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族王国纪元统帅天赋值,天赋值和魔力应该给谁

  第二章 思维类型的先天和后天  第一节
概说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能看出思维的二个系统:一是思维系统,二是储存记忆系统;两个平台:一个是思维记忆,一个是虚拟自我。思维系统的作用就是对信息进行概念化。所谓理解就是概念化的完成。概念化的过程有三种方式,一是综合,二是分析,三是经验。  关于综合与分析的含义,我们采用康德的说法:“按其内容,它们或者仅仅是解释性的,对知识的内容毫无增加;或者是扩展性的,对已有的知识有所增加。前者或以称之为分析判断,后者可以称之为综合判断。”(《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8页)  黑格尔的说法也差不多:“综合方法的运用,恰好与分析方法相反。分析方法从个体出发进展至普遍,反之综合方法以普遍性为出发点,经过特殊化(分类)而达到个体(定理)于是综合方法便表明其自身为概念各环节在对象的发展。”(见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80版413页)  综合是对信息再加工,其内径有透视性能够以所知知所不知,其外径有预测性,能把相关的信息统合,因而产生预测性。  分析是把一定范围内的信息进行明确和分解,其内径如剥祘,一层层分解,使不清晰的信息清晰起来。其外径是明晰各种关系。因而能将事物分门别类。  我们这里所指的经验是指以储存记忆中已经形成了概念的信息来对新的信息进行概念化的过程。这类思维类型往往心理成份较重,以虚拟自我为思维平台的可能较大。  我们的思维系统进行综合或者分析是以信息的什么性状为基础显然是不一样的。现实中我们能明显观察到的人们的主要的思维基础单元应该是两种,一种是以概念为基础的,一种是以知觉为基础的。  知觉我们理解为知识与感觉,这里面有知识的成份也有感性和直观的成份,有客观的成份也有心理的成份。  这样我们就能把人类的思维类型分为二大系,七个类型。即:概念系和知觉系二系。概念系为:概念综合类、概念分析类、概念经验类;知觉系为:知觉综合类、知觉分析类、知觉经验类。还有一类是以虚拟自我为主体的情感类思维类型,共七类。  所谓思维类型,实质上是指人与人之间有类的差别的大脑思维过程中在相应生理环境中的总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具体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后天可以学的,而思维类型则是先天就基本定型了的,只能加强和一定程度的改变,很难通过学习得到的。  但这也并不是说具体的个人就是具体的完全的某一类思维类型的人,实际上每个正常的人都具备的不只一种思维类型,只是主要的思维类型是个人最主要的思维方式,是个人行为的最根本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对事对物在思维上的类的区别。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绝大多数时间里也是用的知觉经验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事物来理解事物的,只是在比较复杂的时事上他们惯于用概念去把握。而知觉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几乎不会在复杂的事情上用概念去把握事物。但在简单的事情上也一样能够进行概念综合去把握事物,这是这类人能够进行学习的关键。无论是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还是概念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对事物不但要知其然,并且也要知其所以然,而对于知觉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来说知其然就行了,复杂的问题不一定要知其所以然。知道飞机会飞就行了,至于为什么会飞,不是他们关心的事。一元二次方程大家都会解,但这个解法是怎么由等式变形来的,只有分析类和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才会去想,经验类就不一定会去想。体现在学习上,分析类和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都是主动学习型的人,而知觉经验思维类型的人是被动学习型的人。另一个方面,也就是情感的感受上,正好相反,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是主动感受型的,他们的一生都可以看作是在追求心理上的满足上。概念系的人相应来说对情感的感受要被动一些,他们往往是理智胜于感情的人。无论是我们古人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其主要著作《形而上学》开篇第一句就说的“求知是人类的本性”,都只能用在分析类和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身上才是准确的。对于经验类人来说寻求刺激的本性可能比求知的本性要强。  下面我们就分析各种思维类型先天的不同和后天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先天素质与后天知识和教育  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实际上是还没成熟,大脑在出生后还将生长和分工:  “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是胚胎,这一胚胎生活了九个月左右。假如妇女在婴儿‘应该’出生时再生产,孕期在达一年半。”(见斯蒂芬?杰?古尔德著《自达尔文以来》海南出版社2008版45页)  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类的大脑的问题:  “在多数哺乳动物中,脑的成长完全是胚胎现象。但是由于脑绝不会长得很大,出生是便不会有问题。在脑大的猴子中,生长是延缓的,以利出生后脑的增大,但相应的孕期并不改变。然而,人类的脑太大了,若要成功出生的话必须有另外的策略——相对于整个发育,孕期缩短,当脑只占胎儿体积1/4时,就要分娩。  我们的脑大概已经达到了增长的极限。我们进化的最优越特性的进一步发展终于受到了限制。除非女性盆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根本的改变,否则我们要出生的话就不得不保持这样的脑。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利用我们的巨大的潜力,愉快地学习如何去做事。”(《自达尔文以来》48页)  人出生时大脑还将同环境所给的刺激和本身的分工一起展开。  “正如在狼孩身上看到的,如果大脑的某些细胞在这一关键阶段未被激活,它们以后也就不会正常运转。如果一个孩子生下来眼球晶体不透明,却没有立即做手术,么即使他以后再接受白内障手术,也永远看不到了。这是因为眼球与视觉神经的连接没有被及时激活。有些天生的盲人,由于进行手术的时间太晚,最终在绝望中自杀。他们能看到,却无法辨认理解所看到的事物。”(见《超级人脑——从异赋到天才》罗贝尔?克拉克著,李强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8页)  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由于失去了幼年的学习阶段,智力体现极其低下:  “在所有关于野兽哺育孩子的资料中,在算英国教堂的印籍牧师辛格博士所发现的狼孩最著名,他的记载也最详细。  那还是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的一座米德纳坡尔小城,人们经常见到一种‘神秘的怪物’出没于附近的森林。往往一到晚上,就有两个‘仿佛具有人形,用四肢走路’的怪物和两只小狼,尾随在三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母狠,赶跑了两只公狼,在狼穴的深处发现了两只幼狼和两个裸体的小女孩。这两个小女孩,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随后,她们被送到米德纳坡尔孤儿院去抚养,被取名为卡玛那和阿玛那,年小的阿玛那一年后死去了,而卡玛那一直活到了1929年。  起初,女孩用四肢爬行,慢走时用手掌、膝盖着地;如果快走时,便半屈着腿,用手掌和脚掌着地;奔跑时,也采取这种姿势。她害怕强烈的光亮,在黑暗中却很自在,也会辨别方向。她的视力适应于夜间生活,只在晚间出来走动,白昼就蜷缩在屋角睏觉,要不就脸朝着墙蹲着。她寻觅食物时,凭嗅迹追踪。  她常常撕破衣服,摆脱毛毯,扔开被子,既使天气寒冷她也不怕。但是,她怕水火。给她洗澡时,便竭力挣逃。她用舌头舔饮生水和流汁;只吃放在地板上的生肉,从来不吃任何人手里的东西;她啃骨头也能不用手来帮忙。  卡玛那对阿玛那怀着深厚的感情。她俩像小狗一样,互相偎倚着睡在一块。阿玛那死时,卡玛那流了眼泪,而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十天过后,她还经常嗅阿玛那生前常到的那些地方。可是对于其他的人却怀着敌意,要是有人在她吃食时靠近她,就咆哮起来,显出凶狠的样子。其他孩子也引不起她的兴趣,虽然在开头几周,一个只会爬行的婴儿曾使她发生兴趣;但后来,她又抓又咬这个婴孩,弄得这个孩子再也不敢和她接近了。她对小狗很感兴趣,同它们一块戏耍,同在一个缽子里吃东西。  刚入孤儿院时,每天晚上她像狼一样嚎叫许多次,并竭尽全力找寻出路,以便逃回丛林。  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大的功夫,可是使卡玛那‘恢复人性’的工作仍然拖得很久。不过,总还是有了一点成绩。两年以后(1922年)她才会直立,还得有人扶着。到1926年她已经能够单独地直立行走了,但是还不会跑,当她想走得快些的时候,仍像从前一样,四肢并用。至于在学习语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成效可言。  四年以后,卡玛那只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仅仅学会了6个词;7年之后,也只学会45个词,并勉强学了几句话。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中,卡玛那喜欢并开始适应人类社会了。人类文化的习惯取代了以前野兽生活习惯。她已经习惯于晚上睡觉并开始害怕黑暗了;她吃东西用手拿着,喝水也使用杯子;时钟报时也理解成作息的信号了;她心里想的工作、游戏和休息也大致和同伴小朋友一致了。每天早晨4—5时,同大家一起穿衣洗澡;早6时,同大家散步并用二三个字断断续续的讲话;早7——8时,做礼拜并用颤抖的声音唱赞美歌;早8时到正午,给人家干杂活,照料小孩,缠在辛格夫人身边形影不离;有时能独自一人在室内游玩,荡秋千,还能从晾好的衣服中拣出自己的去熨平------。但是,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她根本不能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相比。卡玛那的智力在刚被发现(八岁)的时候,只相当于六个月的婴儿;快到十五岁时,相当于两岁婴儿;她在十七岁那年死去了,当时才相当于四岁小孩的水平。”(见胡德辉等编著《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81-83页)  从这个狼孩的例子我们能看出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同后天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婴幼儿大脑的正常发育需要社会的参与,智力的发展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有决定性的关系。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分工的时期,一旦这个时期没有得到引导与训练,这个幼儿将永远不会有正常的智力。  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能看出幼年教育的重要性:  二岁以下的小孩,如果因特殊的原因大脑被切除了一部分或者甚至是半个大脑,也能正常成长,其智力与行为与一般人不会有明显的差别。但如果是成年后大脑受到损伤,会因损伤的部位而引起相应的行为能力丧失,难以恢复,年龄越大情况越严重。  