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精度数控立式磨床两端车床

版辊的同心度用什么机床来解决??【数控车床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7,883贴子:
版辊的同心度用什么机床来解决??
凹版印刷是一种神奇的印刷工艺,虽然印刷工艺简单,但印刷出来的图像层次丰富、色彩鲜艳、清晰度好、质量高,因此赢得大多制版厂印刷厂的喜爱,唯一的挑战就是凹印版辊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市场上经常使用的版辊有敞开式的空心版辊和封闭式的实心版辊,而空心版辊因为省料、轻便,被90%以上的印刷制版厂青睐。
那么,在加工空心版辊的过程中,又如何保证版辊的同心度?如何制作高质量的版辊来提高凹印速度呢?
首先,我们需要把一个铜管与加工好的闷盖进行精密焊接,保证无缝无断裂。
其次,保证铜管外圆的中心点与焊接好的闷盖的中心点一致,同一,就是所谓的同心度。因为,如果版辊的同心度不高,上下左右深浅不正,不在一条线上,版辊在转动的时候,印刷品就会受力不均匀,造成网变、颜色不均匀和印刷中套印不准,从而影响印刷速度。因此,许多制版公司都在下大功夫做好版辊的加工精度。北京海普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了解决大多数制版客户的难题,潜心研发出一款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的数控两端版辊镗床,这也是国内第一台高端版辊加工机床。
用两端版辊镗床,既解决了版辊的同心度问题,又提高了版辊的加工效率。
海普瑞森超精密数控两端版辊镗床是如何制作出高精度的版辊呢?
1、一次装夹。海普瑞森数控两端版辊镗床只需一次装夹,夹具就自动定心,传统的版辊加工车床需要进行二次装夹,就很难保证版辊的同心度。 
2、两端同时加工。海普瑞森数控两端版辊镗床采用双主轴同步驱动,能同时对版辊两端的锥孔及端面进行精密加工,在保证了同心度之后又提高了加工速度,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
海普瑞森超精密数控两端版辊镗床加工出来的版辊两锥孔同心度达0.01mm,综合精度达0.02mm,而现在一般凹印制版厂的同心度在0.01mm以内的很少很少,因此也给大多数印刷制版企业带去了不少麻烦。
综述来看,制约凹印印刷速度和质量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高精度的版辊,而好的版辊主要在于有一个高精度的同心度,海普瑞森超精密数控两端版辊镗床就是解决同心度这一问题的必备利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看一台相关信息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重复定位精度,一台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如果能达到0.005mm(ISO标准.、统计法),就是一台高精度机床,在0.005mm(ISO标准.、统计法)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机床,高精度的机床,要有最好的轴承、丝杠。
谈到数控机床的“精度”时,务必要弄清标准、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日本机床生产商标定“精度”时,通常采用JISB6201或JISB6336或JISB6338标准。JISB6201一般用于通用机床和普通数控机床,JISB6336一般用于加工中心,JISB6338则一般用于立式加工中心。上述三种标准在定义位置精度时基本相同,文中仅以JIS B6336作为例子,因为一方面该标准较新,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两种标准来说,它要稍稍精确一些。
欧洲机床生产商,特别是德国厂家,一般采用VDI/DGQ3441标准。
美国机床生产商通常采用NMTBA(National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n)标准(该标准源于美国机床制造协会的一项研究,颁布于1968年,后经修改)。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标准,都与ISO标准相关联。
看一台相关信息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重复定位精度,一台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如果能达到0.005mm(ISO标准.、统计法),就是一台高精度机床,在0.005mm(ISO标准.、统计法)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机床,高精度的机床,要有最好的轴承、丝杠。
谈到数控机床的“精度”时,务必要弄清标准、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日本机床生产商标定“精度”时,通常采用JISB6201或JISB6336或JISB6338标准。JISB6201一般用于通用机床和普通数控机床,JISB6336一般用于加工中心,JISB6338则一般用于立式加工中心。上述三种标准在定义位置精度时基本相同,文中仅以JIS B6336作为例子,因为一方面该标准较新,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两种标准来说,它要稍稍精确一些。
欧洲机床生产商,特别是德国厂家,一般采用VDI/DGQ3441标准。
美国机床生产商通常采用NMTBA(National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n)标准(该标准源于美国机床制造协会的一项研究,颁布于1968年,后经修改)。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标准,都与ISO标准相关联。
加工中心加工典型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为例对比国内外的水平,国内大致为0.008~0.010mm,而国际先进水平为0.002~0.003mm.
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虽有起伏,但对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一直给予较大的关注,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中、高档数控机床方面,与国外一些先进产品与技术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处于技术跟踪阶段.
超精密加工目前是指尺寸和位置精度为0.01~0.3μm,形状和轮廓精度为0.003~0.1μm,表面粗糙度钢件Ra≤0.05μm、铜件Ra≤0.01μm。国内研制的超精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已投入生产使用。当前在品种上需发展超精密磨床和超精密复合加工机床,同时要进一步提升超精密主轴单元、超精密导轨副单元、超精密平稳驱动系统、超精密轮廓控制技术及纳米级分辨率数控系统的性能并加快其工程化。
超精密机床主要用于解决国内高新技术和国防关键产品的超精密加工,虽然需求量不很大,但它是一项受国外技术封锁的敏感技术。另一方面,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深化研究,它的成果的下延将有助于需要量大的加工精度在亚微米级的高精密机床的研发和产业化。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机床精确到0.01,而世界先进国家能精确到0.0001
国内最好的数控机床都在军工厂里,别说微米(千分之一毫米),0.1微米到0.01微米的都很多,但国内军工厂里的数控机床利用率往往不高,往往只用于一道工序。还有,我...
要每个轴分开来单独进行调试的,还要用专用的器具,一般原理都是用单独的轴来运动行进一定的距离,用这个距离的偏差来计算角度的误差变化,之后在数控系统上进行修正参数,...
由于机床的五把刀具与二个尾轴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同时工作,所以这种机床比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速度要快4~6倍。复杂零件可同步进行外圆、球面、圆锥面、圆弧面、台阶、割槽...
世界机床拥有量约1400万台,内数控机床约140万台,占10%。其中MC拥有量约40万台,约占数控机床的28.5%,仅次于数控车床(约50万台,占35.7%)。...
要想学好数控机床就得学计算机的知识,电子的知识,单片机知识。然后把这三者合在一起你就学好了。
答: 控制器说明书中有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及灯具的连接示意图,这个图片可供你参考
仓库屋顶光伏分布式发电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仓库屋顶,建设分布式发电设施,自发自用或电力上网,进而实现节能降耗。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
冷库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故障,为了不影响冷库的使用,快速解决麻烦,那么学会一些常见的维修知识,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冷库故障减少损失。燕轶制冷...
