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离度为23%的电解质属于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吗?

电解质溶液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解于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溶质即为,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
电解质溶液概念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解于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溶质即为。具有导电性是电解质溶液的特性,酸、碱、盐溶液均为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靠电解质离解出来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地向对应电极移动并在其上放电而实现的。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其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导电必定在电极界面发生电解作用,引起物质(相关电解质)变化。通常依靠自由电子导电的金属导体为第一类导体,而称电解质溶液和熔体为第二类导体。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影响因素
影响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有电离度、电导、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离子活度和离子强度。
电解质溶液电离度
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与其总分子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电离度大,表示离解生成的离子多,导电能力强。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其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电离度、浓度和电离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由奥斯特华冲淡定律确定。实验表明,电离度很小的弱电解质,能很好地服从冲淡定律,强电解质则基本上不服从冲淡定律,因为强电解质实际上是几乎完全电离的。溶液中不存在电力平衡问题。由于强电解质溶液中(除非无限稀释溶液)中存在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强电解质电离度并不反映其电离的真实情况。因而,称强电解质的电离度为表观电离度。
电解质溶液电导
电阻的倒数,与电工学上电导的一般含义一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有两种表示方法:比电导和当量电导。比电导是指1平方厘米电极面积、电极距离1厘米的电解液的电导。当两点到是指相距1厘米的二平行电极间含有1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的电导。
电解质溶液离子淌度
二电极间电位梯度为1V/cm时离子的移动速度,又称离子绝对移动速度。离子淌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的离子淌度越大,其当量电导也越大。
电解质溶液离子迁移数
某种离子迁移所输送的电量,占通过溶液总电量的分数,又称离子输电分数。两种淌度差别很大的离子,其迁移数相差也很大。工业电解中,可根据淌度大小,判断该种离子传导电量多少和电极附近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控制电解条件的根据。
电解质溶液离子活度
修正后的离子浓度,又叫有效浓度,等于离子的实际浓度与活度系数的乘积。活度系数则等于活度与浓度之比。处理极稀溶液 之外,由于溶液中离子之间及与熔剂分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离子的浓度不等同于活度,即活度系数不等于1。引进离子活度概念,即以离子活度代替离子浓度,就可以使只适用于理想溶液的一些热力学公式也能用于实际溶液中。
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
溶液中所有各种离子的浓度乘其价数平方之总和的一半。离子平均活度系数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而且离子的价数越高,减小就越多。离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1]
电解质溶液常见的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
强酸:HCl、HBr、HI、H2SO4、HNO3、HClO3、HClO4等.
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
绝大多数盐:如NaCl、(NH4)2SO4、Fe(NO3)3、BaSO4等
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
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H2CO3等
弱碱:NH3·H2O、Fe(OH)3、Al(OH)3、Cu(OH)2等.
少数盐:HgCl2、等
水(极弱的电解质)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副教授审核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电离平衡常数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电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以其在电离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含义
电离常数是的,描述了一定温度下,的能力。[1]
电离平衡常数意义
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水)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常数,简称。
要注意的是电离平衡常数只适用于弱电解质的计算,不适用*。
*注:但这并不是说强电解质没有电离平衡常数,由于物理作用等因素影响,强电解质也并非完全电离。只不过强电解质不使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强电解质可以用阴阳离子平均(由于单个离子活度无法确定,阴阳离子平均活度可以由实验测定[2]
)来表示电离程度,参与计算。
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一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具有的溶于中的情况。
电离平衡常数概念与定义
具有极性共价键的(例如部分、)溶于水时,其可以微弱出;同时,中的相应离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一般地,自上述反应开始起,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不断降低,而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不断升高,当两者的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便达到了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与离子的浓度分别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生变化。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电离平衡的定义,即: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等于其分子化速率。
在右侧的示意图中,横轴表示反应时间,纵轴表示反应速率,曲线v1表示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速率,曲线v2表示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如图所示,经过时间t0,两个反应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达到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平衡方向的改变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弱电解质分子电离与离子结合成为分子,二者共同构成一组。常以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反应方向为正反应方向,以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反应方向为逆反应方向。
与化学平衡一样,电离平衡是可以因为条件变化(如浓度、温度、酸碱性等)而移动的。
以下列表归纳了外界条件变化对电离平衡及c(H)的影响,这里假设弱电解质AB可以电离成(A)和(B),且电离过程吸热,则