脑伤与脑的可塑性  对脑的伤害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孕期母体内的有害物质,在围产期当生产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婴儿期及后来所遭遇的事故,疾病或伤害都可以导致脑损伤。对这样一个重要器官的损伤必须非常重视;但由于脑细胞无法再生,唯一的希望就是一部分细胞可以担当受损部分的功能。但这样的可塑性究竟有多大程度上是可能的?  脑的各个部分是否有各自专门的心理功能,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争议的问题,而且至今没有定论。毫无疑问,某种定位的确存在;例如,语言主要依靠左脑皮层,而空间能力依靠右脑皮层。那么,如果这些作为基础的皮层受到损害,这些功能会怎样呢?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但不完全——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因为幼儿童的脑损伤往往会比年长儿童恢复得好。它还取决于脑损伤是双侧还是单侧,以及受到影响的具体心理功能本身。  脑发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Goodman,1991)。  1.产前和婴儿早期。在这个时期即使是双侧损伤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恢复——至少就具体功能而言。未受损伤的部分会担当它们通常不会负责的功能。可塑性在这一时期最强,神经元的重大重新组合仍有可能。  2.儿童期到青春期。单侧损伤的恢复仍很有希望,但双侧的损伤则不然。功能从一个半球到另一半球的转移尚有可能。例如当左脑受损,右脑可以“重修”语言功能。  3.成人期。由于神经元的组合不再像以往那样富有弹性,此时单侧和双侧损伤都可能产生永久性缺损。例如,在左脑受损后,多数成人都无法完全恢复语言功能。可以料想,这是因为右脑已经太专门化而不能担负本职以外的功能。但某种程度的恢复仍然是可能的;即使是少年期以后,脑也并未被完全定型,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C.Nelson和Bloom,1997)。  一般来说,年龄仍是最重要的治疗依据。但是,很大程度上治疗还取决于受到影响的究竟是具体的能力(如语言或视觉——空间能力)还是一般智力。尽管早期脑损伤比晚期脑损伤较少导致具体的功能缺损,它们对一般智力的影响恰好相反:早期脑损伤更容易导致总体智力水平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神经元重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或无用连接(Rutter和Rutter,1993)。(见《儿童心理学》鲁道夫?谢弗电子工业版2010版69页)  但也不是什么都是后天来决定的,黑猩猩的幼崽出生后就在人的照顾下成长,同人生活在一起,无论长到多大也掌握不了人的语言,听不懂复杂的话。有人甚至把黑猩猩的幼崽同人的小孩放在一起生长,六个月前,看上去黑猩猩的幼崽还要聪明和动作学习更快一些,但再下来便看得出本质的不一样,人的小孩八个月就能基本听懂大人的较为复杂的语言,会与大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对大人提出自己的要求;而黑猩猩的幼崽终其一生也达不到这个程度,两者的聪明程度明显的看得出人是人,猩猩还是猩猩。  总起来说,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从两方面来完成的:一是社会环境给与的,二是从0——8岁我们大脑生理上的分工成长发育完成的,就是说人类的智力有社会的一半,也有生理的一半功劳,狼孩由于在大脑进行基本的后天建造时未能在人类社会中,因而他们在回到人类社会后其智力永远不能与正常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比,他们能学到的词汇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猩猩的水平上,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说:个人智力源于社会给与和大脑生理发育的配合。  人的大脑的发育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如英国的德斯蒙德?莫利斯所说:“婴儿出生时的脑容量只及成人的23%。出生后的6年间,儿童的大脑继续迅速发育,但是人脑的整个发育期大约要到23岁才能完成。”(见《裸猿》德斯蒙德?莫利斯著,何道宽译复旦大学2010版32页)  三岁以前小孩的关键是基本掌握语言。只要能掌握语言从智力上来说他以后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  小孩到了三岁以后,也就是到了进幼儿园的时候,一般性的学习已经成为可能。如果在这之前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没有在相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中成长,只要能基本掌握语言、掌握相对环境而言需要的行为规律和适应性,以可能性而言,那这个小孩以后的能够取得的成就不会比条件优越的小孩差,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从社会整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单从个人而言未必是决定性的,一个人如果要想在十多岁二十岁开始读书进小学,那他这一辈子能有多高文化很难说,从概率上来讲大多不会有很高文化。不过有些人就是在四、五十岁开始学一门学问也一样学得很有成就。这就要看个人先天的天资了。凡高25岁以前根本就没有画过画,后来也没有受过所谓的“科班教育”,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高更二十九岁才开始绘画;萧伯纳四十岁才写出第一个戏剧;柴科夫斯基也是二十九岁才创作出第一部作品;弗洛伊德四十岁才开始研究心理学;中国科学家童第周家境贫困十七岁才开始入学识字;数学大师华罗庚终身所得的最高文凭是初中。几十年来中国不断有人说华罗庚的成功在于他非凡的努力和过人的毅力,真的吗?如果一个人仅是“非凡的努力和过人的毅力”就能写出《数论导引》、《堆垒素数论》等被称为“华氏定律”的论文来,那要成为数学家也太容易了,无论你是什么天才,不努力肯定做不出什么成就来,但如果你没那一点天才,再努力也没用。万千世界永远存在大量的“非凡的努力和过人的毅力”的人,但能不能有所成就要看三个方面:一是是不是有天才,二是天才是不是用对了地方,三是机缘机遇是否被你碰上和抓住了。“天道酬勤”用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不一定对。  人类思维类型的形成究竟是先天还是出生后的数年形成的,这也是一个应该探讨的问题。因为小孩出生时大脑还在发育,那么在幼儿时就有意训练他的思维方式会不会取得成果?教育是不是能改变个人的思维类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个人的思维类型应是先天或者是出生后很短的时期内就既定了的。同一家庭成长的兄弟姐妹,很难看到有同一思维类型的倾向。就是同卵双胞胎据现在的研究其气质和性格的相似性虽然大大高于一般人但也只在百分之五十以下。天才的兄弟姐妹很少有天才的。  而婴幼儿时期如果刻意训练和教育是不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者增进某类思维类型现在还不得而知,估计意义不是很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小提琴家恩尼奇?苏祖基曾经试验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在儿童出生的头一年让他们听音乐,两岁时将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在他们耳边演奏;而且要求孩子的母亲也要学习一种乐器来支持他们。随后,儿童又每天接受繁重的音乐训练。这样的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乐器演奏者。他们中百分之五的人愿意以此为职业。可是,其中并没有出现一个音乐天才。前苏联在十年里组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果也一样,竞赛将各个国家的数学特长生聚集在一起进行比赛,但是他们中间并没有产生一个天才的数学家。”(见《超级人脑——从异赋到天才》27页)  问题可能还在于这种社会性的刻意的去培养所谓的人才,如我国目前还在进行的所谓奥数,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是危害,很多十来岁的少年的十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培养”上,这种培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也不会也任何好处。就是奥数考进全国前几名的又有哪个成了数学家?数十年来一个也没有见到!  但是针对不同思维类型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养,意义就非常重大,这对于培养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以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来看,过分的对小孩进行教育意义不大,特别是学龄前的所谓神童教育,绝大多数神童到十几岁后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大多都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更大的可能是这种过分教育一方面是对小孩的折磨,另一方面造成一生的心灵和智力上的伤害。人的大脑是有区域分工的,这种分工在学龄前还没有完善,过分地强行学些知识对大脑一定会有永远不能逆转的损害。特别是那种强行进行记忆训练,极其无知的所谓教育,如背圆周率,五岁前认识3000字等(现在中国还有这种协会和大量的类似组织专门教小孩背圆周率、背汉字、背英语单词等,真正的是谋财害智)我们知道,一个人体现智力能力的是分析理解能力,概念综合能力而不是记忆,就是记忆也是概念化记忆,直接的信号记忆如这种背圆周率、背单词的记忆只能损害智力,不会有任何好处。是把正常人训练成“雨人”的做法。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三节 把握环宇透穿就里——概念综合人生——形而上的天赋  能够用概念制造概念,这是综合思维能力强的人的先天素质。喜欢幻想是这种人经常性的一个特征。看过歌德自传《诗与真》的人都知道,歌德小的时候很多时间都在幻想之中,后来甚至到了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分不清他说的事到底是他幻想的还是真有其事。这样的人现实中常被人嘲笑,但深入一点想:一个人从小就充满幻想,经常性的用他所掌握的信息制造新的东西,几十年后他的思维能力、判断体系、知识结构会复杂到什么程度,这对于一个受到较高级教育的人来说,自然会有很大的野心。一个有野心的人不一定成得了什么大事,但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永远也成不了需要艰苦努力才能得到成就。换一个角度想,每次幻想都可以看作是一次过程较长的推理,都是一次创造,黑格尔说:“推理是概念和判断的统一性。”(见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薛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00页)这说明幻想也是一种必要的自我训练。  深邃的透视力往往是天才的专利,甚至会早于别的人几十年揭示出本质性的东西。  如果说脑筋能转弯的是分析类人的形象比喻,那么能看穿一层甚至数层迷雾的就是综合类人的比喻,透过现象看本质说起来容易,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看”得见的,而是一种顿悟,一种综合!黑格尔曾说:  “我们可以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去认识真理,而每一种认识的方式,只可认作一种思想的形式。我们总是首先通过经验去认识真理,但经验也只是一种形式。一说到经验,一切取决于用什么样的精神去把握现实。一个伟大的精神创造出伟大的经验,能够在纷然杂陈的现象中洞见到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理念是当前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并不是某种远在天外隐在物后的东西。