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网络消费爱好者对于实体2b2c商业模式式的改进有何期待?

新零售崛起:重新定义消费场景
无人便利店、新型茶饮、生鲜超市……2017年堪称“新零售元年”,众多新业态的涌现,让零售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一夜间焕发了活力。全球领先的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利用线上零售业销售数据分析与消费者洞察研究汇集成《中国新零售白皮书》,解析了中国新零售驱动的背景、新的变化与机遇,以及电商及线下零售店的重新思考定位,其中一些数据和观点,或能为以上问题的解答提供思路。
新零售崛起:重新定义消费场景
“新零售”业态的出现,大幅冲击传统的实体零售产业,现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正在急剧改变。而这只是“新零售”改变世界面貌的起点,未来十年,可谓消费者的黄金时代,新一代的“超联”购买者将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选择及控制权。
市场需求的转变和创新科技打破了现实与虚拟间的界线。全球的零售商为了解锁商机,纷纷一改以往的商业模式。
面对当今世界的剧烈变化,企业该如何适应新需求、满足越来越精明及挑剔的消费者呢?该怎么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出一个完善又平衡的多渠道策略?尼尔森利用线上零售业销售数据分析与消费者洞察研究,汇整成此篇报告以解答上述问题。
提供高品质产品是制胜市场关键
在很多企业眼中,中国仍然是潜藏着全球最庞大商机的市场。他们意识到必须依赖中国的销售以推动企业的成长,但这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中国的消费者市场正在急剧变化,为想要赢在中国的企业带来挑战。
在过去三十年间,飞速增长的可支配收入、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新塑造出新的购物习惯。普遍来说,中国消费者比过去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现金,购买力大大提升。过去认为太过昂贵的产品与服务也变得触手可及,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生活方式与品质。值得注意的是,“高端产品(Premium Products)”越发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
根据尼尔森的定义,产品价格要是超过该品类商品平均价格20%即可视为“高端产品”。而此类产品在中国于年间成长了23%——销量增长幅度已经胜过一般大宗产品。
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表示:“尽管世界经济成长步伐缓慢,中国的消费意愿并不低迷,反而是很多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正在带动整个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得益于人口红利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市场吸引外资和国际品牌的魅力不减。
新零售时代悄然来临之际,商家纷纷开始打造融合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购物体验。科技创新配合崭新的渠道铺货策略,零售业在未来十年间会被重新定义。
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韦劭表示:“网络购物者在电商发展早期的购买路径很简单:不外乎是先搜寻、再比较产品、下单购买,最后再留下评论和回馈。但在今天的新零售环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趋势是营销触点、资讯来源、渠道都在急速增加。”
“新一代网络消费者的世界会呈现出更复杂、碎片化、变化多端的样貌。”他补充道。
中国的人口变动趋势
想要判断零售未来的大趋势,最好的方式便是针对当地人口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观察研究:谁在网络上购物?他们在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为什么要买、什么时间买、又偏好在何处购买?
