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快递,是“与时俱进”还是“皇子不务正业业”

粉丝群: 新浪:weibo.com//profile?topnav=1&wvr=6
投稿:1132粉丝:854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Flash代码复制Html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未经作者授权 禁止转载
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miniOFF“兼职快递”来了“兼职社会”还会远吗
下载一款APP软件,成为兼职快递员,工作时间自由掌握。近日发现,诸如此类的线上APP招募广告,已在全国多地悄然兴起。只要有快件的起始点和注册人的当天行程顺路,马上可以抢单,在规定时间内带到目的地,就能挣到一笔外快。据报道,这种“路过打酱油,顺路送快递”的新模式吸引众多网友“围观”,也引发不少质疑:“路人甲”捎来的,安全靠谱吗?辛苦兼职跑腿了,权益能否保障?这项火爆的业务,背后究竟是创新,还是潜藏隐患?
显然,如果对陌生人或这种“兼职快递”心存戒备,总是暗示自己会出问题,自然不会感到放心,就如搭乘网约车或顺风车一样,如果总是抱着“灰色心态”,自然会觉得没有任何安全感。然反过来站在“兼职快递”或顺风车司机的角度想一想,能够顺路送快递、或愿意做顺风车,无非是“拉羊赶牛”就便而已。对于“缺钱又有闲”一族来说,显然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象到,“兼职快递”这一行,“缺钱不闲”的人不会做,“有钱有闲”的人也不屑去做。虽然不排除有居心不良者借此机会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但一是这类人极少;二是任何行业都不是纯净之地。况且平台为维护自身信誉和利益,自然也会加强对兼职快递员的审核与防范。而且,对“兼职快递”能够预想到的“弊端”,本身就已经不是“弊端”了。
从报道中“兼职快递”业务的火爆就能看出,首先折射出社会“缺钱又有闲”一族不在少数;二是科技进步不断解放了生产力,让很多人的主业并不太辛苦;三是体现出人们的观念和市场意识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创新理念更让人感到欣慰,说明很多人正在突破单一职业的思想束缚,进而向第二、第三、甚至“多元化”兼职职业方式转变,是充分利用个人时间、交通等各项资源来增加合法收入的一种进步表现。综合权衡来看,这无论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在科学利用资源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在很多企业的小件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增多,各种现代科技的运用,网下现实社会需要人工流动的服务等职业势必也会大量增加,充分利用人们的顺路和闲暇时间资源,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物流成本,“最后一公里”所带来的诸多烦恼也被迎刃而解。因此,“兼职快递”不仅是务实可行的智慧创新,也昭示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采取这种“兼职”方式来降低人工成本,更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在工作之余或闲暇时间从事其他兼职的行为,人们会将其视为“不务正业”,但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运行,快速解放的生产力势必会对这种“固有观念”带来更大冲击,“时间就是金钱”已由当初的空洞口号逐步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非但如此,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集约资源已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更需要时不我待的付诸实施,“兼职社会”的未来不会有什么悬念。
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对待“快递兼职”就不难发现,任何一次出行,顺路时间都能做很多事情,可以捡起一片垃圾,劝阻一次不文明,自然也可以付出劳动给自己和他人乃至社会创造效益。只要“正业”不误,在一个逐步完善的法治社会里,对社会兼职行业所带来的“风险”、“隐患”过于计较和纠结,恰恰是一种不自信。而科技发展进步所带来的“兼职社会”呼之欲出,及早面对并通过制度进行规范,才是理性和明智之举。(大矛)
责任编辑:刘溢敏
网友正在收听
河北第四届汽车文化节到场30万人,销售额4.22亿。网约车兼职“送快递”,是不务正业还是新兴业务?
当你满怀喜悦回到家门口,却发现把家门钥匙忘在了公司时,你是否想过叫一辆网约车,让你同事把钥匙交给网约车司机,然后由司机开着空车直接给你送到小区门口?
当你有一个急件想在一个小时之内送到客户手中,但是你又有事在身无法亲自送给客户时,你是否想过可以叫一辆网约车,让网约车司机把急件送过去?
