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移动健康望京为民服务中心呀?京东方在这一块有布局么?

物联网超级市场诱人,引面板巨头京东方深度布局_网易数码
物联网超级市场诱人,引面板巨头京东方深度布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物联网超级市场诱人,引面板巨头京东方深度布局)
11月14日,在京东方2017IPC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京东方与阿里巴巴、SAP达成零售物联网战略合作,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京东方CEO陈炎顺在大会上一并揭开了京东方物联网新战略计划。
京东方与阿里、SAP达成零售物联网战略合作
  DSH三大事业全面物联网化
京东方目前最新的定位是&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业务服务的物联网公司&,王东升提出,京东方物联网战略的核心是&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京东方会以积极的心态,开放应用端和技术端的业务。和计算、存储、传感等芯片厂商,软件和内容厂商,各类功能设备厂商及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创造客户价值,分享成长机会。
据陈炎顺介绍,京东方将全力推动DSH三大事业,即显示和传感器件、智慧系统、健康医疗这三大事业的创新转型,实现物联时代事业升级。京东方五年内将拓展100个以上的物联网细分市场、提供至少60亿个物联网端口,将在金融、医疗、教育、出行、艺术等物联网细分领域与合作伙伴协同开拓,共享机会。
王东升提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战略核心
具体来讲,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D:Display Device)将与合作伙伴携手推动信息交互端口的用户体验和全面升级。其中,最重要的是深耕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五大传统应用细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新应用细分市场,向透明、车载、工控、医疗、镜面、穿戴、拼接、虚拟显示、传感器等方向转型发展,加速物联网战略布局。
智慧系统事业方面(S:Smart System)将全力搭建以显示、传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在智造服务、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业务领域,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平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健康医疗事业(H:Healthcare)的目标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BOE利用已有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相结合,跨界创新,以数字医院为核心,发展移动健康、再生医学、健康园区和生命保险业务,构建从预防、诊疗、康复到安养的整合式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京东方第一家自主建设运营的医院&&合肥京东方数字医院将于明年9月开诊。五年内,京东方还将陆续在全国建设数字医院。
8K时代也已到来,京东方正和合作伙伴一起推进&8425&行动计划。其含义是:推广8K,普及4K,替代2K,用好5G。
  物联网超级市场前景诱人
物联网应用可谓超级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是吸引京东方这家面板企业转型并深度布局的原因。截至目前,物联网端口数量预计在200亿个左右。到2035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1万亿,平均每个人会拥有超过100台端口设备,它们将涉及穿戴、家居、交通、教育、通信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此背景下,物联网给全球带来的价值影响也将是前所未有的。预计到203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8万亿美元。物联网技术为交通、零售、能源、医疗、制造等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量的同时,也将极大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比如,智慧零售行业,因为电子支付的使用,将减少顾客88%的等待时间,降低商家75%的结算成本。再比如智慧健康领域,智慧诊疗手段的普及将会降低慢性病患者50%的医疗费用
面对巨大的物联网产业新机会,陈炎顺表示,京东方将坚定执行物联网战略: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全面推动半导体芯片、显示器件、软件和内容、功能硬件的和谐组合,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建立物联网合作新生态。
健康医疗事业是京东方重要的一块
在技术端方面,仍然以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开放OLED、触控、芯片、人机交互、深度学习、云计算、基因科技、远程医疗等技术。在应用端方面,将做好新硬件、新应用的开放,比如智能家居、医疗穿戴、智慧零售、细胞膜片、分子天线、基因检测、安防传感等。
京东方宣布与与阿里巴巴以及SAP达成战略合作,这是几方在零售物联网领域的布局案例。陈炎顺介绍,在应用端,京东方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新零售生态,建立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平台,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门店运营效率;在技术端,与SAP在零售大数据基础上,通过云部署等合作手段,优化基于ESL的零售物联网解决方案。(明彦华)
本文来源:中国家电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从全年亏损17亿到单季盈利24亿 京东方做对了什么?【合肥京东方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402贴子:
从全年亏损17亿到单季盈利24亿 京东方做对了什么?收藏
