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1万王岳伦 上有老下有小小 怎么理财比较好

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如何理财?
[摘要]家庭和事业的成长期阶段对家庭财务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令家庭处于财务安全、现金流稳定、风险控制完善将是最重要的方面。腾讯·大粤财经讯 古文智:今天我们回答理财提问。夫妻双方现在月收入1.3万,加上年终奖大约有117万,五险一金都齐全。目前有15万的存款,也买了5万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每个月的支出将近1万块,每年的旅游费用大约要2万块。现在有一套房子在手,但是还有60万的贷款没有还清。双方还有四个老人、一个小孩。到底该怎么理财比较好?都说保障很重要,是不是要花多点钱给老人上保险呢?廖健明:这是目前中国的一个典型的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有四个老人家需要赡养。他们现在处于家庭与事业的成长期,也就是从孩子出生到孩子完成大学教育的这段时间,一般是18~22年。那么这个时期,整个家庭的成员年龄都在增长,经济收入可能会增加,但是消费也随之增加的。生活基本是属于稳定的,但是要同时负担养育小孩、赡养父母、准备自己的养老金的这些家庭责任,这个时期的家庭压力确实是非常大。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家庭财务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令家庭处于财务安全、现金流稳定、风险控制完善将是最重要的方面。按照提供的财务资源来分析,大概年收入是17万,年支出接近是14万左右,结余就是3万左右。目前的状况来看,给老人家买商业保险是不划算的,因为保费会很贵。至于能否补办国家的社保和医保,就要视乎当地的政策。目前的结余比例大概是18%,距离标准的30%还是有相当的距离,说明现在的生活开支比较大。理财投资之前,还是需要考虑家庭的风险保障是否充足,尤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四个老人家的赡养费,小孩子的教育金,加上60万的房贷,都是家庭经济支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自身一定要配置充足的意外保险,建议是大概100万的意外保额,可以选择消费型的一年1000块左右的意外险。消费型的意外险特点是保额高、保费低,但是没有现金价值,比较适合家庭责任重,但又希望短期间有高保障的家庭。而重疾险的保额可以选择30万的。重疾的保费,是与年龄成正比的。年龄越高,保费就越贵,而且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所以建议身体健康的人士在自己的经济许可之下,越早配置越划算。我建议拿出收入的10%左右,大概是一年1万7左右为家里面的成员配置商业保险,家庭的经济支柱为先。其他的结余可以选择基金定投的模式、专家理财方式,既分散投资的风险。又达到了财富累积的目的。基金定投的模式也适合中长期的7年以上的理财目标,比如说养老目标,或者孩子的高等教育金。而至于目前的存量资产,5万块钱的活期可以续存,留作家庭的应急的备用金。而10万的定期,万一急用的时候,哪怕提早一天取出,都只能当做活期利息。所以建议可以适当转为一些货币型的基金。既可以提高资金的收益率(大概年收益在4.5%左右),又可以获得类似活期的流动性。古文智:投资可能更看收益,但是理财要兼顾收益也要兼顾你的人生目标,要好好掌握科学的理财原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如何理财?(下)
案例1:年收入20万家庭如何理财?
张先生35岁,妻子32岁,夫妻俩从事IT工作,孩子1岁。虽然收入不低,但目前双方老人都需要他们出钱赡养,再加上孩子的抚养费也会越来越高,张先生感觉压力很大。
不久前,张先生凑够100万,准备改善购房,但因为楼市新政的出台,暂时放弃了购房。考虑到目前通胀水平,如何把这笔钱合理配置,实现保值增值,是张先生最大的需求。
目前,类似于张先生这样的“夹心”一族很多,如何理财,实现近期和远期、老少兼顾的资金需要呢?
1、家庭情况
家庭年收入20万元,支出6万元,此外,每年孝敬父母1万元,保费支出1.8万元(除夫妻保费外,还有孩子教育金保险,每月1000元)。
房子一套自住,价值200万元,房贷50万,是公积金贷款,每月公积金还款4000元,除公积金外,每年另外支出1.2万元。
目前有现金和存款100万,自我感觉风险偏好保守型,希望能够稳健理财。
2、理财目标
第一,100万元的保守投资配置。目前购买了50万元的债券基金是否需要变化?
