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净值型产品品是新希望吗

2017年银行理财业务:净值型产品成竞争焦点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孟扬
  截至日,459家发行了12.4万款预期收益型产品。与2015年同期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104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2971款,继续创下新高,增幅达36.32%。2016年全年,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较2015年同比增幅达27.66%。
  展望2017年银行理财市场,普益标准研究员丘剑军表示,如果说2016年是理财市场监管年,那么2017年将是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一年,各家银行压力与动力并存。一方面,受打破刚兑的要求,净值型将成为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另一方面,净值型产品相对复杂的设计,使得投资者教育需求增强,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预期收益型产品仍将是2017年理财市场的主流。
  创新将继续成为“重头戏”
  2016年,“创新”成为银行理财的关键词,各类型银行都积极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产品,追求差异化发展。丘剑军认为,2017年,理财产品创新、销售模式创新、资管模式创新将继续成为银行理财的“重头戏”。
  去年,主题创新型产品在市场上不断亮相,引发关注。主题创新型理财产品主要是指面向特定群体销售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通常与普通产品在设计上无明显的差异,但销售的客户群体属于特定群体,因此通常在收益率方面会有较大优势。如乌鲁木齐银行由于代理了当地天然气销售业务,因此开展了燃气卡专享理财产品,其销售对象只针对拥有燃气卡并且已激活金融功能的客户,利率高于同档期一般产品。这类主题创新型产品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塑造银行品牌,在零售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销售模式创新在去年也频频亮相。如青岛银行推出的线上团购模式理财产品―――“钱潮计划”,借鉴了微信上火热的水果团购模式。该模式中,需要一名投资者在官方网站上申请成为团长,并邀请其他投资者签约该行的理财账户并组团,组团的人数越多,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这种模式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客户量,且成本相对低廉,值得区域性银行借鉴。
  除了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外,全国性银行已经开始逐步加快多元化资管服务步伐。如(600015,)推出了针对企业的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围绕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各种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专业支持,同时还能根据上市公司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支持。
  预期收益型产品仍是主流
  2016年,(601988,)业理财业务规模增速有一定的放缓,但相对其他行业增速仍然较高。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释放了明显的抑规模、重质量的信号,产品端及投资端的创新力度较强,为今后的稳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产品表现来看,虽然今年银行理财向净值型转型的趋势较为明显,但较长时间内,预期收益型产品仍然会是银行理财的主要类型。
  丘剑军分析称,从全年数据来看,2016年前3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整体表现平稳,第四季度产品发行量相对较低。从全年收益率分析来看,整体收益率呈现明显下滑态势,其中1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4.28%,而9月份的收益率达到历史低点3.65%,差值达63个基点。受年末银行动性收紧的影响,从第四季度开始,银行理财收益率有了较明显的回升。经过9月份的低点后,10月份平均收益率迅速反弹至7月份的水平,达到3.72%,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2月份的收益率飙升至4%。
  对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而言,除了同业产品规模占比大幅增长外,个人与机构占比都出现小幅的萎缩,这与开放式及净值型产品愈加受到市场的认可有较大关系。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17年,如果同业理财业务过快发展得到遏制,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规模占比可能出现下滑,甚至其存续规模会出现阶段性的收缩。
  理财专家认为,2017年预期收益型产品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但从2016年的走势来看,2017年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规模占比有望超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起到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桥梁作用。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而言,2017年,除需关注的影响以及自身发展的困境外,来自其他资管产品的竞争也需格外注意。如互联网平台虽然在去年经历了较多风险事件,但由于其更高的收益以及日益趋严的监管规定,使得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此类机构进行投资。低收益、低风险的银行理财所瞄准的目标市场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随着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市场的理解也愈加深刻,较多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会选择配置大量低风险产品以对冲风险,而在低风险产品中,银行理财较等产品类型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其资管行业的龙头地位仍然较难撼动。”丘剑军表示。
  净值型产品成竞争焦点
  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2017年,实体经济暂时还将延续较低的需求,优质资产与金融机构之间仍然维持着“僧多粥少”的局面。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较为单一的投向选择在目前承受了更大压力。资产收益的下行,倒逼产品收益率下滑,从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普益标准认为,面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为保证存续规模及客户数量,只能选择更纯粹地依赖市场―――提升杠杆水平或加大期限错配,以此来维系刚性兑付下的产品收益率水平,但其潜在流动性风险也在提升。
  不过,债市的流动性风险积聚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2016年下半年,出台的多份文件均透露出监管层希望降杠杆的态度,如禁发分级理财产品等。同时,去年12月前也降低了对市场流动性的供给力度,提升了短期融资的成本,显示监管层降杠杆的决心。普益标准预计,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偏紧,不过收紧幅度不会过大,因此,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也促使银行对于打破刚兑的需求继续增大。
  目前,投资者对预期收益型产品兑付模式的认知已根深蒂固,使其打破刚兑的成本过高,净值型产品成为打破刚兑的(000876,)。净值型产品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于理财产品收益过低的局面也能有所缓解,这将促使该类产品成为2017年各类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产品类型。
  另外,丘剑军告诉记者,表外理财虽然将在2017年纳入MPA体系中,但仅受到规模增速限制,没有占用银行资本,与净值型产品回归资管本源的初衷并不违背。因此,2017年净值型产品或不会受到来自监管方面的过多限制。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均投入较多资源对该类产品进行开发,预计今年该类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极为激烈。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丽梦&RF1318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6被浏览766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假背后,是危机》 精选一来源:骥观天下(jiguantx) 作者:孙骁骥最近,民生银行30亿元造假案引爆舆论。人们在银行的内部监管如此松懈的同时,也对于属于正规系统的银行在方面“玩得这么开”感到有些惊诧。实际上,这种惊诧更像是一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表现。这些“年坑你没商量”的民间,已经让老百姓伤透了心。它们玩的套路,与民生银行的假理财产品根本就是同宗同源。普通读者当中应该有不少人过去这些年接触过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通常以远高于银行的年息率来吸引,并且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显得“靠谱”,这些机构通常都挂着有一连串的银行、政府、监管机构授予的,给人的感觉是“很靠谱”。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信用牌照有不少居然是真的。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警惕,如果连都可以这么随随便便不加审核的颁发信用牌照给民间金融机构,这件事情至少说明,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本身的信誉就存疑。