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万与张之洞家族的妻子姓什么

姓张的名人,越多越好_百度知道
姓张的名人,越多越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张瑞图 张至发 张四知, 张瑞, 张玉书 张英 张鹏翮 张廷玉 张之万 张之洞 张 良 张 骞 张 衡 张道陵 张仲景 张 飞 张 旭 张择端
张景岳 张居正 张德成 张秀眉: 张天师 张大千 张自忠 张学良 张澜 张爱玲
采纳率:35%
张飞、张骞、张含晖、张安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基本介绍/铁姓
铁姓铁[铁、銕,读音作tiě(ㄊㄧㄝˇ)]姓
姓氏源流/铁姓
源流一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中商朝遗民居地铁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铁丘,为古代丘名,春秋时期属于卫国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的北部一带。居住在铁丘的商王朝贵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铁丘氏,后分衍省文简改为单姓铁氏、丘氏等,世代相传至今,通常认为其为铁氏之始,史称铁氏正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源流二源于回族,出自宋、元之际突厥族吐火罗国与阿拉伯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铁氏先祖铁瑞或其先辈在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西征时,被从波斯化的阿富汗地区突厥种族中括到中原地区者,主要为当地的工匠和艺人。铁瑞先于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到颖州冶铁。因其善于冶铁,遂以铁为氏;或按照突厥回回取汉姓的习惯,以突厥人的惯用名中铁木耳、贴木儿塔识等的首音节铁或贴为姓氏,且铁木耳含有刚强的意思。在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元朝政府为解决襄樊之战的军饷问题,将铁瑞征编到邓州军屯。在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铁瑞以军屯改民屯,遂以务农为业。铁瑞生一子名为铁自修,业农;铁自修生子铁仲名;铁仲名生三子:长子铁锺、次子铁镗、三子铁铉。其铁铉官至明朝建文皇帝的兵部尚书,曾数次大败燕王朱棣的北军,斩杀燕王大将张玉。因“靖难之役”,铁铉被俘虏,之后在朝堂上被杀害,受其影响,铁氏家族为避害而改有邵、沅、满、买、失、马、李等姓氏。回族铁氏,多与其铁、脱、贴、朵、妥、火等与蒙古族名字铁木耳、贴木耳、脱不花等有关,为汉、蒙等民族融合于回族之后出现的姓氏。一部分铁氏族源也“属于突厥语族。”元朝任中书左丞相的康里人(撒马尔罕东突厥部落)铁木尔·塔识(铁木儿·达识、帖木儿·塔识、帖木尔·达失)、以及任余姚州同知(今浙江余姚)的铁间,也是哈刺鲁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西突厥部落)。此外,由于“铁木耳于蒙古语作铁解,突厥语族亦多取此名。两族均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汇固多相同。另有个别回族铁氏出自归信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的名子。如在史籍《多桑蒙古史》记载:“阿难答(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刺之子)初为一回教徒抚养,归依回教,信之颇笃。因传布回教于唐兀之地所部士卒十五万人,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这些改信伊斯兰教并融于回回民族中的蒙古族人,有取“铁”为姓者。源流三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铁弗部,属于以部族称号汉化改姓为氏。秦、汉之际以及汉朝末期,匈奴部族在中国北部兴起,在古匈奴语中,“铁”之原意为铁黑色强壮的马。匈奴族为游牧民族,对骏马的尊敬由来已久,有取色如黑铁之色的健马为部落称谓,因以姓氏者,有铁弗、铁伐、铁骊(铁力)诸部,为匈奴中最为强悍的几个部落。南匈奴族铁弗部,是古匈奴族人和乌桓族人、鲜卑族人的后代,汉史又称其为杂胡。著名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中考证:“铁弗,刘虎南单于之苗裔,左贤王去卑之孙。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铁弗乃因以为号。”因此,匈奴族铁弗氏,属于以号为氏。赫连·勃勃在世之时,曾改其支庶子孙为铁伐氏,还得意洋洋地说:“庶朕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成为后世的一支铁氏部落。匈奴族铁氏部落族人,后多有取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铁氏,世代相传至今。