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中国经济管理学院院中的1班和2班各有9名学生选修了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课程,考试成绩如表所示

&运筹学 精品课程
201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推 荐 高 校
所 属 院(系)
长江大学(省属)&&&
课 程 名 称&
&&运筹学&&&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工商管理&&&
课 程 负 责 人
申 报 日 期
2011年9月&&
&&&&&&& 湖北省教育厅制
&&&&&&& 二○一一年九月
&&&&&&&&&&&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0课程负责人情况
Lcb532@sohu.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邮编 434023
技术创新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运筹学》,&&& &&&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 5届,469人,本科
(2)《技术经济学》,&&专业课&, 2学时/周,
3届,288人,本科
(3)《系统工程》,专业课,4学时/周,5届,120人,硕士
(4)《运筹学》,学位课,4学时/周,5届,145人,硕士
(5)《项目管理》,专业课,4学时/周,3届,68人,硕士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运筹学》上机实验,5届,469人
(2)人力资源毕业设计,5届, 40人
(3)专业实习,&5届, 205人
(4)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1届,78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信管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湖北省教育厅,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2007年&2010年
(3)工程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长江大学,2003年&2006年;
(4)网络环境下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长江大学,2008年&2010年;
4.教学研究论文
&&(1)A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2009.3(EI检索)。
(2)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计的探讨,时代经贸,2007.11。
(3)浅析《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企业家天地,2007.11。
(4)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企业家天地& 2008.10。
(5)浅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时代经贸& 2008.9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学年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学年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6.主编的规划教材
& 《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 (1)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湖北省教育厅,,负责人
(2)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09.12,负责人
(3)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及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08.12,负责人
(4)天然气井系统分析及优化设计,中石油吐哈油田,08.12,负责人
(5)塔里木油田物资储备定额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石油塔里木油田,08.12,负责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含题目、刊物名称与时间)(不超过5项)
(1) The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apacity of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一作者,2009,12(EI检索)
(2) Evalu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qua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omputer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第一作者,2009,12(EI检索)
(3) Evaluation of R and D personnel in
enterpris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第一作者,2009,12(EI检索)
study 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2010.3(EI检索)。
(5) A Study 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s on AHP,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 management,第一作者,2008.12(ISTP检索)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塔里木油田物资储备定额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10月。
(2)、加权法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国家统计科技进步三等》,国家统计局,排名第一,1996年12月
(3)、石油企业物资储备定额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江大学,排名第一,2008年11月
(4)、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理论与方法,《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大学,排名第一, 2009年11月
2.主讲教师情况(1)
管理学院学院
liuxw@yangtze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邮编 434023
应用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运筹学》, 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 5届,469人,本科
&&(2)《信息经济学》,&专业课,& 4学时/周, 3届,638人,本科
&&(3)《管理系统工程》,专业课,3学时/周,4届,285人,本科
&&(4)《计量经济学》,专业课,4学时/周,4届,硕士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力资源毕业设计&&&&& &&&& &&&12周 5届&
(2)专业实习&&&&&& &&&&&&&&&&&&&& 4周 &2届 72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研项目,年
4.发表教研论文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2)管理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思考,长江大学学报,2008.10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学年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湖北省水灾损失的预测及干预效应研究,湖北省教育厅,,负责人
(2)丘东采油厂油气生产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研究,中石油吐哈油田&&& ,主要参与者;
(3)丘东采油厂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实施,中石油吐哈油田,,主要参与者
(4)湖北制造业与物流业联运发展机制研究,湖北省教育厅& ,主要参与者。
(5)冀东油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中石油冀东油田,,主要参与者。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weighted average of minimum
error,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d Related Methods& 2009.9 独撰(ISTP检索)
(2)湖北省涝灾趋势的统计研究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独撰
(3)湖北省粮食因灾减产的Theil模型,
长江大学学报,独撰.2005.7
(4) 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预测模型 , 科技创业月刊,独撰。2008.12
(5) 矿山开采锰污染的时序分布,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独撰.2005.3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塔里木油田物资储备定额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江大学,排名第二,2008年11月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⑵
&& 系副主任
管理学院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邮编 434023
物流系统工程、配送中心系统规划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运筹学》,专业基础课&,4 学时/周, 5届,469人,本科
(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专业课&,3学时/周, 2届,178人,本科
(3)《供应链管理》,专业课,&4学时/周, 2届,178人,本科
(4)《物流管理》,专业课,4学时/周,3届,24人,硕士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物流管理毕业设计&,&12周, 5届 , 40人
(2)营销专业实习 ,6周,3届 , 122人
(3)企业物流系统实务模拟, 3周,2届 ,89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湖北省教研项目,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长江大学教研项目,年
(3)竞争战略视角长江大学办学特色研究
长江大学教研项目,年
4.发表教研论文
(1)多媒体与提高运筹学课堂效率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信息,独撰,2005,10
(2)关于提高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中奖率的几点思考,现代企业教育,独撰,2009.10
(3)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模式探索,现代企业教育,独撰,2008.2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年度
(2)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年度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配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设计与控制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负责人
(2)湖北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负责人