那么,信用存疑的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其真实程度当然也应该存疑。但是,普通者在高额 的利息面前失去了基本判断力。中国人,一辈子穷怕了,也苦怕了,只要有一个不劳而获,迅速增加财富的机会,即使冒险也愿意尝试。再加上进去看到了民间机构办公室里边金光闪闪的官方牌照,再观看如一般的理财产品宣传片,基本上就开始迫不及待掏钱,眼里只看得见对方宣称的“年化20%以上”的高利率。然后开始回家坐等收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传出这家民间金融机构已经溜之大吉,投资者的钱被席卷一空,只留下一座空空如也的办公室。你连说理都没处找人去。在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影子银行的破灭》中,曾记录了在中国湖南长沙前几年发生的真实一幕:某家民间金融机构卷款,愤怒的冲进这家金融机构的办公大楼,发现一片狼藉的房间内满地都是理财产品的宣传册、横七竖八的办公桌椅,之前挂在墙上的信用牌照被扔在地板上。但是,人和钱,已经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踪迹。投资者只能欲哭无泪。有意思的是,当纪录片中的记者采访某位民间从业者时,对方却明确的说,宣传利息高达20%的从业者自己都不相信,这些理财能够为投资者收回本利。中国真的存在这么高回报的?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为了钱,也只能昧着良心行骗,用尽各种手段包装所谓的理财产品,然后卖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这种情况在中国到底有多普遍?答案是十分普遍,民间机构通过发行各类理财产品的融资已经形成了庞大而高风险的影子统。在金融“”的今天,我们发现杠杆最高的地方恰恰是这在正规金融系统之外的,很难被监管的影子银行系统。根据(IMF)的披露,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在2008年以后发展迅速。中国天量的货币发行,使得社会产生了大量需求,而传统银行无法承载这些金融需求,所以,非银行的金融中介开始大举介入。从2008年以来,影子银行业务增长三倍多,在整个社会融资增长总量中占一半,甚至超过了。如果我们把现在的民间公司、小额贷公司、公司、机构等等非官方的金融机构加在一起,就可以看见整个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庞大体量。早在三年前,影子银行规模就已经达到41万亿元,占到GDP总量56.8%。这些持牌或者不持牌的金融机构通常都在监管的视野之外,并且是用资金以小博大,玩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其中蕴藏的和不言而喻。当然,在前些年,这种所谓系统性的风险还并不高。08年以后中国房地差开发的火爆,使得众多的金融机构把资金给地产开发商,回本盈利的速度都很快。但是随着房地产开发的逐渐冷却,楼市被冻结,这些贷款给民间地产开发商的借贷机构开始越来越难以收回贷款本息。这个时候,一旦投资者要求兑现,就会引发系统性崩盘的危险。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家眼里看到的就只有金融机构承诺的高回报率,人们却并不了解这些钱到底被金融机构用去做了具体什么样的投资。也许你会问,这些很难被控制的民间机构为什么能拿到金融牌照,并且通常会有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这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传统银行要扩展融资渠道的原因。也就是说,各类产品的泛滥,这本身就是促使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在2010年以后,很多内地银行达到了不得超过75%的监管规定,在没法迅速扩大存款金额规模的情况下,就只好透过影子银行系统来寻找替代性渠道,以此来满足市场上旺盛的信贷需求。总之,前几年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因为实际的贷款需求以及宽松的信贷政策,开发出了花样翻新的各类理财,其实很多是为了基建和房地产融资。这套路,前几年勉强行得通,但放到今天,就显得特别不靠谱。时间走到今天,房地产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风向大变,央行收紧资金,房地产被严格管控。目前这个情况,按照官方的说法,金融监管必然出现“压力和阵痛”。做好“阵痛”的准备这个说法不仅仅是说银行要阵痛。你要知道,金融机构的一点小小的阵痛,对于投资者和老百姓而言,就不是阵痛,而是伤筋动骨的大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之前的影子银行烂摊子其实就是传统银行自己搞出来的,现在也只有他们自己来收拾残局。但在这个过程中,收拾残局的成本最后恐怕需要投资者们支付。无论是民生银行的“假理财”,还是国海证券的“”,都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后面这类事件会爆发越来越多。如果你之前有购买过类似的理财产品,无论是通过传统银行还是民间机构,都请做好最坏的打算。来源:骥观天下(jiguantx) 作者:孙骁骥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联系邮箱:finance_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财经君!《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二最近几起风险事件的暴露,让一些所谓的“”招牌摇摇欲坠,由此,影子银行问题再次被市场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范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但是在处理影子银行风险的具体问题上几乎没有着墨。分析人士估计,政府仍在考虑如何周全地解决影子银行中的复杂问题。“疏堵结合”是监管层处置影子银行的总思路。期间,无论是监管层官员还是经济界政协委员,大都认为影子银行跨行业、跨市场以及的风险值得重视。未来,对于银行表外业务、类信贷业务以及将进一步分类加强监管。现状影子银行呈多渠道扩张“ 影 子 银 行 的 钱 流 到 哪 儿 去了?”―――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经济组的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抛给了列席会议的监管层官员。对此,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解释说,“国际上定义,影子银行发挥的作用,但没有在政府监管部门之内,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没有影子银行。我国银行和非银行业务都在监控范围内,但监管力度不同。”不过,周慕冰也坦言,中国的影子银行表现更多的是在银行的表外业务、类信贷业务。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钢贸、煤炭、房地产乃至,都是银行竞相争抢的大客户。当信贷额度紧缩时,银行通过各种渠道绕开信贷规模约束,为这些大客户提供融资需求,同时实现自身利润规模的增长。由于金融机构资金高杠杆运作,整个实体利率随之高企,民间、业等也迎来了生长空间,甚至出现了P2P等网络借贷新模式,影子银行呈多渠道扩张态势。周慕冰指出,“其实,表外资金还是流向了实体经济,只是有一些政策限制行业,如房地产或一些产能过剩产业,这些按照现有标准在表内不能获得贷款的,只能通过影子银行获得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按照影子银行最窄口径统计,即只计算银行理财产品和规模,按照官方数据,2010年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为5.54万亿元,占G D P的比重为13%;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占G D P比重达到29%,而基于市场数据规模或达到20.5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与银行关联最紧密的包括、和未银行,都是社会融资中最接近影子银行的类别,这些表外融资业务迅猛增长。到2013年末,其融资规模已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30%,创历史新高。“目前,银行、信、保险、证券、、第三方理财存在着交叉销售,机构之间紧密联系,跨行业和跨市场的特征明显,多方合作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也滋生了影子银行的生长空间。譬如,诸多券商通过资管、等产品或工具的对接,实现对实体企业‘输血’,这成为了影子银行大军中的重要部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包括未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交易的,以及、信托贷款、、承兑、信用证、应收账款等,都与影子银行不无关系。银监会调研认为,截至2013年6月底,这些规模为2.78万亿元,占理财产品规模30%左右。挑战系统性风险压力增大影子银行规模日渐庞大的同时,其风险隐患也不断暴露。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认为,“因产品的期限错配(包括资产期限结构长、负债期限结构短)所导致的,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放大,并开始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此外,还可能导致信贷过度膨胀,进而导致扩张的监管政策失效,产生系统性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关于建立金融稳定基金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信托是影子银行众多风险的突出案例。据估计,国内影子银行规模已达21万亿元至37万亿元,主要投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与中小民营企业,大都期限错配,风险复杂、隐蔽、脆弱、突发。影子银行的资金及项目来源,与正规金融体系盘根错节,容易导致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初步估算,2014年将面临约5万亿元到期的兑付高峰,信托业刚性兑付的敞口危机较大。目前,权益仅2356亿元,却承载4.9万亿融资。在经济下行、利率上行的背景下,借款主体盈利能力下滑,借新还旧困难加大。”张红力进一步称。此外,由于、利率未完全市场化,我国银行业出于盈利的压力转向高回报产品,由此也滋生出影子银行风险点。“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过程中通过买入返售业务做大同业业务,以此扩张,获得高利润。