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东跟顾客说阿里巴巴店铺卖家不卖算不算违规规

阿里新骗术!投诉图片侵权的可能不是同行而是骗子!!!! 新手卖家_京东/阿里巴巴_十号网铺
&欢迎访问 - 每天必上的 ,
亲,不能再独自奋斗了,要成为一个有群的人!
您的位置:
新手报到+杂淡
代发/改中差评
刷钻/摄影广告
营销推广资源
爆款技术研究
推广运营(淘宝天猫)
京东/蘑菇街/阿里1688
网店转让、网店买卖
电商创业记
网站版块转跳
阿里新骗术!投诉图片侵权的可能不是同行而是骗子!!!! 新手卖家
发表于 时间: 18:10:40&&查看:<font color="#cc 次&&回复:4
只需3秒可与十号网铺,与10万电商人学习干货!
可检测,你与同行的网店流量、权重,请输入淘宝、天猫、阿里1688网址:
文/冯华雨阿里新骗术!投诉图片侵权的可能不是同行而是骗子!!!!
今天阿里系统提示说我的产品被侵权了,然后我点进去一看,有一张图片说,要撤销请加QQ:XXXXXXX 然后我加进去,那个人说撤销的话给他200元。我就马上打阿里客服问了,幸好是骗子吓死我了。大家碰到这个事情请小心啊!!!
冯华雨介绍:义乌圣天包装有限公司,义乌市江东街道青口村南区33幢2单元1楼,主要经营包装盒;胶带;纸箱; ()纸箱;飞机盒联系方式冯华雨 电话:7,如需购买包装盒;胶带;纸箱;淘宝纸箱;飞机盒,请联系我们义乌圣天包装有限公司
给楼主点动力吧,已有 0 个人对这内容打赏,.
京东/阿里巴巴相关
亲,只需3秒可
十号网铺,马上与10万卖家电商人学习干货!
十号网铺 电商卖家2000人
帖子永久地址:
签名提示:您的论坛签名为空,设置签名(可增加外连),
注 册 <font color=#5-10-25
最 后 <font color=#7-11-8
最新卖家谈论话题
卖家都爱看的内容
今日电商热点
发表于 13:50:29
可检测网店流量与权重,请输店址:
大家都在喊出淘 但是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做淘宝
签名:您的论坛签名还为空,,
发表于 12:27:19
可检测网店流量与权重,请输店址:
写的不错,确实有用
&&&hongdeyue8关注的店
信誉:12056
日IP≈287个访客好评率:97.88%网店估值:¥24634.
签名:您的论坛签名还为空,,
发表于 22:35:07
可检测网店流量与权重,请输店址:
革新才是核心。淘宝重在自身先变
&&&jiajia_199关注的店/信誉:
日IP≈179个访客好评率:99.89%网店估值:¥14385.
签名:您的论坛签名还为空,,
发表于 18:10:54
可检测网店流量与权重,请输店址:
刚进来,学习
签名:您的论坛签名还为空,,
新手报到+杂淡
代发/改中差评
刷钻/摄影广告
营销推广资源
爆款技术研究
京东/阿里1688
网店转让买卖
电商创业记
网站版式转跳
京东/阿里巴巴版块说明:与,发表话题+10分,回复+4分,可快速升级,回复垃圾信息一律封号。
亲,登录后才能回复主题,请或网站帐号
(回复垃圾信息,一律封号,请打造我们共同的十号网铺电商卖家论坛!)
微信扫一扫手机上十号网铺
想了解你与同行的网店吗?&在线会员 -<font color="#ff 人&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3f667f2187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蔡崇信说阿里是京东的六七倍 差距到底在哪?
