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基层干了两年基层经验,究竟要不要离职

原标题:在银行工作,努力还有用吗?
  “我在国有银行的基层真的是看不到希望,想换到别的金融单位又对别的金融机构的真实情况不了解,正所谓开工弓没有回头箭,离开体制万一找不好下家再想回到体制内就困难了,之前有正规的信托公司和金融消费公司让我去但因为我对我能力的怀疑没敢去,去别的银行感觉现在银行业又不缺人,我觉得银行业最不缺的就是个人努力,没有关系资源或没有高学历的进银行就是一悲剧”。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在银行基层干了两年,究竟要不要离职?》,这是一位朋友在文章后面的留言。作为一个银行人,里面有句话很让我触动,“我觉得银行业最不缺的就是个人努力”,这句话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无力感。对于一个普通人,能付出的只能是努力,如果努力不能和成功挂钩,也只能剩下无力和压抑了。
  这样一句话让从业者如此触动,我想背后是有原因的吧。为何在这里,你的努力不再被关注?
  最直观的原因:从业人员相对过剩
  普遍性的问题背后总是隐藏着宏观(中观)层面的原因,当我们跳开具体的机构、跳开基层或总部的平台来看这个问题,才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归根结底,是这个行业的人太多了,优秀的人也太多了,进入一种人才过载的状态之中,此时,优秀的人很多,优秀又努力的人也很多,你的努力便不再受关注。
  怎么去评价一个行业从业人员是不足还是过剩呢?从业人数的变动是个很好的指标。不足,对应的必然是从业人员的快速增长;而过剩,对应的必然是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的停滞甚至负增长。
  不难发现,2015年是个拐点,银行从业人数从高速增长陷入突然的停滞,部分机构甚至负增长。
  2014年,银行业从业人数同比增加21.3万人,增幅连续三年同比正增长,其中,五大行同比增加4.39万人。2015年,银行业从业人数同比仅增长4万人,较2014年少增17.3万人;其中,五大行员工人数甚至同比减少3.43万人。
  可以这么认为,从2015年开始,整个行业开始出现明显的人员过剩现象(至于原因,至少包括渠道电子化、流程自动化、业务增速的下降以及新金融业态的冲击等因素,这里不具体展开),对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讲,日子便不好过了。
  最根本的原因:努力不再能创造价值
  若你的努力能够创造价值,既便优秀而努力的人再多,也不能抹杀的价值,自然谈不上你的努力不被关注,更何谈成为一种行业性普遍性现象?
  所以,更根本的原因也许在于,对组织而言,价值的创造越来越不依赖于普通员工的努力。所以,你努力也好,不努力也罢,都没有人关注。准确来说,是不再有关注的必要。
  一概而论地去讲“努力无用论”自然是愚不可及,但就银行业的很多具体的岗位而言,的确也是事实。在这些岗位中,员工努力对自身是价值的,但对组织而言,价值差别很小。
拿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个是前台营销的案例,一个是中后台操作的案例。
  先看看前台营销岗位
  支行对公客户经理小张去拜访了一个客户,并成功地营销下来。不过,这个客户的老板与支行李行长的关系很好,小张去拜访前,李行长也专门打过招呼。那么,在这次成功营销的功劳簿上,小张能占几分?恐怕不会高,毕竟在这次营销过程中,小张只是个执行者,只要不犯大错,换谁去都一样。
  当然了,如果小张去拜访的是一个新客户,并成功营销下来,小张的努力便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于,随着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不良贷款的陆续暴露,对于新客户,银行是越来越谨慎了,宁可不做,也不愿出错。大家只愿意做一些具有持续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大客户,而这些老客户,并不需要小张们“努力”地维护或营销。
  在这种场景下,对支行客户经理而言,努力便不再创造价值(或创造的价值急剧下降)。推广开去,便成了行业性普遍现象。
  再看看中后台操作岗位
  银行业属于低风险偏好的机构,中后台操作强调标准化和流程化,普通员工只需要按章办事,不需要你创新,唯一的要求便是不出错。而做到不出错需要努力吗?并不需要,需要的是熟练。
  只要是心智正常的大学生(甚至大专生),放到相应的岗位上干上三五月,便能达到要求。更何况,一直以来,银行的校园招聘都是优中选优,这些人进来做这些操作性的工作,并不需要额外的努力。
  当然,中后台岗位中,涉及到管理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的优化、汇报材料的撰写、风险审批、大数据建模等工作,努力和不努力还是有区别的。但问题在于,对于绝大多数基层员工而言,他们做的不是这类工作。
  揭开真相很残酷,但你真的需要重新认识下努力
  在网上但凡看到批评小鲜肉演技的文章,下面总有粉丝不甘地提醒,“没看到我们家偶像有多努力吗”?