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在玩家中颇有争论,其实真正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早有定论,头十位依次为:
头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许(许楮)六张飞,七马(马超)八颜(颜良)九文丑,老将黄忠排末位。
关于这个排名大家最具疑问的恐怕是关羽了,这里我给大家细细道来。赵云就不用多说了,魏军中七进七出不说武功,体力也是超强了。而枪法有六和之说,赵云占了个气,也就是枪法的鼻祖了,其武学造诣可见一斑。至于典韦,单凭他和许楮两人就能战住吕布,武功应该比三英中的关羽要强吧。
其实单论武功除吕布外大家都差不多。论战功关羽斩颜良是因为颜良抢军马已经得手正在后撤,并不想与人交手,没想到赤兔马快,被从后背赶上斩之;文丑就更冤了,他是受了委托来招降关羽的,并没想着交手,结果话没说完关羽的刀就到了。只是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后来将关羽神话化了,就连日本人也很崇拜他,只不过在日本的关公形象是扎着日式头巾的。
张飞、许楮、马超的排名比较有意思,按理说他们斗得势均力敌都没分出上下,而古人的解释是按照他们谁先脱的衣服谁就厉害!有点搞笑呦。十名以后的排名笔者忘记了,好象第11个是张辽。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三国演义》已是多次修改过的版本,笔者看过一套更早的版本,有些细节不太一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在工商局的登记注册类型为"110"的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工行的网银没有软键盘,主要通过安全控件来保证安全,只有安装了工行的安全控件,才能在工行网页上输入密码。
修改密码的操作,你可以在登陆工行网银以后,在“客户服务”的“修改客户密码”里找到相关链接。
有可能搓纸轮需要清洗一下了,如果清洗了还是不行的话,那估计需要更换搓纸组件了
需看您的贷款用途,申请贷款,针对您具体申请贷款的执行利率、金额、贷款期限以及贷款还款方式的信息,需要您申请贷款后经办行在具体审核您的综合信息,贷款审核通过后才能确定。
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
一、利息计算公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第一,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第二,利率的换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第三,利息计算公式中的计息起点问题,1、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2、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3、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
第四,利息计算公式中存期的计算问题,1、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2、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3、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
二、存期计算规定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比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
如果收利息税再×(1-5%)
本息合计=本金+利息
应计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应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应计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12位,已计息天数按实际持有天数计算。
PS:存期要与利率相对应,不一定是年利率,也可能是日利率还有月利率。
孕妇吸烟会使胎儿的血液循环发生异常,并引起红细胞增多以及组织慢性缺氧,最终导致出生后血压增高,而血压增高可能是新生儿眼底视网膜病变的一个危险诱因。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他们发生眼底视网膜动脉狭窄和硬化,静脉扩张、迂曲及视网膜内出血的几率,比那些不吸烟孕妇所生的孩子大为增加。
迪曲及摇滚乐都属于过分激烈的音乐,长期听这种音乐,会使孕妇的神经系统受到强烈的刺激,并破坏心脏及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从而使孕妇子宫平滑肌收缩,造成胎儿血液循环受阻,胎盘供血不足,引起胎儿发育不良,同时这也是造成流产或早产的原因之一。
餐饮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打造明档厨房成了饭店的发展趋势,增加与顾客的亲和力、现点现做、顾客喜欢的菜会多点,我当时联系的科美瑞公司,他们做点菜柜这块儿,巴奴火锅里面全是用他的柜子,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和售后都是挺好的。
我用的就是国产的化妆品,伊肤丽佰,效果很不错。
成都中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幼师专业非常好,学校是公办。免学费的,地址在成都双流,我把他们学校李老师电话给你:
QQ和微信:
学汽车补漆技术建议到专业的汽车修理培训学校自学,自由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实地考察,不要惧怕别人的话,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的时候肉眼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只有实地考察对比之后才告诉哪个汽车补漆培训学校更合适你。
朋友家用的是优掌柜的,他也推荐我买那个牌子,我在他店里用过一下,真的挺不错的。
数控车床的基础就是普通车床,其工作原理也是基于普通车床,随着工业的细化和批量自动化发展,数控车床是发展方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车床还是有很大应用领地。
现阶段,从精度方面来说,普通车床主要还是在粗加工方面有很打优势。而数控车床因为其精度原因,在精加工方面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因为比较精密而不时候毛坯加工。
从效率方面看,应该说各有千秋。在修理,修配等单件加工精度不是很高的零件中,普通车床的辅助时间少,操作灵活,有很大优势。但在批量加工中,数控车床的高精度,和同一性,同样能降低人工劳动等方面可以很好的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从经济性方面:单件普通精度,普通车床占优;批量高精度加工,数控车床占优。
普通车床是基础,要操作好数控车床,不但要学好理论,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通车床操作基础,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控车工。
广州新帅的机床在这方面还可以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提高的措施:
误差补偿法,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数控系统的利用而实现的补偿功能,补偿车床坐标轴上已经存在的误差,这样才可以提升车床精度。误差补偿法属于经济效益较高的精度控制手段,通过误差补偿技术,不仅将精度偏低的数控机场上,进行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在实施误差补偿时,可以软件、硬件来加以完成。
第1,针对半闭环伺服系统的数控车床,反向偏差会影响其重复定位以及车床定位的精度,从而对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对于这一类型的误差,就可以使用误差补偿法,减少精度方面的误差。
第二,在机械部分不发生改变以及低速单向ding位达到了插补的起始点,就可以利用编程法来进行插补的加工。如果在进行插补时遇到了反向,就可以做好反向间隙的再正式的插补,就可以实现零件对于公差提出的要求。
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数字信息、控制机床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电一体化的加工装备,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数控机床已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用于数控机床的运算、管理和控制,通过输入介质得到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和运算并对机床产生作用;伺服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机床,使刀具和零件执行数控代码规定的运动,伺服系统的作用是把来自数控装置的脉冲信号,转换成机床移动部件的运动;检测系统则是用来检测机床执行件(工作台、转台、滑板等)的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指令进行比较,根据其差别调整机床运动;机床传动系统是由进给伺服驱动元件至机床执行件之间的机械进给传动装置;辅助系统种类繁多,如:固定循环(能进行各种多次重复加工)、自动换刀(可交换指定刀具)、传动间隙补偿偿机械传动系统产生的间隙误差)等等。
1、具有高度柔性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主要取决于加工程序,它与普通机床不同,不必
制造,更换许多模具、夹具,不需要经常重新调整机床。因此,数控机床适用于所加工的零件频繁更换的场合,亦即适合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及新产品的开发,从而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节省了大量工艺装备的费用。
2、加工精度高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0.05—0.1MM,数控机床是按数字信号形式控制的,数控装置每输出一脉冲信号,则机床移动部件移动一具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而且机床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与丝杆螺距平均误差可由数控装置进行曲补偿,因此,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比较高。