作者: 亿欧网-李成东来源: 亿欧网 11:34:19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最近接受美国theinformation的采访,被问及对京东的评价时说:“京东真不是竞争对手,阿里规模是京东六七倍的体量。”蔡崇信说的对,只是GMV水太深,是时候说清楚,阿里巴巴到底比京东大多少了?阿里巴巴是一个生态,包含了淘宝、天猫、聚划算和速卖通的零售业务,目前,该主体业务收入贡献占阿里巴巴77%。其次是云计算,阿里最具潜力的业务,今年Q2收入12.43亿元。其三是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方面,Q2收入为31.35亿元。此外,阿里巴巴还是蚂蚁金服、菜鸟物流网络的不持有控股权的大股东。虽然,新业务收入增长迅猛,但也只占阿里巴巴整体收入的25%,由于都处于烧钱投入阶段。其中,云服务亏损1.58亿,净利润率-13%;数字媒体和娱乐亏损9.96亿,净利润率-32%;高德、钉钉等以及其它基础互联网服务亏损8.87亿,净利润率-166%。当然,除了零售业务,京东也有自己的物流,金融、云计算,O2O业务,所谓比较,一定在同一纬度。蔡崇信指出的交易规模比京东大六七倍,主要指淘宝、天猫的零售业务。蔡崇信被投资人称为阿里巴巴“首席解释官”,但显然并没把这六七倍说清楚,阿里巴巴到底比京东大多少了?具体分拆下来是以下几个问题:1、差距在扩大还是在缩小?2、阿里和京东各在哪些品类更强?3、阿里巴巴交易额当中,商品零售有多少?差距是存在的,但在显著缩小京东披露2015年的GMV为4627亿,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的GMV是2.95万亿,阿里是京东的6.4倍体量。如果是按最新2O16年Q2业绩比较,阿里GMV同比增长24%至8370亿,京东同比增长47%至1604亿,阿里是京东的5.2倍。增速都在放缓,但京东增速依然是阿里巴巴的1倍,未来差距还会不断缩小。如果愿花更多时间研究分析,2009年京东交易额是40亿,当年淘宝/天猫是2080亿,后者是前者的52倍。那时京东还真不是阿里巴巴的对手,后者也不会在乎京东。那时只有京东等跟着做“双十一”,但从2015年开始,阿里巴巴也跟风京东做了618大促,到“双十一”时,会针对性要求商家“二选一站队”。如果阿里巴巴不把京东当回事,大可不必如此费尽周折。哪些品类阿里巴巴做的不如京东一个月前,知名淘品牌小狗电器计划A股挂牌上市,披露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到4月,京东平台占小狗电器销售额的46%,阿里平台占44.46%,线下等其它渠道占7.27%。一个诞生于阿里巴巴的品牌,京东渠道销售额竟然高出阿里巴巴平台,的确还蛮令人意外。几天前,咨询了一个知名冰箱空调品牌电商操盘手朋友,被告知目前线上销售占比为20%,京东、天猫和苏宁易购呈6:3:1结构,国美在线可忽略不计。另外,因为有京东帮做渠道下沉,京东平台增速高于天猫和苏宁易购。家电第三方权威研究机构中怡康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线家电市场,京东市场份额以44.9%领先,天猫36.1%位居第二,苏宁易购为6.5%,国美5.9%,1号店4.3%。依托物流优势,家电业务,京东领先于天猫,迫使阿里巴巴不得不战略入股海尔日日顺,苏宁狙击京东威胁。在商超品类,2015年,天猫超市销售额在100多亿,而京东销售额500亿,后者是前者的5倍。如果京东还算上刚并购的1号店,二者差距就更大了。7月,和一国际奶粉品牌的电商操盘手交流,他透露他们在京东、天猫和1号店等渠道的销售分别是45%,18%、18%,苏宁红孩子占15%,算是侧面印证京东超市比猫超做得更好。商超品类是为数不多京东远远超过天猫的,也是当前阿里巴巴烧钱最多,亏损最多,追赶京东的品类。目前,线上线下所有笔记本,40%销量来自京东,线上市场份额更是超过60%以上。手机通讯市场,京东占整体1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线市场份额接近一半,淘宝天猫加苏宁易购估计体量和京东差不多。在3C数码手机通讯品类,京东也遥遥领先与淘宝天猫。举这么多案例,并不是试图要证明京东整体规模反倒要比阿里巴巴要大,因为不同品类有不同的表现,不可囫囵吞枣做比较。比如在汽车、服饰、家居品类,淘宝天猫的确可无视京东,另外,给阿里贡献数千亿交易额的餐饮、酒店、充值虚拟服务品类,京东基本没怎么涉及,阿里也可以无视。所以,问题来了,阿里巴巴3万亿到底有多少商品是实物交易额?阿里巴巴有多少商品交易额阿里巴巴是一个庞大生态,万能的淘宝无所不包,但阿里巴巴从未披露过3万亿交易额的品类结构,多少是服装百货实物商品交易?多少是酒店旅游?多少是话费流量卡虚拟充值?多少是餐饮服务业交易?根据最新财报2016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的商品零售交易额(GMV)为15790亿,京东的交易额为2890亿。