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重武器严重匮乏,英军被没良心炮炸过为什么没有升级版本

解放军当年最恐怖的武器:图解没良心炮为何这么猛
我的图书馆
解放军当年最恐怖的武器:图解没良心炮为何这么猛
&昨天实在闲的没事干,又重温了一遍《集结号》。重点看了好几遍里面的“没良心炮”,这玩意儿真霸气,一炮下去毛都不剩下,真狠啊!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解放战争时期的神器。&“没良心炮”实际上是国民党军对我军使用的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的一种称呼。看《集结号》的观众,一定对影片里那个象大油桶一样,需要点导火线发射,爆炸效果惊天动地的奇怪武器印象深刻,那就是被称为“没良心炮”的炸药抛射筒。&这种邪恶的玩意都是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发明的,是种制造简单的土制武器,所以并没有啥制式名称。对炸药抛射筒我军不同部队对其的称呼也不同,有称为“飞雷炮”和“飞雷筒”的,有称为“土飞机”的,还有称为“特大威力炮”和“炸药抛射筒”的。如果再加上敌军给起的称呼,其名称就更加五花八门了。相比较之下,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的称呼更科学一些。这么多的名称中,反倒是对其又恨又怕的国民党军起的名称“没良心炮”知名得多。没良心炮的发明&“没良心炮”实际上是两种不一样的武器,即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这两种武器均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为对抗装备劣势而发明的土制武器。&炸药抛射筒研制成功则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入侵晋南地区的胡宗南部到处修建暗堡对抗解放军。当时我军却极度缺少重火力。对当时在济南地区作战的4纵影响颇大。1947年,4纵队工兵连集训。集训中大家普遍认为,面对敌人的暗堡,我军直射火炮少,又很难命中,工兵爆破手很难接近,因此大家希望能有一种代替人工送炸药的武器。&当时的集训大队大队长——4纵一个工兵连连长聂佩彰最先提出了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聂佩彰曾在张学良的东北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过,是个工兵高手。他根据迫击炮发射宣传弹和抛石坑抛射石头的原理,先是利用土坑进行实验。土坑为梯形,底坡长1.2米,口宽1米,底宽0.8米,坑后壁厚1米左右。&试验几经周折,从用梯形土坑到用抛射筒抛送,从抛送地雷到抛送炸药包,从抛不远抛不准到能准确抛送300余米。聂佩彰绘出图纸,以汽油桶的口径为炮的口径,请铁匠师傅制作抛射筒。“飞雷炮”的杀伤力可使半径20米内的敌人完全失去战斗力。详解没良心炮的秘密&最初的"没良心炮",是聂佩彰请铁匠以汽油桶为原料制作的。在筒身上加铁箍以增加强度。筒身底部用厚枣木堵死,在枣木上挖出抛射药室并钻孔以安装引燃抛射药的导火素。后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抛射筒使用的抛射药包的最佳药量为6~8千克,抛射药为0.5~0.6千克,最远射程300余米,最佳射程为100~150米。这样药量的抛射药包爆炸后,半径10米以内的各种障碍物均可摧毁或破坏,半径20米内的敌人不被炸死即被震昏以至完全丧失战斗力。这种武器很快在实战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逐步在整个野战军中推广,后来华东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也开始使用这种武器。图为最早的没良心炮照片。&但"没良心炮并没有批量生产,而是由各工兵分队用就便器材自行制造,因为材料和工艺的差异造出的抛射筒差别很大。有的部队最初的炸药抛射筒口径为250毫米,使用7~10千克的抛射药包射程可以达到150米。后来口径逐渐增大到300~400毫米,抛射药包重量也增加到10~20千克,此时的射程为200米左右。甚至还出现了以汽油桶作筒身的一次可抛射100千克炸药包的抛射筒。(尼玛桑心病况 一发航弹才多少装药啊!)图为后期的没良心炮结构&炸药抛射筒投入实战后,又进行了不断改进。如加装瞄准装置、筒座、脚架,有的还加装了机械击发装置。抛射药包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最初的抛射药包捆扎成炮弹状以减少阻力,但制作较为繁琐。