3、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加工同一批零件,在同一机床,在相同加工条件下,使用相同刀具和加工程序,刀具的走刀轨迹完全相同,零件的一致性好,质量稳定。
4、生产率高
数控机床可有效地减少零件的加工时间和辅助时间,数控机床的主轴声速和进给量的范围大,允许机床进行大切削量的强力切削。数控机床正进入高速加工时代,数控机床移动部件的快速移动和定位及高速切削加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但是对刀原理都一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可以任意一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我以前用的MAZAK车床,我换一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一般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包括换刀具软爪试切)
数控车床基本坐标关系及几种对刀方法比较
在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过程中,弄清楚基本坐标关系和对刀原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机床的加工原理,以及在处理加工过程中修改尺寸偏差有很大的帮助。
一、基本坐标关系
一般来讲,通常使用的有两个坐标系:一个是机械坐标系 ;另外一个是工件坐标系,也叫做程序坐标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机械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在机床的机械坐标系中设有一个固定的参考点(假设为(X,Z))。这个参考点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给机床本身一个定位。因为每次开机后无论刀架停留在哪个位置,系统都把当前位置设定为(0,0),这样势必造成基准的不统一,所以每次开机的第一步操作为参考点回归(有的称为回零点),也就是通过确定(X,Z)来确定原点(0,0)。
为了计算和编程方便,我们通常将程序原点设定在工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上,尽量使编程基准与设计、装配基准重合。机械坐标系是机床唯一的基准,所以必须要弄清楚程序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这通常在接下来的对刀过程中完成。
二、对刀方法
1. 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 对刀仪自动对刀
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与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FANUC 0T系统的日本WASINO LJ-10MC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刀仪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并与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出电信号(通常我们可以听到嘀嘀声并且有指示灯显示)。在2#刀尖接触到a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X坐标存入到图2所示G02的X中,将刀尖接触到b点时刀具所在点的Z坐标存入到G02的Z中。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一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X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X方向与Z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Z零点即可。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一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Z坐标原点就可以了。操作时提起Z轴功能测量按钮“Z-axis shift measure”,CRT出现如图4所示的界面。
图4 对刀数值界面
手动移动刀架的X、Z轴,使标准刀具接近工件Z向的右端面,试切工件端面,按下“POSITION RECORDER”按钮,系统会自动记录刀具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Z向的位置,并将其他刀具与标准刀在Z方向的差值与这个值相加从而得到相应刀具的Z原点,其数值显示在WORK SHIFT工作画面上,如图5所示。
==================================================================
Fanuc系统数控车床对刀及编程指令介绍
Fanuc系统数控车床设置工件零点常用方法
一, 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
2.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二, 用G50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MDI方式,输入G50 X0 Z0,启动START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MDI方式,输入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 X150 Z150 …….。
5.注意:用G50 X150 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X150 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 U0 W0 G50 X150 Z150
7.在FANUC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Yhcnc软件里,按鼠标右键出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 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在FANUC0-TD系统的Offset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Z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X、Z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Z0,才清除。
四, 用G54-G59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X和Z轴坐标直接输入到G54----G59里,程序直接调用如:G54X50Z50……。
3.注意:可用G53指令清除G54-----G59工件坐标系。
FANUC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第二种是:用G50设定坐标系,对刀后将刀移动到G50设定的位置才能加工。对到时先对基准刀,其他刀的刀偏都是相对于基准刀的。
第三种方法是MDI参数,运用G54~G59可以设定六个坐标系,这种坐标系是相对于参考点不变的,与刀具无关。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工件在卡盘上有固定装夹位置的加工。
航天数控系统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G92 Xa zb (类似于FANUC的G50)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到实现对的是基准刀,对刀后将显示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然后测量出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X=a-d Z=b 的位置,就可以运行程序了(此种方法的编程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可以再回到设定的G92 起点继续加工。但如果出意外如: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其后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一件后回G92起点继续加工下一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需重新对刀。
外圆不一样大 他切削时转速就不一样
外圆小的时候转速就高
自动车床是没有数控以前就有的概念。数控车床满足自动车床概念的条件,所以很多场合下自动车床的范畴包括数控车床。但数控车床不包括自动车床。
数控车床又称为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车床,既用计算机数字控制的车床。
  普通卧式车床是靠手工操作机床来完成各种切削加工,而数控车床是将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系统中,由数控系统通过车床X、Z坐标轴的伺服电动机去控制车床进给运动部件的动作顺序、移动量和进给速度,再配以主轴转速的转向,和自动换刀系统,使能加工出各种形状不同的轴类或盘类回转体零件。因此,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机床。
自动车床实际是半自动车床。
经装料和调整后﹐能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工作循环﹐重复加工一批工件的车床。除装卸工件以外能自动完成工作循环的车床称为半自动车床。自动车床可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缩短辅助时间﹐并可由一人看管多台机床﹐生产率较高。
按主轴数目﹐自动车床分单轴和多轴两大类。前者主要有单轴纵切﹑单轴转塔和单轴横切3种型式﹔后者则主要有顺序作业的和并行操作的两种﹐并按主轴的配置又有立式和卧式之分。机床一般采用凸轮和挡块自动控制刀架﹑主轴箱的运动和其它辅助运动。
自动车床和一般车床不同处在于自动车床属产业机械,多加工小零件、小螺丝等产品,举凡眼镜、卫浴设备,电子、计算机外设设备、脚踏车、汽机车、医疗器材等,都采自动车床加工的零件成品。自动车床被设计用来做为大量生产使用,较偏向专用型的车床,其藉由自动化的顺序控制,搭配自动送料机与简易式出料机构,不但加工效率高,且可长时间无人化运转,对小型零件非常适合。
可以用研磨的方法来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小孔.具体方法是用铸铁车一件研磨棒,配合研磨膏使用,即可达到精度要求.
