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中国油画多久才能干”才能知道怎样去投资,艺术是最高尚的

女&29岁&狮子座中国画和当代艺术最值得投资?
《叛逆的天才》
《有关目击者的梦境记录NO.8》
新星星艺术节展览现场
  ●中国画潜力股人群锁定60后
  ●当代艺术潜力股人群锁定80后
  特邀嘉宾
  邓箭今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教授、油画系副主任)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岭南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主持
  赵利平
  (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樊美玲
  原本说了不再出让自己藏品的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最近在香港苏富比秋拍又拿出了一幅曾梵志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最终拍出了1.8亿港元的高价。
  追踪再次卖画的理由,尤伦斯夫妇称:“作为收藏家,我们的职责是提携年轻一代艺术家。”他们将用拍卖所得继续买进新晋艺术家的作品,并维持手中约1000件的藏品量(大多来自中国艺术家)。
  对新晋艺术家的关注,挖掘潜力板块,也是众多收藏家最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一大批80后的年轻艺术家还未站稳脚跟,90后的新锐已经开始冉冉升起。他们都是生活在中国经济复苏后享受后工业文明和网络信息化的一代人,不单知识面广,对东西方文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如今年国庆节第一次落户“艺术广东”的新星星艺术节,还有之前的“青年100”、“广州美院毕业生优秀作品提名展”,在广东,对青年艺术力量的关注与推广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想知道,如何以艺术的眼光评判潮水般涌出的新锐艺术家?
  1寻找新锐艺术家
  赵利平:关注艺术新锐,我们就从刚刚结束的新星星艺术节谈起吧。这是一个全国性青年艺术家海选平台,很多人希望从中寻找美术界的明日之星,但今年分量最重的“艺术场”大奖仍然空缺。邓老师,你们7位终审评委是以怎样的艺术角度及标准来选出优秀作品的?
  邓箭今:这一届的新星星艺术节终审评委有7个人:何多苓、吕澎、刘家琨、汪建伟、叶永青、展望和我,我们投票评选出了7位获奖者。很多人都在问,我们是以什么标准评奖的?对这个问题,我们7人私下并没有讨论过,但说出来的话非常相似,我们都在寻找一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寻找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新锐艺术家。我们最后评选出来的作品,都是那种默默无闻但是下足工夫的作品,这些作品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显得非常干净。“艺术场”大奖已经连续几届空缺了,没有发现符合这个大奖的作品,那就让它空缺吧,我们不是为了评奖而评奖。
  赵利平:与往届相比,今年这批参赛的年轻人在独创性等方面有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邓箭今:求新。不择手段的求新,这点我觉得也是对的。他们要想尽办法不要雷同,比如有人就直接画出了一幅说明书,虽然表现手法略显稚嫩,但起码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但也有一拨人参赛纯粹是为了获奖,他们采用了很多讨喜的办法,但我们很多评委不喜欢这些东西。很多人在创作中会反问自己:我老是这样画下去有意思吗?新锐其实就是探讨一种可能性,去看看还有多少艺术创造的空间。
  赵利平:现在画画的人太多了,一场比赛就有几千人参加。对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
  邓箭今:我觉得可以将心态放慢一些,在某些问题的思考方面可以再尖锐一些。然后是要勤奋、多读书。
  2什么是新锐艺术?
  赵利平:除了学术上的海选,现在一二级市场上的新锐专场也越来越多,这与收藏家寻找潜力板块的想法是吻合的。请两位老师谈谈对新锐艺术的理解。
  邓箭今:什么是新锐?好像也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定义。所谓新锐,我觉得就是一种先锋的姿态,对过往事物的一种新的颠覆,不用去介意它究竟代表什么主义。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段里出现的一种新的类型,我们称为一群新锐的年轻人对艺术的追求,包括对传统的一些模式、样式、观念、方式的调整。
  赵利平:那么,是不是凡是新鲜的、陌生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新锐?
  邓箭今:不是,它必须呈现出一种态度,并且带有实验性,但是最后得到了肯定。
  周湧:我觉得实验性是第一点,然后是反思性,要对过去进行批判和反思。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也都在思考,怎样才能与上一代不同,我想这就是新锐。新锐不是一个艺术方式,它只是代表一个年龄层。比如当代艺术里面的新锐力量,一般就是指80后和90后。
  邓箭今:也有一些人会比较在乎风格或样式。比如有段时间卡通很流行,也确实好卖,导致一大拨人跟风。其实卡通最早出现在广东,当时是真正形成了一种主义,因为它带有纲领并真正提出了一些问题。之后在四川成型,刚好与商业接上轨了。
  赵利平:近几年广东的新锐艺术有没有发生什么标志性的事件?
