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没有经济

    在中国历史是上,有一个常常让人疑惑的问题:江南水乡气候温润,雨水丰沛,为什么一直落后于降水条件不如它的北方?  翻开历史看看,夏朝、商朝的版图没有江南什么事儿,周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在中原、三晋、齐鲁、燕赵,楚国虽然地大,但一直被视作是化外蛮夷之地。  秦汉时期,虽然江南划入中国版图,可是经济依然远远落后北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但仍然落后于北方。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繁荣,还是落后于北方。  而且唐朝以及后来的宋朝,官场似乎有一个规律,那些犯了什么错,或者政治上失势的大官,往往会被流放到岭南。  我们所熟知的名人,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苏轼,都曾经因为官场失势而流放江南。  为什么古代南方落后于北方?主要原因有三。  一 北方古代开发难度大。  这样说好像矛盾,因为前面我们说南方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但这这只是自然条件,还要看能不能转化为农业条件。  最早的时候,原始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最怕什么?最怕荒草树林。古代人在没有精良铁器的情况下,要把一颗颗大树砍伐消灭,这无疑是件让人生畏的时事情;  繁茂的野草,只有等干枯了才能火烧,也就意味着只有冬天他们才能开荒,这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的农业生产。  而北方的广大半干旱地区,由于没有那么多茂密森林,开荒种地反而要容易的多。他们广泛种植节水的粮食作物,如小米、小麦、高粱、大豆等等。  这个规律其实也符合世界文明的规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发祥地都在较为干燥的河谷地带,历史最悠久的古埃及文明,居然诞生在大沙漠。  到了战国时期,虽然铁器被发明出来,加上魏晋时期中原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江南才开始得到开发,不过,它落后于中原的基调,一直延续到南宋。  第二 对瘴痢的恐惧造成了封建统治者对江南的偏  说一个看似荒唐的故事:  唐代大臣韦执谊是一个很迷信的人。他从来不愿意听闻岭南地名,以为不详,见则闭目塞耳。  升迁宰相后搬入新官邸,墙上挂着地图,但新官上任,忙于政务,未曾观看。终有一日有了闲暇,仔细看来竟是岭南地图,大惊失色。  后来果然遭到贬谪,而贬谪地正是崖州,即今海南三亚,一个在韦执谊看来是索命的地府。最终他在那里去世,享年不满五十。  韦执谊的所作所为在今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但在同时代的文人眼里大约是顺理成章的。那时的岭南在文人墨客笔下,就是一个瘴痢横行的蛮荒之地。  对于北方人来说,南方是一个令人恐惧的什么叫蛮荒之地?有瘴气、卑湿,而且热衷于巫术,这几乎成为南方的形象符号,犹如上世纪前半阶段,西方画报上,中国人的形象总是戴着斗笠、拖着辫子一般。  大概自汉代开始,人们就认为“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史记.货殖列传》。  那时南方欠开发,医药缺乏,环境恶劣,再加上水土不服,的确有很多北方人来了之后生病,乃至死亡。  西汉时期,贾谊被贬谪到长沙,当了长沙王傅,始终怀着必死的忧虑:“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  对卑湿的夸张恐惧,实际上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现实疾病的威胁,南方地方病比北方多,多半与南方潮湿闷热的自然环境有关;  二是医学理论的影响,湿气乃“六淫”之一,因此人们对卑湿心怀恐惧,直接与生死挂钩;  三是传闻影响,由于南方是贬谪之地,今天能看到的许多有关南方的史料,一般均出自被贬谪到南方的官员之手,官场失意带来的恶劣心情,也是他们对南方充满偏见的一大因素。也正因此,卑湿的问题被无限放大,成为攸关生死的大问题。  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统治者往往一生也没有去过南方,对南方也就没有什么感情,加上文人骚客的不实之词,导致他们对南方抱有偏见。既然南方不是个什么好玩的地方,何必花大力气去经营呢?  第三 在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往往把都城建在北方、中原。中国4000多年历史,七大古代,五个在北方,南方只有两个。  统治者为什么偏好于在北方建都,一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北方黄河流域,那里经过长期开发,政治、经济、人文底蕴丰厚;  二是北方建都是为了抵御塞外少数民族入侵,明成祖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抵御蒙古、女真族入侵。  既然国都都在北方,那么所有重心一般都是围绕北方展开。那时候不像现在,火车、汽车、大轮船,南粮北运不成问题,光一个长安、洛阳,人口可达百万,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物资供给主要还是靠周围补给,至少也是关中、河南这些盛产粮食的地方。  即使后来为了运粮开通了大运河,但还是不能完全靠长途调运粮食物资来解决首都供应。  另外,既然首都在北方,那么,统治者优先考虑的发展重点,必然是围绕着统治中心的地方。  就比如,曾经在历史上十分辉煌的河南省,现在在中国的地位和古代相比,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古代不管河南怎样,哪怕发生大规模天灾,统治者仍然会不遗余力进行治理,因为它是王城所在;而现在恰恰相反,北京因为是首都,所以即使气候不那么舒适,仍然是和上海齐名的一流国际大都市,政治文化中心。  
楼主发言:20次 发图: | 更多
  @上医就是营养师
转战南北,坚持不懈  
  北方平原 种植容易些。南方山地,不太适合耕种。而且南方暑热,古人在南方很难舒适的生活。  而化肥等等现代农业发明之后,基本上不存在肥田瘦田之别。大家一定知道以色列,在一个沙漠中硬是高出一个农业大国。靠的就是现代农业
  @平等思想2016
15:00:00  北方平原 种植容易些。南方山地,不太适合耕种。而且南方暑热,古人在南方很难舒适的生活。   而化肥等等现代农业发明之后,基本上不存在肥田瘦田之别。大家一定知道以色列,在一个沙漠中硬是高出一个农业大国。靠的就是现代农业  —————————————————  长江中下游平原呢?  
