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2018股市什么时候闭市恢复正常

任泽平: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超预期恢复
作者:任泽平
  研究院今日发文称,周期品价格有两波超预期:第一波为价格涨幅超预期,体现在2016年至2017上半年;第二波为保持较高价格和利润持续时间超预期,体现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这有利于提升估值和业绩兑现。周期品价格和利润持续时间超预期的背后,是决心超预期。随着传统行业资产负债表修复、企业盈利改善,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超预期恢复。
  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
  事件: 12月制造业PMI为51.6%,预期51.7%,前值51.8%; 12月非制造业PMI为55%,预期 54.9%,前值54.8%。
  点评:
  1、12月制造业PMI略降但仍连续1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表明经济L型韧性强,传统行业出清,新动能加快,发展质量提升。从月度趋势看,制造业PMI在2016年2月达49%的低点后总体处于回升态势,2017年12月为51.6%,虽较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持平于全年均值水平,连续1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从年均值看,制造业PMI在2015年达49.91%的低点,年连续回升;2017年制造业PMI年均值为51.61%,明显高于2016年总体水平1.3个百分点,达2010年以来最好水平,制造业景气回暖。
  12月制造业PMI的小幅下滑符合预期。1)环保停产限产影响。及周边区域“2+26”城市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处于环保考察期,且采暖季停产限产(日至日)。2)2017年Q3-2018年上半年步入MINI去库存周期。
  作为当前市场上的多头,我们维持新周期判断:经过六年多经济调整和产能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中国经济正步入L型的一横,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从需求的角度看,美欧经济复苏带动出口,补库存和租赁房建设支撑地产投资,产能出清和盈利改善推动企业资本开支筑底恢复,2017年3季度-2018年上半年步入MINI去库存周期,进入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
  2、分行业和企业规模看,高技术产业加快,大企业好于小企业。分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8%,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其年均值明显高于去年和制造业总体水平,制造业经济向高质量升级。
  分企业规模看,大企业好于小企业,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12月大型企业PMI为53.0%,比11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4%、48.7%,比上月下滑0.1、1.1个百分点。2017年小型企业PMI均值为49%,大部分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大企业持续好于小企业,一方面说明去产能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说明政策如何在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方面仍需加码,比如减税、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发展多层次等。
  3、内外需景气皆不弱,美欧复苏出口回升。12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53.4%,分别较11月回落0.3、0.2个百分点,这主要在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下传统高耗能行业的收缩,但仍处于较高的景气扩张区间。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连续两个月提升,12月为51.9%、51.2%,分别比11月上升1.1、0.2个百分点,均为年内次高点。由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加之圣诞节因素,12月美国、区、日本制造业PMI分别为59.7%、60.6%、54%,均再创新高。这一轮美欧经济复苏,主要是基于自身资产负债表修复,具备可持续性,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宽货币+严监管的政策组合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避免了金融结构脆弱性,造就了这一轮美国超长的经济复苏和美股牛市,未来政策组合正转向收货币+宽财政。