  对于这种维护,大家总是趋向于嘲笑或不屑,因为我们知道,在一部电影中,观众对主演的要求是“演技过关”,而非“足够努力”。所以,若一味地强调努力而不看结果,也是一种耍流氓。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任何组织也是如此。只有你的努力能换来对组织的价值时,努力才是被认可的,否则,泛泛强调自己有多努力而无视业绩或结果的无力,和那些你们不屑的小鲜肉有什么区别?
  当你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可能会对你说,没关系,只要你努力就好了。原因没别的,那是你的父母。
  其他人都是不认的,你努力学习但成绩不好,能拿优秀奖学金吗?你高中三年一直刻苦,但高考成绩不好,清华北大会录取你吗?同样,若企业是你爸妈开的,你只要努力就好了,有没有业绩都无所谓;若不是,那不好意思,企业只看业绩。
  揭开真相很残酷,但真相就是真相,结果才是重要的,努力的过程只对自己重要,不能因为“努力”而麻痹自己。
  该如何把握你的努力?
  那么,努力没用了吗?
  恰恰相反,对于普通人而言,努力是你唯一的依仗。只是,你需要通过努力来达成某种结果,而不是停留在“努力”的过程中。
  言外之意便是,如果在一个岗位中,你发现自己的努力不能创造某种价值或优化某个结果,那不是你的努力错了,也不是这个岗位错了,只是你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需要努力的岗位中,是人岗匹配出了问题。
  若你不是个努力的人,在岗位中待着便好了;如果你还有所追求,还梦想着能创造一些价值,便需要考虑离开这个岗位了。可能,这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最后,还是以开头那位朋友的另一段留言作为结束吧:
  “以我在基层多年的奋斗经验来说,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加油不加油的问题了,我就像困在一个铁盒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面再怎么努力效果也不大,看来我只有超凡的让神给我运气让我走出了,哈哈,可能有种超凡的努力是超出我的认知之外了”。
  作者:薛洪言,微信公号:洪言微语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前几天,写了篇文章《从银行辞职你还能干什么》,收到大量的银行业朋友的回复,或倒苦水,或求出路,或分享观点。而知乎同名的问题下,共计3963人关注,累计浏览量超过220万次,看来属于很多人的困惑。
马上要步入六月,又到一年入职季,对很多朋友来讲,也到了入职一年、两年或三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时点,想和银行业的朋友讨论下,入职两年的你,到底该不该离职。
当然,其他行业的朋友也可以看下去,毕竟,职场发展的事情,隔行不隔山。未尽事宜,欢迎留言(订阅号:洪言微语)交流
离职的冲动:三大压力源和一个导火索
压力一:基层锻炼及转岗挑战
自2012年前后,包括国有大行总行在内,新入职员工都要去基层锻炼两到三年,自此,银行业新入职两年以内的员工,基本都是在基层机构度过的。
当然,也有区别,总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还能回归总行,而分支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能否回去则要看竞聘结果,这是目前的区别。
在这种机制下,在基层工作的非总行新晋员工自工作之初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感,能否顺利通过选拔竞聘?在柜员岗位要干多少年?甚至木有关系怎么办?……
压力二:业务出口,事多而繁
如果说转岗是初始的压力来源,基层机构工作岗位本身的重重压力便是第二道压力源。
银行业普遍实施典型的层级制组织架构,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储蓄所,除了部分重点对公客户外,客户运营上多实行“上下联动、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基本上,大多数工作都会经过层层渠道,传导至基层机构。
