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惠州军垦农场场医院通讯录

[转载]重访南湾湖军垦农场(原创)
军垦农场70年代前后的大学生
日至24日,全省各州市老科协会长来益阳参加联谊会。会后,怀化市的会长谭绍银同志提出要去南湾湖军垦农场看看。他告诉我,他在1968年作为湖南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曾在此劳动锻炼近2年。几十年来一直想旧地重游,由于长期担任党政领导,在职时忙于工作,未能成行。2008年他从怀化市人大主任职务上退休,一直在等来益阳开会的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我听了很受感动,24日下午,散会后不顾疲劳,亲自陪他前往。他还约了3
个同学加上他的夫人一同前往。
其实,对南湾湖农场有一段时间我是很熟悉的,1970年分配到沅江市后,有5
年时间是在粮食部门工作,经常到南湾湖师部联系工作,那里的几个粮食仓库我都去检查过。特别是在沅江市任书记的时候,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都要前往慰问,更是来往密切。
现在的南湾湖行政上属大通湖区,区内设南湾湖办事处,成立于2000年9月,以南湾湖军垦农场的管辖地域为南湾湖办事处的管辖范围,总面积40平方公里,办事处驻肖公庙。财政、税收由湖南省军区南湾湖农副业基地自行管理,未纳入大通湖区财政体系。辖区耕地面积30413亩,总人口2290人。
当地人管这个地方叫妮姑湖,管师部所在地叫肖公庙。这是由于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加美丽的传说而来的。相传元末明初时期,这里有肖伯轩与肖美妮父女为了逃避渔霸的凌辱,从湖北来到此地落户,他们父女助人为乐,肖公、妮姑誉满湖区。曾经帮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躲过了陈友谅军队的追捕,以后被渔霸逼迫投河,死后被明太祖封为“肖公菩萨”,湖泊改名为“妮姑湖”。据说天上的玉皇大帝也封了肖公为“肖公真人”位列仙班,反正这一带渔民每年10月28日肖公生日之际,都要在开湖打鱼之前,来朝奉肖公他老人家。
1970年我看到的军垦农场,已经建设了许多红砖房,田园化已成格局。当时部队人员比较多,有士兵站岗,有骑兵巡逻,十分威武,十分热闹。以后十几年我只是路过的多,没有再去里面走访,这次居然找不到地方了。有几次甚至准备打退堂鼓,打道回家。想起还是到四季红镇附近看看,不想那就是原来6939部队的师部,让他们几个人着实高兴了一回。
路上他们回忆起过去,连队有营房,食堂,连部,外加一个与猪舍相连的厕所,全是茅屋。另外操场的东头和西头还各有一个小屋,一个是简易浴室,一个是饲养员住房。营房很长,分成三个大间,每个大间是由四间组成,一个排住一个大间,营房前面有一个大操场。这是原来部队的营房,由于调去“支左”,每个连只留有几名战士留守,正好成了学生的住所。
&&&&当时的房子是茅屋,四周用芦苇作骨架(光柴),外面用裹上稻草的把子,一根根竖直绑在架子周围,将土和上水,加入一些牛粪,让牛和人在上面反复踩踏,踩融后用手将泥糊在把子上,再将表面抹平即可。建房是由大学生在几个军人的带领下完成的。
军垦每天的生活是规律的,早6点听军号起床,3分钟内全连集合完毕,在连长或值日排长的指挥下,做“早请示”,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齐唱《东方红》,然后做语录操。最后是连长或排长安排工作。&&
&早餐前整理内务与洗漱,接着是“天天读毛主席著作”。7:30集合早餐,先在食堂前,唱《天大地大》,每天餐餐都唱,无论在连队,还是在田头。
&& &白天是劳动或学习。
&& &晚上7:30以排为单位在营房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9:30,排长组织向毛主席“晚汇报”,总结当天工作和学习情况,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然后才睡觉。
“南湾湖的水田是大面积的,直径长的差不多有1000米,插田的时候,从南到北弯着腰要半天时间,还不得人上岸”。这是他们看到还留下小部分水田时的感概&。“早上天不亮起来扯秧,蚊子咬,蚂蟥叮。下雨天泥深路滑,经常让蚌壳划破脚。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早期的6939部队的“师部”已折得七零八落了,唯有“军人商店”保存完好,然而也是人去楼空,无人居住。几个人感概万千地说:“那时这里是我们每天必来之地,买烟、打煤油,军人商店右侧是邮电所,每月寄钱回家也是必来的”。看着屋前的荒草,棉花地,旁边亲手挖成的水渠,事过境迁,人过境迁,物过境迁,他们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
当时的学生都是实行军事化管理,正副连长,指导员,排长,司务长都是由部队具有同级干部资历的人担任。
苦是苦,但是锻炼人。那时他们的信仰是充实的,有信仰就是富有的。现在的大学生,想拿工资,集体当兵,再分配工作都难,这也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他们来到这里有一种自豪感的原因。
&&&&&&&&&&&&&&&&&&&&&&&&&&&&&我所知道的南湾湖军垦农场