  邓箭今:目前还没有出现标志性的事件,广东年轻艺术家的反叛和实验精神主要是体现在作品里面。
  周湧:可能有一些事件,但是它们的力度不够大,没有产生像北京那么大的轰动效应。
  赵利平:前年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展,有位女学生的作品《30天,600例》是由35个早期人体胚胎做成的,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名女学生关注的是越来越普遍的堕胎现象,无言地表达女性身体所受的伤害。这种表达算不算新锐艺术?
  邓箭今:算,但它持续的时间太短暂。所有先锋性的东西都带有连续性的特点,像裸奔这种持续性很短的过程,我们很难把握它是行为艺术还是一场闹剧。所以我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必须有一个持续性,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干净地陈述。
  周湧:邓老师讲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回避艺术的即时性体验。因为这种体验来得快也去得快,有时候不一定能够成为真正有高度的艺术品。真正好的艺术就像酒一样,有一个体验提纯的过程,而有些具有轰动效应的短暂行为,我们称为艺术事件。
  邓箭今:其实我们不要过度纠缠在新锐这个概念里面,这样反而会让新锐变成一个很空泛的事物。
  3现在广东新锐艺术的特点
  赵利平:说一说广东的新锐力量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广东的当代艺术群落和自我组织的现象还是很引人注目的。
  邓箭今:广东的确有一群很不错的年轻人,但他们跟北京、上海、成都的年轻人不一样。广东的年轻人更固守本土的文化,但也局限在本土里开展艺术批评,广东的这种传统有利有弊。好的是它可以让人沉下心来研究一种艺术态度或者样式,这是广东相比其他城市做得最好的地方。但由此引发的新问题是,广东的艺术没有北京、上海、成都交流那么频繁,过于局限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群体性、地域性里面,最终会带来一种前进上的停滞状态。
  但是,在北京或其他地方的当代艺术家,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因为在那里每天都有新的机会,这种新的机会导致年轻人比较着急,好像出场就必须要获得成功。而且那些地方还真的每天都有人成功,但每天也都有人失败。在北京,艺术家容易获得机会,也容易变得浮躁,这导致艺术家从出场开始都是焦虑和冒险的。
  广东这边的年轻人就相对稳定得多了,有展览就去参加,没有的话也觉得无所谓,这就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状态。不像在北京,那是一种漂的感觉,漂的不仅是生活,还有艺术。在广东,成功慢一点无所谓,但在北京,一旦慢了就会马上被淘汰。
  周湧:如今的新锐艺术家,跟我们那个年代的新锐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我们也是新锐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关注,有一种反抗意识和批判意识,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情结和精英意识。现在的年轻人,这种意识好像淡了些,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相对平和一些,没有我们那时候强烈。或者说,他们现在的这种表现可以称之为微体验、微批判、微反叛,这是我体验到的两个时代的新锐的一些区别。
  邓箭今:我们那个时候的艺术经常与社会责任捆绑在一起,并注重提出社会问题,比如当时有很多先锋的诗歌、戏剧等。
  周湧:还有音乐。从艺术的选材和表现上,我们当时非常注重将个人经验转化成一种社会经验,现在的艺术家不需要对社会表达他的看法和责任,这是现在的新锐与我们当时最根本的一个差别。
  邓箭今:现在的网络时代,让很多东西很快地融为一体,艺术风格最后也被模糊化,不像以前,南方和北方区分较为清晰。
  4中国当代艺术翻身了?
  赵利平:最近香港苏富比秋拍,曾梵志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拍出了1.8亿港元的高价。有人认为曾梵志的成功是拿来主义的胜利,认为这是一种抄袭。你们怎么看?
