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sony蓝牙耳机的什么耳机

索尼的「妥协」之作 WI-1000X 降噪耳机用起来怎么样?这是我的体验 - 少数派
请选择你要投稿的专栏
索尼的「妥协」之作 WI-1000X 降噪耳机用起来怎么样?这是我的体验
0" v-cloak>
「妥协」一般不是一个好词,特别是用在科技产品身上的时候。
毕竟,科技在人们的直觉中就意味着前卫、突破、创新。在滚滚向前的科技潮流中,「妥协」很容易被当成落后和偷懒的同义词。但浸淫数码多年的老玩家也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前卫的,终究只在发布会和闪光灯中闪耀;而妥协的,才是真实世界中最可靠、稳定的日常伴侣。
入手 WI-1000X 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会买的是同系列的「降噪豆」WF-1000X。是的,与索尼今年同系列降噪新品相比,WI-1000X 既没有 WF-1000X 那样前卫的形态,也不像 WH-1000XM2 那样有前代产品的高口碑做背书,正像是一个夹在两者之间的妥协之作。毫无意外地,上市前多数的关注度都集中在了设计超前的降噪豆身上。
「降噪豆」WF-1000X
然而,正式发货后,很多人发现 WF-1000X 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声音延迟、蓝牙中断、续航有限等问题让不少原本准备「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的观望者却步,其中就包括笔者。相反,原本没那么起眼的 WI-1000X 反倒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颈挂设计、圈铁单元、10 小时续航的配置单虽然称不上惊艳,但也是相当平衡稳妥的配置。结果,WI-1000X 顿时颇为热销,一度还出现了断货和炒价的现象。走进十一月,随着供货逐渐稳定,笔者也终于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
那么,WI-1000X 的「妥协」,到底是技术制约下的无奈之举,还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呢?这正是我在半个多月的使用中试图找出答案的问题。
外观和佩戴
WI-1000X 的外观很容易描述,那就是一个「项圈」。但仔细观察起来,这个「项圈」所用到的材质是非常多样的。外侧,环绕颈部的部分是哑光的拉丝金属,而向两端延伸的部分则是磨砂质感的塑料;内侧,接触后颈部的部分采用了海绵填充加皮质包裹的设计——类似于自家头戴耳机头梁部分,而两端则仍然是塑料,但采取了类肤质感的处理。整体来说,做工维持了索尼一贯的水准,但美中不足则在于材质类型过多,近看有种拼凑而成的割裂感。
项圈使用的不同材质
WI-1000X 的按键没有采用常见的规则设计,而是直接将功能键的图形凸刻在机身内侧,在视觉上比较简洁美观,但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手感和盲操时定位的便利。
不得不说,虽然对 WI-1000X 项圈的尺寸有一些心理准备,但实际拿到手后,其强烈的「存在感」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首先,项圈非常坚固,自由缩放的空间很小,加之以金属外饰带来的视觉暗示,让人仿佛觉得稍微用力就会撅折。除了坚硬,WI-1000X 的项圈也很「粗壮」,特别是在两端处,由于加入了收纳线缆的凹槽,项圈向外凸出了一截,整体厚度达到了 1.5 厘米,相当于两部 iPhone 叠加的厚度还多。
这种壮实的结构设计必然会影响 WI-1000X 的便携性。第一次戴上这幅耳机时,我仿佛感到自己肩部长出了两个犄角,忍不住反复用手确认它们没有过分突兀,以至于在户外引来旁人注视。11 月的北京气温已近零度,怎么摆放这两个「角」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放在外套外面,未免显得不太整洁,还可能和围巾缠在一起;放在衣领里面,如果是开领的大衣倒也罢,如果是比较紧凑的拉链外套,就会觉得衣领里捂了两个弹簧,同样不太舒适。
另外,只要是蓝牙耳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适不适合运动」。然而,WI-1000X 机身重量是 71 克,相当于 Beats X 的三倍。这当然不会给颈部带来什么负担,但的确意味着它和「运动耳机」的标签基本无缘。在我的测试中,轻微的跑动就足以引发项圈的上下颠簸和左右晃动。加之 WI-1000X 并无增强耳塞稳固性和防水性的设计,可以想见,它是很难胜任任何具有锻炼作用的跑步运动的。
降噪和软件
当然,购买 WI-1000X 的主要动机还是为了它的降噪功能。必须承认,在降噪领域,BOSE 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标杆,但索尼其实也有着相当的迭代历史和技术积淀,去年一炮走红的 MDR-1000X 即是一证。因此,WI-1000X 的降噪性能是令我期待的。
