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办花旗信贷给出了解释:为什么信贷脉冲断崖式暴跌如此可怕(

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我的图书馆
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越来越多的声音和信号在警示,一场危机可能正在酝酿。但没有人敢真的预测究竟下一次市场崩盘会什么时候开始。不过最近却有一个人打破这一局面,并大胆预测下一次市场崩盘将发生在2018年情人节。01危险信号:全球信贷指标雪崩2017年全球大多数的投行均在对对全球信贷脉冲发出警告,6月份瑞银率先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恐怖的事实:全球信贷脉冲已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而且下跌幅度不逊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一波下滑。而在其之后的一周花旗也发出类似的报告,并且给出了解释:为什么信贷脉冲断崖式暴跌如此可怕。Zerohedge在其最新的文章中写道:“当然,我们在过去四个月中一直对全球信贷脉冲发出警告。但很明显,直到花旗上周发布报告解释为何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之后,每个人才突然承认正对此保持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信贷脉冲呢?全球信贷脉冲,是一个观察新增信贷量占GDP比例的指标。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急剧下降,如今全球信贷脉冲到了关键的转折点,这是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信贷数据发生的首次巨变,同时也是2008年全球银行业发生崩盘的前兆,尽管十年之后世界经济局势已天翻地覆。历史上,美国信贷增速大幅下滑一般是经济衰退的前兆,对发达经济体衰退历史的研究表明,信贷收缩出现后最晚4到5个季度就会出现衰退。2009年,世界各国央行向市场释放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流动性,制造了现在随处可见的资产泡沫。如今,美联储再度加息;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不得不随之随即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中国央行也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这一切都发生在世界信贷增长由正转负的时刻。瑞银集团测算,信贷脉冲与GDP之间的关联系数达0.61,信贷脉冲的急剧下降往往是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先兆。在过去20年间,全球信贷脉冲在较短时间内下降超4%的情况仅发生过三次:2000年、2008年和现在。▲全球信贷脉冲三次雪崩如今全球信贷脉冲又到了关键的转折点,瑞银跟踪指标显示,全球信贷脉冲自去年达到峰值后就呈雪崩式下滑,目前已跌去了GDP总额的6%。▲全球信贷脉冲下跌6%02大鳄的警告:全球经济可能在下半年崩盘历史上,美国信贷增速大幅下滑一般是经济衰退的前兆,对发达经济体衰退历史的研究表明,信贷收缩出现后最晚4到5个季度就会出现衰退。而现在,美国的信贷脉冲降至负数水平。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好不到哪里去。在过去6个月内,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的信贷脉冲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全球贸易量已经见顶。▲美国信贷脉冲降至负数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对危机最敏感的往往是站在商界第一线的人。事实上,近期已经有多位投资大亨对危机发出警告。法国路易威登集团主席兼执行长阿诺特本6月15日接受CNBC专访时语出惊人,“当前的经济环境就中期而言是可怕的,我不认为在利率如此低、大量资金全球乱窜、股价涨至如此过度昂贵的此时,全球将可避免一场危机,我认为泡沫正在建构,而这个泡沫终有一天将会爆开。”债王格罗斯今年来多次警告过资产价格太高,认为当前的市场风险已创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最高。Saxo银行的首席投资官Steen Jakobsen表示,全球经济正处在非常糟糕的状态。他敢肯定,世界经济最迟在2018年底陷入衰退。随着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而美股、欧股等资产价格则屡创新高, 著名投资大师、有“商品大王”之称的罗杰斯(Jim Rogers)也对危机发出警告:美联储对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毫无头绪,这将让美国陷入一场灾难。巨额的债务积累和资产估值的不合理,造成全球经济比2008年时更加脆弱,下一场金融危机将是“我生平见过的最大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引爆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火花”可能是美国养老基金的崩溃,或者是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可能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国家,也可能是战争或者各种各样的事情。危机总是从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开始。他举例说,2007年当冰岛破产时大家都说这是蕞尔小国而不以为意,接着就是贝尔斯登 (Bear Stearns)破产,然后是雷曼兄弟破产。这是一个螺旋过程。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罗杰斯就曾提出,我们可能遭遇有生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问题,而届时许多人将走向崩溃。换言之,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很可能是被专家嗤之以鼻的“蝴蝶效应”,在危机爆发后认为是“茶壶风暴”而无须在意,结果事件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到难以收拾的局面。不排除“蝴蝶效应”会由美联储的缩表动作引发。最近几周更是有多数资产管理公司愈发持怀疑和悲观态度,加入到包括花旗(Citi)、摩根大通(JPM)、美国银行(BofA)和高盛(Goldman)等投行敦促客户“持有现金”的队伍中来,不过他们中没有人敢真的预测究竟下一次市场崩盘会什么时候开始。03市场大佬预言下一次崩盘日期:2018年情人节海外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周日(6月25日)撰文称,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人——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CIO)Eric Peters打破这一局面,并大胆预测下一次市场崩盘将发生在2018年情人节。他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市场崩盘将由全球信贷脉冲(credit impulse)崩溃所驱动。全球信贷脉冲,是一个观察新增信贷量占GDP比例的指标。Peters认为,未来8个月内美联储货币政策将愈发收紧,最终会以“市场雪崩”终结。该CIO说道:“美联储提高利率以对抗通胀。他们将减少资产负债表,以抑制日益加剧的金融不稳定。他们对于利率方面的暗示会减少,而是关注在9月缩减资产负债表。”随着实体经济与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通胀正在放缓。Peters表示:“假如他们因为加息而导致经济受到损害,每个人都会责怪美联储。他们不能承受这种政治风险。”他补充道:“但没有人了解资产负债表,因此,假如有什么问题因他们缩表而出现的话,他们也会得到免费通行证。”Peters继续道:“美联储已经让自己深信,前瞻指引要比QE要更加有威力。”他说道:“这可以让他们辩称,逆转QE而不逆转前瞻指引,应该是平淡无奇的,就像看着油漆变干一样。资产负债表的减少将开始缓慢,继续进行几个月,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美联储将感到被认可。”Peters警告称:“但当全球信贷脉冲发生逆转,这将会是一场大瀑布,一场雪崩。”他并将这一情形出现的日期定在:2018年情人节。04金融危机时购入黄金是不错的选择所谓“乱世藏黄金”,当危机来临时购入黄金 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当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时,世界资金便会投向黄金,黄金需求增加,金价即会上涨。黄金在这时就发挥了资金避难所的功能。而现在可能是重新投资黄金和贵金属的新机会。一旦危机爆发必然伴随避险情绪升温,资本涌向避险品种将是显而易见的结果。此文为中金在线黄金眼公众号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一秒查“黄金”“白银”“金饰”即时报价,金价后市怎么走?一切尽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黄金眼
馆藏&3764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大佬投行轮番发声!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一越来越多的声音和信号在警示,一场危机可能正在酝酿。但没有人敢真的预测究竟下一次市场崩盘会什么时候开始。不过最近却有一个人打破这一局面,并大胆预测下一次市场崩盘将发生在2018年情人节。01危险信号:全球信贷指标雪崩2017年全球大多数的投行均在对对全球信贷脉冲发出警告,6月份瑞银率先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恐怖的事实:全球信贷脉冲已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而且下跌幅度不逊于2008年危机后出现的一波下滑。而在其之后的一周花旗也发出类似的报告,并且给出了解释:为什么信贷脉冲断崖式暴跌如此可怕。Zerohedge在其最新的文章中写道:“当然,我们在过去四个月中一直对全球信贷脉冲发出警告。但很明显,直到花旗上周发布报告解释为何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之后,每个人才突然承认正对此保持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信贷脉冲呢?全球信贷脉冲,是一个观察新贷量占GDP比例的指标。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急剧下降,如今全球信贷脉冲到了关键的转折点,这是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信贷数据发生的首次巨变,同时也是2008年全球银行业发生崩盘的前兆,尽管十年之后世界经济局势已天翻地覆。历史上,美增速大幅下滑一般是经济衰退的前兆,对发达经济体衰退历史的研究表明,信贷收缩出现后最晚4到5个季度就会出现衰退。2009年,世界各国央行向市场释放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制造了现在随处可见的资产泡沫。如今,;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不得不随之随即缩减规模;中国央行也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这一切都发生在世界信贷增长由正转负的时刻。瑞银集团测算,信贷脉冲与GDP之间的关联系数达0.61,信贷脉冲的急剧下降往往是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先兆。在过去20年间,全球信贷脉冲在较短时间内下降超4%的情况仅发生过三次:2000年、2008年和现在。▲全球信贷脉冲三次雪崩如今全球信贷脉冲又到了关键的转折点,瑞银跟踪指标显示,全球信贷脉冲自去年达到峰值后就呈雪崩式下滑,目前已跌去了GDP总额的6%。▲全球信贷脉冲下跌6%02大鳄的警告:全球经济可能在下半年崩盘历史上,美国信贷增速大幅下滑一般是经济衰退的前兆,对发达经济体衰退历史的研究表明,信贷收缩出现后最晚4到5个季度就会出现衰退。而现在,美国的信贷脉冲降至负数水平。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好不到哪里去。在过去6个月内,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的信贷脉冲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全球贸易量已经见顶。▲美国信贷脉冲降至负数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对危机最敏感的往往是站在商界第一线的人。事实上,近期已经有多位大亨对危机发出警告。法国路易威登集团**兼执行长阿诺特本6月15日接受CNBC专访时语出惊人,“当前的经济环境就中期而言是可怕的,我不认为在如此低、大量资金全球乱窜、股价涨至如此过度昂贵的此时,全球将可避免一场危机,我认为泡沫正在建构,而这个泡沫终有一天将会爆开。”债王格罗斯今年来多次警告过太高,认为当前的已创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最高。Saxo银行的首席投资官Steen Jakobsen表示,全球经济正处在非常糟糕的状态。他敢肯定,世界经济最迟在2018年底陷入衰退。随着各国不断扩张,而、欧股等资产价格则屡创新高, 著名投资大师、有“商品大王”之称的罗杰斯(Jim Rogers)也对危机发出警告:美联储对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毫无头绪,这将让美国陷入一场灾难。