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就用掉了400元感觉花钱大手大脚的女人怎么办,一个月才3800元工资啊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当前位置: &
17784人阅读 175人回复
微信扫一扫看帖、分享更快捷
在线时间4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360222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56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小学二年级, 积分 1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UID2360222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亲戚家的小孩今年考到来上学了,一所普通的本科学校。最近要开学了,昨晚打我电话,问合肥的天气啊,生活习惯啊,消费水平啊...我都一一回答了,我根据我目前的消费水平,再集合一下学校的特殊情况,说一个月800块钱左右就差不多了!(楼主工作已经三年了,现在每个月的开销才在2000左右)!但是那孩子听到后,直接说每个月花费要翻一倍,就是1500左右!尼玛,这是来上学的还是来玩的?
02年哥在南京,每天伙食标准早餐1-1.5元,正餐一荤一素,米饭5毛钱管饱,大概2-5元(素菜普遍5毛钱一份,荤菜记得红烧肉也才3块钱一份),平均下来一天十块钱算是有节余的。每个月家里给500,话费什么的都是自己交。
如果有额外的再问家里要(比如组织出去玩,或者需要添置什么大件了什么的),一般情况比较少,一两个学期才难得开口要一回,一次也就几百块。那时候MP3是稀罕物品,也是自己攒钱买的。偶尔出去跟同学AA吃饭,不喝酒的话人均开销7-8元,加上酒也就十几块钱的样子。
现在很多人上班工资一个月都没有2000,真不知道这帮孩子在学校一个月1500都在干嘛?真的是在学习的吗?
表示自己也是合肥普通二本学校学生。女。刚毕业。据我来看,如果是女生,800差不多可以刚好满足。前提是不经常购买衣服化妆品等。如果是男生,1500不过分
说1500不多的人 要么是家里有钱,要么自己赚的多,要么就是学生党,像我们这种上班的有时候工资连一千五都不到的KB就不发表意见了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 1500也说得过去 如果家里条件不是很好 那这孩子就有点不太懂事了
你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正常生活上开销的话1000足够了
如果你贪玩 天天去网吧包夜 叫外卖 再谈个女朋友
1500只够半个月
偶尔改善下伙食
我06年在淮南上学
如果谈恋爱 就不够了
条件差的600,好点的给800,个人认为是够了!况且学区附近的东西普遍便宜。
如果想让这孩子将来有出息,一个月给个300至400吧~特别是男孩子~要贱养。。。。
学生要不来那么多,住宿不要钱,水电不要钱,吃饭又便宜。1500对于学生来讲有点高了。
你们闹到都被门缝夹了吗?人家说的是在学校真正学习的学生,你觉得一个学生如果真的在学习,他玩个鸡巴毛线啊,哥11年在合肥一个月才500块开销,他妈的现在的学生要是一个月真的都在学习,800足以。不然就他妈的跟我滚回家干活去,要不就别问老爹老娘要钱,没用的人是不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马了个B的,曹,看到这群屌丝孩子,他妈的就像踹他!
我12年在合肥经开区上的学
一个月700足够
如果他觉得不够
他自己可以去做兼职赚钱去
去年我就是这样
我上学的时候一个月1000左右。
根据家庭情况来吧
800足以保证生活和正常开销
如果多一些娱乐和其他消费 1500其实也算少
1500真的多了,我上班一个月工资5000元,每个月买衣服伙食费等各项开支加一起都不敢超过1500元,可能是你亲戚家条件好,反正我家孩子我是没有这么多钱给他!
不是要看每个月消费多少能吃饱吃好,而是要看家里条件,家里条件一般得800足够,稍微好一点得1000多点,再好一点得1500左右,再好一点得一个月几乎没上限,所以花销多少与消费水平没太大关系,主要在于家庭情况
尼玛,99-02年老子是200元一个月的生活费!物价上涨,翻了7.5倍??!!
&有钱旧不一样了 当年我也花不少 不过我没钱
请登录后再回复!
19参与人数
网友ID经验
为了让合肥更好,我来加分
1500不多也不少了,主要看家庭情况。
哥02年上大学,在上海,每月500块。
说1500不多的人 要么是家里有钱,要么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啊!
每个月300我
99年大学一月花费120元
现在的孩子,那知道赚钱的辛苦。
爱生活,爱合论,爱加分
07-09合肥本地上学 每月300
08-10两年技校 300一月
1500也就中等偏上水平
姐上大学时勤工俭学每月交家里1000
楞,现在小孩就是给惯坏了!最多一千!
