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些领域有进口替代有哪些前景

【东兴宏观】进口替代——中国制造崛起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制造业一时成为追捧的投资热点,但制造业设计领域繁多,《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十大领域、约100个重点发展子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几万字,涉及技术达几千项,每几年还会进行调整,投资者应接不暇,信息严重过载。
一、进口替代战略是大势所趋,也是强国之路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进口替代”是国家外贸战略之一,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秉承自力更生精神,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进口替代一般会经历进口扩张、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产业和商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循环往复的过程
从表1可知,我国技术类商品进口占比呈下降趋势,进口替代战略是长期趋势;由表2可知,从技术类商品的技术等级来看,低技术产品进口规模降幅最大,占比从14.4%下降至0.4%。高技术产品增幅最大,十年增幅高达330.9%,占比从17.7%上升至29.9%。不同技术等级商品进口占比的变化显著反映了进口替代效应,我国的进口替代主要集中在低、中技术相关产业,已经进入出口导向阶段,比如家电行业;中高技术、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是为来投资方向。
表1 我国进口商品技术分类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东兴证券研究所
表2 我国进口技术类商品分类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东兴证券研究所
当前我国已进入 “进口替代”快速发展阶段,进口替代主题下未来投资机会仍会不断涌现。某些领域一旦技术实现突破,借助我国全球产业化基地的身份,产品能很快落地,迭代之后产品质量往往能迅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市占率将大幅提升,企业股价也会有所体现。进口替代规模可观,前景广阔,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以 2005 年为基数,2015 年我国“进口替代”规模约为 5. 1 万亿人民币,按照商品技术等级测算,2015 年我国高技术类产品的替代规模约为1. 4 万亿人民币,其他技术产品替代规模约为3. 7 万亿人民币。
二、中国未来技术突破与投资机会:三条标准
在真正基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方面,判断哪些领域可能取得突破的标准有三条:一是技术路线明确,研发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二是产业政策有足够的力度,企业能够承担早期巨大成本;三是中国相关领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只要替代进口就能够获得市场空间,不必担心遭遇各类贸易纠纷。以京东方为例,说明这三条标准。
1.技术路线清晰
京东方发展战略十分清晰,充分利用自身后发优势。21世纪初LCD在价格和性能上的优势逐渐显现,2003 年京东方以 3.8 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经过十几年耕耘成为LCD龙头;2009年三星开始生产OLED屏手机,京东方迅速跟进,实验室进行先期研发,2011年投建中国首条AMOLED生产线,填补了中国AMOLED产业空白,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WQHD柔性 OLED显示屏。
2.产业政策支持,企业能够承担早期巨大成本
面板行业一致得到国家政策扶持,提出支出的政策按先后顺序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务院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年)》。
京东方进入面板领域后,便不断融资借贷、烧钱投资,不断投入高世代生产线设置与布局,主营业务不断亏损,但换来了面板生产的完整布局。没有政府的一贯支持,可能就不会有今天京东方的技术突破。京东方2016年报显示,近三年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为8.3亿、10.45亿、19.15亿,16年以政府补助为主的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83.03%,与科研项目有关的递延收益余额高达12.59亿元。
3.面板长期贸易逆差
从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出口数据来看,年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但出口以低端面板为主,进出口面板的结构和定价差异造成了216.98亿和157.34亿美元逆差。2009年后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数量、金额均大于出口,贸易逆差由2010年的218亿美元逐年降至2016年的61亿,年均降幅18.64%。月进出口差额仅为41亿,贸易逆差有继续缩小趋势。
图1 年中国LCD面板进出口(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东兴证券研究所
光伏产业从反面印证了这一逻辑,其技术路线曾一度出现争议(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谁是光伏未来),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纷纷上马,政府支持力量较分散,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工信部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从多个角度抬高行业门槛;另外光伏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在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等市场开始对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寒冬。
三、未来重点投资领域梳理
1.存在贸易逆差的产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从UN Comtrade的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净进口约5808亿美元,其中飞机和相关设备、单独或主要用于制造半导体晶片或晶片、半导体器件、电子集成电路或平板显示器的机器和仪器、电子集成电路、测控仪器和仪表、和光学相关的仪器设备、药物、医疗器械、电容器、汽车和化学品及相关制品等产品的净进口量占总额的90%以上,说明我国在航空航天器制造、广播电视和通信设备、医疗精密和光学仪器、制药、电气机械和设备、汽车、化学制品等产业进口依赖程度较大。从我国海关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在飞机和相关设备、晶体元器件、电子集成电路、医疗设备和汽车等方面的进口金额较高,同比呈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行业与产品见表3,细项产品未列出,有需要可与我们联系。
2.产业政策有足够的力度,企业能够承担早期巨大成本
