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竞争的危害下P2P平台将会有什么新玩法

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P2P同质化竞争激烈 资产端获客成本为资金端5倍
guoj | 未央团队
本文共932字,预计阅读时间18秒"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事实上绝大多数实体企业已无法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同时,P2P行业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是优质资产日益稀缺。业内人士指出,P2P行业目前资产端的获客成本远超资金端,约为5倍左右。
投之家CEO黄诗樵表示,当前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借贷不良率上升,加之平台对借款人审核较严,缩小了贷款规模,从而造成"资产荒"。目前行业内资金端的获客成本约为2000元左右,而资产端的获客成本远高于资金端,约为1万元左右。
相较于资金端,资产端对一个平台的意义更大,优质资产直接决定平台的低坏账、低逾期。共鸣科技CEO陆雨泉认为,随着网贷平台迅猛发展,一些本来资产存量不大的公司也做了线上平台,而随着其存量资产逐步消化、公司规模逐步增长,大家都开始去市场找寻优质资产,这是造成"资产荒"的最主要原因。
金信网创始人安丹方则表示,与其说是网贷"资产荒",不如说是由于理财人数飙升,致使涌入的资金量远大于借款端的需求,因而凸显了资产端的不足。
"加之降息降准、银监会取消银行存贷比等政策都使得市场流动性得到补充,引导传统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这也使得P2P的放贷市场受到一定程度挤压。"安丹方补充道。
对此,金蛋理财CEO邓巍则认为,其实优质资产一直都是稀缺的,只是之前很多平台把风险较高的资产也填进了资产端。而近期,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微企业的风险在加大,P2P平台担心无法兜底,不敢再像之前一样把风险高的债权卖给投资人,所以才出现了"优质资产荒"。
"资产永远在趋向于低成本的资金。越安全的资产端越要求低成本的资金。一个平台对接的资产端越安全、越优质,投资人就越愿意把较低收益的资金投进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邓巍说。
面对已成为"红海"的网贷市场,民信贷总经理唐武表示,P2P平台可以探索一些渠道获得优质资产。比如选择与实力较强的机构合作扩展业务线;深挖国家政策扶持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在国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环境下,瞄准C端用户刚需、开发消费金融市场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创新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可以解决优质资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行业同质化趋势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竞争力路在何方
大家好,本号已挑选出部分代表性的、有争议的、热门的P2P网贷平台。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输入你想查询的平台名称,即可显示对此平台的分析,且对平台会不定期进行增补、更新,请随时关注。
网贷行业监管政策发布已经有一个月了,从监管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再是从前的大划框架,而是细化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可否认,新规的出台消除了整个行业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到行业未来合规之路的方向,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按照借款限额的合规性要求,未来投资者面对的或许是较为同质化的平台。那么,在这样的趋势下,平台势必要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优化资产端布局 发展核心竞争力
当前行业已经从拼流量的时代进入了拼资产的时代,寻找优质资产以及资产端布局将成为提升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只有为投资者提供充足的优质资产,才能获得更多的青睐,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金融工场依托母公司中国信贷在金融领域的资源和背景,与行业内众多知名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展开密切合作,有着稳定充足的资产来源。
