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计划要以风险评估为家庭

第四章 内部审计
Churchill和Cooper(1965)通过现场访谈的方式调查内部审计的情况。他们将内部审计的情况界定为17个方面,根据这17个方面,他们对8个企业包括高层、中层和普通员工在内的66位员工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态度:75%的人对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工作持中性或正面态度,(2)对内部审计报告的态度:大多数人希望看到内部审计报告,53%的人认为内部审计报告重要。(3)内部审计的效果: 大多数人认为感受不同内部审计的效果。
1992Financial Times89%British Steel pl, Eastern Electricity plc, &Rank Xerox plc, Tesco plc, Wellcome plc, Hewlett-Packard plc, Midshires Building Society, &HM Treasury, London Borough of Brent CouncilLiu, Woo和Bonsu(1997)94-297
ANAO2002)14GAIN Universe4-34-4GAIN Universe
表4-3 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分布
4-4各类审计业务的频度分布
Paape, ScheffsSnop (2003)<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3<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7EU15Paape, ScheffsSnop50CAEchief audit executive<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280%40%93%85%80%66%2<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Twaijry, Brierley和Gwilliam (2003)<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7833<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Leung(2003)3978518CAE714-1024-1134-12CEOCEO4<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Enron2002Sarbanes-Oxley ActCarcello, Hermanson 和Raghunandan (2005)Sarbanes-Oxley Act120012002232001200
120002001200020012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CAEchief audit executive<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10%25%57%13%37%4%
二、内部审计地位及独立性
Alchian&Demsetz1972Stiglitz,1974JensenMeckling1976Demski1978Watts & Zimmerman1978Fama(1980)controllerSanmiguelGovindarajan1984)SanmiguelGovindarajan12
SanmiguelGovindarajan12
50Fortune100
Plumlee<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Plumlee
objectivitysubject to incentives and sanctions controlled by management, Harrell, TaylorChewning1989)12IIAIIA
Harrell, TaylorChewning(evaluation o f payroll internal control)Harrell, TaylorChewning36366
Harrell, TaylorChewning5835IIA583028363064Harrell, TaylorChewning
Adams(1994)nexus of contracts of principal and agentmoral hazardsadverse selectioncontraction costAdamsAdams
GoodwinYeo (2001)GoodwinYeoIIACAE802753651GoodwinYeo2GoodwinYeo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3GoodwinYeoCAECAECAECEAGoodwinYeo<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CAE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IIA(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assurance and consulting)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1110CEAchief audit executive
Practice AdvisoryCAECAECEO
CAECEO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 2003GAINCEA165037914-1677%CEO17%CFO2CAE64%36%390%CAE4CAE4-17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Khalik, Snowball和Wragge(1983)EDPintegrated test facility, test data, 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EDP
Oxner, Hawkins和Rivers(1992)对加拿大和美国内部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总体来说,美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更广泛;(2)美国的内部审计更多地自己编写程序。所以,他们认为,商业环境及经济和地理位置相近并不能引致相似的内部审计。
60%Woodworth和Said(1996)WoodworthSaid74WoodworthSaidIndian, Pakistani, Filipino, Westerner , Mid-easterner , Saudi, 21WoodworthSaid4134178%221
SelimMcNamee (1999)SelimMcNamee1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elimMcNamee14<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elimMcNamee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15
Melville (2003)BSC12BSCBSCBSC3BSCBSCBSC
Melviller19BSCBSCBSCBSCBSCBSCBSCBSCBSCBSCBSCBSCMelville<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IIACSA<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MelvilleMelville
KPMG2004KPMG14-1924-2034-21
表4-20 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流程维度)
表4-21 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人的维度)
SAA No. 9competence(objectivity)(work performance)
Brow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Brown1 273Brown3232Brown123212324848BrownBig Eight<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48Brow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chneider<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chneider155Schneider32Schneider3215SchneiderBig Five2112Schneider
Schneider(1985)
Marheim1986MarheimMarheim9Marheim5MarheimBig Eight 1000200Marheim267Marheim
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Rittenberg Covaleski (1999)Rittenberg Covaleski
Rittenberg和Covaleski (2001)sociology of professionRittenbergCovaleski12
RittenbergCovaleski
Ettredge, ReedStone(2000)123<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9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89<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Felix, GramlingMaletta<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
Felix, GramlingMaletta1Felix, GramlingMalettaFEE=0+1IACONTRB +2NUMLOC+3NUMRPTS+4ASSETS+5LEVERAGE+6LENGTH+7RELCON8NONAUDIT+FEEIACONTRBNUMLOCNUMRPTSASSETSLEVERAGELENGTHRELCONNONAUDIT2Felix, GramlingMalettaIACONTRB=0+1AVAIL +2IAQUAL+3COORD+5IRAVAIL+6IRIAQUAL+7IRCOORD+
IACONTRBAVAIL22IAQU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0COORD4IR01
Felix, GramlingMalettaCAE<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Fortune<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CAEIIACAE76CAEFelix, GramlingMaletta<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18%
Goodwin和Kent()123
GoodwinKent123Big Five
GoodwinKent406
Adams, M.B. Agency Theory and the Internal Audit,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Vol. 9 No. 8, 1994, pp. 8-12.