京东方一直是家不被人熟知又极富争议的公司,政府对它青睐有加,投资者说它是烧钱机器。但十年磨一剑,京东方的持续投入终于得到回报,今后,它将如何争当平板显示行业的世界“领导者”?  “烧钱王”的帽子戴了十年之后,京东方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  京东方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肩负着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的标签。在A股市场,京东方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公司,政府对它青睐有加,同时它又备受公众的诘难,说它是烧钱机器、亏损大户、铁公鸡。  不过,进入2017年后,京东方的每一次亮相都堪称惊艳。4月,京东方A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和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其中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0亿元,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7.56%。对于2017年一季度赚的钱比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还多5.3亿元。  近日,媒体报道,苹果正在测试中国京东方的显示装置,很有可能从 2018 年起在下一代的 iPhone 上使用其供应的 OLED 面板。美国知名研究机构HIS Markit则预测,京东方将在2019年超过三星和LG成为世界上最大的AMOLED显示平板的供应商。  OLED显示技术曾是三星和LG为摆脱京东方的追赶而使出的“杀手锏”技术,如今,京东方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为液晶显示领域的领导者。  ◆战略家王东升  80年代初,杭州电子工学院毕业的王东升加入北京电子管厂。  这是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老军工企业,一度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万人大厂”连续亏损,濒临破产。直接的原因是,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逐步替代,老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电子管市场迅速萎缩。  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大幕拉开,京东方就是在这个大浪潮的裹袭下开始了改制之路。同年9月,时任总会计师的王东升被“突击”任命为厂长。1993年4月,由银行“债转股”、员工凑钱入股,加上其他一些小股东,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  改制后的京东方脱胎换骨,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化经营,不再受上级的行政指令干扰。  虽然老国企的弊端很多,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王东升说,比如他们在国家领导人的促动下,最早与日本松下合资办了北京松下彩管厂,生产彩色显像管(CRT),而且老国企科研实力雄厚,聚集了一批科技人才和研发成果。创业之初,京东方就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甩掉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  1997年,京东方与台湾冠捷科技合资,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公司(京东方占股51%),1999年投产后成功盈利,把台式电脑CRT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  正确的生存战略,帮助京东方渡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从1994年开始盈利(800万元),到1997年盈利已达5000万元。  但王东升也很清楚,这只是求生存的权宜之计。京东方作为一个电子行业中的大企业,必须研究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和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市场,在市场中找准产品结构调整的立足点,从而确立企业的战略目标。  当时,新型显示技术已经露出端倪,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俗称液晶面板)在日本产业化,韩国企业也开始进入,王东升早早嗅到了技术替代的危机,决定朝着新型显示技术这条路去发展。  全球的TFT-LCD技术自从被美国人研究发明,在日本实现产业化后,又被韩国、台湾企业反超,经历了30年,已经发展得欣欣向荣,京东方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迅速弥补这30年的技术差异,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在门外苦苦徘徊的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韩国现代集团因为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这对京东方无疑是最好的进入方式,“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的技术、市场以及人才,能够高起点地迅速地切入这样的高端领域。”  王东升正式提出将企业发展战略划分为五个阶段:进入者——追赶者——挑战者——领先者——领导者。  确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时期,对京东方来说,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为企业发展筹措更多的资金,1997年他们果断地决定在B股上市,2001年,又在深交所增发A股,京东方也成了北京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  2005年1月,京东方投资103亿元建设的5代线投产,结束了我国大陆“无自主液晶屏时代”。  然而,困难始料不及:国外巨头的降价打压、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京东方由盈转亏,承受巨大压力。  是踩急刹车,还是转向房地产?