源流四源于古女真族,出自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铁利部,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改姓为氏。铁骊部,亦称铁利、铁离、铁甸、铁勒、越里吉等,是古代女真族中的一支原始部落。在史籍《辽史》中,有时以其代替五国部中的越里吉,在史籍《金史》中有时将其写作铁勒。铁骊部的先人为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铁利部民,后归服于渤海国,当时渤海国设置有铁利府。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农历1月,大辽国攻取渤海王城,农历2月,铁骊部即遣使向大辽国纳贡。在契丹贵族将大批渤海人南迁时,其铁骊部中有一部分被分散移居今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的西拉木伦河旁和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大部分稍向西徒,分布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县一带。在大辽国时期的铁骊部,主要是指西徙的部分族人。铁骊部以狩猎生产为主,也喂养马等家畜。辽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铁骊部使臣那沙向辽圣宗乞求佛像、儒书,辽圣宗耶律·隆绪“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其时铁骊部贵族上层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铁骊部为大辽属国之一,在辽国时期设置有铁骊国王府,以其首领为王管理其民;后又在黄龙府设铁骊军详稳司,统领其兵马。自后唐同光四年~辽天庆四年(公元926~公元1114年),铁骊部屡向契丹贵族进贡鹰鹘、貂皮、马匹等方物。铁骊部还常与兀惹人作战,并将俘获的兀惹户献于契丹贵族。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铁骊部酋长回离保率部众归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金太宗吴乞买(完颜·晟)以铁骊人突离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族后逐渐融合于女真族之中。明朝以后,女真族铁骊部落族人多取谐音汉字为姓氏,即称铁氏,世代相传至今。源流五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铁氏,多与蒙古族名字铁木耳、贴木耳、脱不花等改汉姓有关,为汉蒙等民族融合后出现的汉、蒙等姓氏。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穆尔察氏,亦称穆尔扎氏、穆尔禅氏,原为红海女真费亚喀部落,满语为Murca Hala,世居绥分(今黑龙江绥化)、瓦尔喀(今黑龙江图门江流域及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东迄海滨及沿海岛屿之地,东邻握集部,西接索伦)、阿库里(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后冠汉姓为铁氏、穆氏等。⑵.满族色哷哩氏,满语为Sereri Hala,古秽貊族后裔,为东海库尔喀部库雅喇人,在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浑春(今吉林浑春)等地,后冠汉姓即为铁氏。⑶.满族铁氏,满语为Tie Hala,传说其先世就是铁骊部族人,取汉族姓氏为氏,世居辽宁沈阳。⑷.满族哲哩氏,满语为Jeri Hala,汉义为“铁砧子”,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多为铁氏。源流七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彝族、侗族、佤族、黎族、高山族、傣族、锡伯族、维吾尔族、裕固族、土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铁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铁姓
赫连·勃勃、铁骊·回离保、铁瑞、铁木尔·塔识、铁间。
历史名人/铁姓
铁铉明河南省邓州(今邓县)人,字鼎石(),元色目人后裔。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建文初,为山东参政,督管粮饷。燕王起兵,围济南,他率众守三月,屡败燕军,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与盛庸率军伐燕,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师,击杀燕师大将张玉。后燕王渡江奇袭南京,即帝位。他兵溃被俘,执送成祖,反背坐廷中大骂,磔死,年三十七岁。南明福王时追谥忠襄。铁保清代书法家,满族正黄旗人。字冶亭(),号梅庵。先祖姓觉罗氏,后改柬鄂氏。幼慧敏,喜习汉诗文。