Australian National Audit Office (ANAO), Benchmark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Follow-on Report, 23 October 2002.
Alchian, A. & 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1972) pp. 777-795.
Brown,P..R. Independent auditor judgm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1, No. 2 (Autumn, 1983), 444-455.
Carcello, J.V., Hermanson , D.R., and Raghunandan, K. Changes in Internal Auditing During the Time of the Major US Accounting Scand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9: 117–127 (2005).
Churchill,N.C., Cooper,W.W. A field study of internal audi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40, No., 4 (Oct., 1965), 767-781.
Demski, J., Economic Incentives in Budgetary Control Systems, The Accounting Review(ApriI1978)pp.336-359.
Ettredge,M., Reed,M., Stone, M. &An Examination of Substitution among Monitoring Devices: The Ca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 Expenditures,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5 (2000): 57-79.
Fama, E. 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pril 1980) pp. 288-307.
Financial Times (1992), Top 1000 Companies Review, Financial Times, London.
Felix,W.L., Gramling,A.A., Maletta, M.J.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l audit as a determination of external audit fe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contribu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39, No. 3, 2001.
Goodwin,J., Kent,P. The relation between external audit fees, internal audit and the audit committee. Working paper, No. , School of Accountancy,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oodwin, J., Yeo, T.Y. Two Factors Affecting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5: 107-125 (2001).
Harrell, A., Taylor,M.,& Chewning, E. An examination of management ability to bias the professional objectivity of internal auditor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Vol. 14, No. 3, PP. 259--269, 1989.
Jensen, M. C. &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October 1976) pp. 305-360.
KPMG, Building a success model for internal audit: the balances scorecard, 2004.
Khalik,A.A., Snowball,D., Wragge, J.H. The effects of certain internal audit variable in the planning of external audit programs.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8, No. 2 (Apt., 1983), 215-227.
Leung,R.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 Australia, Work paper, RMIT University, 2003.
Liu,J., Woo,H..S., Bonsu, V.B. Developing internal auditing procedures in UK organizations using a benchmarking approach,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12/9 [1997] 464–478.
Marheim, L.K. Further evidence on external auditor reliance on internal audit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4, No. 1 (Spring, 1986), 194-205.
Melville, R. The contribution internal auditors make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7: 209-222 (2003).
Paape,L., Scheffs,J., Snop,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EU- a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73: 247-262 (2003).
Oxner,T., Hawkins,K.W., Rivers,R. A Study of Computer Usage by Internal Auditor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4(1):27-37, 1992.
Plumlee, R.D. The standard of objectivity for internal auditors: memory and bias effec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3, No. 2 (Autumn, 1985), 683-699.
Rittenberg,L.E., Covaleski, M. 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the British government experience with market tes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3: 225-235 (1999).
Rittenberg,L., Covaleski, M.A.Internalization versus externa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 exa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mperativ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6 (–641.
Schneider, A. Modeling external auditor evaluation of internal audi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2, No.2 (Autumn, 1984), 657-678.
Schneider,A. The reliance of external auditors on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3, No. 2 (Autumn, 1985), 911-919.
Sanmiguel,J.G., Govindarajan,V. The contin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oller and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 in large organization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Vol. 9, No. 2, pp. 179-188, 1984.
Stiglitz, J. E., Risk Sharing and Incentives in Sharecropp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April 1974) pp. 219-255.
Selim,G., McNamee, D.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auditing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3:159-174 (1999).
Twaijry,A.A.M.A., Brierley,J.A., Gwilliam,D.R. The developmentof intrnal audit in Saudi Arabia: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Accounting (7- 531.
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 Internal Audit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Serving Two Masters, 2003.
The Global Best Practices& KnowledgeBase comprises 569 organizations of which 176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l audit component. & most areas of the KnowledgeBase are available only to subscribers. 1999.
Watts, R. L. & Zimmerman, J. L.,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1978) pp. 112-l 34.
Woodworth,B.M., and& Said,K..E.& Internal auditing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Saudi Arabia experience,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11/2 [1996] 20–27.
Global Audi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GAIN), Quality Auditing Services,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Altamonte Springs, USA. The GAIN universe database contained data on over 500 organizations, largely US-based private sector bodies, although 64 Australian organiz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1999 data.