面对困难和诱惑,王东升选择“按既定战略办”:2008年,斥资34亿元在成都开建4.5代线;2009年,还在亏损中的京东方,出人意料地开始大举扩张,分别投资175亿元、280亿,建设合肥6代线和北京亦庄8.5代线,掀起了一场“液晶风暴”。日本、韩国、台湾主要TFT企业(三星、LG、夏普等)一夜之间全部改变了对中国技术封锁的态度,纷纷要求启动在华建设液晶高世代线的项目。  从某种角度来看,京东方正在进行一场“豪赌”:当自己的运营业务还处于亏损和盈利之间转换的边缘时,就敢募集500亿元资金投入6代线和8.5代线的建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行为恰恰符合液晶产业“不扩张就灭亡”的规律——巨人只能在重压下成长壮大。  “我们坚信,液晶屏取代彩色显像管是不可逆转的技术趋势和历史必然,其前景是可以预期的。”王东升认为,要想挑战国际巨头,只有尽快形成足够多的产品规格、足够大的生产规模、足够强的研发能力,才能站稳脚跟、后来居上。  “一个有战略的企业是幸运的,一个有战略家的企业是幸福的”,这是京东方总裁陈炎顺对王东升作为掌门人的感概。  从落后者到五个“世界第一”  夏普在80年代就奠定了日本在面板显示行业的领先地位,90年代中后期,以LG、三星、现代为代表的韩国面板制造企业快速崛起,取得了世界面板业一席之地。2000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台湾获得了大量日本的技术转让,台湾面板“五虎”也逐步发展起来,面板产业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京东方的进入,不亚于从“虎口”中夺食。通过并购进入液晶面板行业之后,京东方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真正实现了技术为己所用,2008年前后,京东方具备了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种产品。  对于京东方来说,并购现代的TFT业务解决了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面临的技术来源、专利障碍、起步市场和核心技术人员等战略问题,但相比合资和引进产线两种方式,并购的风险也是最大的。这是因为,TFT-LCD领域是高强度投资领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决定了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决定了技术进步的速度,而技术进步的速度又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这意味着,京东方必须在资金和市场竞争允许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并购得来的技术,并实现扩张,否则就将淘汰出局。  2015年12月,京东方在合肥投建了全球的第一条10.5代线,成为全球液晶产业格局的崭新里程碑。  如今,京东方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电视液晶显示屏市占率居世界第四,7条生产线投入运营。根据IHS Markit数据显示,2016年京东方的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在第四季度跃居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二,电视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三。  京东方已经从面板行业的追赶者成为领先者。  有限相关的多元化战略  京东方抢眼的业绩表现背后,是其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效果的显现,同时也是公司近年来不断进行产业布局的结果。  对于企业而言,多元化像是双刃剑,在产销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有企业由于主业资源分散、聚焦力不足等原因,瞬间失势,转而走下坡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企业之一,中国首家投建高世代显示屏生产线的上游企业,京东方的转型备受全球关注。  实际上,在京东方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多元化失败的经验。1992年到1994年,当时京东方为了生存尝试多元化,只要能生存,什么能做就去做什么,不过不少项目无疾而终,那是被动的多元化。  而现在,王东升想将京东方的多元做到“变而不乱”,是主动的多元化,也是京东方所说的“有限、相关、多元”,是在现有产业和核心能力基础上的有限多元和跨界融合。  2014年,京东方启动了有限、相关、多元的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 Business)、智慧系统(Smart System Business)和健康服务(Healthcare Service Business)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定位为未来事业。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京东方将跨界结合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发展信息医学,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同时,京东方正在加速推进在健康领域的布局,通过无创智能终端与移动健康APP的软硬结合,可将人体数据与BOE(京东方)的医疗大数据、云计算和医院资源结合,打通日常数据与医院数据的通道,建立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和生态系统。  2015年,京东方收购了拥有优秀专家团队的北京明德医院,拟投资32亿元建设合肥数字综合医院项目等。进而迈出了跨界布局的重要一步。而就在这两天,京东方5000万元领投VR产品厂商枭龙科技XLOONG,这也是继其投资美国AR公司Meta之后,再度布局与未来显示技术密切相关的AR领域。  这个转型布局,实际上就是京东方基于现实技术的优势,纵向打造垂直显示行业供应链,横向延伸智慧系统和智慧健康服务。京东方的跨界转型布局正是在显示领域技术优势基础上,把“屏”变现为互联网时代的最强大接口。  “屏读”时代的京东方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预测,在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人们通过屏幕看电影、看书、获取各种信息,屏读时代(screening)即将到来。  伴随着无时无刻不在屏读的未来的是高速发展的面板显示产业。据预测,中国的面板产能将于2018年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京东方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前五大液晶显示生产厂商。