巨额的债务积累和的不合理,造成全球经济比2008年时更加脆弱,下一场金融危机将是“我生平见过的最大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引爆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火花”可能是美国的崩溃,或者是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可能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国家,也可能是战争或者各种各样的事情。危机总是从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开始。他举例说,2007年当冰岛破产时大家都说这是蕞尔小国而不以为意,接着就是贝尔斯登 (Bear Stearns)破产,然后是破产。这是一个螺旋过程。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罗杰斯就曾提出,我们可能遭遇有生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问题,而届时许多人将走向崩溃。换言之,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很可能是被专家嗤之以鼻的“蝴蝶效应”,在危机爆发后认为是“茶壶风暴”而无须在意,结果事件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到难以收拾的局面。不排除“蝴蝶效应”会由动作引发。最近几周更是有多数愈发持怀疑和悲观态度,加入到包括花旗(Citi)、摩根大通(JPM)、美国银行(BofA)和高盛(Goldman)等投行敦促客户“持有现金”的队伍中来,不过他们中没有人敢真的预测究竟下一次市场崩盘会什么时候开始。03市场大佬预言下一次崩盘日期:2018年情人节海外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周日(6月25日)撰文称,知名的人——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CIO)Eric Peters打破这一局面,并大胆预测下一次市场崩盘将发生在2018年情人节。他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市场崩盘将由全球信贷脉冲(credit impulse)崩溃所驱动。全球信贷脉冲,是一个观察新增信贷量占GDP比例的指标。Peters认为,未来8个月内将愈发收紧,最终会以“市场雪崩”终结。该CIO说道:“以对抗通胀。他们将减少表,以抑制日益加剧的金融不稳定。他们对于利率方面的暗示会减少,而是关注在9月缩减资产负债表。”随着实体经济与金产价格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通胀正在放缓。Peters表示:“假如他们因为加息而导致经济受到损害,每个人都会责怪美联储。他们不能承受这种**风险。”他补充道:“但没有人了解资产负债表,因此,假如有什么问题因他们缩表而出现的话,他们也会得到免费通行证。”Peters继续道:“美联储已经让自己深信,前瞻指引要比QE要更加有威力。”他说道:“这可以让他们辩称,逆转QE而不逆转前瞻指引,应该是平淡无奇的,就像看着油漆变干一样。资产负债表的减少将开始缓慢,继续进行几个月,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感到被认可。”Peters警告称:“但当全球信贷脉冲发生逆转,这将会是一场大瀑布,一场雪崩。”他并将这一情形出现的日期定在:2018年情人节。04金融危机时购入是不错的选择所谓“乱世藏黄金”,当危机来临时购入黄金 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当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时,世界资金便会投向黄金,增加,金价即会上涨。黄金在这时就发挥了资金避难所的功能。而现在可能是重新和贵金属的新机会。一旦危机爆发必然伴随避险情绪升温,资本涌向避险品种将是显而易见的结果。此文为公众号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一秒查“黄金”“白银”“金饰”即时报价,金价后市怎么走?一切尽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黄金眼《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二新闻配图对那些仍在纠结于让利率脱离历史低位及抑制刺激计划的央行来说,他们可能是考虑到更多因素,不仅仅是回归正常那么简单--从某些角度而言,许多央行根本就无力再招架另一场衰退或是危机。这个麻烦大约可以追溯到10年前,全球金融体系接近崩塌时,全球主要央行推出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数的资产购买计划。美林全球经济研究团队计算得出,年,五大主要央行平均约350个基点。这些央行现在还能做到这样吗?答案显然是,不能。该团队得出结论称,目前的央行已没有能力应对一场新的危机。截图自路透社据美银美林测算,当前平均名义政策利率仅有50个基点,尤其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已经把利率压低到他们的能力极限。这样的疑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素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银行(BIS)两年前就提出了警告。BIS在年度报告中表示,“部分地区的货币政策正在测试其最大极限。”同样的脉络下,汇丰资深经济顾问Stephen King指出,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每次陷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美联储)的指标利率就会至少下降5个百分点。目前指标利率区间在1%-1.25%。同样地,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随后步入大衰退的时候,各地央行也持续买进资产。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及规模、也就是基本上持有的现金和约15万亿(兆)美元,然而2008年初则是只有约。数据:路透社他们有能力、也或许会在一场危机中扩张这个工具;各国央行在过去展现其伟大的创新能力。然而随着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至15万亿美元,可以购买的资产减少,若再继续买进,其购买内容势必得进一步扩大。此举虽然可行,但相对而言缺乏实行的经验,在**上恐怕也会面临困难。通胀是关键尽管大规模货币宽松,通胀仍然低迷,且远低于所有主要工业化经济体--英国除外--设定的目标水平。即便在英国,由于减弱,通胀可能在回落。这就是说,尽管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在发声表达不同程度的强硬姿态,但他们的主要问题却未必已经解决。美联储已经开始收紧政策,并且在谈论削减资产负债表,英国央行至少在考虑升息,欧洲央行也在暗示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即便是日本央行,也已经在悄然退出激进的货币政策尝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家认为,正是这种让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的意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并有可能造成下一次衰退。“在以往,一些衰退是由央行的行动太激进造成的,”渣打银行的首席欧洲***家Sarah Hewin表示。她并称,她的团队没有看到持续的通胀压力支持央行收紧政策。美银美林***家Ethan Harris和Aditya Bhave的看法更为激进,称央行为了下一次衰退做准备,应该继续放水,使通胀升至目标水准上方,而不是勉强接受接近实现通胀目标。换言之,让通胀大幅上升,然后再收紧。那么,如果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前,经济就陷入了下行该怎么办?创新。“”的主张已经提出来了,这涉及直接向民间部门散钱,以及通过央行买入**将**赤字货币化等。此外,**自己也可以有所作为,可以打开自己的钱包。“由于单凭货币政策已无法奏效,实施财政手段加以应对的需求将加大,”Prudential Portfolio Management Group的资深***家LeilaButt说。央行不能包办,尤其是在已经做了近10年之后。(摘自路透社中文网)《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三作者 侯若石(***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最近,分别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作出估测。世界银行的数据是,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1%;2018年为2.2%。数据是,2017年为2.3%,2018年为2.5%。尽管估测数据略有差异,他们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都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是,在25个基点之后,国际金融巨头纷纷认为,会引发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表明了他们反对加息的立场。高盛首席***家哈哲思警告称,美联储如期加息,与之前释放的信号并无二致。美联储很可能因此加快货币紧缩政策的步伐,甚至超过市场的,引发资本市场再次波动。他通过对美国历次经济衰退规律的分析指出,现代经济衰退的最大因素是货币政策收紧和油价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每次经济衰退都是由美联储导致的。美银美林与高盛一唱一和,发布了一份题为《赶紧卖出以防过迟》的市场前景报告。报告认为,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风险规避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经济数据弱于预期所带来的结果,这种形势加强了我们有关美国经济正在失去动能的观点。对经济的冲击,最有可能出现在秋季。不少国际金融机构与美银美林和高盛持相同看法。全球最大公司—-在经济展望报告中说,美国今后五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70%,即使也无力回天。法国兴业银行全球策略师爱德华兹警告说,美联储正在根据美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势推动其加息计划实现,但结果却可能造成反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13次,有10次都是结束于衰退。摩根大通的数量分析专家科拉诺维奇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到来。他担心,市场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幅波动,看空波动性的交易策略可能会面临灾难性的损失。耶伦则坚决反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加息危机论。她放出狠话: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美,究竟谁的说法有理呢?根据世界银行和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估测,美国经济确实处于复苏阶段。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有向好表现。失业率从2016年6月的4.9%下降到2017年4月的4.4%,6月进一步下降到4.3%。同期,经济乐观指数从45.5上升到51.3;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0上升到97。根据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预防经济过热,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美联储加息理应更有道理。但是,美国能否巩固住2%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却要打上一个问号。最近,德意志银行发出警告称,尽管当前美国经济扩张持续时间长达32个季度,为史上第三长,但平均经济增速是最低的。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经济有两个顽疾。一是从供给角度,劳动生产率增长极其缓慢。自2012年以来,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就是1%左右。这是生产增长缓慢的核心因素。二是从需求角度,个人收入增长极其缓慢。增长速度一直在0.5%左右徘徊。这是消费疲软的核心因素。由于供给和需求都不利于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充其量不过是左右摇摆。2017年上半年,经济乐观指数自高点下落,从2月份的56.4降至6月份的51.3;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98.5降至95.1。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无疑是在走钢丝,风险相当大。此外,若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会受到财政赤字的束缚。另一个限制因素是人口。目前,移民对美国人口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0%;2020年之后,移民增长将超过本地人口,如果特朗普采取限制移民的政策,劳动力短缺难以避免。因此,对美国经济过于乐观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如此一来,国际金融巨头反对加息似乎更有道理。不过,我们要追问的是,国际金融机构反对加息的声音,真的是从避免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善良愿望出发吗?