Global Audi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GAIN), Quality Auditing Services,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Altamonte Springs, USA. The GAIN universe database contained data on over 500 organizations, largely US-based private sector bodies。&(泡芙师傅)
(泡芙师傅)
(泡芙师傅)
(泡芙师傅)
第三方登录: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在评估一项活动的风险时,内部审计师应:A.确定该风险怎样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B.为风险管理提供确认业务。C.根据风险暴露情况更新风险管理程序。D.以设计控制措施减轻已识别的风险。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帮助确定为实现审计目标而实施的必要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B.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重大弱点得到控制。C.确定内部控制系统能否对经济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D.确定内部控制系统能否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和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述。2A.机械式。 B.模仿。C.有机式。 D.简单式。3A.在提交最终审计报告之前扩大审计工作范围。B.绘制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C.如果发生损失则在最终审计报告中注明例外。D.实施理想的控制。4A.一种系统化的评估程序,并结合了对可能不利情形的专业判断。B.一张对组织有潜在不利影响事项的清单。C.组织内可审计活动的清单。D.某事件或行动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5A.外部审计师已要求为他们将要进行的年度审计提供协助。B.一个新的应付账款系统正在被信息技术部门测试。C.管理层已要求对可能的重复计算的应收账款进行调查。D.现有的应付账款系统已超过一年未进行过审计。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
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最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土方工程沟槽、基坑深度超过6m时,按深6m定额乘以系数1.2计算;超过8m时,按深6m定额乘以系数1.6计算。
&&&&对清单编制的质量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手段来制约清单编制人,从而达到提高清单质量的效果。
&&&&据记者从重庆市城乡建委获悉,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一则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我市按照分区推进、逐步推广的原则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现代木结构建筑。
&&&&将建设的超级高速公路将具备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四大要素。浙江省要建设全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的说法于近日得到了官方证实。记者了解到,将建设的超级高速公路是已经分段批复的杭甬复线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该公路将具备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四大要素。
&&&&为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市建委工作部署,深刻吸取广州市地铁塌方事故和佛山地铁塌陷事故教训,按照《关于开展建设工程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市建委质安总队组成四个检查组,由各位总队领导带队,开展春节前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按照《山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对工程造价计价软件的管理要求,我站对适用日起执行的新版计价依据的工程造价计价软件进行了审查。
&&&&日前,《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深圳标准出台,今后深圳的每一栋建筑物(房屋)也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地球大数据是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以及更精准、更科学、更及时的独特优势,是新型的国家战略资源。
&&&&被湖南省住建厅列入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或投标人黑名单的,有3个月限制惩戒期;被列入相关人员及评标专家黑名单的,1年内暂停相关业务。近日,湖南省住建厅就制定规范性文件《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发布听证会公告。
&&&&日前,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印发一则关于通报表彰2017年度积极推动行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更新、更全、更专业的建设行业内容尽在造价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造价通
造价通-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国家《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参编单位和数据提供方!拥有全国最大的材料价格数据信息系统,云造价数据管理系统,行业资讯系统,工程指标系统,造价指数系统等等,数据已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等。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
(C) 2006- WWW.ZJTCN.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关于内部审计职能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内部审计职能论文的参考文献 ?
09-11-04 &匿名提问
题主,这个价格并不是一定的哈,具体还得看你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当然,这个也不能光看价格,建议找一家可以走淘宝担保交易的大平台写比较靠谱,不用交任何定金,收到稿子验收无误再给确认收货。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咨询【文案之家代写,Q:】,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向依赖和利用审计意见的组织和人员传递结果是通过编制审计报告进行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审计报告的格式有些是标准化的,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些则是非标准化的,如职员舞弊专项审计报告。在有些情况下,审计人员甚至还可以采取口头的非正式形式报告审计结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向依赖和利用审计意见的组织和人员传递结果是通过编制审计报告进行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审计报告的格式有些是标准化的,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些则是非标准化的,如职员舞弊专项审计报告。在有些情况下,审计人员甚至还可以采取口头的非正式形式报告审计结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一)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  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审计的对象,也就是审计的内容。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代表着被审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如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性的一种看法。本书第四章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二)收集和评估证据  证据是审计人员用来确定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真实公允性的各种形式的凭据。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说,审计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鉴定、综合和利用审计证据的过程。  (三)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不偏不倚,实事求是,这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作出审计结论、报告审计结果,才能达到审计目标,也才能使审计工作令审计意见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四)所制定的标准  所制定的标准是审计的依据,即判断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与否、经济效益如何、经济现象真实公允与否的尺度,如国家颁布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企业制定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预算等。  (五)传递结果  向依赖和利用审计意见的组织和人员传递结果是通过编制审计报告进行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审计报告的格式有些是标准化的,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些则是非标准化的,如职员舞弊专项审计报告。