1967年以前,这里叫妮姑湖,是大通湖中的一个孤洲,“每年三秋水落,方圆6.6平方公里的妮姑湖露出水面,形成荒岛孤洲。”《大通湖志》里记载,“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刘善福副军长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妮姑湖(今南湾湖)划给部队”。
“妮姑湖北约2000米处露出的小土包,叫肖公庙。”此后筑堤,围出妮姑湖。“妮姑湖土质肥沃,最适合种植粮、棉、豆类作物,是可创建的米粮仓”,
日抵达妮姑湖的,是47军139师,前身是红军时期曾将陕北南泥湾建设成江南的359旅,这也是取名“南湾湖”的来由。
当时最好的住房是芦苇棚。用木头做柱子和屋架,芦苇上厚厚抹一层稀泥,有条件的加一点牛粪就是墙壁,戳几个洞就是采光的窗户。长木架上铺一层稻草,就成了大床铺。下雨天,一觉醒来,鞋子都在水上周游列国。1970年之前,这已是最好的营房。
劳动时没有机械与耕牛,全靠一双手,加个指甲锹(一种农具)。手脚被菱角、蚌壳割伤,吸血的蚂蟥如影随形。&&&
因为“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139师在1962年8月回衡阳备战,即调140师420团接替,毕竟兵力有限,所开垦的也大多是一个个小围子。
  毛泽东发表的《五七指示》掀起了垦荒的高潮。139师4个团再次回来,与140师2个团,加上800只民船,1500名民兵,“总兵力达2万多”。日的老照片上,数不清的帆船,悬挂着“把我军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条幅。摔伤腿的刘善福副军长被抬到现场讲话动员。
“从肖公庙到对面青鱼咀,修筑一条20公里的堤坝”,再将里面的水抽干,便是万亩良田。益阳市烟草局前局长李仲国是当年指挥修大堤的成员之一,他说:“最浅处1.5米,最深处5米。一船船土倒下去,如泥牛入海。”修筑好后,每每洪水来时,依旧惊险,为了护堤,往往是人墙去挡。
那半年,“围大堤27公里,修主渠道11公里,围湖造田6万亩”,是多少人艰辛的付出。&
部队1969年抵达南湾湖时,大多还是荒地。139师1967年6月底撤走,去“执行‘文化大革命’的三支两军(支农、支工、支左,军管、军训)任务”前,还只来得及将宏观的大堤与干渠整好。接手的145师,是47军新组建成的一支部队,年青的战士满腔都是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而激发的热血,却不料行军终点落在了茫茫洞庭湖。“早知道是来种田,不如叫我爸来好了”,当年的失落,在新兵中相当普遍。
  与他们一起失落的,还有全国72所大专院校4212名大学生(包含1000多名女学生)。“臭老九”、“再教育”。他们被编成连队,瞬间变成军事化管理的农民,经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洗礼”。&
“6939部队学生一连”,驻守南大堤,呆了整整18个月。在学生的日记中,有白手起家的艰辛,有暴风雨夜的惊恐,被蚌壳划开血口的痛楚。  
可读的书只有红宝书,每天必须早请示、晚汇报,不仅早上要唱《东方红》、晚上要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还要祝福伟大统帅“万寿无疆”、副统帅“永远健康”。文艺活动是匮乏的,看电影是政治任务,在累到不想动弹的夜晚,还要走漫长泥泞之路去看第九遍《地道战》。&
他们离开时的眼泪,为何而落。这里有极限的艰苦,这里有创业的辉煌。
   ,辉煌。修了20万平方米砖木营房
  &&&对于南湾湖的战士来说,1970年是值得纪念的。广州军区批准南湾湖修建20万平方米砖木结构的营房。&
南湾湖最鼎盛的时期大约也是在年间。人丁兴旺,农业丰收。1975年种植水稻2.5万亩,总产242万斤。还有神奇的战士向光培,一己之力,“种100亩地,产75万斤”。
1979年南湾湖的部队,“19个连队去了南疆前线,2个营调去广东惠州潼湖军垦农场(后来也去了前线)”。许多人血洒南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南湾湖自此沉寂。
&&&&&&&&&&&&&&&
南湾湖军垦农场年鉴
  更名为南湾湖,对外称“南湾湖军垦农场”。
  1968年
  到1970年,共有全国72所大专院校4212名大学生来此锻炼。
  1969年10月
  47军新组建145师四个团接替,其余人调往陕西。
  1973年
  146师两个团由西湖基地转战南湾湖,和大学生共13000人,完成了营房砖瓦化,农业机械化。
  1979年
  19个连队调去南疆前线,两个营调去潼湖。基地由师级降为团级,改名“广州军区南湾湖生产基地”。
  1986年
  部队与基地合并,生产兵员大幅精简。
  1992年
  基地七个科室整编成四个处,撤销麻纺厂、养殖分场、轮训队、林业队。
  1993年
  撤销八个连队,仅留376团二营四连配属给农场用兵。
  2006年
  基地改名为“湖南省军区农副业基地”。
  2010年
  尚有60余名战士驻扎。
以下五张照片为张松山先生留影
当时这样的小木船到处都是
原师部大礼堂
椅子完好,只是饲养鸡了
基地办公楼
杨树下的羊群
当年的水田
从北堤下来
后面就是浩翰的大通湖
看着脚下的土地
寻找不到师部了
应该就在那边
找不到准备打道回府
我再坚持找一下,这个地方好像是的
确认了大家高兴地合影
婆婆!就是这个地方!