后来有的部队将其制成西瓜状,也有做成圆饼状的。不管什么形状的抛射药包都要满足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可以顺利地装入抛射筒并顺利地抛射出来,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图为豪华版的没良心炮&淮海战役前,中原野战军曾进行了一次军事训练汇报演习,其中就有炸药抛射筒表演。陈毅看后曾说,我留过洋,还没见过这样的武器。刘伯承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炸药抛射筒不仅可在敌前沿障碍物中开辟通路,而且可以摧毁敌人浅纵深的坚固工事,弥补了我军炮火的不足,将会提高我军的攻坚能力。果然,在淮海战役中充分证明了炸药抛射筒的价值。据传没良心炮的外国前身&没良心炮的发明人曾在东北军干过。少帅当年曾购进过一批英国的李文斯抛射炮。这两种土制武器的原理非常相似,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没良心炮仿自英国的李文斯抛射炮。图为一战时英军用来发射毒气的李文斯抛射炮、&李文斯抛射炮因其发明者而得名,最早是在一战期间由英国的李文斯上尉研制出来。从1916年开始到30年代中期,它一直是各国列强最主要的化学战武器之一。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曾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装备过中国第一支化学战部队。标准型李文斯抛射炮的结构十分简单,只是一根0.914米(3英尺)长、内径203毫米(8英寸)的滑膛钢管,底部封死并呈圆球形。在安设炮位时,炮管底部垫有一个钢制的圆形底座,底座中间凹下的部分与炮管底部的形状相吻合,用来防止炮身因后座力而钻入地下。使用前先计算好目标方位,将炮身的三分之二以一定角度埋入地下,远处以电钮操纵操纵发射。&“没良心炮”作为我军战士自己动手制造的武器,由于材料、工艺等种种原因,很多缺点是相当严重的。首先是射程、射速和精度不足。炸药抛射筒的射程最远只能达到300多米。这样的射程只能对敌前沿的火力点、障碍物和浅纵深的目标构成威胁,即使抵近到敌前沿50米处也只能威胁敌纵深200多米处的目标。而且整个发射阵地基本处于敌方的各种火力之下!如果正在准备时敌人甩过来一发榴弹就.........图为淮海战役纪念馆中陈列的没良心炮。&“没良心炮”抛射的炸药包都没有引信,是靠导火索引爆。导火索的燃烧时间不可能精确到正好落地就燃荆为了保证炸药包不在飞行过程中爆炸,导火索一般还要留出一定富余。这样,炸药包落地后不一定马上爆炸而是有一个延迟。如果步兵突击队掌握不好时机,就有可能受到己方炸药包的杀伤。同样是在淮海战役中,中野9纵攻击马围子时,78团2连未等迫击炮抛射的炸药包爆炸就发起冲击,结果遭到己方抛射药包的杀伤,导致冲击受挫。没良心炮的征战史&日,在攻击陕州东门的战斗中,聂佩彰率工兵连使用炸药抛射筒首次参战,成功地压制了敌军的火力。自此,炸药抛射筒开始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嘲生涯”。&在进攻作战中,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都参加炮火准备,主要用于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和摧毁敌工事并杀伤其有生力量。此时装备炸药抛射筒的工兵分队不再是单纯的工程保障兵种了,俨然成了与炮兵平起平坐的火力突击兵种。炸药抛射筒与抛射炸药的迫击炮必须与突击队一起配置在第一线。当时我军师(旅)级部队的火器一般分三线配置。炸药抛射筒作为第一线火力(其它两线由步兵炮、重迫击炮和山炮组成),与突击队一起配置在距敌前沿50~150米处。当时我军普遍以交通壕逼近敌前沿50~100米处并构筑横向连通的堑壕和火器发射掩体。炸药抛射筒配置在这些掩体中,对敌军阵地进行抵近射击。在射击时一般都是3具一组向同一目标轰击,这样有利于指挥和加大火力强度。根据部队经验,以最后一批抛射药包的爆炸声为冲击信号较好,这时敌工事被摧毁,阵地上烟雾弥漫,冲击较易成功。&“没良心炮”威力巨大,集中几十具“没良心炮”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炸药(如500~1000千克),可使敌人员全部震昏,十分钟内不能清醒以至完全失去战斗力。被“没良心炮”,攻击过的阵地上,有些敌军的身上既无枪伤也无炮伤,但两眼圆睁,七窍流血,是被巨大的爆炸力震死的。