从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看,金融从业者更偏好低利率,因为低利率会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金融成本,给他们谋取利润创造更大的空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人们不应该忘记采取低利率政策的恶果——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资本市场资金泛滥,房地产市场过度活跃,家庭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是1930年以来最严重的,不但损害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也危害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金融机构,他们把责任推到加息身上太不厚道了。美银美林在高调提出加息导致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之后,给投资指出了“逃生路线”,即“赶紧卖出以防过迟”的向:一、 做多石油,做空;二、 做多两年期美国**债券,做空;三、 做多大众商品,做空;四、 做多电信和公共设施,做空非耐用消费品;五、 长期,而不是短期增长;六、 做多日本和欧洲,做空美国;七、 做多,做空通货紧缩。不难看出,这个路线就是路线。这个套路有利于大资本集团,而不利于百姓;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利于传统产业,而不利于新兴产业。通过这个指引,他们真的是为着想吗?非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他们利用,指引大众投资,结果制造了一大堆垃圾,绝大多数投资者颗粒无收,大而无当的金融机构则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他们的套路未变:坐等别人“逃生”,自己闷声赚大钱。说他们不厚道并非空穴来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利率降低到了接近于零的水平。按照经济增长规律,这种状态不应是常态,不可能长久。当经济增长进入复苏阶段,即便是缓慢的复苏,美联储也不得。这是对金融市场过热的纠正,也牵制了金融业的投机活动。我不否认加息对美国经济纠偏的作用,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举动是不折不扣的善举。要警惕美联储另有所图,他们要拼命保住美元的坚挺地位。这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运行有不利的一面。美联储加息从来就是世界经济的重大事件。加息的节奏和力度不但左右美国经济增长,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对此,我们不能不予以特别关切。面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反对,面临经济复苏的缓慢,且耶伦的任期即将结束,美联储下一步如何行动,还有待观察。(中新经纬APP)【专家简介】侯若石,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关系和外国经济制度研究。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四作者 侯若石(***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分别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作出估测。世界银行的数据是,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1%;2018年为2.2%。国际货币的数据是,2017年为2.3%,2018年为2.5%。尽管估测数据略有差异,他们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都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是,在美联储25个基点之后,国际金融巨头纷纷认为,美联储加息会引发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表明了他们反对加息的立场。高盛首席***家哈哲思警告称,美联储如期加息,与之前释放的信号并无二致。美联储很可能因此加快货币紧缩政策的步伐,甚至超过市场的预期,引发资本市场再次波动。他通过对美国历次经济衰退规律的分析指出,现代经济衰退的最大因素是货币政策收紧和油价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每次经济衰退都是由美联储导致的。美银美林与高盛一唱一和,发布了一份题为《赶紧卖出以防过迟》的市场前景报告。报告认为,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风险规避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经济数据弱于预期所带来的结果,这种形势加强了我们有关美国经济正在失去动能的观点。对经济的冲击,最有可能出现在秋季。不少国际金融机构与美银美林和高盛持相同看法。全球最大债券经纪公司—-太平洋在经济展望报告中说,美国今后五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70%,即使美联储降息也无力回天。法国兴业银行全球策略师爱德华兹警告说,美联储正在根据美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势推动其加息计划实现,但结果却可能造成反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13次加息周期,有10次都是结束于衰退。摩根大通的数量分析专家科拉诺维奇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到来。他担心,市场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幅波动,看空波动性的交易策略可能会面临灾难性的损失。耶伦则坚决反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加息危机论。她放出狠话: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美联储加息,究竟谁的说法有理呢?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估测,美国经济确实处于复苏阶段。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有向好表现。失业率从2016年6月的4.9%下降到2017年4月的4.4%,6月进一步下降到4.3%。同期,经济乐观指数从45.5上升到51.3;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0上升到97。根据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预防经济过热,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美联储加息理应更有道理。但是,美国能否巩固住2%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却要打上一个问号。最近,德意志银行发出警告称,尽管当前美国经济扩张持续时间长达32个季度,为史上第三长,但平均经济增速是最低的。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经济有两个顽疾。一是从供给角度,劳动生产率增长极其缓慢。自2012年以来,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就是1%左右。这是生产增长缓慢的核心因素。二是从需求角度,个人收入增长极其缓慢。增长速度一直在0.5%左右徘徊。这是消费疲软的核心因素。由于供给和需求都不利于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充其量不过是左右摇摆。2017年上半年,经济乐观指数自高点下落,从2月份的56.4降至6月份的51.3;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98.5降至95.1。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无疑是在走钢丝,风险相当大。此外,若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会受到财政赤字的束缚。另一个限制因素是人口。目前,移民对美国人口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0%;2020年之后,移民增长将超过本地人口,如果特朗普采取限制移民的政策,劳动力短缺难以避免。因此,对美国经济过于乐观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如此一来,国际金融巨头反对加息似乎更有道理。不过,我们要追问的是,国际金融机构反对加息的声音,真的是从避免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善良愿望出发吗?从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看,金融从业者更偏好低利率,因为低利率会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金融成本,给他们谋取利润创造更大的空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人们不应该忘记采取低利率政策的恶果——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资本市场资金泛滥,房地产市场过度活跃,家庭负债率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是1930年以来最严重的,不但损害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也危害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金融机构,他们把责任推到加息身上太不厚道了。美银美林在高调提出加息导致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之后,给投资指出了“逃生路线”,即“赶紧卖出以防过迟”的投资方向:一、 做多石油,做空股票;二、 做多两年期美国**债券,做空新兴市场债券;三、 做多大众商品,做空科技股;四、 做多电信和公共设施,做空非耐用消费品;五、 长期价值投资,而不是短期增长;六、 做多日本和欧洲,做空美国;七、 做多通货膨胀,做空通货紧缩。不难看出,这个路线就是投机路线。这个套路有利于大资本集团,而不利于百姓;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利于传统产业,而不利于新兴产业。通过这个指引,他们真的是为投资者着想吗?非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他们利用化,指引大众投资,结果制造了一大堆垃圾,绝大多数投资者颗粒无收,大而无当的金融机构则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他们的套路未变:坐等别人“逃生”,自己闷声赚大钱。说他们不厚道并非空穴来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利率降低到了接近于零的水平。按照经济增长规律,这种状态不应是常态,不可能长久。当经济增长进入复苏阶段,即便是缓慢的复苏,美联储也不得不加息。这是对金融市场过热的纠正,也牵制了金融业的投机活动。我不否认加息对美国经济纠偏的作用,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举动是不折不扣的善举。要警惕美联储另有所图,他们要拼命保住美元的坚挺地位。这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运行有不利的一面。美联储加息从来就是世界经济的重大事件。加息的节奏和力度不但左右美国经济增长,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对此,我们不能不予以特别关切。面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反对,面临经济复苏的缓慢,且耶伦的任期即将结束,美联储下一步如何行动,还有待观察。(中新经纬APP)【专家简介】侯若石,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关系和外国经济制度研究。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五日,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推荐阅读】一夜之间全球五大央行 有四个要加息全球央行动向猜想 外媒猜中国央行正在做一个实验外媒:全球央行救市赚大了 美联储一年赚1172亿美元来源:路透对那些仍在纠结于让利率脱离历史低位及抑制刺激计划的央行来说,他们可能是考虑到更多因素,不仅仅是回归正常那么简单--从某些角度而言,许多央行根本就无力再招架另一场衰退或是危机。先从今昔对比说起。大约10年前,全球金融体系接近崩塌时,全球主要央行推出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数万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美银美林全球经济研究团队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的央行已没有能力应对一场新的危机。他们计算得出,年,五大主要央行平均降息约350个基点。这些央行现在还能做到这样吗?答案显然是,不能。据美银美林测算,当前平均名义政策利率仅有50个基点,尤其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已经把利率压低到他们的能力极限。这样的疑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素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两年前就提出了警告。