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贷的真实案例过程真的那么简单吗

校园网贷有多乱:手续费吸血 学生贷款后难上岸
导语:作为网络贷款平台中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分支,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
“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就读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学生季刚(化名)刚刚毕业,回顾自己的经历,他如此形容当下正火的校园网贷,担心自己的老路会被其他大学生不断重复。过去3年来,季刚先后在17个校园网贷平台借款20余万。今夏毕业时,他的债期已延续到2018年11月。“校园网贷”,这个近几年颇为活跃的词语,今年以来却常与“跳楼”、“援交”等负面事件相连。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校园网贷”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其间却加了“不良”二字。作为网络贷款平台中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分支,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随着网贷在校园中遍地开花,大批“中介”应运而生,季刚用这句话描述网络上活跃的这批专为大学生代办校园网贷申请的中介。3年前,季刚并不知道校园网贷为何物,自从“中介”帮他借到第一笔贷款,并收取2000元手续费之后,他开始陷入拆东补西、以贷还贷的漩涡,最后,自己也成为一名校园网贷“中介”。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些“中介”大多至今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上某校园网贷中介的宣传。乱象一:中介教学生谎言应对电话审核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学生贷款”,能得到此类账号1300余个,其博文内容多是代办各类校园贷款的,广告词充满诱惑:“想帮女朋友清空购物车快来找我”、“几十个贷款平台,本科最高5万,专科最高3万,不下款不收费”……澎湃新闻观察到,此类微博排名前三的账号,粉丝数都在50万以上。博主们的签名中,否乏自称“全国大学生专业贷款创始人”、“微博贷款创始人”。微博粉丝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鹏哥(化名),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称从事校园贷中介已有3年,在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称:“大学里靠自己白手赚到7位数。”多名圈内人士介绍,校园网贷中介工作室内“工种”亦有细分,包括“操作员”、“代理”、“学徒”。“操作员”负责平台系统操作,按单固定提成;“代理”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拉客户,从中介手续费中抽成;“学徒”想学“技术”,但拜师费用往往在数千元。季刚介绍,一般校园网贷的申请多要经过此类流程:上传个人信息注册并填写申请、录制视频作为电子合同、电话审核、放款。事实上,对大部分网贷平台而言,个人可直接在网页或客户端办理。但中介们往往宣称其代办的“成功率高、下款快”,若个人申请失败,便无法挽回。中介小威(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很多平台都是有内部通道的,工作室会和内部审核员合作,优先审核”。对于这种说法,季刚不以为然:“中介就是承上启下,没什么特别。缺钱的人很急又不知道怎么弄,还不一定搞得好,他们的心态是,花个10%的手续费能拿到钱就行。”澎湃新闻获取到一组中介的内部资料,其中一份名为“大学生贷款资料通用版”的文档,将90余个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汇总成表,俨然一份“通关攻略”。列出的项目包括学历要求、可申请额度、利率、审核资料等等。此外,“毕业班能否贷款”、“审核是否会给家里打电话”等细节也清晰注释。该资料中还有针对不同平台的“风控”情况,包括各省市可办理贷款的院校名单、借款人户籍所在地限制等。对于申请的最后一关——电话审核,该资料亦有范本:“问借钱干什么,就说创业,开网店”;“不会说还不会编吗?借钱还债、打游戏、玩股票,会借你吗?”这组资料里还特别强调:“如果问你有没有中间人收费,一定说没有,切记!否则过不了。”在咨询过程中,中介称自己办理校园网贷“有完整的套路,是赚钱的利器,只教给徒弟”。乱象二:高昂中介费、手续费形同吸血还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万跳楼、贷滚贷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园贷恶性事件中,往往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逾期、催收、罚息。季刚称,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在重压之下,有的走上“以贷还贷”路子,他自己就是典型的一例。2013年大二刚开学,季刚就用光了整学期的学费,便通过中介借到第一笔贷款——1万元,然而实际到手的只有6000元。“第一次被坑惨了,中介收了我20个点,平台还压了20%的咨询费。”季刚称,校园网贷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间,“开始觉得也就亏点利息,以后赚钱就能还上。”然而,一“贷”开头,后“贷”无穷。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季刚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一路贷下去,仅过了一年多,月还款额已经累加到了1万多元。季刚称,到了大四,大部分平台不接受毕业生申请,他只好又借来8个低年级同学的信息,前后贷了几万元,直到现在仍未还清。值得注意的是,大批中介都不约而同地开展某热门平台的“代还”服务。