第二,老人要赡养,孩子需要抚养,希望通过理财能够老少兼顾;
第三,夫妻双方退休后的养老规划。
3、财务分析
张先生家庭财务状况很好,家庭收入居中上水平,后备资金比较充足。不足之处是: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单一,投资性收益比较保守,低于CPI增幅。
家庭主要理财问题:
1) 现金类存款数额较大,增值能力较低;
2) 家庭风险保障欠佳;
3) 孩子抚养和老人赡养的准备;
4) 夫妻养老金需储备。
4、目标分析
第一,100万的保守投资配置已购买50万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属比较保守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式需结合其他两个目标综合考虑。
第二,老人需要赡养,孩子需要抚养,如何理财才能老少兼顾?
家庭风险保障欠佳。子女教育金保险目前1.2万元/年,夫妻双方的保费仅6000元,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父母都年过60,目前,老年疾病的平均费用大致20万元/人,因此,还需准备40万元的医疗备用金。
第三,夫妻双方退休后的养老规划
目前,年日常消费6万,按中国目前约4.5%的通货膨胀率,先生60岁退休时,即25年后,每年的日常开支为18.036万元。假设可以活到80岁,大致需要360万元的养老费用;医疗费用到80岁左右,需要资金大致150万元;其余旅游等费用40万,总计大致需要准备550万元。
5、理财规划
第一,现金规划
家庭现金类资产过高,大大降低了收益性。建议家庭储备金保留3万元;其中现金和活期存款2万元,其余1万元可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家庭的意外支出储备。
第二,提前还贷计划
建议部分可提前还贷,一来可以减轻还贷压力,二来可以运用现金进行其余投资。按每年另外还贷1.2万元测算,可以预先还贷10万元,保证每月用公积金的4000元还贷即可,对家庭每年现金流无影响。
第三,加强家庭保障
建议夫妻俩可将保额增加到50万元/人以上,保费支出为1万元/人。适当附加孩子的健康保障,等孩子读书后可购买学平险。
第四,家庭资产增值计划
鉴于张先生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建议:(1)7万元股票型基金,尝试简单的风险投资;(2)30万元债券基金。目前债券基金平均年收益大致在7%左右,风险小,比较稳定;(3)100万元银行大额稳健理财产品。
第五,教育规划
孩子目前已有每月1000元的教育金保险,另外,还可以考虑为孩子补充长期的投资产品,如:每月1000元的基金定投,可以为以后孩子教育、出国等做好准备。
第六,养老规划
家庭每年的结余可以做一些稳健投资。可将资金购买债券类基金、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保证7%的年收益,两位的养老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月入1万上有老下有小 怎么理财比较好?
本 周 提 问
  钱堂社区网友:
  大家好,我们住在三四线小城市,房价均价5000+,夫妻双方月入5000+,今年刚买房(自住),月供3000,20年还清。
  现在的情况是家里有两个老人,三个10岁以内的小孩,全都只有新农合,什么也没买。5年内预计会有100坪自家地,想建房出租。求教应该怎样配置家庭的资产以及买保险?
  钱堂社区达人 陆陈春
  家庭资产配置的第一步,是了解家庭的每月支出,不光是你们房贷的月供,还有每月生活支出,3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家里的老人是否需要给生活费,老人是否身体健康,每月是否有额外的医疗支出,应该做一个年度的支出预算。
  其次要思考的是,3个孩子的保险是否要补充,新农合报销比例较少,而孩子都比较多动,你们是否考虑增加孩子的意外医疗险;夫妻二人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否需要考虑补充一些保险,比如意外险,重疾险。
  我认为,你的家庭现在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理财应以稳健为主,主要实现资产的稳定增长,抗风险能力较小。
  建议主要选择如下:
  留6-9个月的生活支出做为备用金,可以放各种货币基金里面,以应付各种意外支出。
  你准备5年内建房,可以把建房需要的大概金额独立出来,建议可以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要一次买入,可以把资金分成4部分,分别买3月、6月、9月、12月期限的。因为建房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支付各种建材或者人工费都会有一个过程的,一边不影响付款,一边又可以追求点收益。
  可以买一部分5年的国债,作为未来孩子的教育经费,高中、大学学费等。
  可以买少量的大平台的p2p理财,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10%左右可以考虑。我个人的建议是以安全为主,比较保守,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堂社区网友小熊话保险
  楼主还是很不错的,能有理财的意识也是非常好的(其实你的房子就是一种投资了,而且小孩也挺大了,点赞)。