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袭恩骑尉世职。嘉庆时官两江总督,道光初以三品卿衔改任,后遭流放至新疆、吉林。着有《惟清斋全集》,曾任《八旗通志》总裁,辑满人诗文集为《白山诗介》。其楷书得益于颜真卿,草书师法王羲之、孙过庭、怀素,气骨沉雄,端庄流宕,刻有《惟清斋帖》。他曾说:名书如名士,如容貌,气骨、精神、脉络完备,始争上流。这是他书法的审美观点。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年),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家庭。少时父也速孩被仇人毒死,部属离散,他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来投奔克烈部首领王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大约在金大定(年)末年建立宫帐,称汗。后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遭到失败。金承安元年(1196年),与王罕联兵助金击败塔塔儿部,不久又随王罕与乃蛮部作战,势力渐盛。金泰和元年(1201年)、二年,复与王罕联兵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10余部的联军,实力骤增。泰和三年,遭王罕袭击。不久恢复实力,奇袭王罕牙帐,灭克烈部。翌年夏,率军攻灭乃蛮部。此后,他击溃蔑儿乞部,其他部落纷纷降附,统一了蒙古高原。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即位后,在整个蒙古高原普遍实行千户制,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他三次进攻西夏,迫使西夏降服。又大举攻金,迫使西夏降服。又大举攻金,迫使金朝遣使求和。与此同时,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即位的第21年(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翌年在清水镇(今甘肃清水)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铁木耳即元成宗(),元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时间()。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宝,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死后谥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铁木见元成宗铁木耳之族弟(忽必烈幼子铁蔑赤之子),封为南平王,驻宁河南江北行省(元朝时的河南江北行省包括今河南、湖北及安徽、江苏两省北部)。由此可知:铁木见是忽必烈之孙,亦是成吉思汗的第五世孙。铁木见到河南后,渐从汉俗以铁为姓。铁木见共有九子一女,分别名为铁秀一、铁秀二、铁秀三、铁秀四、铁根五、铁根六、铁根七、铁根八、铁根九、铁根十(其女婿),这九子一女婿即是铁改余姓的始祖。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南一带爆发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红巾军农民起义,经过十几年的斗争,元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当时铁氏九子一婿都在河南江北一带围剿红巾军,失败后聚集在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以观后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攻入元大都,元顺帝逃往漠北。铁氏九子一婿由于北归路被切断,为避灭门之祸九子一婿及家属、随从等三百八十多人仓惶南逃,行至肥河边因同行目标太大,便决定改姓换名各自逃命,这时忽见河中鱼跃,大家便相约改铁为余姓,含有元朝余留、剩余,又取鱼字谐音之意。其中铁根六更名为余垣,余垣即是余泽鸿的远祖。铁瑛铁瑛(1916——2009),原名任鸿让,河南省南乐县人。1934年考取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35年,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69军特务团工兵营任上尉指导员,从事统战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4月调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半年后留校任1支队组织干事。1940年初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2团组织股长兼分总支书记,第2旅5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1942年9月入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3年任滨海军区临沭独立营政治委员兼临沭县委书记。