电离方程式AB=(可逆反应)=(A)+(B)条件改变内容v(正),v(逆)关系平衡移动方向增大c(AB)v(正)&v(逆)向右减小c(AB)v(正)&v(逆)向左增大c(A)v(正)&v(逆)向左减小c(A)v(正)&v(逆)向右增大c(B)v(正)&v(逆)向左减小c(B)v(正)&v(逆)向右稀释溶液v(正)&v(逆)向右升高温度v(正)&v(逆)向右降低温度v(正)&v(逆)向左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参考醋酸(CH3COOH)的电离平衡,将CH3COOH代入上表的AB,将H代入A,将CH3COO代入B。
另外,电离平衡也遵循。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
弱AxBy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AxBy? xA+ + yB-[1]
则,K(电离)=C[A+]^x·C[B-]^y/ C[AxBy] 式中C[A+]、C[B-]、C[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
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电离常数。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相同,但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转化率会增大。由该温度下的解离度a=(K/起始浓度)的算术平方根,可得知:弱电解质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3]
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常数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
条件是在室温下(25°C)。Ka表示弱酸的电离常数,Kb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pKa(pKb)表示其负对数。
6.2X10^-3(Ka1)
1.2X10^-7(Ka2)
3.1X10^-12(Ka3)
5.1X10^-10
H3BO35.8X10^-109.24HBrO2.3X10^-98.63
6.2X10^-10
HCNO3.3X10^-43.48H2CO34.45X10^-7(ka1)
4.7×10^-11(ka2)
6.352HClO2.98X10^-87.526HClO21.1X10^-21.95
3.2X10^-7(Ka2)
HIO2.3X10^-1110.64HIO30.490.31
H2O22.2X10^-1211.65HPO35.9X10^-21.23
7.11X10^-3(Ka1)
6.23X10^-8(Ka2)
4.5X10^-13(Ka3)
H4P2O70.20(Ka1)
6.5X10^-3(Ka2)
1.6X10^-7(Ka3)
2.6X10^-10(Ka4)
H3PO33.7X10^-2(Ka1)
2.9X10^-7(Ka2)
H2S1.3X10^-7(Ka1)
7.1X10^-15(Ka2)
H2SO41.02X10^-2(Ka2)1.99H2SO31.23X10^-2(Ka1)
5.6X10^-8(Ka2)
HSCN0.130.9H2S2O30.25(Ka1)
1.9X10^-2(Ka2)
H2SiO31.7X10^-10(Ka1)
1.6X10^-12(Ka2)
HCOOH1.80X10^-43.745HOOC-COOH5.60X10^-2(Ka1)
5.42X10^-5(Ka2)
CH3COOH1.75X10^-54.757C2H5COOH1.34X10^-54.874(D-2-羟基丙酸)CH3CH(OH)COOH1.38X10^-43.860C6H5OH1.0X10^-109.98C6H5COOH6.28X10^-54.202(2-羟基-苯甲酸)C7H6O31.0X10^-3(COOH)
2.2X10^-14(OH)
1.12X10^-3(Ka1)
3.91X10^-6(Ka2)
(2-羟基-1,2,3-丙三羧酸)C6H8O77.44X10^-4(Ka1)
1.73X10^-5(Ka2)
4.02X10^-7(Ka3)
3.0X10^-6(Kb1)
7.6X10^-15(Kb2)
4.2X10^-10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张庆轩,杨国华,张志庆.物理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刘海兴, 杨更亮, 王德先,等.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电离平衡常数[J]. 分析化学, ):125-125.
傅献彩.《大学化学》 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2页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副教授审核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吗?_百度知道
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氧化钠是强电解质。电解质是针对水溶或熔融状态下而言,若其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则是电解质,若可以完全电离,则是强电解质。因为Na2O进入水中十分不稳定,立即可以与水发生Na2O+H2O==2+O2而NaOH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因此氧化钠是强电解质。氧化钠(化学式Na2O,式量61.9789,英文别名:disodium oxide,类别氧化物),白色无定形片状或粉末。对湿敏感。在暗红炽热时熔融,到400℃以上时分解成过氧化钠和金属钠。遇水起剧烈化合反应,形成氢氧化钠。相对密度 2.27。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人体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采纳率:78%
NaOH 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 SO2 ,不能电离出离子。我们把在水溶液里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NaCl 。因为 SO2 ,而且在熔化状态下 是完全电离的。 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在相同条件下的不同电解质导电能力不同,所以 SO2 、NH3 ,Na2O2 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电解质 H2SO4 ,因此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因为导电能力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及离子所带电荷有关。   (3)某些难溶性盐,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的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等决定、NH3、NH3 ,Na2O2 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受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影响,离子浓度越大,NH3,但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   (2)溶解或熔化二个条件具备一个条件便可以,不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NH3 ,Na2O2 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常见的CH4、C2H5OH 等多数有机物和酸酐属于非电解质。所以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   (6)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0 ,Na2O2是 H2SO4、KOH 、HNO3 等: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没有明确的界限,强弱是相对的;把不能完全电离的物质叫做弱电解质,如:NH3.H2O 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   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   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在熔融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共价化合物.H2O。   (3)在受水分子作用或受热熔化时、H2O 、R-COOH (各种有机酸)等。 注。 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而言。除了电解质以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NH3 ,Na2O2 不能称为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要区分开,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5)电解质和导电没有必然联系、HClO ,如 等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关键是电离程度不同。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SO2