商务部公布的月份社会零售数据(吃穿用),全国网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143亿元,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简单算一下:18143亿-淘宝/天猫15790-京东2890亿=-537亿。发现问题了没有,仅仅是淘宝和京东的交易额之和就超过了商务部统计的实物商品零售总额,这还没算新美大、唯品会、苏宁等、易车网其它电商数千亿的销售额。合理的解释就是,淘宝和京东交易额需剔除大量酒店旅游、话费虚拟产品服务的交易。2016年上半年,京东实物商品交易规模是2836亿,机票酒店充值等60亿虚拟产品服务占2.1%。今年阿里Q2淘宝/天猫等零售平台交易总额8370亿,没披露机票酒店话费等交易额。但,阿里公布的集团关联公司菜鸟网络数据显示,当季平均每日处理4200万件包裹(暂不考虑退换货带来的重复计算),Q2处理38.22亿件,占国家邮政总局数据的Q2快递74.8亿件的51.09%。 淘宝总日活跃用户1.7亿左右(2016年5月手机淘宝日活用户1.5亿,日活用户占41%),UV转化率10%,每天产生1700万笔订单(人均产生2.47件包裹),假设客单价200元(当当和聚美都是100多,唯品会280左右,京东400多),则每件包裹单价为81.78元(考虑到大量9.9元包邮,82元包裹均价还是很高的)。日均4200万件包裹,日交易额34.34亿,第二季度的商品零售交易额就是3125.68亿元!那么,谁来合理解释一下二者之间5244.32亿的差距?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当中包含了数千亿的虚拟产品、酒店旅游等商品的交易额,是不需走物流包裹的。京东和天猫规模旗鼓相当是时候说清楚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商品零售领域有多少差距了。2016年Q2京东完成订单量为3.734亿笔,差不多是阿里巴巴的十分之一,京东以家电3C数码通讯为主,商品单价高,订单客单价差不多是淘宝的3-4倍。所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真实差距在2.5-3.3倍左右。如果京东只是比较天猫,体量基本差不多,而不是财报上显示的两倍差距。阿里巴巴并不是难以被超越,就如在家电3C通讯商超等很多品类已经被超越的一样。阿里巴巴自己做天猫超市,喵鲜生基本自营,还投资了万象物流等数家仓储物流公司,模仿京东模式,越做越重。还说自己在零售业务上无视京东,“我们就没把它放心上”,就是自欺欺人了!不过,东哥充分理解蔡崇信的说法,就如你问亚马逊贝佐斯,他也会说“我们就从来没把阿里巴巴放在心上”一样,毕竟不能给竞争对手抬轿子,即使它已严重威胁到自身业务。这事儿,打死也不能承认。(本文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微信小程序
电子商务咨询京东阿里,必须是竞争的关系吗
稿源:百度百家
竞争存在于这个商场上的许许多多的地方,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保持年轻健康的动力。竞争对手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存在利益冲突对手的称呼,也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所表现出来的争夺利益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无处不在,也正是因为它的无处不在,才显得我们这样世界热闹非凡。
年关将至,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都希望有个欢喜的结局和开头,但是总会有些不那么喜庆也显得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尤其是对于商界上的大佬们来说,这样的情况就更是司空见惯。
“据路透社1月25日的报道,Thomson Reuters SmartEstimate对28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阿里巴巴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增长率大概为26.6%,这是阿里自3年半之前开始公布这一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不仅低于分析师们对京东同期营收增长速度的预期,即47%至51%,也低于京东开始公布这一数据以来的最低纪录。不仅如此,这些分析师们还认为营收增长放缓将导致阿里与京东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温。
“京东商城在去年前9个月的商品交易总量同比增长了82%,而阿里巴巴同期的商品交易总量仅增长了34%,这说明阿里巴巴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
看过上面这些报道的内容,有些也许会想,是的,快过年了,阿里巴巴依旧没能逃过唱衰的基调,不仅如此,连京东也被牵扯在内,这个年,两位商界大佬的年还能愉快的过下去吗?
