冨最强创业团队队

富瀚微电子杨小奇创业谈:拥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没有立足之地富瀚微电子杨小奇创业谈:拥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没有立足之地一种生活新方式百家号日,富瀚微电子登陆创业板。从最初芯片产品收入很少、员工只有20人左右的小公司,成长为如今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人员过百人的安防等领域的视频处理芯片设计公司,富瀚微电子成功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我社出版的《IT人在路上》一书收录有对创始人杨小奇的长篇专访。以下内容摘自《IT人在路上》一书《IT人在路上》作者:王珏 陈国湧 邓煜坤 高博定价:88元书号: 978-7-313-15548-1/F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信息技术是如日中天的行业,创业更是时下炙手可热的社会焦点。《IT人在路上》借鉴服务学习的框架理念,通过大学生采访者与12位创业者的访谈,试图展现这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并从求学、家庭教育、业余爱好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剖析一个创业者成功的奥秘。书中插入增强现实效果的访谈视频,多角度供大学生、商界人士、准备创业的人士和创业者阅读,从中感受创业的体验。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创业或不创业,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创业是一种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已经下海了,那就继续走江湖吧。”谈及“创业”,杨小奇笑着摆手,那个年代还没有“创业”这一概念,在深圳已经下海,便自此开始了“走江湖”的人生。平和的心态,敏锐的嗅觉和敢想敢为的做事风格大概是创业者们普遍共有的一种姿态。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初期“阵痛”,资本加速流动,供需关系改变,单凭体制内的力量已经无法破解新增的社会问题。于是,从领导层面开始尝试“简政放权”,鼓励民间资本,号召人们“下海”。当时下海都是自愿的么? 倒也不尽然,在体制化的沙漠里存活了二、三十年, 大部分人哪儿还会“游泳”,但迫于温饱的问题,以及对财富最原始的渴望,很多人还是一咬牙、一跺脚地下去了,毕竟还能扑腾两下,从前可是连“淹死”的机会都没有。对比如今的局面,整个社会都在争做创业的“温床”,政府频频出台政策鼓励创业,资本市场的热钱也自发地流入,连社会舆论都对创业者极大地偏帮和爱护。在个人意愿上,创业个体也多出于兴趣追求、自我实现,以及对社会未来的预期。其实无论“创业”还是“下海”,都可能充当着转型期的“社会实验品”,风险永远存在,个体在其中的命运,往往要受到自身因素和环境变迁的双重考验。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从“下海”到“创业”,词性变了,环境变了,人也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影响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保持批判主义的理性以及能够克服人类贪婪本性的自制力。国家的任何一个政策都是从整体出发的战略选择,发生的转折对历史而言可能就是一朵小浪花儿,但对个体往往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曾经的“下海”,还是如今的“创业”,个体都要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抉择,而面对那些你无法参透和左右的“历史规律”,只好心存敬畏,最终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深圳的环境也给了杨小奇出发的一次机遇。1992年,邓小平南巡归来,鼓励创业。市场经济开始起步,越来越多的机会摆在了年轻人的面前。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体制,闯入社会。事实上,当时的“下海潮”,在全国各地很普遍。人社部曾做过统计,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不辞职却投身商海(停薪留职、兼职)的人超过1000万人。那一拨下海潮中,许多体制内的人都勇敢地下海创业了,许多大学生也把创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梦想。创业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由此也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环境推动下,杨小奇正是在90年下海的。离开国企后,物质压力不大,心很安定,又有七八个老部下的跟随和家人的支持,便决定下海闯荡。二零一四年一月十八日刊的《经济学人》做了一个关于科技创业的专题,里面有一章就叫做“HackingShenzhen”(黑客深圳),文章指出深圳从九十年代开始就是世界上最适合硬件创业的地方。而杨小奇最初创业的地方就是现在深圳华强北的前身。这个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不亚于硅谷之于程序员的创业天堂早在数十年前就为杨小奇这样的平民企业家提供了发展平台,深圳得天独厚的货源条件加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杨小奇不断进步的阶石。