是 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
其他强电解质:活泼金属氧化物,所有盐(高中阶段),三大强酸(高中阶段无机强酸只要求这些,有机强酸只作了解,有三硝基苯酚(苦味酸)等),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形成的碱(氢氧化锂、氢氧化镁是中强碱,氢氧化铍是两性的除外)
因为氧化钠是活泼金属氧化物
不是吧,产生的氢氧化钠才是。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强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电解质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diàn jiě zhì]
是溶于中或在下就能够导电的。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性的强弱,可分为和。电解质都是以或结合的物质。化合物在溶解于水中或受热状态下能够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但也存在,其来源于中离子的迁移。
电解质分类
(strong electrolyte)是在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的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存在。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无关。[1]
电解质强电解质
一般有:强酸、,活泼和大多数盐,如:硫酸、盐酸、、硫酸铜等。
电解质弱电解质
一般有:、,少部分盐,如:、一水合氨(NH3·H2O)、、。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电解质强弱因素
决定强、弱电解质的因素较多。下面从键型、、溶解度、浓度和溶剂等方面来讨论这些因素对电解质电离的影响。[2]
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导电性很强,我们称这种在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而弱的,如弱酸、弱碱和少数盐类,在水中仅部分电离,导电性较弱,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为弱电解质。所以,从结构的观点来看,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是由于键型的不同所引起的。但是,仅从键型强弱来区分强、弱电解质是不全面的,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也有属于弱电解质的情况,HF就是一例。因此,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离子的多少,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相同类型的共价化合物由于键能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例如,HF、HCl、HBr、HI就其键能来说是依次减小的,它们分子内核间距的依次增大。从分子的键能依次减小来看,HF的键能最大,分子结合得最牢固,在水溶液中电离最困难。再加上HF分子之间由于形成的缘故而有缔合作用,虽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一部分HF离子化,为H3O+和F-,但离解出来的F-很快地又和HF结合成为HF2-、H2F3-、H3F4-等离子。在1 mol/L HF溶液中,F-仅占1%,HF2占10%,而大部分都是多分子聚合的离子:HF2-、H2F3-、H3F4-,这样就使HF成为一种弱酸,而HCl、HBr、HI都是强酸。从HCl→HI,它们分子内的核间距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所以它们的逐渐略有所增大。但是,仅从键能大小来区分强、弱电解质也是片面的,有些键能较大的极性化合物也有属于强电解质的情况。例如,H—Cl的键能(431.3 kJ/mol)比H—S的键能(365.8 kJ/mol)大,在中HCl却比H2S容易电离。
(3)溶解度
电解质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些离子化合物,如BaSO4、CaF2等,尽管它们溶于水时全部电离,但它们的溶解度很小,使它们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但它们在时导电能力很强,因此仍属强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溶液越稀,电离程度越大。盐酸和硫酸只有在稀溶液中才是强电解质,在中,则是弱电解质。由的测定知道10 mol/L的盐酸中有0.3%是共价分子,通常当溶质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部分少于千分之一时就可认为是强电解质,因此10 mol/L的盐酸中HCl是弱电解质。
溶剂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电解质的强弱。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水和其他的作用主要是削弱晶体中离子间的引力,使之解离。根据,离子间的引力为:
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Q1、Q2为离子的电量,r为离子间距离,ε为溶剂的介电常数。从上式可以看出,离子间引力与溶剂的成反比。水的介电常数ε=81,所以像LiCl、KCl这些离子化合物,在水里易于电离,表现出强电解质的性质。而乙醇和苯等介电常数较小(乙醇ε=27,苯ε=2),离子化合物在其中难于电离,表现出弱电解质的性质。
因此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并不是物质在本质上的一种分类,而是由于电解质在溶剂等不同条件下所造成的区别,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电解质电解原理
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电解的条件是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闭合回路。
例如,水的电解,电解槽中为铁板,为镍板 ,为氢氧化钠溶液。通电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分别向阴 、阳极迁移,离子在电极 - 溶液界面上进行。在阳极上进行氧化反应,在阴极上进行还原反应。水的电解就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将水分解为H2(g)和O2(g)。电解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促进的手段,许多很难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通过电解来实现。例如:可将熔融的氟化物在阳极上氧化成氟,熔融的在阴极上还原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有色金属和的冶炼及金属的精炼,基本化工产品的制备,还有、电抛光、等,都是通过电解实现的。[3]
电解质判断方法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够导电,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如所有的金属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化合物,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1、是否能电离(本质区别):电解质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不能电离。
2、常见物质类别:电解质一般为酸、碱、盐、典型的金属氧化物和某些非金属氢化物。非电解质通常为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
3、化合物类别:电解质为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全部为共价化合物。
张挺芳.电解质溶液丛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互动百科[引用日期]
曹婉真.电解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研究员审核
上海交通大学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电解质的解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解质的解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电解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