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教您 rfid技术的识读数量和标签改造的相关问题

RFID在电力系统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作者:韩磊
来源:天津电力
摘要:利用RFID技术和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开发一种采用射频标签识读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的新途径,结合GPS卫星定位,建立更智能化的电力监测系统,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管理模式,提升电网对重大灾情的应对能力。本文介绍了RFID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实际应用中现存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1644篇]&&[97篇]&&[45篇]&&
  2008年初,百年罕见的雪灾袭击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电网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罕见的雪灾压断了高压电线,压塌了电塔,致使电力供给中断。以受灾严重的湖南电网为例,全省so kV3条线路(含联络线)停运1条,占so kV线路总数的3%。全省20kV277条线路停运34条,占2OkV线路总数的12%;全省220 kV变电站(含电厂升压站)1巧座,全停9座,占220kV变电站总数的8%。雪灾暴发后各地极力抢修,但恢复缓慢,暴露了中国电网建设的薄弱与明显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对各级电网的监测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电力设施的具体相关信息。
  当前,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力监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需要一种信息载体,以记录想要监测的电力设施相关信息。目前条形码的技术已是非常成熟,其应用已是无处不在,基于条形码的传统的商品包装和物流管理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但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条形码的某些特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时代的高自动化智能管理,而需要一种智能的电子标签取而代之,RFID射频无线电子标签的特点正好可以取代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的出现将给未来的电力电网监测系统提供一条新思路。
  I RFID电子标签概念及应用前景
  1.1 概念
  事实上RFID射频电子标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实际在20 世纪80 年代已经出现,一直应用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仓库中的物品管理或车站检票。只不过这种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形态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适用于作为信息载体了。
  RFID是RadioFerquencyl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目标中的相关数据。
  1.2 前景
  雪灾后的电网恢复工作十分艰难,尤其是江西和浙江,之所以艰难因为在进行电网建设初期,为了节约能耗,江西和浙江主网一些塔架都选择在山区,而山区气温低、风大,倒塔最严重。而且受当地地理自然条件限制,对损坏的电力杆塔的相关信息不能准确的掌握。因此也不能及时拿出灾后的修复方案,延误抢修时间。而应用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的电力监测系统可以帮助解决这一实质性难题。
  RFID标签被吸附在电力杆塔上,从杆塔建起的第一天到它报废,RFID标签就像身份证一样,记录其一切信息,包括编号,建成时间、日常维护、修理过程及次数,此外还可以记录杆塔相关地理位置和经纬坐标,以便构建基于GPS的电力网分布图。带有终端询问式读写装置的直升飞机可以从空中读取到杆塔的状况信息,以判断杆塔是否损坏、是否生锈,以及其详细地址。终端天线安装在直升飞机的腹部,并向下引出。
  2 可行性分析
  2.I RFID工作原理
  RFID电子标签分为被动标签(Pasisvetags)和主动标签(Activetags)两种。主动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同时体积较大,与被动标签相比成本更高,也称为有源标签。被动标签由阅读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成本很低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比主动标签更小也更轻,读写距离则较近,也称为无源标签。有源标签因为其长距离识别的优势,主要应用于大型的高速运动物体的标识的识别之上,这里所说的电力杆塔上使用的就是主动式UHF超高频RFID标签,其频段在860MHz一96() MHz之间,以保证直升飞机能在空中50m之外与RFID标签保持正常通讯。
  2.2 RFID电子标签识别系统的构成
  一个真正的RFID电子标签识别系统至少应包含电子标签、、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设备以及系统软件。
  (1) RFID电子标签(Tag):,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物品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2 )阅读器(Rae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人)标签信息的设备;
  (3)天线(Antenan):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它一方面给无源的电子标签提供电能,另一方面也通过它接收电子标签上发出的信息,它也可向电子标签发射写入的信息。另外在每个电子标签上也有其自已的微形天线。
