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汽车产业突破不了技术壁垒资源网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降温 突破技术壁垒是关键_网易新闻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降温 突破技术壁垒是关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从热捧转向冷静,几乎无人再提“弯道超车”。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主管部门、专家、企业开始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困局的成因。有人炮轰相关政策久未出台;有人质疑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有人则担心中国将陷入新能源汽车技术陷阱,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仍无法与跨国车企抗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火力最猛,他表示:“在新能源产业政策以及新版汽车产业政策修订方面,政府部门不太作为。”与此同时,张小虞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会出台,但不会设立明确的量化目标。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出台时间一拖再拖,最初外传去年年底出炉,但一年过去仍“未见楼梯响”。
不少车企高层表示,政策未台,中国新能源汽车路径未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更赞成长期百花齐放的新能源路径、短期更注重传统节能,这有别于以往的纯电动汽车为主的发展思路。张国宝称,电动汽车并不新鲜,几十年前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就开过电瓶车,里面装的是铅酸蓄电池,理论上和纯电动汽车差不多。关键是蓄电池的性能能否做到电力足够充足,体积重量又足够小。此外,张国宝表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直接充电或者超级电容车普及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据相关分析,2020年以前,汽车仍主要靠化石能源等。他认为,在研究汽车能源问题时,不要忽视现有的节油技术和油品标准。
“即使政策出台,中国汽车企业也不敢卖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告诉记者,“尽管补贴高达12万余元,但不少车企不敢生产、销售。为什么?因为容易出故障,售后维修的成本太高,算下来比单车价格更高。”姜克隽很担心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调研了多家海外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全球能源结构后,他认为,“留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时间已经很短了。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成为世界领先。”在他看来,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呈现“狼来了”的迹象,各大跨国车企纷纷在北京等城市进行电动汽车的路试。跨国车企已经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技术专利壁垒,比如海外车企已经开始研究无人驾驶的汽车了。在这一点上,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差距甚远。
本文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汽车轻量化:四两拨千斤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赵玲玲 评论:
导语:业界普遍认为,汽车要轻量化,势必采用一些新材料、新设计和新方法,这在市场化环节首当其冲的挑战恐怕就是随之而来的成本上涨。轻量化与成本之间的交锋成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轻量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突破的关键点。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
  汽车产品加快向轻量化方向发展;突破整车轻量化新材料等产业链短板;突破整车轻量化等关键技术;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引导汽车行业加强与原材料等相关行业合作,协同开展高强钢、铝合金高真空压铸、半固态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产业化及批量应用研究,加快镁合金、稀土镁(铝)合金应用,扩展高性能工程塑件、复合材料应用范围;鼓励行业企业加强高强轻质车身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攻关。
  轻量化在汽车行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频频以前瞻技术或新技术应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虽然不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那样容易制造&话题&,但汽车轻量化依然常说常新。紧跟全球发展大势,我国汽车行业在轻量化领域正不断突破壁垒,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近日,奇瑞最新推出的电动汽车eQ1尾门板采用工程聚烯烃材料,使内部结构重量减轻40%,同时实现所需刚度的消息见诸报端,宣告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首款塑料尾门板的诞生。
  这一成果可喜可贺,但汽车轻量化长路漫漫,各种轻量化材料、技术及理念纷至沓来,除技术本身存在的挑战性,其推广应用将更是考验。
  ■客观看待轻量化与成本的矛盾
  业界普遍认为,汽车要轻量化,势必采用一些新材料、新设计和新方法,这在市场化环节首当其冲的挑战恐怕就是随之而来的成本上涨。轻量化与成本之间的交锋成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轻量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突破的关键点。
  事实上,&汽车要减重、成本会上涨&这个传统观点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相反,&不是所有的轻量化都会带来成本增加&等类似观点在采访中被业内人士屡次提及。
  &比如,一些从结构设计上的改变,就可以实现轻量化,成本还会降低。&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汽车领域负责人、高级经理路洪洲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从另一个角度讲,成本并不是整车企业最看重的点,利润才是。因此,如果车型轻量化后,成本虽增长,但利润增量更大,何乐而不为?&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增加成本,那就一定要赋予产品新的价值。&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主任工程师、轻量化技术负责人李军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轻量化促使车辆进一步节能减排,整车载荷合理分布推动车辆安全性提升&&除成本外,也需要把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品牌效应考虑在内。
  现阶段,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品牌力的提升恰恰是他们需要着重提升的方面。在路洪洲看来,如果通过轻量化设计和新技术应用,达到了车辆性能提升、品牌认可度提高的效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将远大于成本增长的幅度,此时轻量化带来的成本增加将不再是问题。
  某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轻量化和性能集成主管张湛对记者表示,整车企业是因为有减重需求才会进行轻量化,而并非为了轻量化而轻量化。通常这种需求来自于性能提升或成本改善,如通过轻量化改善加速性、制动性、提高疲劳耐久性等,或通过优化冗余材料,以降低成本。从表面上看,轻量化使用了更贵的材料工艺,导致成本上升。而从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整体分析,同等整车性能下,轻量化降低了底盘、动力、安全等方面的设计难度,从而带来了这些系统的成本下降。因此,在本质上,轻量化为整车企业带来了整体经济效益,而并非成本负担。