其他镗孔方法:
建议刀具安装应略高于中心高(但应尽可能接近中心高)。这样可使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法向后角增大,切削条件得到改善,如果加工时产生振动,刀尖会向下和向中心偏斜,从而接近理想的中心高。刀具也可轻微地退出,减小削伤工件的可能性。此外,刀具前角也将减小,这样可稳定工作压力。如果前角减小到0°,就会产生太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刀具失效。所以在镗小孔时,应选取正前角的镗刀,在镗1mm的小孔时,镗杆的直径只有0.76mm,使刀具承受的切削力减小。 在镗削小孔时,切屑的有效排出至关重要。加工时,由于刀具在孔内,切削液很难到达切削刃,造成切屑排出困难,影响刀具寿命。可以用一种沿切削刃带冷却槽的刀片,使切削液直接流向切削刃,防止切屑堵塞和刀具损坏。
数控车床比普通车床工作要轻松。如果你只是一个操作工,只要会安装、拆下零件,会按几个开关按钮就可以了。
加工是自动的。而且加工程序是技术人员编好的,现在一般都用自动编程。
你如果想有更好的待遇,最好多学几个软件,比如MASTERCAM、PRO/E、UG等,那就和一般的操作工不一样了,就成了技术人员了。
广州新帅的机床质量很好的
先看下数控车床设计这部书吧
不知道你的这个论文具体要求有哪些,比如多少字什么的,我有个朋友是猪博士论文的工作人员,他们那里主要负责写论文,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扣他
数控就是用电脑控制设备来加工图织要求的零件。
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数字信息、控制机床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电一体化的加工装备,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数控机床已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用于数控机床的运算、管理和控制,通过输入介质得到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和运算并对机床产生作用;伺服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机床,使刀具和零件执行数控代码规定的运动,伺服系统的作用是把来自数控装置的脉冲信号,转换成机床移动部件的运动;检测系统则是用来检测机床执行件(工作台、转台、滑板等)的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指令进行比较,根据其差别调整机床运动;机床传动系统是由进给伺服驱动元件至机床执行件之间的机械进给传动装置;辅助系统种类繁多,如:固定循环(能进行各种多次重复加工)、自动换刀(可交换指定刀具)、传动间隙补偿偿机械传动系统产生的间隙误差)等等。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但是对刀原理都一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可以任意一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我以前用的MAZAK车床,我换一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一般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包括换刀具软爪试切)
=========================================
数控车床基本坐标关系及几种对刀方法比较
在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过程中,弄清楚基本坐标关系和对刀原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机床的加工原理,以及在处理加工过程中修改尺寸偏差有很大的帮助。
一、基本坐标关系
一般来讲,通常使用的有两个坐标系:一个是机械坐标系 ;另外一个是工件坐标系,也叫做程序坐标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机械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在机床的机械坐标系中设有一个固定的参考点(假设为(X,Z))。这个参考点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给机床本身一个定位。因为每次开机后无论刀架停留在哪个位置,系统都把当前位置设定为(0,0),这样势必造成基准的不统一,所以每次开机的第一步操作为参考点回归(有的称为回零点),也就是通过确定(X,Z)来确定原点(0,0)。
为了计算和编程方便,我们通常将程序原点设定在工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上,尽量使编程基准与设计、装配基准重合。机械坐标系是机床唯一的基准,所以必须要弄清楚程序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这通常在接下来的对刀过程中完成。
二、对刀方法
1. 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 对刀仪自动对刀
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与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FANUC 0T系统的日本WASINO LJ-10MC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刀仪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并与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出电信号(通常我们可以听到嘀嘀声并且有指示灯显示)。在2#刀尖接触到a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X坐标存入到图2所示G02的X中,将刀尖接触到b点时刀具所在点的Z坐标存入到G02的Z中。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一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X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X方向与Z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Z零点即可。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一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Z坐标原点就可以了。操作时提起Z轴功能测量按钮“Z-axis shift measure”,CRT出现如图4所示的界面。
图4 对刀数值界面
手动移动刀架的X、Z轴,使标准刀具接近工件Z向的右端面,试切工件端面,按下“POSITION RECORDER”按钮,系统会自动记录刀具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Z向的位置,并将其他刀具与标准刀在Z方向的差值与这个值相加从而得到相应刀具的Z原点,其数值显示在WORK SHIFT工作画面上,如图5所示。
==================================================================
Fanuc系统数控车床对刀及编程指令介绍
Fanuc系统数控车床设置工件零点常用方法
一, 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
2.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二, 用G50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MDI方式,输入G50 X0 Z0,启动START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MDI方式,输入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 X150 Z150 …….。
5.注意:用G50 X150 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X150 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 U0 W0 G50 X150 Z150
7.在FANUC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Yhcnc软件里,按鼠标右键出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 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在FANUC0-TD系统的Offset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Z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X、Z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Z0,才清除。
四, 用G54-G59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X和Z轴坐标直接输入到G54----G59里,程序直接调用如:G54X50Z50……。
3.注意:可用G53指令清除G54-----G59工件坐标系。
====================================================
FANUC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第二种是:用G50设定坐标系,对刀后将刀移动到G50设定的位置才能加工。对到时先对基准刀,其他刀的刀偏都是相对于基准刀的。
第三种方法是MDI参数,运用G54~G59可以设定六个坐标系,这种坐标系是相对于参考点不变的,与刀具无关。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工件在卡盘上有固定装夹位置的加工。
航天数控系统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G92 Xa zb (类似于FANUC的G50)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到实现对的是基准刀,对刀后将显示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然后测量出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X=a-d Z=b 的位置,就可以运行程序了(此种方法的编程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可以再回到设定的G92 起点继续加工。但如果出意外如: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其后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一件后回G92起点继续加工下一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需重新对刀。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想办法将工件坐标系固定在机床上。我们发现机床的刀补值有16个,可以利用,于是我们试验了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参考点偏差值写入9号刀补,将对刀直径的反数写入8号刀补的X值。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动到参考点,通过运行一个程序来使刀具回到工件G92起点,程序如下: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92 X0 Z0;
N004 G00 X100 Z100;
N005 G00 T18;
N006 G92 X100 Z100;
程序运行到第四句还正常,运行第五句时,刀具应该向X的负向移动,但却异常的向X、Z的正向移动,结果失败。分析原因怀疑是同一程序调一个刀位的两个刀补所至。
第二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的Z值写入9号刀补的Z值,将显示的X值与对刀直径的反数之和写入9好刀补的X值。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至参考点,运行如下程序: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00 X100 Z100;
程序运行后成功的将刀具移至工件G92起点。但在运行工件程序时,刀具应先向X、Z的负向移动,却又异常的向X、Z的正向移动,结果又失败。分析原因怀疑是系统运行完一个程序后,运行的刀补还在内存当中,没有清空,运行下一个程序时它先要作消除刀补的移动。
第三种方法:用第二种方法的程序将刀具移至工件G92起点后,重启系统,不会参考点直接加工,试验后能够加工。但这不符合机床操作规程,结论是能行但不可行。