全球主要央行表全球主要国家利率图表BIS在年度报告中表示,“部分地区的货币政策正在测试其最大极限。”同样的脉络下,汇丰资深经济顾问Stephen King指出,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每次陷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美联储)的指标利率就会至少下降5个百分点。目前美联储的指标利率区间在1%-1.25%。同样地,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随后步入大衰退的时候,各地央行也持续买进资产。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及欧元区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就是基本上持有的现金和资产总计约15万亿(兆)美元,然而2008年初则是只有约4万亿美元。他们有能力、也或许会在一场危机中扩张这个工具;各国央行在过去展现其伟大的创新能力。然而随着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至15万亿美元,可以购买的资产减少,若再继续买进,其购买内容势必得进一步扩大。此举虽然可行,但相对而言缺乏实行的经验,在**上恐怕也会面临困难。通胀是关键尽管大规模货币宽松,通胀仍然低迷,且远低于所有主要工业化经济体--英国除外--设定的目标水平。即便在英国,由于的影响减弱,通胀可能在回落。这就是说,尽管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在发声表达不同程度的强硬姿态,但他们的主要问题却未必已经解决。美联储已经开始收紧政策,并且在谈论削减资产负债表,英国央行至少在考虑升息,欧洲央行也在暗示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即便是日本央行,也已经在悄然退出激进的货币政策尝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家认为,正是这种让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的意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并有可能造成下一次衰退。“在以往,一些衰退是由央行的行动太激进造成的,”渣打银行的首席欧洲***家Sarah Hewin表示。她并称,她的团队没有看到持续的通胀压力支持央行收紧政策。美银美林***家Ethan Harris和Aditya Bhave的看法更为激进,称央行为了下一次衰退做准备,应该继续放水,使通胀升至目标水准上方,而不是勉强接受接近实现通胀目标。换言之,让通胀大幅上升,然后再收紧。那么,如果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前,经济就陷入了下行该怎么办?创新。“直升机撒钱”的主张已经提出来了,这涉及直接向民间部门散钱,以及通过央行买入**债券将**赤字货币化等。此外,**自己也可以有所作为,可以打开自己的钱包。“由于单凭货币政策已无法奏效,实施财政手段加以应对的需求将加大,”Prudential Portfolio Management Group的资深***家LeilaButt说。央行不能包办,尤其是在已经做了近10年之后。《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六观察君说:这个秋天或许很危险!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作者:张卫宁,已获得授权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相似。当前的经济陷入到“1937魔咒”吗?桥水创始人,亿万富翁达里奥相信历史循环论和经济因果论,他认为,当前的财富分化和社会分裂已经堪比1937年二战爆发前夕,如果对当下冲突处理不当,后果很难设想。美国经济正在走上复苏的道路,但在繁荣的背后,有着一道道“裂痕”。当然这也不是达里奥第一次提到“1937”。1.什么是“1937魔咒”?1937年,是经济大危机后的第八年,这个阶段,恰处于危机对实体经济深层影响全面显现、而短期刺激政策又捉襟见肘之时,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经济发展自然无枝可依。大萧条结束之后的年间,美国经济复苏看上去强劲有力,但实际上却饱含风险,最重要特征是失业率持续上升且导致通货膨胀发生。1937年,美国结束宽松政策,而这一年,由于美联储过早紧缩,“低就业、高通胀的复苏”最终导致周期的再度逆转,复合危机爆发,年美国经济又一次陷入衰退,整个世界经济从复苏周期再次进入衰退周期。就在这一年,二战的阴影开始放大,各国内外交困,民粹主义思潮兴起,民主制度受到严重威胁。1937年全球经济这段心路历程,也被称之为“1937魔咒”。2.美联储离紧缩有多远?美联储7月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就今年内开启缩表达成共识。年底再加一次息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屈庆认为,美联储加息+缩表,紧缩效应更胜以往。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未来如果多于市场预期,恐慌指数VIX或许会在10月31日前暴涨四倍之多。目前美国国内经济陷入了不温不火状态,通胀连续五个月低于预期,并离美联储设定2%的目标渐行渐远。美联储的紧缩步伐已经有所放缓,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短期之内,因为通胀迟迟不达标,持续维持较为宽松的环境,继续循序渐进的缓慢加息。3.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背后的真相目前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已降至4.3%,创16年新低。***家在不断走低的失业率中发现令人困扰的趋势:处于主要工作年龄的成年人并未积极寻找工作,这一数字仍处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失业率一路降低根据的分析,总共有大约2400万人,占25岁至54岁美国人的19%,去年没有积极寻找工作。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工作?提到,据最新的2016劳动力数据显示,妇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年迈父母是这一人群中的最大占比。高中以下学历的妇女约占800万人左右。华尔街见闻提到,随着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大批家庭主妇不得不出门“打工”补贴家用,这些家庭主妇找到的工作,几乎都是在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务业,这种质量的劳动力参与率上升,被看作是经济复苏的表征。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面前越来越无助,继而导致酗酒消愁的人数上升。女性酒精成瘾的人数翻番,从十年多前的5%飙升至约10%,新增酗酒人数几乎都来自于女性。这也是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的情况下,隐藏的残酷现实之一。4.“我们体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前德州共和党众议员Ron Paul认为华尔街正在高估美国经济的强度:一个“不可预测的**”和那些倾向于“把他撕碎”的人,把华盛顿弄得太混乱了。我们体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一阵大风就会把它吹倒。假如市场明天崩盘了,我们将遭遇大萧条。全球桥水创始人达里奥也认为,影响市场的不仅是经济形势,**因素目前占有更大的比重,发达国家的财富分化、社会分裂和**困局上升至1937年二战爆发前夕高位,桥水正有策略地减少风险持仓。“我建议投资者将资产的5%-10%配置黄金,用来对冲**和经济风险。”5.冲突有增无减,斗到“至死方休”当前的**风险,从民意调查来看,可以窥得一二。达里奥认为,从各项平均值来看,民众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的满意程度还算良好。但若细看分项就会发现,人们观点的冲突有增无减,甚至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非要斗到“至死方休”才行。美国最著名的民调机构之一Gallup统计发现,对美国**特朗普的支持率为35%。看上去这个数字还可以,但其中79%的支持者是注册共和党员,仅有7%的支持者是民主党。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61%的人表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在反对者中,有57%的人表示不看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不管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负面观感。在PRRI的民调中,约有40%的受访者希望看到特朗普被弹劾,其中72%是民主党人,仅有7%是共和党人。而且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更改对特朗普的看法。达里奥指出,这代表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日渐执拗与分裂,对国家的发展方向莫衷一是。人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信念而战斗,以至于不想再给意见不同者开口辩护的机会。尽管目前这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已令政坛陷入一片僵局,拿不出令各方认同的政策条款。6.最悬殊的贫富差距:1%的人拿到90%的总收入除了**冲突加剧之外,美联储在创造巨大纸面财富同时,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目前最富有的美国10%家庭占了全部家庭财富76%,最贫穷的末50%家庭财富占比仅为1%。了美国“家庭”部门的最新数据(截至日),家庭上升至历史新高94.835万亿美元,增加了,有四分之三是惠及10%的人群,这部分人占了美国金融的76%。加州有可能是美国,甚至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2012年加州1%最富裕的人贡献了超过50%的所得税。如果将这一税收收入按照税率“倒算”回去,1%的人或拿到了总收入的近90%。不仅美国,目前全世界的贫富差距也在急剧扩大。澎湃新闻提到:当今世界财富的8个顶尖富豪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相对贫困的那一半人口的财富总和。25年后,世界上将出现第一个“万亿富翁”。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人每天花,也将需要2738年才能花完这笔钱。达里奥认为,如何解决当下困境,对经济、市场、甚至是人类的整体生存状态,都有着深远影响,比现在坐着讨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经典理论有用得多。在这个令人不抱乐观的时代,建议持续减少风险持仓,以防冲突一触即发、来不及防御。7.两次提出,达里奥为何偏爱“1937”?事实上,达里奥不止一次警告投资者,要注意“1937”风险。2015年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间隔8年,而历史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1937年的市场衰退也是相隔8年。2015年3月,他撰文概述了当前美国市场与1937年的相似之处,并结合金融危机之后市场上所发生的事件,列举出了192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债务上限升至泡沫顶端,经济和市场纷纷见顶();经济萧条,利率触及零点();印钱模式开始,启动“美丽”模式();股市和“”开始复苏(9-2014);周期性复苏期间经济开始好转(9-2014);央行开始进入收紧货币政策,导致进入一种“自我强化”式衰退(?)。达里奥当时提出的观点获得了众多大佬的认同,诺奖得主希勒提到,在1937年后,催生出两类新名词:“长期停滞”:指经济长期萎靡不振。“长期”代表一代人或一个世纪。“停滞”意味着致命危险的温床。20世纪30年代末期,人们同样担忧欧洲所弥漫的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当时已经造成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崛起。“不敢消费主义”:人们担心未来生活更加艰难而过度储蓄,人们的储蓄意愿超过了可以获得的。“长期停滞”和“不敢消费主义”等流行词汇透露了人们内在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抑制支出,不但进一步强化了经济的疲软,而且激发愤怒、低容忍度和暴力倾向。目前美股处于历史高位,全球央妈集体转向鹰派,的大玩家们也频频“盛世危言”发出“崩盘”警告:这个秋天或许很危险!观察君福利!合格一周年直播!点击下方!去直播间占前排吧!直播预告|824新规一周年,来听听业内人士分享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影响——广告——《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七观察君说:这个秋天或许很危险!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作者:张卫宁,已获得授权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相似。当前的经济陷入到“1937魔咒”吗?全球最大桥水创始人,亿万富翁达里奥相信历史循环论和经济因果论,他认为,当前的财富分化和社会分裂已经堪比1937年二战爆发前夕,如果对当下冲突处理不当,后果很难设想。美国经济正在走上复苏的道路,但在繁荣的背后,有着一道道“裂痕”。当然这也不是达里奥第一次提到“1937”。1.什么是“1937魔咒”?1937年,是经济大危机后的第八年,这个阶段,恰处于危机对实体经济深层影响全面显现、而短期刺激政策又捉襟见肘之时,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经济发展自然无枝可依。