实测中,在交通要道旁的人行道上,WI-1000X 能过滤掉汽车大部分的引擎噪音,但车辆高速掠过时的气流声还是较为明显;在地铁上,最主要的噪音来源——轨道的摩擦声有明显衰减,嘈杂的人声虽无法完全去除,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抑制。笔者手上没有 BOSE 耳机做对比,无法判断 WI-1000X 能在多大程度上追上前者在坊间「隔绝人世」的赞誉。但相比于索尼之前的有线降噪产品 ,WI-1000X 的降噪效果确实有明显提升。从直观的角度描述,开启降噪后,在这些嘈杂的户外场景中,我只需将音量在室内聆听时的基础上稍微增大一格,即可获得足够清晰的效果。
室内场景中,WI-1000X 的降噪功能也能发挥很大作用:家居环境中的微波炉、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都会发出噪音,公共餐厅中的喧哗声也很影响就餐感受,而这些噪音都可以通过开启降噪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个意外发现是,WI-1000X 的降噪对鼾声有奇效。)而且,相比于笔者之前试听过的其他降噪耳机,WI-1000X 的底噪非常克制,因此不会出现在安静场景中使用时,底噪比环境噪音还明显的情况。
WI-1000X 的降噪能力
此外,随着各家蓝牙耳机厂商纷纷开发配套的手机 app,索尼今年也追上一局,为新品耳机上线了 Headphones Connect。与其他厂商相比,这款 app 的功能不可谓不多:包括三种情景模式的切换及自动检测、多达二十级的环境音穿透等级设置、气压检测和调整、立体声定位调节、均衡器设置、蓝牙传输协议切换等等;各种开关和滑块足足排满了三屏的长度。
Headphones Connect app 的功能
可惜的是,这款 app 的实用性其实有限,因为它的设计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WI-1000X 最典型的使用情景,正是户外移动等用户的注意力和精力被其他事项占据的时候,这才需要蓝牙来解放双手、降噪来解放双耳,又从何而来额外的功夫去对着繁杂的设置精挑细选呢?
原本相对实用的风噪控制和人声聚焦功能也因此失去了意义——等你手忙脚乱掏出手机、打开 app 等待加载完毕、从一堆按钮中打开这两个功能,无论是风声还是人声很可能早就消散不见,只剩下你在原地瑟瑟发抖、一脸茫然。正因如此,在过了开箱后短暂的新鲜期之后,笔者就将这个 app 完全抛在一边,只通过机身上的降噪开关按键在降噪开—降噪关—环境音传统三种模式间循环切换。
蓝牙耳机一向被认为很难与高音质联系在一起,但 WI-1000X 的一大卖点恰恰在于其声音素质。根据官方宣传,它在硬件上采用了一圈一铁组合,并且属于宽频响范围的 Hi-Res 产品。这类似于同品牌有线耳机
上的配置,但不清楚是否使用了相同的单元。
WI-1000X 单元透视图(在官方图片基础上标注)
与笔者手上单动圈单元、但同属 Hi-Res 产品线的 EX750NA 相比,WI-1000X 的优势是明显的。相比于前者过分偏向下盘、略显浑浊的声音,WI-1000X 发出的声音明显更为清亮、均衡,动铁单元的加入更提升了高频部分的质量。当然,从挑剔的眼光看,蓝牙传输的声音还是不免有些「数码味」;这或许可以通过支持的 aptX、LDAC 等高码率协议进一步改善,可惜笔者的并无测试的设备条件。此外,WI-1000X 还默认开启了索尼的 DSEE 音效,这实质上是一种插值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还原 mp3 等有损压缩格式在高频部分的音质损失。
总而言之,WI-1000X 的音质虽然受到传输方式的限制,但仍然可谓同类产品在此方面的一次突破,它表明无线耳机/降噪耳机在实现核心功能之外,是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音质表现的。在入手 WI-1000X 之前,笔者一般只用蓝牙/降噪耳机收听播客、偶尔听听编曲简单的流行乐;在室内想要专心听音乐时,一般都会换上音质更有保障的有线入耳或头戴耳机。但使用 WI-1000X 后,我也开始试着接受用它来满足这些音质要求较高的收听需求,并且在很多时候并不会过分纠结于声音细节上的细微劣势。
索尼入耳式耳机的配套硅胶耳塞套(俗称「哥伦比亚套」「哥套」)一直在发烧界颇有名气。凭借不错的质量和舒适度,拆机单卖的这种配件一直很有市场。而在 WI-1000X 的配件中,除了传统的硅胶套,索尼还提供了新的「三重舒适耳塞」。所谓的「三重」指的是外层的海绵材质、内层的硅胶材质和尾部的特殊贴合耳道处理。这就不得不将其与经典的海绵耳塞套——Comply 套(俗称 C 套)做对比,后者一直以其良好的隔音性能而受到推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它那种填塞耳道的侵入感,也有人批评它会让声音变得过为浑浊。