  4、建筑业景气度高位攀升。1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3.9%,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年均值为60.9%,高于去年1.1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全年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需求看,新订单指数为58.1%,比上月上升3.0个百分点,且高于年均值2.7个百分点,建筑业增长动力依然较强。
  建筑业订单的高景气,一方面跟2017年财政支出高增的滞后效应有关,另一方面跟我们不断强调的年房地产补库有关。房地产库存去化十分充分,商品房待售面积处在2000年以来的新低。2017年11月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购置费分别同比增长16.3%、21.9%,继续在回升的通道中。
  5、价格回升,企业盈利延续改善,通胀有望温和上升。从反映供需关系的价格看,1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2.2%、54.4%,分别高于11月2.4、0.6个百分点,均为连续两个月回落后再度回升,这主要是受到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的价格上涨影响。
  我们认为,周期品价格有两波超预期:第一波为价格涨幅超预期,体现在2016年-2017H1;第二波为保持较高价格和利润持续时间超预期,体现在2017年H2-2018年,这有利于提升估值和业绩兑现。周期品价格和利润持续时间超预期的背后,是供给侧改革决心超预期。随着传统行业资产负债表修复、企业盈利改善,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超预期恢复。
  从企业预期看,12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7%,连续两个月上升,且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未来较为乐观。
  6、步入MINI去库存周期,对经济拖累有限。12月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8%、45.8%,分别较11月下滑0.4、0.3个百分点,表明库存继续去化,预计从2017年中期开始的本轮MINI弱去库周期将持续到2018年中期。但是由于的补库周期较弱,以及企业资本开支恢复、出口回升等支撑,这一轮去库周期对经济拖累可能有限。
  7、非制造业继续扩张。2017年,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年均值为54.6%,高于2016年总体水平0.9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年上升。1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比11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比11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在服务业内部,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市场需求旺盛,经营活动较为活跃,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餐饮、证券、房地产、居民服务及修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有所回落。
  8、新周期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任务已经完成,未来仍任重道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涉及供给侧改革、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企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坚实推进。同时,金融监管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房地产调控等对短期经济也有一定压力,并需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风险提示:货币收紧或监管超预期;改革低于预期。
  来源为金融界股票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周壮&RF12883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38.2810.00%59017.98109.9910.00%51415.3113.8210.03%49238.5734.256.20%48042.68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4.646.00买入10.76--买入24.51--买入19.13--2018年股市展望
展望2018年股市
  对于2018年,但斌认为2018年市场的旋律仍会以优质蓝筹股为主,质地较差估值偏高的个股仍会持续下调。
  “目前创业板的中位数PE仍高达46倍,主板PE中位数也在30倍附近。市场受到IPO与增发的影响,股票供给不断增加,而市场每日的成交金额却徘徊在5000亿的低位。这与2015年以前,股票供不应求的情况截然相反。因此估值下调的大趋势仍不会改变。“但斌表示。