在众多校园贷平台中,该平台因额度大、利息低、下款快而广受欢迎。“代还就是之前在这个平台贷过了,客户还不上,我们帮客户垫付,再重新贷出来。”中介小林(化名)透露。季刚称,第一次还款后再申请,额度也会随之增加。就本科而言,该平台第一次申请金额一般在5000元到1万5千元之间,还款后二次申请,最高额度可达3万元。该平台“代还”也成了中介的新兴业务。鹏哥也于近期公开表示,“斥巨资拓展***代还业务,第二次申请最快6分钟出结果,1小时下款1!”“这里面利润很大,长沙这边直接垫要收10%到20%的手续费。”季刚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你有8千多没还完,我给你垫了,二次贷款,我再给你做个2万2的,你把8千多还给我,你还要给我二次贷款的中介费。”依上例,借款人仅中介费一项就要支付4400元,二次贷款2.2万,实际到手的不足1万元。如分三年期还款,最终要还本息总共近3万元。中介让学生贷款变得轻易,也可能成为犯罪的诱因。季刚表示,作为一个圈内人士,他也听说有学生贷款后“跑单”,“一个月卷了20多万,跑了,学也不上了。”针对此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认为,“如果存在主观恶意,就有欺诈的嫌疑,跑路金额大的话,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某中介QQ群内,中介们打广告宣传“套现”业务,线上“套现”可实现秒到款。乱象三:用分期购物套现,四千元手机到手只一千多除了代办贷款,分期购物平台“套现”是中介业务的第二条腿。据行业机构发布的2016年《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67.5%的受试大学生表示用过分期消费,并将继续使用。24.3%的受试大学生表示使用比较频繁,“每月3次以上”。某校园贷QQ群中,不时闪现广告称,“88折回收各分期购物平台额度,一单一结,秒到”。也有中介打广告“6折回收”,有人立刻回复“这也太坑学生了”。季刚介绍,“套现”就是借款人用分期购物平台上的额度消费,然后将货物寄送给中介,中介会按照所花额度8折左右的比例支付借款人现金。另一位承接套现业务的中介阿斌(化名)称,现在购买手机比较主流,易变现。季刚称,除各大分期购物平台可完全实现线上交易外,另有一些网贷平台需要线下交易,面签分期购物合同。此时,一些中介往往趁机狠赚一笔。“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手机4000多块,学生到手才1000多。”季刚说,这种交易,学生需要跟网贷平台当面签订一份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的协议,购买行为并未实际发生,仅仅为了套现。这一过程中,实体店老板、中介、甚至中介的介绍人都会私下参与分成。季刚特别提到,中介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来是实体数码店的推销员。他们在手机分期兴起后,接触到网贷套现,便开始转行,“发现卖一部手机还没做一个手机分期套现赚得多。”如今,火车站、数码城附近,此类中介大批聚集。杨东认为,套现组织可能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如果持续地、大规模地做很可能存在这种风险,但这个规模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专家:中介是必然产物,尚属法律空白亟待规范季刚称,一年多的时间,他前后借了17个平台,到了大四,欠款已累积到十几万,“一个月中有半个月都是还款日。”今年7月20日,一笔6000元的贷款隔日即将到期,季刚终觉穷途陌路。踟蹰再三,季刚还是选择跟家里坦白。父亲听闻后既惊又气,“它们(平台)为什么不通知家长!这就是坑人。”8月1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要求,“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有个南京的家长找到我,说孩子在好几个平台一共借了30多万,最后利滚利到100多万,家里没办法准备卖房还债。”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律师称,已有很多类似遭遇的家长前来咨询。左胜高说,从诉讼的角度讲,律师也很难介入,“欠债理应还钱。债权人又不起诉,就是以各种方式催款,很难摆脱,有的孩子连学也不敢上了。”“校园贷中介是校园贷发展的必然产物。”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这些贷款平台不能亲自去发展下线,所以就从学生中产生,优点就是学生间互相信任,便于开展工作。”付建同时表示:“这种套现、包括校园借贷本身目前没有法律制约,是法律的空白。”“现在觉得不太好做了,好多平台的范围都缩小了。”近期,季刚明显感觉到不少校园贷的风控变得更为严格,不再像年时那样宽松。“那两年正是最火的时候,一下冒出来好多平台,昙花一现的多的是。”季刚说,有个同学2014年贷了款,没等还完平台就先倒闭了。付建将校园借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周期,2011年至2012年是萌芽期,2013年至2015年是疯狂发展的混乱期,2015年下半年至今则被他称为矛盾期,“很多省份和学校已经显现出不少矛盾,如此蔓延下去,未来两年内将会更加混乱。”“对于网络借贷,国家没有统一的征信系统,借款人可以从多个平台借款,出借人又很难对其信用资质进行准确评估。”左胜高称,为了规避此种风险,目前已有不少平台形成联盟,共享信息,或是与专业征信机构进行合作。“校园贷更多的是利用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诱导其过度消费。”左胜高认为,网贷进校园应该先经过校方的备案,“什么样的校园贷才能进学校,要制定一个标准。留学、培训等解决学费的应该鼓励,高消费的就要理性把握,从中加以区分。”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日常监测和实时预警机制。“现在做这个(中介)也很矛盾。”朋友找季刚办贷款,他开始犹豫,“借钱的人很少是为了急用,不是赌就是花,缺钱的人总是缺钱。”8月,大学生们正准备返校,在一些校园贷QQ群里,招代理、中介的广告依然在刷屏。
艾瑞网是艾瑞集团旗下新经济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评论:3分钟快速审核 大学校园网贷真有那么简单?
