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刷小米系统有哪些做的比小米好的地方

华为小米手机哪个好,同样的价格差距天壤之别
日 11: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0)
  在京东618目前销售排行榜上,小米和华为分列前两位。小米性价比自然不用多说,华为荣耀系列性价比也非常不错,而mate、p系列更是国产高端机的代表。两者最近都发布了1699元的手机,小米MAX2和华为畅享7plus。
  小米MAX2
  1699元的小米MAX2搭载高通骁龙625处理器+4G运存+64G机身存储+5300毫安电池,6.44寸1080p显示屏运行安卓7.1的MIUI8系统,相比一向在配置上不输人的小米,小米MAX2的配置竟然有些一般,让人有些不适应。骁龙625的低功耗加上5300毫安的大电池,续航能力超过2天。在拍照方面传感器采用了和小米6一样的IMX386,在成像清晰度上很优秀,拍照能力不俗。
  华为畅享7plus
  1699元的华为畅享7plus搭载了高通骁龙435处理器+4G运存+64G机身存储+4000毫安电池,5.5寸720p显示屏,运行安卓7.0的EMUI5.1系统。小李也是无语了,华为这是在学ov吗?骁龙435处理器和720p显示屏,这无论是性能还是屏幕显示质量都是差的可以,虽然4000毫安电池续航能力不错,拍照参数也还可以,但这配置真心不值得。
  华为畅享7plus颜值表现尚可
  虽然小米MAX2在处理器上表现一般,但在其他方面,小米MAX2的配置还是不错的;而华为畅享7plus这处理器更加一般,入门级水平也达不到,各方面配置也是低的可以,是什么样的勇气把价钱定的这么高?当然1699元手机还有许多,小米5、360N5S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与其花同样的钱买搭载625的手机,为何不买搭载653或者820的手机,性能和性价比都是更好的选择。
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资料下载:
上周热点文章排行榜
上周资料下载排行榜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可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
专家问答专家问答
经典电子创意设计欣赏为什么华为手机总是比小米手机贵?看完才明白其中猫腻!
同样是国产手机厂商,为何华为的手机卖得比较贵,而小米的手机却很便宜呢?
以后大家遇到问题,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如果你玩机年龄比较久的话,应该还记得,在2012年之前,华为的手机,基本都是低端机,售价不超过2000的。
从2012年开始,余承东执掌华为终端部门,开始“去运营商”,砍掉绝大部分低端机,开始做高端。也就是说,华为的手机现在卖的贵,是因为当初换了个掌门人,新掌门的新战略,就是坚持走高端。
而小米自诞生之日起靠着性价比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而年轻人又都是经济还尚未独立的人,也就是穷人,所以小米的手机一直就守着1999这个价位。因为一旦定价高了,目标用户很可能就不买你的账了。
之所以小米在定价上这么谨慎是因为,几年前的小米,它的营收高度依赖于手机,如果当年的旗舰手机销量不佳,公司就很容易走到生死存亡的边缘。所以有过切肤之痛的小米决定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开始做子品牌,开始做小米生态,这里面都有抵御风险的考量。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两家厂商会采取截然相反的定价策略。
我们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两家公司最大Boss的态度。华为的创始人对华为手机的要求是做高端,要赚钱,否则就别做了!而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态度则是,做人人都买得起的好手机。这非常像谷歌与苹果之间的区别。
我们总说库克是商人,是因为,现在的苹果,它所有的目的就是利润,至于iPhone、Mac、iPad的销量是多少,它并不在意,哪怕市场份额已经降到个位数,只要利润够高就行。
而谷歌不一样,谷歌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用上、买得起智能手机,所以谷歌拼了命的拉合作伙伴做Android One廉价手机,Chrome Book廉价上网本,甚至研究能发射WiFi的热气球。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哪怕谷歌本质上是一家“广告公司”,它依然很伟大,它真的是“为了全人类的事业去奋斗”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何华为手机越卖越贵,小米却很便宜?这是因为两家企业的不同战略导向决定的。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这两家企业的所有商业行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小米和华为哪个销量更好?小米销量超过华为的背后揭秘