原来在总行工作时,我们最喜欢问一句话就是“贵部(团队)在下面有没有腿儿”,意思是在分支行层级上有没有直接对应的组织设置。如果有的话,就诸事好办,事情既可以派下去,也可以借调下面的人上来。如果没有的话,虽然麻烦点,但总也能在分支机构找到对口的组织,也能把活分下去。
具体到基层机构,便成了总分行所有制度、文件、产品、业务、客户等的具体落地和执行者,所以才会那么忙。千头万绪,哪个也不能怠慢,因为都在KPI指标考核中。
前几年,一个基层网点对应一百多项KPI是常见的事情,当然,后面多数银行都在精简指标,但也有几十个。每一个指标基本都会对应总分行的一个团队或部门,有专人进行检查督导,真正的事多而繁。
压力三:平台局限,成长困难
受到平台的局限,既便辛苦工作,自身的阅历和能力成长也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这可能是第三道压力源。
如上所述,基层机构以具体的执行为主,操作性工作强调熟练度,不强调创造性,大多数工作,半年以上就掌握了,之后以简单的重复为主,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而能力得不到提升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焦虑来源。
比如知乎用户“慢半拍小姐fighting”在答案下面的回复:
如果在银行从事一线工作,的确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工作技能的。所以想要跳槽就比较担心无处可去。相比应届毕业生,缺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又并没有在工作技能上有胜算,所以比较悲观。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好好一个研究生,被放在国有银行柜员岗位上不能动弹。
一个导火索:收入下降
银行基层机构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前几年大家虽然也抱怨,但并未出现目前的集体性焦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收入还不错,普遍高于一般行业,有压力也愿意担着。
如2012年网易财经曾经发布过一期《国有银行基层员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有81.82%的人觉得工作压力大,而二线城市的比例则为76%,三线城市为60%。
在是否愿意跳槽的调查中,36.96%的人明确表示现在状态很好,不想跳槽;34.78%的人表示,银行薪水普遍高于一般行业,因此,既便压力大,也不愿往外跳。
收入究竟如何呢?从收入上看,一线城市45.45%的网点员工收入在10-15万之间,二三线城市50%左右的网点员工收入在5-10万之间。收入满意度上看,34.78%的网点员工对自己的收入是满意的。
而近两年,受实体经济影响,银行基层机构遭遇到不良资产的快速爆发,普遍产生了慎贷情绪,如我一个支行副行长朋友所讲
“民营企业除了上市公司和个别大企业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其他中小企业因为贷款和担保圈等问题已经死了很多了,剩下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撑。并且经过了这一波,银行基层已经开始变的谨慎,怕担责任,惜贷,宁可不做业务也不能出不良。”
不敢放贷自然没有业绩,收入也开始大幅下降。
收入下降后,同样的压力变得不可承受,离职潮或离职焦虑就开始出现了。正如知乎用户“Darren”在回答下留言称:
“我是一名银行HR主管,从我的角度来看,一线人员,包括支行长、支行副行长、客户经理、柜员都是高流动率的,这两年尤为严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收入、压力、上升空间不匹配,其实说白了,支行长、副行长看上去很风光,但其实就是一个大的sales,业绩指标非常吓人,每年任务较上年都是成倍的增长,业绩完不成,收入低,还天天挨批,压力不要说太大。”
入职两年的你:该留还是该走?