在有些情况下,审计人员甚至还可以采取口头的非正式形式报告审计结果。  (六)系统过程  审计须按照公认的规范(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颁布的十条公认审计准则及审计准则公告,统称为“GASS”)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保证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的效率。  审计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加以考察,从而作出不同的分类。对审计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加深对审计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组织各类审计活动,充分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  一、按审计执行主体分类  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  (一)政府审计(governmental audit)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包括国务院设置的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厅(局)两个层次。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各国政府审计都具有法律所赋予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强制性。  (二)独立审计(independent audit)  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也称为民间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在发布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指出:“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独立审计的风险高,责任重,因此审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审计方法的变革都基本上是围绕独立审计展开的。  (三)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这种审计具有显著的建设性和内向服务性,其目的在于帮助本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西方国家,内部审计被普遍认为是企业总经理的耳目、助手和顾问。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通过了新的内部审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顾问服务。它以增加价值和改善营运为目标,通过系统、规范的手段来评估风险、改进风险的控制和组织的治理结构,以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二、按审计基本内容分类  按审计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一)财政财务审计(financial audit)  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旨在纠正错误、防止舞弊。具体来说,财政审计又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本级和下级政府的组织财政收入、分配财政资金的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财政决算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即由审计机关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财务审计则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以会计报表为媒介集中反映的,因而财务审计时常又表现为会计报表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在审计产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都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审计;又因为这种审计主要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方针政策、管理规程进行的,故又称为依法审计。我国审计机关在开展财政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单位和人员存在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国家资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往往会立专案进行深入审查,以查清违法违纪事实,作出相应处罚。这种专案审计一般称为财经法纪审计,它实质上只是财政财务审计的深化。  (二)经济效益审计(economic effectivity audit)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评价,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经营目标。在西方国家,经济效益审计也称为“3E”(efficiency,effectivity,economy)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则将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统一称为“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西方国家又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从事的经济效益审计活动概括为“经营审计”(operational audit)。  三、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一)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发生以前进行的审计。这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进行审计,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盈利预测文件的审核,内部审计组织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与经济性、经济合同的完备性进行的评价等。  开展事前审计,有利于被审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保证未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一般认为,内部审计组织最适合从事事前审计,因为内部审计强调建设性和预防性,能够通过审计活动充当单位领导进行决策和控制的参谋、助手和顾问。而且内部审计结论只作用于本单位,不存在对已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的问题,审计人员无开展事前审计的后顾之忧。同时,内部审计组织熟悉本单位的活动,掌握的资料比较充分,且易于联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对各种决策、计划等方案进行事前分析比较,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意见。  (二)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例如,对费用预算、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通过这种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尽早纠正偏差,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合法合理和有效地进行。  (三)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大多数审计活动都属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目标是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鉴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益状况。  按实施的周期性分类,审计还可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定期审计是按照预定的间隔周期进行的审计,如注册会计师对股票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进行的每年一次审计、国家审计机关每隔几年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收支审计等。而不定期审计是出于需要而临时安排进行的审计,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突击进行的财经法纪专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拟收购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总经理指派对某分支机构经理人员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审查等。  四、按审计技术模式分类  按采用的技术模式,审计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种。这三种审计代表着审计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但即使在审计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也往往同时采用。而且,无论采用何种审计技术模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最终都要用到许多共同的方法来检查报表项目金额的真实、公允性。  (一)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它是指顺着或逆着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通过对会计账簿和凭证进行详细审阅,对会计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逐一核实,来检查是否存在会计舞弊行为或技术性措施。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特别是专门的舞弊审计时,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作出可靠的审计结论。  (二)系统基础审计  系统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建立在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即首先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当评价结果表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健全且运行有效、值得信赖时,可以在随后对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工作中仅抽取小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相反,则需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样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有利于保证抽样审计的质量。  (三)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采用这种审计技术时,审计人员一般从对被审单位委托审计的动机、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出发,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规划审计工作,积极运用分析性复核,力争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除上述分类外,审计还可按执行地点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前者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依法定期报送的计划、预算和会计报表及有关账证等资料进行的审计,主要适用于国家审计机关对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审计;后者是指审计机构委派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以全面调查和掌握被审单位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审计结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面临巨大挑战,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把握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一个理论和现实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问题作一探讨。 &#160;一、创建独立性、权威性强的内审组织 &#160;要圆满地完成内部审计职责,客观需要设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拥有良好的组织环境,内部审计应向隶属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环境模式化方向发展。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内部审计负责人直接对高级管理层的董事长负责,并向董事长、董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其它各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内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是独立的企业计划,并由董事会批准实施,可以对企业各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审计;能够直接与董事会交流信息;对审计意见,被审计者要在限期内予以落实并向审计部门反馈实施情况;内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由董事会办公会议确定。 &#160;二、内审职能价值化 &#160;内部审计主要是管理控制。未来的内审发展方向是风险导向型审计,以风险评估为主,主要是为组织贡献附加价值。内市职能定位转向价值化,也就是内审必须考虑组织的风险和内审的风险防范,降低成本,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使内审接近单位经营活动的价值键,不断提供附加服务。 &#160;首先,职能价值化带来一系列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是适应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之需要,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现任主席杰奎琳·瓦格娜指出:环境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师带来增加价值的机会最多的领域是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至于风险导向审计就是要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控制与风险的思考,使内部审计人员关心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使审计的重点前移到目前和未来的规划,把目前的经营管理控制同计划、策略和风险的评估结合起来,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随着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160;其次,职能价值化使内部审计目标明确。内审的目标旨在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使被审对象有效地履行他们的受托责任,以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董事会和最高层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在资源分配时着眼于组织的风险和审计的风险;内审项目考虑节省成本和投入产品的比例关系,比如德、法国家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10.内部审计效益表现在以下十四个方面:维护资产安全和促进内部控制;有效的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协调;成本的节约;人力资源的开发;多种制度的建设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审查合同,降低供应成衣公司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直风气的形成:降低外部审计费用;减少舞弊案的发生提供沟通管道;认定发评估企业风险;评估被审计单位管理业绩;符合反贪污行贿法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部门将成为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内审的增加价值功能是内审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160;三、内审内容多元化 &#160;既内审的内容以风险评估为主,涉及组织的所有领域的每个环节、每个系统。具体为:一是在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审工作的重点就是风险存在的领域;要进行事前审计,及早发现风险;实施审计意见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内部审计成为组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内部审计评估组织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内部审计评估组织的发生因素,主要是人员、任务、管理三个基本组织部分,就产品企业来说,包括政策与目标、组织与权责、产品与生产、市场与销售、资金与财务、研究与开发、信息与商务、控制与管理等各个系统,有效规避体系风险;四是审计的类型,主要包括经营审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家通常会给我们温馨和安逸的感觉,是我们面对挑战和为之努力拼搏的动力源泉。当然温馨也好,源泉也好,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其实需要家庭成员自己营造和建构。就象那首《让爱住我家》里唱的一样:我爱我的家 爱是不吵架我爱我的家 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我爱我的家 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我爱我的家 爱是不嫉妒 弟弟有啥我有啥我爱我的家 爱就是感谢 不记任何代价我爱我的家 爱就是珍惜 时光和年华让爱天天住你家 不分日夜秋冬春夏 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你家 充满快乐拥有平安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 & &#160;在20世纪的世界美学和文论研究领域,中国学者是否能占有一席之地?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德国“现象学”、“存在主义”、“接受美学”,以及“西马”的种种理论相比,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奉献了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杜书瀛先生在《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一文中作了这样的回答:“中国学者拿出了文艺美学。文艺美学这一学科的提出和理论建构,是具有原创意义的。虽然它还很不完备,但它毕竟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首先命名的,首先进行理论论述的、这可以算得上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1]    一、文艺美学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状况  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时还召开了“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教育部有关人员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们回顾了文艺美学20年的成就与贡献,进一步明确了文艺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问题以及它与美学、文艺学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不少专家提出应该突出问题意识,将文艺活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在文艺美学这一研究范式下切实推进中国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教育部门把文艺美学作为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对于文艺美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而言,它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第一个以“文艺美学”命名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被隆重推向新世纪的学术前台,标志着文艺美学的学科合法性身份终于得到了国家教学与科研权威机构的正式确认。