  邓箭今:在艺术创造中,很多人都会借鉴一些样式,或者作品带有一种他人的一些痕迹。
  周湧:在西方,也有一些比如给《蒙娜丽莎》画上胡子等调侃名作的行为,这只是一种很传统的做法。
  邓箭今:上世纪90年代很流行的偷换概念就是指这种行为,拿他人作品的一部分融入到自己作品里面,这不是抄袭,因为大家一看都知道,那就是拿一张名画来做新的创造。
  赵利平:1.8亿港元的高价出来后,有些人将此视为当代艺术的翻身。两位老师怎么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
  周湧:中国的当代艺术,有一个缺陷就是模仿太多,没有真正创造出在世界上拿得出去的艺术语言。当代艺术经过模仿期之后,还必须要用当代艺术的语言来表达本土发生的事情。我觉得,用当代艺术、实验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本土性,或者说用本土资源和传统资源来做当代艺术,代表着目前整个中国新锐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传统和地域应该重新成为一种资源,而不再是成为一个反叛的对象,这是现代新锐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我认为当代艺术要成为大众知识的一部分,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当代艺术里面很多关键词大众比较陌生,这也是当代艺术知识普及需要做的内容。
  邓箭今:但这30年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得够快的了,我们几乎把西方美术史刷洗了一遍,现在可以慢下来反思一下了。我说的“慢”不是怠慢的慢,是一种学会等待的慢。现在的人都很着急,今天你的价位比我高,明天我要比你高,你画了两张,我画三张,在追赶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思考的东西。
  周湧:美术史以后记载这个时代,会叫浮躁的时代,留下的东西不多。
  赵利平:浮躁的时代找到一件不浮躁的作品很难。
  邓箭今:是很难。要在一大堆实验性作品里面,找到真正很好的作品,能够站住脚并且继续前行的作品并不多。但是我相信,有那么一小撮人可以形成很好的模式和榜样。
  5什么板块值得收藏?
  周湧:如果从收藏投资的角度来说,现在有两大板块值得投资。一是传统的国画,另一就是当代艺术了,夹在中间的是没有意义的。
  邓箭今:对!夹在中间的最尴尬。当代艺术因为其艺术形式还没有最终盖棺定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走到尽头,这种期待感很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人在创造中会走向表面,变成伪古典、伪前卫。
  赵利平:现在很多人都在寻找下一个曾梵志,能够成功的艺术家,有没有一些共同必备的特质?
  邓箭今:我觉得这样的人本身有一种底气存在,他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以及动手能力都会比一般人要强,同时性格开放,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而且肯定是喜欢阅读、喜欢实验的人,喜欢不停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人。
  周湧:还有一点,作品必须具备有效性。首先是题材的有效性,比如说有的题材你无论怎么画,现在都不会有人关注;其次是技法的有效性,比如有的题材适合冷静的笔法,但你却用了很潇洒的笔法,最后画得再好都没有效果;最后是造型的有效性,有的画适合很忧郁很病态的造型,如果你把他画得很饱满、很雍容那也不对。
  这是作品生效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因为绘画是一种形象艺术,就摆在那里,不用讲多余的话,如果你找对了,作品就具备了日后拍高价的可能性。
  当然,一件能够传世的作品还需具备三种特性:第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二,能够满足普通大众的审美;第三,具备创造性。
  邓箭今:有些作品会给你带来一种愉悦感和思考,这种感受不是因为作品表面的美丽和真实,而是它会在背后勾起你一种欲望或者冲动。
  周湧:唯美的绘画在今天已经算不上一个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目前还是处于这样一个最初级的阶段。随着知识阶层进入到艺术品投资时代,对绘画的审美标准会随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有没有创造性、实验性,将会开始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点。
  邓箭今:能够传世的作品,要具有一种独特的无法代替的风格,即使过去很多年还会引起关注,并且有可能改变之后美术史的画风。
  但说到收藏,其实中国的收藏家当中,真正懂艺术的人不多,他们只是把艺术当做商业的一种砝码来玩。看到《最后的晚餐》拍出天价了,他们也争着把钱投向同类的作品,这是一种投资者的心态,也是一种投石问路的做法,这些收藏家急需被引导。
  周湧:如果是投资传统国画,建议从50岁左右的画家当中寻找潜力股,因为中国画是一种老年人艺术,需要时间的积淀。如果你投资一个画国画的年轻人,起码要等上几十年,因为国画没有新锐一说,它就是一个老年人艺术。
  而如果是投资当代艺术,我建议你从30岁左右的年轻画家里面寻找潜力股,相比投资中国画,投资新锐年轻的艺术家回报时间更短。
  广州比较成规模的
  六个艺术群落
  ●广州美术学院老校区周边的Loft345群落
  (邓箭今、胡赤骏等8人)
  ●海外花园群落
  (邓瑜、伍思波等10人)
  ●广州大学城群落
  (罗奇、刘可、陈子君等)
  ●小洲村群落
  (林伟祥、柯坎法、张湘溪等20人)
  ●华南师范大学的伍仙桥群落
  (江衡、黄海清等20人)
  ●番禺市桥的3号线群落
  (杨小彦、何建成等十余人)
  延伸阅读
  米莉恩&尤伦斯:
  我们的收藏目标是中国当代艺术品