阿里巴巴市场份额的缩小就会给京东带来有利的时机去征战领土。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似乎如果两个人在新年之际不大战一场就让人是失望了一样,但是他们真的有竞争的必要吗?
竞争关系下的阿里和京东
阿里巴巴年货节VS京东优惠
阿里巴巴一直捣鼓的“年货节”已经于21日在一片还算满意的声音中落下帷幕。
土特产是本次年货节的主角当然也是最终欢迎的商品:“贵州辣椒酱5小时内卖出8万瓶;赣南脐橙累计销售超过50万斤,当地人增收40%;洛川苹果11小时就卖掉18万斤,相当于当地最大的苹果电商一年能卖出的量。”等等此类的消息不绝于耳。
反观京东那一方,对于阿里巴巴年货节的应对策略倒是显得十分的淡定。京东优惠活动虽然也在不时的进行,但是跟阿里巴巴相比还是显得有些低调。
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VS京东电商平台
阿里旗下的天猫和淘宝等电商平台,涵盖小商店、超市、专卖店等几大现存的实体店形式,什么双十一、双十二、年货节这样的节日活动,早就在阿里巴巴的手下玩的风生水起。看看这几年逐年上升的双十一数据就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上升的趋势到底是有多么明显。
但是反观京东,在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节日面前的销售量虽然比之以往也上升了不少,但是这样的节日的销售量显然比阿里巴巴创造的节日成绩相比要少很多。
苏宁VS京东
如今阿里巴巴通过不断的扩张,将苏宁等电商平台不断的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来,这样的趋势似乎在不断地向京东等原本还处在统一竞争水平的电商平台宣: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就是要做大,与他们竞争显得太小家子气。
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稍有风吹草动,阿里只需派旗下的一名大将就足以应对。这点,大家可以参加双十一前,京东与苏宁的“老板娘之争”。全程几乎很少看到阿里的影子,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苏宁作为阿里一员猛将在与京东的竞争中的身姿。
帝国VS平台
不过虽然这两者一直被看做是“很具竞争力的对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的扩张速度估计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里面想必也包括京东。阿里目前是一个帝国而京东却依旧是一个平台,一个帝国和一个平台的较量无论如何想必也是很吃力的吧,除非这个帝国是一个空壳,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阿里巴巴的实力看似并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吧。
阿里巴巴的扩张已经使阿里巴巴变成了一个现实意义上包罗万象的帝国,但是京东依旧是在这个电商的领域在从事关于电商的一些事情。
许久以来,对于电商平台京东和阿里来说,人们更常见的定义是竞争对手,不论是双十一、双十二还是即将到来的春节,对于外界来看,人们更加好奇的是除了他们的红包几时可以发到我们手上外,还在乎的是他们的竞争态势的进展情况。
但是从上述竞争态势来看,京东的优势似乎并没分析师所想的那样明显。
他们本身真的具有竞争关系吗?