两夫妇在这里合影,当时还没有找对象呢!如今带婆婆来旧地重游了
师部就在这里!
快去看看师部!
40多年了这里是原装不动
当年买经济烟、打煤油、寄钱都在这个军人商店
感谢博主带我们找到这个地方
军人商店的招牌依稀可见
这边的渠道就是我们挖的
这里有许多难忘的故事,久久不能离去
肖公庙、妮姑湖的美丽的故事:
肖公,名伯轩,元代末年人,祖藉湖北汉川。自幼在洪湖捕鱼为生,闲暇习武和帮父亲扯草药为渔民治病,为人正派,刚直不阿。十八岁那年,伯轩与黎氏结婚,膝下一女,取名美妮,聪明伶俐,乡亲们都夸妮姑是洪湖渔村的金凤凰。金凤凰,喜欢上了聪明能干的渔家后生郝郎。
听说肖家美妮姑娘长得美若天仙,洪湖湖霸彭老六的三儿子垂涎三尺,差人抬着彩礼来求婚,肖伯轩当即严词拒绝,美妮还将彭家强行留下的彩礼一件不剩丢进了洪湖。彭家小三子恼羞成怒,迁怒于郝郎,半夜里放火把郝郎一家三口活活烧死了。为免遭湖霸再下毒手,肖家父女带着渔网,驾一叶小舟,逃出了洪湖。来到洞庭湖心的大通湖一个小孤岛,父女俩从湖里砍来芦苇和柳桩,在岛上搭起了三间小茅棚,并动手开荒种菜,从此在这小岛上安居下来。在湖里打鱼的渔民,遇狂风大浪,迅急靠拢小岛,躲风避浪,父女俩还经常冒险去搭救在风浪中落水的渔民,熬姜汤,扯草药,精心护理。父女助人为乐的品德,逐渐在洞庭湖上传为美谈,都说肖家父女是大通湖上的大好人,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公元1363年,朱元璋兵败陈友谅,追兵追到了洞庭湖,最后朱元璋和卫兵转驾小渔船逃到大通湖的无名岛上,跑进了肖伯轩的小茅棚,肖公将朱元璋二人立即藏到了他的小渔船。将朱元璋送到藕池江堤边,朱元璋对肖伯轩感激不尽,与肖公结为兄弟,尊肖公为兄长。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遂诏封肖伯轩为王爷,并派人接肖伯轩到京城受封。
当朝庭派人来到无名岛上时,看到的是肖公父女的牌位。原来肖伯轩父女美名誉满天下。消息也传到了洪湖,彭家小三子贼心不死,纠集一帮湖匪,驾着三条快船,直奔大通湖,来抢美丽的美妮姑娘。父女见他们人多势众,驾起小船就逃,匪船随后就追,追到现在的尼古湖水域,将肖家父女包围,父女走途无路,妮姑向父亲喊了声:“爹!我们汆水吧,宁死也不要落在湖霸手中!”说着扎入湖水中,肖伯轩还来不及跳,就被潮匪一顿乱篙,打落在湖水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在此时湖上狂风大作,雷电轰鸣,大雨倾盆,三条湖匪船被巨大的风浪掀翻打沉。匪徒全部沉入湖底,葬身鱼腹。第二天,周围渔民出湖寻找肖公父女。可捞上来的不是肖家父女的尸体,而是一网网活蹦乱跳的大三角鳊鱼。渔民们动情地说,这是肖家父女在显灵,美妮姑娘生前说过,她生前热爱洞庭湖的父老乡亲,死后要变成鳊鱼,造福渔民和百姓。从此,在妮姑殉难的水域,出产青一色的三角鳊,渔民就将这一片水域用美妮姑娘的名字来取名。叫“妮姑湖”。
为了纪念肖公,渔民自发在古樟树下建造一座小庙。当朝庭派的人回朝复命,将肖公的故事讲给朱元璋听后,朱元璋下旨拨皇银,在大通湖中小岛上修建一座肖公神庙,并敕封肖伯轩为肖公菩萨。
清嘉庆四年冬,247户渔民捐资修缮庙宇,经精工修缮,神佛雕像栩栩如生,金壁生辉。
1944年秋,日寇侵华,日军放火焚烧了肖公大庙,大火持续三昼夜,仅存一石碑。后来,渔民再度集资,在原肖公庙地基上修建一座小庙,供着肖公的石雕神像。1964年,广州军区建设南湾湖农场,将肖公庙围入农场,小庙被毁,仅存嘉庆四年时所立的石碑,现留在军垦农场大院内,作为古迹保存至今。
相传肖公被打入湖底之时,被轩辕星救上天庭,玉皇大帝封他为肖公真人,镇守洞庭,与洞庭王爷一道,共同庇荫洞庭。由于肖公真人是洞庭湖百姓的保护神,每月初一、十五,周围渔民百姓都要到肖公庙敬香礼拜,每年十月二十八日是肖伯轩的生日,这一天庙里更是热闹,香客信士云集于此,举行祭祀仪式。大通湖渔场每年冬季开湖捕捞前,渔民都要到肖公庙敬香磕头,求菩萨保佑开湖顺利,平安高产。
洞庭湖区域相继多处建庙,供奉肖公真人神像。
最早兴建的是南沅两县交界的七子浃湾豆口的百姓,他们在小岛上的肖公庙落成不久,就自动捐资,兴建一座三间砖瓦神庙。
不久,南县青树嘴镇仿建一肖公庙。然而60年代频遭毁废。现在八一桥旁再建肖公庙。
此外,还有沙港市双闸村当年亦建有一座肖公庙。沅江南大膳附近当年也建有一座肖公神庙,至今没有恢复原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3-03 20:07
&原城西湖七十三师师部医院
&&&&&&&城西湖农场的前身是陆军七十三师,1979年在部队大裁军的背景下,在城西湖负责军垦的陆军第七十三师也随之整编,更名为南京军区城西湖农场,同属正师级单位,隶属于南京军区后勤部管辖。
&&&&&&&当年作为陆军七十三师野战部队屯垦城西湖,上万的官兵、上百个驻扎湖区的军营,军马炮车、各种辎重武器,俨然是一支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队伍。农忙时,以农为主,挥汗如雨;农闲时,则练兵习武,摸爬滚打,可谓是亦农亦兵、能武能田。
&&&&&&&为了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七十三师师部有专门的师部医院,属于团级单位,配备有全科的军医大夫和护士卫生员,干部战士需要住院治疗的一般病症,都可以在医院得到很好的护理和治疗,而在湖下各团里则都有卫生队,负责连队的日常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如果湖下官兵需要到师医院住院,还要通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才能住进师部医院,所以,在师部住院也是一件难忘的经历,会留下很多值得记忆、难以忘却甚至是相伴一生的故事片断。