  唐末以后不是古代么?  
  @烂醉花间应有书
19:37:00  唐末以后不是古代么?  —————————————————  明朝都是古代  
  南方丘陵多、交通不便
  主要是山顶洞人在北方吧。要开辟南方,谈何容易。政治中心在北方,那经济中心也肯定是北方。不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要西安会是古都。  
  古代北方温暖湿润,有原始森林和竹林  
  楼主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浙江一带?浙江在古代的经济一直没落后吧
  江南天下足、大运河是干啥的  
  江南丰、天下足、大运河不是为了看琼花的  
  @平等思想2016
21:43:00  楼主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浙江一带?浙江在古代的经济一直没落后吧  —————————————————  魏晋南北朝之前也不咋地,吴越僻地。  
  @丁子风水择吉
20:10:00  南方丘陵多、交通不便  —————————————————  黄土高原也好不到哪里啊。  
  @ty_Vivi834
21:01:00  主要是山顶洞人在北方吧。要开辟南方,谈何容易。政治中心在北方,那经济中心也肯定是北方。不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要西安会是古都。  —————————————————  长安在关中平原,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  
  @糊涂一昀
21:58:00  江南天下足、大运河是干啥的  —————————————————  大运河是没少运粮食,但是中原不能光指望这个,否则受制于人。  
  但楼主忽视了楼上说的事实,唐以后不是古代吗?  中国历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是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过程,唐以前北强南弱,唐朝就是一个扭转期,之后南方就强于北方了,今天南方经济远远强于北方。  
  中华文明到达江南后才逐渐开发为富庶之地。而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地理条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和生产方式。  
  这个要从远古论起了,最开始的记载北京作为发源地,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源自北京。以北京为圆心,不断向外扩大,圆心在北京,当然整体就偏北了。还有一个,据记载看古代较现在雨、水多很多,南方靠海,又地势较低,所以引来的水灾,疫病也就多,再加上大多数的庄稼在雨水过量的土壤不适宜种植。所以难以生存。  
  @面具的爹
22:12:00  但楼主忽视了楼上说的事实,唐以后不是古代吗?   中国历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是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过程,唐以前北强南弱,唐朝就是一个扭转期,之后南方就强于北方了,今天南方经济远远强于北方。  —————————————————  唐朝之后南方依然是瘴痢横行之地,流放官员的地方,要是经济发达哪个官员不愿意去?南宋时中原落入外族之手,宋室偏安,造成了江南强过中原。  
  @九渊十哲
22:15:00  这个要从远古论起了,最开始的记载北京作为发源地,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源自北京。以北京为圆心,不断向外扩大,圆心在北京,当然整体就偏北了。还有一个,据记载看古代较现在雨、水多很多,南方靠海,又地势较低,所以引来的水灾,疫病也就多,再加上大多数的庄稼在雨水过量的土壤不适宜种植。所以难以生存。  —————————————————  扯远了,中国历史应该从夏朝开始,那时间河南,山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开始。  
  @面具的爹
22:12:00  但楼主忽视了楼上说的事实,唐以后不是古代吗?   中国历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是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过程,唐以前北强南弱,唐朝就是一个扭转期,之后南方就强于北方了,今天南方经济远远强于北方。  —————————————————  古代最牛逼的省排名河南老大,陕西老二,山西山东并列老三;现在是广东老大,浙江江苏并列老二,山东老三,河南,啊唉,也算老四吧,  
  隋唐时期,江南就是天下最富庶了。岭南山地多,那时还是部落酋长呢,要南宋时广东才被真正开发起来
  南方山多水多土地少,产不了粮食,不要拿现在的长江中下游来看,要知道以前的气候和现在不一样的,古代的北方比较湿润多雨,许多古代的河流,现在都干涸了,比如济水以前很有名的,济南就是因济水而得名,现在已经干涸了,再比如黄河以前可以通航到洛阳的,再比如北京一代以前是沼泽森林环境很好的,所以北方挺适宜居住,而南方,要么到处都是山,要么到处都是水,没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比如江苏从苏州往东都是海,现在的地貌都是泥沙逐渐沉积形成的,比如湖北在古代湖泊连绵,江河密布,真没多少土地……  