记得当年刚刚入职银行时,直属的领导讲过一句话,叫做“工作头三年,埋头工作,莫问前程”。在总行这个平台上,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
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中枢,而总行又是银行的中枢,总行既可以全面了解条线内的业务、流程和制度,通过内部资料共享平台也有机会去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和流程,通过系统化地积累和整理,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银行资金流向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效果。
既便是专注条线内业务本身,存、贷、汇作为基础的金融业务,对整个业务流程的了解和熟悉,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在分行的平台上,虽然不如总行平台,但可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最有争议的还是基层支行,既有人认为年轻人应该沉下心来,多呆几年;更多的人则抛出比较偏激的观点,认为这里是坑,年轻人不要在坑里久待。很多前银行基层员工就持这种观点,比如那个支行行长朋友就和我讲“好多辞职的同事都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哭笑不得,他们说辞职之后这辈子都不会再做银行”。
关于基层网点的工作现状,上面讲了“三大压力和一个导火索”,压力大、收入下降,离职似乎有了合理的理由。
笔者如果要灌鸡汤,这里就可以鼓吹大家勇敢地离开吧,趁着还年轻,出去闯一闯。但实事求是地来说,压力大从来不应该是离职的主要理由,对年轻人尤其如此。
成年人做任何一件决定都有成本,所以都要讲利弊。为了让这个决定更简单,我们暂且摒弃掉家庭、地域、职务等因素,单纯就工作说工作。
如果你尝试找过工作,但很可惜,没有找到,那不用讲,离职并非一个选择。
如果你手里有一个潜在的机会,那建议你从平台、业务类型、收入、稳定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看平台,既要从公司整体比大小,更要基于组织架构比层级,一般来讲,组织层级高于公司规模,即小公司的总部胜于大公司的分支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部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了解五脏与全局。
现在这个时代,是个变化的时代,大与小的变易是很快的,三年之后,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这都不鲜见。不必过分迷信所谓的“大”。
看业务类型。核心业务胜于非核心业务。是否核心业务,主要看能否创造价值,且这个价值在职业市场上是否有普遍的认可度。
毕竟,就企业内部而言,任何岗位都是有价值的,否则也没有设岗的需要;但一些岗位,价值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从职场发展角度看,便可视作非核心业务。
看收入。既看当下收入水平,也要看收入增长前景。收入的增长前景根本上取决于公司盈利能力,不盈利的公司很难想象能保障员工的收入持续增长;而公司盈利能力根本上看行业大趋势,行业遭遇困境,个体很难独善其身。
稳定性。没有绝对的稳定性,但适当的稳定性还是必要的,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不宜频繁跳槽。如果新东家的稳定性差,则有可能面临短期内再次跳槽的问题,对个人职业发展影响会很大。毕竟站在任何一家公司HR的角度,都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员工。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对于稳定性的需求也在增大。比如知乎用户少凡便留称:
“刚毕业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工作。工作几年之后有配偶孩子父母和其他社会关系,另外自己也不在年轻。并不是不愿意接触新的事物重新学习,而是成本太tm高了而且不一定有相对应的收益。年轻的时候错就错了,年长的时候不敢错。选择成本和沉没成本太高,不敢乱选。”
走向人生下一站,一点小建议
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最终决定离开,那就勇敢的离开吧。世事无绝对,任何一个决策都是有瑕疵的,做了决定就去执行决定,然后走好下一段路。
同时,有一点要谨记在心,你并非为了逃避压力而离开原单位,你是为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才来到新的单位。
所以,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成长,是你在新的岗位上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少想些,除非,你发现某一天已经无法再成长。
最后,祝大家都有好的工作、都有好的心情。
作者:薛洪言,微信公号:洪言微语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薛洪言其它文章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近日,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度小满发布了云帆开放平台2.0,面向消费金融合作方输出标准化贷款服务,成为巨头开放金融科技能力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早在2016年,互联网金融机构便开启了金融科技转型之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近一年来,你可能不断地听到630大限这个词,指的便是日这一天。由于被指定为互联网金融三个细分领域的整改截止时点,这一天便具有某种特殊含义。为了迎接630的到来,从业机构忙于合规整改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最近,翻阅消费金融类机构的财报,发现大家都在强调一件事——挖掘价值用户,要从优质用户身上赚更多的钱。巧合的是,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段子截屏,是关于用户心理“研究”的:用户最关心的是赚钱,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引子近日,P2P圈再爆热点事件,唐小僧出事了。从规模上看,唐小僧不大不小——截止2018年5月底待还余额9.31亿元,从网贷之家披露的行业数据看,这个规模大约可排名115左右。尽管排名不算靠前,但作为一