&&&&&&&随着部队的整编,师部医院也降级改变成了卫生队,相比原来的师部医院规模压缩了不少,收治病号也越来越少,稍重一点的病号都需要转移到离师部不远的七00野战医院(后来也缩编改为131医院),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城西湖农场――皖西生产基地的移交和撤离,师部医院(基地卫生队)也随同部队军产一并移交给当地政府。
&&&&&&&移交给地方以后,原师部医院的所在地的部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房改户,融入居民社会之中,已经难辨原貌了,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则作为县教育局的办公用房,虽然时光变迁已经二十余年,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师部医院营房的格局与面貌,置身其中,当年师部医院曾经的往事仿佛又浮现眼前、历历在目,脑海里便有林军医、贾军医、王军医、小邢、小鲁等等曾经熟悉和相知的领导和战友,感到格外亲切和熟悉……
&&&&&&&不久前听说县教育局将要迁建新的办公楼,可以相见,在不久的将来这儿也会像那些早已失去的建筑和印迹那样,变成为仅仅只留下一份记忆和回顾,而再难觅其踪影,所以,笔者特意拍了这组图片,对曾经在师部医院工作和生活过的战友或曾经与师部医院有过接触和熟悉或者曾经有过难忘的经历和故事的朋友留下一份纪念和追忆。
发表于:14-03-03 20:10
吴仕宏(右三)与许世友等人在城西湖农场&
发表于:16-03-14 21:03
178师在1969年12月调防苏州,73师接任。
“电影丁丁”汇集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和文化产业信息。
发表于:16-03-14 23:13
谢谢!73师的战友们!
我己加入湖西湖战友群!
我网名:山中人1952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微信扫一扫
> 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
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
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位于率洲交通便利。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欢迎国内外企业/公司/机构与本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曹安禄代表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工厂联系方式工厂名称: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地址: -
& 率洲邮编:435239联系人:曹安禄电话:手机:传真:工厂网址:友情提示该页面是“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在阿土伯网的企业名片页面,如果您是该工厂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工厂(修改简介、修改联系方式、发布产品和热卖促销),请点击【】,阿土伯将第一时间把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您填写的手机上!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行车路线红色标注点是“湖北省军垦农场编织袋厂”在地图上位于黄石的位置,您可以使用鼠标放在地图上放大、缩小和拖动地图。
黄石阳新企业推荐
相关企业名录
企业名录/企业黄页信息由阿土伯交易网的会员提供,您在此可以浏览企业有关简介、联系方式、电话等信息,最新的企业名录/企业黄页尽在阿土伯交易网。
城市频道: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无I开头的城市
无O开头的城市
无U开头的城市无V开头的城市
&&& &&版权所有
& 京公网安备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个人自行提供或来自互联网,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自行负责。阿土伯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网页内容涉及版权侵权问题以及其他疑问,请点击链接:
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要求先付款再交易的需要特别注意。千山红镇介绍_湖南益阳南县千山红镇地名网
湖南益阳南县千山红镇
地名:千山红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430921长途区号:0737
邮政编码:413000车牌号码:湘H行政级别:镇人口数量:约2.8万人人口密度:374人/km2辖区面积:74.9平方公里 千山红镇相关网站:??????????????????