同时,新规也明确规定了借款人在网贷平台的借款上限,这意味着行业将向小额业务领域过渡。业内人士表示,小额分散业务目前来看可能集中在消费金融、车贷、三农等领域。对于逐渐趋同的业务方向,未来一些深入垂直细分领域的平台将会更有优势。对此,该平台也表示致力于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平台,尝试在垂直细分领域寻找优质资产。例如平台的车贷、房贷、跨境供应链金融项目,都是在垂直细分领域的资产端布局。
强化风控水平 巩固发展基石
风控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掌握优质的资产端可以从源头上规避风险,而健全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则可以将风险降至更低。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投资人选择平台已经不再是盲目的只看重收益,而更加关心平台整体运作实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在行业洗牌大背景下,谁能拥有更高的风险管控水平,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工场一直以来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不管是资金交易安全还是信息技术安全都进行了安全升级,从各个维度为投资人资金安全保驾护航,而且母公司中国信贷有十多年的风控经验,这对增强自身的风控水平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
创新消费场景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若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除了发力垂直领域资产端布局、提升风控水平等核心要素之外,平台还应当通过整合互联网时代的便利资源,切入更多维度的生活场景,将金融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中去,创造更加多元化的获客渠道。而工场也一直以来围绕人们的生活场景不断实现业务创新,打造特色化服务优势。在帮助用户在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找准金融和生活消费场景的结合点,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贴心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金融行为往往依赖于生活场景构建,在行业同质化趋势下,平台要想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还必须融入用户“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日常场景中去,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P2P投资分析师]帮您筛选最靠谱、高收益的P2P投资理财平台,教您如何正确投资理财!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P2P投资分析师],搜索公众号:p2p投资分析师
输入“1”,查看【教你如何选择靠谱的平台、什么是P2P\P2B、平台跑路后怎么办】
输入“2”,查看【靠谱平台推荐】
输入你想查询的平台名称,会有对此平台的分析显示。(若没有,我们会根据关注用户咨询情况从多到少进行分析。若要优先分析,可邀请好友,一起咨询或加入VIP一对一理财财务,24小时内进行分析。)
点击左下角查看靠谱平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348被浏览52,533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监管让P2P走向同质化 未来靠什么吸引投资人
肥皂 | 来源:网贷之家
本文共4562字,预计阅读时间1分49秒《监管细则》发布以来,对P2P未来的合规之路指明了方向,也给未来P2P如何的发展、如果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以及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奠定了基础。今天,要给大家说的问题是,《监管细则》发布之后,未来P2P同业竞争的问题。因为政策的趋向性、导向性、规划化、非常明确,明确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很多P2P公司不得不暂定原有的业务种类、业务模式,按照新的“要求”来进行合规。但是,在这个“合规”过程中,甚至是“合规”以后。P2P将会“大同化”。从之前的“百家争鸣”到以后“独尊儒术”。在竞争点较少的情况下,P2P靠什么来吸引投资人呢?
为何P2P会出现“大同化”趋势
首先,从监管细则的“规范”要求是P2P“大同化”的主要原因。
政策要求,关于P2P取得“职业资质”、“运营资质”都有明确的条规加以约束。并将这些“取得资质”作为P2P的“入门”资格。也就是说,您要做P2P,必须有资格证才行,要不然就被拒之门外。虽然,这种“门槛”可以将一些自身实力不足,自身“软、硬件”不强的P2P公司挡在门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个问题,“都有,等于没有”。这就好比去买车,10万价格的车,和50万价格的车在功能上、外观上、以及油耗内饰等等有着千差万别的“悬殊”。但是如果将50万以上的车归为一类,不管任何汽车品牌,除了油耗、外观外,各种功能几乎都带,各种人性化设计也比较到位。也就是说,消费者在选择10万和50万车的时候,比较的是特点和综合实力。但是如果将选择范围放到50万以上,消费者的着重点就放在外观、油耗上。也就是说,差异越小,选择性越小、针对范围越小。