09年才400一个月,这些B孩子
现在物价很高的,小孩子花钱也大手大脚的
生活不易的赶脚~
开房间不要钱啊
1500虽不多,但足以泡mm或吊凯子。
在线时间20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476580性别女帖子积分1582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高中一年级, 积分 15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8 积分
UID1476580性别女帖子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物价飞涨 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啊
在线时间476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47872性别男帖子积分4097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大学一年级, 积分 40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03 积分
UID47872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还好吧,不算节俭,也肯定不算奢侈,只是正常消费
你也说了,02年,你一个月500,可那是11年前,这些年物价涨了多少?
吃饭一个月600足够了,其他的。。。不好说,量力而行吧
&现在学校食堂东西也很贵啊,上次去食堂随便两三个菜,10来块钱,感觉没怎么吃饱&
愿主赐予我孤独前行的勇气!
在线时间72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482026性别男帖子积分25629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
硕士, 积分 256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371 积分
UID1482026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
IN GOD WE TRUST.
在线时间350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5UID2457091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4999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大学四年级, 积分 14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01 积分
UID2457091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这日子确实难过,我到现在房租都未钱交,苦比的日子。
在线时间169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354057性别保密帖子积分480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UID1354057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14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174360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45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小学一年级,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UID2174360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我觉得1000左右差不多。
在线时间2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562330性别保密帖子积分298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小学三年级, 积分 2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UID2562330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现在合肥好多岗位的工资拿到手都没有1500,再扣除房租,剩800就不错了,在合肥这边,一个月800足以,还有剩余,如果爱玩的话,1500都不够。
在线时间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778634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49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UID778634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100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496761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890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高中一年级, 积分 18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 积分
UID2496761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不错,支持亲
精彩看台热门推荐:
品牌广播台
鼓励积极发帖的网友,合论的精彩需要你们来创造!
积极其他网友们互动,使主题帖和版面更加活跃,以资鼓励!工资一个月4000怎么做到花钱大手大脚的_百度知道
工资一个月4000怎么做到花钱大手大脚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精。用一千来自己生活,衣服不在多。半年后你就会发现你跟现在不一样了,当然这些所有的前提是你自己要努力,或者即将有帮助的人,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过帮助的人用两千来请人吃饭。用一千来买衣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百姓为何不愿花钱 没的花 不敢花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百姓为何不愿花钱 没的花 不敢花
  近日,《人民日报》推出了“百姓为何不愿花钱”的系列报道,先后聚焦普通家庭的教育负担、医疗负担和养老负担,分析老百姓爱存钱、吝消费的原因,明确提出“不是不愿花,而是不敢花”等观点。居民消费状况既关系经济发展的大局,又折射出每一个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的甜酸苦辣。我们关注这一话题,希望能客观反映普通民众的声音,为扩大消费、改善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花钱,就是不花――“扩大消费”说了这么久,今年一季度的各项数据显示:多数老百姓还是不“配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回升,但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历史水平。
  央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
  越来越富裕为何越来越不敢花钱?越提倡消费怎么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倾向。
  花不花钱,先要看钱包做不做主。单看统计数据,过去几年,劳动者工资远比CPI“跑得快”,但仔细分析,多年来统计部门监测的主要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直到2010年,我国才首次发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状况,这部分劳动者平均工资2009年为18199元,一个月约为1500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55.6%,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9%。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有钱人也不少,一出手就是LV、拉菲。但总体上看,这毕竟是少数,真正的消费主力是大量中低收入者,而这部分人工资绝对水平还偏低,消费能力没有根本性提升。月工资2000元左右,再怎么想扩大消费,又能有多大余地?就算今后快马加鞭,一年涨15%,也仅多出300元,其消费状况又怎么会有大的改变?
  花不花钱,还要看老百姓未来的支出风险有多大。从幼儿园起就可能要交赞助费、上指定的培训班,大学收费一年年看涨,有机构测算,目前我国中等城市居民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付出20万元的成本,谁家能不攒点钱?工作不好找、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更难找,一想到孩子将来可能要无奈“啃老”,工薪阶层的父母,谁敢敞开来花钱?