索尼的三重舒适耳塞实际质感介于传统的硅胶套和海绵套之间,虽然在外观上与 Comply 套颇为相似,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硅胶套的弹性。佩戴后,耳朵的感觉与硅胶套并无太大差异,不会感受到初戴 Comply 套时那种颇为强烈的充胀、摩擦和干燥;得益于增强的韧性和厚度,这种耳塞套也能比之前的纯硅胶套提供更好的隔音性能。
WI-1000X 的三重舒适耳塞套
但三重舒适耳塞的劣势也正在于材质选用上试图两头讨好。由于保留了硅胶材质,它在干燥的天气下显得过于光滑;加上海绵材质带来的额外体积和弹性,就使它容易撑在耳道较浅的入口处,不够深入也不够稳固。笔者平时一般使用中号(M)耳塞就已经足够;但在使用中号的「三重舒适耳塞」时,则明显感到支撑性不足,在快速走动时和风中容易脱落,必须换用大号(L)才能舒适使用。于是,笔者最终还是选择了订购惯用的 Comply 套。(顺带一提,与多数索尼入耳式耳机类似,WI-1000X 适用 200 尺寸的 Comply 套。)
索尼官方宣称 WI-1000X 在开启降噪时能使用 10 小时,而充电约 15 分钟可获得约 70 分钟的聆听时间。实际使用给我的感受是续航无功无过,肯定不会出现关键时候掉链子的问题,但似乎也离 10 小时有所差距。在每天两小时的通勤使用和一两个小时的室内使用下,两天一充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需要额外提出的是,iOS 系统对于非「亲生」的耳机虽然能显示电量,但相当粗略,只有 100%—70%—50%—30%—10% 几个档位,因此看到电量下降时应当及时充电,以免外出时自动关机。
多设备连接
考虑到大多数用户都有多台设备,蓝牙耳机的多设备连接功能是一项重要的软实力。遗憾的是,WI-1000X 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令人困惑。连接一台设备后,如果想连接其他设备,唯一的方法是先关机、然后长按电源键七秒进入配对模式,然后和新设备配对。在和一台以上设备配对后,即使在某台连接的设备上重新点击配对,并看到屏幕上成功连接的提示,WI-1000X 仍然无法播放来自该设备的声音,更遑论像 AirPods 那样只要直接播放就能无缝切换。结果,WI-1000X 每次更换声音源都必须重新配对,多设备连接能力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以 WI-1000X 的定位而言,要说硬件上不支持这么基础的功能是不可能的,笔者只能推断为软件优化上存在疏漏,希望能在之后通过固件升级等方式加以解决。但无论如何,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低级的失误。
看完上面的逐项评述,即使笔者不加总结,你应当也能看出我对 WI-1000X 的复杂情绪。这确实是一款体现了诸多「妥协」、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产品。我既惊艳于它的优秀做工和音质,又蹙眉于它的五大三粗和功能、软件设计上的弄巧成拙。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通过接受妥协、接受技术和成本的限制,WI-1000X 是类似产品中少有的在各个维度上做到良好平衡的一款。你固然可以从它身上挑出诸多不完美,但同时也很难从声音、设计、功能等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尺度上挑出一个拒绝它的理由。
那么,这款产品是否值得购买?这归根到底取决于你想拿它来做什么。可以理解的是,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自己买到的产品是尽可能「全能」的。最理想的耳机应当兼顾便携和音质,上得了大马路,下得了健身房。但理性告诉我们,在各种技术发展程度的制约下,这样的耳机在短时间内还不会出现。
在我看来,WI-1000X 最适合的使用场景还是户外步行和公交通勤。这些场景既能充分发挥它在降噪和音质上的优势,又不至于过分暴露它在便携性等方面的瑕疵。相反,室内静止场景仍然是头戴监听耳机的主场,而健身房和田径场则最好还是交给轻盈、稳固的无线运动耳机。
「全能」的耳机会不会有?我相信会,但今天还不是时候。在那天到来之前,WI-1000X 靠接受妥协提供了一种中庸的解决方案。
更多关于索尼耳机的文章:
评论(${commentLength})
请勾选举报理由
${ item.text }
0" v-cloak>
${ related.released_at * 1000 | friendlyTime }
${related.summary}
${ related.likes_count }
根据国家网信办规定,互联网账号需要实名认证。验证手机号码再进行评论或撰写文章。
点击去验证您的位置:
最近大法家降噪蓝牙耳机MDR-1000X的晒单很多呀,没抢到首晒,真是个遗憾~~~之前再西集网买了一个Bos...