在中国市场,线上线下购物者存在一个极大的差别。以购物者的“性别”来说,尼尔森最新研究发现男性占所有网络购物者的44%,但男性只占实体店购物者的20%。
尼尔森数据显示,网络购物者倾向为更富有、年轻、教育水平高的消费者。有接近58%的网络消费者家庭月收入高于10,000人民币,但只有21%的线下消费者达到这个收入水平。
超过一半(64%)的消费者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却只有45%左右的线下消费者属于这一年龄区间。另外,网络购物者中有77%的受访者拥有大学学士以上的学位——明显高过于线下购物者的41%。
中国消费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偏好特定渠道呢?尼尔森最近的研究指出,大部分消费者偏好在实体渠道进行“日常补货”或“紧急购物”;而线上渠道最受欢迎的情况,是当消费者在“休闲购物”或商家在“特定节日推出特价或促销”时。
将近2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喜欢在线上“休闲购物”,而11%的受访者说他们会在特定假期期间通过网络平台抢购特价商品。一半的消费者会在实体店面进行“日常补货”,而20%的购物者会到店面进行“紧急购物”——购买迫切需要的商品。
渠道革新:线下线上,消费者心态大不同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他们不只追求更优质的商品,也会期待看到商品为自己带来价值、便利性与独特性。品牌在积极打造更好的购物体验的同时,必须记住渠道策略并不是一体适用、能够一招打天下。
中国的网络购物者看重“优质产品”与“特价优惠”,在乎商品是否物美价廉,而线下消费者则讲求服务与体验。
偏好网络购物的受访者认为“价格实惠”是他们更喜欢线上购物的关键,此外也包含“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可以节省时间”“销售独特的特色产品”等原因,这些都是电子商务的优势。
喜欢到实体店面购物的受访者则说“即到即买”是他们偏好线下渠道的首要原因,购买的当下就能立刻收到商品。其他因素也包括线下有“现场体验”的机会、“质量更可靠”“服务好”等等。
换句话说,也就是建议零售商在制定策略时,注意线上渠道有明确的产品差异化;线下的零售商则应该注重服务及体验的差异化,以避免陷入价格竞争。
真简单:找到线上与线下的最大公约数
无论是购物体验还是吸睛的展示柜——谨慎又有创意的零售设计有鼓励客人购物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电商平台的站内设计和使用者界面也同等重要,以便让消费者能够轻松愉快地操作网站。
如京东一类的电商平台上,每一名用户可以采取的购买路径就至少有10,000条。而根据京东内部的数据分析,一般来说,85%的销量会来自35条高流量路径。
预期消费者在何处购买
企业在设计渠道策略时,必须基于顾客购买地点的数据:大部分的网络购物者说他们会经常访问三个以上的电商平台(44%),而线下消费者一般固定到两家实体零售商店购物(51%)。即使电商不断成长,网络购物仍然不能舍弃实体渠道。
事实上,线上与线下关系互补胜于竞争,渐渐相互融合。消费者在店内购物时,越来越多会先使用网络查询价格、寻找最划算的方案——这样的行为被称为“展厅现象(Showrooming)”或“先逛店后网购”。
但数据显示,消费者也会反向操作:先上网搜寻,再至实体店面购物(Webrooming)——购买的产品品类包括母婴用品(39%)、护肤与彩妆(32%)、个人护理(32%)、酒类(32%)、清洁用品(31%)。
“零售商必须决定一个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渠道组合,提供对消费者有实际帮助的购物资讯给他们——像是特殊的提交订单方式或低价保证(Price-match)的移动服务。”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说道,“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能够立刻辨认出谁‘只是想卖东西给他们’。
抢占渠道先机
面对虚实整合的趋势,零售业者必须看向未来才能掌握互联网先机。掌握消费趋势、制定平衡的虚实整合跨渠道策略、提升宣传营销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规模、获利稳健地增长。
即使中国的实体零售店铺总数还在增加,面对电商的冲击,实体零售店不是销售下滑,就是增长放缓,低迷已成为新常态。实际上,数据指出,大卖场的利润增长已由正转负(-2%),而小超市(12%)、标超(12%)、便利店(11%)都有微幅增长。
跨境购物风靡中国消费者
尼尔森最新的购物者趋势报告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曾经在海外购物——这也被视为能够刺激消费的新渠道。在2013年至2016年间,跨境购物率从32%上升到61%,购物者主要为年龄介于18至35岁之间的“千禧时代”年轻人,占总人数将近七成。受访者表示,选购国外产品的首要原因是“网站的可靠度”,再依次是“品质保证”及“产品选择多样化”。
海外产品的需求日渐提升,又伴随着政府的优惠政策激励,预计中国跨境电商在未来只会加速扩张。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统计,跨境电商在2015年的交易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电商整体规模的6%,预计这一数字会以每年50%的速度持续增长。
线上品牌离散:小众品牌发挥空间大