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个人电脑,不管是车载导航仪还是家用超大彩电,都离不开显示屏。在现代社会,显示屏就像芯片一样不可或缺,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京东方掌门人王东升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物联网设备的终端载体,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导航仪还是数字信息显示等,这些均离不开显示器件。显示屏是物联网系统的硬件出入口,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端的关键器件。  虽然“得入口者,可得天下”,但要想在价值万亿美元的物联网市场中开拓新机会,王东升认为需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更强大的信息收集、传送、计算、存储和展示能力;更科学合理高效、并不断优化的算法支持;高质量的大数据。  王东升认为,芯片是计算、通信、传感等单元的核心部件;显示屏是人机交互单元的核心部件,也是未来物联网最重要的信息出入口。物联网就是将相关的芯片、显示器件、软件和内容、功能硬件和谐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价值创造系统。  毕竟,在王东升的描述中,WEB3.0时代,万物互联会产生更多市场,也许五年后全球物联网新器件会以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量级出现,与人们家庭生活相关联的任何电器、电子设备都可能变成物联网器件,而把守入口的“屏”企业,将会迎来非同一般的新纪元。  结语  纵观京东方成长历程,其战略定力让人折服,收益也在逐渐提升,不过,面板行业惨烈的肉搏战还将不断延续,主导AMOLED以及在OLED领域具有强悍竞争力的韩国企业,仍然是京东方要不断挑战的对手,但至少,从出货量的数据上看,京东方已经与三星、乐金LGD为首的韩国企业进入到了近身缠斗的状态,逐渐将夏普为首的日企和台企挤在了身后。
京东方a 分析走势如何?持有还是卖出?了解大盘走势,京东方a免费领布局策略,教抄底逃顶,加仓解套办法!
有奖金吗?年终奖能多发吗?没的话洗洗睡吧
兴 百姓, 亡,百姓苦
有季度奖吗,洗洗睡吧
天天加班,天天加班
做的是员工福利少了,变相的盈利多了呗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挣钱了吗。。。
季度奖呢?消失多久了…
登录百度帐号分享本文到:
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中国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
全世界每五台手机,或者每四台平板电脑里,就有一块京东方的显示屏。(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日《南方周末》)
过去二十余年中,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内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产业迁移,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液晶面板企业,正是主角之一。
今天京东方的崛起,是一个难以持续的&科技泡沫&,还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中影响深远的一幕?
日上午,在武汉&BOE(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开幕论坛上,60岁的京东方科技集团(000725.SZ)董事长王东升,向听众们描绘着一幕幕科幻电影般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场景。
不久前,京东方将自己重新定义为&一家为信息交互与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其基础业务半导体显示器件(液晶面板),刚刚跨上全球市场&NO.1&的宝座:前三季度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同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等细分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全世界每五台手机,或者每四台平板电脑里,就有一块京东方的显示屏。
比市场占有率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总资产高达2389亿元、至今拥有11条半导体显示器生产线的巨型制造企业,在过去数年间展现出的创新动力:2017年预计全球专利申请超过8500件。而在2016年则以7500余件专利申请和超过50000件可用专利,与华为一起成为美国专利授权量前50位中仅有的两家中国大陆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专利授权增长率超过200%的公司。
距今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这家全球液晶显示行业巨头的股价上涨近70%;而与一年前相比,它的股价已经上涨了近一倍。
据2017年三季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京东方营收694亿元,同比增长52%,而净利润更比去年同期飙升45倍,达65亿元。
连续上涨行情推动下,京东方的总市值从一年前的不足千亿元,上升至今天的两千亿元以上,并成为两百多家基金重仓持有的&超级白马&,仅10月份就引来了上百家投资机构扎堆调研。
在京东方选择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的20年间,来自市场的质疑从未中断过:从2003年震惊业界的跨国并购,到2013年被质疑圈钱的460亿元定增融资,液晶面板产业独特的全球化产业竞争模式,与长周期产业投资带来的融资亏损,曾经给京东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过去二十余年中,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内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产业迁移,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液晶面板企业,正是主角之一。今天京东方的崛起,是一个难以持续的&科技泡沫&,还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中影响深远的一幕?