互联网 & 10-24 14:08:08 & 作者:佚名 &
2014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1840万台,华为智能手机出货1680.82万台(其中内销956.24万台)。这是从小米开始做手机以来第一次季度出货超过了华为。按照全球出货量计算,小米成为三星、苹果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
日前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在微博爆料,2014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1840万台,华为智能手机出货1680.82万台(其中内销956.24万台)。这是从小米开始做手机以来第一次季度出货超过了华为。按照全球出货量计算,小米成为三星、苹果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顺便也把联想(不含摩托罗拉部分)超过了。
如果只看国内销量,小米超过了三星成为国内销量第一品牌。
iSuppli&Corp的数字一贯比较靠谱,结果虽然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对比一下最近几个季度数字也不奇怪。
小米在二季度已经有1510万的出货量,三季度中有暑假,有返校,1840万不算是特别惊人的增长,只能说功到自然成。
但是华为的数字反其道而行之,二季度华为销量就达到了2056万台,其中国内销量1186万。三季度有利好,但是华为销量不升反降到1680.82万台,这是为什么呢?
一、小米的策略,深耕低端,以价换量
其实,在三季度小米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在二季度末小米把小米3降到1499元,性价比爆棚,市面上除了Nubia&Z7mini,无机能战。
然后小米又发布了红米1S&4G版和红米&NOTE&4G版,这两款手机官方定价分别为699元和999元,都是低价4G的典型。
最后小米4亮相,坚持1999元的定价,小米依然不做高价机。而同时上市的有四款型号,官方价位在699、999、,从低到高覆盖所有中低端市场。
小米的策略很清楚,深耕低端市场,以价换量。用低价把小米手机、红米手机卖出去,把MIUI的生态系统打造起来,为后续的庞大计划铺路。
暑假也好,返校季也好,移动普及4G也好,学生用户和移动合约机用户都对价格敏感。小米深耕低端,以价换量的思路,恰恰能迎合这些用户,小米的销量增长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二、华为的策略,提升价格,以量换利
华为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的销量非常凶猛,低价的荣耀3C系列对红米有很强的冲击。
但是到了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华为的产品策略出现了一些变化。
二季度发布的华为P7走低配置高价格路线,追求高利润,不追求销量。
荣耀6虽然是性价比产品,但1999元已经是中价位了。之后发布的Mate7定价则在3000元的价位,已经是高价手机。
直到2014年10月,进入四季度了,荣耀才推出畅玩品牌,做了两款低端机,但是这两款手机对三季度的销量已经不会有什么帮助了。
华为的策略也很清楚,生态系统什么的我先不考虑,我就是要赚钱,要利润率。不知道这和前一段时间任正非的讲话中是否有关系。
我们能看到的是华为在三季度努力推高价格,高利润的机型,直到四季度才推出两款低价机。
华为新机中最便宜的荣耀6和小米产品线最贵的小米4差不多,总体销量肯定要吃一些亏,三季度销量被小米超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更激烈的竞争在后面
华为不是做不了低端,10月份畅玩品牌发布,低端价格战即将在四季度展开。小米也一直想做高端,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先上去量,生态建立起来,把IPO的概念攒足了再说。
联想、酷派、中兴、OPPO、vivo、魅族、一加&&这些品牌也不会束手待毙,更激烈的竞争在四季度。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小米手机有哪些做的比华为好的地方?小米手机有哪些做的比华为好的地方?数码先锋百家号我正好在同时用华为和小米的手机,现在主力手机是华为mate9 pro,用了快半年,副机是小米MAX2,大屏长续航适合看视频,用了两个月左右吧,都挺喜欢的。针对这个问题说下我的个人感受。1. 性价比。说到小米的优点,性价比肯定是要放在第一点的,在各价位档小米的配置都是最出色的。如果说华为在旗舰的mate系列和P系列还有些相对小米的不同特色以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选择,那在中档以及低档价位上华为面对同档价位的小米是全线弱势。