  RFID电子标签由天线和专用芯片组成,天线是镀在塑料片基上的铜膜线圈,在塑料基片上还嵌有体积非常小的集成电路芯片(现在已经只有芝麻粒大,还可更小),在这个集成电路芯片中有高速的射频接口,控制单元,EEPROM三个模块组成。
  RFID电子标签技术与条形码(Bacrde)e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
  1)不需要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
  2)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3)读取距离更远;
  4)可以写人及存取数据,写人时间快;
  5) 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
  6)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
  7)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
  8)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阅读器主要包含无线电收发天线、数据通讯及相应的控制电路。电子标签主要包括无线电波接收与发射的电路、电源、及存储数据的电路。数据处理与存储的设备往往是PC机,PC机上一般安装相应的系统软件与数据库管理软件。
  3 电力设施监测系统的构建
  3.I RFID电子标签的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在杆塔刚建成时,一些杆塔固定属性就事先写进标签中,例如:建成时间,杆塔编号等,同时可以利用GPS定位装置记录下杆塔的经纬度信息,这些信息也作为固定属性写人标签。每次对杆塔进行维护后,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手持式读写器(通常是嵌人读写模块的掌上电脑,构成原
  理基本与阅读器相同)把相关维护信息写入标签,包括杆塔的经纬度位置、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信息。
  根据基于GPS的电力网分布图来查看杆塔分布情况,以便快速确定问题杆塔的地理位置。为抢修人员提供有效修复方案。
  3.2 相关流程
  按期指派直升飞机对杆塔进行巡检,尤其是在发生雪灾等重大灾情后陆地状况十分恶劣时,空中监测是必然措施,飞机上的阅读器对杆塔进行身份识别,在取得电线杆塔具体信息后,返回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管理中心上进行下一步处理。为了使信息更加直观化,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建立基于GPS 的电力网分布图,把地图的视觉效果、电力设施地理信息和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在电子标签内的经纬度信息录人电脑后,通过数据库查找,直接在分布图上显示杆塔的具体地理位置,配合实景相片达成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
  4 需要应对的问题
  4.1 RFID电子标签的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际上现在有两家权威的RFID电子标签标准研究机构,代表着RFID电子标签标准的发展方向。一个是199 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AutoIDCenter(自动In中心),另一个是日本203年3月成立的泛在的ID中心(UbiquitousIDCenter无处不在的ID 中心)。上述两个中心所推出的标准化规格有一些差别。例如在“自动ID 中心”的规格中,以96位代码描述在IC标签中所容纳的数据,而“无处不在ID 中心”则采用128 位代码。“自动ID 中心”以利用互联网为前提探讨IC标签机制,而“无处不在ID 中心”则考虑在不连接因特网的情况下使用IC标签。目前两中心均已开发完成各自的基础架构。AutoIDCenter提出的是由被称为ePC 的96位ID、管理ID信息的PML服务器以及检索PML服务器位置的ONS(对象名称服务器)服务器组成的架构。ubiquitousIDcenter将应用面向T一engine的技术。包括128位ID和名为E作(实体传输协议)的专用协议等。还包括用于搜索IC标签和服务器位置的地址解析服务器(ARS)。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RFID得以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4.2 通讯
  实际中,直升机的金属部分、电力杆塔及电缆会对标签及阅读器的天线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信号屏蔽,这会直接影响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正常通讯。此外较高的差错率也是RFID技术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都需要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但随着RFID电子标签的日益普及,RFID技术将会遂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必由之路。
  5 结论
  在未来的电力监控系统中,RFID电子标签的优良特性及智能管理会帮助人们更及时更准备的掌握各类相关信息。电力设施一旦出现损坏,它将指导做出正确的维修方案,节省宝贵的修复时间。从而提升整个电网应对各类自然灾难的能力,使电网更加坚强。
&已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9-179-169-129-119-10
关键字搜索:新闻中心:[11360篇]&&[369篇]&&[390篇]&&成功应用:[1420篇]&&[82篇]&&[44篇]&&解决方案:[1558篇]&&[85篇]&&[59篇]&&
图片文章:
最新发布产品
推荐解决方案
推荐成功案例1688.com,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平台
1688/淘宝会员(仅限会员名)请在此登录
cbulogin.center.et2Server is OK我想请教您 rfid的识读数量和标签改造的相关问题_百度知道
我想请教您 rfid的识读数量和标签改造的相关问题
我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有两个想法望您解答一下。
一,比如一品牌的识读器一秒钟可以识别300个标签,如果在射频覆盖范围内有2000个标签,该设备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读取到我需要的标签?