(3)配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设计与控制 ,长江大学;,负责人
(4)江汉油田采油厂员工绩效评价研究,中石油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技术负责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A method for
rack area zoning based on task cycle time in automated storage/retrieval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独撰,2007.7(EI检索)
(2) Simulation
study of order picking system in distribution center[C].,2006.9, ICIM&2006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Industry Management,独撰,2006,12(ISTP检索)
(3) Order picking
operation design based on time balance[C], ICIM&2006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Industry Management,独撰,2006.9,(ISTP检索)
(4)基于聚类分析的订单分批拣货模型及启发式算法[J].统计与决策,独撰,2008.6(核心期刊)
(5)供应链关系的断裂与再续研究,物流与采购研究,独撰,2008.1(核心期刊)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配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设计与控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11月
&(2)江汉油田采油厂员工绩效评价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8年11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⑶
管理学院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邮编 434023
人力资源管理和石油企业管理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运筹学》,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2届,268人,本科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4学时/周,2届,168人,本科
(3)《绩效评价》,专业课,4学时/周,3届,42人,硕士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力资源毕业设计&&,&&12周, 5届 , 40人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3周,2届,168人
(3)运筹学上机实验,8学时,2届,268人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年度
2.主讲教师情况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配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设计与控制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负责人
(2)湖北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负责人
(3)配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设计与控制 ,长江大学;,负责人
(4)江汉油田采油厂员工绩效评价研究,中石油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技术负责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A method for
rack area zoning based on task cycle time in automated storage/retrieval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独撰,2007.7(EI检索)
(2) Simulation
study of order picking system in distribution center[C].,2006.9, ICIM&2006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Industry Management,独撰,2006,12(ISTP检索)
(3) Order picking
operation design based on time balance[C], ICIM&2006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Industry Management,独撰,2006.9,(ISTP检索)
(4)基于聚类分析的订单分批拣货模型及启发式算法[J].统计与决策,独撰,2008.6(核心期刊)
(5)供应链关系的断裂与再续研究,物流与采购研究,独撰,2008.1(核心期刊)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配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设计与控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11月
&(2)江汉油田采油厂员工绩效评价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8年11月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管理学院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邮编 434023
人力资源管理和石油企业管理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运筹学》,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2届,268人,本科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4学时/周,2届,168人,本科
(3)《绩效评价》,专业课,4学时/周,3届,42人,硕士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力资源毕业设计&&,&&12周, 5届 , 40人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3周,2届,168人
(3)运筹学上机实验,8学时,2届,268人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年度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江陵县&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江陵县,,项目负责人
(2)面向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年,项目负责人
(3)吐哈油田精细化管理研究,中石油吐哈油田,年,技术负责人
(4)面向产品创新的知识集成理论与方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08.12,主要参与者
(5)天然气井系统分析及优化设计,中石油吐哈油田,08.12,主要参与者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Study on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terface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第一作者,2009.8(ISTP检索)
(2)The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Platform of Managerial Integration in Product Innovation, IEEE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第一作者,2009.12(EI检索)
analysis of economy of managerial integration in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第二作者,2008.10(ISTP检索)
(4)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System on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第二作者,2008.10(ISTP检索)
(5)集成创新模块分析与设计,企业家天地,第二作者,2008.10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特殊井固井设计与分析系统开发,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0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⑷
管理学院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邮编 434023
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产业经济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运筹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 5届,469人,本科
(2)《项目管理》,专业课,3学时/周, 1届,40人,本科
(3)《管理学原理》, 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 1届,78人,本科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力资源毕业设计&,&12周 5届& 40人
(2) 专业实习 ,4周 &5届 36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管理学原理》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长江大学教研项目,2004年
4.发表教研论文
(1)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性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网络教学环境下虚拟学习团队的信任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09(7)
(3)对《管理学》实验教学的探讨。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年度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及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08.12,主要参与者
(2)面向产品创新的知识集成理论与方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08.12,主要参与者
(3)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09.12,主要参与者。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Spillover
Risk and Innovation Protection in Industrial Clusters.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men, November 28-29, 2009.(ISTP检索)
(2)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Spare Parts Industry of
Henan:Chanllenge and Opportunity.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IE&EM&2008). (ISTP检索)
(3)The Role of Trade Association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Is. Proceeding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Minnesota,USA,september,24-26.