在三千元价位以下,除了华为这个牌子本身在大部分线下消费者心目中品牌认知度高于小米,从产品本身而言是完全被小米压制的。而在三千元价位以上,撇开品牌影响力本身而言,华为产品相对小米也只能说各有特色,论大部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来说,性价比方面依然 是小米优势明显。2. MIUI。其实我真没感觉到小米的系统比华为的系统有明显好的地方,事实上我根本没感觉出两者用起来有太大的不同,或许是我用的场景都比较平常吧,总之用起来都挺好的。但有两点小细节我觉得MIUI做得更周到,一个是设置里的通知管理里面,小米会把允许通知的应用和禁用通知的应用分开陈列,这样要打开或者关闭通知的话找应用就很方便,而华为是把所有应用根据拼音首字母排序,对于点进通知管理的设置需求而言就没有小米方便。另一个是刚升级了MIUI9,负一屏有直接扫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快捷方式,还可以设置其他应用的快捷方式,这点也挺方便的。从这个可以看出,也许还有些我没用到的其他小地方,可能MIUI也会有些细节处做得更周到。从流畅性、续航、功能多样性等等地方我没看出华为系统真的有像被有些人讽刺的那样糟糕,至少我没遇到不舒服的地方,相反我觉得这些地方并不比MIUI差,但真正的差距也许就体现 在一些小细节的人性化方面。3. 小米应用商店。两者手机应用商店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论应用资源明显是小米丰富得多。4. 还有一点,就是小米的这些优势是各个价位的小米手机都能体会到的,而华为手机的拍照好、信号好之类的优点,只有少数旗舰型号才能体现,大部分华为手机根本就只是蹭自家这些旗舰手机优点的热度而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数码先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数码产品,手机,电脑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回看2015年的小米与华为:全面与做点的对决
来源:作者:罗振宇责编:仲平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年,2014年,小米绝对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当红炸子鸡。那一年,以雷军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开年,以小米被估值460亿美元结束。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登顶国内智能手机销量第一宝座。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伴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而彻底走红中国。仅仅一年之后,2015年,小米的衰落期似乎就过早地到来了。2015年第三季度,蝉联5个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后,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显示,小米被华为超越。此后这个排名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小米与华为“第一”之争的口水仗。在一些统计数据中小米仍然是第一,在另外一些数据中,华为则是第一。甚至2015年的双十一,两个品牌也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出现了销量小米第一,而销售额华为第一的双第一局面,小米的头羊地位被华为彻底挑战。《小米,为“杂货铺子”而生?》《小米神话破灭,雷军该醒醒了》《雷军为什么害怕周鸿祎做智能手机?》《雷军10亿赌局已经输了!》……看着这些媒体报道的标题,我有一个感慨:这个创业时代的典型场景已经不是工厂和写字楼,而是电脑屏幕构成的舞台。台下的公众高喊着:“快!给我一个偶像!”然后偶像登台。台下的公众又喊:“快!再给我一个偶像!”这时,原来的偶像就必须闪开,否则西红柿和臭鸡蛋就会扔上来了。好莱坞有一句名言:“我们必须尽快地制造明星,然后再亲手毁掉他。”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值得尊重,更何况像雷军这样的人。雷军见过的风景,经历过的大风大浪,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当年雷军在金山做WPS挑战微软霸权的时候,整个互联网行业还在襁褓之中。他是中国第一代IT人,带领金山抗击国外巨头;他是第一代互联网人,尝试做卓越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是中国第一代天使投资人,投资YY、UC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并获得巨大成功;他还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在金山每天工作16小时,现在好多了,他说“争取晚上11点前能休息”。