  千山红镇位于湖南省 洞庭湖滨,原名国营千山红农场,2000年11月撤场建镇,隶属大通湖区。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北傍大通湖,东靠南湾湖军垦农场,南与沅江接壤,西与南县搭界。全镇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0公顷,精养面积650公顷。镇辖21个行政村、3个社区、2个企业、1个渔场,总人口2.8万,镇政府驻北汀社区。镇区文化、教育、医疗、金融及水、电、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全,交通便捷,S202线贯通全境,直达长沙、益阳、常德、岳阳、武汉等地。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8308万元,同比增18.5%;实现财政总收入1397万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60万元,同比增长24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3108元,同比增长12%。
  农业发展
  2007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9780万元,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甘蔗、油菜、苎麻、生猪、鲜鱼等。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甘蔗基地、棉花基地、速生杨基地、蔬菜基地、珍珠养殖基地和稻田套养龙虾基地。
  工业发展
  工业立镇的步伐不断加快 该镇现有永兴糖业、天健木业、鑫源鸿冬南瓜加工厂、千山红棉麻公司、蟠桃宴葡萄酒厂、益和食品等6家规模企业,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100万元,其中:永兴糖业入榨工业蔗45600吨,实现产值4700万元;千山红棉麻公司加工皮棉2321吨,实现产值3205万元;益和食品有限公司全年加工龙虾57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天健木业完成投资1.2亿元,2007年下半年投产运行,年产密度板10万立方米;蟠桃宴葡萄酒厂成功实现第二次转让,已经投入生产。[2]  [感谢网友"hjl"分享此内容。]
千山红镇区划 122 厚南社区
121 北汀社区
122 桥北社区
220 利贞村
220 中洲村
220 利厚村
220 白龙村
220 大西港村
220 小西港村
220 南河村
220 烂泥湖村
122 向南村
220 种福村
220 胜利村
220 小莲湖村
220 伍家圆村
220 民和村
220 十字港村
220 新裕村
220 西洲村
220 五七村
220 大西湖村
220 金沙村
122 东南湖村
220 大莲湖渔场村
以下地名与千山红镇面积相当:
区划: ? ? ?
??南县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首长秘书余刚被查 曾为益阳大通湖区优秀学生
在大通湖区第一中学的官网上,还有记录著名校友的“桃李芬芳”专栏,余刚作为“中央首长的得力助手”也在专栏里出现。该段文字中提到的“中央首长”已于2012年11月退休。在大通湖区第一中学的网站上,有名为“峥嵘岁月”的校史展。其中一节写道:1987年,余刚作为该校的文科状元,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洞庭湖北隅,是一片良田沃土,在这里,坐落着一个大型国营农场——湖南益阳大通湖农场。60多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在此处扎根,种田、畜牧、打渔,他们自给自足,生活平静。从湖南汉寿来的余家是迁入农场的其中一户人家。1968年,余家的三儿子余刚在此出生。1987年,19岁的余刚考上北京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机关工作,成为农场所有人的骄傲。又过了一些年,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工作的余刚成为一位中央领导的秘书,此后一路相随。整整27年后,余刚46岁的时候,他出现在中央纪委的通报名单里。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一则通报打破了农场的宁静: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余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称,经查,余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余刚的三叔余则运听说了这个消息,显得十分痛苦,十多年前,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如今,侄子也深陷囹圄。余刚的二叔的女儿、堂姐余辉听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却是“高兴”。她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2月听说余刚被调查以来,她一直担心再也无法听到弟弟的消息。军人家的孩子大通湖农场成立于1951年。当年4月,大通湖特区人民政府成立,与蓄洪垦殖管理处合署办公。