  我建议的基本理财步骤是:
  第一步:先把家庭支出整出来,每个月的支出是多少,家里的消费情况怎么样的,都要再去整整。
  第二步:把你们两个大人的保险配好(经济来源,所以一定要配齐),重疾,意外一定要有,另外房贷在谁名下,那他就一定要配个20年70万左右保额的定期寿险。小孩配意外,重疾。老人,可以的话配意外和防癌险。具体方案看你们的具体情况(一般用年收入的15-20%去规划保险)。这一步一定要用,因为保险是人生保障,投资的前提。
  第三步:学习股票,基金(在前期尽量以定投为主要的投资,每月固定投入一些,不在乎多少,只在于有这个动作,相对稳健。股票不能随便投,也不能随便听所谓的专家去投,要自己学习观察之后再去投资)。
  最后算完支出,你也许会发现根本没钱投资,那么你要有一个理念:收入-理财=支出(这样才能合理控制支出)。
  加油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挖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月入1万上有老下有小 怎么理财比较好?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月入低于1万,该如何理财?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月入低于1万,该如何理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月入低于1万,该如何理财? 来源:财妹钱铺(caimqp)
作者:财小妹 “月入4000,
原标题:月入低于1万,该如何理财?
来源:财妹钱铺(caimqp)& 作者:财小妹
“月入4000,我该怎么理财?”
“月入8000,我要买什么理财产品?”
“月入10000,我该如何买基金?”
财小妹总是在后台收到类似的“月入XX,该如何理财?”的问题。
跟粉丝们聊天,财小妹发现很多人热衷于炒股、炒币......希望借此一夜暴富。
目前,各种股票圈、私募股权投资、数字货币等等特别火爆,相关的“老师”、“专家”鼓吹1年涨10倍,3年赚10000倍,此类“投资”有了广泛的市场。实际上,这些都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但其实在目前的市场上,能够稳定的做到每年10%的收益已经算不错了。
财小妹今天就梳理出适合月入不足1万的工薪人士脚踏实地的理财方式。
52周存钱法
财小妹介绍一种能保证你一年至少存下13780元的方法——52周存钱法。
按照52周存钱法,存钱的人必须在一年52周内,每周递存10元。
举个例子:
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第3周存30元,一直到第52周存520元。
这样一年下来会有多少钱呢?
10+20+30+40+50+……+520=13780
起始金额虽然只有10元,一年下来竟然能存下13780元,资金的积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如果你觉得第一个周存10元确实太轻松了,你的起始金额可以从100元开始。存多少钱,完全凭大家的个人情况,结余多可以多存,结余少可以少存。
在存钱过程中,金额目标要适当,不要中途断档,也不要中途拿这笔钱拿出来使用。
也许你觉得这样子省钱太辛苦,你可以一个季度从这部分存款中拿一个适合的金额,满足自己的一个略奢侈的愿望,做到轻松、快乐地理财。
十二投资法
所谓“十二投资法”,就是每个月拿出一笔钱来投资一年标,以获取最高利率,并坚持每月投资,这样子,一年后,每个月除了利息外,还会有一笔本金到账。
这时,如果你有任何大额的资金需求,都可以用已到账的本金来解决问题了。如果没有用钱的需求,则可以将到账的本金和利息,连同这个月准备投资的资金再继续投资。
大家要注意的是,你不一定要投12个月的标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投资产品的偏好去决定。
目前,财小妹建议大家可以以6个月为周期,每月投资一笔,毕竟在工资不算太高和P2P平台备案不太明朗的情况,还是谨慎为好。
虽然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但根本的原则和技巧却是共通的,对于月入低于1万的朋友们,可以从下面入手。
第一步要保证正常生活开支,即理财之前先要留出充足的现金流作为应急备用金。按照一般的情况,建议留下3个月的生活开支。
对于应急备用金来说,流动性和安全性是第一要务。因此,银行活期存款和货币基金最为适合。鉴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利息过于寒酸,所以兼顾了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货币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保证基础开支的情况下,结余的资金就可以用来投资了。
虽然不同人群每月能拿出的理财成本会有差异,但实际上工薪阶层选择相差无几。普通人理财的方式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基金、股票、P2P和黄金。
每一种具体配置多少要根据看每个人的抗风险能力来确定,风险排序如下:
股票>黄金>P2P>银行理财,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其中,基金是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都无法跟这些固收类的理财产品在同一个维度上去比较,但基金定投的方式却可以降低风险。