如此计划周密、经验老到、人脉丰富,又勤奋努力的雷军,他的创业成功率,比起那些忽悠吹牛、没有产品的初次创业者,不知道高多少倍。如果你还愿意相信创业者,那么雷军是你最不坏的选择。所以,当很多人问小米的投资人刘芹为什么要投资小米时,他经常给出的答案就是:“你看看雷军的经历,投资他,犹豫都不用犹豫。”不过话又说回来,企业家这个行当,最残酷的就是,你只要输了一次就什么都没有了。雷军会输吗?我觉得不会。但是为什么2015年的小米不再气势如虹了呢?这仍然需要一个解释。从这个解释中,也能映照出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命运和前路。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看看小米是怎么成功的。小米揭开了一个时代的盖子官方版本是——“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他们自己的打法,但是任何一个这种量级的成功,本质上都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或者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科技的魅力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让普通人拥有同样的好东西,而“科技民主化”是小米的一大贡献。罗辑思维不久前曾经在微信号里做过一次征集,问:“小米让你产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平面设计师刘睿说:“我的看法可能没有什么高度,就我个人而言,它的贡献就是让很多和我一样钱不多的人都用上了不错的手机。”小米是第一部让平民阶层拥有尊严感的手机。还有一个小米用户告诉我们:“我曾经买了一个4000元的空气净化器,小米就出了个899元的;我买了个8000元的60寸电视,小米就出了个4999元的,而且系统还好多了;我花1200元买了LED彩灯,小米就出了个249元的。以后看到喜欢的电子产品,我都不敢买了。”小米就像手机中的优衣库。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优衣库提供了“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商品,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给顾客希望得到的商品,低价与良品统一。目前优衣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饰集团之一,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也是现在的日本首富。小米乃是同理,再平稳发展一二十年,甚至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小米也会成为好用又便宜的国民产品。至于雷军,已经有人在说他才是首富了。这是从市场这一侧来看。从产业链这一侧看,小米的面目就没有这么温情了。“我来不是叫世上享太平,乃是叫这世上动刀兵。”小米的价格屠刀削去了智能手机厂商的一半利润,引领智能手机行业从“蓝海”变成“血海”。科技公司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后,让耐用的好手机价格降到了千元以下。罗永浩说:“感谢雷军,因为他的成功让手机供应链厂商对于外面杀进来的’愣头青’不再持完全戒备和怀疑的态度。”小米揭开了一个时代的盖子。自从小米之后,互联网思维手机之旅就开始了,魅族、华为荣耀、锤子、一加、奇酷等层出不穷。小米模式的跟随者们吃到了智能手机产业链成熟化带来的行业红利。2009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共计2.33亿;201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变成5.94亿,增长近3倍。这里面,小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包括所有做O2O创业的人,都多多少少拜小米所赐。田溯宁说:“手机就是这个时代的汽车。手机行业集合了这个时代顶尖科技大脑、一流制造工厂和完备产业链。”从这个角度看,小米就是这个时代中国的福特公司。不过,小米还会想要更多。小米电源、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乃至小米插线板,这些产品的价格都是市面上主流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小米已经投资了近50家生态链企业,未来将投资100家。小米希望将这些行业搅合起来,发动“新国货运动”,把“互联网+”推向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像鲶鱼一样搅局传统行业,倒逼传统行业,改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形象。