  @半半半夏
00:34:00  南方山多水多土地少,产不了粮食,不要拿现在的长江中下游来看,要知道以前的气候和现在不一样的,古代的北方比较湿润多雨,许多古代的河流,现在都干涸了,比如济水以前很有名的,济南就是因济水而得名,现在已经干涸了,再比如黄河以前可以通航到洛阳的,再比如北京一代以前是沼泽森林环境很好的,所以北方挺适宜居住,而南方,要么到处都是山,要么到处都是水,没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比如江苏从苏州往东都是海,现在的地貌都...  —————————————————  你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济宁  
  @半半半夏 23楼
00:34:00   南方山多水多土地少,产不了粮食,不要拿现在的长江中下游来看,要知道以前的气候和现在不一样的,古代的北方比较湿润多雨,许多古代的河流,现在都干涸了,比如济水以前很有名的,济南就是因济水而得名,现在已经干涸了,再比如黄河以前可以通航到洛阳的,再比如北京一代以前是沼泽森林环境很好的,所以北方挺适宜居住,而南方,要么到处都是山,要么到处都是水,没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比如江苏从苏州往东都是海,现在的地貌都...   —————————————————  @柠檬cI8
00:45:00  你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济宁  —————————————————  额,原来几千年前上海根本没有上海这块地皮。  
  那您说得刀耕火种的原始人是处于哪个时期呢  
  @九渊十哲
05:26:00  那您说得刀耕火种的原始人是处于哪个时期呢  —————————————————  六七千年前吧  
  黄河,长江两边  
  @大汉公子
11:02:00  黄河,长江两边  —————————————————  应该是黄河中下游  
  @ty_Vivi834
21:01:00  主要是山顶洞人在北方吧。要开辟南方,谈何容易。政治中心在北方,那经济中心也肯定是北方。不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要西安会是古都。  —————————————————  关中,天府之国  
  @ty_Vivi834
21:01:40  主要是山顶洞人在北方吧。要开辟南方,谈何容易。政治中心在北方,那经济中心也肯定是北方。不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要西安会是古都。  -----------------------------  中国的历史就是从西北而来、游牧渔猎状态的黄帝自西北迁徙而来。周王朝也是自西北建立了前后近800年的天下。秦始皇更是从西北起家统一六国。汉中王刘邦建立汉朝也是定都长安、还有唐朝。  西北乾门、代表天、武曲星、也叫做太白金星。九星中的六白、老男人。也是奇门中的生门。武曲星开天辟地让华夏民族不断的生息繁衍和扩张。  唐朝之后开始进入中原和华北、坎卦、代表水、贪狼星。九星中的一白、中年男人。也是奇门中的休门。宋朝金朝开始把华夏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中原华北。北京第一次成为占据中原的王朝的首都,开始了北京成为帝都的历史。  东北属于艮卦、代表山、左辅星。九星中的八白、少年男子。也是奇门中的开门。近代满清统治了中国近300年。(之前的鲜卑和后金就在不断的染指和驰骋中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让长城仅仅成为一个象征。真正的开始汉夷融合  华南湘粤离卦、代表火、右弼星。九星中的九紫、中年女子。也是奇门中的景门。现代中国起自于广东和湖南几个革命者---洪秀全、康有为、曾国藩、左宗棠、孙中山、毛泽东。在湘粤赣燎原星星之火。  所以把九星中的西北(六白)、华北(一白)、东北(八白)和华南(九紫)叫做紫白。而西南二黑、华东三碧、东南四绿、西部七赤给回避了。统一称作紫白九星
  @ty_Vivi834 7楼
21:01:00   主要是山顶洞人在北方吧。要开辟南方,谈何容易。政治中心在北方,那经济中心也肯定是北方。不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要西安会是古都。   —————————————————  @勇往之钱
22:31:00  关中,天府之国  —————————————————  比中原差点  
  @ty_Vivi834
21:01:40   主要是山顶洞人在北方吧。要开辟南方,谈何容易。政治中心在北方,那经济中心也肯定是北方。不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要西安会是古都。   —————————————————  @丁子风水择吉