深圳城市环境的氛围,或是自身敢拼的性格,都给了杨小奇果敢出发行走江湖的理由,杨小奇说,“创业对我而言就是一种维持生活的方法,一种生活方式,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乐此不疲”。一切总归要走下去,还能有多惨?创业路上,总会有数不尽的艰辛与困难,最难的时候,不曾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创业者当时的想法与思考,也不懂得究竟怎样的困境会让一个笃定的创业者选择放弃。对于现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富瀚微电子而言,也曾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危机。对于富瀚微电子成立至今的十多年里,最艰难的日子大概是在2007年左右,杨小奇透露,那是公司初创三四年的时期,种种原因下,总经理走了,项目经理也走了,凡此种种,项目青黄不接,资金周转不灵,不断投入人力却没有收入。谈起那段凄凉的时光,杨小奇倒没有那般悲观,“一切总归是要走下去。”他语气坚定地说,“微电子行业产业链大,简简单单的生产一个贴片电阻电容都是很大的产业,大不了我们也回去继续卖芯片,就和在深圳时一样,不会有更惨的境遇了。”对微电子产业的信心里带着打趣,这大概就是一种他所选择的生活。眉宇间充满着对于微电子行业的笃定,字里行间也透出坦然、乐观的态度。拥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没有立足之地。IC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立身之本即为其技术,这也是如今的科技创业根本的立足之处。杨小奇从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微电子行业内的工作,对人才和技术的积累,成为了他创业的资本。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在一起共事时间比富瀚微电子本身的历史还要长的技术团队。从深圳的国营企业离开起,他一直拥有自己的跟随者,共同的目标和努力给了杨小奇团队常人难及的竞争力和实力。富瀚微电子为什么会成立之初选择定位在H.264技术? 该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自然是足够充分的理由。这从H.264被确立为国际标准到富瀚微电子成立前后时间不到一年便可看出。不过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创建前便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市场前景固然重要,但创业者需要评估的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杨小奇强调,“就好比谁都知道3G基带处理芯片的未来发展非常诱人,但是具有足够技术实力能够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却少之又少。”而据他表示,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是富瀚微电子创业团队的强项。 “早在1997 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一起共事,进行专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发工作。我们的创业者们积累了大量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开发经验。”不论是最初的创业团队还是如今的富瀚微电子,团队中都不乏上海交大的校友。最初和上海交大自动控制系学长在国营的企业结识,后一同下海,一起开创了深圳的公司,这位学长现在也是富瀚微电子深圳公司的负责人,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现在依然是公司核心员工。从深圳到武汉再到上海,杨小奇团队中的人有所来去,但是与上海交大的联系一直至关紧密。戎蒙恬教授是上海交大的退休教授,是当年杨小奇研究生时期的导师,也是对杨小奇创业过程影响很大的长辈。杨小奇作为戎蒙恬教授实验室的前辈,因为一直坚守行业,公司的技术方向与实验室对口,公司成立后便为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同样也吸引了一批同门师弟师妹们的加盟,灌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也壮大了公司的技术力量,使得公 司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在校期间,杨小奇蒙受导师的教诲,离开上海交大,仍能相互联系,彼此协助,届届相传,代代维系,让交大人的网越织越密,交大人的情越系越浓,交大人的精神永流不息,也让交大人的智慧与汗水一起引领社会的科技发展潮流,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情谊与缘分。自身技术的优势和行业经验的积累,给了杨小奇底气,成为其创业之根本,自立门户之依托。“行业内拥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没有立足之地。”杨小奇说道。选择就选择了,反正又没法儿重来。至于为什么会开始跑市场而不是埋头做技术,这要追本溯源到杨小奇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他在深圳国营企业做销售的那段经历。