更重要的是,以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契机的一系列站在学术前沿的讨论、总结和反思必将把文艺美学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文艺美学”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王梦鸥的一本《文艺美学》,但该书只停留在对中外著名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评介层面,而没有对“文艺美学”的名称、学科性质、对象、内容、方法等等作相应的界定和论述。作者原本也无意于创立和建构“文艺美学”这样一门独立学科。自觉地为“文艺美学”命名、并有意识地建构“文艺美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是以胡经之为代表的一批大陆学者。  1980年春,在昆明召开的全国首届美学学会上,胡经之首次正式提出“文艺美学”概念。1982年,他在《文艺美学及其他》一文中指出:“文艺学和美学的深入发展,促使一门交错于两者之间的新的学科出现了,我们姑且称它为文艺美学。”1986年5月,山东大学中文系等六家学术单位在山东泰安发起召开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围绕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此后,围绕文艺美学学科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在学术界特别是在文艺学和美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如今,文艺美学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学科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20多年来,文艺美学学科由概念的提出到学科定位的长期论争,给美学界和文艺学界众多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学者带来过许多欣喜和忧虑,并几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亮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艺美学的著述数量逐年攀升,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理论空间迅速拓展,学科内涵日趋丰富,在科研和教学等多个领域同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的《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一文有比较详尽的描述。曾繁仁认为:“文艺美学学科产生在新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运用比较综合的方法,吸取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长处,力求做到哲学与美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中国与外国、古代与当代、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这一学科的发展是挣脱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旧的认识论束缚的需要,也是我国新时期学术研究中冲破旧的僵化理论紧箍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美学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与现实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自身的一种内在要求。”[2]  的确,文艺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新老几代专家和学者们多年努力的结果。在众多体现文艺美学研究不平凡的研究实绩的成果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我们描述当下文艺美学学术动态和研究概貌时是不容忽略的:  第二,初步明确了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学术对象和研究范围。经过多年的理论上的探索与论争、学科上的比较与借鉴、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文艺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终于得到了教育体制的权威确认,但是,有关“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学术对象和研究范围”的讨论却没有也不可能出现一个被某种权威机构确认的定与一尊的“说法”,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论争仍将继续下去。大多数学者认为,文艺美学是在“文艺学”和“美学”这两大传统学科交叉、重叠的结合部产生的一门新学科,“是文艺学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把传统美学中处于次要位置的文艺提到中心位置,加强了文学和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的研究。文艺美学与传统的文艺学不同,它放弃了对文学艺术意识形态意义无休止的刨根问底,淡化了传统文艺学的政治功利色彩,而注重从文本、创作与接受的不同层面及文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文学艺术内在的审美规律。可以说,“文艺美学”并不是“文艺学”和“美学”这两大传统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此两大学科为基础的融合众多学科相关因素而综合创新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在某些学者看来,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文学艺术成了文艺美学解决一系列重要学术问题的基本途径。例如,胡经之在《文艺美学的反思》一文中提出:“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这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文艺学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这为文学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古典文艺学对文学艺术的审视重在整体感悟,轻于分析解剖,难作理性把握。西方美学对文学艺术的审视,则善于条分缕析,抽象推理。中国的古典文艺学应该吸取西方美学之长,从中国的艺术实践出发,由感性具体上升为知性抽象;然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得由知性抽象上升为理性具体,回返到艺术实践,从而在更高阶段上把握艺术活动的整体。这正是中国文艺学走向现代化,建设当代文艺学的必由之路。”[3]但是,也有人认为,“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从所谓‘一般美学’和‘一般文艺学’的逻辑预设出发对文艺美学的定位、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和学术克隆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文艺美学是在美学与文艺学两大学科长时期的相互渗透、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新兴文艺研究学科。交叉性决定了文艺美学与某些传统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在对象、内容甚至体系架构上的某些一致性或重复性,同时也决定了这一新兴学科在学科生成和理论生长中的综合性。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在研究对象、理论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走综合创新之路,将是文艺美学学科发展的契机和优势所在。[4]  第二,有关文艺美学的文章和专著纷纷问世,学术资源的开发和学术成果的积累已具相当的规模。某些文艺美学的学术专著竟然能够一版再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门新兴学科拥有广泛的关注者,具有很大的学科发展潜力,已经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胡经之等编辑并且由许多十分活跃的学者撰写、包含不少文艺美学论文的《美学向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胡经之主编的《文艺美学丛刊》(曾出过数期),由叶朗、江溶、胡经之等发起并主编的《文艺美学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出版数十种),王朝闻主编的《艺术美学丛书》(多家出版社分别出版,已出数十种)等,这些大型丛书性的著作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个人著述而言,文艺美学的理论实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如,周来祥的《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王世德的《文艺美学论集》(重庆出版社,1985),杜书瀛的《文艺创作美学纲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第1版、1987第2版),胡经之的《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第1版,1999第2版),杜书瀛主编的《文艺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第1版、1998第2版)等,都是文艺美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学术论著。  