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丰收年分,农民画图片大全丰收的收入反而减少了供求原理

在农业生活中,存在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这现象称为谷贱伤农.用供求与需求弹性回
在农业生活中,存在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这现象称为谷贱伤农.用供求与需求弹性回
大米等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这类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小,需求对价格的反应不灵敏,即使价格下降了很多,需求量也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在丰收的年份,由于供给增加,使得商品价格下降,但是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很多,因此,农民的收入(商品价格X商品需求量)反而减少了因此要适当的保证农产品价格
与《在农业生活中,存在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这现象称为谷贱伤农.用供求与需求弹性回》相关的作业问题
这题其实在西方经济学书本中的第二章有详细的说道为什么,认真的读读书本就好了!可以找到答案的!
收入=单价x销量弹性原理1.价格弹性小于1的时候,单价的降低比销量的增加多.例子,原价1,销量100,总收入=100现价比原价少20%,销量增加10%,总收入降低.2.价格弹性等于1,单价的降低跟销量的增加一样多.例子,原价1,销量100,总收入=100现价比原价少20%,销量增加20%,总收入没有变化.3.价格弹性大
谷物应该指粮食,粮食属于弹性非常小的食品.不管价格增加减少对需求都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需求基本是固定,不会价格高就少吃两碗,价格低就多吃两碗),所以说丰收后供给量增加,但需求量不变,价格自然下跌的厉害.如果是灾害年粮食价格疯长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经常要求经济学家解释一些经济事件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于年龄大一些的人?有时也要求经济学家提出改善经济结果的政策建议.例如,政府应该为改善年轻人的经济福利做些什么?当经济学家努力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试着帮助改善世界时,他们是政策顾问.一般来说,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实证
这种现象是供给者(投资者)一哄而上之下导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供求极端不平衡,从而产生的不良结果.这样的行业往往是需求量比较小的行业,或者该种产品或服务不是人们的必需品,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种生意,当该行业刚刚兴起时,供给量特别小,消费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而最先从事该行业的人的利润率就特别高.在高额利润诱惑之下
  1.中国经济正向由过快发展向过热发展,为此中国政府实行了那些宏观调控政策?  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针对中国经济过热的现象,中国政府最近已实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治策.  经济手段:包括一次上调利率、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的税收新规定.  加息、降利息税并发
1.投入,刚开始做生意,投入了一些钱,生意不错,继续投入,赚的钱钱都变成了货品没有现钱2.宝宝开支,小时食品较单一,大了要多样化不断增加新的品种,玩具也从静止到电动.开支慢慢增加.3.通讯设备和费用,以前家里就一部一座机,现在一人两个电话,有的两个手机有的一个手机一个大灵通或小灵通,电话费是低些了,但打的次数多了,总的
仅供参考:比如最近食用油的价格上升,这就与商品的供求关系还有其他因素有影响(其他的因素忘了,你书上应该有)
供求原理:杭州地区包心菜一度掉到1分钱一斤没人要,因为供大于求海南地区香蕉也是供大于求IPHONE国外和国内价格相差几倍,因为供小于求弹性原理:弹性原理就是市场自动调节的原理供大于求导致部分菜农亏本,下一季度不再种植,下一季价格一定会再次上浮供小于求导致各类山寨,其他手机厂商生产同类手机,竞争后价格必定有所下降以此反复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各自利益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围绕着利益的输送与转移、生产要素的配置.博弈就要求在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通俗地讲就是互利共赢.
排队买票,你发现所有的队伍人数都差不多,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解释.化妆品衣服降价买的人多,但是大米白面降价买的人较少.用他们的价格弹性解释.团购,以及打折等等这种东西,用价格歧视解释.大瓶可乐比小瓶可乐合适,也用价格歧视解释.随地扔垃圾,可以用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解释.
高中的么?课本上有吧?比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生活必需品受供求的影响比非必需品受供求的影响小等等,这些就是政治书上要背的话.把政治书看看,背背.政治是一定要背的!举个例子,过年了各种年货都要涨价——供求影响价格有问题在追问吧. 再问: 对,我是高中生,可是能再详细点吗?还有就是经济学道理是什么啊?怎么说啊? 再
abstract 抽象的概念 不要这样抽象地谈问题.Don't speak in such abstract terms.