逆周期&豪赌&
日,京东方宣布展开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史上最大一笔融资:向原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各方定向增发460亿元,这一融资规模同时创下A股市场再融资金额纪录。
就在当年前三季度,京东方以13.6亿的净利润创下&盈利纪录&&&自2003年进入液晶面板行业后,京东方曾多年亏损超过10亿元,2011年更创下扣非净利润-38亿元的&亏损纪录&。
刚刚盈利不到两年,便推出如此巨额的融资方案,在&圈钱游戏&横行的A股市场中,不难想象会引来一片质疑乃至谩骂。
京东方公布的融资方案中,460亿元巨资全部投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而在此前数年中,京东方在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中的投资已高达千亿规模。
据媒体统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至2013年再融资之前,京东方已在成都、合肥、北京和鄂尔多斯等地投资建设6条高世代生产线,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
这些项目投资中,除了来自地方政府和银行贷款支持外,主要融资来源就是A股市场中的增发融资:加上此轮破纪录的460亿融资,京东方在A股市场累计直接融资超过700亿元。
2011年,国际液晶面板市场首度萎缩与国内多条高世代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的反差,也让国内产业界引发了一轮&产能过剩&的争议与质疑。产业观察人士担忧,面对产能过剩和技术替代双重威胁的国内液晶面板产业,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光伏泡沫&。
&一意孤行&的京东方管理层解释,液晶面板领域是一个有着特殊竞争模式的全球化产业,大规模的生产线建设与新技术研发投入,与超长的产业投资回报周期是液晶产业特性所决定的市场竞争规律。
2013年底,王东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产业陷入低谷期大规模投资的&反周期竞争&战略并非京东方的独创,当时的行业龙头三星和LG,正是在经历了十多年追赶与亏损之后,利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产业低潮,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并一举超过此前领跑近20年之久的日本企业。
他在2010年提出的半导体显示产业生存定律,被业界公认为&王氏定律&:标准显示屏价格每36个月会下降50%,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正是基于对液晶面板产业这一特殊的产业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京东方在进入液晶显示行业之初,就制定了&进入者&追赶者&挑战者&领先者&领导者&五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并以金庸武侠小说中颇具浪漫色彩的剑术进阶名称,将其中追赶者到领导者的四个产业战略阶段,分别命名为&钢剑&&铁剑&&木剑&以及&无剑&。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产业扎根与技术追赶后,2013年正是京东方从&追赶者&向&挑战者&转型的&铁剑战略&启动阶段。从这一年开始,京东方多年积累的研发创新能力,借助着一系列高世代生产线的投资建设全面爆发,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的面板企业展开了一场&三国四地&的产业创新争夺战。
2013年前后投资规模超千亿元的苏州、合肥、重庆等多条8.5代线相继开工建设后,2015年全球面板价格下滑之际,京东方再度逆势投资700亿元建设福州8.5代线与合肥10.5代线,后者成为继夏普之后全球第二条超高世代生产线。
随着柔性显示OLED技术的成熟,京东方又展开了在这一新型显示领域的大手笔投资布局:2016年投资高达465亿元的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落地,令京东方成为继三星之后全球第二大柔性OLED供应商;当年年底,京东方再度与绵阳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再度投入465亿元建设第二条OLED生产线。
短短五年时间内,京东方在高世代液晶面板和柔性OLED生产线建设投入超过17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起了总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11条面板生产线布局。
2010年前中国还没有一条6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当年中国进口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7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和铁矿石;而在京东方布局完成的2016年,中国高世代面板产能已占全球32%,预计到2020年将以54%的占比跃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依托高世代生产线的研发平台,京东方再度实现了从盈利水平到创新能力在内的&整体升级&。2013年公司专利申请超过3500项,位居全球第二,此后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持续上升,至2016年更以超过200%专利授权增长率,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内的&创新之王&。