1952年1月,大通湖农场升格,与特区政府、管理处形成政、事、企三位一体的联合组织,直属湖北省政府领导。其后,大通湖农场沿革不断,归属调整频繁。2000年10月,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四个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及大通湖渔场的基础上,撤场建镇设区,大通湖区由此成立,由湖南省益阳市直管。大通湖农场建成后,首批迁居来此的是一批退伍军人家庭。余刚家就是其中之一。余刚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曾参加抗美援朝,是个威严的老军人,性子火爆,对儿女十分严厉。余辉笑称自己的大伯甚至有“军阀作风”,对孩子就是“打呀”,就连最老实的余刚,也没少挨父亲的打。退伍后,余刚的父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农民”。早些年,余刚父亲的工作是赶马车,驮运猪饲料,随着农场生产技术提高,马车逐渐被淘汰,余刚一家人便被调到大通湖农场四分场的畜牧队喂猪。当年,大通湖农场有5个分场,每个场里有畜牧队、副业队、机耕队等不同的分队,余家在当时属于四分场五分队。余刚一家六口人,除父母之外,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这一家人要养一百多头猪,尽管父母勤俭持家,家里条件依旧很贫困。家里还要供四个儿女读书,压力更大。余辉向记者回忆道,要养活四个儿女,光靠养猪还不够,需要自己种些粮食。见这一家人忙不过来。余刚的叔叔婶婶们便喊上自家的邻居、厂里的同事,专门去余家帮忙插秧。大家还会带上买好的菜,给余家送去。在邻居的眼里,余刚的母亲是个贤惠、温和、好客的人。一位柴姓村民也向记者回忆,当年,大家在田头劳作、喂猪,累了,就在余刚家门前休息,余刚母亲会烧茶,为乡亲们解暑。聚在一起唠嗑喝茶,也是当时大家工作期间的一件乐事。余刚成为整个家族的骄傲之后,余刚的母亲依旧很低调。“他妈妈从不向外界说什么,也不炫耀自己的儿子。”余辉告诉记者。每当邻居们称赞余刚母亲有个优秀的儿子,她总是回答:“是党教育得好,我就是生了他。”在余辉看来,余刚从小是个懂事的孩子,对父母,对叔叔婶婶都很孝顺,深得长辈们的喜欢。从小看着余刚长大的邻居张汉东回忆着当时的少年:“余刚年轻的时候,长相很幼稚,像小孩儿一样,呆呆的,总是笑眯眯,见到长辈就会问好,讨人喜欢。他长得像他爸爸,现在四十多岁了,还是当年那个样子。”非人大不上在张汉东的印象里,余刚从小勤奋念书,成绩优秀,“他从不问家里要什么,只要能够有书念,就够了。”而这也是大家对余刚最深刻的印象。余辉告诉记者,余刚不爱干农活。因皮肤敏感,余刚在田里接触到草,身上便会起疙瘩,痒得难受,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不干活的理由。余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学习。周末时没课,父亲喊余刚下田、进猪圈干活,“他下田没多久,就跑回家里,抱着书读,”余辉回忆说。余刚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农场附近的小学念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升上大通湖区第一中学。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是大通湖区一中的辉煌时期,该校有不少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读书。如今,由于师资待遇跟不上,教师们纷纷离开学校,这所中学的光环渐渐暗淡下去。1984年,余刚进入一中就读。在高中的三年里,余刚读书的狠劲儿更大了。一位在高一与余刚同班的同学对记者说,学校一般在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同学们都准时收拾书包回家睡觉。深夜的教室里只剩下余刚一个人。他点着蜡烛,在灰暗的烛光下继续学习,直到深夜12点才回宿舍睡觉。这一年,余刚也因学习成绩优异,性格颇受同学欢迎,连续多次被同学们和老师选为班长。在同学的眼中,余刚不是个有架子的班长,反而低调、脾气好,看到同学调皮捣蛋,他会站出来和气地“批评”道:“你不要闹了!”。高二文理分班时,余刚选择了文科。曾在余刚高二时教过他的老师李成英向记者回忆,分班后,余刚也几乎次次拿下考试第一名。时隔近30年,李成英已经退休。在他的心中,余刚是个听话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性格内向,不大和人交往,待人也很和气,低调,从不张扬自己的成绩。当年的大通湖一中副校长陈守凡教过余刚高三的语文课程。在他印象中,当年的余刚是个勤奋好学、很有定力、很刻苦、有志向的典型好学生。当时的一件小事深深刻在陈守凡的脑海里。一次,教室外有舞队敲锣打鼓,十分热闹,同学们都跑出教室看表演,唯有余刚一个人旁若无人地继续学习。“他学习他的,外面敲锣打鼓,他不去。”陈守凡回忆道。在高三时,余刚喊出了“豪言壮语”:“我非人大不去!”“我复读我也要考人大!”1987年,高考成绩公布,余刚成为学校里的状元,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律系。这个结果,也在老师同学们的意料之中。余刚考上人大后,当时的教导主任要余刚对着录音机,录下自己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志向,之后的学弟、学妹们即使无法“目染”学长的风采,也要让他们“耳濡”一番。国务院小余1987年到1991年,这是余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四年。