(ISTP检索)
Building in Virtual
R&D Team.Proceeding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 Management.,2006 (ISTP检索)
(5)论地理标志产品创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讲,全面负责课程建设
经济信息与应用统计
主讲,实践教学
物流工程专业
课程建设,教师培养
管理工程专业
主讲,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
副教授/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讲,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
物流工程专业
网站建设,题库建设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运筹学》课程组现有6名教师,硕士生导师2人。
教师队伍结构(见表)为:
《运筹学》课程组教师队伍构成表
职称结构:教授3人,占50%;副教授1人,占16.7%;讲师2人,占33.3%。教授、副教授全部为本科生上课。
学历结构:具博士学位2人,占33.3%;具硕士学位3人,占50%;本科1人,占16.7%,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3.3%。
年龄结构:50岁以上1人,占16.7%;40~49岁4人,占66.6%;30~39岁1人,占16.7%,。
学缘结构:本课程组学缘结构合理,9名教师中本科阶段毕业于外校的有4人,占44.4%;从校外获得硕士和博士的教师有8人,占100%(见下表)。
《运筹学》课程组教师队伍学缘构成表
本科毕业院校
硕士毕业院校
博士毕业院校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2/3(66.7%)
武汉理工大学
江汉石油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南石油学院
江汉石油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学缘结构方面合理,教师队伍中有从事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其丰富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本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与此同时,梯队中多位老师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运筹学前沿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而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保证了《运筹学》课程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前沿性;另一方面,通过经常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访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师资配置方面,以李成标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研究梯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昂的教学热情,同时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教学梯队成员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申报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课题,主办并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在学校和学员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有利条件,让青年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和深造,更为《运筹学》课程的高水平教学、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学院为课程提供了实验条件,各主讲教授均要负责课程的习题辅导和上机实验辅导。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我们围绕着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学研究,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更好的适应了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
&& 1.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进行内容的整合和调整,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结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略到运筹学的特点、模型和方法的核心、优化思想的精髓和应用的潜力,为学生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练好基本功提供有益有效的帮助。
(2)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符合本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讲课、讨论、上机、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并用,增加课堂上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同时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
(3)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程在教学中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方式上体现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建模与计算能力;
(4)教材建设,注重教材建设的系统配套和不断更新,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5)努力参与科研项目,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2.已解决的问题
&& &(1)课程组编写了《运筹学》教材,在内部出版基础上,试用了一年,根据试用情况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2)完成了管理类运筹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特色、针对性强、实践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
(3)编写了内容完善、富有特色的、应用效果良好的各实践教学环节指导书、任务书、案例集、习题库等相关辅助教材及教学文件资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4)建设了内容丰富、能实现师生互动的课程网站,解决了学生助学、教师助教的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了师生教与学的空间。
(5)建立了运筹学教学实践平台,构建并实施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综合培养体系。设计并目前已形成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课程考核有机结合的教学环节总体设计,所特别强调的实践环节已形成体系,包括课堂实践、课后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全部教学环节均有现代教育技术支撑,见图1所示:
图1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的实践体系与理论教学、考核的关系图
实践效果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口头与书面)很有效,学生表现
出很高的热情。
3.取得的教改成果
近年来课程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承担各类研究教改项目十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7篇,公开出版教材一部,2009年运筹学课程被评为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课程组主持和承担的教研项目
项目起止时间
负责人或参与
信管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厅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训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厅
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厅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厅
《管理学原理》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实践
网络环境下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长大2005(04)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与实践
竞争战略视角下长江大学办学特色研究 长江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年
(2)课程组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A Study 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TProceedings of the 2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TCS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n the qua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NMT
网络环境下《运筹学》教学模式研究
企业家天地
A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计的探讨
浅析《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
企业家天地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企业家天地
网络教学环境下虚拟学习团队的信任建设
中国电力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覃发兵; 刘新卫;
现代企业教育
浅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企业教育
关于提高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中奖率的几点思考
现代企业教育
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企业教育
论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性
中国电力教育
运筹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讨
现代企业教育
浅谈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思考
长江大学学报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明确的师资培
养计划,并且采取相应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充分发挥博士教授、博士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传、帮、带作用,使 40 岁以下的青年
教师得到迅速成长。在教师培养中重视师德建设,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2.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或到其它院校进修,以打好宽厚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跟踪学科展
的国际前沿。
3. 加强&学习型&课程团队的建设,形成了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我们
定期进行了集体备课,由课程负责人进行课程分析和教学指导,并在课程负责人的整体规
划下,集体对教材进行修订,经验共享;加强教学指导,实行领导听课制度,建立和完善教