全文共3279字 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货币基金监管再加码T+0赎回受限支付功能被剥离货币基金产品还有吸引力吗?解码新金融为您解读1指导意见出台原因为何?6月1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2013年前后,在宏观微观多方因素促进下,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开始触底回升,普遍认为,是转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说到银行业的转型,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千面”金融科技说到金融科技,每个机构都挂在嘴边,每个人也都能说上几个观点。可到底什么是金融科技?我们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了吗?恐怕并没有。听不同的人谈金融科技,你会发现金融科技是不同的东西。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来源于:洪言微语6月5日,品钛宣布完成总计约1亿美元的系列融资,成为资本布局金融科技2B领域的重要信号。品钛定位于金融科技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业内打造了“读秒”智能信贷和“璇玑”智能投顾两大技术引擎,并在此基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继2017年的大干快上、全民“狂欢”之后,2018年3月份以来,上市互金平台相继迎来股价的阴跌,迄今为止,普遍跌幅在40%以上,个别平台跌幅则超过60%。同一时期,上市银行相继发布财报,信用卡业务普遍迎
一张个人征信牌照对互金行业意味着什么?互金行业内并不缺个人征信类机构,有数以百计的公司——比如8家试点机构——提供着类似服务。既便如此,百行征信(即“信联”)的每一个新动态——比如近日在深圳挂牌成立,总能引发市场强烈关注。也许只有一个解释,在市场看来,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一张个人征信牌照对互金行业意味着什么?互金行业内并不缺个人征信类机构,有数以百计的公司——比如8家试点机构——提供着类似服务。既便如此,百行征信(即“信联”)的每一个新动态——比如近日在深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消费金融的市场依然红火,但现金贷不再是行业的火车头,模式和打法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于从业者而言,需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消费金融的风口还在吗?消费金融业务的出路又在哪里?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最近一两年,互金行业的从业者很忙。忙于合规,忙于转型,动作不断,前景却越来越不清晰。一方面,巨头发力金融科技赛道、创业平台掀起上市潮,全行业加速布局汽车金融和供应链;另一方面,短暂盈利后亏
不要把赚钱当作努力的目标。很多大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马云讲过“不要把赚钱当作第一目的,坚持去做正确的事,钱会跟着你来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o达利欧也说过,“金钱只是取得优异的副产品,而非努力的目标,应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目标”。我想,很多互金巨头宣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1宋太宗初年(公元995~1006年间),成都十六家富商订立契约,创立“交子铺”,开始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年后,政府成立“益州交子务”,开启了官方发行纸币的历史。发行纸币,兑付是大事。起初,每发
1近日,央行出台《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就互联网机构销售黄金理财产品进行规范,强调互联网机构不得发行或变相发行黄金理财产品,只能代销持牌机构的黄金产品。从核心要求看,《意见稿》与《互联网资管新规》一脉相承,可看作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1近日,央行出台《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就互联网机构销售黄金理财产品进行规范,强调互联网机构不得发行或变相发行黄金理财产品,只能代销持牌机构的黄金产
1“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为适应科技带来的环境剧变,商业银行必须进行超脱短期利益的重大布局,从根本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于:洪言微语1“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为适应
2018年1季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波澜起伏、热点不断:全民热议区块链、互金平台赴港上市、P2P备案开闸又延期、支付断直连加速、信联出台、互联网资管新规……与此同时,互金巨头继续加大金融科技布局,大银行也发力金融科技,二者的竞合之路越走越宽。在本期《2018年1季度互在银行基层工作两三年,该走还是该留?_苏宁财富资讯-慢钱头条
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在银行基层工作两三年,该走还是该留?