这年9月,人大法学院招了两个班的本科新生,一个是经济法专业,一个是法学专业,余刚,就是法学班上的一员。“他那时也算是系里的才子了,好像还听说是他们当地的高考状元……”提起余刚,一位来自人大87级经济法专业的校友这样向记者描述。据他透露,大学前两年,两个班经常一起上公共课,住宿也是一幢楼的楼上楼下,大家自然比较熟络。在高分考生云集的人大,余刚不是班干部,也不算很张扬,反倒是能给人留下一种“湖南人就是很聪明”的印象。大学毕业后,余刚和他的大学同学,尤其是留在北京的,也时常小聚。“他似乎还是个热心肠。”这位校友表示,曾经也有同学找余刚帮忙,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出手相助。据李成英回忆,1991年从人民大学毕业之后,余刚面临两个工作分配的选择,一个是去铁道部下面的法律机构,另一个是国务院法制局。国务院法制局于1986年成立,由原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中心合并,属于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全面负责国务院的法制行政工作。李成英很关心余刚毕业后的去向。他说,“当时,余刚的第一志愿是铁道部,我提出自己的建议:去铁道部的下属机构,对将来的发展不及去国务院这类中央机关作用大。”最后,余刚听从了李成英的建议,选择了国务院法制局。工作不久的余刚还是会和老师们聊起工作的事情。余刚曾告诉李成英,在国务院法制局工作期间,他经常跟着领导去各地视察。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法制局局长还委托余刚代表他去云南开会,要他“只听不表态”,回来再向局长汇报工作。在老师们看来,这也代表了领导对他的信任。陈守凡也回忆起余刚当年亲口讲的一个小故事。当年,余刚曾出差到河南郑州,河南省委一个领导在郑州请他吃了饭。在吃饭的时候,领导还给余刚劝酒:“小余啊,喝酒啊!”不过,那时才工作不久的余刚还不会喝酒。在国务院法制局工作了几年后,余刚调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具体分工,秘书三局主要负责办理教科文卫、政法民政等社会事业的文电、会务、督查,以及联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军队等方面的工作。年间,余刚也曾在广东江门下辖县级市鹤山市挂职副市长。之后,余刚回到中央。据余刚多位亲友回忆,大约从2005年起,他开始担任一位已退休的中央领导秘书,直到被调查。这五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均担任过上述已退休中央领导不同时期的秘书,因而也被媒体称为“秘书五人组”。细伢子变了1998年的一天,陈守凡去北京,余刚请他在国务院门外的一个湘菜馆吃饭聊天。那时候,陈守凡也觉得余刚还是那个“细伢子(小孩子)”,如当年勤奋刻苦的学生一般没有变化。但9年后,李成英却有了和陈守凡不一样的感觉——那个曾经懂礼貌、尊重长辈的好学生已经变了。2007年,余刚已是已退休中央领导的秘书。这一年,李成英去北京旅游,心里还记挂着经的学生,问到余刚的号码就给他打了过去。电话那头,余刚对李成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李成英理解余刚的惊讶,“毕竟他的身份特殊,一般人没法获得他的联系方式”,但同时,这句话也伤了他的心。李成英听说,镇上一位科级干部曾去北京拜访余刚,余热情地接待了他,自己是余曾经的老师,却只换来了这么个问句。“算了,打了这个电话我就把你电话销了。” 李成英有些生气。电话那头,余刚没有任何回答,两人便挂了电话。李成英不忍心删掉余刚的电话。李成英说,在北京的7天里,他一直在等着余刚打来,想着自己的学生会来跟自己解释原因。但直到李成英离开北京,余刚都没有任何表示。临走前,李成英给余刚发了条短信:“我来北京一趟也不容易,今后我们还要见面也很难了……”余刚依旧任何没有回复。李成英说,这趟北京之行,让他的心凉了。20年前,他把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优秀学生介绍给人民大学的朋友。20年后,余刚连他的短信也不回复。“我感觉到,余刚已经变了。” 李成英说。从此之后,李成英与余刚再也没有联系。同在2007年,余辉想找余刚帮个忙,也遭到了拒绝。余辉告诉记者,2007年,余辉的外甥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想去北京念大学,为了帮外甥,余辉去了趟北京。余辉打电话给余刚,想约堂弟出来吃个饭。电话那头,余刚说没时间见面。当时余辉觉着堂弟连自己也不愿意见,挂上电话后就哭了。余辉决定第二天就回家。在回去前,余刚给堂姐回过来了电话,他说:“大姐你来了很不容易,我抽个时间陪你吃顿饭。”吃饭时,余辉提到帮外甥的事情,余刚立即拒绝,说“不可能”。回家之后,余辉选择理解弟弟,“他在外面不容易,我们家里人不能影响他。”亲友们没见过余刚妻子做了“首长秘书”之后,余刚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余刚的家人、邻居、同学和老师都表示,甚至过年过节也很少见他。对于余刚的工作,家里人也从未知道一点信息。大家知道的,只有给某位领导做秘书,这个工作很重要,也有很多机密。一个令人有些疑惑的细节是,余刚的多位亲友和邻居们都表示,不知道余刚的妻子是谁,也不知道他何时结的婚。7月2日,中央纪委公布余刚被“双开”的消息后,余刚的亲友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走到这一步,他真的不容易。他就是这样毁掉了一生。”