国营企业招聘高级工程师,企业内部的情况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都在忙于制造和生产, 新招进的高校毕业生们便要从销售做起,在销售领域杨小奇结识了很多行业内的人,而对自己的定位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老杨就是卖东西的”,这样简单直接的标签在那个年代和他打交道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就这样杨小奇告别了纯技术,走上了洞悉市场把握市场之路。“选择就选择了,反正又没法儿重来。没什么好后悔和遗憾的。”杨小奇说得云淡风轻。当然也会与朋友谈笑间畅想另一种生活写成的人生,但一旦做了选择,便会在此选择的道路上认真生活。杨小奇也坦言“自己的几度辗转,有些时候并不是先因自己喜欢什么而做选择,而是先做了选择然后认真去做,也许再做一定程度上的修正。”这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在于他喜欢做什么,而在于学会喜欢正在做的事” 的另一种诠释吧。采访人: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许昀璐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金之光微信号:sjtupress长按识别二维码点赞、转发,分享你的感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一种生活新方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为什么不来几个有趣和有趣的设计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邮箱youkujubao@service.alibaba.com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和Copyright(C)2018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A股富豪20强创业发家史
A股富豪20强创业发家史,看富豪如何发家
  三一重工创始人226.51亿元No.1梁稳根虽然账面财富缩水了40%,但在A股富豪们集体过冬的背景下,三一重工(600031.SH)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梁稳根仍然以226.51亿元的持股市值稳稳当当地坐在了A股千富榜首富的位置上,第三年成功卫冕。梁稳根在创业之初,可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梁稳根就放弃了人人羡慕的机械厂工作,做过“羊贩子”,卖过酒也做过玻璃纤维。数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之后,历经磨练的梁稳根最终和志同道合的几个好友成立了自己的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这就是三一集团的雏形。在短短二十年内,梁稳根掌舵的三一集团打破了中国重工行业只有洋品牌的神话。目前,三一重工是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日,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于A股上市,是中国股权分置改革首家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目前,三一重工总市值高达618.89亿元,通过三一集团间接持有公司36.61%股份的梁稳根成为A股千富榜的首富。(黄婷)  长城汽车实际控制人193.58亿元No.2魏建军在A股集体失血的背景之下,凭借着长城汽车近一年高达57.39%的涨幅,持有长城汽车34.94%股份的魏建军在A股的账面财富大幅增长至193.58亿元,从去年第十五位一跃登上A股富豪榜的第二名。1990年,在对汽车产业前景的无限憧憬和信心之下,26岁的魏建军承包下位于保定城南的南大园乡长城汽车厂(长城汽车的前身),并将这家负债累累的公司顺利实现扭亏。稳住脚步之后,魏建军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放在了皮卡上,到了1998年,长城汽车已经成为国内皮卡行业的龙头。但魏建军似乎永远不甘人后,在长城皮卡处于市场巅峰的时候,魏建军已经进行了下一步的布局,将长城由皮卡过渡到SUV(运动型多功能车),进军大中城市市场。日,魏建军带领长城汽车在香港联交所顺利上市交易。去年9月份,长城汽车回归A股,长城汽车的业绩在回归之后也仍然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在魏建军心中,长城汽车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黄婷)  广汇能源实际控制人171亿元No.3孙广信孙广信在新疆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一手打下的广汇能源在新疆被誉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面旗帜”。孙广信的人生也极富传奇色彩。1962年,孙广信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高考之后孙广信选择了参军,并参加了1979年的中越战争。1988年,孙广信转业后,用借来的5万美元开了一家海鲜餐馆。之后又开始进军石材和房地产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盖出了当时乌鲁木齐最高的写字楼“广汇大厦”。