伟大的精神,譬如像歌德这类的精神,静观自然,透视历史,能创造伟大的经验。能洞见理性原则,并把它发抒出来。”(见《小逻辑》87页)  这首先是要对整体的一种完全的把握。  无论是数字式的标记还是概括性的归类都表示了理解和把握,只有在这种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规律性的以所见知所不见,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我们透彻了一层层迷雾,洞穿一层层壁垒。无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门捷列夫的化学原素同期表,都是以整体把握为前提继而拨开迷雾透见真机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已经看穿了一层;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如果也是看穿了一层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话就不是一层了:“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98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以下内容参见《科学蒙难集》)这是个性格沉静,喜欢独自一人做事的女性。30岁那年,即1932年,麦克林托克在某些玉米粒中发现玉米色素显现着稀奇古怪的模式。遗传很不稳定,有时还出现一些斑点。对于缺乏洞察力的人来说,这些颜色的变化不过就会被看成是随机发生的自然变异。但是麦克林托克却从这种并不起眼的杂乱无章的小斑点上认定这是色素基因在某一特定代上“接上”或“拉断”。经过几年的思考麦克林托居然画出了某些结构基因的调节控制系统,并在1951年,在冷泉生物学专题讨论会上递交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向科学界提出遗传基因可以转移,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这被她称为“转座因子”。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体现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水平,是人类对生物奥秘取得的一个伟大的认识,解决了单细胞如何发育成机体的问题,解决了如何产生所有新品种的问题,甚至解决了癌细胞疯长的原理问题。何等伟大!  但是没有人相信她说的这一切,在她来看这一切都是很明了,很清楚摆在面前的事,别人不这样看,仅凭玉米的那几个斑点就解决了这些世纪难题,说明了的原因,不说一般人不会信,就是科学家们也没有一个相信,甚至说她是“百分之百的疯子”。十年后人们在细菌的研究中发现基因的转化现象,甚至是灭活了细菌的基因也能转到活的细菌中去。这时麦克林托克向科学家们疾呼自己的理论,但还是没有人信。又过20年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明显地证实了麦克林托克说法,自然也有很多人应用了她的理论,并在很多领域用这个理论把生物学、医学带入了新的时代。  “道是无情却有情。麦克林托克30年代初做出的发现、40年代提出的理论,到60年代末终于被重新提起,80年代初为科学界普遍接受。后来不久她的发现被列为人类最伟大的一百个发现之一。她走在时代前面四十年,同时也为此冷落奋斗了四十年。”(见《科学蒙难集》264页)30多岁时提出的理论,因这理论得到诺贝尔奖时已经83岁了。终身未嫁。  人的大脑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相反我们很多时候却能看见大脑的规律性,与别的事物的规律性也是一样的严格,对信息进行处理这种事情上也是这样,概念综合越深刻,需要大脑付出的工作量就越大。比如这种概念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间也一定会多于常人,对信息的需要也多于常人,因此在相应的时间内其记忆和分析理解能力不一定就比一般人强。他们有高度的归纳能力,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概念化的掌握,但这是最后的结果,这个结果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信息量才能完成,在没有完成的时候,他们对这个信息的把握比一般人更迷茫,就是在有很高的把握后要说清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一条定理的第一个证明往往会显得冗长繁复,这是可以原谅的’,爱多士曾这样谈论过他本人撰写过的一些冗长的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简明和富有启发性的证法就会应运而生。马克?吐温了解这种现象,他曾经向一位记者道歉说:‘我没有时间给您给短信,只好给您写一封长信。’”(见《我的大脑敞开了——数学怪才爱多士》美,布鲁斯?谢克特著,王元、李文林译上海译文2005年版第25页)  没时间写短信只好写长信,马克?吐温的这个话正说明了概念化程度越高,大脑要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问题还在于常人中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群体中的这种人,他们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使用着他们的天才,这就是那些发明家们,那些新工具和工作新方式的发明者,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只能是天命论或者是某些人的愿望,这种愿望会导致对社会的了解产生偏差。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这样的人非常的多,这也许是中国近代为什么会没有科学的原因之一。英国的亚当?斯密就不这样看,在他看来最下层的人同上层的人一样的聪明,这也许是他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来源和基础,一个看不起下层阶级的人,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更不会把社会的发展动力赋与下层劳动者。现在来看看他所说的:  “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种事物上,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会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个劳动部门所雇的劳动者中,不久自会有人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上的机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发明。他们从事于最单纯的操作,当然会发明比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论是谁,只要他常去观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普通工人为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最初的蒸汽机,原需雇用一名儿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有一次担任这工作的某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条绳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闭,原为贪玩想出来的方法,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大改良之一。”(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1996年版第10页)
  搞过民间文学采风的人都知道,民间的语言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就是文化不是很发达的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也非常的丰富多彩。他们的文艺、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都有其独到之处。这一定是这部分人的杰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看来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也认识到了他人的天才并不少见,他的这个“师”未必是指文化上的师,而是多方面的智者行为或思想。博学者未必是聪明人,没文化的人里面聪明人并不少。  中国上朔三千年历史,如果要举十个军事才能最高的将军,那么汉朝汉武帝时的卫青一定评得上一个,而他在领兵打仗的前几年还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家奴。就是这个家奴,打垮了秦始皇要修万里长城来抵挡的匈奴。尽管战功显赫,官至封候,其姐是皇后,但他一生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都很低调,可见他的头脑很不简单。  汉高祖刘邦也知道他人不可小视,他最得意之处、对自己能力的最大的体现也就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些猛士的力量在他看来与四海一样。  一个概念综合型的人在二十多岁时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是这种人,来至本书的建议是:一,你应该拥有相当的文化(不一定是文凭)二,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应毫不犹豫地买下,并且认真看完,钱对于这类人来说最好的用途就是买书。三,长时间的研究你感兴趣的某门学问或者科目。就是年龄已较大以前没有机会受到大学教育的人,也可考虑去研究一下古玩、历史等。这不是说要你在这方面做出成绩或者是在这些行业发财,而是这些东西才对你的胃口,你的人生才会有趣,生活才充实。钻井机要向着深深的地下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很难说是先天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个人的天才指向也各有不同,各人的天才也只是在特定的领域才会显露出来。  大器晚成是很多天才的表现形式,这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学科中容易见到,比如洛克就是,而在他们的天才还没有表现出来时往往不被人们看好:  “1662年,洛克在牛津的一名学生拟转学到剑桥,此一事件使人怀疑洛克的教学品质及管教能力,原来有一位住在Bath(此处风光明媚,是罗马皇后驾幸洗澡之处)的武士,十二岁时即入基督教教堂学寮拜洛克为师,4个月后即取得硕士学位,这是对贵族子弟的礼遇。这名学生叫做Sir Charles
Berkeley.隔年,其父突然要求将其从牛津转到剑桥的三一学寮,以便接受当时三一学寮名神学家Dr