7月13日上午,谈起堂弟,余辉几度落泪,哽咽无法言语。余刚的父亲已经去世。余辉说,消息公布后,家里人一直不敢把余刚被“双开”的消息告诉他70岁的母亲,“担心身体本就不好的老人受不住如此大的刺激。但一个邻居不小心在老人面前说漏了嘴,老人知道了”。从7月2日那天起,“余刚”,成了这家人最怕提及的两个字。相比于家人,曾经教过余刚的老师们评价更为冷静一些。“不容易啊,从我们这么个小地方走出去,他还是算比较成功的,但是他没有把握好自己。”总结余刚的经历,李成英感慨道。感慨之后,李成英分析认为余刚走到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自己个人的原因,“中央纪委已经立案了,说明他肯定是收受了贿赂。”在李成英看来,这不能怪罪他人。李成英假设,余刚如果在广东挂职后选择离开国务院秘书三局,结果可能就不会如此,但他自己没有选择离开,继续在“羽翼下面生长”。李成英认为,如此下去,余刚是“长不大的”。陈守凡用四个字描述自己的感受——“可叹可惜”,叹息又惋惜。陈守凡从没意料到,余刚自己放松了。“在那个时代,一个农村的孩子,没有任何的背景,能够考上好学校,能够靠自己独立有这么一份工作,多不容易!但一下子就这么垮下来了!实在是可惜啊!” 陈守凡慨叹道。事实上,早从去年底开始,这个家庭已经连续被不幸的事情笼罩。去年12月,余刚的亲友获知了其被调查的消息。今年3月,余家小女儿余莉的丈夫被媒体曝出自杀离世。当时,两个人的儿子才8个月。四兄妹中,余莉最小,受哥哥余刚的影响也很深,在益阳市读完中专后就去了北京。余辉并不清楚自己的堂妹具体做什么工作。在她印象中,余莉读了博士,但一直没嫁人,而余莉母亲最担心的就是女儿的终身幸福。2012年,等到34岁的时候,余莉才结婚了,新婚夫妻还特意在益阳老家摆了酒席。在婚礼上,余辉第一次见到了余莉的丈夫,印象不错,觉得这个人很热心,一直“大姐、大姐”地称呼自己。据财新网报道,日下午4时,银河证券位于金融街国企大厦的办公楼内惊现一起血案。财新网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案件发生在国企大厦17层,该层是北京证券业协会办公楼层。死者是银河证券员工王垣,而他在17层楼梯间被人发现时,鲜血已染红地面。公安机关当即派出多辆警车赴现场调查。银河证券事后对媒体声明确认了这一事实,称3月12日16时左右,公司发现一伤者倒在楼梯间,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警。急救人员到场采取措施后确认该人已死亡,经证实,死者为银河证券员工。当天晚间,银河证券又补充声明称,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死者留有遗书,初步认定为自杀。据财新网报道,王垣曾为银河证券监事长俞文修的秘书,目前监事长没有配备秘书。和讯网当天的一篇同题报道和财新网基本上一致,只不过死者的名字写的是“王元”。这也是余辉知道的余莉丈夫的名字。她记得很清楚,2012年余莉和王元结婚时,在婚礼现场她看见了这对新人婚礼告示牌上,新郎的名字写的是“王元”。余辉说,事情发生后,余刚的小叔作为益阳的家属代表去了一趟北京。“明年我一定来看您!”2013年10月的一天,多年没有回家的余刚突然出现在家人的面前。在益阳市,一家人吃了顿饭,见到余刚,大家都很高兴。余辉说,当时余刚没有透露任何工作上的情况,只告诉家人:“我们要团结,家庭和睦,大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余则运是个老党员,那天在饭桌上,他还如过去一样教育侄子:“你必须要做到两袖清风。”当时家里没有人料到,2个月后,余刚被调查的消息就传来了,这顿饭也成了余家人最后的一顿团圆饭。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余辉没有发现余刚有什么异样,余刚也没有透露任何信息。但家里人事后回想起当时见面的场景,都认为当时余刚肯定知道自己将要出事。而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在被调查之前,再和家人团聚一次。这次家庭聚会后,余刚又单独请陈守凡吃了顿饭,两人饭前饭后至少谈了三个小时。陈守凡直接问余刚:“余刚啊,你领导都退休了,你怎么还没换工作啊?”余刚回答道:“我领导还不放我,要听领导的。”陈守凡又问余刚:“你以后想到哪里去?是政府?还是企业?还是去事业单位?”余刚回答:“我想搞慈善事业。”当天,余刚告诉陈守凡,中国的慈善事业还是很薄弱的,所以他想往这方面发展。“如果他当时跟我透露一点他的问题的话,我就会劝他,你赶快向中央纪委自首。但是他没有透露一点,他还有侥幸心理,而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说到这里,陈守凡眼眶红了。在陈守凡心中,余刚依然是自己的学生,在那天吃饭的时候,他也对余刚讲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希望余刚能回到学校搞教育,当个书记,或者上课或者搞行政,远离官场。听了陈守凡这番话,余刚笑笑,没回答。吃完饭,余刚送陈守凡上车。临别时,余刚对他说:“老师,我明年一定到大通湖来看您!”这句话,余刚重复了说了两遍。陈守凡很高兴:“那你讲话要算数啊!你一定要来啊!你要是不来,以后就可能看不到我了!”在回北京的路上,余刚又给陈守凡发了条短信。短信再次重复了那个承诺:“明年我一定来看您!”(来源:澎湃新闻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henyunie]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潼湖军垦农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