  看病最让人害怕,就算有医保,万一家里有人得了大病,还是吃不消。“人生莫受老来贫”,某经济学家“没有500万元存款无法养老”的标准不敢奢望,但谁都希望退休后生活质量不要有明显下降,较高的通胀预期和不够“给力”的保障水平,让普通人只能选择尽可能地多存钱。至于房子,虽然在统计上不列入消费范畴,却实实在在地占去收入的一大块、挤压着消费……
  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GDP支出法测算,过去10多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并不低,始终保持在8%以上,与GDP增速大致相当。之所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关键在于人们的消费过分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硬性的、强制性的方面,其他消费欲望被压抑或者吞噬掉了。
  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如果说,刺激消费是从老百姓那里“取”,那么解决这些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就要“予”,实实在在地通过增加民生投入提高收入水平、化解后顾之忧。否则,只靠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刺激性政策,恐怕效果有限,消费也很难真正走出低谷。
  教育支出让消费主力束手
  “家里有个上学娃,想花的钱不敢花”――教育支出已成为多数城乡家庭一个沉重的负担。
  一般来说,中青年龄段的居民对消费的贡献率最高,但是,这部分人恰恰要面对子女长达15年左右的教育支出问题,而随着近年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让消费主力成为储蓄主力,进而制约我国城乡居民的即期消费。
  农民:
  供个孩子读书挺吃力
  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农民屈昆刚刚在开发区的“街上”买了房。房价16万元,首付款差不多耗掉了父母和他两代人的“存款”,还向亲戚们借了几万元。“如果不是孩子下半年上小学,我不会下决心进城买房。”屈昆一家五口还是农村户口,家里还有地,一年地里收入七八千元,他和妻子在开发区一家做刹车阀的企业上班,两人月收入4000元,即使在农村,这样的家境也不算富裕。“孩子上幼儿园阶段,每个月学费、伙食费就得1000多元,差不多用去1/4的家庭收入。下半年进城上学,每个月最少得1500块钱。”他说,这还不包括伙食费和临时收的各项杂费。村子里也有小学,各项费用虽比城里低,但教育质量屈昆信不过。“10多个老师,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老师不成!不过没办法,好老师谁来农村?能走的也都走了。”
  买了新房后,屈昆家每个月得还1000多元的房贷,日子更要精打细算。“按现在的收入,供完小学没问题,往后的学费就得从长计议。”为了减轻高中、大学的学费压力,屈昆在孩子1岁那年听人劝买了份商业分红保险,“从1岁到15岁,每年交1700元,高中、大学阶段能返回4万元。”屈昆很为这个决定自豪。“就算钱不凑手,我也先借钱垫上保费。我们农民,收入低,又不懂炒股、理财啥的。买这个保险,就是强制自己存点钱,别等孩子需要时拿不出。”
  现在屈昆经常带孩子进城去看看自家那正在盖着的楼房,还有旁边的小学校。“我得让他知道家里为他上学、有出息,可是下本了。不读书改换门庭,将来他还得回来种地!”屈昆说。
  【点评】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集中教学资源,产生了大量新的家庭教育支出,比如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等,农村学生的其他上学成本反而较从前增加了。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学校面临严重的“生源不足”和“教员不足”问题,让农村学生不得不进城上学,“提着火盆走山路”、“背着红芋进课堂”的情景,让人心酸。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费用已成为农户最主要支出,许多家庭为此背上沉重债务。吉林省白城市一份对当地40户农户的调查显示,2008年,这40户家庭子女人均教育费用12562.5元,占户均家庭总收入约60%,农民子女人均教育费用相当于4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
  公务员:女儿大学毕业前不敢乱花钱
  蔡锡元是河南省某地级市科级公务员,月收入3600元左右,他爱人在事业单位,月收入2000元。“在我们这儿,跟同龄人比,我俩的收入还算不错。”但细细算起家庭开支,蔡锡元并不轻松。“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高消费,女儿刚上初三,不等她大学毕业,我们是不敢随便花钱的。”
  为了让孩子上当地的好初中“小班”,蔡锡元每学期要交4400多元学费,此外书本费、考试费、资料费,每学期差不多要交500元。“伙食费分三档,6元、8元和10元的。咱孩子正在长身体,每天吃个中档的,一个月22天就得176元,再加上牛奶,将近200元。”蔡锡元说,这些钱还是“有数的”,要是加上“补课费”,一般家庭就很吃力了。
  “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都补课,每个星期一次,一门课每个月300至450元,你算算,要是孩子功课差点,五门都得补,家里得掏多少钱!”此外寒、暑假也补习,20天400元,都是孩子自己的任课老师、班主任上课。“讲新课,你不去就跟不上,去了就得交钱,家长没有任何办法说‘不’。”
  蔡锡元认为,以现在的家庭收入,供孩子读大学不成问题,不过还不敢奢望将来送孩子出国什么的,“一年几十万,家里要卖房子才能供得起。回国后如果没有关系,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不值!”