来源:资讯
前几天,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从银行辞职你还能干什么》,收到大量的银行业朋友的回复,或倒苦水,或求出路,或分享。而在这个问题下,共计3963人关注,累计浏览量超过220万次,看来属于很多人的困惑。
马上要步入六月,又到一年入职季,对很多朋友来讲,也到了入职一年、两年或三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时点,想和银行业的朋友讨论下,入职三两年的你到底该不该离职,其他行业的朋友也不妨一看,毕竟,职场发展的事情,隔行不隔山。
离职的三大压力源和一个导火索
压力一:基层锻炼及转岗挑战
在2012年前后,包括国有大行总行在内,新入职员工都要去基层锻炼两到三年,自此,银行业新入职两年以内的员工,基本都是在基层机构度过的。当然,也有区别,总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还能回归总行,而分支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能否回去则要看竞聘结果,这是目前的区别。
在这种机制下,在基层工作的非总行新晋员工,在工作之初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感:能否顺利通过选拔竞聘?在柜员岗位要干多少年?木有关系怎么办?……
压力二:业务出口,事多而繁
如果说转岗是初始的压力源,基层机构工作岗位本身的重重压力便是第二道压力源。
银行业普遍实施典型的层级制组织架构——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储蓄所,除了部分重点对公客户外,客户运营上多实行“上下联动、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基本上,大多数工作都会经过层层渠道,传导至基层机构。原来在总行工作时,我们最喜欢问一句话就是“贵部(团队)在下面有没有腿儿”,意思是在分支行层级上有没有直接对应的组织设置。如果有的话,就诸事好办,事情既可以派下去,也可以借调下面的人上来。如果没有的话,虽然麻烦点,但总也能在分支机构找到对口的组织,也能把活分下去。
具体到基层机构,便成了总分行所有制度、文件、产品、业务、客户等的落地执行人,所以才会那么忙。千头万绪,哪个也不能怠慢,因为都在KPI指标考核中。前几年,一个基层网点对应一百多项KPI是常见的事情,当然,后面多数银行都在精简指标,但也有几十个。每一个指标基本都会对应总分行的一个团队或部门,有专人进行检查督导,真正的事多而繁。
压力三:平台局限,成长困难
受到平台的局限,即便辛苦工作,自身的阅历和能力成长也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这可能是第三道压力源。如上所述,基层机构以具体执行为主,操作性工作强调熟练度,不强调创造性,大多数工作半年时间就掌握了,之后以简单的重复为主,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而能力得不到提升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焦虑来源。
比如知乎用户“慢半拍小姐fighting”在答案下面的回复:
如果在银行从事一线工作,的确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工作技能的。所以想要跳槽就比较担心无处可去。相比应届毕业生,缺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又并没有在工作技能上有胜算,所以比较悲观。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好好一个研究生,被放在国有银行柜员岗位上不能动弹。
一个导火索:收入下降
银行基层机构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前几年虽然也抱怨,但并未出现目前的集体性焦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收入还,普遍高于一般行业,有压力也愿意担着。
如2012年曾经发布过一期《国有银行基层员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有81.82%的人觉得工作压力大,而二线城市的比例则为76%,三线城市为60%。在是否愿意跳槽的调查中,36.96%的人明确表示现在状态很好,不想跳槽;34.78%的人表示,银行薪水普遍高于一般行业,因此,即便压力大,也不愿往外跳。
那么,银行人的收入究竟如何呢?从收入上看,一线城市45.45%的网点员工收入在10万-15万元之间,二三线城市50%左右的网点员工收入在5万-10万元之间。收入满意度上看,34.78%的网点员工对自己的收入是满意的。
而近两年,受实体经济影响,银行基层机构遭遇到不良资产的快速爆发,普遍产生了慎贷情绪,如笔者的一个支行副行长朋友所讲:
“民营企业除了和个别大企业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其他中小企业因为贷款和担保圈等问题已经死了很多了,剩下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撑。并且经过了这一波,银行基层已经开始变的谨慎,怕担责任,惜贷,宁可不做业务也不能出不良。”