去菜场或超市购买生活必须品,如食物等,这够生活的吧.可就是这一买一卖,涉及商品的价格,商家的利润,消费者的购买力等等,这就是经济啊去银行取这个月发的工资,这也是生活吧.这一存一取,涉及银行的服务,人民币的周转发放等等,这也是经济.就是简单的坐在家里看电视,也是经济.首先你得买一台电视吧,这就涉及电视机的生产,销售,运输
1.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说明定价是成本价的1+20%=120%.按八八折卖出,则现价是成本价的120%×88%=105.6%.那么可知利润是成本价的105.6%-1=5.6%.利润84元就是成本价的5.6%,可得成本价为84÷5.6%=1500(元)2.(X+7)×13 = (X+11.5)×
紫茎泽兰、飞机草、小花假泽兰(薇甘菊)、豚草、小白酒草等等很多的
(1)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下方气流对机翼向上的压力大于上方气流对机翼向下的压力 (3)等于;小于
(1)没有吹气时,纸的中间和外侧的压强相等,纸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实验表明气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故答案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等质量
放在28℃环境中是因为让原有细菌滋生.无菌操作是为了不让外界细菌影响实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42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精品】微观经济学试卷模拟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精品】微观经济学试卷模拟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6|
上传日期: 09:37:2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此文档不支持下载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微观经济学试卷模拟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合经济学原理谈谈农产品丰收了,而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分两块:第一块:粮食丰收了,那么供给增加了,所以价格下降了.这是供求定理决定的.第二块:谷贱伤农.在弹性理论看来,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为缺乏弹性商品.简单来说,在去年,200单位粮食的供应,价格为2,农民总收入为400,但现在粮食丰收了,供应量增加为300,价格却跌倒了1,农民的总收入为300,.弹性理论最主要的就是说
你是吃米不见谷,其实很简单,不要那么多理论知识,问问你家父亲或者农村亲戚就行了.粮食丰收,一般是扩大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单产了,必定增加化肥、种子、人力投入.到粮食丰收了,你家丰收,我家也丰收,我收购商也不可能抬高价格收购,粮食定价权在收购商手中.怎么办,只有买了.在说粮食生产成本是完全国家放开定价,粮食收购价格是国家
缺乏弹性是指,农产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就是说,价格上升(或下降)很多,其需求量也不会下降(或增加)很多.其原因是,农产品大多数是生活必需品,比如大米、小麦,每天都要吃,不能因为价格上涨一倍你就少吃一半,也不会因为价格下降了一半你就增加100%,更可能的情况是,价格上涨一倍需求量减少10%(那么此时的弹性为1
这题其实在西方经济学书本中的第二章有详细的说道为什么,认真的读读书本就好了!可以找到答案的!
大米等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这类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小,需求对价格的反应不灵敏,即使价格下降了很多,需求量也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在丰收的年份,由于供给增加,使得商品价格下降,但是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很多,因此,农民的收入(商品价格X商品需求量)反而减少了因此要适当的保证农产品价格
  这是“谷贱伤农”  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 它的价格弹性e<1 价格弹性小 即价格上涨时收入增加 这意味着丰收时农产品增加 价格下降 所以收入反而减少 所以对农民不利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资本家和商人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他们靠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当今发达国家的工人有高收入、高工资,是因为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发达国家一天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家即便是付给工人高工资,仍然可以在刨去生产成本后获得可观的利益.
小麦丰收会带来的影响,是小麦供给量上升了,但伴随着供给量的上升,小麦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那么农民赚不赚的到钱,就取决于小麦增加的产量是否超过了需求.如果供过于求,小麦价格就要下降,下降的幅度如果超过小麦产量的增幅,那农民就没的赚.如果价格下降的幅度小于小麦产量的增幅,那么农民还是有赚的.如果供给量的增加并没有使得供给超
谷物应该指粮食,粮食属于弹性非常小的食品.不管价格增加减少对需求都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需求基本是固定,不会价格高就少吃两碗,价格低就多吃两碗),所以说丰收后供给量增加,但需求量不变,价格自然下跌的厉害.如果是灾害年粮食价格疯长也是同样的道理.