如果是以前阿里巴巴不似今天这样疯狂扩张的情况下,也许我们会认为,是的,他们是竞争的关系,两个都是电商平台,两个都以“卖东西”开始。但是不要忘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某种程度上说:阿里已经再是当年的阿里,京东却依旧还是那个京东。
而且从下面的百度百科上的简介也可以看出,京东的经营范围一直都专注在电商行业,但是阿里巴巴倒并不是如此,阿里的经营范围那可是专注在许多方面。
专注力的过于广泛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的分散性,分散过广就很难找到针对的点来有针对性的作战。不过对于现如今的京东和阿里来说,真的未必就非得是敌人。
京东电商平台和阿里的电商平台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电商公司,他们的成立一开始就注定成为中国后来其他电商平台效仿的对象,在这么多年的电商经营中也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经营套路和理念。但是在这些年的经营中两家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比如说假货问题,比如说信用监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并非一个平台能够解决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整个电商平台整体态度的一致方能发挥作用。
去年下半年红米发布会时雷军曾经说:“我就觉得我们的心态就有些扭曲,老是为了卫冕而战,但这不是我们的初衷。”手机行业跟电商平台虽然处于不同的领域,但是竞争的程度想必丝毫不会亚于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间的竞争,竞争只是一种状态的,但是并非非得要生出结果。
资本寒冬的侵袭让电商在2015年也经历了一把抱团取暖之势,这背后是否也给各大尚存的电商们提个醒:那就是这个世界并不稳定,稍有不慎,沦为别人盘中餐这种事还是会时有发生。但是竞争的形势下,合作也显得更加重要。
消费者情报公司Bomoda CEO布莱恩·布赫瓦尔德(Brian Buchwald)说“当市场开始放缓时,你才能看出谁是真正赢家,谁是真正输家,”。但是事实状况究竟如何发展,还得由他们自身发展而定。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阿里、京东开起了便利店,都打算怎么开?_网易新闻
阿里、京东开起了便利店,都打算怎么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终还是为批发生意找入口
变成网红半个月之后,杭州市浙大后门的维军超市每天除了正常生意,每天还有十多人过来专门为看这家店内部的样子、向店主黄海东打听他怎么和阿里巴巴合作。店门头是一整块红色的LED灯牌,显示着着店名“天猫维军超市”,和硕大的天猫标志。招牌上还有一串数字编号,001的尾号代表这是全国第一家“天猫小店”。维军超市店门外景店里没有“无人超市”、“人脸识别”之类各家电商都喜欢说的新概念,也不像同为阿里巴巴运作的盒马鲜生一样让你先装应用再结账。天猫小店像是社区小超市和7-11的混搭靠着落地玻璃门的区域被改造成了简易的就餐区,一张木桌和几个吧台凳是7-11、全家等外资连锁便利店常有的配置。让顾客买了店里的包装食品或者关东煮有地方吃。就餐区角落被安置了两排扭蛋机。一般的小店里,饮料乳品一般都放在印有厂家标识的冷柜里。而维军超市则有两个封闭式冷柜和一排开放式的冷柜,在那里不仅能找到韩国烧酒、德国黑啤、巴黎水等在一般社区便利店买不到的品类,也能找到好几种售价十几元的非浓缩还原果汁。店里最显眼的,还是进门之后视线核心位置摆放的一组天猫专属商品的货架,这组货架的视觉经过统一设计,上面放着淘品牌零食百草味、进口泡面出前一丁之类不会出现在小卖部货架上的商品。在天猫货架的旁边,还有迪士尼正版授权的玩具和品牌零食。但也是在这组货架,转过去就摆放着散称糕点、面包和豆干,结账的时候得在收银台边上的电子秤过磅。往店里走,就是洗护清洁、日用百货以及糖果饼干等快速消费品,货架与货架之间挺宽敞,但是货架上还是摆的满满当当,和便利店里一类商品只有少数选择不同,光是不同材质的便当盒,这个店里就有十几种。天猫货架和迪士尼货架店里的开放式冷柜绕回收银台结账,这种混搭感更强烈了。