二,我想在电子标签中加一个小灯,无源的电子标签能否靠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所说的一秒钟可以读300个标签& 一般是在理想环境下,实际使用最好是测试,如果范围内有2000个标签,做的好的读写器会有防碰撞算法,也就是说一些标签读过了就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再读取而是去读取其他没有读取的标签。理论上2000个标签应该也可以在10秒内读完。电子标签上加小灯这个很难实现,毕竟RFID无线电磁波供应的能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更多的电能驱动灯泡。
采纳率:8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部分资料来自我们博士的PPT,部分来自网络和他人的论文。
*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智能卡技术(第四版)&&IC卡、RFID标签与物联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王爱英 主编)
* 我仅仅整理了下边的内容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最广泛的应用是射频识别卡。
扩展 常见的自动识别方法和技术包括:光学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和RFID射频技术等。
RFID较其它技术明显的优点是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需接触便可完成识别。
智能卡(IC卡)
智能卡("Smart Card"),也称作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即 IC 卡)。它一般指将集成电路芯片嵌装于塑料等基片上制成的卡片,外形与磁卡相似,芯片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等功能。现在,IC 卡产品已经进入到金融、电信、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各种领域 。
根据读写方法的不同,IC 卡可以分为接触式 IC 卡和非接触式 IC 卡。两种卡的集成电路均密封在塑料卡基片内部,可防水,防尘,防磁。接触式 IC 卡的表面可以看到一个方型镀金接口,共有八个或六个镀金触点,用于与读写器接触,通过电流信号完成读写。非接触式 IC 卡的卡内除了包含 IC 卡电路,还含有相关射频收发电路及天线线圈。IC 卡在一定距离内即可接收读写器的信号,实现非接触读写。
射频识别卡
射频识别卡(简称射频卡、RFID 卡), 也被称作非接触式 IC 卡(Contactless Smart Card)或非接触 IC 卡、非接触卡、感应卡。可广泛应用于物流、个人身份识别、智能停车场、门禁系统、防伪系统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多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RFID 卡的优点
RFID 卡的应用
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阅读器,所以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为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标签(Tag)三大组件。
阅读器:读取或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
天线: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
电子标签(或称射频标签、应答器):由芯片及内置天线组成。芯片内保存有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识性信息,是射频识别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电子标签进入天线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
1. 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2. 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
3. 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4. 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5. 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射频信号的耦合
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Ⅰ) 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Ⅱ)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
变压器模型
雷达原理模型
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典型工作距离
典型工作频率
125kHz, 225kHz, 13.56MHz
433MHz, 915MHz, 2.45GHz, 5.8GHz
具有环形天线的典型低频、高频标签
具有双极天线的超高频和微波标签
针对上述两种耦合方式而采用的两种调制方式为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RFID频率是RFID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指标,它决定了工作原理、通信距离、设备成本、天线形状和应用领域等因素。RFID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860-960MHz、2.45GHz、5.8GHz等。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集中在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区域。
频率越高,传播距离越远,但是绕射或穿透能力较弱。
双频标签与双频系统