第四种方法:在对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100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一把刀都如此,这样每一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加工程序的G92起点设为X100 Z100,试验后可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一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G00 快速移动,还可以接受。
第五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一旦重启,可以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G92 起点位置。这种方法麻烦一些,但还可行。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但是对刀原理都一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可以任意一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我以前用的MAZAK车床,我换一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一般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包括换刀具软爪试切)
数控车床基本坐标关系及几种对刀方法比较
在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过程中,弄清楚基本坐标关系和对刀原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机床的加工原理,以及在处理加工过程中修改尺寸偏差有很大的帮助。
一、基本坐标关系
一般来讲,通常使用的有两个坐标系:一个是机械坐标系 ;另外一个是工件坐标系,也叫做程序坐标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机械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在机床的机械坐标系中设有一个固定的参考点(假设为(X,Z))。这个参考点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给机床本身一个定位。因为每次开机后无论刀架停留在哪个位置,系统都把当前位置设定为(0,0),这样势必造成基准的不统一,所以每次开机的第一步操作为参考点回归(有的称为回零点),也就是通过确定(X,Z)来确定原点(0,0)。
为了计算和编程方便,我们通常将程序原点设定在工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上,尽量使编程基准与设计、装配基准重合。机械坐标系是机床唯一的基准,所以必须要弄清楚程序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这通常在接下来的对刀过程中完成。
二、对刀方法
1. 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 对刀仪自动对刀
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与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FANUC 0T系统的日本WASINO LJ-10MC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刀仪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并与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出电信号(通常我们可以听到嘀嘀声并且有指示灯显示)。在2#刀尖接触到a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X坐标存入到图2所示G02的X中,将刀尖接触到b点时刀具所在点的Z坐标存入到G02的Z中。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一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X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X方向与Z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Z零点即可。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一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Z坐标原点就可以了。操作时提起Z轴功能测量按钮“Z-axis shift measure”,CRT出现如图4所示的界面。
图4 对刀数值界面
手动移动刀架的X、Z轴,使标准刀具接近工件Z向的右端面,试切工件端面,按下“POSITION RECORDER”按钮,系统会自动记录刀具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Z向的位置,并将其他刀具与标准刀在Z方向的差值与这个值相加从而得到相应刀具的Z原点,其数值显示在WORK SHIFT工作画面上,如图5所示。
==================================================================
Fanuc系统数控车床对刀及编程指令介绍
Fanuc系统数控车床设置工件零点常用方法
一, 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
2.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二, 用G50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MDI方式,输入G50 X0 Z0,启动START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MDI方式,输入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 X150 Z150 …….。
5.注意:用G50 X150 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X150 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 U0 W0 G50 X150 Z150
7.在FANUC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Yhcnc软件里,按鼠标右键出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 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在FANUC0-TD系统的Offset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Z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X、Z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Z0,才清除。
四, 用G54-G59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X和Z轴坐标直接输入到G54----G59里,程序直接调用如:G54X50Z50……。
3.注意:可用G53指令清除G54-----G59工件坐标系。
FANUC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第二种是:用G50设定坐标系,对刀后将刀移动到G50设定的位置才能加工。对到时先对基准刀,其他刀的刀偏都是相对于基准刀的。
第三种方法是MDI参数,运用G54~G59可以设定六个坐标系,这种坐标系是相对于参考点不变的,与刀具无关。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工件在卡盘上有固定装夹位置的加工。
航天数控系统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G92 Xa zb (类似于FANUC的G50)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到实现对的是基准刀,对刀后将显示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然后测量出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X=a-d Z=b 的位置,就可以运行程序了(此种方法的编程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可以再回到设定的G92 起点继续加工。但如果出意外如: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其后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一件后回G92起点继续加工下一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需重新对刀。
自动车床是没有数控以前就有的概念。数控车床满足自动车床概念的条件,所以很多场合下自动车床的范畴包括数控车床。但数控车床不包括自动车床。
数控车床又称为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车床,既用计算机数字控制的车床。
  普通卧式车床是靠手工操作机床来完成各种切削加工,而数控车床是将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系统中,由数控系统通过车床X、Z坐标轴的伺服电动机去控制车床进给运动部件的动作顺序、移动量和进给速度,再配以主轴转速的转向,和自动换刀系统,使能加工出各种形状不同的轴类或盘类回转体零件。因此,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机床。
自动车床实际是半自动车床。
经装料和调整后﹐能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工作循环﹐重复加工一批工件的车床。除装卸工件以外能自动完成工作循环的车床称为半自动车床。自动车床可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缩短辅助时间﹐并可由一人看管多台机床﹐生产率较高。
按主轴数目﹐自动车床分单轴和多轴两大类。前者主要有单轴纵切﹑单轴转塔和单轴横切3种型式﹔后者则主要有顺序作业的和并行操作的两种﹐并按主轴的配置又有立式和卧式之分。机床一般采用凸轮和挡块自动控制刀架﹑主轴箱的运动和其它辅助运动。
自动车床和一般车床不同处在于自动车床属产业机械,多加工小零件、小螺丝等产品,举凡眼镜、卫浴设备,电子、计算机外设设备、脚踏车、汽机车、医疗器材等,都采自动车床加工的零件成品。自动车床被设计用来做为大量生产使用,较偏向专用型的车床,其藉由自动化的顺序控制,搭配自动送料机与简易式出料机构,不但加工效率高,且可长时间无人化运转,对小型零件非常适合。
如果论军工科研能力,应该是美国最强。但如果论现役装备的话,美国在每个领域都未必坐得到第一。美军战斗力固然强悍,但强在信息化,单个武器的性能有些很一般。
比如说自行火炮,科威特为什么买了中国的PLZ45呢?因为帕拉丁的射程比不上PLZ45。在火炮方面超过美国的国家有很多。
隐身技术领域,美国未必比得上瑞典。
中程弹道导弹,美国不如苏联,所以通过一纸条约把苏联最有优势的武器化为乌有。
预警机,美国不如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代表了预警机的发展方向,比望楼先进。
美国很多先进武器都不装备,而是作为技术储备。它自己也不会研制所有武器,或是进口,或是联合开发。
这个不能单纯的就说美国,因为从综合来看,美国在武器方面领先,如果从个别方面来看,俄罗斯、以色列、中国也有先进的武器设备。
我国最先进导弹系列产品:
最先进反坦克导弹:“红箭”-10A;
最先进空空格斗弹:“霹雳”-9C;
最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霹雳”-12A;
最先进地空导弹:“红旗”-15;
最先进舰空导弹:“海红旗”-9;
最先进亚音速反舰导弹:“鹰击”-62A;
最先进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83;
最先进陆基弹道导弹:“东风”-31A;
最先进潜基弹道导弹:“巨浪”-21A;
江郎才尽,无话可说了。
这个不好说,应该是在我国的技术之上吧,像那个做模具常用到的数控线切割机床就是俄罗斯人的杰作,比日本的要好点吧,国内用的不多吧,我也是做数控的,德国的,要排老大的位置吧,在是美国的,俄罗斯和老美平分秋色吧,要不那多的有名的武器昨出来了,就是有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才成就了强大的国防武器设备,日本的是后起之秀。国内的也还说的过去,还是要努力啊,像在上海,等沿海的地方用的好多都是日本的数控系统,像FANUC,等,还有有钱的用好点的,比如,DMG机床,是德国的机床,以五轴的为最精密专做飞机用的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等,日本的三凌机床,还有三凌的系统,美国的哈斯机床,潘斯机床等,国内的就是华中,飞扬。等等,所以了,我们的差距与别人还是蛮大的,做机加工的同行们多多努力吧,
一般指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即金属切削机床.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机床分为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按切削方式又分为:车床,铣床,镗床,刨床等.