收入=单价x销量弹性原理1.价格弹性小于1的时候,单价的降低比销量的增加多.例子,原价1,销量100,总收入=100现价比原价少20%,销量增加10%,总收入降低.2.价格弹性等于1,单价的降低跟销量的增加一样多.例子,原价1,销量100,总收入=100现价比原价少20%,销量增加20%,总收入没有变化.3.价格弹性大
1如果粮食丰收了,根据供求定理,供给会超过需求,导致平均价格下跌;2如果是服装等弹性大的商品,价格下降是会引起更多的需求和销售量,收入增加,从而实现薄利多销;3但是粮食的需求相对平稳,因此弹性很小;这样一来,价格下降了,销售量变化很小,总收入就会下降.这就是著名的“谷贱伤农”.
刚刚大一吧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 真正的真理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是被实践反复证明,颠覆不破的事物运行本质规律的真实描述.世界上能真正称得起伟人的人寥若晨星,而马克思称得上是其中最为耀眼的 “恒星”之一.近来网上有消息说,身处全球金融危机中
  对物价上涨现象的分析  (一)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原理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物质资料生产要消费生产资料;人口自身生产要消费生活资料;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产是消费(生产性的消费),消费也是生产(消费性的生产).  
因题目较大正在继续回答
唯物史观:1、无论“占领华尔街”运动会产生如何的结果,它都是一次社会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2、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影响到从事不同生产活动的人们的意识和收入的差距.3、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激化.4、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能动的决定的一部分、一个方面的体现.政治经济学:1、剩余价值的生产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增大.2、资本
3.、薄利多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谷贱伤农:在丰收的情况下,粮食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丰收造成粮价下降,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损失.
在丰收的年份,农产品的供给增加,则农产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若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那么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下降.由于一般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总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所以"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就在于此.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
3.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的话,就是买方市场.收成多,那么就是物品多,其实农产品我们又不会多买,吃多少,就买多少.所以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不会太大,这就是B.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全面形成买方市场.4题,1中有所有,这些肯定的词语,除非书上明确说,不然是不选的.这是做题技巧.2调整是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看起来要回答这问题像要写一篇论文一样,只是看到一楼的回答简直是笑死我了,“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经济这个词汇是错误的!”这句话的本身都不符合逻辑,就算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那也不能说市场经济是个错误的词啊!他以为自己是什么? 李斯特吗? 去违背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您的位置:&&推荐的文章
运用供求理论或弹性理论分析现实一个现实经济问题,形成2000字以上的分析报告
运用供求理论或弹性理论分析现实一个现实经济问题,形成2000字以上的分析报告20分
形成2000字以上的分析报告..(2)运用厂商理论、邮箱:(1)运用供求理论或弹性理论分析现实一个现实经济问题、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字数够、就行拜托帮帮忙、我这有三个报告要写、明天就要交了复制粘贴什么都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一个厂商案例,形成2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3)运用宏观经济或国际经济理论
Q我,我帮你写
Q我,我帮你写
你是要论文还是在这闲聊?供求不用解释了、弹性的话举个例子馒头和项链、自己慢慢想把
运用厂商理论,分析现实经济中的一个厂商案例,形成2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 邮箱 lhx242436...
1. 农作物受灾,会影响到粮食产量(主要是水稻)。水稻产量降低,根据农作物供需的蛛网理论,下一年水稻...
1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个出售者的同样的物品,对不同的顾客或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出售。2价格歧视是商...
那要看你学过什么了 一般都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好好想想吧再不行就拿上书一条理论一条理论往上套 ...
马克思主义哲关于自、社思维发展般规律科唯物论辩证统、唯物论自观历史观统相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继承发展德...
它的源头在于个人努力和国家政策,他的解决也在于国家政策和个人努力。实际上,金钱并不是越多越好,能满足...