P earson的‘完全教导’。这位孩子的父亲告诉洛克:‘我深深感谢阁下对犬子之照顾,我之让他转校,绝不可解释为我有意降低阁下良好声誉、阁下对我儿子的施教价值,阁下的虔诚,以及阁下管教学生的杰出条件。’但是此举总对洛克之教学成效有所伤害。只是事实胜于雄辩,这位学生转到剑桥后深感悔疚,他说:‘在此地我常常与剑桥的人争辩,应该优待选择牛津,然后才到剑桥。几乎每天早晨十时左右,没有一天例外,都有浓雾窒息着整个大学,这种现象,我相信会使师生笨拙及迟钝。’‘文字不足以表达我对阁下的爱、敬重太情感,自从我有幸认识阁下之后。’‘我透过一位女士请求家父,真想回牛津,但家父说已太迟了,因为都已安排就绪。’诸如此类表达对洛克教学之恩的文字很多。日写道:‘我人虽在剑桥,但就如同在牛津一般是阁下的学生,这一点我深感为荣。’日也有如下记载:‘时常听到学生提起老师的名字,颇为欣慰。’他还致信洛克,提醒他要按约到剑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牛津及剑桥这两所英国最古老的大学,校园环境非常类似。洛克的该名学生在牛津没有发现早上十点左右有浓雾遮了校园上空,‘窒息’了师生的灵感,却认定剑桥上空有此不利于教育的环境,可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不过,从上述资料出以看出,洛克的教学,还是相当成功的。剑桥那位神学名教授,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远不如牛津的洛克,只是洛克在当时还年轻,他在近六十岁时,才大量出版轰动学术界的著作。那位贵族不知洛克大器晚成,真是缺乏远见,并且有眼不识泰山。”(见台湾林玉体著《西方教育思想史》九州出版社页)  常见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对,这话一点也不错,但要看发的什么光了,爱因斯坦如果没有进大学,学物理,那他发的光永远不会是相对论的光;如果他父母没有钱供他上中学,那他大有可能也就在如何找饭吃的问题上发一点光了,我们不可能知道他是谁。因为他显然不是数学、文学等类的天才。  数学、文学等类的天才似乎不是大学能培养出来的。特别是数学家,他们的数学才能很像是业余爱好一样  “说起来似乎很奇怪,并非所有伟大的数学家都是学院或大学的数学教授。相当一部分数学家是职业军人,其他人是从神学、法律和医学进入数学界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甚至像不正派的外交官那样,为了他的本国利益而撒谎,有一些根本没有职业。更为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数学教授都是数学家。但只要想想拿着丰厚的薪金的一般诗学教授与在阁楼里冻馁濒死的诗人之间的鸿沟,我们就不会对此感到惊讶了。”(见E T?贝尔著徐源译上海科技教育版《数学大师》7页)  很多数学家往往是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他们的天赋。  很有名的数学天才布莱兹?帕斯卡十二岁时就开始重新证明欧几里得的几何命题,十五岁时就发表了他的帕斯卡定理。卡尔?弗里德里克?高斯,据说三岁时就能指出他父亲的计算错误。等等。这些天才也往往不需要多好的教育,自己就能成才。  魄力是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人和后面所要研究的概念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的专有特征!  成年人中最能体现概念综合类人的特征的是所谓“魄力”。魄力绝对不是后天能学得来的,也不是后天能培养得出来的。历史上所有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都是比较有魄力的人,这是敢干大事的、勇于干大事的人,问题在于这类人在决定干一件大事时往往有相当的盲目性,不一定对所要干的事有充分的了解,也不一定有明确的程序或者方向,甚至是在周围大多数人的反对下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在各阶层、各种文化层次的人群中,这种有魄力的人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并且这个有“魄力”的特征十分明显。刘备和诸葛亮的差别是什么?刘备、曹操这类人首先要干的就是去拉一个山头,这是他们的魄力的体现,他们都是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而诸葛亮、张良这样的人凭感觉人们也知道他们不会拉一个山头。诸葛亮、张良都是概念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  概念系的人看来都是敢干大事的人。不一样的是概念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不会干于人先,而是早有样版、并且精心研究、长期准备,对于所要干的事的方方面面都相当了解,对于成功的可能性有数字上的把握性,体现出的是一种计算上的把握,而不是魄力;而概念综合类和概念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往往更多的是心理自信上的把握,体现出的是一种魄力。  概念综合类人的魄力的来源于他们的动态预测能力的先天本性。我们说,综合类人有两种能力:这就是预测和透视能力。有些人两种能力都有,有些人只有这其中的一种。这种先天的能力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强烈的心理冲动,这反应在行为中就是魄力。  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应该尽可能的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这是后天能够进行的学习和训练。优秀的科学家、政治家往往不只是概念综合能力强,他们的分析能力也比一般人强得多。从这一点看,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有其得天独厚的先天赐与。相比而言,概论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要想增强自己的概念综合能力却很难,因这是来自先天的较为独立的能力。而分析能力对于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来说是能够在后天进行训练、学习的,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那又要看其天资如何了。就是知觉经验思维类型的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
  综合类人与分析类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由于综合类人的思维记忆平台不如分析类人那样强大,或者说综合类人着重在于思维系统的综合能力上去了,因此综合类人也是很难同他讨论问题的人,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对于概念综合类人可能更是如此:康德的朋友哈曼曾经这样描叙过康德:  “康德的天分和他的存心一样伟大且高尚。他常常为偏见所驱策,但也可以放下身段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娇正,他惟一需要的只是足够的自我反省的时间。他喜欢讲话,不太有耐心倾听,谈到他的系统以及伴随的声名,他现在变得有点神经过敏而固执。”(见《康德传》曼弗雷德?库恩著,黄添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63页)  听不进别人的说法,固执已见,这都是概念综合类人常见的表现。而分析类人却能认真听别人的说话,跟着别人的思路讨论问题。  特别是政治家、理论家那里我们更能看到固执已见的人。  这类人还有一个特征是对当前的漠视,表现为“爱走神”,如亚当.斯密就是:  “从各种各样的消息来看,斯密爱走神的习惯在出国旅行期间有所改善,但是还没有完全改掉,因为在日玛丽.科克夫人写给她妹妹的信中说乔治.伦诺克斯夫人和吉尔伯特.埃得奥特爵士在拜访她的时候,正好碰到一起,然后谈及了‘那个和巴克勒公爵一起出国旅行的斯密先生’,在说了许多表扬的话之后,又说斯密是他们见过的最容易走神的人。吉尔伯特不提到,几天前戴默先生去拜访斯密,谈兴下浓时,斯密拿出一片抹了黄油的面包,把它揉成一团,然后放进茶壶里并倒上开水。在倒了一杯茶水品尝完了以后,便说从来没有喝过这么难喝的茶,‘我一点儿也不奇怪’,戴默先生说‘因为你不是用茶叶而是用黄油面包泡的茶。”(见《亚当.斯密传》183页)  这种笑话,在很多科学家、思想家的传记中都能看到,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这类人的思维记忆并不是那样的敏感。这是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所不会有的。  有些人满足于一知半解,有些人一定要寻根究底,这是人与人之间有区别的一个现象。一家几兄弟对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汇集起来才会形成个人之间的差异。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见《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荀子也说:“君子道其常,小人道其怪。”(见《荀子、荣辱》  同一本小说,不同的人看,得到的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记忆。其原因有二个,一是个人先天的理解能力不一样,二是各人的知识量和知识水平不一样。正如康德所说:“我们的直观总是感性的;就是说,它只说明我们是如何为对象所刺激的方式。但是我们也有知性。就是把感性直观的对象施以思维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任何一种都不能看为是优越其他之一种。没有感性则不能有什么对象给予我们,而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维。思维无内容是空洞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目的。-------知性不能直观什么,而感观又不能思维什么。只有从两者的联合作用才能有知识的发生。(《康德哲学原著选读》商务1987年版,韦卓民译39——40页)这就是说我们的经验的来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先天的认知能力(知性)和理解能力(悟性)。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能相应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一个人无论他的思维能力如何强,如果他不掌握初中的平面几何知识,他是不可能理解高中的解析几何的,这是后天学习的作用所在。但不能由此就说后天的学习决定我们的全部知识和能力,绝对不是!也许在学习基础的知识的阶段先天的能力难以显露出来,但在较高阶段的知识学习上就能看出个人先天能力是关键因素。能成教授的人很多,但在教授中能成学者的就很少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大。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授无论他怎样努力,怎样刻苦,无论他用多少年的时间他都成不了学者,他都不可能在他熟知的那个领域做出创见。能写小说的人并不少,现在的任何一个成规模的文学网站上,你要找上百万字的小说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往往这些小说的语言流畅、描写生动,甚至情节精彩,但是有价值的并不多。原因就在于这些写手缺乏天才的灵性。康德所说的:“构成天才的心意能力,就是想象力和悟性。”(康德《判断力批判》上163页)众多的写手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但缺乏天才的根本东西:悟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性”。灵性是悟性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个人的理解能力。能作曲的人可能更多,而且这类作曲写手往往都更认为自己有着伟大的天才,但很遗憾,真正有天才的作曲家人类一个世纪也只出几个。正如叔本华所说:“在曲调中揭露人类欲求和情感的最深秘密,这是天才的工作,而在这里天才的作用比在任何地方更为明显,远离着一切反省思维和意识着的任何企图,这就可叫作灵感。概念在这里和在艺术中的任何地方一样,是不发生的,作曲家在他的理性所不懂的一种语言中启示着世界最内在的本质,表现着最深刻的的智慧。”(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82年版360页)  战略家与战术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完全相反。  应该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很多方面是天才引领了前进步伐和开辟了道路:“因天才是自然的宠儿,人们把它作为希有的现象来看待;于是它的型范就对于别的优秀头脑带来学派,这就是说人们从他的精神创作里和它们的特性里所能引申出来的法则就构成教学的方法,那美的艺术成了模仿的对象,大自然通过天才给予了法则。”(《判断力批判》上165页。  很多种类的天才都是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这是他们的天赋,但是再好的天赋也只能体现在他对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加工上。有人认为这种天赋不用就会消失。如曾任苏联总参谋长的谢.马.什捷缅科大将就说:“预见性或称洞察力,是统帅最重要的才能之一,------各人生来具有不同的天资,如绘画、音乐、歌唱等天资,对于这些天资,如不发挥就会消失。(见《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谢.马.什捷缅科著,洪科译三联页)  会不会消失不知道,但没有应用的条件就体现不出来却是一定的。  第四节