大量的银行同业间买入返售业务背后就是,资金投向几乎都围绕着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它是银行的影子,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到投向了哪里,但背后却是银行互保的链条,系统性风险给监管层带来了处置难度。”一家国有大行总经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无论外界对影子银行持何种观点,关键就在于如何控制住风险,趋利避害,重点在于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这三大风险。”方向表内表外统一监管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思路一直是“疏堵结合”,但是,去年末,监管层酝酿了多份针对影子银行风险处置的文件,却最终都搁置未发。周慕冰透露“监管部门正加快制定措施,争取能够达到表内表外一并监控管理的效果。”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表示,由于理财产品的短期化和碎片化以及理财资金的长期使用,对那些大量、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出了十分现实的问题,监管层必须从解决期限错配的思路入手来加强监管,在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得风险能够受到有效把控,从而更加有效保护投资人。在银行现有的表外业务操作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建议“银行应该严格分离自营业务和代客,完善内控机制。”另外,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层普遍认同其创新价值,但是,大多以资金池模式运作,这被很多业内专家看作是穿着“马甲”的影子银行,亟待纳入监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表示“互联网金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它的实质是金融,那么就应该按照现有的金融法规纳入监管的范畴。有许多互联网金融的活动,明显是金融交易行为,那么它和现行的金融法规的关系确实需要厘清。”“影子银行不能全盘否定,但风险要防范。”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他认为,影子银行客观上也给带来了正面效应,会促使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在防风险方面,也需要加强协同监管。民建中央在一份提案中建议,“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大信息共享及协同监管力度,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且“应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影子银行创新的支持力度,使其相对银行形成差异化发展趋势,重点发挥影子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满足方面的积极作用。”《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三本文作者为万钊,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华尔街见闻“见智·专家团”作者。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可点击作者栏“关注”,并在华尔街见闻APP“订阅”频道中查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尔街见闻立场。近期一份《(征求意见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相关条款的解读已有很多,虽然最终实施版本的条款跟征求意见稿可能会有出入,但是征求意见稿仍然可以帮助我们一窥监管思路的重心。中国监管文化不能容忍“大而不能倒”中国的监管文化,并不容忍民间力量的“大而不能倒”抑或是“市场绑架政策”。图:余额与之比自2011年以来,虽然银行余额同比增速波动较大,然后其增速仍然远高于金融机构各项同比增速,2015年底,银行理财同比增速56%,远高于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5%。从绝对规模上看,银行理财资金余额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比,由2011年底的8%快速增长到2015年底的25%,影子银行已经成长为金融体系中游离于监管之外、同时又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但是影子银行具备“类银行信贷”特征,存在风险隐患。类银行信贷业务,是指银行通过非传统存贷款表内外科目,或者或者非金融法人机构,从事的与传统银行存贷款的本质相同的业务。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信用转换。中介机构用自己较高的替换贷款客户较低的信用等级,为吸收的公众资金的本金和利息提供刚性兑付。其中,本金和利息的承诺形式,既包括具备法律效力的明文合同,也包括潜规则下的暗中保证。二是期限转换。中介机构构建资金池,用短期限的负债滚动支持长期限的贷款,并管理日常。让阳光照进影子银行体系提出后,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供给侧改革不仅限于实体经济,比如钢铁减产、煤矿违约、工人下岗等,金融体系“排”同样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排雷”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影子银行体系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脆弱性:一是偏高。传统银行体系受、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比的约束,杠杆可控,但影子银行体系无此约束,理论上杠杆可以无穷大。二是影子银行自2007年开始快速发展,没有经历过经济大周期波动的系统性。三是影子银行产品和业务缺乏,没有统一标准。四是信誉水平较低,流动性管理能力上弱于银行类机构,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较弱。五是没有最后安排,中央银行可能不会救助一些濒临破产的影子银行机构。因此的首要目的是让阳光照进影子银行体系,让监管机构能够“看得清,算得准”影子银行。具体条款主要包括:进一步细化保证收益产品的收益来源。(第十条,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中高于商业银行本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附加条件可以是对理财产品期限调整、币种转换、最终支付货币和工具的选择权利等。)禁止发行分级产品,杜绝利益输送。(第十四条,商业银行不得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监管上抓大放小,对于数量庞大的小规模银行,通过限制业务范围来简化监管。(第十五条,根据范围,可以将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第十六条,从事综合类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当符合资本净额不低于 50 亿元人民币等条件。)禁止资金池业务。(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确保每只理财产品与所相对应,做到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滚动发售、混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资金池理财业务。)非标通道只能嵌套信托,分业经营要求趋严。(第三十九条,(四)所特定目的载体不得直接或于非,符合银监会关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相关监管规定的信托公司发行的除外)规范理财产品,加强对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的审查,监控理财资金流向,鼓励银行间互相监督。(第四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银监会认可的托管机构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加强信息披露,包括、投资比例、每笔非标资产的信息、净值型产品估值等。(第五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在本行官方网站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户披露理财产品信息。)本次理财新规仅是影子银行监管的第一步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连影子银行都看不清楚,如何监管?因此看清影子银行仅是影子银行监管的第一步,未来影子银行体系阳光化之后,将逐步纳入目前的监管框架。笔者认为,未来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可能有:投向信贷类资产计提拨备,参照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信贷类资产计入风险资本,规定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杠杆。建立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参照巴塞尔III关于流动性的新规,引入(LCR)和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根据贷款的类型、抵押品的质量等指标监管流动性。将银行的表外信用投放列入广义信贷范畴,纳入MPA监管框架,直接限制银行表外信用投放的绝对增速。探索面向所有影子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建立统一的体系,银行间市场对影子银行扩容,央行的逆回购、SLO等流动性救助工具向整个影子银行放开。但是我们要提醒的是,虽然表外业务监管趋严引发表外资金回流,存量资金再配置利好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但是当前和资金利率的已经极度收窄,因此债市的走牛时间和程度,将取决于央行的态度。图:10Y国开债—7D REPO(红)、1Y国开债—7D REPO(红)(?WEEX等你来一起交易!)《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四?迄今,因为创新不断,这个概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从people-to-people到peer-to-peer,to的两端,一端是投资者,一端是融资者,连接这两者的是,但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各自的内涵正在不断延伸。在中国,这些内涵是什么,尚未有明确答案。