近期,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某某贷”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野蛮生长的背后,“骗贷”“追债”等闹剧在大学校园不断上演,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贷款最终跳楼自杀的极端个案。近日,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学生们借钱都用来如何消费?打着“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万”、“3分钟快速审核”等各色旗号的校园网贷平台,真如广告所说的“全心全意低息”服务学生?还是轻审核瞒漏洞,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等陷阱,让贷款学生陷入网贷泥沼的不良中介?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在已经少多啦,以前教学楼厕所里都贴满了”
“再也不用因为‘口袋’问题而搁浅梦想,因为你拥有一台‘网上提款机’”; “‘我来贷’——放款最快的大学生借贷,公司目前推出了‘3分钟审批’项目,只需3分钟,快速通过审核”;“‘名校贷’——大学生借款平台领军者,月利率仅为0.99%”……在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一带,记者走访几所大学校园发现,校园网贷宣传广告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现在已经少很多啦,以前教学楼厕所里都贴满了,好像学校在清理这类广告。”中央民族大学小东门附近,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王菡告诉记者,近期校园里有关贷款的广告被集中清理了许多。自己宿舍就有两名同学使用过校园网贷,都是想换新手机又不想向家里要钱,于是就选择了贷款。
“男生敢贷一些,基本用来买电子产品,苹果手机、游戏机这类的,还有用来买游戏点卡的。听说一些师兄师姐毕业后租房也用网贷呢,现在超前消费是潮流嘛。”王菡表示,自己周围用网贷的人还真不少。
记者在附近的北外、北理工等高校随机采访了多位在校生,他们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不知不觉就流行开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侯同学说,像“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名校贷”这些知名网贷平台,许多同学都注册有账号。而自己偶尔也会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来“救急”。
记者通过手机注册进入某知名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显示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0万人,并实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
“全心全意”服务学生?里面猫腻多着呢
校园网贷这么火,真如宣传广告所说的“全心全意低息”服务学生?对此,北京某P2P公司员工尹涛不以为然。他告诉记者,许多校园网贷平台吹嘘的“低息”经不起推敲,且审核程序、条款明细等方面漏洞不少。他举例说,一些产品抛出“利率低至0.99%每月”甚至“零首付、零利息”这样的噱头,但实际的贷款资金成本并不低。不少网贷平台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但这些平台的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明显高于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费率。
“这里面猫腻多着呢,这些平台都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学生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了逾期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业内人士付先生指出,校园网贷机构利润来源的很大一块是贷款的利息、服务费等收入。这些费用一般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杂七杂八的服务费、滞纳费能占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超过了10%。
“我一个朋友曾经分两年分期付款过一个苹果6S,在每月900多元的还款总额里,莫名其妙有一项每月40元的保险费,后来打电话询问客服保险费是什么?对方支支吾吾,一会说是发生纠纷后请律师的费用,一会说如果不需要可立即取消。”侯同学表示,因为发现及时,朋友及时止损,可已稀里糊涂额外多支出了7个月280元保险费,看似一笔没“黑”多少,可量一大就是暴利了。“这哪叫服务学生,就是忽悠嘛。”她觉得。
就读于江西省某司法职业学校的大三学生杨军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向记者表示,“校园网贷太容易申请了,许多人越陷越深。”在他看来,大部分的校园网贷平台审核十分随意,有些甚至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根本不去评估申请学生的还款能力。“1000元的贷款,只要注册,然后网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校名、银行卡号、同学以及辅导员的姓名电话即可。借款5000元以上则要中等级V2认证,录一段视频,发一段念自己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的语音,签一份电子版合同,也可轻松搞定。”
要是影响个人征信,后悔也来不及
“审核不严,借钱容易,就会控制不住。可只要逾期还不起钱,校园贷平台可就没那么好说话。”杨军告诉记者,因为网贷纠纷自己一位同班同学甚至被当地法院起诉。而另一位室友也因为找同学帮忙在不同的平台贷款,每个月一到还贷日期就焦虑。“拆东墙补西墙,拖一天是一天,又不敢告诉父母,天天在宿舍唉声叹气。”他感叹说。