翻手为云覆手雨,随机应变信如神——概念分析人生  有些人你要同他讨论一个问题也许是很困难的,他总是随着自己的思路走,听不进别人的话,这种人大多是思维记忆这张平台不够强大,别人的话很难进入他的思维内容里,自己的信息总是占着主要位置。与这种人相反,有种人总能理解你的意思,能很好根据你的意思同你讨论问题。这种人就是思维记忆这张平台很强的人,在他的思维记忆的空间中,别人发来的信息也是思维的内容,这就是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的特点。  概念分析类人:才思敏捷、聪明透顶、心细慎为,面面俱到、但也是敢做敢当的,并且也常有非凡的战略眼光。不过显然没有概念综合类人那样的魄力。这类人的预测力与透视能力大不如概念综合类的人,但其现实行为能力却远超概念综合类人。诸葛亮、张良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或者换一个概念来说:概念综合类是浪漫主义的,概念分析类是现实主义的。  前面我们分析过,分析类人的特点在于他的思维记忆功能强大,而思维记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它的信息提取功能,这就是说,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的记忆是很好的,至少提取功能是很好的,这从表现的现象来看便是反应灵敏、思维敏捷。  这就体现在一个人的判断能力的强弱上。我们对信息判断的过程无非就是一个以现有问题为前提,从我们的存储信息中找出相应能进行判断的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要找出某一问题的求解信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特别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记忆的提取功能不强的话,那这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就明显的不足。就会形成线性思维。
  康德对于判断力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把一般知性解释为规则的能力,那么判断力就是把事物归摄到规则之下的能力,也就是分辨某物是否从属于某个给定的规则之下。普遍逻辑决不包含判断力的规范,也不可能包含这种规范。因为,既然普遍逻辑抽掉了知识的一切内容,那么留给它做的就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对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知识的单纯形式做出分析性的阐释,并由此建立起一切知性运用的形式规则。一旦普遍逻辑想要普遍地指出,我们应如何将某物归摄到这些规则之下、亦即分辩某物是否从属于这些规则,那么这件事就只能再通过一条规则来进行。但这条规则正因为它是一条规则,就再次要求判断力的一个指导,而这就表明,虽然知性能用规则来进行教导和配备,但判断力却是一种特殊的才能,它根本不能被教导,而只能练习。因此判断力也是所谓天赋机智的特性,它的缺乏不是任何学习所能补偿的;因为,虽然学习可以为一个受限制的知性带来充分的、借自别人见解的规则,并仿佛将之灌输给这知性;然而,正确运用这些规则的能力却必须是属于这个学习者自己的,任何为此目的而试图给他定下来的规则缺了这种天赋都不能防止误用。所以,一个医生、一个法官或一个政治学家可以记住许多出色的病理学、法学和政治学的规则,其水平甚至足以使他能成为这方面的功底很好的教师,但在运用这些规则时却很容易犯规,这或者是由于他缺乏天生的判断力(虽然不缺乏知性),他虽然能抽象地看出共相,但对于一个具体情况是否属于这共相却不能辨别;或者也是由于没有从实例和现实事务中使自己在这种判断上得到足够的校正。这也是这些实例的惟一大用,即它们使判断力得到磨砺。因为在知性洞见的正确性和精密性方面,这些实例通常毋宁会对其造成一些损害,因为它们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充分满足规则的条件,而且还经常削弱知性力图普遍地、并脱离经验的特殊情况而按照其充分性来领会规则的努力,因而最终使人更习惯于把规则当作公式、而不是当作原理来运用。所以,实例乃是判断力的学步车,它是判断力上缺乏天赋才能的人所须臾不可缺少的。”(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第二卷导言 论一般先验判断力)  在大学里面学习成绩优秀的医学类学生,不一定就能成为好的合格的医生,要成为合格的好的医生关键在于他的判断力如何。判断力如何依我们现在知道的来看,与他的思维记忆的功能密切相关。  事实上,在人群中人与人之间分析能力是明显的不同的,这是来自先天的,后天能够进行的改变只是程度上的的改变,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分析能力,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的分析能力,但说要把任意一个人培养成一个分析能力超人的人的可能性不大,有些人不用培养生来就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多高的分析能力,就是在他从事几十年的专业上他的分析能力也不强,在遇见复杂问题时往往还不如一个初学者。  从表现的形式来看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把握事物间各种关系及相应变化的能力,换一个角度来年,也可以说是脑筋能转弯的人。他们很轻易地就能把很多事情反过来想。  各人的分析能力是不一样的,很多人的头脑是不能转弯的,叫做线性思维,有些人能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弯。如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心相对太阳而言有一个66点5度的夹角。能够理解这个问题的人其思维能力能够转半个弯,别以为大多中学生出来都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正解的应答,其实真正能理解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多。能够根据所学正确答题不一定就理解了所学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一个普遍的事情,不信问一问中学生一个小学生的题目:谁都知道除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这是小学生的分数题目,但要问“为什么”,我敢说百分之八十的初三学生不能在半小时内答出来。就是在高中理科生中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不能自已理解这个题,一辈子也不能。这个题也许要头脑能转一个弯的人才能自己作解,因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除1,因为1除以任何数这个数就变成了倒数,这样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而相对论也许要能转一个以上弯的脑筋才能理解。这与大多数人的学历没有关系,很多高学历的人其思维能力也不足以转一个弯。而在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中能转一个以上弯的人并不少见。很多骗子能想出很好的法子骗人,其文化也不高。只是这样的人没有考进大学一定不是学习能力问题而是别的方面出了问题。  在一流的科学家中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在很多方面也有他的特殊性:  “德国著名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在其1909年所著《伟人》(Grosse Mdnner)一书中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分为两种类型:浪漫派的和古典派的。就浪漫派面言,想法一个紧接着一个来得很快,而每一种想法都必须快速表达出来,为后一种腾出空间。按照奥斯特瓦尔德的说法,浪漫派是一类没有耐性的人,不能长久地特有一种观点。另一方面,古典派则主要注意去完善已存在的事物。他或她需要仔细考虑这些观点,以便将它们一个个恰当地串赶来并纳如科学思想的主体之中。古典派趋向于详尽无遗地研究一个主题。奥斯特瓦尔德评论道,浪漫派掀起革命,古典派则是平地筑高楼。”(见加兰?艾伦著梅兵译《摩尔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浪漫派是概念综合类人的写照;古典派正是分析类思维在头脑中占较大位置的人的写照。他们永远不能闲着的不是思维系统,而是思维记忆系统。“注意去完善已存在的事物,他或她需要仔细考虑这些观点,以便将它们一个个恰当地串赶来并纳如科学思想的主体之中。古典派趋向于详尽无遗地研究一个主题。”  中学教师最喜欢的学生是那种自己看看课本就能把这门功课完全掌握的学生。这对于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并且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就能表现出来,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每门功课都达到九十分以上不是一件高不可及的事,但对于很多别的思维类型的学生来说无论他怎样用功,无论有怎样好的家庭;怎样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他都难以每科达到九十分以上。很多学生对于学过的数学题都能解出,但在考试的时候老师一定会把形式变化一下,这变化过的试题与课堂上老师讲解过的题没有本质的不一样,但很多学生就会做不出来,这就是他们对这类数学题的变化关系把握不了的表现。一个合格的老师不能只是教学生怎样解题,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类问题的相应关系和变化。对于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来说,他们天生的就有自己能搞懂这些关系和变化的能力。  但是能搞清楚各种关系不一定就意味着能搞清楚概念性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评定他的第一任夫人所说的:“米列娃来到瑞士是由于她非常渴望学习,也非常聪明,她有天生的洞察力,但并不善于形成概念。”(见《恋爱中的爱因斯坦》151页)  康德也说:“一个具有灵活的概念的头脑并非总是一个透彻的头脑,常常倒是很肤浅的。”(见康德《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重庆出版社87年版26页)这也是概念综合类与概念分析类的一个区别,概念分析类人的头脑灵活,聪明,但其深度不如概念综合类为深。  以我国现在的高考主要是应试教育的现状来看,必然的,高考状元中这种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居多,这些人以后是很好的官员、教师、教授、电视主持人、企业的高管。但要成为学者、文学家、科学家或者各行业的领军人物的比例不大,其比例可能还小于高考中等段人群。一个高考状元要想成为学者,以后要想当院士,我想他首先是要从分析型思维类型向综合型思维类型转变,这种转型绝大多数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是他的大脑先天的布线决定了的。但有一部分有这种可能,因这个时候这些人年龄还小,另一方面进了大学条件环境变了,大学里面的学习环境应该说对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来说更有利,只是这种人想来不会很多。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来讲,这种转型不是什么好事情,对于个人来说很可能是悲剧。因为就是一百个百分之百的概念综合性思维类型的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也难有一个成名成家功成名就。已经有光明前途,美好人生的高考状元还去走那一条艰苦而前途难料,很多时候要靠机遇和社会环境才能成功的道路显然不太明智。当不了达尔文但可以当法布尔,无论是《物种起源》还是《昆虫的故事》都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写不出《红楼梦》但能写科普作品,传记作品,成不了沙士比亚但成得了司马迁。当不了韩信但当得了张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要强迫自己做不适应自己的事。