此外,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如国家教育部和各个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国家学位委员会等,已经把文艺美学确立为二级学科。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招收文艺美学方向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可以说,文艺美学这个学科,正红红火火地建设着、发展着、前进着。    二、文艺美学在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新进展  文艺美学学科上的不可替代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和确证。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初,迅速崛起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对变革时代悄然兴起的各种新形式、新思潮和新方法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和说明,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轰轰烈烈的文艺实践活动提出富有学理性的鉴别、批评和指导意见,并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与时俱进的理论支持和学术依据。最初是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学者们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深感传统文学理论越来越不适应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文艺创作和批评以及相关教学与科研被束缚于一种僵化的传统理论之中,大多数作家、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工作者,都曾经为“理论的贫困”感到过迷茫和焦虑。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了鲁迅的“拿来主义”。随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西方国家的形形色色的新旧思潮也如决堤之水,滔滔不绝地向中国学术界倾泻而来。文艺美学正是在这一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大量涌入中国学界的高潮时期应运而生的。它从美学角度研究文艺活动独特的审美规律,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学与文艺学研究的僵化思路和学术观念,是我国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我国学者自己创立的一门融民族性与现代性为一体的独立学科。  20多年后的今天,当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和美学思潮渐渐从喧嚣走向沉寂时,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为什么还会成为文艺美学以及作为相关学科的美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呢?有研究者认为,我们现在习用的这两大传统学科均非出自本土,“美学”概念主要来自西方,“文艺学”概念主要来自前苏联。它们各有各的特殊性。“在西方和苏联的学科体系中都存在着欠缺,前者因缺少一个“文艺理论”的层次而留有缺环,后者因没有理顺‘文艺理论’与‘美学’之间的关系而形成错位。而我们长期以来同时受制于这两个异质的学科体系,连同其固有的欠缺都接受了下来,岂能不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呢?因此,我们应该把文艺批评、文艺理论、文艺美学三者的总和称为‘文艺学’。这样,‘文艺美学’作为‘艺术哲学’,既在这一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文艺理论’又保持着较高的哲理思辨的品位,进而形成其特有的基本问题和范畴体系,显示其独立的意义、功能和地位。[5]  也有学者对“文艺美学”概念的学术目的和时代意义进行了新的阐发。例如,王元骧认为,创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学术目的就在于把对美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活动实际经验的具体分析结合起来,使哲学美学更能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他还设想,文艺美学在研究的方法上应有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应把原来纯属于演绎的、思辨的、自上而下的、“蜘蛛织网”式的方法转而向归纳的、经验的、自下而上的和“蜜蜂采蜜”式的方法开放。他相信,“当我们的思维在克服传统美学研究中的纯思辨的推演的方法而转向对艺术实践的总结的时候,就不能完全排除和抛弃‘文艺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和子系统所应该具有的反思的特性,惟其这样,我们才能使‘文艺美学’保持美学应必具的哲学韵味,而不至于完全等同于艺术理论。”[6]  也有学者对从已有学科的逻辑预设出发对新学科进行学科定位的作法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谭好哲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一文中指出: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从所谓“一般美学”和“一般文艺学”的逻辑预设出发对文艺美学的定位、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和学术克隆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文艺美学是在美学与文艺学两大学科长时期的相互渗透、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新兴文艺研究学科。[4]从“交叉性与综合性”的角度来界定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应该说是一种颇有见地的新思路,但是,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是否能走出其学科界定的“概念魔圈”还有待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目前,大多数有关文艺美学的学术著作和理论文章,对于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理解,还基本上停留在比照传统的文艺学和美学概念和范畴的层面上。而学界关于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学的关系,如前所述,还一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更何况,一般美学和文艺学的“不证自明性”本身就是十分可疑的,因此试图从一般美学和文艺学的学科论定出发对文艺美学的学科位置和性质等进行逻辑上的推演必然面临学理上的困难。[7]事实上,“什么是文艺学?”或“什么是文艺理论?”这样的问题,比“什么是美学?”一样,一直是学术界长期纠缠不清的理论难题。例如,“文学理论”这一学科在中国大陆就有很多名称。或名为“文学概论”,或名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或名为“文学理论基础”,或名为“文学原理”、“文学理论”、“文艺学引论”、“文艺学概论”、“文艺理论”、“文艺学基础”等等,不一而足。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内容探讨和行文中,文学理论与文艺学、美学等学科并置不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或本为《美学概论》,却以大半篇幅研究文学;或本论文学理论,却冠以“文艺学”的名称;或专谈文学理论,却阑入美学。至于在具体表述中,诸如“文艺学美学”、“美学文学理论”、“美学文论”等说法经常见之于文学理论的著作和论文中。[8]那么,造成“文学理论”学科“名”“实”不清、界属不明的原因何在呢?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以‘卜四个原因。首先,是由“文艺学”的译名及“文艺”一词词义的多样性而引起的。其次,“文学理论”学科在中国百年来发展不够成熟是造成其学科界属不清的重要原因。第三,中国人的学科观念淡漠和中国人的整体思维观,也是造成文学理论名实不符、学科界属不清的原因。第四,美学与文学理论难分难解的密切关系也是造成文学理论学科界属不清的原因。[8]  一般认为,文学理论被认为是文艺学中一个组成部分,文艺理论的“名实不清、界属不明”必然导致文艺学的“名实不清、界属不明”。至于美学,其“名实之争”较之文艺学则一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文艺美学作为文艺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其“名实之辨”或“界属之分”只能比文艺学和美学的情况更为复杂,它如同由两个变量所决定的第三个变量,其变易的“灵敏度”与前两个变量已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如何理解它与文艺学和美学的学科关系呢?基于文艺美学的学科生成背景和理论语境,有些学者反对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文艺的一个分支学科,不同意从特殊分支学科的角度考察其学科性质,提倡把文艺美学看作美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综合创新的一种新的现代形态,并从这一角度分析和理解它与美学、文艺学的关系,从这一关系全面而充分的比较中论定其学科地位和性质。  形态意义无休止的刨根问底,淡化了传统文艺学的政治功利色彩,而注重从文本、创作与接受的不同层面及文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文学艺术内在的审美规律。可以说,“文艺美学”并不是“文艺学”和“美学”这两大传统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此两大学科为基础的融合众多学科相关因素而综合创新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在某些学者看来,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文学艺术成了文艺美学解决一系列重要学术问题的基本途径。例如,胡经之在《文艺美学的反思》一文中提出:“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这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文艺学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这为文学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古典文艺学对文学艺术的审视重在整体感悟,轻于分析解剖,难作理性把握。