大萧条结束之后的年间,美国经济复苏看上去强劲有力,但实际上却饱含风险,最重要特征是失业率持续上升且美元贬值导致通货膨胀发生。1937年,美国结束宽松政策,而这一年,由于美联储过早紧缩,“低就业、高通胀的复苏”最终导致周期的再度逆转,复合危机爆发,年美国经济又一次陷入衰退,整个世界经济从复苏周期再次进入衰退周期。就在这一年,二战的阴影开始放大,各国内外交困,民粹主义思潮兴起,民主制度受到严重威胁。1937年全球经济这段心路历程,也被称之为“1937魔咒”。2.美联储离紧缩有多远?美联储7月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员就今年内开启缩表达成共识。年底再加一次息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屈庆认为,美联储加息+缩表,紧缩效应更胜以往。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未来美联储加息次数如果多于市场预期,恐慌指数VIX或许会在10月31日前暴涨四倍之多。目前美国国内经济陷入了不温不火状态,通胀连续五个月低于预期,并离美联储设定2%的目标渐行渐远。美联储的紧缩步伐已经有所放缓,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短期之内,因为通胀迟迟不达标,美联储会持续维持较为宽松的环境,继续循序渐进的缓慢加息。3.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背后的真相目前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已降至4.3%,创16年新低。***家在不断走低的失业率中发现令人困扰的趋势:处于主要工作年龄的成年人并未积极寻找工作,这一数字仍处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失业率一路降低根据美联储数据的分析,总共有大约2400万人,占25岁至54岁美国人的19%,去年没有积极寻找工作。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工作?腾讯财经提到,据最新的2016劳动力数据显示,妇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年迈父母是这一人群中的最大占比。高中以下学历的妇女约占800万人左右。华尔街见闻提到,随着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大批家庭主妇不得不出门“打工”补贴家用,这些家庭主妇找到的工作,几乎都是在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务业,这种质量的劳动力参与率上升,被看作是经济复苏的表征。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面前越来越无助,继而导致酗酒消愁的人数上升。女性酒精成瘾的人数翻番,从十年多前的5%飙升至约10%,新增酗酒人数几乎都来自于女性。这也是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的情况下,隐藏的残酷现实之一。4.“我们体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前德州共和党众议员Ron Paul认为华尔街正在高估美国经济的强度:一个“不可预测的**”和那些倾向于“把他撕碎”的人,把华盛顿弄得太混乱了。我们体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一阵大风就会把它吹倒。假如市场明天崩盘了,我们将遭遇大萧条。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达里奥也认为,影响市场的不仅是经济形势,**因素目前占有更大的比重,发达国家的财富分化、社会分裂和**困局上升至1937年二战爆发前夕高位,桥水正有策略地减少风险持仓。“我建议投资者将资产的5%-10%配置黄金,用来对冲**和经济风险。”5.冲突有增无减,斗到“至死方休”当前的**风险,从民意调查来看,可以窥得一二。达里奥认为,从各项平均值来看,民众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的满意程度还算良好。但若细看分项就会发现,人们观点的冲突有增无减,甚至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非要斗到“至死方休”才行。美国最著名的民调机构之一Gallup统计发现,对美国**特朗普的支持率为35%。看上去这个数字还可以,但其中79%的支持者是注册共和党员,仅有7%的支持者是民主党。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61%的人表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在反对者中,有57%的人表示不看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不管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负面观感。在PRRI的民调中,约有40%的受访者希望看到特朗普被弹劾,其中72%是民主党人,仅有7%是共和党人。而且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更改对特朗普的看法。达里奥指出,这代表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日渐执拗与分裂,对国家的发展方向莫衷一是。人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信念而战斗,以至于不想再给意见不同者开口辩护的机会。尽管目前这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已令政坛陷入一片僵局,拿不出令各方认同的政策条款。6.最悬殊的贫富差距:1%的人拿到90%的总收入除了**冲突加剧之外,美联储在创造巨大纸面财富同时,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目前最富有的美国10%家庭占了全部家庭财富76%,最贫穷的末50%家庭财富占比仅为1%。美联储公布了美国“家庭”部门的最新数据(截至日),家庭净上升至历史新高94.835万亿美元,增加了2.4万亿美元,有四分之三是惠及10%的人群,这部分人占了美国金融资产净值的76%。加州有可能是美国,甚至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2012年加州1%最富裕的人贡献了超过50%的所得税。如果将这一税收收入按照税率“倒算”回去,1%的人或拿到了总收入的近90%。不仅美国,目前全世界的贫富差距也在急剧扩大。澎湃新闻提到:当今世界财富的8个顶尖富豪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相对贫困的那一半人口的财富总和。25年后,世界上将出现第一个“万亿富翁”。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人每天花100,也将需要2738年才能花完这笔钱。达里奥认为,如何解决当下困境,对经济、市场、甚至是人类的整体生存状态,都有着深远影响,比现在坐着讨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经典理论有用得多。在这个令人不抱乐观的时代,建议持续减少风险持仓,以防冲突一触即发、来不及防御。7.两次提出,达里奥为何偏爱“1937”?事实上,达里奥不止一次警告投资者,要注意“1937”风险。2015年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间隔8年,而历史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1937年的市场衰退也是相隔8年。2015年3月,他撰文概述了当前美国市场与1937年的相似之处,并结合金融危机之后市场上所发生的事件,列举出了192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债务上限升至泡沫顶端,经济和市场纷纷见顶();经济萧条,利率触及零点();印钱模式开始,启动“美丽”去杠杆模式();股市和“风产”开始复苏(9-2014);周期性复苏期间经济开始好转(9-2014);央行开始进入收紧货币政策,导致进入一种“自我强化”式衰退(?)。达里奥当时提出的观点获得了众多大佬的认同,诺奖得主希勒提到,在1937年后,催生出两类新名词:“长期停滞”:指经济长期萎靡不振。“长期”代表一代人或一个世纪。“停滞”意味着致命危险的温床。20世纪30年代末期,人们同样担忧欧洲所弥漫的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当时已经造成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崛起。“不敢消费主义”:人们担心未来生活更加艰难而过度储蓄,人们的储蓄意愿超过了可以获得的投资机会。“长期停滞”和“不敢消费主义”等流行词汇透露了人们内在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抑制支出,不但进一步强化了经济的疲软,而且激发愤怒、低容忍度和暴力倾向。目前美股处于历史高位,全球央妈集体转向鹰派,金融圈的大玩家们也频频“盛世危言”发出“崩盘”警告:这个秋天或许很危险!观察君福利!合格一周年直播!点击下方!去直播间占前排吧!直播预告|824新规一周年,来听听业内人士分享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影响——广告——《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八导语:为什么说明斯基时刻比灰犀牛更可怕!?来源 价值线综合和讯、中新社、搜狐网、 彭博、华尔街见闻等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底线时表示,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瞬间(时刻)”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从“黑天鹅”到“灰犀牛”再到“明斯基“时刻,中国高官们不再避讳这些“危机语言”,不再为尊者讳,值得玩味……周小川口中的“明斯基时刻”究竟是什么鬼?为什么说明斯基时刻比灰犀牛更可怕!?因为一篇评论,“灰犀牛”一词大热。7月17日,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这应该是官方媒体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灰犀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古根海姆学者奖得主米歇尔o渥克(Michele Wucker)于2013年1月在全球上提出的,根据他所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但你可能不知道——比灰犀牛更可怕的是明斯基时刻!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时表示,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瞬间(时刻)”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周小川介绍了其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看法,以及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取向。周小川介绍说,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会在市场上引发剧烈连锁反应,“一家出问题,很快连锁反应,会对经济和就业造成重大冲击,这称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家保罗·麦考利最先使用“明斯基时刻”来形容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已有将近20年了。自那以来,美国***家海曼·明斯基的研究常被用来解释上世纪80年代末亚洲、随后美国以及全球2007年遭受的数轮市场动荡。简而言之,所谓“明斯基时刻”,是指信贷膨胀耗尽后资产价值崩盘的时刻。明斯基于1996年去世,此后他的这一研究时不时地都会成为央行官员悲观讲话的主题,包括美联储**珍妮特·耶伦和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曾任职Pimco的麦考利解释了,一旦出现这一时刻,风险承担意愿萎缩殆尽,将对市场和经济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现在,中国人又开始重温***教科书,因为周小川对乐观情绪的突然消散发出警告,称其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的骤然崩盘。10月19日,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周小川表示,在这一问题上,全球有一个共同取向那就是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要防止资产泡沫剧烈调整造成的风险。他表示,资产泡沫可能在股市,也可能在楼市,也可能在。具体来看,各个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风险点都不一样。周小川指出,对于改革转轨国家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其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周小川提到了“明斯基时刻”。周小川当天指出,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过多,会导致市场过于乐观并造成矛盾的积累,从而到一定时候出现“明斯基时刻”。“这种情况的剧烈调整,是我们重点防止的”。何为“明斯基时刻”?那么,究竟什么是“明斯基时刻”呢?事实上,“明斯基时刻”是指杠杆过度累积引发市场突然下行,其名称来自***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他的理论是长期的市场稳定实际上会鼓励投资者承担更多风险,而过多的风险势必会带来不稳定。当这些风险最终平仓时,可能导致市场突然、惨烈地下跌。