相较于线下渠道,线上的品牌分布更为离散,使得小众品牌和新品牌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能够与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零售商可以考虑在线上渠道上瞄准特定的“小众消费者”、凸显小众品牌以解锁商机。
根据尼尔森最新的网络购物者趋势报告,大部分的消费者(51%)是通过网络第一次接触小众产品。除此之外,报告也指出中国十大品牌约占线上总销量的19%及线下销量的58%,但“长尾品牌”与其他公司占线上销量的42%,与线下营收的近两成(19%)。
想买小众品牌的产品,去哪里找?答案是网络渠道为主。尼尔森最新的网络购物者研究报告发现,有超过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线上购买该类产品,而只有30%左右的消费者说他们会去实体店面购买小众产品。
保健产品在网络上特别受欢迎——没有大量消费者购买,但购买者绝对会频繁购买。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些网络购物者最大的支出是孕妇与婴儿产品,其次就是保健品与药物。
*方图大小代表对应品类市场规模,品类花费计算考虑了以下内容:购买频次和平均购买花费。
提升营销成效:引流有道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者在制定购物计划时,都将“品牌”视为最重要的考量事项。根据尼尔森2017年的O2O研究报告,约78%的线下消费者会在逛街前先计划好要锁定哪些品牌——63%的线上消费者表示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为了吸引消费者并增加顾客忠诚度,零售商必须认识到“品牌资产”的重要性、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品牌价值并整合资源支持其发展。
零售商需要找出最有效的广告组合,精准触及到目标消费者。根据尼尔森促销有效性研究报告,约76%的促销活动收支不平衡。大多消费者会在3个曝光点内完成一次购买——而对广告主最有效的线上触点个数则是5.4。
建议零售商可以分配更多资源给高回报率的产品,通过开设新店铺或举办主题性活动赋予促销活动更多价值,评估产品的最适促销程度。
包装规格战略也至关重要
为线上与线下渠道设计出不同的包装规格,细微的促销战略,可以带动整体销量的增长。根据尼尔森的线上零售监测数据,同一个品牌的有汽饮料在线上以24瓶330ml(36%)售卖时,销量竟远高于6瓶330ml(5%)或24瓶300ml的组合(4%)。
而在线下实体门市售卖时,气泡饮料在单卖一瓶600ml时最受欢迎(23%),紧随其后的是单瓶500ml(21%)和单瓶2000ml的包装规格(17%)。
掌握节庆与农村市场的庞大商机
中国消费者更容易被折扣打动,对于促销消息也极为灵敏。也是因此,每年的节庆活动不胜枚举——大多品牌采取低价促销、限时抢购等营销策略——消费者总是喜爱在节庆时节购物、送礼。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每年11月11日举办的“双十一购物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购狂欢节日。去年“双十一”的总销售额达到178亿美元,高过前一年的143亿美元。购买热情高涨的购物节庆,是零售商一年一度冲击高业绩不容错过的销售机会,建议零售业者做好规划对策。
根据尼尔森的零售核数和线上零售监测数据,可以观察到去年元旦假期与“双十一”购物节,快消品销售增长也带动了全渠道的增长。
农村电商新变局
近年,原本电商发展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农村居民也将成为有力的消费群体。农村市场的潜在商机非常大: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有超过6亿人住在农村地区——占全国人口的50.32%。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农村电商市场在2015年的规模约为540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2018年会增长到1,500亿元人民币。
尼尔森的调研显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东部的消费信心为全国之首,但持平在120点(尼尔森消费者信心指数为衡量当地就业、个人财务及即时消费意愿的指标。指标高于或低于基准线100,分别代表乐观或悲观的水准。)整体的增长反而是被西部地区推动:西部的消费信心增加了8点,从2016年一季度的98点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06点。
根据受访者问卷调查,主要驱动西部消费信心增长的不是当地的就业前景或个人财务状况进步——虽然两者均有微幅提升——而是消费意愿增长。
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表示:“中国西部的庞大的消费意愿潜力得到释放,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就业机会、可支配收入都在增加。
西部的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与福利时,更渴望购物。而让东部居民更愿意消费的关键是便利性,以及在面临很多(产品或服务的)选择时更倾向购物。”