1945年改任滨海军区独立团政委,军区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同年9月任山东滨海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华东军区特务一团政治委员。1948年调任华东军区警卫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上海解放后,任上海警察总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任上海公安总队政治委员。1953年调任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60年调任舟嵊要塞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1972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77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3年主动退居二线,任中共浙江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曾兼任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浙江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7月离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日7时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郡望堂号/铁姓
郡望淮南郡:汉高祖刘邦时期曾置淮南国,治所在六安(今安徽六安),后改郡,迁治寿春(今山西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朝时期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另外,唐朝时期有一淮南道,治所在扬州,其时辖地包括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唐朝中叶以后,淮南道置淮南节度使,治所仍在扬州。堂号淮南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铁姓
江苏盐城铁氏族谱,(现代)阖族编修,2007年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苏省盐城市。辽宁沈阳铁氏族谱,(现代)铁广润等纂修,1997年六艺堂铅印本。注:始祖为古波斯人后裔,始迁祖为[清]铁福。
字辈排行/铁姓
江苏扬州仪征铁氏字辈:“家世守昌旗胜”。河南邓县铁氏字辈:“明玉庆彦恒”。河南安阳内黄县大村铁氏字辈:“振守殿朝法同志方修家道德仁义广纯孝先世昌”。辽宁沈阳铁氏字辈:“兆恒毓广大为德子能兴”。
宗祠通用对联/铁姓
〖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名扬蕊榜;忠着旃常。——佚名撰铁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人铁南仲,中进士,有文名。“蕊榜”,指进士榜。唐代进士榜在夜里用淡墨书写,因世传大罗天(道教指最高天)在蕊珠宫(神仙的宫殿)放榜,当时人们又认为登第如登仙,所以称为“蕊榜”。下联说明代河南邓州人铁铉,洪武年间由礼科给事中调任都督府断事,太祖亲自为他命字为鼎石。惠帝时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成祖)起兵攻济南,他亲自登城守御,多次打败燕王兵,升兵部尚书。朱棣大军已渡过长江,他仍屯兵淮上,终于兵败被执。朱棣即位后,他不屈被杀。“旃常”,指旃与常,旃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光前须显十进士;裕后还朝五尚书。——佚名撰铁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元末明初,在江南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做官的忽必烈之孙铁木见(又作铁木健)的九子一婿面临被朱元璋诛杀、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追赶的险境。铁木见曾任元朝宰相,他的九子一婿就是在滇南传说很广的九子十进士,据说曾全部中过进士,有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的官衔。其中的第七子在庐州凤锦桥边与众兄弟告别后,更姓为余氏后逃往西涯(今西部地区),后落籍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此联亦为铁氏改余氏支系之余姓宗祠通用堂联)问族一门四太守;寻宗六部五尚书。——佚名撰铁姓宗祠通用联同上。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楹联〖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园。