自***家保罗·麦考利最先使用“明斯基时刻”来形容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已有将近20年了。自那以来,美国***家海曼·明斯基的研究常被用来解释上世纪80年代末亚洲、随后美国以及全球2007年遭受的数轮市场动荡。明斯基于1996年去世,此后他的这一研究时不时地都会成为央行官员悲观讲话的主题,包括美联储**珍妮特·耶伦和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曾任职Pimco的麦考利解释称,一旦出现这一时刻,风险承担意愿萎缩殆尽,将对市场和经济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而此番轮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通过使用“明斯基时刻”来对乐观情绪的突然消散发出警告,称其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的骤然崩盘,无疑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全球市场动静有点大!一些分析师称,来自中国方面的警告使投资者认为市场将剧烈波动,这一担忧情绪周四在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香港恒生指数周四开盘走高,但收盘跌1.9%。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走高,标准普尔500指数和跌0.2%。VIX指数上涨5%。(全球风险资产一度在昨日周小川讲话后齐跌)美国富瑞金融集团(Jefferies LLC)的分析师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中国资产面临“明斯基时刻”,如果在此之后分析师仍无法意识到风险资产面临的早期滑坡势头,就是自己的疏忽大意了。周小川所担忧的涉及面主要指中国资产。一些追踪中国经济的专家已经表示,由于债务激增,中国市场估值已经过高。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今年早些时候下调中国主权的理由就是担心信贷增长问题。但许多投资者也对其他市场的过度乐观和自满情绪感到担忧。今年以来美国主要股指连创纪录新高,等估值指标已超过历史水平。尽管面临一系列的**纷乱,华尔街的恐慌指标芝加哥(CBOE)波动性指数(VIX)持续下探纪录低位。美国富瑞金融集团称周小川发表的这一言论是场。之前一天,道琼斯指数有史以来首次收于23000点上方,而30年前的同一天,道指却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史称“黑色星期一”。不过,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Co.)策略师Marc Chandler不愿将上周四美国股市的下跌归因于投资者对可能出现明斯基时刻的担忧。他说,目前很多人担心美国股市,但在他看来,更简单的解释是,这是在税改、美联储**继任人选面临不确定性之际,市场正常的获利回吐。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明斯基与中国第一次被联系到一起。早在2016年4月份,有两份研究报告都提到了这一威胁,尽管两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当时,Gavekal发表了***家Jonathan Anderson的一份报告,报告标题就说明了一切:“明斯基时刻即将降临中国”。报告预计,可能在2020年之前发生金融危机和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大约在同一时间,沈建光等瑞穗证券亚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 Ltd.)的***家则表示,高企的储蓄率、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外债水平低,以及解决过往危机的记录意味着,中国可以避免出现“明斯基时刻”。不论谁对谁错,中国的投资者已经收到了信号:周小川挺担心的。往期精选白天月入50万,晚上陪孩子做作业气哭,这就是宿命?为了这只狗,一年亏掉十个亿!值不值?生肖、姓氏、星座,全国富豪排行榜分析!这个属相的厉害了......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九全球金融市场周三将迎来名副其实的“超级日”。重头大戏无疑是,外界几乎一致认定美联储将实施加息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周会议没有其它看点,投资者将寻找后续加息以及缩表方面的重要线索,考虑到耶伦将召开新闻记者会,市场注定会迎来巨大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市场首先要迎来两份超重量级的经济报告——美国CPI和美国零售销售,投资者可能在加息决议之前提前感受一场“风暴”。市场将迎加息风暴北京时间周四(6月15日)02:00,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同时也将公布最新经济预期;北京时间周四02:30,美联储(FED)**耶伦(Janet Yellen)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周三将聚焦,以及对经济和通胀前景的评估。投资者也将关注否会就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计划提供新的细节。彭博***家撰文称,的上调在市场普遍意料之中,因此FOMC会议更具市场敏感性的因素是有关未来政策行动的信号——无论是利率路径还是缩表计划。在本周的之前,CME基金显示,市场认为本周加息的概率为100%;不过,市场在关注本周会议之后的情形,将寻找加息第三次或第四次的线索。当前,市场预计今年12月进行的几率低于50%。路透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美联储今年将再加息两次。外界普遍预期6月加息,不过很多预测人士对于此后政策行动的预期,则不像之前那么确信,与通胀前景一道减弱。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师周一撰文就本周的进行分析与展望,该行研究团队预期,美联储在本周的6月会议上将会上调联邦25个基点至1.00-1.25%。巴克莱资本称,尽管该行预期关于资产负债表政策的一些细节可能缺乏,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是明确的,即已经达成共识,行动可能很快就会开始。巴克莱补充道:“鉴于我们预期美联储6月加息,9月开始缩表行动,因此美联储不太可能在前景方面给出鸽派讯息。”高盛(Goldman Sachs)认为,美联储本周“极有可能”加息,只有一份极度疲弱的CPI报告——在周三的数小时前出炉——才可能阻止美联储加息。高盛首席***家Jan Hatzius认为,自3月会议以来的数据加剧了这一两难处境,即在美联储进一步收紧政策的紧迫性方面,美联储两大使命正在愈发传递不同的信号。Hatzius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自3月会议以来,失业率已经下滑0.4个百分点,而我们的当前活动指标和实际GDP预估暗示,超过趋势水平的产出增长将令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但核心PCE通胀年率升幅较3月会议时低了0.2个百分点。”尽管高盛认为加息没有悬念,但该行指出,有两大问题应会令本周会议尤其有趣。首先,面对美联储两大使命在进一步紧缩必要性方面传递愈发不同的信号,美联储官员们是否会改变其政策观点?其次,在6月加息之后,耶伦是否会在新闻记者会上清楚地说明下一个紧缩措施将是什么?高盛认为,在会后声明中称经济活动正在提速,但联储意识到,自今年稍早以来通胀已经出现放缓。至于耶伦的新闻记者会,她应该会就美联储6月的下一步紧缩措施究竟是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还是行动,给出更加明确的信号。DS Economics的首席执行官Diane Swonk预计,美联储会在本周三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这与市场普遍预期一致。这将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第三次加息举措,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四次加息。然而,这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美联储的行动。Swonk预计,可能不在美联储选项之内。在过去几次加息之后,都出现下滑,那么这一次是否还会重演这一幕?分析师指出,若或者耶伦措辞较为鸽派,可能打压外界对美联储年内的预期,从而对美元走势打压;相反,若美联储措辞鹰派,则可能推动美元进一步反弹。有分析师指出,除了耶伦的措辞之外,市场还将密切审视点阵图,如其反映出加息次数的减少,那么美元恐遭到打击。美银美林(BofAML)全球利率研究主管Athanasios Vamvakidis称:“最近美国数据好坏不一,通胀尤其意外偏下档。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可能变为偏向市场的看法。”FXStreet首席分析师Valeria Bednarik撰文指出,市场广泛预计美联储将扣动扳机,加息25个基点,但这一预期早已被消化。市场认为,此次加息之后,美联储的双手将被疲弱数据所束缚,下次加息很可能会延迟至明年初。不过,如美联储释放出支持在年底之前加息第三次的强硬立场,美元指数将受到支撑。周二纽约尾盘,ICE0.15%,至五日低点。小涨,保持在略高于1.12的水平。富国银行(Wells Fargo)高级汇市策略师Eric Viloria表示:“由于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反应可能更多来自对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路径的暗示。”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周二表示,美联储有鹰派风险,多仓设在110.00,目标112.00。道明高级师Mazen Issa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今天进入美元多仓,止损位在109.00。Issa表示,“我们认为存在鹰派美联储的风险,”虽然最近有报道称日本央行(BOJ)曾探讨退出策略,但对该央行而言改变立场还为时尚早。也聚焦。因美元走软,二上涨。周二纽约尾盘,现货金上涨0.16%,至1,267./盎司,盘中曾触及6月2日以来最低1,259.16美元/盎司。美国8月期金收跌0.,或0.02%,至1,268./盎司。在接受MarketWatch的采访中,Gold Newsletter的编辑Brian Lundin表示,他相信美联储的会议将对黄金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说道:“如果美联储像预期的那样加息,就会减轻一些黄金的卖空压力,因为交易员会在消息中退出这些头寸。如果出于某种原因,美联储决定不上调利率,那将是一个明显的鸽派信号,金价将进一步走高。”MKS高级贵重金属交易商Sam Laughlin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称,周三FOMC会议的结果可能意味着将黄金重新到的价位,的最初在1260美元/盎司。Sam Laughlin称:“展望周三的FOMC会议,金属的主要支撑位将是1250美元/盎司,而如果该声明和后续的新闻发布会出现鸽派偏向,黄金将寻求突破1275美元/盎司,再次将金价推高至1300美元/盎司。”聚焦大计除了关注后续加息线索之外,投资者还将关注方面的内容。规模高达4.5万亿美元,因其在量化宽松(QE)计划中,美联储制定QE政策是为了帮助美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并在后来防止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外界预计美联储将于周三上调利率,并预计将公布更多关于如何减少其持有的美债和证券的细节,这些证券中大约有2.5万亿美元是。缩表是美联储有史以来最大的政策试验的一部分,但目前还不清楚它将如何取得进展,以及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美联储曾表示可能在今年开始缩表,且在上次的会议纪要中列出了部分可能的进程。美联储目前在美债和抵押贷款市场上进行再投资,而当它的证券到期时,可能会逐步退出取代它们。摩根士丹利公司的Jim Caron说:“这是每个人都在期待的。我认为他们加息25个基点并不会造成惊喜。问题在于他们如何将加息与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如果他们对此没有提及很多,那将被市场解读为鸽派升息。”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首席外汇策略师山本雅文(Masafumi Yamamoto)说道:“鉴于联储上次会议的会议纪要涵盖了许多细节,一个可能的情况就是6月会进行宣布,然后9月开始实施。”他指的是联储可能进行的缩表计划。高盛预计,美联储会在9月开始,然后在12月恢复加息。FED决议前投资者先迎来两份重磅数据在美联储决议之前,投资者将先经受两份重磅数据——美国CPI和零售销售——的洗礼。彭博***家撰文称,虽然6月份FOMC会议将成为未来一周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但零售和消费物价等数据也将受到市场人士的密切关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因能源成本创逾一年来最大月跌幅,美国5月生产者物价持平,表明通胀在年初攀升后有所放缓。美国劳工部公布,5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持平,4月为上升0.5%。PPI尽管一向波动较大,但是反映前瞻通胀率的“晴雨表”,因为它体现了生产批发阶段的趋势。北京时间周三20:30,美国将公布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零售销售数据,鉴于这两份报告都非常重要,可能在美联储决议出炉之前就令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接受外媒调查的***家的预期中值显示,美国5月季调后CPI月率料持平,上月为增长0.2%;未季调CPI年率料上升2.0%,升幅低于上月的2.2%。