其次,限额划定、“十三条红线”。
这两个“条规”,是让P2P未来资产端业务“大同化”的直接因素。在政策没有明确之前,P2P的资产端都是“百家争鸣”。例如:信用贷款、车房抵押、收益权转让、消费贷等等。因为不同的资产端,代表着不同借款人的借款需求、转让方式、或者反担保手段。只要是风险可控、债权关系清晰,都可以在P2P平台上进行转让,对接投资人。所以,当一个五花八门的资产端、业务模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额度自然是不可控制的。信用借款和房屋抵质押的额度就千差万别,反担保手段不一样,抵押标的额度不一样。一个是拿虚拟的信用作担保,一个是拿真实的“房屋”做担保。自然而然,看得见摸的着,市场价值明显的房屋抵质押借款额度高。但是,随着政策的“禁令”超额部分标的无法再继续从平台发布。所以,很多业内人士纷纷表明“限额”是“杀死”P2P资产端的“凶手”。这样一来,除了信用贷款、消费贷款等额度较小的资产端可以用来转让外,其他的超过限额的资产端统统“受限”。而这损失的不仅仅是业务条线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会让P2P资产端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因为只有这么几个“小额业务”可以做,如果假定在借款和小额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那么P2P如何在开阔这个市场,如何在进一步的开发“小额借贷”?所以,将来也许会有很多的P2P关注与消费贷,这样在资产端的“大同化”就会越来越明显。
最后,专业化经营也是导致P2P“大同化”的主要原因。
在监管细则中,明确表示P2P的属性是“网络借贷中介机构”,在“十三条红线”中,也明确表示“P2P不允许经营股权众筹等相关业务”。之前,看到所谓的“一站式”理财或者“理财超市”等平台,按照现有政策需要一定的业务调整或整改。在地方金融办关于整理整顿P2P行业的文件中也不难发现“专业化”经营的影子。就拿本人当地金融办来举例:各地金融办会同工商局从P2P运营公司的经营范围入手,严格控制经营范围。换句话大白话说,就是P2P就是P2P,你也别干其他的,也别什么股权众筹、什么网络小贷等一块干。敲锣打鼓,各干一行,各有各的行当,各有各的门道,别掺和。
其实,专业化经营从保护投资者角度讲,是恰当的。一个自身业务条线清晰的P2P公司,单纯的靠着“网络借贷”来赚取主营业务收入,在运营风险上还是可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干出事了,干赔了,那是你干P2P出事了,就算监管介入也好查找源头,找出问题所在。但是,如果你要什么也干,什么也玩,任何领域都涉及,有的还“挂羊头卖狗肉”打着P2P的幌子干其他“违法乱纪”的事,风险就显得不好把控了。我们暂且不论P2P的“金融”专业程度问题,估计就连P2P运营者自身也很难缕清业务条线,也难以控制多项业务带来的风险。一旦风险在一种业务上爆发,其他业务也收到一定影响。但是,如果专业化经营了,风险是能有效控制了,P2P的特点也没有了。P2P本身靠着自身通过网络开展金融业务的优势,可以适当的对业务种类、理财种类进行“变身”。一旦专业化经营,这些变身或者“三头六臂”统统都被取消,只剩下自己赤裸裸的站在原地。这就好比,科技市场。很多城市在某一个地区有大批的“卖电脑”的聚集地,本人所在的城市叫做“科技市场”。科技市场每一个商户不仅仅是光卖电脑,也卖电脑的周边产品,比如鼠标、打印机、硒鼓等等。现在让卖电脑的只能卖电脑,不能卖其他的。您说,这个竞争激烈吧。本来卖电脑的还指望自己“鼠标卖的便宜”或者“打印机比较廉价”来吸引顾客,这下只能从“电脑”上让利了。
所以,任何一个政策,任何一个方式和方法都有他们的两面性。虽然《监管细则》给P2P带来了身份,让一个“野孩子”名正言顺。但是,也加剧了未来P2P的“大同化”,让P2P未来的竞争变得“残酷”。刚才分析了以上三条,用一句话总结一下。P2P的未来是在“圈里”做业务,在“圈里”拉客户。P2P不再是一个“个性鲜明”有“特点”的行业。正是因为没有了“特点”,所以这个行业的竞争度会变得更高。那么投资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投资人看法:收益、安全、服务
首先,投资人关心的问题依然是收益问题。
再之前的文章里,本人也表达过看法,投资人之所以投资P2P,就是P2P的投资额度、收益以及投资时间、投资周期都比传统金融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尤其是“投资收益部分”,是投资人关心的重中之重。未来合规的P2P,在资产端受限的情况下,是否会降低投资收益?是否会出现P2P的收益和传统金融的收益不相上下,或者出现差距较小的情况发生?如果P2P的收益和传统金融收益差距不大,如果“银行”投资理财起点降低,那么很多P2P投资者会转战银行。如果未来,P2P的平均收益在5%左右,要是对于本人来讲,我宁愿多存点钱去买4%的银行理财。如果未来P2P行业都是5%左右的年化收益,那么如何吸引投资人投资呢?这句好比现在的期货公司:在交易所手续费如此透明的情况下,哪家期货公司给客户加的手续费低,客户肯定去哪家开户。如果都一样,都是加1块钱的话,怎么能保证客户一定会来你家客户呢?这就会引出下面的问题,安全意识。