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中的园中园,197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公,即铁铉,字鼎石,河南邓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建文二年(1400年),明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允炆争帝,从北京发兵南下,兵至济南,铁铉固守,燕王屡攻不下,只得绕道进取南京。夺取帝位后,复取济南,铁铉被执,不为屈服,受磔刑而死。后人为表彰他的“忠烈”,故建祠祀之。据史料记载,铁铉曾担任过礼科给事中、五军督都府断事官等职。他处事明断,办案公允,颇有政绩,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鼎石”即为其所特赐。另据考,铁铉族人于永乐元年(1403年)避难至山海关,隐居今锦州地区狼君洞,成为沈阳铁氏的祖先。如今,铁姓已成为辽沈地区望族。明末清初铁姓迁到沈阳的有铁福、铁仲、铁奎、铁桂、铁元等祖辈几代。有六人为官,其中铁奎、铁桂及其子铁范金,皆为清代较为显赫的军政官员。自明代中叶起,官府便先后在华阳宫为铁铉塑像,在七忠祠为铁铉设立祀位。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又在大明湖北岸捐资复建了铁公祠。同治三年(1864年)济南知府萧培元重修,并塑铁铉像,供在祠内。1929年,山东省政府主席陈调元主持山东事务时,又把张宗昌拟建安澜阁的材料增建“湖山一览楼”及“八角亭”,遂成现在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铁公祠又多次重修扩建。如今,掩映在荷塘垂柳后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在内的铁公祠园中园已是一方宽阔的院落,整个院落由曲廊相围。与曲廊相接的是佛公祠和铁公祠。佛公祠居东,铁公祠于西,中间有石碑红柱青瓦,肃穆庄严,更显出祠堂主人的一身英雄豪气。嵌入祠中壁上的条条石碑更是饱蘸厚重和敬畏,记述着铁铉那铁骨铮铮的故事。日,铁铉后裔,第二十二代孙铁明正来到大明湖畔,凭吊先祖,捐资修祠。“凡我铁氏后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全民族安定团结,为国家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努力奋斗。”如今,铁明正的铭志文字已被镶嵌在了祠堂内,与公相伴。济南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荣斌研究员告诉记者,今天的铁公祠,已成了济南人民对忠于职守、誓死卫城的铁铉表达纪念之情的场所。匹夫不可夺志,好一个铁铉!用自己的生命,使全城百姓免受了一场战火的洗劫。纲常万古;节义千秋。——佚名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长孙朱允炆即位,为明惠帝。但此后不久,藩王势力日益扩大,对帝位构成威胁。为巩固帝位,朱允炆听取大臣建议,意欲削藩。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势力最大。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北平,发动了与侄子朱允炆夺取皇位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征伐,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督运粮饷。李景隆兵败,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次年四月,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随之包围了济南。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闻济南危在旦夕,便“急趋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相约死守”。铁铉指挥军民突击加固城防,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攻守相持之际,朱棣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见劝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燕军架起云梯攀城,铁铉便令手下士兵往云梯上浇油引火焚烧;燕军炮火将城墙轰破,铁铉便令士兵用帐篷裹上草席塞住。久攻不下,朱棣便图谋破釜沉舟,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灌城。为了济南百姓的安危,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一日,城门忽然大开,千余军民突涌出城,跪在朱棣马前哭诉求降,迎其入城。而此时,铁铉早已命人在城门上悬置铁闸,伺机砸死朱棣。朱棣不知有诈,遂下令停战,在城内向导接引下,仅领数骑自西门(泺源门)入城受降。刚入城门,突兀落下的铁闸旋即砸烂了朱棣的马头,知是中计的朱棣换马急返,幸免一死。