西藏(14.1%)、贵州(10.7%)、云南(10.4%)、青海(9.8%)依次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最高的省份。作为对照,东部沿海大都市上海却只有8.4%的增长。
近几年政府宣布投资1,400亿元人民币让98%的农村地区在2020年前都设有宽带,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都正在积极开发农村市场,促进了西部的电商潮流。
对线上零售来说,农村市场的购买力会持续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
重新思考实体店的定位
根据尼尔森最新的零售监测资料与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线上快消品尽管带动了整体销售额增长近29%,但线下渠道销量仍占全国快消品销售额的74%之多。
至少在近期,实体店面不会消失,但它们会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大幅改变、转换角色。新一代购物者期待简易顺畅的购物体验,比如能将不满意的网购产品在实体店归还或换购。
目标是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品牌,必须理实体店面在组织的全渠道策略里扮演什么功能。经理人可以借由思考以下问题,了解实体店面该如何转型,以打造最佳全渠道策略:
○ 要如何和我们的顾客建立有意义的情感连接?可以提供怎样的服务或体验创造差异化,让消费者渴望我们的品牌,而不是满足需求而已?
○ 我们是否尝试提升整体效率,妥善控制核心零售业务、后端支持业务的成本?
○ 不动产投资回报率是否达到最大化?需要割舍不必要的房地产,以调整成最适门市规模吗?
○ 实体店内的服务水平和线上相比,差异有多大?
○ 数据分析和洞见投资有为企业整体创造价值吗?
○ 当价格越来越透明、消费者资讯来源途径增加,我们如何调整产品组合与服务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实体店的未来 关于传统零售业转型的8个观点
来源:新浪家居
责任编辑:ChenXueLei
  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背后,实体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未来5-10年,中国零售业将何去何从?实体零售如何拥抱互联网?这些都是业界非常关心的话题。关于传统零售业的转型之路,业界提出以下8个中肯观点。
  1.总体上,关于实体零售业下滑或是假命题
  中国商业场所营业面积,总体呈现扩张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除2012年略有下降外,我国商业用房面积保持正增长态势。2011年-2014年,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2.6%、-1.4%、9.1%、7.2%。特别是2014年,在住宅、办公楼销售面积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商业营业用房逆势增长。从销售额看,社零总额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部分实体商业下滑主要来自消费者转移和自身模式缺陷
        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大数据为消费者日益赋能的情况下,中国商业的主导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真正进入到消费者主权时代,传统的以商家为中心,依靠地理位置垄断商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新一代的数字消费者不仅仅大量线上迁移,而且是被新技术高度“赋能”,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发展了根本性转变:由“孤陋寡闻”变为“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为“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参与”。
  其次,自身商业模式的缺陷导致进销存积压多重瓶颈。中国百货业普遍采用的“联营扣点”方式,不经营商品,也不直接服务顾客,基本丧失了零售业的基本功能。同时作为商业地产商,为品牌商提供的商业服务工具单一,局限于收银和物业管理;连锁超市的“前台毛利+后台毛利”盈利模式畸形,难以形成供应链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三,一线城市商业地产过剩也是重要原因。根据调查机构仲量联行的数据,2012年底中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2015年将达到4000家,2025年达到10000家。我国目前有320多个地级市,有2860多个县级,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地级市的购物中心在10多年后将达到30多家,换算到县,每个县也将在4家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商业业态。购物中心本身是一种新模式,但商业地产过剩加上同质化,将导致转型困难重重。
  3.实体零售业真正的问题是结构优化