利用高频和低频的各自长处设计识别距离较远和穿透能力较强的双频产品,可用于动物识别、导体材料干扰和潮湿的环境。
双频RFID系统主要应用于距离要求较远、多卡识别和高速识别的场合,如:供应链管理、人员流动跟踪、动物跟踪与识别、采矿作业和地下路网管理及运动计时等。
我国RFID的频段规划
UHF频段的RFID技术具有电波传播性好、标签尺寸适中等特点,适合长距离识别和大规模应用,因此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
各国在这一频段的频率规划及使用情况各不相同(欧洲使用的超高频是 865~868MHz,美国是 902~928MHz,日本是 952MHz~954MHz),但都集中在 860~960MHz 范围内。
我国UHF频段试行使用频率为&840~845MHz&和&920~925MHz。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作用距离是射频识别系统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作用距离,标签天线和读写器之间的耦合可以分为三类: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和远距离系统。
(1) 密耦合系统
密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范围是 0~1cm。密耦合系统的标签与阅读器之间是电感耦合。其工作频率一般在 30MHz 以下。
(2) 遥耦合系统
遥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可以达到 1m。遥耦合系统又可以细分为近耦合系统和疏耦合系统,前者的典型作用距离为 15cm,后者为 1m。所有遥耦合系统在阅读器和标签之间都是电感耦合。遥耦合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 13.56MHz,也有其他频率,如 6.75MHz,27.125MHz 或者 135kHz 以下。
下一篇博文的实验就是一个近耦合系统,我粗略测量发现通信距离是4cm左右,工作频率是13.56MHz
(3) 远距离系统
远距离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是 1~10m,个别系统也有更远的作用距离。所有的远距离系统的阅读器和标签之间都是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远距离系统都是在微波范围内用电磁波工作的,发送频率通常为 2.45GHz,也有系统使用的频 率为 5.8GHz 和24.125GHz。
其他相关技术
阅读器和 RFID 卡之间能量的传递基于耦合变压器原理。
负载调谐,用数据信号来对卡里的负载进行数字调节。
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有 振幅键控 (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 、频移键控 (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和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ASK 和 PSK 更为常用。
数据编码,一方面便于数据传输,另一方面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使用的编码方法有:NRZ 编码(Non-Return-to-Zero)、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单极性归零制编码、米勒编码(Miller)、修正的米勒编码、差动双向编码、差动编码。
数据完整性
在射频识别的通信过程中最常用的校验方法是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还有纵向冗余校验。
射频识别系统工作时,有两种最基本的通信:从阅读器到标签的通信和从标签到阅读器的通信。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多路存取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空分多路法(SCDMA)、时分多路法(TDMA)、频分多路法(FDMA)、码分多路法(CDMA)。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是TDMA。
防冲突算法,基于帧的分时隙的ALOHA协议,Q协议、随机二进制树协议和查询二叉树协议。
数据安全性
相互对称的鉴别
加密的数据传输
技术的具体细节可以到文末下载我们博士的PPT,结合课本认真学习。
近耦合IC卡&&Mifare 1
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是载波频率为 13.56MHz,工作距离在 2.5~10cm 的近耦合IC卡,其国际标准为ISO/IEC 14443。
Philips 是世界上最早研制 RFID 卡的公司,其 Mifare 技术已经被制定为 IS0/IEC 14443 TYPE A 国际标准。
Mifare 1 卡的特性
Mifare 1 芯片逻辑结构
Mifare 1芯片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射频接口、数字处理单元、EEPROM三部分:
射频接口:在 RF 射频接口电路中,包括有波形转换模块。它可接收读写器上的 13.56MHZ 的无线电调制频率,一方面送调制/解调模块,另一方面进行波形转换,然后对其整流滤波,接着对电压进行稳压等进一步的处理,最终输出供给卡片上的电路工作。
防冲突模块:如果有多张Mifare 1卡片处在读写器的天线的工作范围之内时,防冲突模块的防冲突功能将被启动工作:根据卡片的序列号来选定一张卡片。被选中的卡片将直接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未被选择的卡片处于等待状态,准备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认证模块:在选中一张卡片后,任何对卡片上存储区的操作都必须要经过认证过程,只有经过密码校验才可对数据块进行访问。Mifare 1 卡片上有 16 个扇区,每个扇区都可分别设置各自的密码,互不干涉。因此每个扇区可独立地应用于一个应用场合。整个卡片可以设计成&一卡通&形式来应用。
控制和算术运算单元:这一单元是整个卡片的控制中心,是卡片的&大脑&。它主要对整个卡片的各个单位进行微操作控制,协调卡片的各个步骤;同时还对各种收/发的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处理、CRC 运算处理等等。