这样的情景对敌军士兵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有些国民党士兵把“没良心炮”称作“土原子弹”,足见其惊恐的程度。&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有一种炮太厉害了,地堡、掩蔽部都不顶事,在交通壕里更不行,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个投诚士兵说:“我们排里10分钟就换一次排长。解放军的炮那么厉害,不打死也震死了。”有些俘虏兵还疑惑的问:“你们打的那是什么炮呀?炮弹还要在院子里蹦上几蹦才爆炸!”在朝鲜解放军也曾经用没良心炮突袭过英军 ,教条的英国人还惊恐的认为解放军调来了**口径火炮轰击他们。!&没良心炮其实最NB的就是装药量超实诚的炮弹。从下图可以看到鬼子的一枚航弹装药量才多少!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没良心炮”传奇
  x 中国论文网 /8/view-4824119.htm  “没良心炮”的由来   “没良心炮”实际上是国民党军对我军使用的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的一种称呼。看过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的观众,一定对影片里那个象大油桶一样,需要点导火线发射,爆炸效果惊天动地的奇怪武器印象深刻,那就是被称为“没良心炮”的炸药抛射筒。这类武器是我军在战争实践中土法上马自己制造的,所以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名称。对炸药抛射筒我军不同部队对其的称呼也不同,有称为“飞雷炮”和“飞雷筒”的,有称为“土飞机”的,还有称为“特大威力炮”和“炸药抛射筒”的。迫击炮抛射炸药则有的称为“迫击炮送炸药炮杆”,有的称为“迫击炮抛射炸药”,西北野战军将其称为“棒棒炮”。也有部队将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统称为“飞雷”。如果再加上敌军给起的称呼,其名称就更加五花八门了。相比较之下,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的称呼更科学一些。这么多的名称中,反倒是对其又恨又怕的国民党军起的名称——“没良心炮”知名得多。   “没良心炮”实际上是两种构造并不相同的武器,即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严格地说后者只是迫击炮的一种使用方式,并不构成单独的一个武器系统,为了行文方便姑且这样称呼)。这两种武器均是战争年代我军为弥补我方装备劣势而发明创造的。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的工兵分队就曾研制过炸药抛射筒。当时设想用它来对付日伪军的炮楼碉堡。炸药抛射筒研制成功则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全面内战爆发后,侵入晋南地区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每到一地就普遍构筑“伏地堡”,这种工事除了射击孔以上部分外都位于地下,使我军火力难以攻击。当时我军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各部队大都是由分散行动的带有游击队性质的小部队组成的,装备极差。尤其缺乏各种火炮和攻坚器材。因而这种“伏地堡”对我军攻击影响极大。在晋南地区作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对此感触极深。1947年6月,第4纵队对所属4个旅的工兵连进行集训。集训中大家普遍认为,攻坚战中工兵在敌人枪口下用炸药包摧毁敌各种障碍物和地堡,伤亡很大。尤其是敌人的“伏地堡”,我军直射火炮少,又很难命中,工兵爆破很难接近,因此大家希望能有一种代替人工送炸药的武器。   当时的集训大队大队长——4纵11旅工兵连连长聂佩彰最先提出了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聂佩彰曾在张学良的东北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过,有丰富的工兵知识。他根据迫击炮发射宣传弹和抛石坑抛射石头的原理,先是利用土坑进行实验。土坑为梯形,底坡长1.2米,口宽1米,底宽0.8米,坑后壁厚1米左右。在后壁下部挖一药室,装进抛射药,安装雷管和导火索并盖上木板,木板上放置抛射物,利用抛射药爆炸能量将抛射物抛出,试验取得了成功。后又改进为圆形土坑,底部挖药室装抛射药。