收银区域有关东煮、蒸点柜,还像那些连锁便利店一样,陈列着顾客最容易在买单时加一件的商品:口香糖、纸巾、避孕套以及创可贴。店铺内抛开品类,整个店铺也会让人觉得比一般社区小超市,甚至一些内资连锁品牌都更清爽干净。这是因为货架之间有了些间距,内侧货架顶上加装了六排日光灯,在天猫货架上方还有专门的射灯对着。这家店和互联网公司最直接的联系,除了到处都是的红黑色天猫元素以外,是进货方式。店主黄海东平时会在手机里的阿里零售通应用里下单,由穿着菜鸟工作服的工作人员送货上门。食品、日化以及天猫货架上摆放的进口食品,都是这么进货,大约占店内销售额的30%。与此同时,黄海东还保留着自己的手写账本。因为除了从阿里巴巴进的货,他自己还和以前的供应商保持着联系,进一些他能卖掉,但阿里巴巴没有的商品。混搭是因为阿里巴巴在用管理天猫店的方式改造便利店“这个店还是那个老板的,不是我们的。这个店的摆放、陈列、日常管理,应该是商店老板自己(负责)。我们不想因为这家店做得非常整齐,要增加它的成本。”阿里巴巴零售通负责人林小海这么解释天猫小店和阿里巴巴的关系。零售通是阿里巴巴去年5月才成立的事业部,这是一个为城市社区零售店提供订货、物流、营销等服务的平台,相当于给城市零售店店主使用的天猫。负责人林小海去年9月才从宝洁加入阿里巴巴,一开始几个月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助理。同样在宝洁工作过近10年的零售通营销中心总经理涂晓昱告诉《好奇心日报》,加入天猫小店,店主的投入是一万元的保证金,同时店面的装修和设备费用需要由店主自付,由阿里巴巴统一对接服务商承建,每平米800元。不同店铺的改造成本从 8000到 15 万元不等。差价除了面积不同,还和店主选择的鲜食、冷柜等设备有关。黄海东说他的店一共花了 15 万。简单来说,这些零售店主可以以加入连锁加盟店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投入,获得连锁授权,天猫小店会带来类似 7-11、罗森、全时、美宜佳的品牌辨识度,但店面并不会像这些连锁品牌一样标准化。像 7-11、全家、罗森这样的外资品牌便利店,罗森以加盟为主,全家和 7-11 则以直营模式为主,即使是加盟也需要至少 30-50 万元的投入,门店从顾客进店路线设计到整体装修都由总部统一设计,店长对店铺没有什么控制力,商品也由总部统一配送,这些连锁便利店还有加工工厂,生产自营品牌的商品。天猫小店则不太一样,获得了授权之后,店铺的经营管理都还是由店主负责,申请授权的基础条件就是拥有自有铺面产权或是至少一年以上的租约,相关的资质也都是注册审核时必须提交的,此外,店主还需要获得阿里巴巴批发电商平台 1688 的企业认证。店内卖什么、不卖什么,决定权还是在小店店主手中。小店店主一天到晚都在店里,也熟悉所处的社区,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也是连锁便利店整体规划不能覆盖之处。天猫小店给解决的是小店店主原本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知该如何改造的那些问题:比如店内照明、货架间距、商品品类等等。唯一的店面陈列要求是至少要有一组天猫货架,小店要按照要求来陈列。零售通计划按照店面周围消费者的喜好和大数据分析给出选品建议。虽然叫“天猫小店”,但小店和天猫除了货源和品牌相同以外,唯一的联系大概就是以后天猫里可以搜索到附近的小店——这不太像是一般人找便利店会用的办法。改造完之后,店主需要每年支付 3999 元的技术服务费。保证金、技术服务费,都是天猫店的门槛。除了这些,天猫小店店主每月至少通过零售通进货一万元。但具体进什么货、进货之后的定价,都是店主自己决定。我们对比了天猫货架上的一部分商品价格。34 种商品中,大部分商品和天猫上直接销售的价格不同。比如百草味的小包装零食,不同口味在黄海东的店里有的比天猫上便宜一半,有些则便宜 1/3,只有两种比天猫售价贵,价格差异没有规律可循。几个月前,阿里巴巴零售通团队找到黄海东,说要改造维军超市。黄海东和零售通团队很快就达成了意向,7 月 23 日开始动手,到装修完成花了一周时间。期间小店还正常营业,只是前一天晚上,负责协调的“小二”会告诉黄海东,第二天的装修计划,小店需要在哪一块区域做好准备。8 月 1 日,改造完成,改叫“天猫维军超市”的小店开始试营业了。维军超市是天猫小店的示范店,阿里巴巴提前一周就联系媒体采访,准备介绍天猫小店的业务。