广汇集团借助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契机不断壮大,先后进入石料业和房地产开发,并很快占领了当地市场。2002年,广汇集团初次试水能源行业,购买了中石油吐哈油田伴生气源,建起了年产能5亿立方米的LNG项目。目前,广汇集团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陆基LNG能源供应商。孙广信通过新疆广汇实业投资持有广汇能源75.17%股份,并同时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友好集团的股份,合计持股市值达到171亿元,跃居A股千富榜第三位。(黄婷)&  歌尔声学实际控制人160.67亿元No.4姜滨家族谁是潍坊最有钱的人?在拥有7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山东潍坊,姜滨用现代技术实现了财富的跨越,被称为中国“蓝牙一哥”。处事低调的姜滨很少谈及自己,而他的发家史也显得越发神秘。据坊间传闻,最初姜滨只不过是潍坊市无线电八厂的一个车间技术员,在厂子倒闭后,姜滨则利用了八厂原来的技术,成立了一家电子元器件组装企业,主打产品就是话筒。2001年,姜滨与妻子携手成立了歌尔声学,凭借着在行业浸淫了超过20年的坚实基础,在公司成立仅仅7年之后,歌尔声学完成了上市。在歌尔声学的管理框架内,深重的家族印记挥之不去。除了夫妻档之外,2005年,姜滨的弟弟姜龙也加入歌尔声学,担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负责的业务也是市场和销售,主要专注于海外市场。  苏宁电器实际控制人131.41亿元No.5张近东早在1990年创业之初,张近东兜里所有的钱加起来不过10万元。当时的张近东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他持有的30.27%的苏宁电器股份市值已经达到131.41亿元,他个人也成为了A股千富榜中第五个最有钱的人。怀揣着10万元,日,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这就是后来的苏宁电器。在创立苏宁交家电之后,张近东创新之举就层出不穷,最早的时候在业界首次建立起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为苏宁掘得第一桶金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苏宁电器发展过程中,张近东又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扶植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稳定货源的厂商合作全新模式。2003年,张近东更在全国首创“3C模式”。日,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交易,趁着IPO融资的优势,加快全国范围内的经营扩张,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很快打败国美成为家电行业龙头,之后受益于家电下乡、保障房建设以及城市大量的更新换代需求,继续快速扩张。苏宁电器上市以后成为了A股第一白马股,作为苏宁电器的实际控制人,张近东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黄婷)  海康威视投资人121.41亿元No.6龚虹嘉在国内的天使投资人当中,龚虹嘉应该算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了吧。凭借着早期投资的海康威视,持股比例22.1%的龚虹嘉如今身家已经达到121.41亿元,在A股千富榜中位列第六位,也是前10名A股首富当中唯一一位天使投资人。2001年11月,龚虹嘉与浙江海康信息技术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龚虹嘉的初始投资金额为245万元,时隔11年之后,他的回报率已经接近5000倍。虽然只是天使投资人的身份,但在海康威视的发展过程中,龚虹嘉并非只是资本注入那么简单。在投资第一年,龚虹嘉每个月都有10天要待在杭州,为海康威视花费了诸多心血。从海康威视的管理位置上退出之后,龚虹嘉推行的一系列股权激励制度让海康威视的经营层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日,海康威视成功登陆A股,目前,海康威视已经占据了国内视频监控领域三分之二以上份额。(黄婷)  信立泰创始人119.82亿元No.7叶澄海家族今年以来信立泰的股价上涨超过70%,让其创始人叶澄海家族财富越百亿,排名跻身千富榜前十。叶澄海曾任深圳市副市长、广东省委常委,1984年9月遭遇了仕途“滑铁卢”,连降三级,从副省级变成了一个副处级干部,并被派往湖南郴州任经委副主任。1985年,仕途不顺的叶澄海下定决心辞职下海,弃政从商,而当时他已经42岁。1986年,叶澄海在深圳先后创办丝绸服装厂、生产验钞机的电子厂。不久,更去了美国、南美等地经商,之后又放弃到手的美国“绿卡”,回国创立了香港美洲国际集团、广州广海房地产有限公司、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叶澄海家族是信立泰的实际控制人,叶氏家族持有信立泰总股本比例高达73.96%。其中,叶澄海和廖清清夫妇持有深圳信立泰的控股股东香港信立泰100%的股权。叶澄海和廖清清的女婿陈志明控股的润复投资(陈志明持有润复投资股权为89.9%)持有深圳信立泰2.67%的股权。叶澄海家族的财富达到119.82亿元。