不敢放贷自然没有业绩,收入也开始大幅下降。收入下降后,同样的压力变得不可承受,离职潮或离职焦虑就开始出现了。正如知乎用户“Darren”在回答下留言称:“我是银行HR主管,从我的角度来看,一线人员,包括支行长、支行副行长、客户经理、柜员都是高流动率的,这两年尤为严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收入、压力、上升空间不匹配,其实说白了,支行长、副行长看上去很风光,但其实就是一个大的sales,业绩指标非常吓人,每年任务较上年都是成倍的增长,业绩完不成,收入低,还天天挨批,压力不要太大。”
工作两年的你:该走还是该留?
记得当年刚刚入职银行时,直属的领导讲过一句话,叫做“工作头三年,埋头工作,莫问前程”。在总行这个平台上,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
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中枢,而总行又是银行的中枢,总行既可以全面了解条线内的业务、流程和制度,通过内部资料共享平台也有机会去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和流程,通过系统化地积累和整理,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银行资金流向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效果。即便是专注条线内业务本身,存、贷、汇作为基础的务,对整个业务流程的了解和熟悉,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在分行的平台上,虽然不如总行平台,但可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最有争议的还是基层支行,既有人认为年轻人应该沉下心来,多呆几年;更多的人则抛出比较偏激的观点,认为这里是坑,年轻人不要在坑里久待。很多前银行基层员工就持这种观点,比如那个支行行长朋友就和我讲“好多辞职的同事都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哭笑不得,他们说辞职之后这辈子都不会再做银行”。
关于基层网点的工作现状,上面讲了“三大压力和一个导火索”,压力大、收入下降,离职似乎有了合理的理由。笔者如果要灌鸡汤,这里就可以鼓吹大家勇敢地离开吧,趁着还年轻,出去闯一闯。但实事求是地说,压力大从来不应该是离职的主要理由,对年轻人尤其如此。
成年人做任何一个决定都有成本,所以都要讲利弊。为了让这个决定更简单,我们暂且摒弃掉家庭、地域、职务等因素,单纯就工作说工作。
如果你尝试找过工作,但很可惜,没有找到,那不用讲,离职并非一个选择。
如果你手里有一个潜在的机会,那建议你从平台、业务类型、收入、稳定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1、看平台。既要从公司整体比大小,更要基于组织架构比层级,一般来讲,组织层级高于公司规模,即小公司的总部胜于司的分支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部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了解五脏与全局。现在这个时代,是个变化的时代,大与小的变易是很快的,三年之后,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这都不鲜见。不必过分迷信所谓的“大”。
2、看业务类型。核心业务胜于非核心业务。是否核心业务,主要看能否创造价值,且这个价值在职业市场上是否有普遍的认可度。毕竟,就企业内部而言,任何岗位都是有价值的,否则也没有设岗的需要;但一些岗位,价值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从职场发展角度看,便可视作非核心业务。
3、看收入。既看当下收入水平,也要看收入增长前景。收入的增长前景根本上取决于公司盈利能力,不盈利的公司很难想象能保障员工的收入持续增长;而公司盈利能力根本上看行业大趋势,行业遭遇困境,个体很难独善其身。
4、稳定性。没有绝对的稳定性,但适当的稳定性还是必要的,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不宜频繁跳槽。如果新东家的稳定性差,则有可能面临短期内再次跳槽的问题,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会很大。毕竟站在任何一家公司HR的角度,都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员工。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对于稳定性的需求也在增大。比如知乎用户少凡留言称:
“刚毕业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工作。工作几年之后有配偶、孩子、父母和其他社会关系,另外自己也不再年轻。并不是不愿意接触新的事物重新学习,而是成本太tm高了,而且不一定有相对应的收益。年轻的时候错就错了,年长的时候不敢错。选择成本和沉没成本太高,不敢乱选。”