股票、股权投资可以作为博取收益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来看,黄金可以作为避险资产来配置。
因此,对于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保守型和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银行理财、定投基金、P2P理财这三种。
追求高收益意味着在P2P和偏股型基金上的配置比例较大,另外有结余资金可以适当购买一些股票。
对年轻人来说,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不会对物质有太大感觉,过了三十岁,父母上了年纪,你自己可能也要面临组建自己的家庭。届时你会突然意识到早点开始理财的重要性。
无论你月薪多少,越早清醒地对待理财问题,未来才可能越安稳。
作者简介:财小妹,新锐财经主笔,互联网金融人,微信公众号:财妹钱铺(caimqp)——每天原创赚钱干货文章,带领大家走向人生巅峰,欢迎围观。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热文回眸:(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附榜单)
◆&“2017信用卡金榜”出炉 哪些银行被客户疯狂打call?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Amy的理财日记
Amy的理财日记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网财经
中国日报网
每日经济新闻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财经
中国证券报
澎湃新闻网
没有更多了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07905
播放数:54448
播放数:175224
播放数:5808920上有老下有小的中产家庭如何理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钟女士今年35岁,。家庭年收入60万元(税后),夫妻双方均有基本的社保。目前有两套房子,一套价值150万元(自用),一套价值80万元(用于投资,每年租金收入2.4万元)。钟女士平常比较注重理财,对股票
钟女士今年35岁,家庭年收入60万元(税后),夫妻双方均有基本的社保。目前有两套房子,一套价值150万元(自用),一套价值80万元(用于投资,每年租金收入2.4万元)。钟女士平常比较注重理财,对股票、基金、债券及货币型基金、人寿保险都有关注且有投资,总额(含寿险保单现金价值)约40万元。公积金及其他资产约10万元。 目前钟女士家庭每月基本生活开支0.8万元,住房按揭0.3万元,孩子教育0.3万元,娱乐消费0.2万元,保险费0.3万元,其他开支0.3万元。信用卡透支月均额度为2万元。钟女士对于未来的养老生活要求较高,同时十分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孩子的教育。
根据钟女士家庭的资产状况及投资偏好,姜丽娟高级经理作为中意人寿专业认证授权的综合理财服务专家,运用中意最新升级的一站式综合理财在线服务平台&&&财E通2.0&进行了全面的理财分析,最终给出的方案及建议如下: 一、资产状况分析及调整建议 1、您目前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资产,综合偿债能力较强,财务安全性高。 2、您目前拥有的投资性资产占较低,影响了资产的整体收益。可以考虑改善资产结构,建议增加投资性资产,使其在家庭净资产的占比达到50%为宜。 具体方法为: 1、进一步合理控制消费支出,以增加结余用于投资性资产;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释放全部或部分住房公积金,从而稳步提高投资性资产。 3、可适当选择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但收益更高的工具,以改善家庭财务的收益性。 二、理财目标及理财工具建议 1、自身养老金及孩子教育金:两者属中长期理财目标,对理财工具的安全性、期限性要求较高,建议采用基金定投、年金保险、专项储蓄、房产投资等; 2、健康保障:因自身工作压力较大、孩子较小,作为主要家庭经济支柱之一,建议借助专业教练订制合理的健身计划,向专业人士咨询合理的饮食及作息计划并坚持执行;同时增加大病保险的额度至100万元。 3、您的在不影响家庭的情况下,未来选择适当时机增加债务额(信用卡、公积金贷款购买学区房等),利用财务杠杆使资产结构更为合理。 综合以上建议,客户最后在咨询了各行专业人士的建议后,选择了以购买学区房、基金定投、人寿保险、增加信用卡额度等方式进行家庭综合理财。 其中,客户在中意人寿购买了10万元/年,5年交的一生真爱年金(分红型)保单,作为两代人的养老储备和孩子的教育储备,实现了一张保单、两代受益;另外为自己和先生购买了50万元保额的大病保险附加2万元/年的住院医疗保险作为健康保障,在两位家庭经济支柱步入中年之前转移部分大病风险,确保家庭的稳固安康。
[责任编辑:王天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有老下有小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