  【点评】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虽然免除,但家长们仍要面对名目繁多的“费”,如补课费、择校费、赞助费、住宿费等。“一边免费、一边收费”现象比比皆是。2009年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显示,2006年~2007年,全国共有19个城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违规收取择校、补课、赞助等费用5.02亿元。
  教育支出对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预期的影响最大――对于各种与“分数”挂钩的学杂费,他们既不能像高收入人群那样丝毫 “不在乎”,也不能像低收入家庭那样彻底 “不敢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教育连年增加投入的 “好处”就会被抵消,即便是扩大消费的中坚力量――中等收入家庭,也将陷入“只要家里有个上学娃,想花的钱也不敢花”的困境。
  白领:儿子小学毕业前要拿出22万元
  孙雪和爱人都在北京的外企工作,年收入30万元左右。他们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两口子工作比较忙,孩子读寄宿小学。孙雪说,家里的大开支,除了房贷仍然是孩子的教育支出。“跨学区的赞助费3万,每年学费、伙食费1万多元,钢琴费12000多元,其他的零星费用一两千元。我们为了让孩子英语考级,报了‘一对一’的精学辅导班,每小时收费200元,一年得2万元左右。四年级以后得考虑‘小升初’的问题,还打算给孩子报个奥数辅导班,‘烧钱’似的,开支不小。”
  孙雪算了算账,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完成小学,至少要拿出22万元。孙雪家住朝阳区,但打算把孩子送到海淀或者西城区上学。舍不得孩子来回跑,还要考虑就近买房子或租房子的问题。“学区房贵得吓人,有人说在人大附中旁边买1居室的钱,可以去悉尼买个别墅,房租也高得离谱!”孙雪说,中学以后面临高考压力,花在辅导班的钱肯定会增加,大学如果到国外念,开支更要以十万、百万计。“收入虽然不低,但家里还是蛮节约的。我从来不买名牌的衣服、包,我们也没有出国度假这类‘高端’消费。为了孩子,能省则省。”孙雪说。
  【点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激励着多少父母亲不吝金钱培养孩子?又有多少家庭纠结在应试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取舍中?结果呢,一方面为应付高考,让孩子进各种辅导班,一方面又强调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上一所好的幼儿园,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最后考上理想的大学,便成为大多数家长为孩子设计的人生“五部曲”。从一出生到进大学,孩子、家长都疲惫不堪。
  这其中,有家长自身的“盲目”,也有无可奈何的苦衷――如果没有户籍限制、没有跨区择校的种种“樊篱”,不一定非要送孩子去学奥数、学特长,透支童年的快乐;如果没有优质大学资源的紧缺,何必为了分数,挤破头地“课外辅导”?
  老板:
  花钱送孩子国外读大学
  在北京自己做企业的金立松家庭资产已过千万。女儿的学龄前阶段,恰是金立松企业的初创时期,两口子比较忙,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幼儿园。“一共花了30多万元,效果还不错。”
  金立松说,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已经申请自费去国外读大学,因此放弃参加国内高考。出国留学每年学费、生活费大概5万多美元,大学四年要花费150万人民币。“还谈不上负担,而且我觉得这种投入还是值得的。”金立松说,自己不认同国内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大学教育。“非人性化的,题海战术、应试压力,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相比之下,全球顶尖的名校,虽然收费不低,但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全球化的视野,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
  金立松的女儿选择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艺术史专业。金立松说他的许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说白了,我们就是宁可多花钱,也要让孩子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毕竟只有一个孩子,不能在这些事情上马虎。”
  【点评】