回答“军事”当然指军事科技,问的就是科技么!不论在军事领域里,什么科技都是领先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应该是美国的伯克2型驱逐舰 早先的伯克技术已经不先进了
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 美M1A2位居首位
主战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 是陆军主要武器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武器。2004年6月,DMS国际武
器预测小组公布了对世界坦克性能的排名,美国的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被列为榜首。对于如何评价
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性能,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看法。 
DMS国际武器评估预测小组的选择标准只有一个,即到评比当年的年初为止候选坦克必须在生产状态。评估标准
包括:机动性,最重要的是单位功率(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坦克战斗全重之比);杀伤力,包括火力(主炮的尺寸
和性能)和火控(目标瞄准、捕获及测距,以及产生火控方案和赋予主炮首发命中的相关计算);战斗力,包括
人机工程和适应性;生存力,包括装甲防护的类型和数量、总体设计(包括内部和轮廓)以及最新研制的主动防
护系统。 
俄罗斯对DMS国际武器预测小组的主战坦克排名非常气愤和不满,因为在最新的2004年排名中俄罗斯的主战坦克
没有上榜,2004年排名是:美国M1A2SEP“艾布拉姆斯”荣获“世界最强坦克”;第二位是以色列“梅卡瓦”-4
型坦克;第三位是日本90式坦克;第四位是德国最新式“豹”-2A6坦克;第五位是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
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制造厂的专家们驳斥了美国军事研究机构“国际武器评估小组”对各国主战坦克性能的最新排
名。俄专家认为,美国人的研究结论缺乏严肃性,其排名反映了美军工界对俄方同行的总体态度。 
最近,一些美国媒体又列举出西方主要四种主战坦克是:美国的M1A2“艾布拉姆斯”、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
坦克、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评价认为在坦克与坦克之间比较,许多方
面超过俄罗斯设计的像T-64坦克和它的后继改进型(T-72、T-80和T-90)。 
美国媒体认为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看法与其它三种西方主战坦克相比较稍存不足,如虽然采用自动装弹
机但却需要更复杂和更多的维护工作,并且认为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更像一个年轻的“新兵”。从服役
时间来看,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于1992年初正式服役,其余三种都是在基本型上加以改进而成,基本型
服役较早:德国“豹”-1型坦克于1965年9月正式服役,第一辆生产型“豹”-2型坦克于1979年10月正式服役
;英国“挑战者”坦克于1983年3月正式服役,“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1998年6月正式服役;美军M1“艾布拉
姆斯”坦克于1981年正式服役,最新改进型M1A2型于1993年正式服役。从实战经历来看,美国的美军M1“艾布拉
姆斯”坦克和英国的“挑战者”坦克先后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最近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并且在战争中表
现突出;德国的“豹”-2坦克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只参加过1999年的波黑维和行动。但DMS国际武器预测
小组2004年排名中处于第三位的是日本90式坦克,没有任何实战经历,因此对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衡量显失
美国媒体重点对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英国的“挑战者”主战坦克和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的
一些性能作了比较。 
一、三种坦克在火力方面比较 
英国“挑战者”坦克安装一门L11A5式120毫米线膛坦克炮,在先进主战坦克中独此一家。德国“豹”-2坦克和
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拥有同样出众的火力,这两种坦克都选用德国莱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 
在火炮发展历史中,最早是结构简单的滑膛炮,后来才出现射程和精度更好的线膛炮。现在,大多数国家坦克火
炮又重新选择滑膛炮,一方面滑膛炮制造简便和重量较轻,另一方面能以很高的初速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尤其适合于空心装药破甲弹。但英国坚持使用线膛炮,认为它既可以发射旋转稳定的破甲弹,又可以发射尾翼稳
定的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火炮在射程方面优劣,可回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表现: 
在单打独斗方面:一辆英国“挑战者”坦克在射程方面表现惊人,在5,600米远的距离击毁一辆伊军T-72坦克,
估计采用的是充分利用线膛炮优势的旋转稳定破甲弹,作战性能和中远程车载反坦克导弹相当;而美军一辆M1A1
型主战坦克表现也同样不俗,采用贫铀弹芯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3,750米距离上击毁了一辆伊军T-72坦克,
这一射程与“陶”式反坦克导弹相等。 
在集群作战方面:英军“挑战者”火炮射程远,擅长打对攻。在一次夜战中,176辆装备先进夜视系统的英军“
挑战者”坦克与伊拉克的一个坦克师展开激战,结果摧毁伊军200辆T-62坦克、100辆装甲车和100门火炮,伊军
坦克师全军覆没,而英军几乎没有损失。美军在海夫吉的沙特边境一侧进行一次成功装甲伏击战,当美军一个装
备有M1A1的坦克连在夜间防御时,忽然发现伊军约33辆坦克向前机动时,不待上级指示,即先敌开火,依仗先进
的坦克火控系统,在3分钟内即击毁伊军坦克31辆,击伤1辆,自己无一伤亡,然后全连安全转移。美军坦克擅长
打夜战和伏击战,来自具备的显著优势,首先数字化战场态势感知优势;第二,搜索和火控系统先进,先敌发现
并火力准确和快速;第三,世界上首先采用了隐身效果极佳的燃气发动机。在实战中,美军在数量相当或处劣势
时一般不同伊军坦克打对攻。有些观点认为当时伊军坦克应该采用苏军战术靠数量猛冲到美军坦克面前来打近战
。事实上是,在遭遇战中美军先呼叫战场上的攻击机和武装直升飞机掩护迅速后撤至伊军坦克射程外,依次摧毁
伊军进攻的坦克;待伊军坦克损失数量过大而后撤时,再转过来追歼残余。在坦克集群作战方面,美国和英国的
主战坦克与伊拉克的坦克不在一个水准,美军更重视战术。 
对英国的“挑战者”主战坦克的远射程火炮优势,在海湾战争中担任英军“沙漠之鼠”旅旅长的帕特里克·科丁
准将说:“我一直认为‘挑战者’是为战争而造的坦克,而不是为了竞争。战例证明,它比美军M1A1射击更准确
,靠自身携带的燃料肯定会跑得更远,防护也更好。” 
2、火炮威力方面优劣。 
滑膛炮能以很高的初速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线膛炮发射旋转稳定的破甲弹的射程非常远。但在火炮威力方
面,滑膛炮要优于线膛炮。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炮管长5.3米。DM1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该120毫米火炮的主弹种,