怒火中烧的朱棣回营后遂令手下士兵以火炮日夜猛轰城墙,铁铉见城崩只在旦夕,心头又忽生一计。他让人制作了许多朱元璋的灵牌,并把它们供在城头上。朱棣见城墙上有其父灵牌,不便继续炮轰,只好停战。围城三个月后,朱棣引军退走,铁铉趁乱出城追击,燕军大溃而去。济南解围后,朱允遣臣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得以免受战火的泉城百姓于是称铁铉为“城神”。四海论交见豪气;一门风雅喜多才。——张之万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撰、铁保书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小沧浪,在庭院内西南隅。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成。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亭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檐下悬山东巡抚觉罗崇恩题书的“小沧浪亭”匾额。亭周,三面荷塘,四面柳浪,小桥流水,莲花溢香。亭南连东西向长廊,西段廊上辟古典式小门,面湖,门额悬“小沧浪”匾额。整个建筑,采用借景手法,把湖光山色借入园内,于内正可欣赏。清朝著名小说家刘鹗曾在《老残游记》中描绘在这里所看到的景色:“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景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后人将此景称为“佛山倒映”,为明湖一大景观。这里风景秀美,是人们品茗吟咏的胜地。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这里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此副联语,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清·讷近堂(讷尔经额)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建文三年(1401年),朱棣东山再起。次年正月,他率大军绕道南下,最后攻下金陵(今南京),夺得皇位,改年号为“永乐”,铁铉也在淮南被俘。朱棣命人割掉铁铉的耳鼻,又割下他的肉烧熟后逼他吞下,问他好吃否,这个铁铉也是个硬骨头,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的。查阅《明史》,里面有一段记载:“燕王即位,铁铉被执,入见;背立庭中,正言不屈;割其耳鼻,终不回顾。成祖怒,脔其肉纳铉口,令啖,曰:‘甘乎?’厉声曰:‘忠臣之肉,有何不甘!’至死,骂不绝口。”《明史演义》第二十六回亦载,“燕王棣入京后,兵部尚书铁铉,受逮至京……喝令寸磔廷中。铉至死犹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舁镬至殿,熬油数斗,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终反身向外。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语未完,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不愧铁铉。燕王大惊,乃命安葬。”对于《明史》中这一段记载的真实性,现代作家郁达夫曾在其《暴力与倾向》一文中表示“虽然还有点疑问”但“私刑尽管由你去用,暴力也尽管由你去加,铁铉的尸骨,却终于不能够使它北面而朝,也是人类的一种可喜的倾向。”据说,铁铉被诛戮后,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长子充军,次子为官奴后被虐待而死。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严正烺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执节坐庭南,百折不回,应知鼎内肝肠皆铁;奇忠钟塞外,寸磔以报,谁识先生色目中人。——俞樾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铁板下山城,至今芦荻秋风,犹是军声动鼓角;银塘开水榭,对此芙蓉初日,最难清气得乾坤。——佚名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铁氏青州支简介/铁姓
明靖难之役,铁铉遇难,家人四散。其子铁峰流放青州。过世后葬于青州镇青门西北,其子良弼守墓三载后,即在附近石家庄为业,至七世拜顺迁至青州城东北乡自立一村,名为铁家庄,八世名东洋,九世名怀乐,怀乐过世后葬于铁家庄南。十世名明柱。十一世名世来,世来生五子,长子福山,次子福海,三子福临,四子福盛,五子福泰。至十四世福山支迁居附近史铺村。现合铁家庄、史铺两村铁姓家族共五百人左右。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38:0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张之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张之万(年)字,号銮坡,直隶南皮人,晚清大臣,著名书画家。太子太保堂兄。二十七年进士;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中,光绪八年,为兵部尚书,后调刑部。十年,入值军机处,兼署吏部。后为协办大学土、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二十二年(1896)年老致仕,赏食全俸。二十三年,卒,年八十七岁,赠,谥文达,入祀贤良祠。[1]