10:38:00  中国的历史就是从西北而来、游牧渔猎状态的黄帝自西北迁徙而来。周王朝也是自西北建立了前后近800年的天下。秦始皇更是从西北起家统一六国。汉中王刘邦建立汉朝也是定都长安、还有唐朝。   西北乾门、代表天、武曲星、也叫做太白金星。九星中的六白、老男人。也是奇门中的生门。武曲星开天辟地让华夏民族不断的生息繁衍和扩张。   唐朝之后开始进入中原和华北、坎卦、代表水、贪狼星。九星中的一白、中年男人。也是奇门中...  —————————————————  乖乖,不懂  
  北方平原广阔,作物不缺,人口文明发源地人口多,利于练兵。南方多水道,不利于陆上作战和练兵。  
  原因  1.气候。中国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相似,日照强、雨量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后来北方逐渐变冷,越来越干旱少雨,粮食产量就少了。南方反而更宜于发展农业。  2.地理。北方有关中平原和中原,地势平坦,易于开发,故先开发。南方多山,难于开发故后开发。  3.工具。铁器产生前,要开发南方山地丘陵,是很难的。铁质农具普及后,大规模开发南方才有可能。  另外,还有人口和战乱的因素。北方人多地少以后必然向南方发展,特别是北方战争多,逼迫人口大规模南移。  大概唐宋之际,南北方经济逆转,南方比北方发达。  以上原因中,气候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气候变化的原因。在宋朝之前,中国北方的气候很温暖,比现在温度要高2-3度,黄河流域北方气候湿润温暖,那时黄河流域和现在的长江流域气候差不多,陕西关中相当于现在的四川气候,所以北方农业经济发达,宋朝开始气温下降,北方干旱寒冷,又由于游牧民族南侵,汉族开发南方,中国的南方经济才超越了北方。
  即便是现在,中原农业也不差。河南大片平原的玉米,小麦很高产。。  
  @暴力哥
17:06:00  即便是现在,中原农业也不差。河南大片平原的玉米,小麦很高产。。  —————————————————  可惜没有工业来钱  
  南宋时,北方经济就已经不如南方了。你这看法只能到北宋,
  楼主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我来补充几点:  1、文明往往起源于糟糕的自然环境。古埃及起源于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所以古埃及文明的标志就是和洪水有关的建筑、天文历法、数学;古巴比伦起源于种族和文明的碰撞,所以古巴比伦文明的标志是攻城和守城器械、律法;古印度文明是不是存在还存疑,说实话现代印度低种姓人群的文明程度基本都是对老祖宗文明的否定;古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的非周期性泛滥,古中国文明的标志是水利工程和社会组织管理。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几乎从来不泛滥的长江流域要想获得文明,如果没有战争的威胁几乎是不可能的。  2、黄河流域中游文明最终压制、消除了黄河下游和长江流域文明。黄河下游和长江流域都存在过文明程度略低的文明,现代猜想分别为东夷和九黎,从苗、壮、彝等少数民族的现状来看,在5000年前,至少这些民族的文明不会低于古印度首陀罗和贱民--也就是古印度文明。东夷文明一部分在封神之战后融入了周文明--齐国姜太公,九黎则只能猜想为一部分和周文明交流融合后诞生了楚文化,并最终被华夏文明融合。  3、两广的古文明还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就被赵佗的大秦军团彻底抹去了,古蜀国文明在战国时被秦国抹除了,浙闽的古越文明在汉武帝年轻时就被卫青屠灭了,云贵的疑似九黎文明的南诏国最后被蒙古彻底屠灭了,羌文明的北方部分在与匈奴和汉王朝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中彻底解体,最终在伊斯兰东进过程中融入了伊斯兰文明,南方部分就是今天的藏族。  4、最后要说的一点是,被大海、高山、大漠和游牧民族一直保护着的其实是欧洲和伊斯兰文明,华夏文明从黄河中游两岸启蒙后,5000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扩张,一直扩张到大海、高山、大漠,并与游牧民族进行了长达最少3000年的战争,其中有多次进一步扩张的机会都是被大漠阻挡才作罢。因此江南的经济并不是不发达,只是可能存在过非常发达的经济体,最后却被残酷的华夏文明彻底抹消了,现代考古已经证明,至少古蜀国在经济上虽然不及擅长水利的华夏民,但绝对和贫穷、落后无缘。
  @潇湘观渔
10:11:35  1.气候。中国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相似,日照强、雨量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后来北方逐渐变冷,越来越干旱少雨,粮食产量就少了。南方反而更宜于发展农业。  -----------------------------  终于有人说到点子上了  楼主嘴里的“江南水乡气候温润,雨水丰沛...”  是唐末小冰河期开始后才变成这样的  中唐以前江南的气候和现场的越南差不多  莽野丛林、蚊瘴遍地,闷热难耐,开发困难  唐末开始的小冰河期  让中原变干冷,让江南变温凉  这才促进了江南的大开发
  人家流放于岭南不是江南好不好,差了能有多远?你中学历史没学中国经济重心难移吗?  