其次,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投资人最重视的问题。在P2P野蛮生长,“跑路”频发的时代,投资人都“害怕”了。如果P2P的运营者新开发一位“投资人”的话,估计被询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安全吗?保险吗?”。未来,在政策合规的前提下,P2P的从业者们都取得相应资质,有了规范性的业务范围,有了不可触碰的红线。那么这就真的能代表P2P安全了吗?之前有专栏作者发布观点称:P2P安全只是外部合规风险、法律风险被“取消”。(换句说是给了你个名份)但是,依然存在着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就是说,你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在进行“网络借贷中介业务”活动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你转让的资产、就不会出现逾期,对接的借贷市场就一定那么安全。所以,在没有“特点”的P2P中,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给大家举个形象点的例子:我们去饭店吃饭,饭店里都贴有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卫生标识。条件好的是绿色笑脸、较为合格的是黄色笑脸、条件较差、不太卫生的是红色。谁能保证“绿色笑脸”的就一定吃了不拉肚子。今天赶上给咱们做菜的“大厨”身体欠佳、或者食材不新鲜,消费者估计也得受牵连。所以,凡事无绝对。当P2P都安全了,也许就都不“安全”了。如果我们假定,在同等利率、同等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投资人到底“参考”什么投资呢?P2P公司又靠着什么来竞争呢?接下来,我们说下面的话题——服务。
最后,服务是未来P2P最重要的竞争手段。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去银行办业务,稍微“大”点的银行爱答不理,服务态度相当差,排个队需要一小时,坐在等候区干等着。稍微“小”点的银行,从一进大堂开始,就笑脸相迎,贴心服务。在等候区有人性化的设施,自主饮水区、小吃区或者书刊报纸等等。从这一点上,有的人也许会说了,大银行不差钱,你们爱存不存,不差你这点。小银行没有那么多资产规模,能拉一点存款是一点。这句话,话糙理不糙,确实如此。作为我们来讲,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都需要贴心的服务。不能说,你大,你牛你就爱答不理。也不能说你小,你弱你就给人“低三下气”。本人要说的是,往往低下头,才能捡起自己想要的东西。P2P在“大同化”的背景下。越是对投资人贴心的服务,越是对自己形象良好的树立。目前,也不乏一些“大”P2P态度恶劣,出了逾期,出了问题不给投资人明确解释,推三阻四,欲盖弥彰,搪塞投资人。但是,如果每个P2P都具备了相同的业务水平、都合规合法。这些“大”的优势就不复存在,反而,越发的注意细节,才能决定自身的成败。所以,如果未来,P2P在利率相差无几、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如何做好对投资人的服务,将成为获取投资人“信任”的重要筹码。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2P的从业者们,在特点相对模糊,辨识度越来越低的行业里,如何继续前行,如何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如何留住投资人,如何打赢竞争对手,将会是每个运营团队重点思考的问题。有的人说,监管细则一出来,大平台业务、额度不好缩水,势必日子不好过,反倒是小平台规模较小比较好合规。其实也不然,大平台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如果合规后,将投资人分类,留存投资人相对容易些。小平台虽然业务规模较小,但是自身实力有限,一些“经营门槛”比较难跨过。如果小平台合规,在没有深厚客户基础的前提下,如何在大平台面前“抢”客户,如何和“大平台”竞争?本人看来,不管是大还是小,都需要进行“博弈”。还是那句话,没有安全就没有收益,没有安全和收益就没有服务,没有服务就吸引不了投资人投资。未来的P2P在“竞争”这个关键问题上,任重道远。
一个没有特点的行业,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外部竞争”,也就是说P2P未来同行业的竞争会加剧,但是依然竞争不过传统金融。我想,这是监管者的责任。举个非常现实的例子就是中国足球。十四年前,为何中国队或进入世界杯,在那批球员里,不乏有特点的球员,有的速度快、有的传球好、还有的天赋奇高。但是,现阶段,中国足球没有特别“突出”的队员,大家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缺乏特点,没有闪光点,没有对手位置“竞争”优势。所以导致了整个“机器”运转的平淡。没有波澜,哪里会有风浪和作为。都说“体制”害了“中国足球”,也别让“体制”耽误了“P2P”的发展。也请监管者们,考虑一下P2P未来的市场前景,适当调整,规范发展的同时,也要可持续发展。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P2P租车初现资本退潮 行业竞争转向拼盈利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质化产品竞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