画承家学,山水用笔绵邀,骨秀神清,为士大夫画中逸品。初与讨论六法,交最相契,时称南戴北张。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有《张文达公遗集》。[1]
张之万人物生平
二十七年(1847年),官至。
历任修撰、河南学政、、礼部侍郎兼署工部等职。元年(1862年)偕等,汇辑前代帝王及垂帘事迹可法戒者呈上 ,赐名《治平宝鉴》。后署河南巡抚,督师镇压。迁、。 九年,任。次年,来沪查阅江南制造总局一切机器,赴松江巡视海塘。调任,继又抵上海巡视海塘工程,并与接见日、英、法、美等八国领事。又同曾国藩会奏必须赶修宝山海塘。檄候补知府厉学潮负责修俊(今苏州河)。复与曾国藩会奏续议江苏水师事宜。八年(1882年),为,后调。十年,入值,兼署吏部尚书。后为协办大学土、、。
张之万人物履历
张之万,字,南皮南街人。四岁开始读书,十八岁进学。十九年(1837)丁酉科拨贡。十九年(1839)以七品京官分学习行走。二十年(1840)中庚子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会试,以一甲一名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九年(1849)充任湖北省副考官。
张之万人物事迹
咸丰元年(1851)充河南正考官。次年八月放河南。三年(1853)、杨开芳率,张之万奏请直隶、山东、陕西、安徽四省军队到河南镇压,并请派大员督办地方团练,亲自捐献军饷,致太平军北伐受阻。成丰四年(1854)太平军进攻直隶,大败讷尔经额于临沼关,连克交河、献县、沧州、青县、静海等地,前锋逼近天津。张之万献计,在静海设防。咸丰六年(1856)调张之万回京,充日讲起居注官,入上书房。八年(1859)教授钟、孚两郡王.读书,与恭、醇两亲王往来密切。九年(1859)补授翰林院侍读,充会试同考官。七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张之万奉旨与军机大臣焦祜瀛、御史陈鸿翊督办团练。十一年(1861)七月,于承德病死。继位。怡亲王,户部尚书等总摄朝政。张之万依附于太后、恭亲王、醇亲王之下,与秘密筹划杀害肃顺等计划。
张之万雷霆手段
后等被捕,张之万援引嘉庆朝杀一案,力主置之重典。
张之万信札
结果,怡、郑二亲王赐死,肃顺斩首,其他五臣革职治罪。由此深得太后信任,升詹事府詹事,兼署工部左侍郎。不久,擢,元年(1862)升礼部右侍郎,兼工部左侍郎。三月,张之万与等编纂《治一平宝幸监》。书成,深得慈禧欢心和赏识,赏赉珍物甚多。九月,御史刘毓楠奏劾河南洛阳知府任桂擅杀李书声,副将杨飞雄擅杀汝州鲁山县李詹事,朝廷命张之万按察。张之万至河南后,详勘有关人员,回朝实奏,河南官吏擅杀、罚银、浮收、苛派等情形。清廷降旨,巡抚郑元善、知县任桂、副将杨飞雄被降级、革职。张之万署河南巡抚。不久,先后数次上疏,力主变通折漕、改革地方税收办法,得清廷信任。时捻军张乐行击破涡河南北,义民大起。张请清帝调按察使张汝梅、道员袁保庄(袁世凯的嗣父)共署河南军务,擢张曜为总兵,改袁甲三旧部九百人,做为亲军。此时,张乐行率捻军进攻涡河。临漳、内黄农民纷纷响应。
张之万巧施计谋
张之万遣总兵、、率部镇压。牵制摇摆不定的团练。十二月,张之万在督师,用强力拖住的进攻,命总兵、余际昌袭击张凤舞部。张凤舞无援战败被杀。二年(1876)张之万实授河南巡抚。张曜击陈大喜部,难以取胜,被张之万革去总兵职务,总兵李世玉攻捻军不利,受到摘去顶戴处分,张之万遣余际昌、赵鸿举连营环堵,企图切断捻军西南联系。奏调东三省军队协助,购置马匹、器械,充实骑兵。二月,陈大喜占据杨寨牵掣清军,张之万飞檄余际昌进攻土扶桥捻军;陈禄兴、赵鸿举进攻捻军。四月,苗沛霖反清。豫、皖震动,起义军于方寨设伏,全歼余际昌部,余亦阵亡。张之万再调张曜赴张岗,与团练大臣所遣清军,四面环击。激战累月,汝南失败。
张之万指挥失利
失败后,张之万屯兵徐州,节制河南诸清军。八月,亳州起义军攻徐州,连破大庄、保全两寨,直取开封。开封知府汤聘珍和他的亲军守城,张曜急救,保住开封。张之万因指挥失利,被降二级留任。
十月,捻军蓝大顺由、商州向西坪进发,与会合。西坪,是清军转运重地,位置十分重要。清廷命张之万严防。张之万遣乡勇会同张曜进攻,败张宗禹于重阳店,乘机袭占西坪,败走。十二月,张之万督师洛州,镇压皖、楚捻军。三年(1864)张之万以马队配合张曜部,捻军。因大雪,迟滞行动。张之万将由安徽调往河南,令王文行部攻黄梅寨,、范文美、苏克金攻南召;额尔固善和宋庆扼踞石桥镇。于北河口突破清军包围圈,进抵桥滩。张之万率各路清军追击,命宋庆截断与会合路线。张之万移师南阳,克汝南,杀捻军首领。同治四年(1865)正月,捻军袭击开封,张之万率兵由襄阳往援。三月,张宗禹率军击,张之万令张曜会剿。四月,张之万被调署理河东(淮河以东)。五月,捻军在曹州高楼寨设伏,全歼僧军,击毙。张之万因“督剿&不利,贬去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八月,新任河南巡抚领兵赴徐州,省城空虚,捻军进逼开封。张之万派河防清军防守要寨,阻止义军过河得逞。九月,赏还二品顶戴,补授河道总督。五年(1866)八月,调任,因(江苏江北运河以东通称)为江淮财赋要地,而清淮地区又为里下河门户。、成子河(今不详)、(江苏东,泗阳县北)皆清淮要地,张之万调重兵设防,又调洋枪队三千余人与清淮炮船相辅。十二月,东捻起义军突破六塘河,占领盐河两岸,准备与西捻会师。张之万檄姚广武、配合水陆各军,攻打东捻义军。被俘,。东全军覆没。张之万因镇压捻军有“功”,赏头品。同治七年(1868)闰四月,张之万赴台儿庄镇压西捻,八月,西捻军遇伏失败。九年(1870)张之万调,九月补授。