融资者是谁?是自然人,公司,还是非企业法人?投资者又包括谁?自然人,公司,金融机构,其他社会团队,还是政府组织?平台又是什么?是一个“去金融中介”后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是一个金融类中介服务机构,是一个,是一个证券交易平台,是一个平台,还是一个财富与?国内外P2P平台上,几乎囊括了上述所有的内涵。但自诞生的那天,这个“性质不明”的产物,就一直纠结在“”的边缘,性风险成为影响中国P2P发展的最大因素。而监管之手将落于何处,是决定P2P未来发展的关键。P2P的诞生逻辑探究监管之道,需要首先理解P2P诞生的逻辑。P2P网络借贷的诞生优势在于,它改变了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银行的方式是,通过向储户借款,其以自身信用做背书,然后发放贷款,赚取利差,并承担了风险。而P2P则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拆分,将和融资者直接联系起来,平台不承担信用风险。投资人的要点在于。那么,为何近5年,P2P在世界范围掀起狂澜?原因有很多,互联网技术让分散投资成为可能,功不可没,但首当其冲的是金融抑制。2008年的,看似固若金汤的金融体系一夜间哀鸿遍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萎缩,金融机构慎贷心理蔓延。与此同时,对风险已成惊弓之鸟的各国监管者,力度空前地加强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各项监管措施水涨船高。正规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也相应提高。但上述这些貌似“集体理性”的选择,在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同时,诞生的一个负效用是:客观上导致了金融抑制的加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难度提高。金融机构在综合考量附加的监管成本后,权衡收益与风险时,往往减少对中小企业等高风险领域的支持。于是,P2P这样一种创新的、最初以服务于个人、降低的金融服务,与压抑的金融需求一拍即合,得到快速发展,并从,进入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反观中国,P2P蓬勃兴起的逻辑与全球一脉相承。近5年,中国的一奇观是:一方面,流动性过剩,甚至泛滥,央行不得不被动干预、疲于奔命回笼流动性;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对资金价格不敏感的国企和政府平台等占用了巨量低价资金,而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被加速挤出银行表内授信,这种挤出在2009年之后的信贷政策大起大落的空前加速,为保前述两者的“刚需”,小微企业的融资更加孤立无援。金融抑制,在近5年,不是缓释,而是加强了。有两个显性表现:一是货币“量价齐升”,一方面流动性充裕,一方面资金价格高居不下;二是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由于正规金融的利率与信贷规模双管制,加之银行表内业务的监管成本提高,腾挪出表成为银行的必修课,通道业务层层加码,导致资金价格高企,金融服务的获得性难题提高。P2P的诞生,借助网络的优势,将一部分压抑和蛰伏的金融需求激发出来。一方面,因其尚未定性,处于监管真空,在中国严格的金融准入制度下,成为进入金融领域的最便捷入口;另一方面,P2P对部分不能得到银行表内满足的信贷,包括符贷条件但需要出表的和本来就在银行服务之外的信贷需求,给予了一定的满足。所以,支持P2P的发展,最根本的逻辑在于,缓释传统金融市场所无法解决的金融抑制。从境外看,无论美国还是英国,其支持P2P或者众筹发展的逻辑是高度一致的,即:支持个人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其信贷需求,从而提振经济活力,支持就业。也因其如此定位,P2P基本锁定为细分市场的服务。而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这种满足与支持,与2005年开始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的“”(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不谋而合。无论从投资者,还是融资者的角度看,P2P的诞生都大大提高了金融的可获得性、便捷性、透明度和公平性,而这些都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监管的待解之题P2P这样一个结合了互联网的新生事物,其快速发展,也给监管者留下了诸多的“难题”。这些待解之题包括:一问:中国支持P2P发展的初衷是什么?为何要在传统金融机构之外,支持这一类新型机构的发展?支持它的必要性在哪里?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这类机构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明晰这些问题,是讨论P2P定位的前提。在英国,P2P网络借贷、、、等业务,统称为“替代性金融市场”,被视为对传统金融的补充,从而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扶持。而政府扶持的原因,正是在金融危机后,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的“消极对待”,迫使政府开始另辟蹊径。英国于2014年3月最新通过的监管规则中,正式将这部分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纳入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就美国而言,从其《推动法案》(JOBS法案)等的立法原理看,其扶持的初衷,同样是为了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债权众筹,其并未单独建章立制,而是依托了现有的证券法,给予了发展的支持。那么在中国,应该对于此类市场的发展给予怎样的定位,它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区隔是什么?其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进而,它要服务的对象是谁?是靠互联网技术挖掘出来的被传统金融机构遗漏的优质客户?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服务的客户?如果是前者,其将成为传统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两者可融合发展;如果是后者,是什么?总之,清晰界定P2P在中国整体金融市场中的定位,是采取监管的前提。二问:中国P2P的平台性质是什么?在2014年英国实施的监管规定中,将众筹定义为一种个人、团体或者企业通过在线网站筹集资金,为其业务融资或再融资的方法。股权型众筹和债权型众筹,需要得到FCA的授权,并接受其监管。在中国,P2P的定义是什么?首先笔者不赞同将P2P等同于,P2P应该是一种点对点的交易方式,而交易的产品可以是股权、债权,也可以是或产品。就债权型众筹而言,P2P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直接融资的交易平台,此时平台的属性等同于一个交易所市场,平台是融资与投资的信息提供者,以及达成交易的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中介平台,或者是一种金融服务提供商。但无论怎么定性,它具有鲜明的金融属性:一是,它的存在目的是满足投融资需求,是一种金融服务;二是,它需要对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进行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识别,需要提供及信用评估、交易达成、贷前审核、贷中及、清收等服务,这些都是金融服务的范畴。而如果定性为纯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不承担任何的连带责任与信用服务,将增加平台的。问题是,如果它是一个交易所平台,平台本身应该是规则的制定者和交易市场的管理者,对于交易所市场该适用怎样的监管?三问:就债权性众筹而言,P2P平台的交易主体是谁?就投资者而言,除个人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允许企业、其他团体或者政府、金融类机构的参与?就融资者来说,除了个人、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包括其他社会团体?而就其转让的产品属性而言,除了直接的债权转让之外,是不是可以是收益权凭证、、,等等。而无论交易的是什么,因为是,必须具有完备、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能够让投资者充分地了解风险并做出风险判断。四问:针对不同形态的P2P,监管归谁管?目前中国按照机构属性划分的架构,已经难以满足金融业务与金融产品混业的市场格局。P2P这类创新型机构的出现,由于短时间难以定性并纳入现有的机构监管框架,导致监管滞后、监管空白、监管。其实,这并非一个新出现的监管难题。面对创新,监管者总需要在监管的介入时机、监管的方式、监管的适当性等方面做出权衡。而由于这些权衡需要付出时间,所以创新型金融中介机构,往往未得到有效的监管,给监管套利留下空间,滋生新的金融风险。就监管的介入时机而言,因为对未知风险的担忧,监管当局通常没有积极性主动介入新领域的监管,尤其是监管授权不明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管工具、监管人力和监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监管者往往会在监管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艰难权衡,不愿冒险介入未明确授权的监管领域。但这种迟迟不愿介入,也会给监管另一种压力,即当发生风险事件时,所必须付出的声誉风险。中国目前正在面临这样的困境。因为P2P平台花样繁多的创新,增加了平台性质定性的难度。这对现有的机构监管,带来监管归属的定性难题。如果定性为一种直接融资的证券或者债权转让平台,那么应该归属证券类机构监管部门;如果是一种的线上化,平台介入了信用的服务(包括信用的拆分、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等),可以归信贷类监管部门。对于这样的一种挑战,中国需要在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目标监管之间进行更有效的调整。五问:无论归谁监管,监管目的与监管理念应该是什么?毫无疑问,一种有效的监管,应该具有动态调适的弹性。对于这种创新型机构的监管,是否适用既有的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需要思考。比如,对于满足普惠金融的小额信贷服务机构,联合国等机构就曾建议,应将扩大金融服务途径、扩大金融的可获得性作为监管目的之一,而不应只关注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要完成这样的监管目的与理念的转型,需要对监管的评估框架做出调整。