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与文物修复文物的难点在哪儿

3D打印能完全重现文物吗_业界聚焦_新浪收藏_新浪网
3D打印能完全重现文物吗
  像电影《十二生肖》里用现代技术复制出一件一模一样的文物,如今已经完全成为可能。据国内文物界人士介绍,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文物修复领域。
  3D打印技术其实已经被应用到国内一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博物馆里的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无法翻模或不适于翻模的文物进行复制,二是用于局部残缺文物的修复。
  “结合三维扫描技术的3D打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业内人士解释,首先使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复制文物的三维模型,然后使用3D打印获得复制品,再在复制品上翻模复制,就可以批量制作。
  对于残缺文物的修复,业内人士表示:“首先要获得残缺处的三维模型。比如瓷碗口沿缺失局部,而缺失处整体弧度与其他部分是完全相同的,也可通过复制其他部分来进行文物修复。个别材质的文物(如瓷器)还可直接利用打印品进行文物补全。”
  不过对于3D打印对文物保护价值,有业内人士表示:“3D打印出来的东西,不是也永远不会是真实的文物本体。”但他也表示,“作为技术的3D打印,可以是文物价值的支撑。对于文物修复和复原技术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李书娜)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3D打印的主要技术难点是什么?_百度知道
3D打印的主要技术难点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打印时间问题,现在的3D打印普遍时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简单的原理机器,不能满足工业的需求,工业级的成本太高工业级打印,操作和打印环境都要一定的要求,目前还很难普及
采纳率:7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摘 要]境内分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点883处,其中古遗址711处,古墓葬117处,古建筑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难点和建议
   [摘 要]境内分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点883处,其中古遗址711处,古墓葬117处,古建筑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5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其他文物17处。这些文物点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量大面广,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748394.htm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建议   民和县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境内仰韶、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卡约、辛店、唐注式遗迹遗物丰富,尤以闻名于世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命名地马厂塬遗址和被誉为“东方庞贝”的史前灾难遗址就坐落在这里。   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重视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各级领导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县上与各级乡镇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责任和保护要求。二是在省、地和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补助等多种途径对建国以来公布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换、维修、加固、迁移了文物保护标志牌。三是加强对农田基本建设、小城镇建设和道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遗址、墓葬都能依法保护。四是公安部门对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加大,使针对文物的犯罪活动得到遏制。   二、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社会经济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野外文物保护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难度。   (一)主要问题   1、文物保护的社会氛围不浓厚。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意识淡薄,积极主动性差,因而在庄基修建,农田基本建设等过程中存在一些遗址、墓葬得不到保护的现象,甚至还有发现地下文物隐瞒不报的现象。   2、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了遗址、墓葬周边环境及本体。我县古遗址、古墓葬多处于黄河和湟水河流域沿崖的一、二层占地上,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对文物本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距离村庄比较近的遗址和墓葬,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多遭蚕食,部分遗址和墓葬周围筑建了住房和畜圈,破坏了周边环境,导致遗址和墓葬地表标识完全消失,甚至破坏了文物本体。   3、盗掘等违法行为造成古遗址、古墓葬损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物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盗掘古遗址、古墓葬,非法买卖文物。人烟稀少的区域古遗址、古墓葬,大多都有盗洞,盗坑的遗象。   (二)原因分析   1、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整体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关心和保护文物的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对辖区内和身边发生的破坏文物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破坏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事件没有得到杜绝。同时受财力制约,各级在文物保护设施方面投入较少,使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依法行政力度不够。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颁布多年,但是文物执法的主体往往只限于文化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行动不一。致使破坏文物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及时处理。   