房屋短租市场上做过实验。2、资金监管。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监管,即押即退,防控用户资金风险。这就让公众不再担心缴纳的押金被拿去敛财生利了,而共享单车企业抛掉了押金商业模式的黑锅也更有利于改善服务。信用免押金的场景试验较早看到免押金前景的是ofo,3月16日就在业内首推与芝麻信用合作的&信用解锁&,最近除上海、杭州两地外更延伸到广州,不仅是聚客手段,更成为一种竞争策略。这首先表现在成本控制上。共享单车的自然损耗是商业模式的致命病灶之一,按骑呗单车的数据,即令较为坚固的自行车每个月的损毁率也在1%左右,损坏率则在10%左右,以摩拜为例,虽然也推出了更便宜的造价1000元左右的轻骑版,但以百万级的保有量基数测算,资本消耗颇为惊人。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越早依靠信用体系遏制车辆的非正常损耗,越有利于圈定优质用户,越有利于优化成本结构,从这个角度来说,ofo逐步在重点城市开放免押金服务就比固恋押金而变相去玩30天免费骑行的摩拜更有压迫性。从产品场景上说,ofo押宝阿里系与摩拜寄身都是在站队,各取所需,也各有所得,摩拜从微信小程序和入口资源上获得了更为直接的流量支持,而ofo在支付宝芝麻信用的信用骑行页面拿到了效率更高的场景引流。当然最重要的是,信用体系能否为共享单车完成有效的风险控制。根据从知情人士处拿到的芝麻信用与某家短租企业的合作数据来看,在10.5万笔订单中触发风控的有1091笔,占比大约1%左右,说明芝麻信用的650分用户定级相对靠谱。在追偿机制上,芝麻信用也有Push消息、短信推送、反馈用户信息等手段,对用户行为有一定约束力。对于ofo这样经在1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运营车辆超过600万的企业来说,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共享单车由乱而治的大背景下,企业从原来的押金商业模式过度到依靠信用体系降低成本应该说是大势所趋。免押金时代,共享单车拼什么?这首先要释疑,即共享单车真的靠押金生财吗?之所以有这种疑虑是因为单车本身的造价+重运营模式让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只靠微薄的客单价来维持,虽然现金流的规模是空前的。要知道福特在美国推出的GoBike可是30分钟3美元的收费,超出部分每15分钟按3美元计费,这在让国人瞠目之余,其实倒也符合多数人心中正常的商业模型。所以,更便宜、活动也更多的中国共享单车如何盈利是正常的质疑。但理论上说,共享单车要把沉淀资金转移到对公理财产品上并不可行。首先押金在财务上属于其他应付款,交通运输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账户结构上杜绝了滥用的可能,对于资金结算业务,也要求必须通过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来提供,并与其签订协议。其次有很多测算表明,对公理财产品普遍的收益率也就在4%左右,不足以对冲车辆及运营成本,这就引出了核心问题,共享单车老老实实做业务能否赚钱?摩拜的单车成本已经下降到1500元左右,ofo则为600元左右,说明规模效应对成本的抑制已经显现,随着共享单车企业跟自行车行业的深度合作,产业链的闭环将初步完成。共享单车作为一个高频刚需场景,它的财务模型有两个特点:一是超强现金流。戴威去年底曾经表示,ofo每辆车每天会有5-10元左右的收入,按取中8元计算,1年收入可达2920元,以ofo和摩拜的规模,每天现金流即有千万之谱。二是RevPac(单车日均收入)相对稳定。共享单车的周转更快,它的收入更多依赖订单数量而不是质量,这就不必像汽车租赁行业那样必须依赖ADR(单车日租金)才能拉动RevPac(单车日均收入)。同时按戴威所说,ofo车辆整个运营周期的日折旧仅1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足可覆盖折旧及运维成本,如果信用体系再能有效降低人为毁损风险,商业模式本身就相对靠谱了。当然前提是车辆和用户规模要保持微妙平衡。由于共享单车在热点城市已经实现了饱和覆盖,下阶段的扩张必须避免摊薄和稀释每辆车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建立在征信体系之上的免押金模式已得到政策的明确支持,固守押金模式必然面临市场和公众的双重拷问,那些想把共享单车玩成理财产品的企业是时候醒醒了。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钛媒体App
您可能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赚钱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