  尤伦斯夫妇青睐的到底是哪些中国艺术家?米莉恩&尤伦斯透露,他们夫妇在中国最早购入的画作是刘小东的《Relaxing in the Spring》。而《最后的晚餐》是他们在2001年的时候,以2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的。
  在她看来,中国艺术界的转折点是199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从那以后,中国艺术品开始成为藏家追逐的东西。在此之前,他们仅属于一个小圈子里的藏家。
  在画作的选择上,米莉恩&尤伦斯这样说:“我能看上的是那些让我兴奋得起鸡皮疙瘩的艺术品。”
  “我们的收藏目标是中国当代艺术品,过去是,将来也是。未来,我们的收藏重点将集中在冉冉上升的年轻艺术家身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欣欣向荣,年轻艺术家不断涌现,全世界的藏家都对此感兴趣。”
  “我们藏有一些非常年轻的中国艺术家的画作,还没有什么画廊去挖掘他们。我刚刚从徐渠的工作室买来了几件作品,价格从1.3万到2万美元不等。我们还买下李姝睿、仇晓飞、赵赵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责任编辑:AP010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corp.21cn.com(#改为@)  中国社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油画家群体开始成熟,他们的画一方面更多唯美倾向与传统回归,另一方面又更好地体现社会转型中艺术生长过程中多种新生的元素与多向艺术探索精神,从艺术史与投资的角度看,上世纪七十年代生画家人群创作的油画,将是最有珍藏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出高价的同时倍受学术质疑
  盛世收藏,然而投资当代中国油画,你首先要了解一点当代社会思潮,了解一为画家与买家作为同时代人对社会进程的一些看法,然后下手可能更能准确把握投资的方向,才能磷选出那些会在艺术史与民族文化史上留下影响的作品。
  《福布斯》杂志曾经评出全球收藏市场上的五大热门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品”击败钻石、伊朗当代艺术、时尚摄影以及古旧纸币,首次位列榜首。从2007年春秋两季大拍的情况来看,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方力钧、王广义等中国当代艺术的“干将”们纷纷迭创新高,而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更是以7424.7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2007年春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品”专场推出的237件作品全部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总额达到2500余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2007年秋,纽约苏富比再次推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格逾1000万元的就多达8件,100万元以上的作品更是多达60件。中国当代艺术火爆的行情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出高价的同时倍受国内美术界的学术质疑。纵观目前在国际上拍出高价的油画作品,基本上是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批画家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断裂的社会,社会的变更,审美的重建,纯粹的艺术发展似乎是一个不可延续的梦想。可以定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年轻画家,用他们的笔与激情,在一个相对封闭与管制的社会中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观察与体悟。这一批画家,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生,在他们的童年时期,经历了中国文化黑暗与痛苦的时代,在80年代末,他们又在北京亲身经历了一场对抗与暴力的社会动荡。这一切文化与时代的阴影与动荡全部体现在这一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画家的作品上。暴力、血腥、对抗、沮丧、惶惑、灰暗、荒诞以至苟且、狡猾的情绪表现在画面上,与传统审美习惯的冲突使作品充满着当代性。这一批画家是另类斗士,也是混沌的思想者,也是艺术的摸索者。但这一批画家由于时代背景,受教育程序的局限,他们应该会是当代油画史上比较仓促的一批过客。而也正是他们的从艰辛逃生到走上舞台,从艺术价值的货币实现到倍受质疑,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下一步的更新与进步。
  当代艺术名家油画的高价拍卖与学术质疑的声浪,为两股正作用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当代油画投资新的风向。前代人永远是后代人的梯子,那么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这一批当代油画家,将无可避免地被推上艺术史与艺术投资的新舞台。在2008年之后的艺术市场上,将会有一个20年以至更漫长的时间属于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这批油画家与他们的艺术作品。这种浪潮还刚刚开始。
[NextPage]
  当代艺术是时代最隐约与最直接的转化器
