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和vivo网络营销渠道的功能一样吗

OPPO及vivo手机被曝渠道混乱:为完任务平价出货_新浪广东_新浪网
  OPPO、vivo的逆袭,让众手机厂商将目光重新投向线下渠道。华为、中兴、小米、金立、酷派等手机厂商纷纷把建设线下渠道作为2016年的战略目标,眼见得一场渠道大战不可避免。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OPPO、vivo的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渠道和售价已经被做乱了。
  外有强敌,内有乱象,OPPO、vivo能否守住渠道优势?
  OPPO、vivo赚钱效应
  引发渠道“巷战”
  凭借广告轰炸和三线-六线城市的渠道布局,OPPO和vivo成为2015年业界黑马。根据IHS Technology的统计数据,vivo和OPPO分别实现了3990万和3810万的出货量,分列中国市场出货量第四和第五,在国产手机中仅次于华为和小米。甚至OPPO和vivo两品牌出货量加起来所占市场份额超过华为和小米。宣告了门店+广告模式的绝对成功。
  虽然门店+广告的方法有点“土”,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看到两家的成功,其他手机厂商也纷纷准备试水线下。
  日,华为对外发布了“千县计划”。华为消费者业务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下一步战略重点是品牌营销和线下渠道。
  一向稳重的中兴手机也公开表示要学习OPPO、vivo,甚至把2016年定义为“门店年”。
  就连互联网手机的始作俑者小米也开始试水线下。小米称今年将继续加大在线下布局力度。首先现将小米之家的服务店升级为零售店。其次,小米将于苏宁结盟,3月1日起双方将联合开启小米4S线下售卖。雷军称,利用苏宁的1200家门店 和1400家零售点售卖手机。
  为完成任务平价出货
  OPPO、vivo渠道现乱象
  事实上,OPPO和vivo的渠道商在2015年的确收获不错,但这一局面并没有在今年得以保持。在《证券日报》记者在山东某三线城市的调查采访中,有手机店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OPPO和vivo的渠道和定价今年都做乱了。
  据王先生称,他们卖手机的利润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赚售价和进货价之间的差价,一个是完成一定数量任务后的返利。“代理商会给我们一个进货价,比如说给我们是2000元,网上的官方定价是2400元,我们可以按照2400元卖。另外,销售数量达到一定指标会有返利。比如卖够30部,每部手机返50元,最少的也有30元。淡季和旺季的任务指标也不一样,比如淡季卖够15部、20部就有返利。”
  此外,对于2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另有奖励。“比如,OPPO今年过年主推的R7s移动版,每卖一台,市里的代理商还会返给我们100元,有时候能返100多元。”
  对于外界而言,OPPO、vivo的渠道建设一直很神秘。实际上,也并不复杂。以OPPO为例,OPPO把全国划分为30多个一级代理区域,代理商负责向终端零售店铺货。
  OPPO在渠道上的优势之一在于其历史很早。早在步步高做VCD的时候,各地要派驻厂家代表,部分员工就成了步步高的第一批经销商,而后来OPPO成立,这些人又有一些成为了OPPO的经销商。虽然后来渠道几经变更,但OPPO的传统是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很密切,部分OPPO代理商就是OPPO前员工,部分代理商也在OPPO持有股份。
  在OPPO经营者看来,这种密切的关系,决定了经销商不会干出一些离谱的事情从而损害OPPO的声誉,而售后与服务的优势也有利于品牌的塑造。OPPO主管市场和渠道的副总裁吴强认为,OPPO线下渠道最大特点是,让代理商和OPPO保持统一文化价值观。
  但显然,在任务面前,规则被打破了。
  据上述手机店店主王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两个品牌去年还好,今年已经做乱了,谁都可以做了。以前必须是授权才能卖,并且销售价必须是官方定价,不能卖低了,查出来就罚钱。但现在乱了,每部手机利润很低,一般加个100元甚至80元就卖了。”