  据教育部数据,2010年国内有近100万学生放弃高考,其中出国留学者占21%。与此同时,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考试,在中国每年的招生人数从2003年的一两百人,猛增到今年的1万多人。许多家庭,宁可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要把孩子送出国门去。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去国外念大学,折射出中国当前优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应当明确:高等教育不仅是人才选拔,更是满足居民个人发展需要的消费。只有加快高等教育产业化步伐,让大学间的“竞争”更激烈,让大学提供的教育“产品”更加质优价廉,才能切实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减轻居民的教育负担。
  医疗支出让老百姓“伤不起”
  生老病死人所难免,沉重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压在一些居民头上的大山。医疗负担到底有多重?通过对不同阶层居民的走访,就能看出一斑。
  ●工薪家庭遭遇大病最“败家”
  2004年,一纸卵巢癌诊断书,将北京市居民李秀荣一家拖进了没有旅游、购物、娱乐的紧日子。打开一张她2004年的住院花销结算单,密密麻麻地打印着各项花费:床位费286元、诊疗费77元、手术费2727元、化验费2178元、材料费1770元、西药费5913元、检查费154元、治疗费237元、麻醉费305元……仅这一次住院、手术的花费就高达14000多元。
  然而,像卵巢癌这样的重症治疗,需要花钱的地方不仅是住院、做手术。比如2004年李秀荣做的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需要全自费,一次约10000元。治疗肿瘤,还要多次化疗,每次化疗都是“钞票铺路”。“副作用小的是高级进口药,但是用这种药一次化疗要花近30万元,有多少家庭能负担得起啊?”李秀荣当时已经退休,月退休金不足2000元,老伴儿与儿子的月收入约12000元。
  “从2004年开始,看病、手术、化疗、不定期复查,大概花了50多万元,医保报销后,自己还是掏了20多万元。”李秀荣说,“我们老两口省吃俭用那么多年才攒了这么些钱,这才几年就败了一半,以后还不知道要花多少。”
  由于医保报销是年终结算,每一次治疗却都需要垫付现金,而且很多药物是自费项目,2004年以来李秀荣的家人都不敢花钱。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工资全部储蓄,而积蓄随时用来看病。
  ●低收入家庭遭遇小病也难挨
  坐在医院门口,板寸花白的老曾拿着诊断书和药单,望着天空发呆。半个月来的就诊经历,让他一时茫然。
  第一天,医生只说了一句“抽血化验,B超,然后再说”,他就去排队交了370元,包括血常规20元、肝功能30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查30元、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60元、艾滋病毒抗体检查50元、梅毒抗体50元、衣原体抗体测定50元、B超80元。
  过了两天,他取了化验结果,做了B超,没和医生说上话就被支到收费处,交了250元,预约了电子胃镜检查。两周后,他拿着胃镜结果见到了医生。一句“应该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有息肉,做个活检”,他又交了100元的挂号费、检查费、诊疗费。“药还没开,就花了700多元,这个月都白干了,老心疼了。”41岁的老曾是内蒙古通辽人,在北京一个洗浴中心做锅炉工,月收入约1400元。他的妻子做保洁员,每月也有近1200元的收入。
  但是,他们每月要支出500多元房租、600多元饮食,以及电话、水电、煤气、交通等费用。老曾每月还要寄800元回家,供女儿读书生活。算下来,老曾每月手头的余钱有六七百元,这不多的余钱里,大约500元要花在吃药看病上。
  老曾的妻子有糖尿病和腰椎病。为了控制血糖,每个月吃药、打针、用试纸,花掉200至400元不等。而腰椎病和胃病,俩人都不去医院,老曾有自己的“土方子”:腰椎病是贴3元钱4片的膏药,胃药一般是吃4元多24片的一种消炎片,感冒一般就吃一块多24片的黄色感冒通片。“我们哪有那么娇气。除了怕花钱,我们啥都不怕。”
  ●外企白领攒出50万元看病钱
  高岩和丈夫都在北京的外企工作,家庭月入约15000元。2010年夏天,1岁多的女儿发烧腹泻,高岩夫妻俩便早7点赶到北京儿童医院去挂号,没想到大厅里人山人海,两人当时就蒙了。
  为了尽快让女儿就诊,高岩只好多花钱。为了挂上专家号,他们多花了400元找了“号贩子”;为了不排10天的队,能当天照B超,他们花了500元去医院隔壁的“国际部”拍照。“还没开药,就花了1000多元,还搭上俩人一天的假,太受刺激了。”
  给孩子看病时病友提供的看病难“经验”,大大增强了高岩对于未来医疗支出的预期。回家后,高岩便给女儿买了份商业医疗保险。此外,每月还和老公储蓄1000元,作为女儿的医疗基金。与此同时,高岩也开始考虑双方父母的医疗问题。高岩夫妇开始每月给双方父母各攒1000元做医疗基金,她的目标是攒出50万元看病钱以防万一。“再不敢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我存钱,主要是担心。”高岩说,她一是担心孩子挤在医院受罪,而要去私立医院就要多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所以要攒些钱;二是担心家人患大病、重病,那么全家都可能“因病返贫”,所以也要攒钱。
  养老支出让中年人“心慌慌”
  若干年后,是否能继续过着衣食无忧、体面幸福的生活?