师教学质量评价体制,实现自我超越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4.注重有计划地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大胆使用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挑起教学和科研
工作的重担。放手让青年教师担任本课程在课堂讨论、论文指导、部分教学内容讲授和
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作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多种方式把青年教师带向教学和科研
5.不断完善助教和听课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青年教师先从指导实验开始,然后助教和
指导专业实习,最后主讲课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青年教师得到全面训练,以成为
该课程的优秀教师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运筹学》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之一,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军事作战、科学实验、财政经济以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运筹学课程被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运筹学》课程最早设置是在1998年,原江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部分专业设置了该课程。到2002年时,经济管理系所有专业均开设了运筹学,并且把它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开设。2003年长江大学组建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并进行3+1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大类人才培养计划中,运筹学课程是所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初创时期:年
毫无经验、白手起家,选用《运筹学》试用教材编写组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运筹学》,从制定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开始,边摸索、边实践。使《运筹学》从《系统工程》内容中分化出来成为为管理专业本科生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
2、规范与建设起步时期:年
为适应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完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开始着手教学改革研究,包括教学层次与教学内容的划分、计算机辅助教学试点等。
3、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2005年
师资队伍逐步充实壮大,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科研与教改项目,成果累累,课程组负责人及成员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湖北省部级项目及企业项目,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学研究与教改研究。
开始对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试点,包括互动式教学方法、课堂练习与课堂讨论组成的课堂实践,课后作业与上机的个人实践;自编教学参考书《运筹学应用案例》、《习题集》、《实验大纲》等教学资料;
积极参与《运筹学》学术团体活动,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课程组成员每二年参加一次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
4、整合、变革与提升时期:2005年至今
持续进行教改、教研,集中解决了八大问题,包括:
(1)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调整;(2)逐步规范、完善教学档案;(3)立体化教材架构的构建和有序推进;(4)建设运筹学课程网站,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初步发挥出课程优势资源的辐射作用;(5)建立起运筹学教学实践平台,构建并实施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综合培养体系;(6)构建团结高效、结构合理的运筹学课程建设团队,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7)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合作交流,为运筹学科研与教学国际化创造条件;&(8)持之以恒创建精品课程,求真务实进行课程建设。
我校《运筹学》是一门有着光辉历史的课程,她的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辛劳,该课程在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也锻炼了我们的师资队伍、提升了管理专业的学科层次。我们坚信,以湖北省企业管理重点学科的支撑,在管理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支撑下,在此基础上得到湖北省支持和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校《运筹学》定会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中发挥更大作用。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如何应用管理运筹学中的数量方法与模型来分析研究现代经营管理决策问题。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几种重要而成熟的管理运筹学模型,使学生认识管理运筹学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领会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课程目标:
1.要求以运筹学方法论为指导,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思想;
2.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基本模型的功能和特点,熟悉其建模条件、步骤以及相应的技巧,能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适当的运筹学模型;
3.具有初步运用运筹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与较强的应用能力;
4.遵循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掌握包括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在内的技能,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并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问题的求解过程,并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提出了理论求解与计算机模拟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运筹学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第二部分为实验教学。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课外科研学习活动。其中理论教学学时为56,实验教学学时为8
运筹学课程内容及对应的学时 (共56学时)
第 1 章& 绪论(2 学时)&
&1.1& 运筹学的概况(1 学时)&
1.&& 运筹学的由来和发展&
2.&& 运筹学的性质与特点&
3.&& 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4.&& 运筹学的发展趋势
&1.2& 运筹学的数学模型(1 学时)
1.& 线性规划模型
2.& 随机规划模型
3.& 网络分析模型
&第 2& 章&&& 线性规划(12 学时)
&& 2.1& 线性规划问题(2 学时)&
1.& 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2.& 线性规划模型&
2.2& 可行区域与基本可行解(2 学时)&
1.& 图解法
2.& 可行区域的几何结构
3.& 基本可行解及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
2.3& 单纯形方法(4 学时)&
单纯形方法
单纯形表&&&&
&& 2.4& 初始解(4 学时)
1.& 两阶段法&
2.& 关于单纯形法的几点说明
第3章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8学时)
3.1& 对偶性与对偶单纯形法(6 学时)
1.& 对偶线性规划&
2.& 对偶理论&
3.& 对偶单纯形法
灵敏度分析(2 学时)&
1.& 改变价值向量&
2.& 改变资源限量
3.& 改变工艺系数
第4章 运输问题(8学时)
4.1&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2 学时)
运输问题的求解(6 学时)&
1.& 表上作业法&
2.& 产销不平衡问题的求解
3.& 应用举例
第 5 章& 目标规划(6 学时)
5.1&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2 学时)&
5.2& 解目标规划的图解法(2 学时)
5.3& 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2学时)
第 6& 章&&& 整数线性规划(6 学时)
整数线性规划问题(2 学时)
1.& 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2.& 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困
Gomory& 割平面法(2 学时)
1. Gomory& 割平面法的基本
2. Gomory& 割平面法计算步
3.3& 分枝定界法(2 学时)
1.& 分枝定界法的基本思想&
2.& 分支定界法计算步骤
& 第 7& 章&&& 动态规划(6 学时)
&7.1& 最优化原理(2 学时)&
1.& 多阶段决策问题及例
2.& 用递推法解最短路线问题&
3.& 最优化原理
&7.2&& 确定性的定期多阶段决策问题(2学时)
1.& 旅行售货员问题&
2.& 多阶段资源分配问题&
3.& 用最优化原理解某些非线性规划问题&
7.3& 确定性的不定期多阶段决策问题(2 学时)
1.& 最优线路问题&
2.& 有限资源分配问题
&第 8& 章&&& 图与网络优化(8 学时)&
8.1& 图的基本概念(2 学时)&
1.& 图与网络&
2.& 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
8.2& 图的连通与割集(1 学时)&
1.& 图的连通&
2.& 图的割集
8.3& 树与支撑树(1 学时)&
1.& 树及其基本性质&
2.& 支撑树及基本性质
8.4& 最小树(1学时)&
1.& 最小树及其性质&
2.& 求最小树 Kruskal& 算法&
3. Dijkstra& 算法
8.5& 最短有向路(1学时)&
1.& 最短有向路方程&
2.& 求最短有向路的 Dijkstra& 算法&
&8.6& 最大流(1学时)&
1.&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2.& 最大流算法&
&8.7& 最小费用最大流(1 学时)&
1.& 最小费用流算法&
2.& 特殊的最小费用流&&运输问题&
3. 最小费用最大流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第 1& 章& 绪论
课程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
课程难点:运筹学模型的理解
解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回顾运筹学的发展背景,引出运筹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再通过大量实例的讲解,使学生对某些数学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 2& 章& 线性规划
课程重点:线性规划可行区域的几何结构,基本可行解及线性规划基本定理,单纯形方法,两阶段法。
课程难点:线性规划可行区域的几何结构,基本可行解及线性规划基本定理,两阶段法。
解决办法: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例子归纳出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然后在详细讲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以图形和例题的形式给以形象的说明,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为直观、具体的认识;再通过大量习题巩固知识,也可以应用优化软件包解决一些较实际的问题。