比如,不再将“稳定压倒一切”作为监管的唯一评定标准,而要增加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市场透明度以及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环境改良等衡量标准。总之,正如既往的国际讨论中提出的,监管者应该运用新的思维针对这类创新的金融机构。六问:进一步,针对P2P的监管方式应该是什么?监管方式,需要在灵活性、有效性之间取得平衡。过少的监管,会导致创新过度,滋生风险;而过多的监管,则会导致监管的成本可能远高于想要降低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分层监管是一种较好的处理。分层监管分为四个层次:政府直接监管、行业自律、机构内部监管和市场约束。这四个层次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目前,对于P2P的监管,自律监管被视为一种选择。就内涵而言,自律包括,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行业监管。但笔者认为,由于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缺乏制裁的手段和管理工具,固有冲突的存在会让自律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它无法替代独立的政府监管。尤其在鱼目混珠的情况下,自律监管可以成为政府监管的补充,但不应是唯一选择。而同时,建立系统的行业标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应是政府监管的重中之重。另外,分层监管需要考虑的是,同样本质的业务,可以适用同样的法律法规,是否需要适用同样的监管规定。比如,同样是信贷业务,同样是银行,服务于大企业的全国性的大银行,是否要与服务于小微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执行同样的监管标准。推及P2P借贷,是否也需要在监管规则适用上做出另外的安排?七问:推动P2P发展,政府之手该落于何处?政府应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应该让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平等获得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权。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完备的支付体系、征信体系的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行业标准的制定,等等。不应以定性难题为借口,拖延或者禁止创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使用这些基础设施。比如,P2P类机构需要征信信息,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只能付出更高成本曲径通幽地获得,这种限制提高了机构的运行成本和借贷成本,并导致难度提高。八问:是否该对既有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做出重新的思考?比如,非法集资30人的限制是否依然适用?200人的限制是否适用?非法集资的内涵是否适用?证券法中,证券的内涵是否需要重新界定?又比如,对于高利贷的利率限定,是否适合?联合国的研究表明,利率上限是一个拙劣的工具,它会伤害而不是保护最脆弱的群体,它令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难以覆盖其成本,阻碍市场化的进程,并破坏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再比如,是否需要划分,对于合格投资者的划分,其适当性标准是什么?如何在投资者风险可承受与保障金融服务获取的民主与公平之间取得平衡?上述这些并不能穷尽对于P2P这类新型机构的监管探讨,它对于监管的挑战远远超越了市场创新的范畴。而P2P的监管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保护投资者、降低金融风险与支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五新闻回顾:拟出台P2P监管意见,3000万注册资本门槛,。真的假的?注册资本的门槛是早有风声的,顶多是资金多少有些变故。杠杆管理是一个重磅炸弹,以往只有担保才需要杠杆限制,如果出台杠杆管理规定,即是默认了目前。且要实现杠杆率的监管,就必须对平台进行财务披露,这很难实现。有效吗?注册资本没有任何意义,要设置门槛应当设置实缴资本,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无法杜绝垫付造假。如果要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唯一的办法是对做细致的财务信息披露,但这样一来监管的手未免管得太宽。消息还没有证实真伪,基本上一手信息只有南方都市报,其他的,包括我的点评也全都是二手信息。不过从逻辑上讲,无论消息的真假,这应当是符合监管的方向的。这个消息我也不知道怎么评点,唯一能确定的是监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需要兼顾社会的稳定和各方利益,对于从业者和投资者,做好当下,顺势而为即可。我今天干脆讲个故事吧: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改造了金融,导致P2P爆发,从而监管接踵而至。但事实上,正是监管的有意宽松才有了P2P的发展。民间借贷自古有之,藏于地下不受官府待见;07年成立,目前行业龙头09年成立,网站极其简陋,从域名my089.com便可端倪。若是监管一直严苛,可能网贷永远难见天日,永远都是在几个qq群,,简陋的网站中运行的小众游戏。然而在这两年,以银行的介入为开始,上市公司、国资、金融集团纷纷战略配置网贷平台,向外界一致传达了一个信号——网贷是合法的,是国家支持的。于是人才和资本才敢涌入这个领域,网贷能有今天的发展,正是由于监管层有意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这几年中国的经济一直是下行的,即便目前的增速在世界仍然不低,但相比于此前的高速增长还是有大幅缩减。减速要比低速更加可怕,减速意味着此前在增长背景下掩盖的许多问题都将一一爆发,此前基于高速增长的高,将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成为噩梦。经济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但经济评论的共识是:贫富差距的提升导致消费水平变低,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减弱导致全球工厂搬离中国,出口乏力。如果要提升消费水平,就要触动贫富差距,触动既得利益;如果要提升出口,廉价劳动力没了,只能靠科技优势,但科技哪来那么容易?不要把政府当成一个人来看待,监管层相当微妙,由大量拥有不同目的的人组成。此处说来话长,不必赘述,总之作为当权者,既不愿意触动既得利益,又没有办法快速提升科技,要想在任期内维系经济增长,避免社会动荡,方法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加。于是有了4万亿,当然少不了4万亿带来的严重后果。投资撒了下去,短暂的复苏后,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该失业的依然失业,银行依然惜贷,小微企业依然没有发展的资金。国内GDP60%由民营企业贡献,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很长的时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如果我们将视野放于微观,我们可以看到,央行的放水是通过银行放,而银行对于小微企业是惜贷的,更倾向放款给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这些大企业拿着低成本的资金却无处可用,便通过中间资金掮客的层层加价,最终以高息流向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微,更别提其中滋生的腐败现象严重。水没有放到小微企业身上,而是喂饱了那些低效臃肿的食利者。于是本应承担职能的传统金融体系似乎就失效了,资金想放却放不下去,而是在金融体系先空转一阵子,最后让实体经济接盘。这个时候,国家才想到民间金融的作用,民间金融不存在食利者的问题,不仅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也能让普罗大众享受利息收益,使得民众的资本增长率高于或至少达到经济的增长率,从而在一定程度提振消费。所以前几年总有人爱批斗影子银行,现在却没怎么提这个词了,因为影子银行是经济需要的,我们只要将他拉到阳光下。这两年的网贷,以每年300%的速度在飞速发展,期间跑路和诈骗问题也并不鲜见。最终我们发现,网贷倒闭最大的原因,除了诈骗,就是平台杠杆率加得太大,致使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平台流动性不足,惨遭。所以整条线的逻辑是:经济下行需要放水传统金融放水无力国家放宽民间借贷利用网贷来实现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试点观察,逐步管控网贷跑路频繁,监管介入帮助行业洗牌讲到这里,监管的取向性或许能得到一些明确了,即两个原则:第一,坚持民间金融的作用,促进直接融资,减少资金空转;第二,维系社会稳定,减少网贷跑路问题,具体措施是提高准入门槛和限制平台的激进策略。但其中的平衡点如何把控,筛除掉小平台的同时如何避免寡头垄断;限制平台杠杆率会不会遏制金融创新?其中有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市场自发解决,有哪些问题必须监管出手?政府的职能范围又究竟是多大呢?(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仟佰贷金融服务微信号:qbdjrfw(←长按复制)官方网站:www.qbd360.com操作流程:注册-认证--投资应用方式:电脑网页、手机微平台仟佰贷——百姓金融 财富管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仟佰贷依托互联网和移动商务技术,采用P2P网贷模式,基于仟佰贷互联网金融平台(www.qbd360.com,以下简称“平台”)落实服务和大众投资人。通过针对融资方的足额实物抵押、和严格风控体系设计,为有融资需求和理财意愿的借贷双方建立的一个快捷融资和安全投资的网络平台。金融机构外包服务:仟佰贷作为一家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立足政府金融服务平台工作的开展,依托银行、信托、券商、基金等各类资源的服务对接,受托相关金融机构业务及产品的外包服务,主要包括银行信贷业务外包(贷前受理及调查)、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代销、新三板挂牌企业推荐等服务。资本运作服务:仟佰贷依托主要发起人在、等相关机构多年的从业背景和深厚的资源,将联合相关、等金融机构,专门为高成长性、创新型的优质企业提供、上市融资、与优化配置等服务,并为对和财富增长有较高要求的投资客户提供资产管理与财富优化配置服务,通过相关安全性高、收益可观的投资,帮助投资人实现财富及资产的价值倍增。