把炸药包捆扎成炮弹状,底部装一圆形木板以防止被抛射药诱爆,木板中心钻一小孔,雷管接上导火索由小孔插入炸药包内,导火索另一端连抛射药。这样,炸药包抛射时利用抛射药引燃导火索,炸药包落地后导火索燃尽自动引爆。这次试验炸药包被抛出300多米后着地爆炸,试验很成功。但是抛射坑受地形限制,一个坑只能抛射一次炸药包,且炸药包飞行方向和高度不易掌握。据此,聂佩彰和工兵连其他同志提出了试制抛射筒的设想。经过努力,炸药抛射筒终于在11旅工兵连诞生了。   迫击炮抛射炸药的发明者是我军著名神炮手赵章成。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攻击日伪据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重武器,无法击毁敌坚固的炮楼碉堡。我军当时大量使用的82毫米或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对其效力不大。根据这一情况,赵章成创造了迫击炮送炸药的方法,使炮火威力大增,被称为“赵章成的迫击炮能送炸药包”。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武器装备比抗日战争时期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国民党军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主要是大口径火炮和炮弹极其缺乏,导致攻坚能力严重不足。当时国民党军方面曾有“非三团不攻,非一团不守”的说法。他们认为凭借坚固工事,以一团兵力即可使我军无可奈何。我军后方的兵TU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及其弹药,只能生产中、小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及其弹药。但这种武器在野战中尚能发挥作用,在攻坚战中则无多大效力。如何加强这种数量众多又可源源补充的武器的威力,就成了我军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迫击炮抛射炸药逐渐发展成熟并在我军各部队广泛使用,使我军迫击炮成为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攻坚利器。   “没良心炮”最大规模的使用是在淮海战役中。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分别被我军包围在双堆集和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敌军都是国民党军中的精锐主力,其装备水平远远超过我军。其工程作业能力极强,在短时间内即形成了完善的野战防御体系,工事的坚固程度很高,没有强大的火力无法将之攻破。反观我军方面,战役前中原野战军全军只有4纵有2门野炮;山炮总共42门,炮弹200余发;步兵炮只有4门,炮弹只有10余发;207门迫击炮平均每炮只有1发多炮弹。中野的弹药都要从华北几经辗转才能运来,补充极为困难。华野部队的情况稍好一些,小口径炮弹较为充足。但大口径炮弹也十分缺乏,尤其是美式榴弹炮弹药,国民党军也不太多,不是每次战役都能缴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黄伯韬兵团后,一部分美式榴弹炮因炮弹少被迫撤往后方。后来在徐州缴获了一批弹药,勉强保证了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需要。但华野特种兵纵队仍然规定,那些可用小口径炮压制的目标,就不允许使用大口径炮以节省炮弹。这种作战需求与装备水平之间的巨大矛盾就为“没良心炮”创造了施展的空间。我军后方可制造并大量供应炸药,这是“没良心炮”发挥巨大作用的物质基础。我军大量的工兵分队和迫击炮分队稍加训练,都可以使用“没良心炮”。这些都为“没良心炮”在准海战役中大显神威创造了条件。淮海战役中饱受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打击的国民党军官兵对其恨之入骨,但又不知道是何种武器,因此送其外号“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详解   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虽然原理相同(其抛射原理与我们燃放的爆竹“二踢脚”类似,都是利用反作用力抛射),都是用来抛射大量炸药并且用途一致,但是它们的构造、结构却并不相同。同时,这两种武器的使用单位也不同,炸药抛射筒是由各部队的工兵分队装备使用,而迫击炮抛射炸药则是由迫击炮分队来实施的。