分析师认为,美联储今年是否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将取决于通胀前景。若CPI数据如预期般表明通胀出现降温,可能进一步打压外界对美联储后续加息的预期,从而令美元承压。美联储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其密切关注的一项通胀指标目前为1.5%。联储在3月会议上升息25个基点。彭博***家撰文称,鉴于近期一系列的疲弱表现,5月份CPI数据尤为引人关注。投资者对3月份意外疲弱的通胀数据持怀疑态度,不过4月份数据同样逊于预期,则让暂时仍难以实现的鸽派看法具备一定的可信度。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师Omair Sharif称:“他们押注就业市场收紧。他们仍然觉得这最终会推动薪资上涨,通胀上升,如果通胀数据不配合,美联储真的很有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下。”(Lael Brainard)上个月曾表示,即使全球经济前景更加光明、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反弹,但如果疲软的通胀局势延续下去,美联储或希望推迟加息。她并称,支持不久后缩减资产负债表。零售销售数据预计将同样表现不佳。美国5月零售销售月率预计仅上升0.1%,升幅低于上月的0.4%。由于美联储强调利率决定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而消费支出占美国经济产出的70%左右,美国零售销售数据经常在金融市场掀起“惊涛巨浪”,因此被称为“恐怖数据”。分析师表示,如果零售销售继续令人失望,美联储年内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就会继续降温。《大佬投行轮番发声!金融危机将在2018年这一天来临?》 精选十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二季度开始,金融监管持续加强,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呢?另外,在美国次贷危机十周年来临之际,全球经济改善迹象明显,美、欧、日复苏动能加大,信贷扩张,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尤其是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通胀上升,同时新兴市场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美联储在2015年12月与2016年12月两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后,在2017年3月再次提升政策利率,货币紧缩节奏加快。未来美国经济复苏有多强劲?这一轮有多大?这些对我们看中国经济的前景有重要意义。“分析经济的走势,我们需要抓住系统性重要问题或者说主要矛盾。”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光大证券全球首席***家彭文生认为,在当前的时间点,影响未来几年宏观经济的既重要又颇具争议的问题,非房地产和债务问题莫属。因此,在其最新力作《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中,彭文生以金融周期为分析框架,把信用和房地产结合起来,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试图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完整图景。那么,为什么要从金融周期角度入手分析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看金融周期?下文节选自彭文生为《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一书所撰的导论。为什么要看金融周期经济活动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没有永久的繁荣,也没有持续的衰退。有玩笑说10个***家有11个不同的观点,看经济波动的规律自然有不同的视角。近几年,在经济分析中被应用的有基钦周期(以库存变动为主线,持续时间为3~4年)、朱格拉周期(以设备投资为主线,持续时间为8~10年)、库茨涅兹周期(建筑业的发展周期,平均在20年左右)、康德拉基耶夫周期(50~60年一次的长周期)和熊彼特提出的创新长周期。另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上面提到的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有类似长周期的影响。这些看周期波动的不同视角,哪个更符合现实呢?应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区分短期和长期是一个重要抓手,但人口结构对经济的作用在短期也有体现,库存调整也受技术进步等慢变量的影响。我们也要区分统计分析与经济行为分析,从事统计分析以准确、及时判断经济周期拐点而在美国甚至是一个小行业,但这只是周期研究的一小部分,虽然统计分析捕捉数据的规律,但不是背后的驱动机制。不同的周期理论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主流思维,比如上述的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茨涅兹周期反映的是100年前工业化经济的状况,主要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周期波动(包括库存和设备投资等)。更极端的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际商业周期理论,将经济周期波动归因于人口、技术进步等实体基本面因素,认为与货币和金融无关。总体来看,不同的周期视角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一个时间点上这些因素并不能发挥同等的效力,主要的推动力量可能就是一个或两个因素,取决于当时的内外部经济基本面、制度安排、政策取向等。研究者的任务就是找出主要矛盾,但这并不容易,人们认识世界的理念和方法有差异,同一个现象,不同的视角,得出的结论可能不一样。回到美国经济复苏动能有多强的问题,这取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金融危机后增长持续低迷。两个观点影响比较大:一个观点是以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为代表的长期停滞论(secular stagnation),认为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等结构性因素导致持久的增长乏力,尤其是当利率降到零下限后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受到限制。另一个观点则关注金融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家罗格夫(Kenneth Rogoff)从超级债务周期看危机后的经济疲弱,类似的分析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研究人员倡导的金融周期理论,把债务和房地产结合起来分析顺周期性对经济的影响。近两年房地产反弹伴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金融角度的解释似乎说服力更大些。金融周期关注信用和房地产相互强化带来的顺周期性,也就是繁荣时向上动力强,转向衰退后向下的动力也大。近几年,在讨论宏观经济问题时,房地产周期、信用/债务周期是经常被提到的词,金融周期把房地产和信用结合在一起看。这是因为房地产是信贷最常见的抵押品,和信用过度扩张紧密相连。对不少人来讲,金融周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它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技术分析工具。为什么要重视金融周期呢?因为相对过去几十年的主流思维它是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是一个观察经济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契合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处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高度发展的时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可以从***两大流派和相关政策框架的演变来看这个问题。金融周期的理论渊源从宏观分析看,***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古典***和凯恩斯主义。前者强调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干预弊大于利;后者认为市场有时候失灵,需要**干预。古典***注重供给、长期、结构和实体,认为经济增长由人口、技术进步等实体基本面决定,金融有效地把储蓄转为投资。古典***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经济像小孩的摇篮”,外部推力停下来就会回到原点,经济周期波动是短暂的,长期会回到均衡点。凯恩斯则强调需求、短期、总量和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失灵和货币金融有关。凯恩斯把经济比喻为大海里的一条船,即使台风停下来,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就不能回到原点。每个人的世界观和理念不同,对***两大流派的认知自然也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但一段时期内的社会主流思维反映了当时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在过去的上百年间,基本上是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各领风骚几十年。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之前,古典***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小**和自由市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得市场有效论难以自圆其说。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理论占主导地位。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的滞胀情形,促使人们反思**干预的利弊,***思潮又回到古典主义,即所谓的新古典***兴起。新古典***驱动了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改革,包括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在一段时间出现较快增长和低通胀的组合,和70年代的滞胀形成鲜明的对比,被称为“大缓和”(the Great Moderation)时代。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引发对自由市场内在不稳定的反思,钟摆就又往凯恩斯主义的方向偏了一些。但这一次没有出现30年代大萧条后“一边倒”的情况,这在如何看待金融的问题上体现得比较明显。2013年诺贝尔***奖授予三位对资产价格实证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家,其中两位——法马和席勒教授对金融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法马的市场有效论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基本面的最新信息,难以预测,也就没有,其思想对过去30年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1世纪初美国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增长被认为有利于投资者分散和管理风险,背后是市场有效论的逻辑。席勒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资产价格的短期走势可能是“非理性繁荣”的推动,也就是有泡沫的存在。这两个人观点不同,却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凸显出全球金融危机后思想界缺乏共识。实际上,对金融角色的争议可以追溯到两大流派的本源。古典***分为两部分:一是一般均衡论,解释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市场竞争形成相对价格体系,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二是货币数量论,解释商品的货币价格,强调货币的支付手段功能,商品的货币价格和货币的量成正比例关系,货币发行多,物价则会随之上升。古典***认为资源配置是由相对价格决定的,货币数量只影响商品的货币价格,货币是中性的,不影响实体经济。延伸到金融,就是市场有效论,认为金融能有效地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凯恩斯认为人的行为有时候由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驱动,是本能的反应,难以用理性来解释。信心下降影响投资和消费,导致需求相对供给不足。信心下降通过什么渠道影响需求呢?凯恩斯的货币观提供了一个解释。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货币作为储值工具和记账单位的功能,为投资者提供了。流动性资产虽然利率低,但保证了即时可变现的购买力。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时会追求货币资产来储值,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导致对实体物品的需求下降,带来经济衰退。两派的分歧突出地体现在对萨伊定律的态度上。