伴随着创新而来的大量&首发&产品,在奠定了京东方业界领先地位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盈利。正如&王氏定律&所显示的那样,在研发创新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京东方,自2013年之后便保持着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水平。
迅速扩大的市场份额与不断增长的经营利润,支撑了京东方后续生产线投资,也为市场化股东们带来了看得见的投资回报:2014年公司推出《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宣布每年将不少于可分配利润的30%用于股东分红。此后在两年间分红17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利润过百亿,股东分红亦将超过30亿元以上。
过去十多年中,在追求短期投资回报的&资本逻辑&与超长周期与规模投入的产业投资模式之间,京东方就像一名&钢丝上的舞者&,艰难地维系着两者间的平衡。
作为中国最早的彩色显像管(CRT)中外合资企业,京东方以自身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以市场换技术&合资模式的弊端:自1987年与松下合资,到20年后北京松下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彩管产业依然没有掌握CRT制造的核心技术。
1993年,王东升在国际管理学理论的启发下,启动了对京东方全面改制的&企业再造工程&,同时借助与日本松下合资生产彩色显像管,一举&盘活&这家老国企多年积累的技术与人才资源,短短一年内就甩掉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成为国内彩管市场中的领军企业之一。
就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带来彩电与彩管销售日趋火爆之际,与松下合作多年的京东方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显示器市场面临整体&升级换代&的技术趋势,并于1997年成立TFT(彩色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小组,为企业规划未来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模式。
此时的京东方再度面临艰难的战略选择:是延续早期跟日资企业的合资模式,还是像当时的家电企业那样,从产业链下游产品制造与销售开始进入市场?
但这两条产业路径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那就是无法掌握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全方位市场竞争中,难免处处&受制于人&。
王东升和京东方管理层最终选择了另一条更加艰难的产业战略:那就是通过跨国产业并购引入全套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体系建设。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的3.5代线液晶业务。
多年后接受采访时,王东升曾坦言京东方早年的军工企业背景,给他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对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受制于人&的担忧很快成为了现实:2000年之后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一度在彩电市场中赢得优势的国内家电企业,被挟产业链垄断之力而来的国际巨头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像三星、LG这样全产业链支持下的彩电业务,更是&两头通吃&:一头通过不断上涨的液晶面板价格,把国内彩电企业变成其&廉价打工者&;另一头则借助高世代显示屏的垄断优势,牢牢占据彩电高端市场,独享丰厚的利润奶酪。
以跨国收购搭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体系的京东方,此时却因为海外上市计划的搁浅,而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在忍痛关闭韩国生产线,并卖掉大量非核心资产以筹措资金的情况下,公司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也是王东升记忆中&最困难的经历之一&。
最终在国开行和北京市政府的联手支持下,京东方得以度过危机,并于2005年5月将自主研发建设的第5代线投入量产。但就在2005年全国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增长452%的情况下,国际液晶巨头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上联手大幅降价,令刚刚盈利的京东方再度陷入巨亏。
被巨额亏损和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京东方,不得不向北京市政府申请,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方式,将政府借款以&债转股&方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剥离出售一系列非核心资产,以维系公司的运营现金流。
北京市政府之所以愿意出资数十亿元成为京东方股东,一方面出于对液晶面板产业作为中国新兴产业体系中&关键一环&的理解,同时也来自对京东方身后庞大&液晶面板产业链&的期待:京东方在北京投产的两条生产线,引来了康宁、冠捷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配套投资,总投资额高达700亿元,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近千亿、缴税四十多亿的庞大产业体系。