当你店里的鲜花或者蛋糕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送到顾客家里,而你自己的车正在忙着给其他顾客配送时,你是否想过可以叫一辆网约车,让司机帮你把鲜花或者蛋糕送到顾客那里?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小伙伴在尝试用网约车“送快递”了。
之所以会让网约车用在“送快递”这个业务上,关键原因是传统的快递一般要经过取件、中转和派件这三个流程。在这三个流程中,中转会占用大量时间,取件和派件也不会专门面向某一个顾客提供服务,这就会导致递送的时间较长,即使是同城递送,也需要半天时间,即上午寄出,下午收到或者下午寄出,第二天上午收到。
而网约车正好可以填补传统快递的这一缺陷,尤其是你需要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之内把某个东西递送给收货人时,网约车就显得更有用武之地了。
网约车可以做到专车、专人为某一个客户服务,只要你有需求,你就可以叫一辆网约车,把需要递送的物品交给网约车司机,由司机开车专程送到收货人那里,全程一站直达,不需要任何中转。
正是因为网约车“送快递”具有上述优势,据媒体报道,早在2014年, Uber就在美国推出了单车快递服务 Uber Rush、帮大学生搬大件物品的Uber Movers,送餐服务Uber Fresh等。
在中国,优步也曾经在长沙推出企业版服务(U4B)业务,长沙有众多商户使用过这一功能来送餐、送鲜花、送蛋糕等。
这样看来,尽快看起来用网约车“送快递”有些不务正业,但是既然市场有需求,那么网约车“送快递”完全可以成为网约车的一项新兴业务。司机们在载人拉活儿的间隙,送几趟“快递”又何乐而不为呢,反正能挣钱。
但是,用网约车“送快递”也存在一些风险。
一是监管风险。网约车“送快递”在性质上是属于“跑腿”,还是属于《邮政法》中规定的“快递”?如果属于“快递”,那就应当受到《邮政法》的规制。《邮政法》规定,“ 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而寄递是指“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活动,包括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从《邮政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来,“寄递”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分拣”,而用网约车“送快递”正好没有“分拣”这个环节,就这点来说,网约车“送快递”就不是《邮政法》意义上的“快递”,似乎可以认为是一种“跑腿”行为。如果网约车“送快递”在性质上属于“跑腿”,那就是一个新生事物,暂时不受《邮政法》的约束。
二是物品损毁或丢失的风险。如果网约车司机在递送物品过程中,把物品弄坏了或者搞丢了,那么网约车司机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网约车平台又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本来网约车是用来载人的,现在临时变成了“跑腿”送东西,寄东西的人跟网约车司机之间没有签订“跑腿”送东西的书面合同,只是有口头协议而已,靠什么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跑腿”送东西的关系,即使能证明存在“跑腿”送东西的关系,又怎么证明是谁的过错导致东西损害或丢失的?即使能证明是司机的过错,恐怕也不能让网约车平台承担赔偿责任,毕竟平台并不知道寄东西的人并没有坐车,只是寄了一个东西。
总体来看,兼职“送快递”的网约车司机需要注意上面这两个风险,而用网约车寄东西的人则需要注意第二个风险。
如果网约车“送快递”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估计各家快递公司该哭了,这很明显是在抢快递公司的饭碗嘛。
注:封面和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点上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评论:上市公司买理财,是福还是祸?