购物网站热门产品排行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09-09-05 &匿名提问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The picture is:  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  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  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非也。这是个学术阴谋。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  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证明如下:  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  那么,再看回上面的论述,我们怎么知道两个均衡点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处于缺乏弹性的区段呢?从图中看它还恰恰是跨越单位弹性点的,这只能说明作者本身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需求线都是三种弹性”的概念。  如何产品,如果可以画出需求曲线,必然同时具有三种弹性。“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  其四,丰收时如果谷一定贱,显然依据是“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即“物以淫为贱”。但是“物以淫为贱”的数学表示恰恰是供给线是负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状应该和需求线相同才能描述“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即和供给定律是矛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物以稀为贵和物以淫为贱都是对的,而与之矛盾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倒因为果。但是总是有人认为可以倒因为果或者说供求和价格可以互为因果。那么不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何在。  或许能够推翻“物以稀为贵”之说?俺可是将这五个字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于“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之说就更加不敢苟同了。俺是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都希望丰收,没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应该向国务院解释这件事:是否要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想法是否一厢情愿的自我矛盾或者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其实,谷贱伤农的“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一切产品都一样。  现实中的谷贱伤农多是由于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对农民造成的政策性硬伤,此中没有太多经济学的道理好讲的。                           摘自作者见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生活中的经济学——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有感01秋工商管理专业 吴 浩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Q2—Q1)╱Q1]÷[(P2—P1)╱P1]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总收益情况:TR1=P1×Q1=2×元TR2=P2×Q2=1.8×元 TR2—TR1=250元。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见下图)。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使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来解释.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Edp=(ΔQ/Q)/(ΔP/P)= ΔQ/ΔP*(P/Q)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值大小可以将商品分为两大类: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是富有弹性商品,例如手机、加点等;而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商品是缺乏弹性商品,例如食品、粮食等。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的下降,会是销售量上升更大的幅度,因此其收益就会越多,这就是“薄利多销”的体现,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的下降,虽然也会使销售量有所上升,但是销售量只上升较小的幅度,因此其总收益反而会下降。由于农产品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因此其价格的下降会使农民的收益下降,上海农民的积极性。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因。
农民很努力,结果种出来的稻谷太多,导致价格下降。或许乘起来后总收入不变,但是农民多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回报,积极性会受伤害的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这样,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了,种粮面积也会增加,甚至一些林地也可能被用来种粮。如果2005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2005年粮食应可继续2004年的趋势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是大幅增加。如果对粮食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粮价就可能下跌。为此,政府应未雨绸缪。既要让粮食价格比较合理,又要尽可能避免为维持粮价而大量收购导致巨大的库存费用。为此,增加对粮食需求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之一是把食品代购券直接发给穷人来增加其食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可进一步发展用粮食做原料的乙醇汽油项目,采取种种可行措施加大对粮食的需求。