张之万人物结局
十年(1871)十月,因年逾六旬,奏请回藉养亲。八年(1882)正月,复召入见,授,赐骑马。九年(1883)调补刑部尚书;十年,(1884)三月,奉旨入学习行走,兼署吏部尚书,协助向各省索款,筹建颐和园事宜。九月,充总师傅。十一年(1885)十一月,任刑部尚书,。十二年(1886)二月,赏穿黄马褂。十月,充馆正总裁十五年(1889)补授,管理户部。光绪大婚,加衔,授。十八年(1892),授。二十年(1894)以总办慈禧六旬万寿庆典,赏双眼花翎赐用。二十二年(1896)年老致仕,赏食全俸。二十三年(1897),五月十五日卒,年八十七岁。因生前镇压捻军起义“功&,赏陀罗经被,照大学士例赐恤,赠。谥“文达”,入祀贤良祠。
据《南皮县志》记述:“清*张之万墓,双庙北,1954年被盗,毁坏”。
张之万趣闻轶事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
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张之万历史年鉴表
1837年 道光十九年(1837)丁西科拨贡。
1839年 十九年(1839)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学习行走。
1840年 二十年(1840)中庚子科举人。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1847)会试,以一甲一名状元第,授翰林院修撰。
1849年 二十九年(1849)充任湖北省副才官
1851年 咸丰元年(1851)充河南正考官。次年八月放河南学政
1853年 三年(1853)林凤祥、杨开芳率太平军北伐,张之万奏请直隶、山东、陕西、安徽四省军队到河南镇压,并请派大员督办地方团,亲自捐献军饷,致太平军北伐受阻。
1854年 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进攻直隶,大败讷尔经额于临关,连克交河、南皮、沧州、青县、静海等地,前锋逼近天津。张之万献计,在静设防。
1854年 同治三年(1854)张之万以马队配合张曜部,先破白土岗,令总兵吴在升三面合围,留出南召一面,故意暴露弱点,诱张宗禹出战,由苏克金马队掩杀,计划一举歼灭捻军。
1856年 咸丰六年(1856)调张之万回京,充目讲起居注官,入上书房。
1859年 八年(1859)教授钟、孚两郡王读书,与醇两戋为密切。
1859年 九年(1859)补授翰林院待读,充会试同考官。七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张之万奉旨与军机大臣焦瀛、御史陈鸿督办团练。
1861年 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于病死。同治帝继位。怡亲王,户部尚书等八大臣总摄朝政。张之万依附于慈禧和醇亲王,与、醇亲王秘密筹划杀害肃顺等计划。
1862年 同治元年(1862)升礼部右侍郎,兼工部左侍郎。
1865年 同治四年(1865)正月,捻军袭击开封,张之万率兵由襄阳往援。
1866年 同治五年(1866)八月,调任漕运总督,因里下河(江苏江北运河以东通称)为江淮财赋村,而清淮地区又为里下河门户。
1868年 同治七年(1868)闰四月,张之万赴台儿庄镇压西捻,八月,西捻军遇伏失败。
1870年 九年(1870)张之万调江苏巡抚,九月补授闽浙总督。
1871年 同治十年(1871)十月,因年逾六旬,奏请回藉养亲。
1876年 光绪二年(1876)张之万实授河南巡抚。
1882年 光绪八年(1882)正月,复召入见,授兵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
1883年 九年(1883)调补刑慈禧向各省索款,筹建颐和园事宜。九月,充上书房总师傅。
1885年 十一年(1885)十一月,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1886年 十二年(1886)二月,赏穿黄马褂。十月,充会典馆正总裁。
1889年 十五年(1889)补授大学士,管理户部。光绪大婚,加太子太保衔,授体仁阁大学士。
1892年 十八年(1892)授东阁大学士。
1894年 二十年(1894)以总办慈禧六旬寿庆典,赏双眼花翎,赐用紫缰。
1896年 二十二年(1896)年才 ,赏食全俸。
1897年 二十三年(1897)五月十五日卒,年八十七岁。因生前镇压农民起义功,赏陀罗经被,照大学士例赐恤,赠太保。谥“文达”入祀贤良祠。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浙江图书馆中国历代名人图像细览[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之万之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