日 14:20:16 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
【摘要】家A股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上的资金高达8139亿元,比2015年增长48%。
  最新数据显示,家A股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上的资金高达8139亿元,比2015年增长48%。往年不少主营业务亏损的&僵尸股&靠政府补助、变卖资产输血,如今与时俱进的扭亏新方式&炒股炒房买理财&让投资人慨叹&福兮祸兮&。
  上市公司买理财规模越来越大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2016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有786家,购买理财产品合计9594个,理财资金合计达8139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加25%、31%、48%。其中购买理财产品资金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6家,打头的中国神华(601088.SH)投资在理财产品的资金为334亿元,是其研发投入的58倍。
  理财收益甚至成为部分主营业务惨淡的公司盈利支柱。数据显示,2016年理财收益占当年公司净利润50%以上的公司有16家,其中7家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是源自理财收入。以西安旅游(000610.SZ)为例,2016年年报显示,其过去一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4170.97万元,主业亏损严重,但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2.6亿元的理财产品,获得4113.74万元的投资收益。
  除了理财收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由来已久。2016年楼市火爆,一些频临退市的公司&卖房保壳&,有A股&卖房达人&之称的深圳惠程( 002168.SZ )一年之内处置了12套房产,为公司贡献了2426万元的净利润,占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32%。
  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在两会期间痛斥&部分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不搞设备更新去炒股&的行为,他表示,&大家可以回忆,2015年4月,股市疯长,在2015年4月之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规模连续6个月负增长,4月突然正增长,什么原因呢?数据分析显示,当月增长企业中,95%以上炒股、炒房、期货、基金。我也是企业出来的,这就是不务正业! 5月,股市下来了一点,企业的利润虽然还是增长,但6月之后,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又掉入负增长的深渊,连续七个月负增长。这就是脱实向虚!&
  &不务正业&为哪般?
  上市公司为何&不务正业&、热衷各种理财投资呢?有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首先,过去两年,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信贷繁荣带来了明显的泡沫经济,股市、楼市价格飙升,而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企业靠实业赚钱难、赚钱慢,资金本身具有的逐利性导致脱实向虚。和股市、楼市的高风险、高波动相比,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低、收益率高更容易符合上市公司投资的要求。
  其次,上市公司的闲置、可投资资金较多。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会存在资金在某个时间段闲置,一些为了项目募集的资金也存在使用进度的问题,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则会将闲置资金配置不同期限的理财,但这类资金大体还是有限的。然而过去两年,上市公司加速再融资募集了大量资金。
  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为1.61万亿元,其中利用增发工具融资1.23万亿元,2016年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为2.1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1%,其中再融资1.3万亿元,93%为定增。&定增热&、&过度融资&一度广为市场诟病。
  Wind数据显示,2016年理财产品认购资金来源于募集闲置资金、自有资金的比例分别为58%、42%。而募集闲置资金大多来自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王啸曾在财新网撰文指出,当前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余额达8000亿元之巨,其中一半来自再融资资金。其中部分原因是上市公司投机取巧,套取资金在实体经济外&空转&。
  为了堵漏,监管层在2017年颁发的再融资新规中明确规定,除金融类企业外,本次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第三、热衷理财的上市公司高层缺乏进取精神,好逸恶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指出,实体经济下行周期中,部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利润不断降低,收益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和快速做好业绩的需要,越来越偏好投资理财。
  投资所得是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类企业尤其如此,但是上市公司&投资成风&,对宏观经济、上市公司本身、投资者来说,均并非长远之计,也是不可持续的。毕竟,投资人选择一家公司,看中的是其项目、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投资的是公司的未来发展,并非&躺着吃老本&做派。
  博弈之下投资者如何选择
  市盈率估值高,因此赶快发点股票融点钱;实体经济不好做,因此多多买理财避避险。从上市公司个体的角度说,这种选择完全符合经济理性。然而,从整个资本市场看,此种图景正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困境。
  怎么破?等待经济转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寄希望于上市公司苦练内功,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再谋更快速发展,恐怕在目前的经济大势之下,投资结果赢亏未卜。如若指望管理层遏制住股市高估值炒作、高估值圈钱的风气,恐怕现时在市场中煎熬的投资者就要面对资本市场的寒冬。
  世事如此,长短期利益平衡不易,每个经济主体都有自己最佳的理性选择。那作为股民的你,是不是也可以好好掂量一下手中的钱应该投向哪里。你把钱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但这上市公司宁可买理财都不舍得回购股票提高每股收益。遇上这样的公司,咱是不是可以绕道回避,也直接买些理财,安稳过自己的小日子,岂不是更好?
来源:财新网  记者 曹文姣  编辑:马轶伦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短消息代码证:浙号[-B0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联合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兼职快递,是“与时俱进”还是“不务正业”?-中国网浪潮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后总不务正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