  另一方面,但斌称,中国加入MSCI后将逐步对外资开放,也将不断从严治理股市乱象,都会使海内外资金持续向优质个股集中,使A股市场不断成熟,回归到业绩驱动的投资逻辑,更加适合价值投资。
  “选择伟大企业,在合适的价格投资,并伴随其长期成长。坚持从企业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竞争实力和估值水平去衡量价值,持续对比股票池各类型投资机会的长期隐含回报率和确定性。忽略短期市场的扰动和博弈竞赛,利用疯狂而不是参与疯狂,在投资中努力看得更远,看得更准,敢于重仓,坚定持有。“但斌总结他的投资逻辑。
  但斌表示,2018年东方港湾的策略和持仓在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动。持仓主要集中在各个优势潜力行业的龙头企业上,从企业经营成果中获取投资回报。在A股的持仓中,主要以白酒、家电、人工智能硬件、多元金融、商贸零售为主。思路有三条:消费升级、人工智能普及、线下零售的线上化改革。海外的持仓中,主要以互联网、电子产品和教育的持仓为主。
  对于2018年市场,蒋锦志认为,从目前时点来看,2017年大部分蓝筹股优异的表现主要来自于业绩的高速增长。同时由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市场对于优秀公司盈利的稳定性更加看重,这些公司的估值上了一个台阶,目前看和国际同类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接近了。
  按2018年的估值预期,大部分蓝筹公司估值是合理的。也有一些A股中小市值子行业龙头公司越来越有价值,但是很多中小公司估值仍然过高,股价可能会继续下跌。当然,如果市场对于蓝筹股持续大幅度追捧,股价再继续上涨一段时间,那么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出现问题。近期出现的蓝筹股股价的调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给未来的股价增长留出了空间。如果一些优秀公司最近跌得比较多,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明年的涨幅应该不会像今年这么高。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既不悲观,也不过分乐观。挑选好的公司,赚取其相对确定的未来业绩增长的钱。”蒋锦志提出。
  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表示,2018年市场的主线还是看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和公司业绩,这是资本市场比较有一致性认同的方向。但是,大多数龙头公司的盈利增长和估值提升的双击过程已经结束,2018年可能更多体现为盈利增长驱动的资本市场。而且整个2018年会有更多的公司、更多的机会,市场热点处于扩散的状态,会有更多的公司有正收益,或者说比较好的表现。
  蓝筹股估值修复的过程已基本完成,但是有盈利增长驱动的部分公司还会有所表现,只不过不像2017年表现这样突出。同时,不少公司经过了两三年的调整,加上自身业务改善和盈利增长,也将出现机会。因此,201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投资机会可能会更多、更广地体现出来。(券商中国)
[]&[]&[]&[]&[第05页]&[]&[]&[]&
2018年股市展望
叶国英(笔名:桑榆、叶子、冬青)历任《上海证券报》记者、宝鼎证券投资基金高级顾问、财通投资顾问公司编辑部經理、卋基投资顾问公司常务副总、江苏兴业风险投资公司经理等职。曾为各大证券媒体聘为专栏作者、先后发表数千篇评论文章,並编辑出版了《上海股市日志》《上海股市纵横》《大势与热点》、《家庭投资理财》、《中国B股投资大全》、《我的炒股经》《进入二十一卋纪的中国证券市场》以及中国股市首套系列丛书《股道》《股經》《股术》至今仍为《金融投资報》一叶之秋专栏作者。其独创的,“叶氏技术分析系列”及“叶氏牛股精选独门绝技”不仅使其收益卓然,也为市称誉。堪称股坛、书坛一杰。
2018年中国股市十随想
辞旧迎新,鸡尾狗续,回顾2017年的中国股市,可谓冰火二重、牛熊搏杀。在撕心裂肺的烈火重生中,认识到投资理念从投机转向投资,从重势转向重质,从注重题材转向注重业绩,从“一、九”与“二、八”的结抅分化中,使传统理念发生裂变,绝大多数投资者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变革的学费,发展的学费,如果你认识了市场,适应了市场,那么这学费虽贵而值。
2018年的中国股市依然处于变革之中,而且进入十分关键的一年。从月K线的中长期走势看,2015年6月上证指数的16年1月的2638.3点,再到2017年12月的3254点,构成了与经济背景相适应的‘L’型。进入2018年如果向上,则为‘U’型,如果向下,则为‘S’型。所以‘兵临城下,君至拐点’,‘危’与‘机’均处于关键的一触即发之际。
一、在全球经济出现‘大地微微暖气吹’的缓慢复苏之下,资金面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全球流动性从‘资产荒’转向‘资金荒’,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及缩紧乃至减税,使全球资金流发生重大变动。从加杠杆到去杠杆,必然会产生杠杆式的震动效应,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必定是杠杆式的冲击,万万不可小觑。