  “他们代理商开会,比如一次定10万元的货,能完成这个任务,才能继续做,如果卖得很少,厂家就不给授权了”,王先生表示,很多供货商为了完成任务,“不管你卖多少钱,你给我完成任务把货出了就行。弄得我们直接没有利润了,很多人为了完成任务都是平价出货。甚至有的每部手机就赚那30元的返利。”
  模式见顶
  处境不妙
  咨询公司GFK认为,OPPO、vivo的传统模式已经发展到一个“巅峰”,继续突破需要进一步“质变”。
  实际上,OPPO当下面临的挑战就包括如何消化扩张中迅速新增的销售网点。2014年底,OPPO拥有近14万家销售网点,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底已激增到20万家。
  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OPPO、vivo的专卖店,导购员热情地向消费者推销着OPPO、vivo手机,而零售商们则一边笑着收钱,一边把最好的位置留给OPPO、vivo。OPPO和vivo在国内零售门店绝对数字和对线下渠道的控制力,令以渠道布局著称的三星也望尘莫及。
  《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位于南四环的苏宁电器,很显然OPPO和vivo占据了店内最好的位置,一进门就能看到vivo的柜台,隔一个便是OPPO的专柜。vivo专柜有两个销售员,其中一个是vivo的厂派销售员,她态度最为积极,她的演示和解说,对于一个想要购买手机的目标消费者来说,的确有吸引力。
  这也正是OPPO、vivo成功的方法,不过这是在其他厂商对线下渠道没有大力开拓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三线到六线市场其实并没有多少厂商来做。
  但2016年这一情况或许即将改变。虽然线下渠道的建设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复制。
  据悉,曾经移动终端公司联合华为在浙江做过尝试,只要把店开到OPPO、vivo专营店旁边,培养一些促销员,几个月就能干掉几个店。只不过,以前没有哪家这么处心积虑去布局。
  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其它手机厂商在摸到了线上销售的天花板后,开始集体学习OPPO和vivo重视线下渠道,但OPPO和vivo恐怕也摸到了他们自己的天花板。
  国内手机市场逐渐饱和,线下渠道抢地盘者增多,这不仅增加了OPPO和vivo获取线下渠道的成本,还可能在出货量上受到压制。
  诚然,线下市场尤其是四到六线县级市场渠道构建颇为复杂,用vivo全球副总裁冯磊的话说,线下渠道涉及到物流、分销,乡镇店面的维护非常复杂,产品定位和渠道策略如果不能吻合,上下游之间配合都很困难。在蛋糕分割上,要让围绕利益链的所有相关者都满意,商业链条才可以持续下去。
  但从笔者得到的信息来看,OPPO和vivo利益链的相关者并没有都满意,反而因为利润得不到保障而有所不满。这就给了其他厂商争夺线下渠道的可趁之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一旦OPPO、vivo的产品出了问题,中高端卖不出量,他们在线下的重资产模式立刻就会变成负担。或可谓“成也渠道败也渠道”。所以,两家除了在产品上试图打造技术流的形象之外,当务之急,恐怕还是守好自家渠道优势。(记者 马燕)
03-01 09:22|分享
03-01 09:08|分享
03-01 09:00|分享
03-01 08:57|分享
03-01 08:43|分享
03-01 08:35|分享
03-01 08:34|分享
03-01 08:30|分享
03-01 08:30|分享
03-01 08:25|分享
新浪地方站OPPO、vivo销量进入全球前五靠的是什么?_凤凰科技
OPPO、vivo销量进入全球前五靠的是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OPPO、vivo销量进入全球前五靠的是什么? 曾几何时,汹涌的电商模式,犹如一颗新星般迅速
原标题:OPPO、vivo销量进入全球前五靠的是什么?
曾几何时,汹涌的电商模式,犹如一颗新星般迅速崛起,而打线下牌的手机厂商则为众人所鄙视,直到最终小米、华为、魅族等手机厂商也纷纷宣布大力推广自己的线下渠道,才最终为线下的手机厂商正名,而最终通过硬实力正名线下是手机厂商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的乃是vivo和OPPO。
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前三者大家耳熟能详,而vivo和OPPO也能进全球前五,vivo、OPPO靠的是什么呢?