走向人生下一站,一点小建议
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最终决定离开,那就勇敢的离开吧。世事无绝对,任何一个决策都是有瑕疵的,做了决定就去执行决定,然后走好下一段路。
同时,有一点要谨记在心——你并非为了逃避压力而离开原单位,你是为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才来到新单位。所以,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成长,是你在新的岗位上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少想些,除非,你发现某一天已经无法再成长。
最后,祝大家都有好的工作、好的心情。
& & & & 编辑:陈霞 杨娜&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3:47校园贷,何时重回那片净土来自金融pa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小pa朗读音频本文大约1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金融pa,我们与你pa金融,大家好,我是小pa。前段时间新闻爆出多起在校生因为校园借贷而引发的负面事件,有的学生被同学骗,现在负债几十万;有的学生上了什么网络黑名单,还有一个合肥大二的学生陷入校园高利贷的旋窝,仅仅2个月的时间,债...&笔者做外汇和商品的对冲交易快五年了,作为卖方交易员,一直是属于金融链的上游,处于一种“温暖层”,主要工作是做市,说简单一点就是定价和对冲风险,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交易赚取价差和佣金,承担的风险也较小,属于具有护城河的业务。可是最近的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智能投顾出现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说不定哪一天我的工作或许可以由机器来代替。现在如果客户和我做一笔交易,我的成本一般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一、独家解读:3月2日,两市高开,小幅冲高以后,转入持续震荡回落之中,直至尾盘收绿收跌。从板块上看,草甘膦领涨,银行股和次新,紧随其后;物流板块,再次出现在跌幅榜前端。资金流向:主力净流出237亿;小单净流入197亿。消息面: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51.6,高于预期和前值,连续7个月站上荣枯线。国家统计局称,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包括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进出口继续回稳向好等。九州证券邓海...&我上次发文预测周二股市就是要见底反弹的,昨天周二盘面前三个小时走势确实是反弹红盘的,但是昨天下午两点突然出现跳水,今天接着又是大跌,这个已经不是技术分析所能预计到的了,这应该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了,具体什么原因,可以到网上看看其他很多的分析即可知道一二,最主要的我认为应该是股市严监管、央行缩表,收紧资金,银监会严监管等几方面的综合原因引起的,尤其是央行缩表才引发这两天的大幅下跌,所以今天中午有权...&★★★关键字:雄安一带一路冲高回落回顾昨天的走势,继续维持一个震荡走势,已经连续3天调整。这也是验证了老师之前的判断,上证还需要震荡调整的观点。今天两市早盘低开下杀后在雄安概念股的企稳拉升带动下有过一波上冲,但是补涨的效应非常严重,对盘面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大,最后纷纷回落套人。午后虽然还有一带一路的护盘但是力量及跟风情况也是相对较弱。盘面中涨停个股非常少,侧面体现出昨天市场赚钱效应特别差,很容易出现...&
公众号推荐
《企业发展评论》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企业
无声胜有声
鼎信贷是由温州众人通民间融资信息服务有限
神龟玩币,为大家提供数字货币入门、币种介
说透钱的脾气秉性,讲述一切关于钱的故事与
“老胡说房”节目——独家地产观点发布平台
每日最精彩盘后总结!
吴学文是《真我中心学》创办人,及亚洲寿险
聚焦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新闻、行业动态、创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手机号(选填)
如有疑问请致电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年基层工作经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