第 3& 章&&&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课程重点:对偶性及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
课程难点:对偶性质及对偶单纯形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对互为对偶的两个问题有透彻的理解,并对原问题的检验数与对偶问题的解的关系掌握对偶的性质。
第4章 运输问题
课程重点:运输问题模型的建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问题及需求不明确问题的求解
课程难点: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问题及需求不明确问题的求解
解决办法:首先通过对供需平衡的运输问题引申到一般的经济问题;以求解供需平衡问题的方法为基础,对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和需求不明确问题加以求解,并对经济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加以归纳,形成一般的运输问题形式。
第 5& 章&&& 目标规划
课程重点: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图解法,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课程难点:目标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
解决办法: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出目标规划问题。在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 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进行目标规划问题的求解。
第 6& 章&&& 整数线性规划
课程重点:Gomory 割平面法和分枝定界法。
课程难点:求解的困难性,Gomory 割平面法和分枝定界法基本思想。
解决办法:首先通过各种实际背景归纳出整数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分析其求解的困难性;然后通过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阐述 Gomory 割平面法和分枝定界法的基本思想,给出其计算步骤,再通过大量习题加以巩固。
第 7& 章&&& 动态规划
课程重点:用递推法解最短路线问题,最优化原理,旅行售货员问题,多阶段资源
题,最优线路问题。
课程难点:有限资源分配问题。
解决办法:在将最优化原理应用于几种典型多阶段决策问题的同时,结合例题给学体的认识;再通过大量习题加以巩固。
&第 8 章&&& 网络分析
课程重点:图的连通与割集,最小树、最大流、最小费用流和最大对集的基本性质解方法。
课程难点:图的连通与割集,最小费用流算法,二分图的最大权对集。
解决办法:在详细讲解各种网络模型的同时,以图的形式给学生更为直观、具体的再通过大量习题巩固知识,也可以应用优化软件包和教学软件解决一些的问题。&
解决办法:结合实际例子给出各种对策问题的解法,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我们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式,除了定期都安排上机试验之外,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实践学习的要求。
(1) 课程设计的思想
&&&&&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主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线&的贯通,培养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筹学知识在管理问题中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运筹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从管理实践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利用模型求解问题,并对问题的解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利用运筹学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的操作,使学生掌握运筹学计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了解计算机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2) 课程设计的效果
&&&&& 通过技运筹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运筹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优化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为其它相关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思想:本课程是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内容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联系,将重点内容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在计算机上得以解决,以验证理论学习的结果。
实验课程效果:从历年来学生的实验教学情况看,通过运筹学的实验课程明显增加了学生对单一理论学习的兴趣,对理论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程目标: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工具多手段的应用型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了解运筹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求解,使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巩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2-2课程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安装Excel软件&规划求解&加载宏,用Excel软件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计算机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使用Lindo软件求解各种线性规划问题。
计算机和Lindo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网络最优化问题
熟悉运用Excel软件求解各种网络最优化问题,掌握其求解方法。
计算机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用Excel软件求解动态规划中的生产经营问题、资金管理问题等,掌握其建模和求解方法。
计算机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用Lindo软件求解整数规划(纯整数、混合整数)、0-1规划。
计算机和Lindo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用Excel软件求解一些简单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计算机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用Excel软件解决决策分析问题。
计算机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用Excel软件解决排队论问题。
计算机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
备注:带 * 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课程组织形式
(1)实验课分为课前预习、课内实验操作和学生提交报告三部分,课程网站上提供实验教师的全部详细实验内容讲解、软件使用说明等视频、音频、实验内容详细电子教材。帮助学生完成预习部分的内容。课内实验由主讲教师示范、巡回指导。学生提交报告由主讲教师审核确认。
(2)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查询实验课程计划安排,实验进度,实验室开放时间,自由、灵活地选择和参加开放实验。学生可随时从校园网获取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网络课程及参考文献等资源,而且还提供了教师在线答疑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提高了效率。
(3)课程分层,学生分流,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4)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5)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2.教师指导方法
(1)课程组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2)课程组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在线实验答疑和实验辅导,教师给出全部与实验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电子教材、音频、视频材料进行预习;
(3)在正式实验前教师检查学生书面预习报告,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4)教师讲解实验;
(5)组织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其中一组的讨论;
(6)实验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以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7)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举办各种与运筹学实践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运筹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以往在实验教学中&重原理轻操作、重结果(写好实验报告)轻过程&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从以前的&要我做&转向现在的&我要做&的转变。运筹学实验采用&重操作、轻结果(实验报告)、重过程&的考核方式。&运筹学实验&课程采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1)预习(20%)。
本课程从以下方面对预习进行考核: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软件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要领;拟定实验方案及步骤;数据记录表格;回答教师随机提出的有关问题等。任课教师严格管理学生进入实验的第一步,认真考查预习报告,对学生进行提问,当场记分,不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等。
(2)操作(60%)。
主要考核以下方面:独立操作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驾驭实验的能力,思路清晰,有条理;软件操作与编程能力;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实验修养等。
(3)报告(20%)。
主要考核以下方面:对实验原理阐述清晰、简洁,逻辑性强,不抄袭书本;实验流程图、数据图表标示完整、规范;运行数据正确、真实;数据处理规范、合理;能正确分析问题来源及提出解决措施;能正确回答教师指定的思考题;能对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书写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等。对伪造实验数据者、抄袭与被抄袭实验报告者,该门实验课成绩按0分处理。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选用
1.& 主讲教材&
(1)& 李成标,刘新卫等,《运筹学》(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辅助教材