有于谷贱,农民增产不增收,但生产支出大,大大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典故: 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例子: “~”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古老的中國有句話,叫做「穀賤傷農」,意思是稻穀的價格太低,以至於辛苦種植的農民們根本就無法回本。在台灣,有的時候會發生某些水果生產過剩的狀況,為了平衡價格,在產地很多水果根本還沒有機會被運到市場上販賣,就在當地直接被倒入河川銷毀。如果你是那個辛苦種植的農民,看著那一車車的水果被倒入河中,你的感想是什麼?你會不會在河邊看到眼淚掉出來?這種「穀賤傷農」的情節不是只有發生在農業而已,即使是其他的製造業,包含了高科技產業,也會面臨類似的情節。電腦生產過剩,對於製造商來說就會有庫存的成本產生。為求降低庫存壓力,降價求售變成在所難免。但是這些都只牽涉到製造業而已,我們從沒想過,這一幕幕「穀賤傷農」情節,正以虛擬的,數位化的方式,在網路上上演著。以前在網路上很多東西都是免費的,所以經營者並不熱衷於「制定價格」這件事情,一切以搶佔使用者的人數為第一優先,所以對於成本的概念往往不是很清楚。在這樣的狀況下,使用者有了很多免費的東西可用,而且隨著各家競爭越趨激烈,能夠使用的免費服務就越來越多,這是某一種形式的「穀賤」。但是當網路股價如日中天,很多投資人都還是花大筆鈔票投資網路公司的時候,還不至於「傷農」。「穀賤」到什麼程度呢?舉例來說,很多人在網路上大量的申請免費的電子郵件帳號。不少人確實是有需求,因為更換 ISP時自己的電子郵件帳號常常就得更換頗為麻煩,申請一個免費帳號就可以帶著走。但是也有不少人貪圖免費,到處去申請。這些帳號平常也很少用,反正先申請再說。不管是什麼情況,這些電子郵件信箱到最後被棄置在經營者的網站上是家常便飯。所以很多免費電子郵件的經營者最後只好在網站上設下限制,例如凡是超過三個月以上沒有登入的使用者,信箱將遭到停權。有的做法比較絕,是直接將帳號刪除。經營免費電子郵件的成本是什麼?筆者以前在入口網站工作的時候,就已經很清楚這個網路上最受歡迎的服務其實是入口網站的痛處,因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卻是吸引使用者註冊的殺手。他的成本產生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必須採用頂級的伺服器主機來提供服務,而且隨著用戶人數增加,這些每台高達數百萬的機器必須不斷的增加。谷贵伤农,谷贱伤农,更多的时候是谷贵比谷贱更伤农,化肥农药种子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已经高到农民难以承受的地步,在农村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爹老娘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粮价的上涨带来收益,过高的支出让他们继续艰难。       而这些,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的,市场是个很缠人迷惑人的东西,它总是在你不知不觉之间让你上套。       其实,在工资上涨风潮中,受伤害最大的恐怕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兄弟,对于拿国饷的公职人员来说,工资增加的部分多少会抵消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但对于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不单单是积攒了不知多少年的汗珠子贬值了,眼下的购买力就成了问题,脆弱的肩头又压上一副担子。       尽管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低端人群的经济收入和途径,尽管国家对每次增资都出台一些办法来尽量消除不良因素,但是,现实的担心却一直隐约存在。
谷贱是指谷太贱,低于生产成本的意思,所以伤农,正常的低价(谷贱)如同&薄利多销&,是养农的.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一字不识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现象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粮食增产,但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本来是经济学上常见的供求关系平衡问题,但在我国,由于政府在经济调控和指导方面的缺陷的人为因素,这种现象却逐渐演变成祸患。这里的“谷”是谷物,泛指粮食。“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其他商品都一样。由于我国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缺乏一些经济学常识、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官僚作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前瞻性是造成“谷贱伤农”根本原因。如果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不理顺粮食体系产、销、供、求关系,仅仅用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粮食收购市场化”等手段是永远解不开“谷贱伤农”这个死结的,受害的始终是广大贫苦的老百姓。
我晕!怎么什么问题都问啊,这么简单的问题就自己想想算了!
谷贱伤农到底想说明什么?引经据典对今天的农民政策未必能够切中要点,但这个谷贱伤农用在今天的农民身上是想说明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农作物的价格人为地降低而受到伤害。农民的辛勤劳作,风雨无阻,早起晚归;一年到头,没日没夜,期盼秋后有了好的收成,来年有个温饱的保障。但由于某些政策以及执行者的问题,导致农民收获上来的谷物被盘剥苛刻地收缴走了,而自己得到的与自己一年所付出的相差无几,或不及全年支出。农民的奔波操劳,流汗流泪的一年下来,得到的只能是对下一年的期盼,只能抱怨自己的命不如人家城里人好。谷贱伤农,本身也是一个等级分化的范例。
这是个经济学的问题也是个社会学的问题,为了避免谷贱伤农所以才有了最低保护价,但我认为非根本之策.根本之策是提高农业的劳动效率,
  粮食丰收了,但丰收会使价格下跌,谷贱会伤农,粮食的丰收不等于农民的收入多了,因为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产能过剩改变了供求关系,于是价格会下跌,一些过剩的产业因为产量多了反而盈利低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画图片大全丰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