  ■电动汽车或成突破口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重约300公斤,而且消费者对这类车型有明显的&里程焦虑&。因此,实现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从而提高续驶里程,成为更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当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增加续驶里程,汽车制造商往往通过增加电池数量满足这一需求。然而,这种做法导致整车重量增加、载质量降低,因此电动汽车更迫切需要轻量化。&张湛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对此,路洪洲表示,在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上,成本不是整车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而是首先要切实提高续驶里程。&在自主企业品牌向上的发展中,品牌的培育要从各个方面发力,把轻量化新技术的应用作为卖点之一,应该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相对较低,且市场对成本的接受度较高,一些轻量化方案对于低产量的车型具有成本优势,因而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积累经验,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再向传统乘用车转移。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的突破口。&李军说。
  面对电动汽车轻量化的迫切需求,在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曾提出四点建议:通过现有的政策支持汽车轻量化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建立汽车工业材料的标准体系;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来推动上下游融合;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和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联合成立轻量化新材料的产业基金。
  ■多材料混合应用是必然选择
  作为轻量化的重要方面,材料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外媒最新报道,奥迪A8放弃了全铝车身,而采用混合材料车身。据《中国汽车报》记者了解,混合材料车身已经成为车身材料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汽车轻量化归根结底将是新材料应用的竞争,这不是谁完全取代谁的问题,多材料的轻量化将是永恒的方向。&李军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通过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并进行基于新材料的零件结构优化,既能改进汽车性能,又能显著降低重量。根据国外的研究,多材料混合使用的轻量化汽车表现出较好的轻量化潜力;与碳纤维和铝制汽车相比,其成本也有一定的优势;相对于纯钢制汽车,可以表现出更大的轻量化潜力。
  在路洪洲看来,汽车轻量化将是高强度钢、铝合金以及碳纤维等塑料复合材料的多材料耦合应用,以期在减轻车重的同时实现最优的整车性能和合理的成本控制。当然,这种多材料的耦合轻量化工程技术对汽车设计、工程分析以及连接工艺等带来不小的挑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和攻关。
  不过,李军坦言,目前我国汽车轻量化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正向开发能力较弱,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能力不足,以上种种都在制约着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于大勇)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神问答|为什么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如韩国和日本?神问答|为什么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如韩国和日本?百闻问答精选百家号导语:为什么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如韩国和日本?关于“为什么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如韩国和日本?”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1、精彩回答:我是外行,为什么不如人家?坐过人家的车后就有感觉,从大体上看好象都差不多,但从实际使用过程中就见分晓,改革前生产的手钳子和现在市场上卖的质量一个样吗?我感觉现在的差远了,看外面比以前的好看,但真的用起来差的多。一句话,就是粗制滥造,而且价格还不低。只希望能每造一个品牌,都是精品,别象电动车一样如过眼云烟,二三年后都缴了费铁,那就是浪费资源。2、精彩回答:美国这么不得了也是一样,美国完全可以自己生产深海鱼油,无论产量、质量都足够用了,但美国人却花大把银子引进使用北欧产深海鱼油,甚至有美国鱼油在北欧鱼油面前不值一提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美国想把俄罗斯舰队关在波罗的海里,没有北欧小兄弟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花点银子笼络小兄弟,取得对敌战略优势,这个买卖很值得;由于中国在大功率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比较早,所以8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搞电动汽车,把模块化和电传技术都用上,引领全球汽车发展,也不用去跟美国人争油,向全世界卖电动车,帝国主义车就卖不出去,然后他们就会经济下滑、百姓失业,然后超英赶美就可更快实现;现在看来,这些想法都非常天真可笑。先不说完全低估了汽车制造的复杂性,单就一个市场准入就没有弄懂,不是说你造个东西人家就允许你去卖的,人家的各种政治、经济、技术壁垒挨个儿等着你,你都没有入世,跟你贸易那是给你的赏赐,你就算造出个神车,都有可能影响我就业了,我还让你卖!所以啊,一个产业能不能发展,尤其是针对国际市场来发展,那还真不是说有技术和干劲儿就行的,你必须跟想进入的市场挨个儿谈,就谈利益的交换;再举一个中国工业化早期有技术把握的行业:纺织行业。3、精彩回答:你是不懂消费者心态的,而丰田是“老谋深算”,谙熟全球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大掌柜的,有的是功夫琢磨各阶层消费人群的不同诉求,所以他家车辆分类最多,且单一品种能满足该人群的同一诉求,其设计由市场上的需求而变化,鬼子精明吧…在1931年偷盗奉天的东北民生卡车生产线技术,却是可耻的开端,可悲的掠夺…4、精彩回答:一个国家并不需要这么多车企,三四个就可以了。而在中国,几乎是遍地开花。结果就是质量没保证,售后服务没保证,大家都在搞组装赚快钱,三大件的研发谁都不管不顾。改革开放几十年了,核心技术一样都没有。看着繁花似锦,其实都是昙花5、精彩回答:拿我们和韩国比吧,中国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比韩国的现代汽车株式会社要早几年。当时是苏联帮助我们建厂的,而韩国的现代汽车株式会社,是美国帮助他们的。在汽车厂投产的初期,我们和韩国的现代都是走同样的路子,都是在消化别的国家的汽车。都没有能力自己独自开发,后来,韩国现代汽车公司,逐步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搞独立自主的生产方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品牌。而我们国家的汽车却一直在走引进的路子,所以始终落后于西方的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百闻问答精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个人问,一群人答;在这里,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术壁垒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