在仟佰贷理财,财富人生,从点击开始《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六资金通过中介过桥、产品嵌套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而正在被不断纠偏。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第五次(下称会议)提出,在未来的金融工作部署上,要对“中间业务环节”(下称中间环节或中间业务)进行规范清理,以遏制实体经济的抬升。这一定调与近年来监管层加快对机构间通道业务的整肃趋势不谋而合。“中间环节”由来高层会议对金融活动“中间业务环节”规范、清理的提出,正在引来市场更多关注。“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会议指出。“目前‘中间环节’最明显的要数通道业务,这也是融资业务中‘中间业务’占比最大的部分。”民生银行(8.590, 0.00, 0.00%)一位金融市场人士坦言。由于通道业务快速发展于年间,因此其也被业内视为金融工作“下一个五年”要整肃的重点。“上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是2012年初,那时券商、基金这些非银机构的通道还没有放开,银行只是通过发放信托贷款来做表外业务。”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可这五年来,资管产品的大发展,让银行和非银机构在多种套利模式上形成了共谋,这也给当前的监管提出了挑战。”前述券商资管负责人坦言,通道业务中每一层通道的叠加,最终确实会转移给实体经济承担。“这个中间环节主要指的应该是银行资金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每隔一道产品,都会有相应的通道费率,而这种成本也会层层递进并转嫁给融资实体,拉高相应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在上述民生银行人士看来,通道业务在过去信贷额度管制严苛的环境下,也在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监管层对待通道业务时应“规范”大于“清理”。“通道业务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传统信贷管制无法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所衍生的现象,客观上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的‘规范’比‘清理’更重要。”一位接近银监系统的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但考虑到不断增长的体量和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应该强调对通道业务的规范,让其在统计监测、监管指标下更阳光的运作。”民间金融待整顿如果说通道业务是与持牌机构密切相关的“中间环节”,那么以P2P、、第三方财富公司所交织的民间金融现象则被视为亟待整顿的另一类中介活动。“银行在通道业务的整肃下实现了内表和表外的同步收缩后,P2P、民间借贷有可能接力成为‘中间业务’的主体。”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坦言。“过去监管影子银行可能只要抓好银行资金就行,但如今涉及的主体更多了。”“许多私募机构都在干着投融资中介的事,有的拿到一个项目然后通过渠道发产品,还有的拿到一个项目然后卖给P2P平台,再通过这种方法转移给散户。”上海一家私募机构表示,“在融资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当前网贷、私募机构所开展的融资类业务,虽然名义上归属直接融资,但在其风险结构上仍然可视为无牌照的间接融资活动,因此也具有较强的“中间环节”性质。“P2P、、财富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刚性兑付。”东北地区一位银监系统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就决定了这类机构赚的是信息、信用不对称下的风险利差,其实质仍然属于会议定义的‘中间环节’。”该人士认为,在对民间金融活动予以整顿规范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市场化的民间投融资体系,以疏为堵的清理各类“中间环节”;事实上,这也正如会议提出“优化结构”时所强调的:“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七资金通过中介过桥、产品嵌套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而正在被不断纠偏。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下称会议)提出,在未来的金融工作部署上,要对“中间业务环节”(下称中间环节或中间业务)进行规范清理,以遏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抬升。这一定调与近年来监管层加快对机构间通道业务的整肃趋势不谋而合。“中间环节”由来高层会议对金融活动“中间业务环节”规范、清理的提出,正在引来市场更多关注。“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会议指出。“目前‘中间环节’最明显的要数通道业务,这也是融资业务中‘中间业务’占比最大的部分。”民生银行(8.590, 0.00, 0.00%)一位金融市场人士坦言。由于通道业务快速发展于年间,因此其也被业内视为金融工作“下一个五年”要整肃的重点。“上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是2012年初,那时券商、基金这些非银机构的通道还没有放开,银行只是通过发放信托贷款来做表外业务。”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可这五年来,资管产品的大发展,让银行和非银机构在多种套利模式上形成了共谋,这也给当前的监管提出了挑战。”前述券商资管负责人坦言,通道业务中每一层通道的叠加,最终确实会转移给实体经济承担。“这个中间环节主要指的应该是银行资金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每隔一道产品,都会有相应的通道费率,而这种成本也会层层递进并转嫁给融资实体,拉高相应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在上述民生银行人士看来,通道业务在过去信贷额度管制严苛的环境下,也在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监管层对待通道业务时应“规范”大于“清理”。“通道业务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传统信贷管制无法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所衍生的现象,客观上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的‘规范’比‘清理’更重要。”一位接近银监系统的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但考虑到不断增长的体量和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应该强调对通道业务的规范,让其在统计监测、监管指标下更阳光的运作。”民间金融待整顿如果说通道业务是与持牌机构密切相关的“中间环节”,那么以P2P、私募机构、第三方财富公司所交织的民间金融现象则被视为亟待整顿的另一类中介活动。“银行在通道业务的整肃下实现了内表和表外的同步收缩后,P2P、民间借贷有可能接力成为‘中间业务’的主体。”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坦言。“过去监管影子银行可能只要抓好银行资金就行,但如今涉及的主体更多了。”“许多私募机构都在干着投融资中介的事,有的拿到一个项目然后通过渠道发产品,还有的拿到一个项目然后卖给P2P平台,再通过这种方法转移给散户。”上海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在融资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当前网贷、私募机构所开展的融资类业务,虽然名义上归属直接融资,但在其风险结构上仍然可视为无牌照的间接融资活动,因此也具有较强的“中间环节”性质。“P2P、互联网资管、财富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刚性兑付。”东北地区一位银监系统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就决定了这类机构赚的是信息、信用不对称下的风险利差,其实质仍然属于会议定义的‘中间环节’。”该人士认为,在对民间金融活动予以整顿规范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市场化的民间投融资体系,以疏为堵的清理各类“中间环节”;事实上,这也正如会议提出“优化结构”时所强调的:“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八资金通过中介过桥、产品嵌套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而正在被不断纠偏。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下称会议)提出,在未来的金融工作部署上,要对“中间业务环节”(下称中间环节或中间业务)进行规范清理,以遏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抬升。这一定调与近年来监管层加快对机构间通道业务的整肃趋势不谋而合。“中间环节”由来高层会议对金融活动“中间业务环节”规范、清理的提出,正在引来市场更多关注。“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会议指出。“目前‘中间环节’最明显的要数通道业务,这也是融资业务中‘中间业务’占比最大的部分。”民生银行(8.590, 0.00, 0.00%)一位金融市场人士坦言。由于通道业务快速发展于年间,因此其也被业内视为金融工作“下一个五年”要整肃的重点。“上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是2012年初,那时券商、基金这些非银机构的通道还没有放开,银行只是通过发放信托贷款来做表外业务。”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可这五年来,资管产品的大发展,让银行和非银机构在多种套利模式上形成了共谋,这也给当前的监管提出了挑战。”前述券商资管负责人坦言,通道业务中每一层通道的叠加,最终确实会转移给实体经济承担。“这个中间环节主要指的应该是银行资金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每隔一道产品,都会有相应的通道费率,而这种成本也会层层递进并转嫁给融资实体,拉高相应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在上述民生银行人士看来,通道业务在过去信贷额度管制严苛的环境下,也在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监管层对待通道业务时应“规范”大于“清理”。