最近大法家降噪蓝牙耳机MDR-1000X的晒单很多呀,没抢到首晒,真是个遗憾~~~&之前再西集网买了一个Bose QC25降噪耳机,晒单在此&&但是悲剧的是,用了三个月左右,右边听筒就不响了&,海外购也没法保修,又据说官方维修价格很高,也就扔在家里闲置了八九月份又心水Bose QC35,纠结狠了很久,前几天下定决心在首付家2280RMB的价格入了一个港版的QC35,但是购买的次日就在大妈家看到索尼MDR-1000X国行上市的消息,当时就很不好意思地但又不得不跟卖家协商——退掉还在途中的港版的QC35,然后首付家直接下单购买索尼MDR-1000X。为了避免广告嫌疑,上一个京东的链接&&由于是刚上市的新品,也就不在乎翻新机、高仿机的可能了。跟一卖家BALABALA了20多分钟,最后2599的价格拿下,国行开票,3—4天发货顺丰包邮,还送了两根音频线。&比较满意这个价格~~顺丰很快,次日就收到了,开心地在路边公园先拍几张照片正面信息很多背面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说明Hi 小金标以及其他各种支持的协议,据说音质比Bose QC35的高~~&国行保修卡,回家后立马就注册延保了发票,截了一部分,因为其他部分有卖家信息,啊哈哈。&发票是按照2899的价格开的,卖给我是2599元还送小礼物,卖家估计赚的也少~~~瞬间觉得好值有木有~~&贴心的送了两根音频线&其实是我软磨硬泡的,质量还不错推倒、拍照&破膜的感觉真是爽爽爽但是太心急了,弄坏了保修卡、、、&&谁逆天地把保修卡贴在这里的???&估计还能用,简单滴复原一下&以后万一不能用的话,可以求助万能额值友,哈哈哈哈&采用的是抽拉式设计,手感一般、有点松全黑色,还是很霸气的!!索尼大法好~~索尼大法好~~索尼大法好~~打开盒子就像翻书一样,开森~~~右边是耳机、左边是配件说明书保修卡之类的随机配件:音频线、充电线、飞机转接头简单对比下,左边是非原装、右边是原装,明显原装的色泽度高于非原装的,实际手感也比非原装的高很多但是非原装的,带麦啊,哈哈,聊胜于无吧~~~大法盒子,镇场~~半可拆设计,虽然可以提着,但是很LOW啊&但总归是一片心意,细节呀~~大厂风范,哈哈哈&&收纳盒背面,可以简单滴放点小物品。但是,实际中,估计在这里放东西的人少之又少吧???信仰,大大的信仰&拉开拉链,里面是这样子的底部的卡片也算是说明书啦~~这块小隔断,又是贴心设计,让你收纳耳机时随时分清左右。另,还有飞机转换接头的收纳格耳机本体,颜值只能说还行喽~~其实还是比较喜欢Bose QC35的外形左右听筒两边都有降噪孔,具体的降噪效果,下文再表无线标识。头梁是拉丝工艺,不沾指纹或者说沾指纹不明显吧右听筒,除了有手势控制功能,还承担了充电的重任~~~右听筒的手势控制说明,比起Bose QC35又多走了一步~左听筒,底部功能区,从左至右依次是:音频线插孔、开关机键(蓝牙配对键)、降噪开关、环境音切换键打开降噪,绿色指示灯很性感有木有左听筒还集成了NFC模块,由于手中的是水果手机,所有无法测试NFC配对速度。但是哟,蓝牙配对连接还是很快的,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很快的哟~~~&比大法家的X77蓝牙音箱配对连接速度快&耳罩做工精细,不挑剔。眼镜党,耳机戴起来没压力,连续听40分钟左右很轻松,但是热啊&还有,毁发型!头梁左下段还有参数信息听筒外也是包了皮的哟,希望使用寿命能长点儿~~~最后来个总结以及购买建议总结: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该是大法家第一款可以与Bose QC35抗衡的降噪耳机。无从比较MDR-1000X与Bose QC35的降噪效果到底谁更优,但从日常生活角度讲,大法MDR-1000X的降噪效果已足够用。用过Bose QC25,耳机音质一般;如果从音质角度来讲,MDR-1000X音质优于Bose QC25且推测优于Bose QC35。