西方美学对文学艺术的审视,则善于条分缕析,抽象推理。中国的古典文艺学应该吸取西方美学之长,从中国的艺术实践出发,由感性具体上升为知性抽象;然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得由知性抽象上升为理性具体,回返到艺术实践,从而在更高阶段上把握艺术活动的整体。这正是中国文艺学走向现代化,建设当代文艺学的必由之路。”[3]但是,也有人认为,“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从所谓‘一般美学’和‘一般文艺学’的逻辑预设出发对文艺美学的定位、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和学术克隆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文艺美学是在美学与文艺学两大学科长时期的相互渗透、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新兴文艺研究学科。交叉性决定了文艺美学与某些传统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在对象、内容甚至体系架构上的某些一致性或重复性,同时也决定了这一新兴学科在学科生成和理论生长中的综合性。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在研究对象、理论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走综合创新之路,将是文艺美学学科发展的契机和优势所在。[4]总的说来,近年来在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是多方面的。从王德胜辑录的文艺美学年度论文索引中,我们不难看到,文艺美学研究者已经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文艺学和美学等学科学术前沿的方方面面。例如:葛启进关于“艺术意境与审美场”的系列论文、廖信裴关于“通俗文学的审美意识”的研究、赵月美关于“作家的审美追求”的研究、董小玉关于“文学创作中审美与审丑的失衡”现象的研究、范爱贤关于“现代艺术精神”的研究、陈友峰和韩丽萍关于“当代文艺审美机制的缺陷”的研究、张耕云关于“数字媒介与艺术”的研究、丁松丽关于“艺术形式美的探讨”、刘志华关于“模糊美”的研究、赵月美关于“文学审美接受心理流程特质”的研究、陶陶关于“诗歌审美理论中的‘现量’观照”研究……仅从2001年度所取得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就可以看出,文艺美学这一具有相当强人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学术前景。    三、文艺美学在文艺部类和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从学科发展的大趋势看,近些年来,文艺美学在文艺各部类研究和审美文化研究两个方向获得了迅速发展,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在这两个方向都有突出表现。随着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的研究越来越趋向门类专业化,音乐美学、舞蹈美学、戏剧美学等艺术理论对不同艺术的独特审美奥秘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文艺美学在突出艺术部类审美“自律性”特征的同时,也兼顾了艺术审美的“通律性”。但是,随着文艺理论在近年来出现的“文化转向”,文艺美学也越来越趋向于文化美学,特别是文艺美学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作,已明显表现出把文学与整个文化融合起来的倾向,可以说文艺美学正在逐渐向文化美学转移。正如钱中文所说的,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美学为我们提供、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文艺美学,有着天生面向艺术的多维原则,有着面向人类文化的多向性。所以文艺美学扩向文化美学,也是很自然的事。”[9]  文艺美学对艺术的审美观照已深深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分支学科中。就2001年度所发表的近百篇与文艺美学相关的学术论文看,2001年是文艺美学研究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书法、音乐、电影、电视、摄影、建筑、服饰等文学和艺术部门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问世。可以说,新世纪开门的第一年是文艺美学获得学术研究大丰收的一年。例如,马凤华对“诗骚中的声音色彩”的审美审视;欧阳晓影对“国画的气韵”的探索;成立对“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王立民对“绘画欣赏中的审美同质性与异构性”的比较;刘荫梁对“喜剧美学”的论述;董锋的“悲伤美”研究;曹建对“书法美学”的评说;刘承华对“古琴美学”的探讨;邓光辉、唐科、史可扬等对“电影美学”的关注;高鑫与权英卓等对“电视艺术美学的思考”;肖伟奇关于“审美情感与摄影创作”美学分析;黄华静的“建筑视觉美模式初探”;吴卫对“贝聿铭的美学世界”的透视;曹娅丽对“服饰审美”的描述;巩庆海关于“设计美”的研究……所有这些,都是过去的一年文艺美学研究在各个具体的艺术领域的深入探索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在世界文化正在发生大变革的全球化背景下,率先从文学艺术研究转向审美文化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一方面体现了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引领时代潮流的气概和高瞻远瞩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它也是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焕发活力与生机的一种具体表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文学艺术,这并不是缩小了文艺美学的学术领域,实际上是扩大了文艺美学以及传统文艺学和一般美学的学术视野,而且也为文学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综观当代、展望未来和反观历史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钱中文说:“从历史上看,可否这样认为,西方有纯粹的美学研究,也有纯粹文学理论的系统探讨,在不少作家以及一些现代哲学家那里,也有较多的文艺美学这种形式的探讨。而我国古代文论中,像西方那种纯美学式的研究、体系式的理论研究,也是有的,但相对来说不很发达,但是对创造主体的审美活动充满诗意、富有灵性的体悟,对于艺境的空灵的体认,并在这类活动中形成的文艺美学,却是特别发达的。”[9]实际上,我国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就是一种富有东方色彩具有古典意味的文艺美学的形式。可见,某些学者认为文艺美学的理论基础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没有联系的看法是不确切的。如前所述,我们现在习用的这两大传统学科均非出自本土,“美学”概念主要来自西方,“文艺学”概念主要来自前苏联,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盲目追赶西方时髦潮流,肆意菲薄民族文化传统,在建设和发展文艺美学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丰富的文艺美学资源。基于这样的看法,有人把“文艺美学”看作“文艺科学新的增长点”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文艺美学学科的发展还是现实艺术发展的需要。文学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特别在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文艺越来越贴近大众,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艺美学学科的发展承担起在市场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从审美的创造与接受的角度,探索通俗性与审美性、娱乐性与陶冶性的有机统一等等问题。使得新时代的文学艺术在适应时代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提高作品的美学品位。在满足人们娱乐需要的同时,起到美化人生、培育青年一代健康的审美观的作用。”[10](P)1从这样的高度看待文艺美学的社会作用,这说明文艺美学已经从学术研究阶段走向了社会实践阶段,它已经成为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必将在21世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扮演一个有益于时代进步的角色。  当然,近年来,文艺美学研究涉及到许多其它重要问题,例如全球化语境中文艺美学的民族性问题、文艺美学的现代性及其文化转向问题、文艺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文艺美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问题、科技美学研究与文艺美学的发展问题、西方近现代美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文艺美学的发展方向问题、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现代转换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6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包括国务院设置的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厅(局)两个层次。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向依赖和利用审计意见的组织和人员传递结果是通过编制审计报告进行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审计报告的格式有些是标准化的,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些则是非标准化的,如职员舞弊专项审计报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包括国务院设置的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厅(局)两个层次。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