  艺术是时代最直接又最隐约的镜子与转化器。在某些时代,艺术只能是时代的镜子,画家无法脱离社会的背景与帘幕。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画家,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一群不幸的青年,必然是一群勇敢其实又很不勇敢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如同栅栏边的鲜花,如同沼泽地的彩色蘑菇,带来艺术的新生命,也带来承继的镣铐与阴影。要尊重所有艺术家的创作,如果知道他们曾经居住在圆明园曾经被警察四处追击曾经经历过孤独的寻觅与自我的抗争,如果知道这种边缘的自由主义艺术中的部分艺术家的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货币胜利,这对一个时代与艺术来说是一种生机,一种机会,是另一条道路。
  但是尊重艺术家并不是说任何艺术都可以因为其货币价值而受到宽容。有不少自称为学院派的评论家比较激烈地说这些作品最终会成为垃圾。但即使成为垃圾,这些作品一定已经发挥了它的独特的功能。
  在这批昂贵的“垃圾”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新的一批更具有时代开创意义与艺术价值的画家与作品。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批画家。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批画家,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文化背景却相对要轻松与和平一些,人性的美,传统的素质,创新的气氛,都显得要良性而健康得多。这批画家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红色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中国已经开始朦胧诗歌的时代,电视与卡通成为普及的娱乐文化,电器,自行车,摩托车成为生活高档品与生活享受品。这批画家的童年是在清新与和平中度过的,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是一种健康新生的气息。这一批画家应该说是成长在中国最宽松的文化与社会气氛之中。他们也与上世纪60年代生的画家不同,他们幸运地躲开了80年代末血腥与激烈的冲突场景。而当这批画家进入大学的时候,社会又已经进入一个商品文化发达,社会变更更多元的时代。
  这一批画家基本上是在平和的,永远在变更,他们在良性改革的社会气氛中成长起来的。目前这批画家都已经在艺术功力与艺术审美经验上达到了最成熟的时期,而且在艺术创新与观念的创新上也是非常有创造力。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批画家更反应时代最本质的变化,也更接近艺术的境界。
  在这一批画家身上,我们看到回归传统,也看到积极创新,我们看到唯美的艺术追求,也看到健康的观念,我们看到优雅多于发泄。美,善良,宁静,新声,思索,追问,这一些人类艺术境界永恒的追求目标,在这一批画家身上或多或少得到反映。
  生于1970年3月份的画家王励均同时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他写诗道:”邪恶竟如此善良.” 这句诗句甚至可以成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油画家总体心态的一个代表. 这是一批心态更阳光,对个社会充满着温和眼光的艺术家。他们的创新多于批判, 他们的优雅多于激烈. 他们的艺术观念更广阔深刻,这一批画家是一批孤独却美好的孩子.
  有些人激烈地说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没有艺术,中国艺术领域是一片”废墟”,从本世纪开始的这批昂贵的当代艺术品是”废墟”上昂贵的”垃圾”,那么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出现画家明星的这一个群体,应该说是”废墟”与”垃圾”之上的鲜花与绿草地.
  时代在不可逆转地变更,新生的因素,谁也无法阻挡.而艺术总是最先地表现这一些变更的情绪、感觉、物象,包括艺术的观念与形式。文革物象、大头像、概念式的解读,这种作品将不再成为主导市场的产品。
[NextPage]
  70年代生的职业画家群体与个体
  老一辈的油画家吴冠中曾经说过:艺术家永远是个性的.个性,独特的创新,这样的状态似乎更接近艺术与艺术作品的本质.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这批画家,其多样性与丰富性,其个性与创新的精神,中国油画史上一个非常突出而值得研究的现象.这里可以一一来解读与了解一下70年代生群体中的画家的一些特色.这一批画家群体的这种多元性与创新性,必将在中国油画史上留下影响,这种影响目前还在创造之中.我们可撷取这个画家群中的一些作品来看到一些脱离宏大主题的唯美倾向。艺术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瓶子很美,那么它就是艺术成就。而如果一个脑袋很大,那么它不一定是艺术。
  自行车与美人鱼:童话诗风格的画家王励均
  唯美温情路线的诗人画家王励均与他的作品《世界》
  王励均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的油画家代表。他的油画唯美,透明,轻快,优雅,梦幻又跳一些华丽的动作。张爱玲有一个很糟糕的评画的方法,就是看看画里面有没有故事。这样的方法,有时候却是恰到好处的。王励均的以摩托车为物像的《70年代》系列诉说了一代人,以至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梦想与回忆。其实中国的风情与世道的一些元素一直没有变,一直有人在诉说美好的传统与淡淡地新声。一个初级工业化的交通工具,在王励均笔下竟然如朵淡雅的荷花一样温柔而抒情。在这里体现了王励均色彩的能力,体现了王励均用作品讲一个故事的能力.王励均认为他的画面不需要太多的讲解与解释,他也非常厌倦于一些概念的诠释. 他的色彩,构图,线条,物象,就直接呈现了美与情绪,观念与场景. 王励均有一个鲜明的态度:看不懂的画,需要画家本人出来解释才能看懂的画就不是好画.