  最初的炸药抛射筒,是聂佩彰请铁匠以汽油桶为原料制作的。筒身口径为0.3米,长1米,并在筒身上加铁箍以增加强度。筒身底部用厚枣木堵死,在枣木上挖出抛射药室并钻孔以安装引燃抛射药的导火素。这种抛射筒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00余米,抛射筒可以方便地搬运和改变射向、射角,比抛射坑使用更加灵活。以后又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抛射筒使用的抛射药包的最佳药量为6~8千克,抛射药为0.5~0.6千克,最远射程300余米,最佳射程为100~150米。这样药量的抛射药包爆炸后,半径10米以内的各种障碍物均可摧毁或破坏,半径20米内的敌人不被炸死即被震昏以至完全丧失战斗力。这种武器很快在实战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逐步在整个野战军中推广,后来华东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也开始使用这种武器。但是炸药抛射筒并没有在兵工厂按统一规格进行批量生产,而是由各部队工兵分队自己制造,因为材料和工艺的差异造出的抛射筒差别很大。有的部队最初的炸药抛射筒口径为250毫米,使用7~10千克的抛射药包射程可以达到150米。后来口径逐渐增大到300~400毫米,抛射药包重量也增加到10~20千克,此时的射程为200米左右。甚至还出现了以汽油桶作筒身的一次可抛射100千克炸药包的抛射筒。炸药抛射筒投入实战后,又进行了不断改进。如加装瞄准装置、筒座、脚架,有的还加装了机械击发装置。抛射药包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最初的抛射药包捆扎成炮弹状以减少阻力,但制作较为繁琐。后来有的部队将其制成西瓜状,也有做成圆饼状的。不管什么形状的抛射药包都要满足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可以顺利地装入抛射筒并顺利地抛射出来,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在这个前提下,可尽量使其直径接近抛射筒口径,以密闭火药气体提高射程。在淮海战役中,为了弥补炸药抛射筒的数量不足,我军还曾使用过大量抛射坑抛射炸药。在防御作战中还出现了改进的抛射坑,称之为“投石雷”。即用抛射坑以5千克黑炸药抛射40个手榴弹和200多斤石头,对进攻之敌杀伤颇大。   淮海战役前,中原野战军曾进行了一次军事训练汇报演习,其中就有炸药抛射筒表演。陈毅看后曾说,我留过洋,还没见过这样的武器。刘伯承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炸药抛射筒不仅可在敌前沿障碍物中开辟通路,而且可以摧毁敌人浅纵深的坚固工事,弥补了我军炮火的不足,将会提高我军的攻坚能力。果然,在淮海战役中充分证明了炸药抛射筒的价值。   相对而言,迫击炮抛射炸药的制作要简单一些,只需制作炸药杆用迫击炮抛射,不需制造抛射筒也不用单独准备抛射药。炸药杆是一根直径接近所配用的迫击炮口径(一般为60或82毫米)的木棍,在其头部围绕捆扎炸药包并在炸药包上安装导火索和雷管。捆扎好的炸药包为圆柱形,直径大大超过迫击炮口径,其装药量一般为5~8千克(因迫击炮口径而异,口径大则重量也大)。威力和较小口径的炸药抛射筒威力相当。炸药杆的长度以木杆部分能为迫击炮炮膛容纳为宜。木杆最好使用木质较硬的木材如柏木制作,不能使用沙木杆,一打就坏掉。   迫击炮抛射炸药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首先将迫击炮改为拉发击发方式,然后将迫击炮弹弹尾旋下,安装附加药包后装入炮膛,再将炸药杆装入炮膛。击发时先将炸,药杆上的导火索点燃或用拉火管拉燃,再击发迫击炮,弹尾中的基本药管和附加药包产生的火药气体将炸药杆推出炮膛。炸药杆抵达目标后,导火索燃尽爆炸。炸药杆发射出去后,因弹尾未与炸药杆连接而留在炮膛内,要将炮筒倒过来倒出弹尾。有时因木质不好还有些碎木屑残留炮膛内,这时还需要擦炮膛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发射。因此射速很慢,平均3分钟才能打一发。华野部队对炸药杆进行了改进,将炸药杆安置于取下引信和弹体内炸药的追击炮弹体内,击发时一起打出。不再需要分别装填弹尾和炸药杆,不用再倒出弹尾和擦炮膛,同时对密闭火药气体亦有利,射速和精度有一定提高。   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在部队广泛使用后,分别装备在各部队的工兵分队和迫击炮分队。