(1)& 胡运权等,《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熊伟,《运筹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蔡少峰,&申卯兴,《管理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张干宗,《线性规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吉奥丹诺著,叶其孝译&,《数学建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黎伯堂,刘桂真,《高等代数解题技巧与方法》,山东科技出版社,1999&
(7)& 刘建亚,吕同,胡发胜,傅国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为配合教学和实践,帮助学生熟练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课程组在讨论、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编写了《运筹学实验大纲》、《运筹学上机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等实践资料,内容包括Spreadsheet方法的内容简介、操作步骤、实例分析及说明。Spreadsheet方法是近年来美国各大学乃至企业推广的一种管理科学教学与应用的有效方法,是在Excel背景下进行问题描述、数据处理、模型建立与求解的有效工具。
& &学生可在阅读《运筹学上机实验指导书》基础上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展自主学习及使用,在集中上机时段重点解决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尽快掌握、尽早应用的效果,在《运筹学实践》课程设计中,各小组团队普遍使用了各种软件辅助计算与求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我们有现代化的上机实验教学设施。学院近几年来花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微机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微机室规模达到200多平方米。同时,购买了大量的教学和应用软件如 MATLAB, LinGo,LinDo,
等等。 另外,最近又花了15万购置了ERP软件。
其次,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学院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同时还积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系,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使学生能有根多的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学院目前已经跟四机厂,钢管厂,小天鹅等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作为学生长期实习基地。
(三)网络教学环境
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处理数学问题方面的便捷,我们加大了对教学中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并能保持经常更新,而且运行机制良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上课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可方便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讨论及报告交流可使用ppt.、Flash等多种形式工具;
(2)《运筹学》精品课程网站建成以来,通过两次全面改版,现已能提供较为丰富的网络资源,使用也更为方便,共设计开发了十五个板块,具备学习、交流、展示、辐射四大功能:
(3)学习功能(视频课堂提供网络课件和教师授课ppt.、教师授课及精品课系列讲座视频资料、在线测试系统,为自主学习、创新应用提供条件);
(4)交流功能(提供互动讨论、在线答疑等交流平台,进行学术及课程的信息发布,将交流功能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院内
延伸到院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
(5)展示功能(展示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进展情况、教师风采、学生讨论视频资料与实践作品等);
(6)辐射功能(课程网站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受益面提供条件,进一步发挥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作用)。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4-4-1教学方法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的运筹学课程组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转变: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通过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模式上,由&讲解&接受&型向&研讨&发展&型转变,实现师生互动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由&学科内&向&学科外&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理论和优化学方法的能力;在教学空间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拓展
,在使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各类现场教学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不断探索各类现代教育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面向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筹学作为我校管理学院各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首先系统分析该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专业以及这些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可能以综合共性应用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此外,考虑到该门课程的应用性特色,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管理运筹学理论分析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另一方面通过留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所感兴趣问题,通过查找专门管理决策库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而应用运筹学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建模,最后写出完整的分析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数据收集、建模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结合运筹学软件,讲解运筹学应用&
由于运筹学软件的应用在运筹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所开发的实验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利用管理运筹学、Excel 等软件的输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运筹学软件输出结果的含义。
(3)处理好板书面授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课堂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我校全部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筹学教师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多媒体授课。由于我们所开发的运筹学课件在强调系统性的同时,重点展示图形、案例与数据表格,以板书作为多媒体的补充,可有效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板书与课件的适当结合使得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受限制。
(3)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
每学期一般组织二至三次课堂讨论,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请同学课下准备,下周上课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评定。&
(4).进行大量的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运筹学基础知识的目的&&
我们所开发的优化网络课程及其自编讲义,每一章后面均配有大量的练习题,每位主讲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适当选做较多的题目。&
(5)强化运筹学实验教学,加强运筹学实验课的学习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学生的特点以及优化软件的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加强了对运筹学软件的介绍。在正常的教学课时外,我们另外开展了运筹学实验课的教学,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的能力。
&4-4-2教学手段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具有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教室大多设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网络24小时畅通,校院两级实验室p图书室为师生提供开放服务,为教学各种手段与时俱进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运筹学教学团队中老师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熟悉,追捧前沿教学手段,近年来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有:
&1.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认真制作《运筹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制作了由详细完整的教学课件,内有100多个图表,整个课件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大纲中关于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基本要求。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组织课堂教学,力图有效地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解决模型与作图中费时、不精确等教学技术性问题,同时充分展示演算过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
&&2. 软件p电子黑板即时解题教学手段。
& 运筹实验工具软件的介绍和演示会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等学习完成一个模块的完整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实验专题准备,然后在管理学院现代管理实验室集体教授运筹实验课程,学生和老师人手一台电脑,进行现场实训、现场辅导和一对一教学。也可以对理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方法掌握基础上,利用软件的运行演算来验证。
&&3. 网络资源插入式导读教学手段。
& 教师不拘泥于已选的案例教材,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运筹学相关的事件,整理充实到教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去,利用多媒体动画与电子写字版解题
&&4. 网上学习效果自测p自主学习教学手段。
&在长期教学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收集了大量材料,构建了试题库、试卷库、案例库、运筹工具库、学生作业库,并建立了在线自测题库,以方便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