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助力制造业提质升级,分别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联合印发《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发改委2011年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梳理后发现,飞机及其相关设备和电子集成电路在三份文件中均有提及,相关产业提质升级的迫切程度可见一斑。晶片、半导体器件及其相关仪器、零部件和配件,测量、检查、分析和控制仪器仪表,药物,化学品及相关制品和汽车等产品均在两份文件中有所提及,是国家鼓励和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领域。
表3 政策支持重点领域
资料来源:国务院 东兴证券研究所
3.产业技术路线清晰,发展前景乐观
根据贸易逆差和产业政策梳理的七大领域都属于中高、高技术产业,从图3 的研发投入强度比较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后发优势理论,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技术路线,降低试错成本,从而实现弯道超越。其中《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涉及飞机和相关设备、电子集成电路、生物药物和汽车相关行业四个领域,在行动规划和时间进度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对其需求空间进行了合理预测,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目标,明确了行业发展重点,并提供战略支撑与保障建议,具有较大投资价值。
具体来看,在集成电路方面,先发国家仍保持着的绝对优势,例如荷兰主攻核心设备光刻机的研发制造,主导着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英国ARM公司掌握着全球超过90%的移动芯片的设计架构和核心专利。在飞机和相关设备方面,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部件,目前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主要由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RR)以及美国的通用电气(GE)、普惠(P&W)三家主导。在电子信息产业,美国占据了产业链上芯片设计和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主要是整机组装和外围零部件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在医药和仪器制造业,目前我国的营业收入增长远高于出口增长,这表明该行业在我国目前主要满足国内市场,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医药制造业甚至出现进口依赖加剧的情况,其进口量从2005年的196.3亿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1784.5亿,增长808.9%,较我国进口平均增速高出716.6个百分点。
图3 中国与OECD高技术产业研发对比
资料来源:SEI2016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东兴证券研究所
4.R&D经费支出反向验证
当前对制造业分析很多是基于R&D经费支出及支出强度,分析比对后发现,我们按照三条标准梳理的细分领域大多在R&D经费支出及支出强度的前10名行业中,而且本文梳理的行业更细,指向性更强,参考意义更大。从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综合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R&D经费投入规模和强度都排名靠前的行业,限于篇幅,具体排名不列出。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进口替代一直在发生,呈现出不同产业和商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循环往复的过程。总结下来有两个规律。一是沿着技术水平从低到高替代,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逐渐从低技术、中低技术产业向中高、高技术产业转移;第二是沿着产业链发生转移,从中下游向中上游逐渐替代,首先替代的是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低(加工组装环节)、大规模生产的下游,后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高、小规模(定制化)的中上游转变。当然产业链的下游、中低技术产业也存在结构性机会,比如家电行业,电动牙刷、吸尘器等小家电领域仍有国产化的空间。
免责声明:
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东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及发展前景分析预测
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及发展前景分析预测
11:45:1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
】【】【】【】
核心提示:着眼全球,半导体产业属于&伪夕阳&产业,全行业市场年同比增速是个位数,但对于大陆而言,半导体产业一方面顺承智能终端,物联网,4G通信,智能家居和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全球制造重任&,占据大部分
直达16个行业190被浏览17,80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7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积分
0人评价5页
0人评价8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10积分VIP价:8积分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成趋势&国内企业机会多多
医药网7月19日讯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90%的市场份额长期被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大多只能徘徊在中低端市场争食。然而,这一局面当下正在逐渐被打破。近日,由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康德莱·第九届中国(国际)医用耗材大会(MCC
2016)暨中国医疗器械合作论坛在珠海举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医疗器械行业“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机会多过挑战,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GPS”长期垄断高端市场
& & 据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医疗器械企业共有14151家,仍存在小而散的特点。许铭介绍说,目前真正上规模、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占比不到20%。医疗器械细分为43个门类、上万个品种。从高端的医疗诊断设备市场来看,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内,外资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全国的高端医疗诊断设备,外资占了90%以上的份额。而在高质耗材方面例如支架等,由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竞争力还是非常明显。“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主要集中在利润偏低的低质耗材领域。”