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国际IMF连续三次上调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对中国经济特别上调了四次,原先硬着陆的预期基本消除,但是结构性矛盾正日益突出。在电子计算机通讯实现15%增长之下,重化工、矿业为负增长。35%增速的网上消费与6%增速的网下消费并存。国民经济中,新兴工业、互联网、消费升级等以20—30%的增速成为新动力。因此,2018年的经济即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战略支点,实施新经济、新发展、新理念、新结构、新技术、新消费等引领一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行业成为新时代的主导产业。而质量、创新、效益逐步成为建立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
三、2018年的资本市场在金融监管方面,将继续把主动防范化风险放在首位。2017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2018年将更为严格,在监管标准及处罚力度上将更严重。这将使股市活跃度受到制约。
四、2018年中国股市投资者构成将继续向机构化倾斜。其表现不仅在A股中的持股比例越来越大、十大股东中机构占比不断上升,同时机构体量在A股62万亿总市值中,公募基金、保险资金、QFII资金、社保资金、阳光私募基金分别占比3%、2.1%、1.7%、2.5%及2%,机构化正成为趋势。这将使兰筹股、成长性兰筹強者恒强、大批弱势股继续恒弱、无成交量的僵尸股沦为仙股、ST股将失去山鸡变凤凰的美梦。
五、2018年上证指数趋向。从2017年5月截至日的日K线形态分析,似乎又恢复了原先的日K线趋向。在双底之后能否逐步上行,依然是艰难重重。无论是日K线、周K线还是月K线,都需要一个震荡筑底的过程。深成指、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将继续分化,上证50指数可能会继续2017年态势,强势依旧,但强度趋弱。中证100指数会否青出于蓝胜于蓝,有待观察,但齐升同强的态势依然不可能出现。
六、资金面对于2018年A股市场可能依然是困境,外围股市尤其是美国股市的强势及香港股市的优势仍具资金外流的吸引力。国内资管新规的实施、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股市的长期低迷,以及解禁的压力、质押的压力、直接融资与再融资的压力,使股市资金面捉襟见肘。财政的稳中有紧、非风险利率的上升,以及投资者信心不足之下的新增保证金的数额增幅减少,都使2018年资金面难以乐观。不过2018年6月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将先后于5月及8月二次评估后,分别纳入2.5%及5%的A股,将有13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资金流入,可使A股增添新的血液。
七、蓝筹股行情在2017年以贵州茅台和中国平安的105%和109%的升幅为代表,呈现了强势回归。进入2018年后,价值发现的空间已所剩无几,仅有绩优成长的空间,所以涨幅有限。相反,在2017年一大批被冷落的创业板个股中,将可能会挖掘出象苏宁电器类的成长性蓝筹股。同时在新经济中也将会发掘出一些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龙头企业成为新蓝筹。
八、引领2018年中国股市个股行情风骚的,将可能由中国的硬科技股展示。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大背景下,在从大国走向强国、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科技将脱颖而出。作为中国发展战略的人工智能,作为领先全球的5G,作为正奋力赶超世界水平的芯片,正以空前的速度推进。一系列的互联网、虚拟现实、医疗保健、无人机、工业生产等等一系列5G应用场景正在爆发,一个‘万物互联’的社会正快速走来,因此必定会在资本市场一展风采。
九、2018年的股市风险防范:资金面的紧缩、监管的严格、市场的低迷、资管新规的推出、非风险利率的提升,及海外股市的动荡等等不确定因素,几乎在2018年显得更具风险性。因资金链断裂产生的风险、由业绩不实产生的虚假风险、因股权质押产生的平仓风险等,将会使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和常见的‘灰犀牛’事件频现,被十年低迷市道折腾的中国投资者因信心不足而随时在杯弓蛇影中引发的信心危机等,都可能成为2018年股灾的隐患。
十,2018年股市资金面外资己达万亿、随着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公私募基金及权益类配资沪港通、深港通等等机抅资金络续入市。风格机抅化、理念机构化、品类机构化己成大趋势。因此“二八”还会延续。选股以高(性价比)、大(流通市值百、千亿)、上行业龙头)新(产业产品创新型)优(业绩持续增长)将成为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2018年的中国股市,‘危’中有‘机’、‘机’中有‘危’。在进入2018年股市前,望谨慎三思,生存为本、现金为王,应是全年投资的真谛。
顾铭德,1954年10月,研究员。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
2018年大盘指数看好的五点理由
第一,2017年宏观经济去库存的效果,将使2018年经济增速稳定。