工兵分队由于还要执行工程保障任务,不可能以全部人员操作炸药抛射筒。一般情况下,工兵连抽出l~2个排操作炸药抛射筒,装备抛射筒3~6具。也有的部队成立专门的抛射筒连,专门执行抛射炸药包的任务。例如,第一野战军第1军就成立了一个抛射筒连,装备350毫米抛射筒6具。迫击炮抛射炸药由于需要迫击炮发射,所以迫击炮分队(主要是中、小口径迫击炮分队)经训练后都可以实施抛射炸药。一般情况下是指定部分迫击炮分队专门实施抛射炸药任务。例如淮海战役期间,中野11纵31旅曾将全旅半数的60毫米迫击炮集中用来抛射炸药。第一野战军第1、第2、第3军炮工团(炮兵、工兵混编团)曾各抽出一个迫击炮连,专门训练抛射炸药。   两种威力巨大的“没良心炮”,极大弥补了我军的火力劣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像所有的武器一样,也存在着种种的缺点和不足。“没良心炮”作为我军战士自己动手制造的武器,由于材料、工艺等种种原因,很多缺点是相当严重的。首先是射程、射速和精度不足。炸药抛射筒的射程最远只能达到300多米,迫击炮抛射炸药的射程也远低于发射迫击炮弹的射程。这样的射程只能对敌前沿的火力点、障碍物和浅纵深的目标构成威胁,即使抵近到敌前沿50米处也只能威胁敌纵深200多米处的目标。对敌据守的较大阵地的纵深目标,仍然需要其他火炮予以攻击。“没良心炮”的射速很低,炸药抛射筒只能达到3分钟一发,即使使用改进后的方法也不会提高很多。这样的射速离迫击炮发射迫击炮弹每分钟15~30发的射速相去甚远。因此,“没良心炮”一般都会若干具集中使用,以提高火力密度。炸药抛射筒由于抛射药包体形较大,气动外形不佳,飞行阻力很大,加上抛射筒身管很短,射击精度难以掌握。迫击炮抛射炸药使用的炸药杆也是气动外形不佳而且重量差异较大,事先不可能准确称其重量,精度也难以使人满意。一般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只能用于攻击面目标,利用强大的爆炸威力来破坏目标,在抵近情况下才可攻击较大的点目标。其次,“没良心炮”由于是部队自行制作,质量参差不齐而安全性较差,多次发生炸膛事故。淮海战役中,中野4纵11旅攻击杨围子时,工兵连参战的3具炸药抛射筒中的一具发生炸膛事故,造成2人牺牲,一名排长和一名班长负重伤。华野特种兵纵队参谋长韩连生在特纵工兵团指导试验迫击炮抛射炸药时发生爆炸,韩连生、工兵团副团长刘金山等8人牺牲。还出现过炸药杆导火索点燃后迫击炮不能击发,炮班班长急忙去剪导火索,迫击炮又突然被拉响,结果班长脸部在炸药杆射出时被烧坏的事例。此外,“没良心炮”抛射的炸药包都没有引信,是靠导火索引爆。导火索的燃烧时间不可能精确到正好落地就燃尽。为了保证炸药包不在飞行过程中爆炸,导火索一般还要留出一定富余。这样,炸药包落地后不一定马上爆炸而是有一个延迟。如果步兵突击队掌握不好时机,就有可能受到己方炸药包的杀伤。同样是在淮海战役中,中野9纵攻击马围子时,78团2连未等迫击炮抛射的炸药包爆炸就发起冲击,结果遭到己方抛射药包的杀伤,导致冲击受挫。
  尽管“没良心炮”存在着种种缺点和不足,但它是我军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因地制宜制造出来的顶用武器。在实际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给敌人造成了严重的杀伤和心理震撼。   “没良心炮”的作战使用   日,在攻击陕州东门的战斗中,聂佩彰率工兵连使用炸药抛射筒首次参战,成功地压制了敌军的火力。自此,炸药抛射筒开始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场“生涯”。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尽管构造和使用单位不同,但运用方式却基本相同,主要在进攻作战中使用,也可以在防御作战中使用。   在进攻作战中,炸药抛射筒和迫击炮抛射炸药都参加炮火准备,主要用于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和摧毁敌工事并杀伤其有生力量。此时装备炸药抛射筒的工兵分队不再是单纯的工程保障兵种了,俨然成了与炮兵平起平坐的火力突击兵种。炸药抛射筒与抛射炸药的迫击炮必须与突击队一起配置在第一线,不能配置在突击队的后方。因为这类武器质量不够稳定,飞行姿态不能控制,如配置在突击队后方炸药包有可能掉在突击队的交通壕里造成误伤。当时我军师(旅)级部队的火器一般分三线配置。炸药抛射筒和抛射炸药的迫击炮都作为第一线火力(其它两线由步兵炮、重迫击炮和山炮组成),与突击队一起配置在距敌前沿50~150米处。当时我军普遍以交通壕逼近敌前沿50~100米处并构筑横向连通的堑壕和火器发射掩体。炸药抛射筒和抛射炸药的迫击炮就配置在这些掩体中,对敌军阵地进行抵近射击。