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侯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也差点因为逾期惹上麻烦,“我当时实在没钱,就想先拖一下,可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电话就来了。对方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威胁,‘先联系你学校老师,再找家长’。吓得我冷汗都出来了,编了个理由找家里要钱赶紧还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校园网贷产品还款时一旦发生逾期,随之而来的“利滚利”十分惊人。例如,“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
“这样在学校里乱贷,一旦逾期,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个人信用。现在信用记录这么重要,要是影响以后的房贷、车贷,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一位张姓学生家长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尹涛认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他告诉记者,许多贷款平台与银行有合作,比如一家名为“伯仟分期”的贷款平台,一家哈尔滨的商业股份制银行是其合作伙伴之一。而另一家“趣分期”的机构则在逾期还款的影响一栏明确标注,其业务是与银行合作的,不还款会影响个人终身征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安心财富客户端,
一手掌握,马上有钱
热门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
保底保本收益6% 真没那么简单
15:05:13阅读数:629作者:网络
特此声明:以上企业信息来自互联网,本公司不对真实性负责。此信息为企业免费宣传展示。安心贷与以上企业无任何关联关系。(若需删除,请致电安心贷客服)
  “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这句投资行业的至理名言,提醒着我们在看到靓丽的天使面孔的同时,也要看清它骨子里的魔鬼脾气。日常接触的产品在宣传时一味夸大收益,一些关于风险的关键词却被选择性屏蔽。
  各种“宝”
  过于依赖优惠政策
  类产品,目前大部分收益在6%以上,甚至不少产品宣传时作出“保本保底”的承诺。事实上,余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大多是,因为货币基金享受到政策优势,收益较稳,但也并非没有风险。
  1.垫付资金增大。垫付资金成本日益增大,通常100亿元的货币基金就可能需要5亿元垫资准备。这意味着宝类产品要为数千亿的货币基金准备百亿元的流动资金。随着规模增大,垫付资金成本也将提高。
  2.依赖优惠政策。目前余额宝依赖的协议存款,货币基金大量投资其中的一大前提是“可提前支取不罚息”,这一政策其实是证监会和银监会给予货币基金的政策优惠。如果优惠政策取消,将会对余额宝产生一定冲击。
  3.短期利率下行。利率市场化也在威胁货币基金的收益,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短期利率势必下行。美国版余额宝paypal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这一趋势与净资金逆势流出同步,对于资金管理将构成相当大的挑战。
  5个月超35家企业倒闭
  余额宝产品火箭般蹿红的同时,P2P近两年也是风生水起。在给投资者带来便利和高收益的同时,这种外来模式的潜在隐患正逐渐暴露,近两年来先后发生的“”“优易网”等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卷款跑路和倒闭事件,给放贷人造成了资金损失,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据网贷天眼统计,仅从2013年7月到11月,倒闭的P2P网贷企业已超过35家,波及总资金量达8亿元人民币左右。“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模式的风险不同于其他行业。一旦企业经营不下去,多数会选择‘跑路’,可能牵涉人数众多。”P2P网络借贷平台董事长王思聪谈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时表示,目前P2P业内的诸多企业非常重视风险管理,但是一些企业为了竞争承诺高收益,难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外发展良好的P2P网贷交易,面临着国内征信系统、经营模式以及监管方式等方面的不成熟, 发展过程中,还有多方面问题需要克服:
  1.信用风险。中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而P2P属于信用贷款,大多数贷款人没有抵押物、没证明。融资人过去的信用状况无法了解,他有可能违约不还款。
  2.经营风险。小额贷款企业在无杠杆限制、无准备金比例的情况下,还附带担保,这本身就含有极大的运营风险。另外P2P平台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管理费,为数甚少,收入不足以维持平台运营。
  3.网络风险。频繁网上操作,存储大量数据,技术方面如果不过关,会对资金安全、个人信息和正常运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翼龙贷问答
类型 产品名称 期限 预期收益率
网贷最新攻略
实用理财工具
理财计算器
贷款计算器
信用卡计算器
理财频道入口
你可能也感兴趣
关注微信账号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害死人的真实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