但是,小米亲手造就的这个趋势,也把自己逼到了墙角。我们再来猜测一下小米到底想做什么。一位媒体朋友,现在在小米产业链工作。我请教他:“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小米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给了我一个词——硬件软件化。其实这条道路早已被表述得很清晰:不靠硬件赚钱;拿到更多用户;通过卖其他服务赚钱。想象一个场景:手机是小米的,电视是小米的,路由器是小米的,甚至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是小米的,然后有一个后台网络把它们连接起来,你就离不开小米了。说白了,你就是小米的。这条路如果能走通,当然很好。但是即使小米能走成,也不意味着这是一条值得模仿的道路,这就得说一说人类商业史的一个总体景观。前文我们已经讲到,人类商业史是一个“点”和“线”反复叠加、层累出来的结构。连线的机会一旦成熟,就会造就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基础设施再去成就新的产业类型。正如一个商业评论者玩笑般的说法,商业模式无非两种:“拦路抢劫”和“坐地分赃”。所谓“拦路抢劫”,就是连线,他们造桥、修路、织网、设卡、收税;所谓“坐地分赃”,就是造点,他们进货、加工、溢价、卖出、盈利。小米一开始就处于两个模式的十字路口,两个方向都能走。他们最后选择了用低价的硬件去“连线”,然后再去设卡、收税。小米的选择对不对?我没有资格评价,只能选择相信雷军。但是2016年的后来者,我觉得就不能再追随这条道路了。“连线”这个游戏的缺陷连线,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游戏。每次连线都会有泡沫出现,天然是资本表演的舞台。2015年,资本表示已经下完注了,买定离手,就等着揭开盖子看结果了。新的连线游戏还怎么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做连线的生意固然会挣钱,但是它有三个致命缺陷:第一,很难进。一代技术只催生一代的连线方式,一旦形成网络效应,后来者就再难进入,时间窗口极短。每个时代的连线机会都是稀缺的,而网络效应又会不断地喂大那些已经成功连线的,即使技术进步,也不足以马上改变这个局面。举个例子,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即使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自来水、供电、供暖技术,也不会迅速普及开来,取代现有的供水、供电、供暖网络,必须等技术有重大突破时,才能谈到颠覆。再举个例子,比尔·盖茨生于1955年,保罗·艾伦生于1953年,史蒂夫·鲍尔默生于1956年,乔布斯生于1955年,埃里克·施密特也生于1955年……这些都是计算机行业的鼻祖和大亨。个人计算机革命爆发于1975年,如果你能享用这个计算机黎明的第一线曙光,那么最好处于这样的年纪:不是小年轻,从而能赶上这次革命;也不是糟老头,不会错过这次革命。在1975年,你最好是二十出头,也就是说,你最好出生在1954年或者1955年。这就是计算机革命的黄金出生时间。(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要想赶上连线的窗口机会,时代甚至对你的出生年龄都有要求!第二,守不住。中国移动的繁花似锦仍在眼前,微信就已崛起。OTT——OVER THE TOP,这是一个梦魇般的词汇,压在所有互联网产业的头上。你们都没做错,只是失去了机会。哪怕你是一时之俊杰,也未必穿得过这堵时代之墙。微软错过了门户,雅虎错过了搜索,谷歌错过了社交网络。一代有一代之体,盛唐不再,李杜故去,只能换了低吟浅唱。第三,跟不上。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悲剧,创造了一个新的连接方式的人,未必能够享用这个连接方式迅速扩展的获益,并最终会被锁死在困境里。比如,罗辑思维视频曾经做过一期节目,讲集装箱的发明。集装箱极大地提高了全球运输的效率,但正是因为它打开了这一道效率的改善之门,所有的竞争者就开始往“船越来越大、集装箱越来越多”的方向狂奔。越来越多的借债,越来越高昂的财务成本,最后让这个行业里的企业普遍亏损,连集装箱的发明者最后也破产了。当然,你可能会反驳说,我就觉得这里有一个超级棒的连线型机会。好吧,我也不是一概而论。但商业是一个权衡利弊的游戏,到更大的机会窗口里去吃肉,还是在一个越刮越小的风口里喝汤,你可以自己权衡。华为“做点”其实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放眼于时间,看到点的成长价值。2015年,在小米的对面,我们看到了华为。虽然手机市场烽烟未尽,谁胜谁败尚无定论,但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华为在三季度反超小米,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手机公司。