3、文物保护力量薄弱。民和县流域面积大,文物点较多,仅靠文物部门和有限的经费难以实施全面保护。况且国家对古遗址、古墓葬采取“保护为主”的方针,不能主动进行考古发掘。其次,受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的限制,那些地处偏远,分布稀疏,本来就不便于保护的文物点,在发现这些文物点被盗掘时,文物部门只能采取回填的被动的保护方式。   三、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法制观念   要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日,出动宣传车辆、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展示文物图板等形式,在城区、乡镇、村庄内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要不断巩固文物保护网络建设   我们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制定管理制度,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在县上成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督查全县的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各乡镇成立由分管文化的副乡(镇)长任组长,文化专干为组员的文物保护小组,负责本辖区区野外文物的保护工作;各村以村委会成员和业余文物保员组成的文物保护小组,定期对本村周围分布的文物保单位进行巡查。如发生盗掘事件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制度要健全,责任要落实。   (三)要加大对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   各级财政都应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社会事业费预算之中,并逐年有所增长。同时应积极探索财政、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筹集文物保护经费,设立文物保护基金的机构,便文物保护工作能得到资金保障。   (四)要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县作为一个文物大县,至今没野外文物保护的一个专业机构,一直由县博物馆代管,博物馆人员编制少,且多为中途调入,专业知识极为薄弱,队伍结构不合理。至今没有考古和文物修复的专业人员。当前急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文物工作专业队伍,同时也要加强管护员队伍建设。   (五)要充分做好文物利用工作   在做好文物保护前提下,要加强文物的合理利用工作,一要充分利用文物,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要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为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发挥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谦,曲延瑞.对于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原则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媒体关注正文
3D打印入驻博物馆 高冷文物从此触手可及
摘要:参观博物馆时,面对着厚厚的玻璃,你是否曾偶尔为不能接触这些经历漫长岁月留存下来的文物而感到些许遗憾呢?有了3D打印文物复制品,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被压抑的这种欲望终于得以释放,这也有助于真正的文物免于受损。
前段时间,小编为大家介绍了3D打印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主要应用,今天再来谈谈3D打印和文物在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时,面对着厚厚的玻璃,你是否曾偶尔为不能接触这些经历漫长岁月留存下来的文物而感到些许遗憾呢?有了3D打印文物复制品,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被压抑的这种欲望终于得以释放,这也有助于真正的文物免于受损。  前段时间,小编为大家介绍了3D打印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主要应用,今天再来谈谈3D打印和文物在博物馆里的深厚交情。参观博物馆时,面对着厚厚的玻璃,你是否曾偶尔为不能接触这些经历漫长岁月留存下来的文物而感到些许遗憾呢?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引进了3D打印技术,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梦想已经开始照进现实了。  3D打印文物复制品让参观者过足&把玩瘾&  在种类繁多的博物馆展品中,你最想接触哪种文物?大概不少男性参观者会首选武器类。手持古人用过的刀枪的确是件挺酷的事,而这件事在下面这些博物馆里几乎已经成真了。  2015年,游戏开发者尼尔斯&安德森利用3D打印技术为挪威国家艺术博物馆复原了一把欧洲&民族大迁徙&时代的佩剑。来到博物馆的参观者可以亲自体验这把佩剑,而不仅是观看保存在玻璃柜台中的真品。  上个月,波兰波兹南国家博物馆宣布,为了访客更好地了解波兰的历史,博物馆将采用3D打印技术打造出一款16世纪的步枪复制品,当3D打印专家3D扫描该模型后,就将着手于该枪支的3D打印。  3D扫描为文物增加数据保险  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不仅限于保存文物实体,建立文物的数据档案也同样重要,因为数据档案在文物的防盗、鉴定、修复中有着重要用途。而3D扫描成为了这一工作的利器。  如今,费用等问题已成为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的瓶颈。而北京无限界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图像三维建模技术将把建模价格从传统激光扫描的万元降到千元,有效突破了这一瓶颈。借助两部照相机、一张旋转台和一件兵马俑,只需二十分钟,就能制作出可720度浏览和3D打印的兵马俑三维实物模型,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带来了帮助。  3D打印文物复制品为博物馆创造经费  想必不少文物收藏发烧友在参观博物馆之余都会去纪念品商店转转,希望带些与文物相关的纪念品回家。而3D打印文物复制品对这一群体来说无疑是个大惊喜,高度逼真的还原能力让这些文物复制品几乎能以假乱真,收藏爱好者会觉得几乎把真品搬回了家。而博物馆也可通过售卖这类商品获取经费,可谓双赢。  2013年,荷兰梵高博物馆利用富士胶片公司开发的新科技&浮雕体层摄影术&并结合3D扫描和高解析度印刷,复制了包括《向日葵》在内的5幅梵高最为知名的画作。这些复制画几可乱真,每幅售价2.5万欧元。博物馆希望通过出售这批复制画,筹集资金用于博物馆的装修和研究。  尽管擅自触摸文物是大错特错,但不得不说,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触摸陌生而有趣的物体是一种本能欲望。有了3D打印文物复制品,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被压抑的这种欲望终于得以释放,这也有助于真正的文物免于受损。此外,3D扫描对文物的数字化存储功不可没,3D打印文创产品也一定程度上为博物馆的运营维护提供了资金来源。我们有理由相信,3D打印技术在考古学、文物学和博物馆学领域还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d打印技术难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