“通道业务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传统信贷管制无法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所衍生的现象,客观上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的‘规范’比‘清理’更重要。”一位接近银监系统的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但考虑到不断增长的体量和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应该强调对通道业务的规范,让其在统计监测、监管指标下更阳光的运作。”民间金融待整顿如果说通道业务是与持牌机构密切相关的“中间环节”,那么以P2P、私募机构、第三方财富公司所交织的民间金融现象则被视为亟待整顿的另一类中介活动。“银行在通道业务的整肃下实现了内表和表外的同步收缩后,P2P、民间借贷有可能接力成为‘中间业务’的主体。”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坦言。“过去监管影子银行可能只要抓好银行资金就行,但如今涉及的主体更多了。”“许多私募机构都在干着投融资中介的事,有的拿到一个项目然后通过渠道发产品,还有的拿到一个项目然后卖给P2P平台,再通过这种方法转移给散户。”上海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在融资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当前网贷、私募机构所开展的融资类业务,虽然名义上归属直接融资,但在其风险结构上仍然可视为无牌照的间接融资活动,因此也具有较强的“中间环节”性质。“P2P、互联网资管、财富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刚性兑付。”东北地区一位银监系统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就决定了这类机构赚的是信息、信用不对称下的风险利差,其实质仍然属于会议定义的‘中间环节’。”该人士认为,在对民间金融活动予以整顿规范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市场化的民间投融资体系,以疏为堵的清理各类“中间环节”;事实上,这也正如会议提出“优化结构”时所强调的:“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九一份旨在厘清影子银行概念、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以及完善监管制度的文件已于近日正式下发。知情人士对称,监管新规是监管层第一份全面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文件,可谓影子银行监管的一部“基本法”。在文件制度框架之内,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将脱去“影子”外衣,不再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监管新规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一要求开始迅速落地,并有望形成一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风暴。昨日,银监会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便提出要防范四种业务风险:对于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一一对应;对于,要回归信托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贷类业务,不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及时披露产品信息;对于,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经营管理规则,落实监管责任;对于,明确界定担保责任余额与比例上限,防止违规放大,建立风险“防火墙”。监管防真空、去重叠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范围,乃至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和影响,都一直存在争议。而随着监管新规的下发,涉及影子银行的一些关键争论,终于有望告一段落。监管新规明确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部分理财业务等。这也就是说,小贷公司、P2P、部分理财产品、等均在影子银行之列。从范围上看,这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带,涉及的机构种类、数量更是繁杂异常。一直以来,这些被称为影子银行的机构和业务,普遍被认为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截至目前,中国仍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影子银行的出现,使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并存的现象更加凸显。监管好这些庞杂的影子银行,第一步就是要做好监管责任分工。监管新规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的一个重大原则:谁批设机构谁负责风险处置的原则。具体来看,已明确法定监督管理部门的,由相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分工分别实施统一归口监督管理,如由银监会监管;证券理财业务由证监会监管等等。而对尚未明确监管主体的,则需要抓紧研究。其中,第三方理财和非金融机构化、网络金融活动等,由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办法。透明、阳光化新生态“从内容上看,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思路是管理归口化、运作透明化。”一位业内人士对《》称,管理归口化体现在监管责任的分工上,而运作透明化则体现在具体的监管办法上。监管新规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影子银行,均明确了相应的业务禁区。例如,严禁开展债权类融资业务;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等等。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看来,影子银行体系,突然跃出水面并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其原因有三:融资规模庞大,,形式多样、易变且不透明。上述业内人士则称,只要阳光化,别把风险隐藏起来就不怕。像现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信托等方式融资,掩盖了真实风险,银行和监管机构心里都不踏实。这种阳光化、透明化的倾向在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上体现尤为明显。监管新规明确,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都必须以合同形式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并由风险承担主体的行业归口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切实落实风险防控责任。这段表述中,并未全盘否定“通道功能主体”,而是要求以合同形式进行明确。此外,文件还强调了要强化信息统计和共享,这让透明化的意味更浓。监管新规要求,人民银行要抓紧制定基础性统计框架和规范,有关行业归口部门要按照统计框架和有关会计制度,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统一的统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将有关行业的业务总量、机构数量、风险状况等情况纳入统计分析范围。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要建立影子银行专项统计。相关阅读:屡弛屡禁PE债权类业务遭禁 空间缩小类金融规范升级 小贷统一监管新规待出P2P野蛮生长临近终结 央行有望划定业务红线《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 精选十因为稳定、期限较短、兑付率高等特点,萌芽仅半年的迅速风靡互联网,受到投资者追捧。除了不断涌现的新兴“草根”创业公司,具有“高大上”背景的平台们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据业内人士测算,2013年银行系统之外流通和贴现小面额票据规模达到5000亿~1万亿元,这为网上平台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网络走红“预期收益5.8%,期限111天”,这是8月1日在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线的一款票据理财产品打出的口号。这款产品募集规模不到15万元,开放后很快。同日,新浪网旗下第三方富与票据合作推出的7款收益率7.7%、期限从57天到159天不等的票据理财产品,亦很快被抢购一空。大量投资者在微财富的社区中留言,抱怨没有抢到产品。金银猫的自有平台近期每天上线20多期票据理财产品,大部分都能在当天募集完成。这些产品的募资金额大多在10万元以下,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限从20~180天不等。从去年11月第一款产品上线至今,已经有大大小小近十家推出类似产品。这些走红的票据理财产品都具有收益率稳定、期限较短、兑付率高等共性。网上票据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是借款方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物向投资者融资,票据到期后银行兑付的资金作为还款来源。一款典型的票据大多在5.5%~7.5%,期限从20天~180天不等,由于抵押的多以小额票据为主,因此产品规模多在10万~100万元。所谓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出票人签发,银行承诺按照约定期限向收款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它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结算工具,期限最长为六个月。收款人如果有提前需要资金的需求,可以向银行申请。现实中,商业银行往往实行选择性贴现和额度控制,同时贴现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使不能顺畅实现,催生了民间票据贴现的盛行。尽管是以抵押融资的模式运作,网上票据理财产品问世以来还是被贴上“民间贴现互联网化”的标签。