第二,近两年金融去杠杆,货币供应量和影子银行增幅下降,有效降低金融系统性危机的概率。
第三,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指导思想下,2018年新股扩容速度可能放慢。
第四,2017年股价"二八"现象的结果是,"八"的股票平均下降20%至30%,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二"的股票仍然处在价格适度合理区间,回到起点的概率很小。由此,总体会呈稳定上升趋势。
第五,在房地产继续调控,理财产品盈负自负的大环境下,资金无奈被动流向股市的现象会多。
个股板块中,高科技加业绩的股票,即新蓝筹概念会兴起,成为市场新热点。
应健中,男,1986年开始介入处于萌芽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参与柜台交易。1991年起开始撰写市场评论文章,曾在多家报刊上开辟专栏。曾主编《1997年中国股市投资手册》。1991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上海《壹周投资》杂志主编,1992年至1993年期间曾兼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仲裁委员会委员。1998年至2005年担任三峡证券公司副总裁、亚洲证券副总裁。作者长期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经历过股市中许多惊心动魄的大事件,所见所闻甚多。作者在工作之余,勤于笔耕,时常有股市散文、股市杂文、股市大特写、股市文化等作品散见于报端。《股海中的红男绿女》为作者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作者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在《新民晚报》、《金融投资报》等报刊开有专栏,在第一财经电视担任嘉宾,在第一财经广播开有沪语专栏《理财应健中》。
2018:资本市场强国推进年
对明年股市本人有三点感受:
一是,所有的恶炒新股继续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年前上市的新股有的开始跌进发行价,那么现在上市的也遭到恶炒的新股是未来一年的次新股,这个代价未来也要付的,付出这种代价的推手是非流通股的解禁,即便一个股票从155元跌到50元,这也不是买入的价值评判,你50元以为是地买入,而你的对手持股成本等于0,结果还是你输,这样无休止地付出代价,现在的新股也就是明年的次新股,要走好也难。
二是,明年的一大看点是6月1日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外资会买什么股票?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对国际机构而言,估值依然是选股的评判标准,市盈率、市净率、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这些都是估值的硬指标,所以,明年的选股就到MSCI的样本股中去寻找、去构建投资组合。
三是,猜猜上证指数会到多少点。股市的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只能猜,我猜上证指数2018年会到4000点。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刘士余主席不是说了么,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而明年是推进年。如果连上证指数4000点都推进不上去,那岂不是一句空话。4000点实际上不多,升水22%而已。
在即将到来的新年中,你的资金按在会涨的股票中,你就分享了牛市行情,而对相当多的股票而言还是不会涨,那你就经历了熊市。明年选股理念为:一、选择已经全部解禁了的股票、未解禁的股票不碰;二、到MSCI样本股中去寻找标的,挑一些股票做一个投资组合;三、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不熟不做,股票是有脾气的、也是有性格的,对一个股票的脾性摸透了,那就坚持做下去,长此以往、必有收获。
《老左来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 。曾获第二届金话筒主持人,曾直播专访美国总统克林顿。
2018年股市是习近平新时代牛市元年
极其折磨人的2017年股市即将寿终正寝。股市中再次弥漫着消极悲观的气氛。特别是新华社近日发文,机构已主导了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有话语权,广大散户正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成交量低的个股正在大批涌现。此言一出更增强了人们的悲观情绪。其实,稍微对中国股市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股市成立近三十年来有过三次低迷,都不是经济造成的,都是股市自身制度性改革带来的阵痛。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走的不同于前苏联的休克疗法,而是采用双轨制,由点到面渐进式的改革路径。