(高文婧)  希望集团创始人117.18亿元No.8刘永好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的财富由去年的223.54亿元下降至今年的117.18亿元,其财富榜排名也从去年的第四名下降为今年的第八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刘永好,喜欢穿T恤休闲裤,爱吃回锅肉、麻婆豆腐。刘永好出生于1951年,家庭条件并不好。1982年,刘永好和三位兄长一道,辞去其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开始养鹌鹑创业。随后的8年时间里,他们创出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如今希望集团已经是中国100家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的第一名,曾被中国国家工商局评选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名。民生银行成为刘永好第二笔重要投资。1996年,在刘永好等人的倡议下,民生银行成立,刘永好任副董事长。目前,刘永好家族持股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新希望(000876.SZ,最终持股比例21.03%)、民生银行(600016.SH,持股比例3.57%)、深圳燃气(601139.SH,持股比例4.67%)、科伦药业(002422.SZ,持股比例1.31%)及*ST宝硕(600155.SH,持股比例29.85%)。(高文婧)  康美药业创始人116.01亿元No.9马兴田家族用了15年时间,马兴田、许冬瑾夫妻跻身上市公司千富榜第九位。他们当年的夫妻店已然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300亿元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600518.SH)。今年以来,康美药业股价上涨幅度超过30%,直接将马兴田家族推向财富前十。许冬瑾出身于一个中药世家,而马兴田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做药材的道路。大学一毕业,两人就在普宁市开了一家经营药品的门面,并于1997年创办了康美药业。中药世家背景和拥有丰富的中药材知识使得马兴田夫妇选择饮片行业,公司率先推出饮片小包装。此外,公司拓展、进军OTC市场,医院终端则进军北京等地,在几年时间内引领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日,挂牌上市之后,康美药业更着力于发展大型医药集团的道路。目前,马兴田家族合计持有康美药业30.32%的股份,财富高达116.01亿元。(高文婧)  海普瑞创始人110.94亿元No.10李锂家族对于李锂,A股市场先给了他最灿烂的时刻,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这个家族充分感受到了市场的艰辛。两年以前,李锂以377.11亿元的市值摘下第一财经日报《财商》A股千富榜榜眼;去年,李锂家族排名第七;今年,海普瑞股价跌幅近30%,李锂家族勉强守住第十的位置。2010年4月份,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天价发行,日上市之后,李锂家族便荣登A股首富之位。这是一家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锂、李坦夫妇,二人分别任海普瑞董事长及董事、副总经理,而公司董事、总经理单宇是李坦的哥哥,三位家族成员共同控制公司75.55%的股份。李锂出生于1964年,198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随后被分配到成都肉联厂工作。1992年10月,李锂进入国有企业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通达”),先后担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锂以提取技术与重庆通达签订了《肝素钠项目承包协议》,重庆通达与李锂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肝素钠的生产和销售。此后李锂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肝素钠的研究和生产。2003年8月,海普瑞从重庆通达取得肝素钠原料药批准文号,正式生产和销售肝素钠原料药。(高文婧)  大华股份创始人104.61亿元No.11傅利泉家族去年排名61位的大华股份创始人傅利泉,今年升至11位。傅利泉出生于1967年,1989年傅利泉从浙江树人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某电子设备厂担任技术人员。此后,傅利泉和几个伙伴们开始从事通讯调度机业务的研发和销售。后来,傅利泉发现当时银行每天都要派专人更换存储录像资料的磁带机的磁带,既费人力又费资源。这个发现开启了傅利泉在安保领域的创业之门。发展到现在,大华已经成为安防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视频安防监控设备制造,以后端DVR和前端摄像机为主。他创立的大华股份从2008年5月上市以来,就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傅利泉和妻子陈爱玲的身家也一直随上市公司迅猛增长。近两年以来,大华股份股价逆势上涨超过100%。目前,傅利泉和陈爱玲分别持有大华股份44.12%和4.16%的股份,合计持有市值104.61亿元。(高文婧)  森马服饰创始人103.21亿元No.12邱光和家族去年千富榜的榜眼邱光和家族,今年财富缩水,排名也下降至千富榜第12位。