  实际上,中国实体零售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内部结构优化。根据阿里研究院的观察,按照影响程度,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大致可以为:专业卖场--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社区商业。我们认为,社区商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与日韩、台湾地区相比,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以每百万人拥有社区便利店店铺数量统计,日本是388家,台湾地区是425家,中国城市平均为54家,而且中国城市便利店单店效率远远低于日本和台湾。此外,以体验和服务为主、有经营特色的购物中心也符合未来方向。此外,还有地区结构平衡问题。我国商业零售基础设施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一二线城市商业基础设施过剩,而三四五线商业设施严重不足。
  在这种市场自发的结构调整中,政府主管部门不必纠结具体业态的兴衰和起伏,而更应该从流通业的功能、作用角度评估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成绩。事实上,随着网络零售的兴起,中国流通业的整体功能大大提升(覆盖的人群、地域),效率在改善(单位投资带来的零售额)、作用在加强(连接生产与消费)。
  4.实体零售业不会消亡,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业界普遍预测到2020年,纯网络零售占社零总额的比重大约在18%-20%左右,依然有80%以上的交易在线下发生,实体零售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5.但是,未来的实体零售业一定是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武装起来的商业业态,其地理布局、技术手段、商业模式都会发展重大变化
        技术改变商业。新技术的采纳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往往是相生相伴的。对于未来零售业,我们不妨大胆预测,在技术上,基于大数据的开店选址、供应链协同、精准营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消费者识别、互动、虚拟货架展示、交易支付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在商业形态上,体验式、场景化、以服务为主的零售业会兴起;在地理布局上,郊区化、社区化、小型化会成为一种趋势;商品采购方面,买手制、自主品牌、快时尚、工厂直供等方式也会大行其道。
  6.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业逐步趋于融合,全渠道是共同选择
        由于消费者的线上迁移,品牌商和实体零售商纷纷线上转型,线上与线下的O2O是大势所趋,包括王府井、苏宁、国美等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同时,部分纯电商品牌,例如服装的茵曼、化妆品的膜法世家、家居产品的百武西等也在尝试开辟线下渠道。例如,著名互联网生活家居品牌-百武西2009年开始在淘宝运营,先后获得十佳网货品牌,并入选“淘品牌”。2010年,第一家实体门店在合肥落地,迄今以在全国开设100多家实体门店。
  这种融合也体现在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商业的合作,几乎一年内:万达与腾讯、百度战略合作,阿里投资银泰商业,京东入股永辉超市,以及近期的阿里携手苏宁云商。正如张近东在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所言:“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我们一致认为线上线下融合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是苏宁和阿里的选择,更是用户的选择。因为用户不会关心你是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满足的方式是否更便捷。而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这种需求。”
  7.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经营,其背后的商业逻辑至关重要
        即便是在网购普及率最高的北上广地区,像宜家、迪卡侬、Zara等实体零售门店依然生意兴隆,互联网不但没有造成冲击反而助其成长。同时,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开辟电商新渠道也不尽如意。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但是没有改变商业的基本逻辑:即以客户为中心来创新产品和服务,再配合以拉动式的供应链,加速价值流动,这才是商业的核心要义。阿里研究院初步观察的结果是,这些线上/线下都成功的零售企业,其普遍特征是:以客户为中心,拥有自有品牌且款式繁多、体验式消费、垂直敏捷的供应链体系等。这些都是传统零售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8.互联网对零售业更大的作用在供应链协同