我们不讨论誰优谁劣,但这是我们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中国股市从一开始设立的规章到交易规则,都不是以国际成熟市场为标准的。就连色彩都是相反的,这并不影响中国股市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行规律。随着人们对股市与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化,以及股市总量的高速增长,为了适应股市与经济的匹配,中国股市已经进行了四次制度性变革。当下正进行的是第四次第四次制度性变革。
第一次制度性变革,发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股票从无到有,至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上证A股8个股票两次冲击1500点。
第二次制度性变革,确立直接融资推动经济发展政策,通过发认购证摇号买股票,为国企解困为基建筹资。时间由上世纪90年代中叶到新世纪元年,股市上冲2245点。
第三次制度性变革,经中共中央决定,国有股全流通,确立基本对价,10送3,以组建国有大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开弓没有回头箭。股市上冲6000点。
现在正经行的是第四次股市制度性变革,要点是完成WTO的承诺,中国股市要向世界开放。前三次制度性变革都是以保护广大民众利益为前提终于取得了成功。在第四次制度性变革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赞美当下大多数股票强行非理性下跌,是像‘’港股化‘’演变,是走向成熟的的标志,甚至公开鼓吹只买大的权重股票,抛弃代表新经济的中小股票,混淆视听。更为猖狂地认为要全力保护机构赶走散户。
恕我直言,这是不知中国股市历史,又没有股市实际操作经验靠着喝了点洋墨水,打着经济专家,学者的牌子,忽视中国国情,盲目崇洋媚外,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蛮干,胡干。为第四次制度性变革中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股市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崛起,没有中国股市就没有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
前三次股市制度性变革都迎来一波更比一波大的牛市。当下我们必须警惕肖钢们的昏招,以及姚刚们的恶招。把保护中小投资人的权益作为重中之重,只要政策正确,第四次制度性变革一定成功,以此来迎接习近平新时期的更大的牛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09页]&[]&[]&&&
  蓝筹还是中小创?一线券商告诉你:明年怎么"买买买"(附股)
  临近年末,各家券商每年的压轴大戏—“2018年度投资策略会”已陆续召开,对于明年的行情是偏乐观还是偏谨慎,风格轮动在大蓝筹还是中小创,券商们见仁见智。基金君统计了(600030)、、海通等数家一线券商发布的年度投资策略后发现,主流券商对于明年A股大方向的判断较为一致,认为震荡上行的慢牛行情仍将持续,不过,在明年市场风格轮动上却出现较大的观点分化。
  先来拎几个重点:
  宏观形势之判:
  (600999):预计2018年GDP实际增长6.7%;
  :中国经济或稳在6.9%,经济稳中向上,节奏前低后高;
  (000166):2018年宏观经济预期的潜在波动率可能上升,资本市场可能告别低波动时代;
  中金公司:预计2018年实际GDP增速为6.9%,货币政策继续退出宽松。
  2018年A股行情之断:
  :看好2018年A股“慢牛”行情;
  (600837):市场将从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的初期;
  :预计有10%至15%的上行空间;
  :稳中向好将是明年A股主旋律,成长龙头终归来;
  安信证券:2018年准备好A股投资主线的改变,战略性看好;
  中金公司:2018年应超配A股。
  再来梳理主流券商对于明年市场的主要观点,从相似处到不同点,基金君都给大家一一划重点。
  “迷之相似”:看涨明年A股几成共识
  从对2018年A股形势的判断来看,主券商们对明年的市场判断多较为乐观。
  荀玉根团队认为,虽然目前资金面变化和年底机构交易行为给市场带来扰动,但展望2018年,继续乐观,市场将从春末走向夏初,即从震荡市步入牛市初期,核心逻辑是企业盈利改善、机构资金入场。同时称之为“新时代的新牛市”,特征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盈利回升源于结构,更持久;二是机构资金占比提高,更平缓;三是中国自主品牌崛起,龙头化。
  对2018年A股走势的判断是“慢牛”,认为龙头领涨A股的“复兴牛”将会贯穿2018年全年。其预计2018年A股盈利增速会达到10%,而增量资金多数会通过机构增配A股。与此同时,认为,A股在全球权益中的配置价值依然很高,但是监管趋严的方向不变,风险被重新定价,大部分传统投资渠道收益率空间受限,只剩下证券类资产有配置提升空间。
  以“新驱动、新结构、新高度”来概括对2018年市场特征的判断。其认为,在经济超预期、金融冲击缓解、政策预期升温以及国际接轨加速的影响下,中国上市资产存在再定价需求,指数有望向上新高度,整体来看是“稳中上升”。
  证券也用“稳中向好”来概括2018年A股市场,但是相对而言,的态度更加谨慎,在看好的同时也提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表示,2018年宏观经济预期的潜在波动率可能上升,资本市场可能告别低波动时代。经济稳步复苏,温和通胀,企业盈利能力维持高位仍是当前展望2018年的中性假设。但必须认识到,2018年实际情况偏离预期的概率和幅度可能都大于2017年,需要做好准备应对变局。
  风格之辩:蓝筹还是中小创?