第一,满足主流客户群体需求。小米最初的定位是“物廉价美”,主打性价比,甚至出了几款“国民手机”,并一次性邀请了吴秀波、刘诗诗、刘昊三位明星代言。华为最初的定位是商务型。而vivo、OPPO跟众多手机厂商的玩法儿明显不同,其定位的客户群体就是年轻群体,属于能消费的起智能手机,但对智能手机性价比并不特别看重的群体,反而看中拍照、音乐等功能,当然,也爱面子、爱颜值,vivo、OPPO很好地满足了这部分客户群体的需求。
从定价上,vivo、OPPO虽然也会有一些低端机推出,但每年的旗舰机型定价都在2000——3000元左右,实际上这是个定价非常聪明的价格区间,最早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是主打千元机,而vivo、OPPO的对标对象实际上是苹果,苹果的定价在5000——6000元,这个售价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属于高消费层次,但用户如果买vivo、OPPO相当于花费更便宜的价格买了一部苹果,在外观方面,vivo、OPPO追苹果追的很是汹涌,这很容易让用户有买苹果的既视感。一方面,2000——3000元是一个可以让他们消费的起的价位,另一方面,也能够跟千元机不一样,在追求个性化、自我、不一样的权力上,人人平等,这些用户颇有一些这种个性。
第二,高低两端并进的营销策略。在高处,vivo、OPPO每次新机发布会,逼格都是高大上,一些新奇的科技、酷玩都可以在发布会上见到,社交网络上随处可见发布会上参与人员对其的褒奖, 这种口碑会不断向外传播,另外,vivo、OPPO在各种媒体的广告投放费用也是毫不吝啬,而vivo、OPPO也换来了不少好处,媒体上鲜有其负面信息出现。今年6月份,OPPO R11发布会上,一次性邀请了周杰伦、孙燕姿、李宇春、蔡依林、陈伟霆、林忆莲、林俊杰、李易峰、迪玛希、王俊凯等多位明星加入,由此可见,OPPO在营销上的投入也多舍得了。
跟媒体、明星等合作的好处是,能够让用户们觉得,vivo、OPPO绝对不是杂牌机,代言的明星越多、明星段位越高,便越能证明品牌的这种价值,用户购买的时候,也会少很多顾虑。
如果只是高处的高举高打不落地也是没用的。vivo、OPPO往低端走的路数就是线下,在大量电商触达率并不高的地区大肆开设自己的零售店,有的地区,vivo、OPPO店面甚至占据了整整一条街,在这些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地区,用户对电商的信任程度并不高,更何况是一部价格不菲的手机产品,那就更加得小心翼翼,所以,线下实体店是其必须去的渠道,而vivo、OPPO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并且,vivo、OPPO看起来还是很“高大上”的,虽然比不上苹果,但也足够他们使用了。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扎根程度,vivo、OPPO做的很深,而这为其打下了牢牢的基础,即使日后华为、小米、魅族等厂商也想这么玩,但一方面好的地段都被vivo、OPPO给抢走了,另一方面,vivo、OPPO扎根几年早已深入人心,很难被夺走。
在高处塑造“高大上”的形象,对处于信息欠缺的用户输送,销售端再去弥补,有了专卖店销售员的“三寸不烂之舌”,用户很容易被吸引住。
第三,产品上的快速迭代。再高明的营销手段,若产品跟不上,那也是枉然。很多人把vivo、OPPO标榜为“低配高价”,可要知道的是,价是谁定的呢?其实是每个用户自己,用户自己觉得买的值,这就是定价权,至于其他的各种配置对比,都没用,用户自己的使用感受才是最真切的对比标杆。
从vivo Xplay 3S到现在的vivo X20,从OPPO R7到OPPO R11S,vivo、OPPO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最新的硬件(处理器除外),vivo、OPPO都会在最新的旗舰机上体现出来,而能够用上最新的各种技术和硬件配置,可不是靠吹出来的,这得有真本事,跟iPhone一样,vivo、OPPO也基本上是每年一款旗舰机的节奏,这种产品上的快速迭代能力,让vivo、OPPO始终与苹果、华为、三星等一线手机厂商保持在同一个阵营而不掉队,反正“人有我有”,至于某些劣势,则可以依靠强大的营销手段来弥补。
第四,国际化市场的敏感性。印度成为继中国之后又一个智能手机的爆发区,而vivo、OPPO也很早就开始在印度地区布局,据外媒报道称,今年年底,OPPO将会在印度开设550家专卖店。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Q2季度,vivo、OPPO分别占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三、第五位。
vivo、OPPO之所以能进入全球前五,远远不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都是靠自己实力干出来的。
作者:郭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1955
播放数:91447
播放数:65092