“森马休闲服饰”和“巴拉巴拉”儿童服饰品牌背后的创始人邱光和依靠服装行业累积起了自己的人生财富。邱光和于1996年创办森马服饰。当时,经过市场调查,他认定,外国休闲服已成为大众时尚,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从而加入到这一领域中。之前,邱光和曾独资创建了一家家用电器公司,后来由于多方原因家电公司并未能坚持下来。邱光和做服装开始得并不算早,在当时的温州市场,已经兴起了一大批休闲服饰企业,森马服饰当时的处境可谓是“夹缝中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邱光和就想到要从改变模式的角度来开拓温州服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正是因为这样,他和他的团队采用“虚拟经营”的策略。通过OEM把自己不擅长、实力不足的部分分化出去,与他人联盟达到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弥补自身劣势的目的。至目前为止,森马已经先后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的70多家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大型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定牌生产。虽然森马在国内仍然是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的服装品牌,而近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遭遇的高库存和销售放缓等问题,让森马的股价大幅下跌50%左右,邱光和的资产也大幅缩水,由去年千富榜的榜眼下降至今年的10名之后。邱光和通过森马集团和浙江森马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森马服饰。目前邱光和与其子邱坚强、其女邱艳芳等人合计持有森马服饰股份84.13%,持股市值为103.21亿元。(高文婧)  美邦服饰创始人103.07亿元No.13周成建家族纺织服装行业的集体缩水在千富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森马服饰的邱光和而外,美邦服饰的周成建也遭遇了财富缩水。周成建从去年千富榜的第六名跌至13名,其财富与森马的邱光和非常接近,都是103亿元。周成建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1982年,周成建在家乡创办了青田服装纽扣厂,并到全国推销工厂生产的产品。1995年,周成建决然地退出主流西服的竞争,主攻别人还没有涉猎的休闲服装。他并没有沿袭简单的加工模式,而是率先走上了品牌化道路,创建了美特斯·邦威品牌。他在国内服装行业中率先运用“虚拟经营”策略,即把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少量直营店握在手中,而将生产和销售外包,这在当时的中国服装行业可谓独树一帜。目前,周成建和女儿胡佳佳合计持有美邦服饰87.13%的股权,持有市值为103.07亿元,在今年千富榜上名列第13位。(高文婧)  泛海建设创始人103亿元No.14卢志强卢志强,中国资本市场颇具知名度的“泛海系”幕后真正的控制者。出生于1952年的卢志强,最初的工作在山东潍坊一个事业单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商品经济浪潮袭来,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志强终于耐不住寂寞,下海经商。卢志强挺进了正值暴利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并创立了泛海建设。泛海建设的第一桶金来自1994年,在总部迁至北京后,成立了一个光彩投资公司,之后借壳上市。自那以后,泛海以北京、深圳、上海、山东和武汉为主要基地开发房地产,并同时进军金融业。目前在A股市场上卢志强除了是泛海建设实际控制人外,还持有新华联2.1%的股份,其A股财富总市值达到103亿元。不过,显然这些资产可能只是卢志强所控制的资产的“冰山一角”。(刘田)  新湖中宝掌门人102.8亿元No.15黄伟黄伟虽然是浙江温州人,但是他脱离了温州商人依靠制造业发迹的传统路径,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本控制大鳄。上世纪90年代初的黄伟来到杭州谋生。他用开眼镜店赚来的两万多元钱,在上海买进800多张股票认购证。这笔投资为黄伟换来了800多万元的原始资本积累,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奠定了基础。1994年开始了系列转身动作,投入当时正在兴起的房地产行业,先后创立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嘉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年创立的还有浙江新湖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湖集团目前是黄伟的主要资本运作平台,他通过新湖集团控制新湖中宝47.94%的股份,此外还参股了大智慧(601519.SH)、哈高科(600095.SH)和金洲管道(002443.SZ),其持股市值达到102.8亿元,在千富榜位列第15位。(刘田)  万向集团控制人100.97亿元No.16鲁冠球鲁冠球被誉为“常青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万向在资本市场上量力而行、稳健积极、择机而动的“深海战略”。