&&5. 网上作业展评p答疑解惑式教学手段。
&网站提供了在线答疑的功能,它不仅仅是供老师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指导学生做好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还供学生探讨运筹学相关的各种问题;给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一起探讨运筹实践基地、运筹学的应用甚至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有着一脉相乘的关系,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师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运筹学团队采取资源共享的方法,并充分的彰显每位老师的个人才华。也许每轮课p每个章节甚至每次课同一个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不尽相同,但目标与愿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是教书育人p因材施教p传知解惑p注重效果。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1)校外专家程承坪(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本课程的评价:
《运筹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若干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以便能正确应用各类模型分析、解决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长江大学《运筹学》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效果显著。
课程组师资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导向,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并结合安全分析和运筹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果好。
课程负责人李成标教授长期专门从事运筹滨的研究和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和省部纵向课题的研究;课程组成员长期从事运筹滨教学与研究,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实力。综上所述,该课程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见网站
(2)校外专家张治河(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本课程的评价:
《运筹学》是工商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备专业基础课程。长江大学《运筹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果。该课程的特色之一是教学得到了相关科研的有力支持,特别是教学手段(运筹学计算机软件平台)辅助教学,效果很好。主讲老师中参加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并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既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又保证了教学效果良好。
课程的另一特色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老师从课程教学、计算机软件实验、课程设计和通过安全分析与讨论培养分析一、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该课程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见网站: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1)校内专家李明昌(原江汉石油学院经管系主任、长江大学督导)教授对本课程建设的评价:
《运筹学》是我校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经过长期建设,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富有逻辑性,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先进的手段。在课程建设中,老师业务素质良好,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队伍结构合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突出教学重点,既重视基本内容的掌握,又强化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课程建设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见网站:
http://manage.yangtzeu.edu.cn/jpkc/ycx/jxxg/index1.htm
(2)校内专家郭以文(长江大学督导)教授对本课程建设的评价:
《运筹学》课程在管理学院的开设的历史较长,课程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成功的科研、教学实践经验,雄厚的师资队伍可以很好的满足《运筹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发展需要。《运筹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从原来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到现有立体式的教学模体系,既有课堂教学、课堂研讨、案例教学、上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课程组成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同时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运筹学》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网站资料丰富。综上所述,《运筹学》课程建设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见网站:
http://manage.yangtzeu.edu.cn/jpkc/ycx/jxxg/index1.htm
3.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院的运筹学课程一直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近三来,本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运筹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进。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每年运筹学的授课教师均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估得分平均分在90以上。
运筹学任课教师近三年的学生评估得分:
4-6课堂录像
课堂教学录像主要包括:
李成标老师主讲& (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 &(45分钟)
&&& 刘新卫老师主讲& (单纯形法)&&&&&&&&&&&&&&
&&(45分钟)
&&& 高映红老师主讲& (图与网络分析)&&&&&&&&&&&
&(45分钟)
&&&&&& ()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起较为有效的实践平台。目前运筹学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有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报告、实验案例等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料。通过运筹学课堂实践(启发式、提问交流式、等互动式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和随堂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个人实践(集中上机);团队实践(课后小组讨论及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强化计算机编程和操作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创造力性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筹学课程网站资料丰富、功能齐全。网站内容由14个板块组成,体现了学习、交流、展示、辐射四大功能。不仅有丰富的课程学习及实践教学资料,而且大量的学习参考资料及网站资料,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开始发挥出课程优势资源的辐射作用。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具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合理,信息量大,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引入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较好的融于一体。备有成套的、内容齐全的讲义、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教学材料以及实验教学手段和大量的习题、案例教学资料及丰富的网上资源;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普遍受学生欢迎。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具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位于国内同类高校课程中的前列。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多媒体教学课件仍然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2、辅助教学材料还需进一步完善;
3、高水平科研项目还需要加强。
&&&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全面实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运筹学课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一流教师队伍;抓好教材建设,着手主讲教材的撰写,使之紧跟运筹学发展的趋势;在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网络建设,确保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高昂的教学热情、较高的教研和科研水平的教师梯队,力求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基础宽厚坚实,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此外,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打造出一支一流的教学队伍。
2. 教材建设:着手《运筹学》教材的建设。紧密围绕运筹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理顺课程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吸收国内外运筹学最新成果,将书面主讲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融合为一体,形成具有运筹学特色的现代化教材体系。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学科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新方法与教学新手段,提高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做好网络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网络技术的作用,搞好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满足运筹学学科发展的要求。
4. 网络建设:不断开辟网落学习的新空间,搞好网上交流,添加最新的运筹学学科发展成果,更新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做好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同时,加大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网络的畅通和高速运行,确保网站的安全性,使网络教学能顺利开展,满足学生多方式学习的要求。