  画名:1978年的记忆
  画家:王励均 价格:200,000RMB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人,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乡镇或中等小城市,那么一定体验过在青春期父母送给你一辆自行车或者一辆摩托车的喜悦。那些穿着彩色嗽叭行走的青春的感觉,当我们看到王励均这幅画时,我们想起我们曾经有过的甜美的生活。 作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当代油画家,王励均朦胧诗一样的色彩,毫无阴郁负荷的心灵,在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属于极有前途的风格。在王励均的画里面,我们看到经典,看到创造,看到表现与抽象,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与独创性的心灵。
  王励均画美人鱼,这是与他同时代的中国人在蒙学时期均读过或者听过的故事.他用红色的笔触,把红色表现得如此宁静的,可见画家心中有无限的温情与美 美好。一个童话在王励均笔下体现为了一种色彩。
  画名:三个乐手 画家: 王励均 价格: 150,000RMB
  画名:美人鱼 画家: 王励均 价格: 150,000RMB
  姚刚:工业时代的人文关怀主义者
  在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油画家里面,体现的一种全新的视角,就是对工业化时代中人性的关怀.这种关怀直接来自于中国近几十年翻天覆地的社会物质基础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人性,工业化时代中人性所受到压力,这与政治与意识形态没有联系,可以说完全突破了上一个十年的油画家普遍的政治关怀情结. 在这样的主题中,生于1978年的姚刚,是最优秀的一位画家.姚刚2008年刚出炉的一批”关怀与伤害”系列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画家艺术上的创新与对时代与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索上的深度.
  新人文关怀主义 画 家 姚 刚 在光明的边缘思考
  在姚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画家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但画家静悄之中进行了巨大的创新,画家用了几种从来没有在古典绘画与传统绘画中大面积使用进的工业化社会的普遍色彩,那就是石油的色彩与电火花的色彩. 一个健康健美的女性的身体,双手遮住她的双脸,她的身体充满力量感,可是她身体的色彩,是一种工业化的物质的色彩,她的双手的力度似乎是钢铁一样的质感,她的背景是一片奇亮的电光,一片刺目却在工业社会中到处存在的蓝. 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提炼. 处在工业社会中的这个女性,优雅,坚强,理性,自持,但是通过画面,我们看到她双手之后的脸,沉浸在一片黑色之中.伤害的主题无声地在姚刚笔下表达了出来. 是爱情的伤害,工业化社会的伤害,人类精神迷悯的伤害,环境的伤害,制度的伤害,还只是当代历史所带来的必然的伤害? 作品的当代性在古典的画面与技法,在作家谨慎又大胆的创新中体现. 我们不得不说,在表现力上, 生于70年代的这批油画家,他们的艺术造诣与思考能力确实要高于上一个十年的那一批画家.姚刚认为一定要淡化所有的可以辨认的具体人像的特征. 所以姚刚一定不会在脑门上插上小红旗,这样来表达画家对时代与社会的思考.
  在姚刚的<>中,是一副古典意味的写生作品,但看画家独特的色彩与线条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金属制成的女性身体,躺在玻璃制作的床单上.黑白对比的光影结构,凌厉地要诉说一些当代故事后的关于当代生存的体验.
  吴剑: 审美至上的社会改良主义者
  作品: 浮出水面
  画家:吴 剑 价格:200,000 RMB
  吴剑是难得在生于70年代画家中还抱有一种政治追问热情的画家.但画家永远不是政治家,画家也不可能沉醉于时势大局,条文政策的探索.吴剑以一幅清透的<>图来表达对整个中国当前社会大局的一种关怀与体验. 一位清秀高雅的女性在水光之上出现,这是一个充满想像与诗意的一种表达. 没有任何政治图式,但表达了普遍的一种社会情绪. 这个社会是应该在光明的蓝天白云之下,由精英阶层或者知识阶层来引导当前的社会做出光明的选择. 平和,审美,宁静,思索,带一点忧郁. 这幅女性图像,似乎是一个未来时代的像征.