  迄今为止,互联网在零售业的主要应用还局限在广告和交易环节,而潜力更大的在于供应链协同。在线营销和销售确实带来了渠道的拓展、交易额的扩大,但无法根本解决零售业的两难困境:缺货和库存的矛盾。解决这一难题依赖于供应链的协同,包括分销体系、物流和生产制造。在传统的IT时代,沃尔玛、Zara、戴尔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并取得了显赫的绩效,但是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操作。供应链协同的基础是数据全流程的贯通,而互联网天然就是低成本的数据流动平台,基于数据全流程分享的供应链协同几乎唾手可得。我们设想,如果商业逻辑正确,零售商、品牌商完全可以做的更为极致。我们也期待这样的标杆企业出现。
  面对着互联网的发展(或挤压)、消费群体的改变,传统消费行业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在压力之下转型升级成了一条不可迂绕的道路,尽管艰难却不得不选择。
  来源:新浪家居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标签:&&&&&&
误删爱家装修
误删服务承诺
误删支付配送
误删关于我爱我家
爱家助手app
左下角弹出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哪些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实体商业+互联网 ”:飞凡2.0以打造全场景、个性化消费体验,致生活_凤凰科技
“ 实体商业+互联网 ”:飞凡2.0以打造全场景、个性化消费体验,致生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 实体商业+互联网 ”:飞凡2.0以打造全场景、个性化消费体验,致生活 10月26日,万达
原标题:“ 实体商业+互联网 ”:飞凡2.0以打造全场景、个性化消费体验,致生活
10月26日,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旗下飞凡APP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发布最新版本。新版本以“逛”为核心定位,尝试引导用户从单纯线上“买买买”回归线下“逛逛逛”的真实生活和社交体验中。
飞凡新版APP致力于为品质用户提供全场景极致消费体验
众所周知,近些年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实体商业间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否认,电商初期以价格、时间节约等优势迅速抢占了部分市场,但物流昂贵、送货时间长、购物质量依据匮乏、远距离鉴别困难等弊端却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消费升级成为商业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这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新型的O2O商业化模式逐渐兴起,使得更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真正意义上的打通线上与线下,如何更好的服务C端用户,如何给他们想要的、高品质的、极致的。
飞凡本次新版本的发布正是基于上述问题进行了产品的升级与突破。整合购物、餐饮、影视、旅游、出行和生活服务等领域资源,以精选内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选推荐和多场景的极致体验,真正地回归C端、服务C端。同时,新版的飞凡在产品功能上也有了新的升级,不再以信息汇聚、性价比为主方向,着力打造“体验”、“精选”、“品质”迎合新时代需求进行积极探索,有望破局。
体验式消费拉动消费升级与转型
经济学家认为,“体验”是继“生产”、“商品”、“服务”之后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有望成为“第四代商业模式”。而在体验式消费时代,体验好坏逐渐成为消费者评价一个产品、企业的标准。因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就变得尤为重要。
新版飞凡APP依托用户对全场景体验的强大需求, 在用户位于场外(线上)时,以个性化内容和为其提供前往线下的行动指引;在用户位于场内时,通过特色服务提高其场内体验,从而达到较高的“线上——&线下”引导转化。
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曲德君为发布会致辞
飞凡APP本次新版发布,将美食、电影和购物作为核心场景, 其中,飞凡美食频道包含美食地图、美食飞客、美食每刻三大板块,将专注做有故事的美食、关注每道美食背后的文化与情绪。飞凡APP将精选优秀的美食门店,以美食地图的形式推荐给用户,并通过丰富的互动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和尝试推荐美食。
同时,结合亲子、约会、聚餐等美食场景,以及用户场地布置、礼品预定等服务需求,飞凡APP将联合餐厅与合作方,针对用户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打造会员专属的美食服务体验。