8 月 28 日,阿里巴巴召开了发布会,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发布会上宣布,到明年 3 月之前,要在全国开一万家天猫小店。收银台宣传图(来自:wifi已连接)当天,阿里巴巴还在杭州本地的微信号上发了一组对比宣传图,介绍维军超市改造前后的故事。这个公众号也承接了阿里巴巴年会的宣传。“我们 8·28 当天的微信搜索指数,比七月盒马鲜生的还高。”零售通的团队告诉我们,发布会当天零售通的客服团队就接到了超过一千个申请。9 月 5 日、6 日两天,天猫小店媒体曝光一周后,零售通在三个城市召开宣讲会。黄海东去了杭州场。他从没有在超过十几个人的场合讲过话,站上舞台的前几十秒,黄海东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你就说说你一年能挣多少钱吧!”台下的观众趁机喊道。他答了一句:“现在才开一个月,一年挣多少钱还说不上。”但是在演讲的最后,他介绍说 8 月的营业额上升了 45%。这是在阿里巴巴将它到处宣传之前,其中门口的天猫货架每天能带来 6、700 元的收入。不过,黄海东自己也说,7 月有一个月装修,尽管没有停业,多少还是影响了一些收入。天猫小店是阿里巴巴为自己的快销品批发生意在二三四五线城市找的新渠道在到处都在谈及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的时候,便利店是实体零售渠道唯一正在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的。根据英敏特数据,2009 年到 2014 年,便利店零售市场以 15.9% 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2011 年起,便利店的销售额增速就超越了百货和超市。特别是包括食品、饮料、家庭护理及个人护理在内的整个快速消费品市场。凯度与贝恩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大卖场份额下滑 2%,超市或小超市的增速放慢到 2%,仅略高于通货膨胀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便利店的增长达到 7.4%。最近一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达到 1000 亿元,增速在 15%左右。相比面临“关店潮”的超商和卖场,便利店渗透率也从 2015 年的 32%上升到 38%。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拥有大大小小 260 个便利店品牌。几大外资连锁便利店正在积极扩张门店数量,但是扩张最快的,也没有超过 1 万家。而类似维军超市那样的小店有 680 万家。对于半数以上的快消品公司,传统渠道占销售额的 50%以上。所以小店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并不难理解。去便利店买东西就是图方便,人们在消费时也不太计较价格。即使电商送货再快,也很难在合理的成本下快过去楼下便利店买瓶水。零售通的业务来源于阿里巴巴 1688 批发业务下设的一个项目组,为社区便利店提供B2B订货平台。2016 年年初启动,针对的就是维军超市这样的小店。这些小店在面对连锁品牌时没有竞争力,也不知道该从哪改起。黄海东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一开始想要对这个店做点什么,也是因为附近开了罗森、全家、好士多,对店里的生意带来了影响。零售通的负责人林小海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曾任宝洁大中华区营销总裁,在宝洁工作了 21 年,零售通团队内部也有不少人来自宝洁。连锁便利店有成熟的供应链系统和标准化运营,到了今年年初,零售通决定要直接改造小店。把商品卖给小店店主,不只是阿里巴巴一家在做在河北固安,也有一家最近改了名字的便利店。这家最近才开业的店铺面积 200 多平米,销售日用百货、食品、烟酒零食等超市常见的商品,收银台也是一台智能设备,店内还提供收发快递服务。店主杨浩今年 33 岁,去年他开始从京东掌柜宝进货,那是一个类似零售通的进货平台,不同是 ,掌柜宝上的商品都是京东自营,店主下单之后,也由京东的配送系统将他订的货品送上门。