关于底噪,收货之前看了一些其他值友的晒单说底噪比较明显,实际使用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开降噪后不开音乐,仔细听会有底噪,但个人觉得底噪不明显可以忽略;开降噪后同时听音乐,完全感受不到底噪。手势控制很赞,手掌盖住右听筒即关闭降噪太方便了。环境音切换也是值得赞的,普通模式和语音模式完全能满足日常用,但是哟出街还的注意安全。做工还可以,说不出什么。只是刚开箱使用,皮革味有点大。音质,由于刚使用,蓝牙连接时音质一般;音频线连接时,有一定提升。准确的音质评价,还得以后再表。与Bose QC35的具体的客观的比较,就交给其他专业的值友啦~~总的来说,索尼这一战打的漂亮~~购买建议:本来买的港版Bose QC35,首富家要2280RMB,保修有一定难度;后来买的MDR-1000X,也是购于首富家,2599国行含机打发票,还送小礼品,注册延保后两年保修。所以从价格上来说,比较推荐索尼MDR-1000X,当然前提是你能这个价格买到。侧重音质的,同等价位同样推荐索尼MDR-1000X。想尝试手势控制的,同等价位推荐索尼MDR-1000X。Bose QC35配有手机端APP,索尼MDR-1000X无手机端APP,有APP控制需求的同等价位推荐Bose QC35。有Bose情结的值友或者喜欢Bose QC35外观的(我就喜欢银色的Bose QC35),同等价位推荐Bose QC35。鉴于两款耳机都是刚上市不久,无翻新高仿的可能(尤其是索尼MDR-1000X),在意价格的值友,建议走首付家或者海淘渠道购买。以上,个人之见,不到之处请指正。喜欢的,欢迎金币打赏~~&最后,貌似我的蓝牙耳机也很多~~&&但是降噪蓝牙耳机,就这么一个。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查看: 10287|回复: 18
sony Z3 插耳机没反应,声音还是外放
本帖最后由 oz01 于
19:13 编辑
给老人家买的Z3,二手,据说是听着听着突然耳机就没声了回家后我用我所有耳机试了个遍,都没声
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么?刚才问了一下一个修手机的朋友说是主板烧了,换主板,2.5k,然后我瞬间把他拉黑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棉签轻轻捅一下,Z2碰到过类似问题
----发送自
Z3C的耳机孔已经坏了11个月了
Sony的手机在声放在问题很多,经常性的出现外放没有,耳机没有这类问题,推测是软件问题居多,因为刷CM就没这个问题了
我目前的解决方法是用soundabout来总控声音的外放或耳机
Z3C的耳机孔已经坏了11个月了
坏了小半年了+1.。
Z3C遇到过 后来发现有个SONY的耳机插进去还能用,其他所有的都不行。
过了一个月又全都能用了。
我的z2也是不能用
我的Z3耳机孔里能看到铜绿多拔插转转就好了
----发送自
一般是耳机孔里的金属触点氧化了,拿棉签蘸点酒精擦下就好了
毕竟索尼大法
毕竟索尼大法
这可是你卖我的手机
话说你刷过啥系统没?
我总感觉是软件问题
这可是你卖我的手机
话说你刷过啥系统没?
我总感觉是软件问题
我没刷过系统,买来什么样给你就什么样,应该不是软件问题,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
多半耳机口连接器接触不良,找个细棉签蘸酒精反复抽插
我的ZU也坏了
拿耳机插头不断的转和抽插吧,九浅一深,有概率能暂时修好……
但以后还是会继续接触不良的
两周前Z1的耳机孔刚坏过,耳机插不到底,导致左耳没声音,外放倒是好的。
去徐家汇花了150换了个耳机模块就好了。
插国产耳麦会提示不支持,所以应该是挂了。
----发送自
Powered by12被浏览19,959分享邀请回答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耳机配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