鲁冠球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他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公司。日,万向钱潮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99年后,万向集团实施“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战略,开始资本与实业双翼齐飞的扩张之旅。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财商》统计,除了万向钱潮外,鲁冠球还通过“万向系”公司参股了中色股份(000758.SZ)、万向德农(600371.SH)、承德露露(000848.SZ)、顺发恒业(000631.SZ)和航民股份(600987.SH),其持股总市值达到100.97亿元,位列千富榜第16位。(刘田)  九州通创始人96.23亿元No.17刘宝林家族少年时的刘宝林家境贫寒,16岁初中毕业,回老家农村务农。由于头脑灵活,为人诚实,村里推荐他当赤脚医生。后到湖北孝感卫校进修,先后在应城市天鹅镇血防医院、夹河沟泵站职工医院工作。1985年,他辞去医院工作,与人合股承包了镇供销社医药商店,开始涉足医药行业。2000年,刘宝林在武汉成立了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此后的2~3年时间里,刘宝林已将九州通打造成为医药流通企业中的前三名。日,九州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目前刘宝林及其兄弟刘树林、刘兆年共持有九州通62.55%的股份,持股市值达到96.23亿元,位列千富榜第17位。  三安光电创始人96.02亿元No.18林秀成家族林秀成,是一个很有生意头脑的闽南安溪商人。最初林秀成在钢铁贸易上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正式进军光电和LED产业之前,林秀成做过钢铁、茶叶以及房地产,直到2004年他将福建三安集团总部迁到厦门之后才确定了主业。2007年,林秀成借壳S*ST天颐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一系列资产注入重组之后,2008年,原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LED外延片及芯片。林秀成及其子林志强通过福建三安集团直接、间接持有的三安光电股权比例为52.07%,总市值达到96.02亿元,位列千富榜第18位。(刘田)  新华都创始人93.88亿元No.19陈发树家族陈发树的第一桶金来自木材生意。1982年,陈用免费劳工换取了一张到厦门的货车票。他凭借自己在农村林场还算不错的信誉搞定了两车木材,运到厦门,赚了1000多块钱。从汽车运送做到火车托运,一直到1986年,陈把自己做成了泉州最大的木材供应商人。同时,陈发树拥有了自己在厦门的第一套房子。然而不甘寂寞的陈发树一年之后就把房子抵押出去,作为担保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他的两个弟弟一起为一家小店拉货,并在不久后将店面盘下,由此,陈与百货结下不解之缘。也就是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成了日后叱咤风云的“新华都百货”的雏形。到了1995年,陈发树把自己的小百货店搬到了福州,安身在福建商业老大东街口百货集团隔街相对的东街口,这就是如今屹立在闽南的零售商大佬——新华都。2000年,紫金矿业开始改制,除了内部员工出资认购的部分职工股,还引进外部股东,陈发树借此机会通过新华都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出资4800万元现金,拿到了33%的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财商》统计,目前陈发树家族持有紫金矿业和新华都的总市值为93.88亿元,位列千富榜第19位。(刘田)  荣盛石化控制人91.36亿元No.20李水荣家族在浙江,除了温州的家族势力颇为强大之外,宁波的家族企业实力同样惊人。1989年,经营着一家小木材行的李水荣对中国布业市场发生了兴趣。当年国内布业市场风起云涌,价格战一触即发,可李水荣却对布业危机存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拿他的话说就是,在相对条件下,危机的背后存在着商机,暴风骤雨前的生意也有商机出现。从8张有梭织机起步,资金是卖掉了木材行和全部家当凑合而成的20万元,厂房是租用当时镇里的6间闲置旧平房,雇了当地20多名工人,创业之路就这样开始了。2006年,李水荣在荣盛化纤集团基础上成立了一家投资控股企业——荣盛控股集团,该集团拥有控股子公司10余家,投资产业涉及很广,包括石化、化纤、房地产、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日,荣盛石化IPO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从而成就了李水荣家族的财富传奇。不过2012年,由于荣盛石化股价的下跌,李水荣家族的财富也缩水不少。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财商》统计,李水荣家族目前持股市值为91.36亿元,位列千富榜第20位。(刘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团队招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