初速约为1,6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为3,500米。新型第三代DM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更大的长径比,性能
增强。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滑膛炮后,专门配套研制了威力巨大的M829A1
/A2尾翼稳定贫铀合金弹芯脱壳穿甲弹。在海湾战争中,曾发生过一枚M829A1贯穿一辆坦克后又穿透另一辆的“
一箭双雕”情况。还有一枚M829A1击穿了T-72左侧掩护用的沙墙后贯穿了坦克,又从右侧沙墙飞出。 
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也增强火炮威力,安装了性能更好的XL30式高膛压线膛坦克炮。2003年9月,英军为适
应新形势,强化通用性来降低武器弹药成本,在陆军“挑战者”坦克杀伤力提高项目(CLIP)上,开始考虑用
120毫米滑膛炮替换“挑战者”-2的120毫米线膛炮。 
总体衡量火炮威力优劣,美国“艾布拉姆斯”坦克在配备自行研制的高威力贫铀穿甲弹后,是西方火炮威力最强
大的主战坦克。德国虽然采用相同的火炮,但反对配备贫铀类弹药。 
二、防护能力方面比较 
英国“挑战者”坦克、美国M1“艾布拉姆斯”和德国“豹”-2坦克分别代表三种防护装甲最好的技术,而且都
是处于极端保密的专享技术。 
英国“挑战者”采用的是著名的“乔巴姆装甲”,在1976年由设在英国小镇乔巴姆的英国装甲研究院精心研制而
成。它是在两层钢板之间又夹数层陶瓷、树脂等材料,“夹心饼干”式的“复合装甲”使其防护能力是均质钢装
甲的3倍。它的奥妙在于:陶瓷是高硬度、低韧性的材料,抗压硬度约是钢的10倍;而树脂则是低硬度、高韧性
的材料,韧性比钢好得多。如此两者结合,再加上里外两层金属板,可大大提高抗炮弹的能力。日本的T-90坦
克和印度的“阿琼”坦克也采用了类似“乔巴姆装甲”的复合装甲技术,但技术水准存在差异。 
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的是先进的“贫铀装甲”。美国率先从1983年开始,历经5年花费10亿美元研制
成功。“贫铀装甲”的强度极高,韧性极好,它是由贫铀合金材料特殊热处理后制成的,其强度极限高达150公
斤/毫米,比优质合金钢还高50%。这种贫铀复合装甲采用网状结构,网状骨架采用贫铀合金材料,网格间加入
防止贫铀合金氧化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坦克重量,又取得了更好的材料匹配性能。外侧加入蜂窝状结构的吸能
材料,靠“软硬兼施”的手段吸收穿甲弹的动能,以降低对装甲的损害。此外,在安装上还采用了模块化结构,
即将这种装甲制成小型块,再将这些小型块连接在一起,分别挂在炮塔和车头等重要部位。战斗中,一旦某一复
合装甲块被射弹击中,就可以简单快捷地取下被击块,更换新块。    
德国“豹”-2坦克主要采用模块化复合装甲,并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种类的装甲模块。“豹”-2坦克
的炮塔安装了被动式反应装甲;最近为提高抗地雷能力,在坦克底板下附加了被动装甲;履带处另外安有镶嵌式
装甲。采用不同种类的装甲模块,使防护具有针对性和最优化。 
美国媒体认为综合对比英国的“挑战者”坦克的防护能力要优于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德国的“豹”-2
坦克。因为从实战看,英国的“挑战者”坦克从没有被敌人摧毁过。 
对于最好火力和最好防护的“自相矛盾”问题,英国的“挑战者”坦克在最近伊拉克战争中以悲剧的一幕作了生
动的证明:日,两名英国士兵在巴士拉附近因为友军“误射”而阵亡,另有两名士兵严重受伤。据
英国国防部的声明说,这两名士兵是在两辆英军“挑战者”坦克发生意外互射后阵亡的。因此,现在来看强大的
火力和强大的防护都是战场生存的基础,美国的“先敌发现、先敌摧毁”才是最佳方法。 
三、机动性方面比较 
影响坦克机动能力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自身重量和发动机性能在三种坦克自身重量方面:英国“挑战者”坦克
曾被称为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达到62吨;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54.5吨;德国
“豹”-2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55.15吨。但三种坦克的最新改进型重量已经相差无几:英国的最新“挑战者”-
2坦克战斗全重达到62.5吨;美国的最新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同样也达到62.5吨;德国“豹”
-2A6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超过60吨。 
在发动机方面: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采用1,200马力帕金斯柴油机和TN54传动装置;德国的“豹”-2A6采
用1,500马力MB873Ka-501型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和HSWL 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美国的M1A2“艾布拉姆
斯”坦克采用1,500马力AGT-1500燃气轮机和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 
三种主战坦克的机动性:德国“豹”-2坦克位居榜首,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越野最大速度55公里/小
时,0-32公里/小时加速时间7秒,公路最大行程550公里;美国的M1A1“艾布拉姆斯”居其次,公路最大速度
66.71公里/小时,越野最大速度48.3公里/小时,0-32公里/小时加速时间7秒,公路最大行程465公里;英国
的“挑战者”-2坦克速度据说在全世界新型主战坦克中是最慢的,公路最大速度59公里/小时,越野最大速度
40公里/小时,公路最大行程450公里。 
经过对比可以看到,德国的“豹”-2坦克依靠优异的动力系统,在三种坦克中是机动性能最好的。 
英国为使机动性相对较差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变得更灵活,为改进型“挑战者”-2E型坦克引进了德国的
推进技术。“挑战者”-2E安装了德国MTU公司的“欧洲动力模块”,包括883 V-12涡轮增压柴油机和TM自动变
速箱,公路最大速度达72公里/小时,越野速度4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达到550公里,接近“豹”-2 A6坦克
四、动力系统性能比较 
从机动性对比可以看到,德国的“豹”-2坦克采用柴油机,而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采用燃气发动机。虽然
两者都能提供1,500马力的动力,但两种发动机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豹”-2坦克因采用柴油机而具有更高的
燃油效率,因此公路最大行程达到550公里,远优于采用燃气轮机的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但“艾布拉姆斯
”坦克的燃气轮机在运行时非常安静,不但零件少,定期检修间隔时间长,且冷却系统简单高效,排烟大为减少
,冷起动性好,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加速性好,还可使用多种燃料。此外,该机零部件保养简单,整机更换
极快,不超过一个小时,但是燃气轮机也存在燃油消耗率高,初始成本偏高的缺点。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相比最大
的优势是较低的红外信号值,有利于隐身。 
争论两种发动机的优劣为时过早,毕竟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
从世界范围来看,俄罗斯作为坦克技术大国之一,T-80坦克、新型“黑鹰”坦克和T-95坦克也采用燃气轮机。