  画家吴剑:艺术一定要首先征服美感才能再去说点理想
  吴剑认为不管画家本人想表达什么样的社会主张,想表达什么样的时代情绪,审美的需要永远是放在第一位.只有美,在美感之后人们才会去探索更多的画面之后的时代思考.
[NextPage]
  从上述的生于70年代画家的解读之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多元与新生风格的一代艺术家群体. 也许这种艺术创作的特色,才使得70年代生的画家中尚没有出现像60年代生画家群体那样的数位1000万元级的画家明星. 目前生于70年代的画家的作品基本上还是属于价值低估的时刻,这个与70年代画家的多样性与个性相关. 生于70年代这批画家的作品的价格基本上没有经历一个国际买家介入与炒作的过程,作品基本上在自由的买家手中静静地收藏,也基本上是2万元至50万元以下的一个价位.这样一个价位对于投机商来说,乍看似乎不是一个获取暴利的机会.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史与艺术史的角度看,我们应该能逐渐体味到这样一个群体的画家,他们的画作是值得藏之久远,而且是有长远历史价值的东西.艺术品不能只是情绪的短暂挥洒,不会是沉沦与堕落的取向.艺术品永远是社会的良性力量,而不是堕落社会的同流合污者以至放大器。上世纪生于70年代这批画家的作品,应该是中国当代油画未来最具增长力度的的品种. 这种增长的力量应该是来自于本土文化的自信与本土经济的支持,更来自于对本土良性力量的期待与争取的姿态. 一句话,任何一个民族与任何一个经济体,会支持来自于创新与审美的本土艺术,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画家群体是目前唯一一支适合这样一个长远发展的经济体的艺术力量群体。
  画家里面的”老舍”:丰野秋
  暴力与恐惧离上世纪70年代生的这一代的画家的画布非常远,这其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一种良性的回归. 丰野秋生于1972年,他是坚决反对在画布上表现暴力与丑恶的画家.他说,要轻快,和谐,可爱. 看了丰野秋的画,是不会做恶梦的. 他说要表现一种健康的平民图像.
  丰野秋的“小老百姓系列”油画中,表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普通小人物。其作品色调透明纯净,情绪平和,细致地抓住了当代中国老百姓生活在经济与文化变革压力下的心绪与智慧。
  丰野秋画的人民币与中国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其中《当代济公》中,画面全变成粉红的色调,这个粉红色其实就是人民币的颜色。这个当代的中国小人物,发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发型,加上三点活泼的小辫,举着两张人民币,快乐地笑着,又像是在嘲讽人民币。当代小人物与金钱的亲近又无奈的情绪在一种快乐活泼的气氛中就被表现了出来。丰野秋的画,没有暴力,没有恐惧,生存的压力在他笔端用轻快的笔调表达了出来。丰野秋采用单纯的色调,明净的画面,诉说着一种小人物的欢快的性格与当代生活中的物质压力。
  丰野秋也对中国人的传统心态进行追问,他的《戏如人生》系列中,画有一个个明净的似乎是舞台追光之下的背景,灰色的天安门前停着当代百姓生活富裕程度的代表物质----一辆高档轿车。在这样一个舞台上站着一位手执马鞭的京剧花旦。这个花旦,丰野秋把她画得漂亮而具有童话卡通的味道。这是一个单纯的可爱的当代中国人的心态写真。生活在大都市这样的大舞台,生活在汽车、高楼之间。当代的许多画家都在表现这种生存压力下的当代人的生存感觉。丰野秋轻松地把中国人民族心理之中的小人物的那种轻松可爱,自由自在又时刻为生计所束缚的感觉给画了出来。看了丰野秋的画之后,紧张的情绪马上能够化解,代之以一种诙谐与自嘲的同感。
  在丰野秋的画里面,人生态度是宁静的快乐的是健康而善于调节的当代健康又普通的小人物心态。这种心态里有一种民族性格传统中的坚强。在中国,小人物,永远是健康的人群,这就是画家丰野秋的信念。所以丰野秋,不画悲愁,不画暴力,不表达恐惧,而是表达一种平民心态,一种积极的新新小人物在当代社会中的小心态,诙谐的朴素的快乐的小心态。
& (编辑:正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小投资赚大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