  “历史上可以找到四段风格明显分化的时期,分别是2003年、2009年、2013年和今年以来。因此,如果你对今年的风格分化无法接受,觉得出现了‘说牛不是牛,说熊不是熊’的新物种,那么主要是因为你还太年轻!”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昨日举行的安信证券2018投资策略会上用幽默的语言概括了今年A股市场的分化行情。
  今年以来,市场分化明显,以白马股为代表的大蓝筹“一骑绝尘”,而小盘股却并无突出表现。不过,近期以来,蓝筹股进入调整期,也引发市场对于明年是市场风格研判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券商在这一判断上存在着较大分歧。
  认为,泡沫大迁移2.0时代逐利的存量资金选择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复兴牛”行情中龙头继续领涨A股,需要淡化行业与风格,优选跑道。此外,小市值风格分化也不明显。相对行业和风格轮动,认为2018年A股轮动更多体现在各线龙头之间,节奏上一线龙头领涨,二、三线龙头跟涨会交替出现;其它非龙头公司的相对表现要弱一些。且制度压制下,小票依然难有系统性机会。
  不过,部分券商也开始憧憬明年A股的风格切换,以和安信证券为代表。预计,与非金融石油石化行业相比,明年A股创业板业绩增速的下滑幅度可能更小,相对业绩趋势将重新占优,并由此最终导致成长风格回归,叠加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正在起航,2018年中小创将可能成为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同时,2018二三季度将是成长逐步归来的时间窗口!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更是直接喊出2018年“战略性看好”,他认为,随着大市值公司价值发现和估值国际化基本到位,确定性的天平正转向业绩上升而估值下行的中小市值成长股,明年一旦风险偏好和流动性边际有所释缓,有业绩增长支持的中小市值公司将迎来恢复性上涨。
  此外,荀玉根团队认为,展望中期,基本面和资金面均支持龙头效应延续,但在价值龙头估值修复逻辑演绎之后,市场将更加关注以为代表的成长龙头的业绩增长,市场风格有望由价值龙头扩散到成长龙头,两者携手前行。
  (000776)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则认为,市值在200亿元至700亿元之间的中盘股有望接棒龙头股行情。他预计,2018年A股“以龙为首”的格局仍将延续,但市场从确定性溢价、流动性溢价将逐步向“增长溢价”切换,从而带来中盘股的估值正向重估。
  板块配置:“消费+制造+金融”渐成标配(附股)
  在行业配置上,主流券商对“消费+制造+金融”的搭配多是比较认同,仅有中金公司等极少数券商对该配置存疑。
  建议,结合长期空间和短期催化,以产业链和主题的角度切入,具体关注、“”、新零售、5G等主线,行业配置上看好科技、消费、服务、制造、金融。
  则认为,企业盈利增速回落的概率较大,而金融板块盈利增速回升至8%附近,相对更看好金融板块,明年配置的整体思路为金融打底仓,聚焦创新驱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和金融。
  推荐配置(600031)、、、(601766)、(603111),关注(300011)、(002508)、(600060)等。
  的态度也更为直接——力挺制造,消费阳光普照,看好金融板块中的银行。推荐配置、(002384)、(600498)、(600487)、中际装备(300308)、(600522)、(002281)、、、(002583)、(002396)、(300353)、(300098)、(601933)、(002024)、(002640)、(600859)、通灵珠宝、(000568)、(000596)、(002304)、(000001)、、和(601009)。 过去一年多以来一直最看好的组合是消费白马+金融,目前考虑到股价表现,认为金融估值盈利性价比最优,消费白马估值提升空间有限,未来依靠业绩增长仍具备配置意义,成长龙头如先进制造、新兴消费也可配置。
  过去一年多以来一直最看好的组合是消费白马+金融,目前考虑到股价表现,认为金融估值盈利性价比最优,消费白马估值提升空间有限,未来依靠业绩增长仍具备配置意义,成长龙头如先进制造、新兴消费也可配置。
  建议关注,(601601)、,、、快客股份、(300415)、(002685)、、(000039)、等。
  的分析逻辑是,2018年中小创相对业绩趋势可能重新占优,成长终归来,“制造”和“创新”将是明年的主线。从“制造 + 中国领先”的角度,推荐5G、光伏、高铁、军工和AI的投资机会;从“创新 + 景气”的角度推荐电子和汽车。此外,业绩改善的金融板块仍值得底仓配置。
  不过,相较其他券商,中金公司的配置建议则不大一样,其建议,从风险收益效益衡量,2018年可超配股票,包括A股和港股,标配和其他海外资产,低配和债券。(中国基金报 米尔)
[]&[]&[]&[]&[]&[]&[]&[]&[第0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股市什么时候闭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