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需求,有供给就不要担心没有需求,背后的假设是货币经济和物物交换经济没有本质差别,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人们总能找到一个相对价格完成商品的交换,不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凯恩斯的理论建立在对萨伊定律的批判之上,其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体现了凯恩斯是从货币经济的角度来解释30年代的大萧条。在凯恩斯之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解释也是基于对萨伊定律的批判,背后也是货币非中性的观点。货币非中性在金融的延伸就是金融周期和金融不稳定论。这几年我们在讨论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明斯基时刻”,描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过度扩张,信用导致债务负担最终不可持续,金融周期的拐点出现金融危机等。明斯基的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不是主流,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货币非中性还有一个结构视角,这就是奥地利学派从货币供给和结构失衡看经济的周期波动。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信贷创造货币不是均匀的,信贷投放有先有后,先获得贷款的占有资源利用的先机,而能提供抵押品的房地产行业具有优势。信贷扩张导致某些行业比如房地产过度扩张,挤压其他行业,总量的繁荣在一段时间掩盖了结构的失衡,但资源错配最终不可持续,调整导致经济衰退,直至新的周期开始。政策框架演变的影响对金融认知的差异影响政策设计,实际上,金融周期可以说是过去几十年金融自由化政策的结果,历史上的金融波动并不是在所有时期都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并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回顾宏观政策框架的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大萧条前的自由化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金融自由化,对内是银行业务受到较少的限制,对外是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金本位制是维护内部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机制,依靠的是市场竞争的约束。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对存款的备付不是100%的,如果一家银行的信贷扩张过快,增加,存户担心在银行的存款不能兑换黄金,就可能发生存款。19世纪美国小的银行危机频繁发生,限制了银行的风险偏好,降低了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在国际层面,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越大,黄金流失就越多,利率随之上升,导致国内需求下降进而带来对逆差的纠正。大萧条促使金本位制退出历史舞台。凯恩斯认为黄金作为货币是野蛮时代的遗产,不符合现代金融体系的需要,人们对流动性的需求波动大,黄金供给的限制成为经济和金融不稳定的因素。奥地利学派则认为,正是**干预削弱了金本位制,尤其是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作为最后,降低了银行面对的市场竞争约束。结果是小危机发生的频率下降,但一旦发生危机就是系统性的。针对大萧条开的药方,凯恩斯主张加大**的干预力度,奥地利学派建议恢复金本位制,让市场竞争约束发挥作用。最终,历史选择了凯恩斯。战后金融压抑战后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上遵循了凯恩斯的“大**、大银行”的主张。“大**”是指**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增加,尤其体现在财政收支对GDP比例的上升方面。“大银行”是指中央增加,体现在央行支持财政扩张,维护货币金融稳定的重要角色,而商业银行的活动则受到管制,被称为金融压抑。国际货币治理机制是所谓的布顿森林体系,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和美元挂钩,表面看有金本位的影子,实际上不一样。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对内是金融压抑,对外是资本账户管制,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准最后贷款人角色,和金本位制下市场约束机制有本质上的差别。金融压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也称为《1933年银行法》,将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美联储批准的债券,以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务的风险。《1933年银行法》还建立了联邦公司,其代价是**加强了对商业银行活动的管制,实际上把银行的金融服务看成具有一定的公共品性质,通过增加**的干预以维护稳定。战后的金融压抑最终体现在对资金价格(利率)和量()的行政性管制上。在这个政策框架下,“大银行”(中央银行)从属于“大**”(财政部),在不少国家,央行行长由财政部部长任命并向其汇报。需求管理主要通过财政操作,货币当局配合,可以说是财政主导的宏观政策。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在当时被认为是凯恩斯理论和政策的成功所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经济活动的弊端日益明显。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通胀成为一个问题,到了70年代出现滞胀,1975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3%,失业率达到9%,需求刺激只会带来物价上升而不能降低失业。弗里德曼提出著名的自然失业率概念,指的是有一部分失业反映了人口、技术进步、找工作的摩擦成本等实体因素,和货币没有关系,需求管理不能降低自然失业率。滞胀使得凯恩斯理论和政策的信誉破产,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在英国,撒切尔夫人推动国有企业。在美国,里根**推动供给学派改革,通过减税以鼓励私人部门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他的一句话成为人们广泛引用的经典:“英文里有九个字最让人害怕,这九个字是‘我来自**我来帮你’。”宏观经济政策则以反通胀为首要目标,虽然金本位制没有恢复,但政策的理念似乎回到了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重启自由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逐渐形成了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的宏观政策框架。一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强调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弱化其短期需求管理的功能;二是中央银行主导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分开,财政赤字货币化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被法律禁止,央行独立性大幅提升;三是控制通胀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不少国家比如英国实行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四是金融自由化,对内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对外资本账户开放,自由化的终极标志是1999年美国国会废止《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重回;五是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崩溃后,制时代结束。在这样的政策框架下,稳定宏观经济的逻辑和机制是什么呢?首先,物价稳定代表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竞争环境下价格有足够的灵活性在中长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短期由于价格黏性带来摩擦,导致经济波动,但这是暂时的,而且降低价格黏性带来需求波动的最佳方法是避免物价大起大落,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其次,金融体系有效地把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有助于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管理和分散风险,从而缓解消费(经济)的波动。最后,在国际层面上,主流的观点是如果每个国家管好自己的事,也就是维持国内物价稳定,浮动汇率制就能有效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也就是说,维持国内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加上浮动汇率制就能避免全球经济的持续失衡,国际货币体系不需要在制度层面的协调安排。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财政扩张增加国内需求,但由此带来的利率上升与汇率升值降低了外部需求,总需求增加可能有限。与此对照,货币政策是更有效的调控总需求的手段。金融周期与危机回归这样的政策框架成功地实现了物价稳定,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下降并从此维持在低水平,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在90年代也开始显著下降。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大衰退表明,物价稳定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实际上,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已经有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包括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90年代初的北欧银行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主流观点认为这些仅仅是个例,不是主要发达国家的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对过去40年逐渐形成的宏观政策框架带来了巨大冲击。为应对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财政大幅扩张,主要央行实行量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加强对金融的监管,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对银行的经营、利益冲突和保护客户权益做了严格的规定。经济大衰退后历史的钟摆向**干预的方向有所回移,只不过幅度是温和的。财政扩张力度在危机带来的稳定下来后显著下降,货币放松成为刺激总需求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来对金融稳定和贫富分化的担心。另外,《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过于复杂,导致监管成本过高。总结起来,过去一百多年,***思维和政策存在几十年一个轮回的周期规律。在20世纪初,自由化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问题是资产泡沫、金融危机、贫富分化。凯恩斯理论和**干预主导了战后的经济格局,在20世纪50~60年代,金融危机消失了,但通胀逐渐成为主要问题,并在70年代达到了顶点。从80年代开始,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再次成为主流,提高了效率,但也带来了资产泡沫、金融危机、贫富分化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对主流***的反思和政策调整,包括加强金融监管,以法国***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成为畅销书为标志,贫富分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述大周期的轮回在东方也有体现。战后在东方体现为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和西方的**干预型经济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不同。计划经济的弊端凸显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其他计划经济尤其是苏联更是消失了。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极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旗银行铂金信贷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