播放数:164269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拒绝访问 | www.mrcjc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mrcjc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e43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热点搜索:
oppo 和vivo 品牌崛起的四项法则
“最佳管理智囊”是世界经理人推出的全新内容概念,是全球顶尖管理头脑的集合,国内外的管理学者、行业专家、商学院教授、实践家和其他商界意见领袖,将与中国经理人分享最权威、最前瞻、最多样、最实用的管理见解和解决方案。
世界经理人专栏
深圳市晟邦设计咨询机构创始人、董事长。
“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相关设计产品屡获德国红点奖、IF 等奖项。
  2016 年上半年,IDC 统计数据显示,oppo、vivo 以143% 和125.2%的增长,将联想、小米挤下,成为第四、五名。凭借渠道和广告迅速蹿红的oppo、vivo(以下简称OV),成了年度最热议的&土豪逆袭&。
  但仅仅渠道和广告,OV 就能成功了吗?我认为并不尽然。同样是广铺线下、大打广告的金立,为啥没能和OV 一样火爆?晟邦设计做了13年工业设计,我总结出OV 的,离不开品牌、产品、渠道与营销四个核心。
  的品牌力
  始终聚焦于核心人群的品牌定位,是引领OV 走上顶峰最关键一环,也是品牌构建的第一步。
  以oppo 为例,从功能机时起就有了清晰的品牌理念和定位意识。从最初主打的音乐属性,到现在的快充拍照功能,oppo 始终咬准了年轻、时尚、白领、女性这类群体的需求。她们首先在数量上占优,保障了足够大的市场总量规模,而且消费观念开放超前,更加重视产品体验而非价格,这也为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溢价空间。此外,这部分年轻群体正处于收入上升和消费升级的阶段,追求自我价值的满足和升级,正是她们的心理需求共性。由此可见,oppo 抓准了拥有广阔市场潜力的目标人群。
  但找准了人群定位,更要能够将人群需求翻译成自身的品牌语言,才算真正地塑造出品牌。
  国产手机几乎没有一个品牌是只以英文呈现的,oppo 可谓首例,这个品牌命名策略,成功地将oppo 塑造成国际时尚大牌的形象,与同时期其他国产品牌诸如波导、多普达、酷派等区分开来。绿色就是品牌的主色调,象征着年轻、自然和亲和力,这与oppo 的人群定位也是对应的。
  深入人心的产品力
  不过,品牌并不是市场的全部。品牌是指挥企业进行市场经营和决策的导向;也是消费者关乎辨识度和记忆层面的一个印象,它影响着消费者购买决策。而产品是用户真正接触和体验的事物,它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于品牌的印象形成。
  我觉得,好的产品其实应该覆盖用户的三方面需求:功能特性、适用程度和情感属性,也就是说,产品的功能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产品的操作是否足够便捷流畅,产品的设计是否能够激发用户的喜好和购买欲。
  市面上针对OV 手机有&低配高价&一说,我并不认同。从性能上,不谈那些大部分目标人群并不关心的CPU 芯片问题,OV 的手机完全足够应对日常使用场景;操作系统上,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Color OS,充分地考虑了用户使用习惯和视觉认知;而设计上,流畅、纤薄、金属质感,都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
  但符合标准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OV 手机抓住了用户最关注的产品诉求。说白了,手机性能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无法直观感受的。但音乐和拍照,却是最直接的使用体验,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照片成了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介。能拍一张好看的自拍,比起同时运行大量却不实用的处理器而言,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还有,在产品策略端上OV 抓住核心卖点,以每年一机的精品策略更有效地将产品深深的打入市场、打入消费者的心智中。此外,OV 的定价策略,抓住了国内手机2~3K 的空档,既符合目标群体的购买力,又给足了利润空间用于研发和营销投放,成功塑造出 &轻奢级&的手机路线,再度与目标人群的消费心理达成了绝佳契合。
微信公众号
微博订阅号
从知识到智慧,从领悟到洞察
碎片时间,成长不设限
企业广告资讯
世界经理人5/6月杂志文章推荐
世界经理人网站App下载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营销渠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