5. 实践教学 :建立和完善学生上机实验和学习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改善和提高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拓宽实践性教学环节思路,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搞好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给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本课程的建设措施与步骤
1. 首先制定本课程3年建设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计划进一步通过科研及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学术及教学水平。
有计划地安排更多的教授为本科生讲课,并引进高层次人才 1~2 人,进一步扩大青年教师队伍,给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
根据运筹学的学科特点,着重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学试验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使学生在运筹知识的应用方面得到更专业的引导。
2. 在未来的 2 年内,不断完善与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运筹学教材及其教辅材料的建设,以保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总处于先进水平;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其始终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继续编撰或修订教辅材料,不断完善运筹学课程的电子版和网络版教材,不断完善和丰富已有的运筹学专业资料库和试题库,并相应地建立网上题库,加强课程网络交流
3.定期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积累经验,发扬长处,找出不足,借鉴外校乃至外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体系,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网络技术的作用。
4.在网络建设方面,我们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继续补充和完善已有的运筹学专业资料库和试题库,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料库,更好地做好网络课堂教学。继续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运筹学课程教学的专业网站,定期更新网站内容,使其紧跟运筹学领域的最新前沿。
5.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将做以下工作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上机试验和学习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改善和提高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搞好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队伍参加全国各项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以不断增强他们对运筹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迎战各项大赛和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能力。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1年《运筹学》第一章到第三章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012年《运筹学》第四章到第六章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013年《运筹学》第七章到第八章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首页网址:
&1 ): 学科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沿革、 课程特色、
&2 ): 课程负责人、 主讲教师、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
3 ):、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
电子讲义、教学课件
4&):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5 )参考资料、网上资源、计算软件、运筹史话、资源下载、实验指导书、运筹学字典、运筹学英汉词汇&&&
6 )实践简介、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EXCEL实验内容、Lindo实验内容、实验视频、实验报告、数模竞赛、案例分析
7 ): 教学质量评价、校外专家评价、 校内专家评价 、 、获奖证书
8 )教学视频一、教学视频二、教学视频三
9 )课后习题、模拟测试、考试真题、在线测试
10)查看留言、填写留言、管理登陆
11)运筹学组织、外文运筹学期刊、中文运筹学期刊、教学动态
12): 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条件 、网上教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政策措施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运筹学》课程考试试卷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7-1-1学校的政策文件
长江大学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学校依据办学定位与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制订了《长江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一批具有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为目标的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同时,制订了《长江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等有关制度,划分了学校、院(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职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7-1-2实施情况
1.对各级精品课程给予充足的奖励建设经费。根据学校的相关管理办法,对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拨付3万元的建设经费用于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及网站建设;建设期内每年给予100个教学工作量用于课程建设与管理;建设期满,对通过验收的课程奖励150个教学工作量;对获批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奖励建设经费4万元;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的除教育部划拨的奖励经费外,学校另外配套建设经费10万元,并奖励300个教学工作量。
2.建立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对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从建设规划到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严格按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在建设过程中,由学校教学督导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共同对精品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跟踪与监控,并把精品课程建设年度评估结果作为考核课程所在单位年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人事处在教师引进、进修、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安排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精品课程的教学条件建设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各单位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学校营造了重视和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4. 支持精品课程所属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2003年以来,学校投入了1.39亿元建设了85个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其中,精品课程所属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平台项目均得到支持。
7-1-3实施效果
1.到目前为止,我校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49门,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00余万元。学校还将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提高各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2.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对丰富我校优质教学资源,
加快我校课程建设步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带头作用。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学校为加强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对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将给予配套经费和相关奖励,并要求课程所在学院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多媒体课件建设项目和双语教学改革项目等多种途径配合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优先资助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在教学条件的满足、教学工作的安排及培训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给予优先照顾。
3.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指导工作,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现已安装课堂教学全程录播系统,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全程录像上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江大学及管理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和监督指导本课程的后续建设,学校学院除继续实施各项相关政策与激励措施外,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经费扶持力度,包括教学实验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出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指导授课以及继续实施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等,紧密结合专业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紧跟学科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运筹学》精品课程其他资源请到课程网站查询:
|地址: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管理学院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