坦克采用燃气轮机同时也需要配套采用辅助发动机,辅助发动机主要用于坦克发动机关闭时向全车电气设备供电
,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燃料,还能大大减少坦克的红外辐射,提高生存能力。 
美国媒体评价称,燃气轮机使“艾布拉姆斯”坦克更安静、信号值更小,因此没有先进红外线夜视系统的对手在
晚上发现“艾布拉姆斯”坦克将会非常困难。当一辆“艾布拉姆斯”坦克在附近,能带给他们的唯一警告可能是
当“艾布拉姆斯”坦克送给它们一枚120毫米口径“糖果”的时候。“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独特的辅助动力单
位,在防卫上是一个极大的优点,可以增强对抗红外传感器的能力,且更难被敌人发现。 
五、近防御武器比较 
主战坦克除配备强大火力的主炮外,还需配备一些辅助武器用于近防。英国“挑战者”坦克辅助武器装备1挺与
主炮并列安装的7.62毫米L8A2式机枪和1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7.62毫米L37A2式高射防空机枪;德国“豹”-
2坦克辅助武器为一挺与主炮并列安装的7.62毫米MG3A1式7.62机枪和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7.62毫
米MG3A1式高射防空机枪;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辅助武器是一挺与主炮并列安装的7.62毫米M240式机枪和
一挺安装在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的7.62毫米M240式机枪,另外车长还有一挺12.7毫米勃朗宁M2机枪,位于一个电
动的旋转平台上。但从M1A2开始,这个动力平台和观瞄设备被更大的车长转塔和一个手动机枪占据了位置。所以
从M1A2开始,车长不得不打开舱盖,使用机枪的机械瞄准具瞄准目标。 
从上面不难看到,英国和德国的主战坦克及其他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都配备两挺机枪作为辅助武器。美国为何在
主战坦克上采用三挺机枪?有些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这是美国M1“艾布拉姆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炮手操作火炮
同轴机枪,指挥官和装填手分别各自操纵另外两挺机枪,每个人都能独立覆盖一个扇形区域。在近防御时,努力
避免敌方步兵悄悄接近坦克。上述观点在美国的主战坦克在维和区或占领区执行任务时,不需要火炮打击装甲等
目标时似乎可以发挥作用。 
六、坦克内部结构对乘员安全性比较 
西方坦克设计将乘员安全性放在首位,但在设计上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英国的“挑战者”坦克的所有装药均储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特制容器内,容器壁内的液体可减少起火危险,在后
期生产的车型上,装药容器还加有装甲保护层。德国的“豹”-2坦克在驾驶舱左边的空间和炮塔尾舱里储存炮
弹。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驾驶员两侧是用装甲板隔离的燃料箱和弹药,炮塔内弹药大都放在炮塔尾舱
内,采用了装甲隔离措施。一旦弹药仓被命中或着火爆炸,气浪会先将炮塔顶部3块泄压板冲开,使乘员免受二
次效应的伤害。车体两侧各安装6块装甲裙板,可向上翻转,既保护了悬挂又可避免因车侧中弹引起二次效应。
美国媒体认为德国“豹”-2坦克内部使用钢板材料作为内衬,当一枚脱壳穿甲弹或HESH(高爆易碎头)弹打击
坦克的时候,它能产生散裂碎片。当一辆“艾布拉姆斯”坦克遇到相同情形时,它的火炮弹药保存在一个分离的
隔舱中并且有一个铝碎片内衬,这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当一辆“艾布拉姆斯”专心在泥浆中连续作战的时候,尽管被一辆T-72坦克的主
炮击中三次,仍然可以敏捷地调度炮口摧毁这辆T-72坦克。 
综合对比三种坦克的内部结构,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明显优于另外两种。 
美国媒体综合评价认为,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总体性能最好,犹如它出色的战斗记录一样。德国“豹
”-2主战坦克紧随其后,英国“挑战者”-2坦克的性能则远在“豹”-2坦克后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评
价基本上比较客观。
英国也不错啊.
ZTZ--99式主战坦克:是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
  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钟。99式改型换装新发动机后,最大公路时速8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我军ZTZ99式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 炮弹基数40发;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夜战能力,装有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坦克防护能力:炮塔由复合装甲板构成,可挂装复合反应装甲板或屏蔽装甲。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99式坦克目前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 最大行程为600公里。
  坦克火炮威力:美国M1A2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约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为650毫米,这一项技术指标无疑是我们居于领先地位;另外该坦克炮还可发射125毫米的炮射导弹。
  坦克防护水平:
  99式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防护达700毫米,车体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如果再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毫米。 防护能力: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德国的豹2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日本的90式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我们的ZTZ99主战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
  坦克的火控系统:
  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
  坦克的动力系统:
  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机动能力:西方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发动机水平高、动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好,我们的坦克无论与M1A2、豹2A6或者90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随着我国新一代大功率1103千瓦(1500马力)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这种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精度车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