这确实指出了另一条道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擅长的“货”,也就是网络中的“点”上;追求当下的利润,而不是未来的某个“连线型”的设想;这条路一旦走通,“连线”的可能性反而打开了,越是深入“网络时代”,越是要成就那些“单点突破”的打法。华为手机的领军者余承东说,华为的策略是“做线下渠道,走高端品牌”。2014年,华为Mate7成为国产高端手机中最受欢迎的一款。周鸿祎和罗永浩都在公开的发布会上对Mate7赞不绝口。Mate7高配版售价3699元,一度卖断货,用户必须加价1000元左右才能买到。从2012年到2014年,华为手机的销售收入分别是75亿美元、93亿美元和121亿美元。2015年,余承东定的目标是200亿美元。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我们没办法知道华为手机的具体利润,但是有分析师称,华为手机在2015年上半年的利润就超过了10亿美元。华为做手机,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些时髦的概念,比如:软硬件一体;把手机作为终端,出售包括视频在内的服务和内容;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构建一个智能硬件网络等。余承东自己说:“术业有专攻,华为不是做视频网站的,也不是专门做智能硬件的,所以还是要专注做手机,专注到手机芯片甚至是云存储的领域。”所以华为宁可选择自己研发更难做的芯片,而没有直接去市场上收购个视频网站,然后就说自己是一家“软硬服务”一体的互联网硬件公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除了华为之外,全都严重依赖高通的芯片。这是一家卖货的公司,一家做点的公司。在中国,也许最像“苹果”的,恰恰不是那些口口声声要追随或者颠覆苹果的公司,而是陶华碧的“老干妈”辣酱。这家出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辣酱”的公司没有银行贷款,没有风险投资,坚决不上市,更不搞什么互联网转型,但不管是线下店还是电商店,该做就做,最新的基础设施,不用白不用。现在的陶华碧68岁,据说身价70亿元。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兴起也有十几年了,势头越来越猛。但它并不是在“水漫金山”,裹挟并试图替代一切,它只是在重构基础设施这一层面。至于在基础设施上运行的那些“点”“货”和“服务”,只需要观察到基础设施带来的新机会,然后善加利用就可以了。对于一款“货”而言,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可以让你更方便地抵达用户。你可以根据用户数据不断地优化自己,不仅可以在流量中卖货,也可以把货变成流量。一边利用,一边自我进化,所谓的“转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我特别不希望大家把所谓的“点”的策略理解为抱残守缺。事实上,只有那些利用到了最新的基础设施,改变了产业原先的成本结构,打开了全新的交易入口的商品或者服务,才是我们所说的“点”。比如褚橙。我们提到“褚橙”这个词,就觉得有一股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思维”的味道。人家“褚橙”是个IP吧?电商渠道该用也用吧?所以说,在别人铺就的基础设施上,干自己的事就好。所谓的抱残守缺,不是指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指迷恋旧草地,看着别人养有魅力、高品质的羊,白瞪眼、干着急。2015年,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下去,所以要学会和资本共舞,学会撕开“新人格”这个交易入口,学会利用大数据。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至少在2016年这个独特的历史瞬间,只需要把自己的羊赶到这片新的草地上,然后猛薅羊毛。问题来了,怎么做好一个点?罗辑思维的实践与转型罗辑思维在过去的一年里,就经历了这么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因内容而起家,用户量也有一点,似乎天然可以起一个“连线”的妄念。但是从2014年开始,我们坚决转型成为一个点,一个自己拥有品牌、IP、流量、用户、造货、服务能力的“点”。这和轻松挣些广告费、公关费相比,实在难得太多了。但是在过去一年,我们仅仅在图书销售这一个项目上,就拿到了1亿多元的营收。从结果上来看,我们不再是一家“自媒体”,可以说,罗辑思维已经“转型”成为一家知识服务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两点体会:做一件有价值的事,要咬牙坚持,持续改善,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2.得对自己狠一点。这是造就一个IP的笨办法,但是真的人人都能做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和小米谁先做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