  本书欢迎下载,转发,但请一定要注明作者为汤凤林,否则将被诘难,严重的将引起诉讼。谢谢  第五节 魄力与自我——概念经验人生  有魄力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综合思维类型的人,他们能洞见先机,正确的将自己的事业把握在正确的轨道上,无论进退都能掌握得很好;另一种有魄力的人就是这种概念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而且如果其气质如果又是易于冲动的胆质性气质的话,那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只是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会遭到最后的失败。因为他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不强,难以抓住本质性的东西,因而会长期犯很低级的错误。历史上的本色英雄往往是这种人,如楚霸王项羽、三国时的关云长就是典型代表。  刚愎自用是这类人的一大特征。  经济学大家亚当?斯密对这类人有相当的认识: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才能总是过于自负,这是历代哲学家和道德家所说的一种由来已久的人类通病。但世人对于自己命运幸运的不合理猜测,却不大为识者所注意,要是可以这样说的话,对自己幸运妄加猜测,比对自己才能过于自负,恐怕还更普遍些。身体精神相当健旺的人,对自己的幸运总不免抱有几分自信。每一个人,对得利的机会,都或多或少地作了过高的评价,而大多数人,对损失的机会,作了过低的评价。身体精神健旺的人,对于损失的机会,很少作过高的评价。”(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等译,商务1996年版上册99页)  亚当?斯密所说身体精神健旺的人,显然就是胆汁质气质概念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这类人看上去总是很有精神,那怕是在生重病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类人的自信来自于先天,这是别的类型的人同这类人相处时不太理解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霍布斯也分析过人类的这类人的这种自信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强;也就是说,都认为除开自己和少数因出名或赞同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自己推崇的人之外,其他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因为根据人类的本性说来,不论他们承认有多少人比自己机灵,比自己口才好,比自己学问好,但却不会相信有很多人能像自己这样聪明。因为人看自己的智慧时是从近旁看的,而看他人的智慧时则是从远处看的。”(见霍布斯著黎思复等译商务85年版《利维坦》93页)  这类人的思维系统有着很好的概念能力,但他们的思维的平台主要是在虚拟自我也就是我们所说 “心”中来进行的。就是说他们的概念是以为经验基础的,超不出经验的范围(至少看起来是这样),这是很有魄力但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人。这类人同概念综合类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的概念能力只是对经验进行概括,不像概念综合类人是对经验进行综合后概括,甚至是对概念群进行高度提高的概念化。表现出来就是概念经验类人有魄力而不太有深邃的头脑,而概念综合类是有魄力也有心机的。  但是显然从理论上来说概念经验类人的感情要比概念综合类人要丰富得多,也要重感情得多。从爱因斯坦的生平来看,这人是不太重感情的,他的很多真系亲属甚至认为他很无情。这想来与概念综合类人的思维平台是以思维记忆为主有关系,理智往往能战胜感情。而概念经验类人正相反,由于他们的思维平台主要在虚拟感觉中所以往往感情占主导地位。但如果一个人概念综合类人,但他的内心又有着强烈的情感,这种人就是我们后面要研究的“情感人生”的人中的一种,这种人有些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但是这里有矛盾,因为他们的思维平台是以思维记忆为主的,因此这种人往往内心有着强烈的冲突, 这就是所谓天才与疯子相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也有一些人,如概念综合类人,能够在内心强烈的情感冲击下冷静地以思维记忆来思考,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可能就是这样的人。《红楼梦》的一个伟大之处是表现出了众多种人的众多种情感,而且往往是用很平常的小事非常朴素的语言表现了人类典型的情感。贾宝玉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集中体现了什么叫一见钟情。感人至深。  而概念经验类人由于往往是以虚拟自我为思维平台的,这类人往往也能写出很好的小说来,只是这些小说价值不大,但感情强烈。  我们经常能见到很多人自以为能成天才,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天才了,特别是在知识分子里这种人很多。这从大量论文造假或者想法在别人写的书上落下自己的名成第二作者的事就能看出来,一个真有一点头脑的人,根本用不着去造假去挂名吧。几乎是在任何地方你都能见到从骨子里看不起别人,自以为自己很不得了但又没有过人之处的人。这种人一定是概念经验类人,或者知觉经验类人。而概念综合类人是很实在和经常谦虚谨慎的人。只有在自己已经取得成就的领域上才会表现出傲视群雄的气魄来。  如果在做生意上,概念综合类同概念经验类的人有一个很好的分界,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会在生意不能再做下去的时候提前退出,甚至在很多时候具有先见之明,早早就全身而退,并且会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总结教训;而概念经验类的人很可能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从不认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人群中常能见到什么都懂的人,从小到大什么都懂,什么都行,老子天下第一。这类人的言行,往往是人们背后说笑话时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概念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一个表现特征。   一个人在有成就后无论他怎样狂妄,都是有道理的,这体现的是个人的素质而已,但什么成就也没有,凡人一个却狂妄至极,谁也看不上。这就不一定是素质问题而是头脑问题了。概念经验当然也包括概念经验自己,这类人掌握了一些知识或者有了一定的能力后,将自己陷入了自己的井底,孤芳自赏,还让人不能明白。有些人发表了一二首诗,就以世界最伟大的诗人自居;写了一篇什么价值也没有的小说就大宴宾客,甚至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每场选美比赛,你都能见到很多相貌平平的姑娘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美女;很多女性看了《红楼梦》后认为自己就是林黛玉;有些人住进了医院也不听医生的,甚至旁边人听起来他比医生还懂;进了大学不听老师的,认为有很多老师还不如他;这也许就是这类人的一个特点。自信只能是行为的动力,比如某人要想写一篇论文,他应该有能写好的信心,这种信心是他写论文的动力,但把信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只能说明这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体系都只是经验综合类的,而且是自我经验。这类人的问题出在思维能力上多了一点概念化的能力,但却以经验和自我为中心。这类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很可能成为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一辈子什么事也做不了的人。心理学书籍中常说有些人终生的人格不成熟,可能就指的这种人。对于这类人来说个人素质修养非常关键。人有时候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却很难,但战胜不了自己就什么事也做不了。  概念经验类思维类型的人如果能摆脱自我,自我修养到较高的文化素质,那么做出超凡的成就是很有可能的。  第六节 知觉综合类思维类型——形而下的天赋  歌唱家、画家、棋类高手、优秀演员、发明家都是知觉综合能力强的人。  我们前面分析过,综合类人的特征是要不有预测能力,要不就有透视能力。知觉系的人不是在概念上有这两种能力,而是在直观的空间上具有这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又要分静态和动态的两种。  A
静态预测类知觉综合型:棋类高手、雕塑家、画家、建筑设计家  别以为下围棋是计算能力强,能算很多步就能胜,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那么一点预测能力无论你能算多少步都没用。
  本书欢迎下载,转发,但请一定要注明作者为汤凤林,否则将被诘难,严重的将引起诉讼。谢谢  现代的计算机能算无数步,但难以与只能算五、六步的人对弈。总有一天人类能造出计算水平很高的计算机来,它几秒内能算完全部围棋需要的步数,那么就没有人能下赢它,就像没人能算得赢计算机一样。两台这种计算机对下的结果是平局。(不过也许这不能考虑所用时间差异的因素。)但是计算不带有人类的预测因素,人类是不能计算那么多步的,下棋水平的高低有计算的因素,主要的还是那个预测的因素,那才是智能的表现。正如“深蓝”的设计制造者许峰雄在他所著的《“深蓝”揭秘》一书的序言中所说的:“‘深蓝’是没有智能的,它只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工具。”(见许峰雄著,黄军英等译〈“深蓝”揭秘〉上海科技教育2005年版)  棋类高手、雕塑家是空间预测能力强的人;画家是空间透视能力强的人。  你的小孩如果下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是很好的事,但你不要以为你这小孩会在别方面也同样会超过别人,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棋类高手在别的方面也是同样的高手的人。正如我国汉代人所说的“行一棋不足以见智”。(见《淮南子.说林训》)  我国古代对于棋类的看法与现代的看法不一样,琴、棋、书、画,古代人们认为其作用是“修身养性”的,而到了近代把棋类看作能启智的工具。这里面有功利性,特别是现在,各棋类教习机构,无不把棋类作为启智工具来宣传,似乎小孩学一下下棋就会变聪明很多,看来每天都有不少人上当。一个小孩无论他的知觉综合能力得到怎样的加强,他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很难也会得到加强,是不是反而会压制了他的别的方面能力就很难说了。如果是一个本身先天知觉综合能力就不强的小孩一定要他去学下什么棋,那一定是浪费时间。  棋下得好不好是天分使然,大多数人无论怎样努力也下不好,这不等于这些人的头脑就不行。苏东坡自认为自己平生有三不如人,其中之一就是下围棋不如人。明朝谢肈淛所著的《论棋》就说围棋:“以为难,则村童俗士,皆精造其玄妙。以为易,则有聪明才辨之人,累世究之而不能精者。”  另一个角度来说,下棋是需要计算的,那么数学家应该都能成棋类高手吧?正好相反,至今没有发现数学家中有棋类高手的,也没有发现棋类高手中,数学很好的。日本那么多围棋九段高手没一个是数学家的。原因在于这是两类不同思维类型的人。数学家有二种:一种来自概念综合类的概念数学家,如牛顿就是这类人;还有一种是来自概念分析类的分析数学家,如我国的陈锦润就是。