& & 近年来,为破除“GPS”(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的局面,国家多个部门释放了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的信号。资料显示,去年6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要求对部分医院单位规模过大,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包括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等的问题进行遏制。去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表态,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今年以来地方也加入释放政策利好行业。
& &&许铭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无论是高端的医疗器械设备,还是中小型的诊疗设备、高质耗材、低质耗材、辅料,“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从政策层面,政府鼓励在地方招标中首选国产设备;从市场行为来看,随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国产企业已经在局部可以实现进口替代。“虽然每个子行业的情况不同,进口替代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但行业大趋势不可更改。”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初露锋芒
& & 市场统计显示,在高端医疗诊断设备领域,平均超过90%的市场份额被进口厂商占据。以2013年的磁共振(MR)市场为例,进口设备占据了85%的江山,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市场,国产设备只占8%,分子影像(MI)市场则全部为进口设备。国内先进医疗设备行业发展不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绝大多数企业仅满足在低端市场分一杯羹;二是整体小散弱,没有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缺乏龙头企业;三是有产品没品牌,产品质量、性能、设计、工艺、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落后。
& & 医疗器械国产化要从源头创新,不能重蹈电子行业走的弯路。“医疗器械行业必须面对缺乏核心技术的基础现状,从源头上解决医疗器械国产化问题。目前高端医疗器械核心设备损坏,要寄到美国维修,周期长达3-6个月,设备性能、信息安全、软件升级、售后等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如果不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战略性的核心技术投入,仅靠市场很难实现国产化进程。”国内企业虽然产品可以做到国际一流,从售后服务速度、性价比方面也占有优势,但缺乏品牌管理,医院也会担心购买产品后企业是否能持续维护更新设备。
&&中国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常务副总裁王建新也在大会上指出,医疗的研发技术大多来自国外公司,国内企业的创新基本处于跟随的状态,“创新水平能够赶超国外,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 &&许铭表示,目前,国内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为行业创造了持续的发展动力,中国医用耗材已经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产品档次与质量逐渐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并从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结构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成为企业新时期所追逐的目标。
近些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许铭介绍说,2015年,整个医疗器械主营业务的增长近11%,包括医疗设备、器械、卫生材料和医学用品,高于整个医药行业主营业务9%的增速。而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对于医疗器械产品的国内需求在不断增加,但能满足这些需求的供应能力相对不足。
& &“如果把中国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放到全球市场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生产国,特别是我们的小型器械,如彩超、B超、血糖仪、纱布、绷带等,我们的产能在全球都是非常高的。”许铭介绍说,2015年,国内整个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出口达到212亿美元,增长了将近6%,远高于整体医药行业的出口增速。“从出口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走出去,特别是到非规范市场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但是从整体来说,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与先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 &《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3080亿元,15年间增长约18倍。2015年的药械消费比为1&#,远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1.02∶1的水平。
& &&许铭介绍说,中国人平均一年花在医疗器械方面的费用不到7美元,国外是100美元。从药械消费比来看,中国只有发达国家的1/5。“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市场也远远没有饱和。我看好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尽管有很多困难,但机会远多于挑战。”
& &&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会进一步降低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方面的支出成本,对推动下一步医改,也会注入新的活力。不过,许铭指出,医疗器械国产化之路挑战也很多。无论是从诊断还是治疗方面来说,国外设备更为可靠和稳定,作为医生来说,也存在长期使用的习惯问题。在大中型医疗诊断设备方面,过度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日才会改变。“国产企业要注重创新,加大研发,加强售后服务,最终能不能实现进口替代的目的,还要靠市场来验证。”
北京恒运医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替代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