EEPROM 接口:连接到 EEPROM。
加密单元:Mifare 的 CRYPTO1 数据流加密算法将保证卡片与读写器通信时的数据安全。
EEPROM:1K 字节,分 16 个扇区。每扇区 4个块,每块 16 字节。
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和读写控制
下面就不写了,这一节的PPT我也没有,不够我们博士倒是有的,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下篇博文呢我会写基于 Arduino 的简单的 RFID 实验,也是完成我们博士的实验报告的依据。
最后附上跟本文相关的一些资料:
阅读(...) 评论()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RFID安全的十大问题与威胁
  和其它设备一样,设备的安全性并不完美。尽管RFID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带来的安全威胁需要我们在设备部署前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几个RFID相关的安全问题。
  1.RFID伪造
  根据计算能力,RFID可以分为三类:
  1.普通标签(tag)
  2.使用对称密钥的标签
  3.使用非对称密钥的标签
  其中,普通标签不做任何加密操作,很容易进行伪造。但普通标签却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和旅游业中,攻击者可以轻易将写入一张空白的RFID标签中或者修改一张现有的标签,以获取使用RFID标签进行认证系统对应的访问权限。对于普通标签攻击者可以进行如下事:
  1.修改现有标签中的,使一张无效标签变为有效的,或者相反,将有效的标签变为无效。例如,可以通过修改商品的标签内容,然后以一个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件昂贵的商品。
  2.同样还是修改标签,不过是将一个标签内容修改为另一个标签的内容,就是狸猫换太子。
  3.根据获取到的别人标签内容来制造一张自己的标签。
  所以,当想在一些处理如身份证这种包含敏感信息的系统中使用RFID标签时,一定要使用加密技术。但如果不得不使用普通标签的话,一定要确保配有相应的安全规范、监控和审计程序,以检测RFID系统中任何的异常行为。
  2.RFID嗅探
  RFID嗅探是RFID系统中一个主要的问题。RFID阅读器总是向标签发送请求认证的信息,当阅读器收到标签发送的认证信息时,它会利用后端验证标签认证信息的合法性。但不幸的是,大部分的RFID标签并不认证RFID阅读器的合法性。那么攻击者可以使用自己的阅读器去套取标签的内容。
  3.跟踪
  通过读取标签上的内容,攻击者可以跟踪一个对象或人的运动轨迹。当一个标签进入到了阅读器可读取的范围内时,阅读器可以识别标签并记录下标签当前的位置。无论是否对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进行了加密,都无法逃避标签被追踪的事实。攻击者可以使用移动机器人来跟踪标签的位置。
  4.拒绝服务
  当阅读器收到来自标签的认证信息时,它会将认证信息与后端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比对。阅读器和后端数据库都很容易遭受拒绝服务攻击。当出现拒绝服务攻击时,阅读器将无法完成对标签的认证,并导致其他相应服务的中断。所以,必须确保阅读器和后端数据库之间有相应防范拒绝服务攻击的机制。
  5.欺骗
  在欺骗攻击中,攻击中常常将自己伪造成为一个合法的用户。有时,攻击者会把自己伪造成后端员,如果伪造成功,那么攻击者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例如:相应无效的请求,更改RFID标识,拒绝正常的服务或者干脆直接在系统中植入。
  6.否认
  所谓否认就是当一个用户在进行了某个操作后拒绝承认他曾做过,当否认发送时,系统没有办法能够验证该用户究竟有没有进行这项操作。在使用RFID中,存在两种可能的否认:一种是发送者或接收者可能否认进行过一项操作,如发出一个RFID请求,此时我们没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发送者或接收者是否发出过RFID请求;另一种是数据库的拥有者可能否认他们给予过某件物品或人任何标签。
  7.插入攻击
  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试图向RFID系统发送一段系统命令而不是原本正常的数据内容。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攻击者将攻击命令插入到标签的正常数据中。
  8.重传攻击
  攻击者通过截获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记录下标签对阅读器认证请求的回复信息,并在之后将这个信息重传给阅读器。重传攻击的一个例子就是,攻击者记录下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用于认证的信息。
  9.物理攻击
  物理攻击发送在攻击者能够在物理上接触到标签并篡改标签的信息。物理攻击有多种方式,例如:使用微探针读取修改标签内容,使用X射线或者其他射线去破坏标签内容,使用电磁干扰破坏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
  另外,任何人轻易的使用小刀或其他工具人为的破坏标签,这样阅读器就无法识别标签了。
  10.病毒
  同其他信息系统一样,RFID系统很容易遭受的攻击。多数情况下,病毒的目标都是后端数据库。 RFID病毒可以破坏或泄露后端数据库中存储的标签内容,拒绝或干扰阅读器与后端数据库之间的通信。为了保护后端数据库,一定要及时修补数据库漏洞和其他风险。
  虽然RFID系统常常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但是由于RFID系统低廉的成本,使得其在很多领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当准备部署RFID系统时,一定要更多的关注其安全问题,特别是本文描述的前四种攻击:伪造、嗅探、跟踪和拒绝服务攻击。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小石潭记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fid属于物联网哪一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