就是说数学家来自概念系,而棋类高手来自知觉系,相差甚远。  我国北宋的沈括也应算是一个数学家,此人对围棋兴趣是很大的,就是他第一个计算了围棋的着数是10的172次方。他那个时代是从朝庭到民间都重视围棋的时代,但沈括终其一生也没有下好围棋。他的同时代人张耒所著《明道杂志》说:“沈存中甚好弈棋,终不能高。尝著书论棋法,谓连书万字五十二,而尽棋局之变。然余见世之工棋者,岂尽能用算工此数。有不分菽麦,临局便用智特妙。而存中欲以算数学之,可见其迂矣。”  “甚好围棋,终不能高”,不是不想高,是他的思维类型让他高不了。他想用他的方式去学好围棋,结果是遭人讥笑。  我们说过不是每个人都是单纯的一种思维类型,那么概念系的人有一点知觉综合能力也是有可能的,这样来看数学家中也应会有棋类高手,只不过概率上很小而已。  反过来道理也一样,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概念系的人,很少有在行棋、画画、音乐、雕塑等方面有过人造诣的。爱因斯坦一生几乎都在不停的换地方,随身的物品很少,但有一把小提琴没有离开他的身边,他也经常拿出来表演,不过从来没有人赞赏过他的小提琴的演奏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先天的布线,概念系的人对于琴、棋、书、画这类技艺的学习都是很困难的,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上的代价才能达到一般水平。由此可见如果你一定要你的小孩在琴、棋、表演、武术、画的某一项上出众拔萃的话,那就要看他是不是知觉系的了,如果他恰好又是概念系的,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并且可能给小孩带来终生的心灵上的损害。  宋徽宗的瘦金体字和他的画都是人类艺术的精品,但当了皇帝成了政治家,这就是要知觉系的人去干概念系的人干的事,自然是干不好的,最后做了亡国之君,还做了俘虏,辱死他乡。  王羲之也是知觉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他在给扬州刺史殷浩的信中说:“吾素自无廊庙志。”在《此郡帖》中对于自己所治的郡县说:“独坐不知何以为治,自非常才所济,吾无故舍逸而就劳,叹恨无所复及耳。”从这里可以看出知觉类人的天性,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治好这个郡县,于是叹恨自己不去过安逸的生活却来当官过苦劳的日子。王羲之是个聪明人,后来他辞官归隐山林,研究书法过他的安逸日子去了,这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王羲之个人来看都是正确的。中国历史上多一个庸官少一个庸官没什么关系,但多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却是中国文化难得的财富。  中国的书法是中国历史中的一突出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一流画家中很少见概念系的人,但在一流书法家中却有不少概念系的人物,如唐宋八大家几乎都是书法大家。其原因很多,值得专题研究,但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练好书法往往而要几十年时间,王羲之生在书法世家,从五六岁学书法到他的书法成熟时已是四十岁以后了,苦练了三十多年。宋代的姜夔据他自己说他临练了二十年《兰亭集序》“皆无入处”,无数的文人墨客练了一辈子也没有入门。就是一流的书法家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李煜在《书述》一文中就说:  “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顏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可见我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之深之大之广,之难学。  在人类的文化现象中,诗词是概念系和知觉系的人都能取得成就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据笔者所知,只有中国书法也是概念系和知觉系都能取得成就的文化现象,这是值得研究的。尽管总的来看还是以知觉系的人为主,概念系的人比率很小。
  本书欢迎下载,转发,但请一定要注明作者为汤凤林,否则将被诘难,严重的将引起诉讼。谢谢  画家是知觉综合类的人。其天赋的静态综合能力是能不能画好画的关键和前提。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画家。天赋高的能在年青时成名,而天赋差一点的就要经过艰苦的很多年的努力了。典型的是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请看齐白石的学生李苦禅的一段话:  “李苦禅先生曾说:‘写意大师里,青藤能力、才气大,八大作性强,石涛悟性强。白石老师相对他们来说天分有限,但功力最大。他一生每天早6点就画,而后除了在藤椅上略休息一会儿和吃两顿饭以外全在画。天黑了,点上大洋蜡再画……从不在庸俗事情上浪费时常。他也不大生病,寿数长,一生一个劲地干,实在是‘勤能补拙’的典范。天才是有的,但不能等待,要磨砺,要苦练以助天才。齐老师一辈子每早到晚的画,到70岁以后才显出天才来。故悲鸿先生对我说:‘白石如六十而殁,淹没无闻。’”(见徐志兴著《写意画大师李苦禅及其艺术》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124页)  好在齐白石活了九十多岁,尽管一生刻苦画画,如果活不到七十岁岂不是白白刻苦了,可见天赋之捉弄人。而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名列中国十大名画的《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画这幅长11.9米长的名垂千古的画时才十八岁。  无论是齐白石还是王希孟都是有天赋的人,如果没有那一点天赋一切努力也许都没用。这点天赋依我们的看法就是知觉综合能力。正如丹纳所说的:  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就是说艺术家在事物前面必须有独特的感觉: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特殊的印象。换句话说,一个生而有才的人的感受力,至少是某一类的感受力,必然又迅速又细致。他凭着清醒而可靠的感觉,自然而然能辨别和抓住种种细微的层次和关系:倘是一组声音,他能辨出气息是哀怨还是雄壮、倘是一个姿态,他能辨出是英俊还萎靡;倘是两种互相补充或连接的色调,他能辨出是华丽还是朴素;他靠了这个能力深入事物的内心,显得比别人敏锐。而这个鲜明的,为个人所独有的感觉并不是静止的;影响所及,全部的思想机能和神经能受到震动。”(见傅雷译丹纳著《艺术哲学》人民文学1983年版27页)  从丹纳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有些东西是来自先天的,后天是学不到的。  毕加索学画画是他父亲教的,他父亲只能说是一个靠画画还糊不了口的画匠。在毕加索十四岁的时候,由于都是在偏辟的小地方生活,他还没有见到过真正的画家画的画,但他掌握的技法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一流画家中也不是个个都能达到的:  “毕加索为唐.霍塞的朋友所作的若干肖像画,至今还保存着,这些画的风格显然已臻成熟,确乎是惟妙惟肖的画像。其中有一幅是为西班牙第一共和国政府的一个部长唐.拉蒙.佩雷斯.科斯塔利斯所画的未完成的肖像,这位部长是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油画上那个老政治家留两撇蓬松的八字胡,才华毕露,两眼炯炯有神,威严机智。画上笔触坚定有力,许多画家都满意地认为这幅画的技法达到了他终身事业的顶峰。”(见罗兰.潘罗斯著周国珍译《毕加索传》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毕加索这个时候十四岁,从上面引用的这段话就能看出,他从此以后已经不用在技巧上费功夫了。他唯一的老师;他的父亲已经自知自己不如这个儿子了。那么他的这些超人技巧是怎么来的的呢?这只能归因于他的知觉综合能力,这种能力让他无师自通。这就是天赋!  说到毕加索,有必要说一下他的另一面,他对数学的困惑。我们说过数学家属于概念系的人,我们没有在一流数学家里面找到绘画有成就的人,而画家里面也没有见到能把数学学好的人,有些甚至很差,毕加索就是。让我们看看十岁的毕加索:  “离开马拉加以前,唐 .霍塞就在为巴勃罗在小学里成绩不佳而忧虑,特别是在算术方面。他担心自己料想的不良后果会在这人地生疏的环境中产生。因为这里的老师都同他素不相识,不会讲交情。巴勃罗一直不爱上学,甚至最基本的读本、书写和算术都使他很伤脑筋,他总是急于溜到父亲的画室里,学习自己所喜爱的那门功课。  “唐. 霍塞认为必须想办法挽救他的儿子,并且使自己不致丢脸。他去找了一个很肯帮忙但做事马虎的教师,要他进行一次考试。萨巴泰对这件值得回忆的事情为我们作过一番叙述,后来毕加索自己也曾再次谈起,那真可说是又滑稽又有意思。面对主考老师,年幼的巴勃罗只能回答说,他什么都不知道,简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位很有耐心的老师一定要他写出四五个数字,但是就连这一点他也办不到,加上老师又叫他注意这注意那,使他更加神经紧张,心慌意乱。可是这位老师存心帮忙,把数字写在黑板上,叫巴勃罗照抄下来。巴勃罗所能做到的,确实只有这件事而已,他忘记了自己定数字的方法,只管高兴地按黑板上的数字一笔一画照抄,心里一直想着回去见到得意的父母时高兴情景,以及将作为奖品给他的那一支画笔。‘我要拿它来临摹小鸽子。’他抄完那行数字时,自语自言地说。但是他的事情到这里并没完结,这些数字还得加起来呢。幸而他发现那位老师一时粗心或者是故意在吸墨水纸上写出了正确答案,否则他又要给难倒了。巴勃罗立即抓紧时机,十分小心地抄下那个数字,完成了这道算术题。‘很好,’那位和善的老师说,‘你瞧,你明明是会算的,其他的问题以后再说吧。唉!我的孩子!干吗吓得这副样子?’  “唐. 霍塞担心他的儿子将来可能成为文盲(毕加索也曾对我说,他一向记不得字母的次序),这也许不无理由,不过当时官方并无明文规定,硬要他做父亲的叫巴勃罗读书。如果设想这种情况发生在今天,那就很有意思,因为现在孩子们为了将来谋个生活出路,不得不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强记一些知识,不管头脑能否吸收,结果可能是埋没了天才,徒然取得个及格的学校成绩;实际上,这是个发展失调的浪费了的人才。唐. 霍塞懂得,对于天赋很高的人,陈规旧套就不适用,不能因材施教便会埋没人才。”(见《毕加索传》041页)  本书十二万字左右,现寻求出版,有较强发行能力的机构 如有意,请联系:   汤凤林
手机:  E-mail:
  我国现代名画家张大千也有记载他的数学从小就学不好:  “同学们渐渐发现这个矮胖的‘乡巴佬’还有两下子,不但各门功课都很好,而且写字和画画尤其出色,这使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但有一门功课一直使他很郁闷,那就是数学课,无论怎么补考总是不及格。这使张大千很苦恼但又没有办法。大千晚年对子女提起时还不胜惋惜地说到‘要求精,我各门功课都很好,就是数学不及格!’”(见邵菁菁等著《张大千画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14页)  这也说明知觉系的人要想干好概念的人干的事也是困难的。毕加索的父亲不是一个合格的画家,但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和一个合格的教育家。这样看来这位父亲是一个概念系的人,所以当然也画不好画。尽管毕加索的父亲是靠当小学画画的老师来生活的。而张大千在读书的这个时候家境是很好的,学习条件也很不错,他自己也是很爱学习的,但数学这个概念系的人易于掌握的功课对于他这个知觉系的人来说学起来就困难了。  说画家的知觉综合能力就是体现在绘画中的预测或者透视能力上,这我们从毕加索1905年的一幅画中就能很有趣地看出来:  “毕加索有时为了要作一幅特别细致细致的肖像画,也会改变原来的习惯,而且通常对模特要求非常严格,这次就是这样。盖图德.斯泰因描述了她为自己的这幅肖像画做了八十多次模特的情形:‘毕加索稳稳地坐在椅子上,紧凑在画面前,用了一块只有灰褐色颜料的调色板,再和上一些灰褐色,就开始画了。’  “盖图德.斯泰因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只能归因于西班牙人与美国人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可是虽然那幅肖像使她很满意,但毕加索不以为然,以后也没有什么修改,可是‘有一天毕加索突然把整个头部涂掉,并且不耐烦地说:‘我再看这幅画时就看不到你了。’于是这幅画就这样丢下了,毕加索又回西班牙了’。1906年夏天故国之行历时数月。秋天回来后,他并没有看到模特,便又把头部画好,并将这幅完成的肖像赠给盖图德.斯泰因。她感激地收下了肖像,并表示非常满意。别人看了脸部那种严肃得像脸谱一样的表情,都大吃一惊,意见较多。针对别人的批评,毕加索说:‘大家都说她一点也不像自己的这幅肖像,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最后她总会看来跟这幅画一模一样的。’为证实这一点,盖图德.斯泰因终生把这幅画带在身边,逝世时把它送给了纽约市立艺术博物馆。这时大家一致公认这幅肖像和本人惟妙惟肖。这幅画至今还挂在那个博物馆里作为实例,以说明毕加索能够通过他的想象力观察家事物,而且比他面对一个题材时观察得更尖锐、更深刻。”(见《毕加索传》111页)  这是一幅布面油画,尺寸是100cmX81.3。在后来的1922年有人把盖图德.斯泰因本人叫到这幅油画前拍了一张照片。从这张对比着的照片来看,初一看你会觉得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画上的人要瘦很多,神情专注、精力充沛、尖下巴、瓜子脸;而盖图德.斯泰因本人却要胖很多,由于脸上肉较多,已成了圆的下巴了。神情虽严厉,但不专注。但是人的胖瘦是会变的,神情随着阅历、知识、岁月的增长也是会改变的。什么不会变,人的基本的骨格和能表现性格的神情不会变。毕加索的这幅画是以盖图德.斯泰因的基本骨格为基础的。而神情比她本人更为有神,这表现了性格。就只这张照片而言,如果我们长时间观察就会发现(笔者就注视了几小时)这幅肖像画比她本人还像她本人!这是一种神似,而不是形似。为了这种神似,毕加索对着盖图德.斯泰因画了八十多次。最后是在数月没见她的情况下凭记忆直接画出了她的脸部。  这就是绘画的伟大之处!也是画家的伟大之处!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觉综合思维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存在什么形象思维,所谓的抽象思维也应进行新的解释。以往说的抽象思维实质上指的是用概念进行综合思维的过程,但现在我们已能看见画家作画的过程是对知觉信息进行综合思维的过程,这同哲学家用概念进行综合的过程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依据的信息不同。这个过程也是“抽象”。这正如清朝画家郑板桥在《题画.竹》中所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郑板桥还有诗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廋,画到生时是熟时。”(参见《郑板桥画传》孙霞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156页)这个“冗繁削尽留清廋,画到生时是熟时”不是“抽象”又是什么?这个抽象的程度也一样能达到极高的境界,正如郑板桥在《乱兰乱竹乱石与汪希林》上的题款:“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毕加索也有相同的看法:  “谈到知觉这一活动,毕加索常常惊奇地发现,看与知之间大有出入。他认为单看事物的表面是很荒唐的。只看是不够的,靠其他感官的帮助也不够。若要通过知觉达到理解,其他思维能力也必须发挥作用。介于感官知觉与更深一层的思维领域之间,有一种观察力,不妨比作一只内在的眼睛,它能够富有感情地对看与感觉。通过这种想象的眼睛,即使在丧失了生理上的视力时,也能够观看、理解和爱,而且在外在的眼睛失明之后,这种内在的视力可能变得愈加锐敏。”(见《毕加索传》79页)  毕加索的这个看法更接近心理的实际,他已经感到了虚拟自我作用与知觉综合思维的作用了,某种程度上说出了知觉的这种“抽象”思维的体现和过程。  因此不论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还是郑板桥的《竹》还是毕加索的画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所不同的是《精神现象学》是概念抽象思维的结果,而郑板桥画的《竹》是知觉信息抽象的结果,同样精彩,同样伟大,同样能让天机流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是概念系的天才从小学画是不是能画出个名堂来,据我们手边的材料,这不大可能。如歌德,他是一个文学天才,这不用多说。同时他也是文艺理论家、政治家、天才诗人,典型的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现在留存下来的画有二千七百多幅。歌德的父亲是一个绘画艺术的热爱者,在歌德九岁的时候就想把歌德培养成画家,给他请了一个画师教了歌德四年的画画。歌德对于画画也很有兴趣,一直到七十岁时也还在画画。歌德终身都想画出伟大的画来:  “歌德对做一个画家充满了向往,他孜孜不倦于创作实践,即使他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也流露出来。他的维特不也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画家呀!人的内心的渴求的,总是不时地表达出来。一七七七年他在哈尔茨旅行时,就化名为‘画家韦伯’;一七八六年,当他秘密潜往意大利时,他对人称自己是‘画家约翰.米勒’。托名画家,这虽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它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对作为画家的热衷,是歌德潜意识的一种外化的表现。”(见高中甫著《歌德绘画》人民文学2004年版第5页)  但他画出了什么呢?有人这样说:  “戈特弗里德.凯勒就写道:它们‘根本就没有价值,尽管他毕生都在谈论他的这些练习。’凯勒对绘画艺术十分热衷,曾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因此他对歌德的绘画做出如此尖刻的评语令人感到惊异;德国印象派著名画家马.李卜曼(1847 ——1935)以一个内行人的身份,在谈到歌德的画时说道:‘歌德尽管付出了铁一般的勤奋和坚忍不拔的努力,依然是一个半吊子。虽然他学了该学的,也像其他人一样做得有好有坏;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画是出自歌德之手,那我们就几乎不会相信的。没有一丝独创性,而独创性是天才的首要标准;它们与他的独特的和无垠的幻想毫无关系。’”(见《歌德新绘画》12页)  由此可见天才也要受到他所属的思维类型的约束。歌德的画还有很多种说法,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就是歌德的画就是到了晚年,他画画的技巧仍然是不成熟的。可见概念系的人要学绘画是有一定困难,就像知觉系的人学数学一样。  虽然概念系的人也有不少画画的,但他们画出来的也许是丹纳说的这种画:  “他们的才具不在他们的艺术方面;他们是走错了路的观察家。宜于写小说或研究人情风俗,应当做作家而偏偏做了画家。他们注意技艺,职业,教育的特点,注意德行或恶习,情欲或习惯的印记。荷迦斯,威尔斯。玛尔累提,不少英国画家的天赋都画意极少而文学意味极重。他们在肉身上只看见人的精神;色彩,素描,人体的真实性与美丽,在他们作品中都居于次要地位。他们用形体,姿态,顏色所表现的,或是一个时髦妇女的轻佻,或是一个正派的老年监督的痛苦,或是一个赌徒的堕落,一大堆现实生活中的活剧或喜剧,全都含有教训或者很有风趣,几乎每件作品都有劝善惩恶的作用。严格说来,他们只描写心灵,精神,情绪;他们太着重这一方面,人物不是过火,便是僵硬;作品往往流于漫画,成为插图,用在彭斯,菲尔丁,狄更斯一派的牧歌或人情小说上再好没有。他们处理历史题材也着重同样的因素。他们不用画家的观点而用历史家的观点,指出一个人物一个时代的道德意识,表现;罗素夫人用怎样的眼神看她判处死刑的丈夫诚心诚意的受圣餐,表现鹅颈美人埃提斯在哈斯丁斯战场上认出哈罗斯德时的悲痛。用考古和心理学的材料组成的作品只诉之于考古学家和心理学家,至少是诉之于好奇的人和哲学家。充其量只起着讽刺诗与戏剧的作用;观众看了想笑或者想哭,像看戏看到第五幕。但这显然是一个越出正规的画种。”(见丹纳《艺术哲学》368页)
  当然这样的画价值不大,遇见这样的画家应该劝他去写小说。他们的天才不在艺术上,是“走错了路的观察家”。当然我们也可以列出一类画来,这类画叫住“概念系画家画”。这类画看来只能看,初学者千万不能去学。  黑格尔是比较激进的“天赋”论者,他说:  “艺术作品的基本特质,即形象鲜明性和感官性,必须与艺术家主体方面的天生气质和天生冲动的形式相适应,这些特质是以无意识的方式起作用的,所以必然要靠人类的天生资禀来掌握。才能和天才当然也并不是全靠天生资禀组成的,实际上艺术创造同时也是运用智力的自觉活动,但是这种智力却必须含有天生的善于创造画境和形象的本领。因此,虽然几乎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种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平,但是要想超过这个水平——这其实只是艺术的真正的起点——较高的天生艺术才能却是必要的。”(见《美学》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1979年版第一卷51页)  要按黑格尔的这个说法,毕加索的起点在十四岁以前,齐白石的起点在七十岁左右,而歌德、雨果、房龙这类人的起点其实是他们绘画人生的顶点。  知觉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对于日常地理也有相当的过人之处。很多人尽管开了多年车,但对于本地较复杂一点的去向仍搞不清楚,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开车走了很多次也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有些人无论再复杂的去向只要去过一次,就会非常清楚,甚至只要告知大致方向他也能找到,这种人就是知觉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天生的行车者,绝不会有爱因斯坦那样找不到家在哪个方向的事。  很多军事天才也是这种人,他们能把地形、地物应用到极致从而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这种能力不强的人根本不适应去做军官,那怕是一个小小的连长。什捷缅科曾说:“各种地形资料由司令部负责搜集,而统帅则应具备地形实感,善于从图上许多地形符号看到真实的大自然,而不是看到死的图纸。就是说,他一看到地图就能清楚地想象出真实的山脉、森林、河流、沼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不少人却具有这种才能。这种人在图上研究地形毫不费力,而且一下子就能看出地形的利弊。”(见《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第二部下册148页)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的高手也就是这种思维类型的人,有些人的广告设计简直出神入化,这些人的天赋不容小视。  B 动态透视类知觉综合型:发明家、天才演员  在技术性的发明中很多人就是知觉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这种发明是以个人的空间动态知觉综合能力为基础的。如果说围棋高手是知觉综合能力中的预测能力的体现,那么这些发明家就是知觉综合能力中的透视能力的体现。一个小孩的例子就明显让人清楚这种能力的作用:  “一天,一个叫亨佛莱.波特的少年被分派管理活栓,他站在机器旁边,扳完这个活栓再扳那个。当他在无奈的做着这种单调的工作时,却看到自己的小伙伴在下面的空地上玩得非常开心。他多么希望立刻跑下去与伙伴们一起玩耍啊,但他心里很明白,如果自己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一定会被狠狠的揍一顿。他怒视着那个可恨的活栓,突然,他看到一种曾经在眼前发生过一百遍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在两个活栓当中,当机柱下降到一端的最低点,需要打开其中的一个活栓,而当机柱上升到另一端的最高点时,则需要关闭它,而第二个活栓的操纵下好与第一个相反,亨佛莱虽然年龄很小,但头脑很灵活,这时在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骑统帅嘉文值得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