  @安静2992
08:02:00  人家流放于岭南不是江南好不好,差了能有多远?你中学历史没学中国经济重心难移吗?  —————————————————  古代江南包括岭南  
  @平等思想-27 21:43:37  楼主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浙江一带?浙江在古代的经济一直没落后吧  -----------------------------  古代,浙江是蛮夷之地啊。少数民族的地方,随着北方入侵,把浙江的少数民族给那个了。
  古代南方比你想象的恐怖好吧,大片雨林森林,高山,交通不便,野兽多,部落土著也多,还有瘴气和疾病,当然那时候北方环境也不差,大唐西域记里说唐朝西部边关都是森林草原和河流,气候也湿润,不像今天都是隔壁和黄土和风沙大,所以能成为汉民族和华夏文明发源地  
  当然后来蛮族来了把汉人杀的十室九空,有钱的家族都跑南方避难,当然有资金就可以开发南方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暖风迟日柳初含,  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  杏花时节在江南。  —— 杜牧《寓言》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梦江南》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春梦》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苏轼《望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王安石《伤春怨》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晏几道《蝶恋花》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
  楼主混淆了江南和岭南。江南在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是一块圣地。中国古代物质产品的代表丝绸、瓷器、茶叶都出自江南,文人喜爱的笔墨纸砚的精品也出自江南。华夏文明在江南达到了它的最高峰。  江南也是人杰地灵,文人墨客辈出,连近代出的文学家、科学家也是最多的!北方和江南比,就是蛮荒之地。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系统的经济学原理_百度知道
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系统的经济学原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古代有什么是没有的呀只不过后人丢了百度“计然家”
采纳率:52%
中国古代是重农轻商的,下等行业没人去研究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经济学原理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现在发达的地方很多都是古代的蛮荒之地? 而很多古代繁华的地方都是贫民区?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在古代,福建南部直到广西这一块都叫岭南,而广东因为被五岭山脉所阻,更是远离中原文明的中心,所以自古以来就比较荒凉,人烟稀少,唯一的亮点就是广州,这个地方曾经是南...
1947 年 始 , 港 英 政 府 取 消 了 对 物 价 , 出 口 贸 易 的 管 制 , 於 是 从 该 年 始 , 香 港 恢 复 其 自 由 港 的...
咱国人养儿防老
答: 2018年新政策有哪些
答: 15世纪在帖木儿王朝的统治下,中亚文化艺术一度十分繁荣
答: 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狮子岩是一座平地堀起的石山,海拔高度370米,传说斯里兰卡古国王迦叶波一世在 此处修建城堡。用石灰、砖和泥筑成的长廊和台阶由...
答: 丹东单鼓最早可追溯到女真人时期的萨满跳神活动,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呢?有学者曾经就这个问题提出过“康德式”的反问:不应该问为何“古代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而是应该问“为何欧洲发展出了资本主义”。我觉得这个反转很好。确实,放眼全世界,七大洲只有欧洲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然后将其影响渗透到全世界。那么,或许我们要问:为何是欧洲?为何不是中国?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是领先全世界的吗?有学者提出过中国古代经济的几个特点:一、中国的社会经济早熟但是不成熟;二、中国的战乱过多,这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兴衰;三、封建制度过于完善与强大,压制了社会的活力。我觉得第一点很值得我们今人反思。这种提法对吗?什么叫“早熟又不成熟”?中国古代经济确实“早熟”,很多农业技术与发明,都远远早于欧洲,例如铁器的制造与牛耕的使用。但是,中国经济在很快地“早熟”后,却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我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唐宋时代应该算是达到了巅峰,但在此后的近千年时间内,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变化。明清时代的农耕水平,较之从前毫无进步。这种“早熟又不成熟”的特征,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吧?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