这一&银团贷款+政府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运营的新型产业投融资模式,为京东方打开了一条全新的产能扩张之路:在2007年底京东方再度投资建设的成都4.5代线项目中,22亿元定增融资额被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和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三家投资者全额认购。
&烧钱机器&
其后数年间,京东方的产能升级与扩张速度令业内瞠目结舌:在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行业利润下滑和产能收缩的背景下,公司短短五年间投资超过千亿,以6条高世代生产线布局实现了&追赶者&阶段的&钢剑&战略。
但与此同时,密集的生产线投资所带来的巨额建设与设备折旧费用,却令真实产能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京东方,面对着来自资本市场的质疑与忧虑。对于A股市场中的投资者而言,金融风暴后的京东方就像一台&烧钱机器&:一方面连年亏损;另一方面却以巨额增发不断融资投入新的生产线建设。
这一令市场投资者难以理解的&烧钱模式&,令京东方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计划屡屡受挫:从项目融资规模大幅缩水,到限售股解禁后投资者大规模&出逃&带来的跌停板,市场投资者们一次次向京东方的产业理想投下&不信任票&。
与此同时,前期生产线投产后产销两旺的场景与巨大的产业链拉动效应,却令与其合作的地方政府日益信任京东方的产业能力,并争相成为其后续投资项目的&新股东&,以至于有观察者质疑,京东方利用庞大的项目投资&绑架&了地方政府。
面对重重质疑,王东升曾多次表达对韩国&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羡慕。在1981年世界银行和韩国政府联合成立了KTB产业投资基金,对三星投资持股长达15年之久,终于帮助韩国面板企业在历经十余年亏损之后,一举超过日本企业成为&全球霸主&。
而在京东方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由于缺乏长期资本与相关投融资体制的支撑,不得不通过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中的&短融长投&模式,几乎以一己之力搭建起了全球竞争格局下的这一&超级产业体系&。
在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时,京东方CEO陈炎顺坦承,面对万亿级资本推动的全球化产业竞争,京东方必须依赖强大的政府投资和多元化市场融资渠道,才能打得起这场&昂贵的产业战&。
京东方在液晶面板产业内十年苦战的经验与教训,也为中国另一个&超级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那就是继面板之后,进口依赖多年超过石油的半导体芯片。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已高达2072亿美元,同时中国大陆芯片产能仅为全球10%左右。而据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
2014年,财政、社保等国有股东投入组建起千亿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简称&大基金&),将以长达15年的总投资期限,向芯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与龙头企业加大投资。
与此同时,正在从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挑战者&向&领先者&迈进的京东方,也开启了另一场转型。
在2016年首届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首度完整阐述了公司战略转型背后的&产业逻辑&。他认为在经历了以蒸汽机、电力和通信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
而作为未来新兴产业体系承载平台的物联网系统,正是由芯片计算能力(芯)、人机交互能力(屏)和海量数据搜集处理能力(软件平台)三大核心能力所支撑的&包容性产业生态系统&。
基于这一未来&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想,京东方对其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与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能力重构&。
与此同时,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生命科技革命&,京东方还在健康医疗领域展开布局,在移动健康、再生医学和数字医院等多个领域展开&跨界投资&。
上一页1下一页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液晶面板企业的投资,在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无法依靠产品利润收益获得退出,而是随着生产线的扩张...
在外汇储备从连续三年下降到“十连升”的现象背后,是境内“热钱”试图通过境外并购方式突围,从...
有网友称,京东“重新定义”了售假,按照这样的定义,只要在店铺内同时出售2种相似商品,在消费...
选择了“去金融化”的本质是,不放弃金融牌照的同时,弱化金融资产,强化金融服务。
有网友称,京东“重新定义”了售假,按照这样的定义,只要在店铺内同时出售2种相似商品,在消费...
选择了“去金融化”的本质是,不放弃金融牌照的同时,弱化金融资产,强化金融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