  对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而言,答案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能提供安度晚年的物质保障;答案又很复杂,到底需要多少钱?这笔钱又要从哪里来?
  ●养老金刚够日常开支
  58岁的汪丽娟2004年从江苏常州市变压器厂正式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如今汪丽娟发现,自己退休后唯一的收入来源――养老金尽管一直在涨,却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丈夫去世早,汪丽娟一直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前几年,母子俩卖掉旧房,搭上家里所有的积蓄,又从银行贷款,买下了现在住的这套房子。
  对汪丽娟而言,自己的积蓄非常少,养老几乎全部要指望每个月1600元的养老金。那么,靠这笔退休金,将来养老够不够?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起,汪丽娟的儿子已经加大了对老妈的“补贴”力度。因为仅靠现有的这点养老金,生活只能勉强支撑。
  在汪丽娟的日常开销里,每个月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电话费等固定支出接近200元。一天三顿饭,至少也要三四十元,即便每顿饭都在家吃,没有任何其他支出,一个月开销也不会低于1200元。剩下400元零花,差不多刚刚够用。
  这个“够用”是在没有任何额外支出情况下的“理想状态”。偶尔感冒发烧,人情往来还要送“份子钱”,细算下来,平均每个月的开支都在2000元以上。对于汪丽娟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近两年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很明显,她对未来常常担忧。最担心的是自己年纪更大一点后,身体不如现在硬朗,看病吃药要花很多钱。
  ●买套房子来养老
  43岁的北京出租车司机温超尽管还属于年富力强,但已开始早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2010年初,温超在京东的河北燕郊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41万元,温超首付16万元,贷款25万元,20年还清,现在每月要还2000元左右房贷。“房贷还清时,我正好60岁,估计也干不动这一行了,该休息休息了。”温超说,“城里的房子咱买不起,到燕郊去投资,勉强还能凑合。”温超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现在还房贷吃一点苦,生活节省一点。等到退休以后,燕郊的房子肯定也升值了,到时把房子一卖,能有一笔不菲的积蓄,用于应付将来的生活。或者把房子出租,每月收租金,也能增加一笔稳定的收入。
  做出“买房养老”这个决定,是出于对未来预期悲观的无奈选择,并且要承担很大风险。用他的话说,开出租车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就算不错了。这两年油价、物价不停地涨,这笔收入“越来越不值钱”。而出租车公司的养老金“少得可怜”,“除非中彩票”,否则根本不足以应付老了以后的生活开支。
  更让他着急的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存下的十几万元放在银行里不断贬值。“照物价这么个涨法,20年后这点钱可能只值现在的一半。”收入低、养老金少、存款贬值、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老了怎么办?唯一的希望就是让存款保值增值。一家人前思后想,似乎只有投资买房子一条路。
  ●自己给自己保障
  51岁的山东聊城人高彩玲同时做着两份工作。在超市管理存包柜,并在一家糖果店打工。两份工作加起来,每个月可收入2800元左右。丈夫刘双喜也在打工,收入约2000元。两人每月将近5000元的收入,在当地普通家庭里算是不错了。但是,他们依然很省,每个月的吃穿用度花销仅千把块钱。
  对未来,他们觉得心里不踏实,因为多年前从农村进城打工,一直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不像城里人一样,到了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为了儿子结婚,夫妻俩去年硬着头皮给儿子买了套房子,不仅每个月要还1700元房贷,首付款还向亲戚借了6万元。
  为了多赚点钱,55岁的丈夫刘双喜也在到处找另一份工作。但是,“我能干得动的工作,人家不要我这个年纪的。愿意要我的,多数是又脏又累的苦力活,我已经干不动了。”刘双喜说。再过几年,如果两口子有一天都没有力气打工了,那该怎么办?
  回农村?可能性很小。十几年来,尽管是打工,两口子也早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回去。靠儿子?儿子职业高中毕业,在一家企业当技术工人,每个月工资1500元,刚刚够自己花销。“如果儿子将来挣钱多生活好,我们还能享一点福。但是现在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他自己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高彩玲说。
  住政府的养老院?不是没想过,但是两口子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条件。前几天电视新闻里报道了外地养老院虐待老人的新闻,让他们心有忌惮。而且,即便住养老院,每个月也要交一笔钱。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只有现在打工多赚点钱,省吃俭用一点,老了以后有一点积蓄,“自己给自己保障,自己给自己养老”。
  据人民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钱大手大脚的男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