不论炸药抛射筒还是抛射炸药的迫击炮,在射击时一般都是3具(门)编成一组向同一目标轰击,这样有利于指挥和加大火力强度。根据部队经验,以最后一批抛射药包的爆炸声为冲击信号较好,这时敌工事被摧毁,阵地上烟雾弥漫,冲击较易成功。“没良心炮”威力巨大,不仅可以开辟通路,打开突破口,还把地堡炸塌,地堡门板和尸体被炸上半空。-十几米半径内的工事也会被强大的冲击波破坏,有的地方被打得没有一处完整的堡垒,连敌军据守的房屋墙脚都被打掉。这样的情景给我军前沿的突击队以极大的鼓舞,极大增强了战士的信心。装药量8千克的炸药包可使半径20米内的敌军人员震昏。如集中几十具“没良心炮”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炸药(如500~1000千克),可使敌人员全部震昏,十分钟内不能清醒以至完全失去战斗力。被“没良心炮”,攻击过的阵地上,有些敌军的身上既无枪伤也无炮伤,但两眼圆睁,七窍流血,是被巨大的爆炸力震死的。这样的情景对敌军士兵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有些国民党士兵把“没良心炮”称作“土原子弹”,足见其惊恐的程度。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有一种炮太厉害了,地堡、掩蔽部都不顶事,在交通壕里更不行,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个投诚士兵说:“我们排里10分钟就换一次排长。解放军的炮那么厉害,不打死也震死了。”有些俘虏兵还疑惑的问:“你们打的那是什么炮呀?炮弹还要在院子里蹦上几蹦才爆炸!”除了在淮海战役中大量使用外,我军在以后的攻坚作战中也曾使用过“没良心炮”,只不过规模较小。京沪杭战役中,28军84师248团曾用炸药抛射筒发射20多千克的炸药包,炸开了太仓的东城门,使部队顺利攻入城内。   “没良心炮”在防御战中也能发挥相当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防御战中使用较多的是炸药抛射筒,迫击炮在防御战中一般不用于抛射炸药。因为敌军在进攻中不可能有坚固的工事作依托,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弹也可有效杀伤攻击之敌,况且迫击炮弹的射程和精度都远远超过炸药杆。防御战中,“没良心炮”与其它火炮配合构成严密的火网。“没良心炮”由于射程近,主要用于封锁其它火器的射击死角,而这些死角正是进攻一方的冲击出发阵地。当进攻之敌冲过我方其它火器的封锁接近我阵地,利用射击死角作为冲击出发阵地集结时,正是“没良心炮”开火的有效距离和最好时机。有时“没良心炮”也用于直接轰击密集冲击之敌,打乱其冲击队形,为其它火力歼敌和进行冲击创造条件。此外,我军还曾以炸药抛射筒抛射大型炸药包轰击进攻的敌坦克。敌坦克误认为是我军大口径火炮向其轰击,顿时气焰大减不敢靠近。   “没良心炮”后传   建国后,我军建设开始走上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同时我国国防工业迅速发展,部队开始装备门类齐全的各种口径火炮。然而“没良心炮”却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相反它们又在以另一种形式展示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解放战争胜利后,炸药抛射筒逐渐退出了我军装备序列。但是工兵部队对炸药抛射筒的雏形——抛射坑加以改进,使用抛射坑抛射炸药包用于破障和扫雷作业。甚至还创造了利用大量抛射坑抛射炸药包攻击敌集群坦克的方法。直到现在,仍能在某些教材中看到抛射坑的身影。   迫击炮抛射炸药则演化成了今天的一种特别的迫击炮弹种——长炮榴弹。长炮榴弹由长弹和炮榴弹组成,配装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长弹弹体直径比所配装的迫击炮口径小得多,依靠弹体上的定心部密闭火药气体。长弹相当于炸药杆的木杆,但是其内部装有炸药,可单独发射或与炮榴弹结合使用。炮榴弹相当于炸药杆头部的炸药包,其直径远大于迫击炮口径。60毫米迫击炮使用的炮榴弹弹径达120毫米。炮榴弹不能单独由迫击炮发射,必须装上引信后与长弹结合使用。可以这样说,长炮榴弹就是一种制式化、精密化的炸药杆。长炮榴弹到现在仍然是我军独具特色的迫击炮弹种。   诞生于战争烽火中的“没良心炮”,直到今天仍在续写着自己的传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军被没良心炮炸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