在杨浩的店里,还有两排品牌洗发水的促销货架,那是杨浩从京东的行者平台领取的任务,品牌商在系统里发布促销任务,店主“抢单”之后,促销物料和商品会通过京东的系统配送给店主,店主按要求摆放完成后,拍照上传就会获得品牌给予的奖励,一般是复购的返现或者折扣。负责对接品牌商和小店店主的事业部是京东 2015 年 12 月成立的事业部:新通路事业部。今年 4 月,刘强东在微头条上发言说要开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说的就是这个部门的事。和天猫小店类似,装修方案由京东提供,京东便利店的装修成本,则要店主自己承担。店主可以选择 100%在京东进货,也可以选择部分进货,杨浩现在大约有 30%的货是从京东进的,每次进货金额多少没有限制,至少最近是满 99 免运费,进货的方式也和普通用户在京东上购物差不多。京东便利店(图片来源:京东)加入京东便利店的店主,和天猫小店的店主一样,都得交一定数额的担保金,天猫小店店主的担保金冻结在支付宝账户里,京东便利店店主的,则是冻结在掌柜宝账户里。除了从行者平台上领取的物料和商品需要按品牌指定的样式摆放,京东对京东便利店的店内陈设也没有严格要求。对于走进杨浩店里的顾客来说,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一款新的产品,如果按传统方式铺货,可能走到三四线城市从上市开始算,得一个月左右,现在就像是从电商上下单就到了,顾客在杨浩的店里能买到,三天时间就够了。不管阿里巴巴还是京东,做小店都还是为了线下生意阿里和京东帮小店店主改造便利店,核心还是为了增长。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宣布过去 12 个月的活跃买家数为 2.58 亿,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买家数则达到了 4.54 亿,这已经是在付出巨大投入的代价,获得的增长。从 2015 年 8 月京东与永辉超市的那次战略合作开始,中国的电商巨头纷纷入股乃至并购线下的超市、百货商场:阿里巴巴入股苏宁、三年后收购银泰、控股三江购物、与百联达成战略合作,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获得沃尔玛入股。为了抓住没有在线上消费生鲜习惯的那群人,阿里巴巴开出了盒马鲜生,京东则和沃尔玛合作,以配送为主切入生鲜。针对农村市场,农村淘宝小二日常帮村民在淘宝上下单、代收货,成了一个类似服务站的存在。那也是一个由线下入口带动线上销售的生意。现在小店做的,则是在连锁品牌便利店还不强的城市地区,建立新的销售入口。目前天猫小店不会在北京上海开放,取而代之的是上个月刚开始的闪店,一小时配送生鲜上门。百草味已经开始和零售通合作,专门推出适合在便利店销售的包装,容量从线上销售的 400g变成了适合人们随手购买的 70g。宝洁也刚刚和京东新通路合作了碧浪新包装的投放。但一切都才刚刚开始。目前,零售通上有 50 万家小店注册、京东掌柜宝则覆盖了 30 万小店,这离目前 680 万家小店的数字还差得远。而且注册的小店也不完全通过这两个平台进货。黄海东的儿子后来告诉我们,目前店内还有很大比例的商品要从市场进货,和以前没什么太大区别,存货进出,也还是记在本子上。天猫小店和京东便利店都没有规定统一的价格,在选址上也没有明显的排他策略。每个店家都像是天猫上的商家一样,相互竞争,平台对接商品、抽取服务费。目前所有成功的连锁店都在尝试规模化复制一套标准化的装修、流程和服务。像 7-11、全家、罗森这样的外资品牌便利店,销售的商品由总部统一调度和规划,确保你走进同一品牌的每一家便利店,都没什么陌生感。严格的控制,确保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这样你看到牌子就大概知道自己可以获得什么。当年阿里巴巴和京东之间,直营和平台的竞争在便利店重现。只是现在,阿里和京东都想做平台。这一次,电商能赢么?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唐云路
责任编辑:赵东宇_NY4899
网易刊登此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网易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活店铺 算不算新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