”刚看完电影,系统就能够推荐给你旁边100米范围的某道美食;或者你刚吃完饭,在支付时还可获得附近的某个衣服品牌专属权益。而这些推荐都是基于你的兴趣和习惯,每个人看到的推荐都不相同。”飞凡APP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目前飞凡APP正在进行这些产品及服务场景的策划和测试,将于近期上线。
与此同时,飞凡APP还推出了 “飞逛”和“随享”等创新功能,着眼于以新科技全面丰富实体场景体验。
“飞逛”是飞凡APP独创的基于人与人实时交流的虚拟到场互动与交易购物工具。用户通过“飞逛”可以跨区域跨城市触及实体门店中的大牌好货、精选好店。在飞逛过程中,用户与“飞客”通过视频连接双向互动,实现虚拟到场无门槛的参与线下活动、购买线下商品或体验线下场景。
这些飞客,是经飞凡认证的,在消费领域具有专业能力的达人,比如美妆达人顾问、服装搭配师、数码达人等,他们可通过“飞逛”提供内容、互动社交、培养粉丝、促成销售。因此,对飞客而言,“飞逛”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共享创业平台。而对实体商业而言,“飞逛”将是拓展销售半径、拓宽场外客流、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
“随享”则是一个基于线下实体场景体验的线上内容互动社区。“随享”板块会提供由专业意见领袖产出的优质内容推荐,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内容、逛街攻略以及消费选择参考;普通用户也可以在“随享”中用文字、图片、短视频及长图文混排来记录在线下实体的消费体验,并基于地理位置、用户画像,将优质内容推荐给其他可能喜欢的用户。
另外,飞凡购物频道将基于优质内容,进行个性化商品推荐,向用户推出精选、严选商品,并支持线下优惠线上享受。在电影等娱乐消费上,飞凡将提供多元互动、人文关怀、专场定制的观影体验。而在不同类别的消费场景中,飞凡APP还将能够提供关联的、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科技及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商业
本次飞凡版本升级的一大亮点就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及用户画像、千人千面进行个性化推荐,为用户提供精选的优质内容和个性化、定制化的多场景的消费服务体验。顺应实体商家利用新科技和大数据,更好的连接消费者,提供精选商品、提供丰富体验的需要。
与其他APP不同,飞凡的“千人千面”不仅与“人”相关,还和具体场景有关。除了针对用户浏览习惯进行推荐外,还会结合地理位置等因素,例如,同一个用户,在常住地和外出到其他城市时、在早晨上班途中和晚上去逛街途中,甚至在阴雨天和晴天,所推荐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实现真正智能化的个性化定制,起到“美好生活助手”的作用。
大数据本身的价值在于对数据的二次挖掘,这需要针对不同商业模式的行业经验。万达网科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对B端的数字化改造,在商业项目硬件设备管理、进销存、客户关系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了解用户在“逛街”中的行为习惯,对于商品铺货、项目内商户配置、用户路径规划等方面都能够利用大数据提升效率,最终实现消费者体验的提升,实现智能商业。
以用户的消费习惯为核心,每一个环节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实体+互联网”的智能商业模式,未来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从B到C的累积,2年时间2.6亿用户
2015年7月~2017年10月,飞凡会员总数超过2.6亿,与超过9万精品商户签约。
短短两年的时间,飞凡便完成了亿级C端用户的累计。与此同时,为了构造完整的生态链,在日,飞凡在北京宣布,完成对智慧停车平台ETCP15.5亿元的B轮投资。以停车场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在万达商业群内购物、休闲、娱乐用户的消费行为习惯及倾向,从而面向中高端用户提供整体的营销方案,形成商业综合体内的消费生态闭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
万达2017年注资国内商业Wi-Fi网络综合服务提供商迈外迪,公开资料显示:迈外迪Wi-Fi目前覆盖国内21个大型机场、超过500个连锁品牌的全国12万余家门店;每天网络用户超100万人次。商业Wi-Fi曾被视为是O2O行业的重要入口,更是线下通往线上的一大通道。而这一投资举措对于飞凡C端用户的积累无疑是战略性的一步。
对于接下来飞凡的升级方向,飞凡表示“实体商业的互联网化还处在探索期,飞凡APP一方面会基于用户需求出发,陆续开发“飞逛”等应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全场景消费体验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会基于飞凡生态圈,不断在线下增设飞凡用户专享的特色服务,提升用户在场景中的体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473
播放数:28938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是一名航模爱好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