由于民间票据贴现仍处于灰色地带,因此这一类也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以票据为的传统理财产品在银行渠道早已有之。与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一样,购买门槛较高,通常在5万元以上,收益率与银行贴现利率相当,在5%左右。相比之下,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低至百元,同时一些草根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给出的收益率高达7.5%以上,几乎可以比肩信托产品。截至目前,记者尚未查到有该类产品出现的报告。8月4日平台公示的信息显示,上线不到3个月的该网站融资总额已经超过3900万元,起步较早的金银猫融资总额早已过亿,该平台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日均交易量已经达到一千万元。”各路平台涌现推出票据理财产品的网上理财平台中,既有金银猫、票据宝这一类草根创业平台,也有、微财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旗下第三方理财平台,此外,类似民生易贷等带有传统金融机构基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涉足该领域。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上线过票据理财产品的平台已经近十家。不过,与遍地开花的P2P平台不同,进入票据理财领域门槛更高。据了解,草根票据理财平台的发起人通常有线下票据中介公司的背景,线下资源为其提供稳定的票据来源。金银猫是国内最早开始做网上票据理财的平台之一,以小额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物向网上投资者进行融资的“银企众盈”项目去年11月底上线至今已经发布了2600多期,近期还上线了“商票贷”。工商注册资料显示,成立于2013年9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今年经过后,为徐国军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徐国军同时是丰城市汇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据金银猫负责人介绍,丰城市汇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银行将市场同业拆借交易提供信息撮合以及为票据贴现和撮合服务,两块业务每年交易量都有几千亿元。金银猫的团队就主要来源于上述两个业务团队。与金银猫背景相似的是另一家平台票据宝。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市票据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股东为李华军和深圳市青年投资有限公司。后者(原深圳市喜有限公司)亦由李华军控股,从事票据贴现业务,李还开办了中国票据网(非Chinacp)。值得注意的是,号称目前国内最大的票据中介机构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普兰金融)亦有进军线上理财业务的迹象。近期普兰金融上线了针对的系统――“普兰理财”,暂只上线了挂钩的“”产品。此外,普兰金融还将与新浪微财富平台合作,共同打造票据理财业务,与金银猫的产品相似。作为开放式第三方平台,阿里旗下的招财宝、新浪打造的微财富自身并不参与产品的生产,只在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起桥梁作用。票据理财产品也只是这类平台上众多产品的一部分。这些门户网站旗下理财平台与草根站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草根创业网站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这些大机构进入票据理财领域有先天优势。7月15日,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民生电商)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民生易贷正式运作,上线的第一款产品就是票据理财产品,其“e票通”系列理财产品的模式,即是企业以合法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向投资人设定质押融资。民生电商于2013年8月在深圳前海注册,认缴资本金30亿元。股东有12家机构,发起人为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多家主要非国有:新希望实业、东方集团、福信集团等,而民生加银并非自有资金入股,而是通过其管理的资管产品介入。尽管民生银行称与民生电商仅为关联企业,但两家机构之间仍有千丝万缕联系,例如民生电商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为原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吴江涛。“背靠银行系统,民生电商确实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和业务便利,但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差异化的东西。”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认为,草根平台也有竞争力,“例如,团队有比较好的基因,非常熟悉票据理财这块细分领域的业务,能够近距离接触线下企业并掌握了广泛的金融机构资源。”除了上述提到的平台,还有、同城票据网、等理财平台也推出票据理财业务。与P2P平台相似,各家票据理财平台的资质也良莠不齐。5000亿~1万亿市场体量目前,票据理财从业公司似乎并不太担心市场容量问题。一方面,上游的票据资源非常充沛。据票据业内人士测算,2013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0.3万亿元,其中小面额票据大概占20%左右,也就是4万亿元。其中大部分票据在银行贴现,部分在银行系统外流通贴现的规模约在5000亿~1万亿元左右――这就是理论上互联网票据理财每年的市场空间。通过在网上包装成理财产品,减少了线下票据公司的资金占用,也扩大了流通效率。据金银猫负责人透露,一款票据理财产品从最初的融资方发起贴现需求,到平台验票、收票、推出产品、完成资金募集,整个流程只需要1天的时间。“未来接入电子票系统,效率会更高,而且不用担心假票和延期兑付的问题。”该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另一端,旺盛的理财需求也助推着这个行业小步快跑。央行定期发布的居民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呈不断小幅收窄趋势,投资意愿与股市等市场相关度较高,但总体呈现扩大趋势。长期以来,为城镇居民投资第一选择,经过等网上对投资者进行启蒙,越来越多投资者从传统渠道转移到线上购买。J.D.Power亚太发布的《2014年中国零售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显示,被调查的95%零售银行客户表示,知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同时,这类产品在客户中拥有较高的持有率(61%),并且84%的持有客户打算保有或增持该类产品。在货币基金等余额理财工具收益率出现下行后,一部分投资者开始寻求收益率更高的替代品。不过,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容,目前草根平台上7%以上的收益率或难以为继。根据中国票据网(Chinacp)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银行间市场平均贴现利率在5%左右。民间票据贴现利率往往更高,票据的贴现定价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票据的面额、期限的长短、是否流通过以及承兑行的属性。金银猫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拿票的平均利率在8%左右,推出的大多为7.1%。“随着市场进入均衡状态,收益率会下降到5.5%~6.5%左右水平。”金银猫负责人预计。未来草根平台盈利模式除了撮合交易的服务费外,也会拓展到为合作的线下中介公司提供平台信息服务收费。目前金银猫的线下服务网点“金银e家”已经有四十多家,网点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小贷公司、资管公司申请加盟。金银猫预计,当网站日均交易量达到3000万元左右时,公司能实现盈亏平衡。产品和平台风险控制受关注对于新兴的互联网票据理财,投资人除了关心收益率的浮动,更关注产品和平台的风险。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P2P品台倒闭和跑路事件也给抹上阴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票据理财平台在宣传中都打出“风险为零”,并以“银行验票、托管”作为安全保障的说辞。到目前为止,这类产品尚未出现产品逾期的情况,不过由于上线不到一年,“零坏账”的参考意义有限。“票据理财同样存在风险,只是风险相对有限。”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表示,风险包括假票、被止付、被冻结和延期支付等,“其中票据真伪并不是重点,因为现在验票技术已经很成熟,票据被冻结和延期支付的风险更大。”“有时因为银行流动性问题,或银行要求对可疑票据进行背书补充会导致延期兑付,延期期限3~7天不等。”上述人士表示。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即使有银行验票、托管也不能保证就完全没有风险,“在交易环节中,即使票据已经在,也可能存在因为企业的问题存在票据被冻结的可能。”各个草根平台风控水平也良莠不齐。由于目前交易规模尚小,一些草根平台大多引入保证金制度来保证兑付,当出现延期等问题时通常由平台先行垫付给投资者,这也是目前没有一例逾期报告的原因。随着未来产品规模扩容,有平台计划引入承保。相对强势的第三方平台,通常会和合作方达成保本的共识,因此潜在的风险相当于转嫁给了合作机构。此外,第三方平台以及背靠金融机构的大平台们由于沾光母公司信誉背书,本身出现倒闭和跑路等经营和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也更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这些平台上线的产品即使收益率略低(5.5%~6%)也同样供不应求。对于平台风险,部分票据平台引入了外部机构承保的机制来规避,例如购买高管董事责任险、职业责任险、商业犯罪防护保险等。据了解,监管机构对于这种新兴的业态也保持关注,央行、银监会都曾到草根票据理财平台进行过调研,而监管机构最为关注的风险点是设资金池问题。(稿件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假理财产品的背后,是影子银行危机"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希望集团的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