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外华人能掌控东南亚经济危机,却不能掌控美国的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东南亚的华裔为什么不能像美国的犹太裔一样,空有财富却无地位华裔和犹太裔是世界公认的两大最聪明的民族,历史上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古中国之于世界文明,近现代的犹太裔之于世界科技。此外,两者的后裔在海外经济上都很很强的实力,华裔在东南亚和犹太裔在美国,几乎都能把控主要的经济命脉。在东南亚华裔非常成功的有很多,甚至像黄奕聪这种做到印尼第一大财团,为什么感觉没办法像在美国的犹太人一样掌控当地各种经济命脉和舆论媒体,反而是排华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值得深思的话题。在西方白人势力没有介入东南亚之前,华人是当地的实际上的领导者,主要原因是华人背后有强大的明王朝!特别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这种光荣是无与伦比的。至于到满清国,明灭亡前已经迁居的海外华人可不需要剃发易服!因此,国父孙中山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南洋华侨的捐款!因为华裔需要一个强大的母国庇护他们,这是华人心中很朴素的愿望!但是当西方白人势力介入后,事态就有了转变。西方白人普遍愿意扶持本地的土著势力,因为华人实在太聪明而且不愿屈服于强权,实在不便于统治和长期剥削。华人在东南亚建立过诸多国家,譬如兰芳共和国,就被荷兰人给灭国并且屠戮,老人小孩几乎一个不留。如果仔细梳理东南亚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如果华人的政治势力在东南亚抬头,就有有西方势力挑拨华人和当地土著人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马来西亚华人为何光有财富没权:不从军不搞政治_网易财经
马来西亚华人为何光有财富没权:不从军不搞政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马来西亚政府在处理MH370失联事件中的拙劣表现广为人诟病。在中文网络世界。甚至马来华人也无辜受“池鱼之殃”。但是从这件事里我们再次发现在马来西亚人口比例很高的华人在军界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其原因是华人参军极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为网友分析。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F7U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F7U574F0025.jpg
本月,福布斯评出全球前百富豪,郭鹤年榜上有名,并以115亿美元资产居大马的首富。“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 庭的生活。”年近九旬的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FGM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FGM574F0025.jpg
郭鹤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祖籍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盖山。其父郭钦鉴从中国福建来到马来西亚南端谋生,曾当过店员,开过咖啡店,其后创办东升公司,转营米粮及糖的生意。母亲郑格如,有两名兄长,大哥郭鹤举,二哥郭鹤龄。日本侵略中国之后,郭钦鉴出任新山华侨筹赈委员会主任,和家族成员积极筹款,支援祖国。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FUT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FUT574F0025.jpg
将郭鹤年引入商道的父亲对他有着至深影响。“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GE.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GE.jpg
1947年,郭鹤年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创立公司次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于1949年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GTQ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GTQ574F0025.jpg
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 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HJU574F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HJU574F0025.jpg
1968年,郭鹤年与政府合作成立PPB集团前身—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向玻璃市州政府租下14500英亩的森林地,开垦成为蔗园。1973年,全 球市场白糖价格飞涨之时,蔗园首次有了收成,这不仅为郭鹤年的炼糖业规避了风险,同时也标志着马来西亚的食糖开始自给自足。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HU.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HU.jpg
上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从印度输入廉价白糖倾销大马,并投巨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一举购进60万马元,震惊了国际糖交易市场。成功 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IJ.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IJ.jpg
力克务公司于1965 年易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郭氏在新加坡的大本营。拥有的品牌包括“金龙鱼”。1974年,郭兄弟集团在中国投资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从此开辟了中国市场。而“金龙鱼”这个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维持在40%左右。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ISG574F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ISG574F0025.jpg
酒店业是郭鹤年继糖业以后又一成功投资。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1亿令吉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其分别在各 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内地,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如今,郭鹤年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 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JIH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JIH574F0025.jpg
1977年,开始在香港投资地产及酒店,在尖东购入地皮兴建香格里拉酒店。1993年,郭鹤年以嘉里公司之名义向新闻集团购入34.9%的南华早报股权,三年后又透过南华早报收购无线电视附属之TVE公司,在香港传媒行业占据一角。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K.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K.jpg
郭鹤年的大儿子郭孔丞1954 年出生,留学澳洲归来后帮助父亲料理业务,。他担任了香格里拉集团的董事,后来孔丞长驻香港,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华语乐坛的明星邓丽君,双方陷入热恋,随后宣布订婚,但最终邓丽君因无法舍弃演艺事业而退婚。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IS06B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IS06B574F0025.jpg
郭鹤年的次子,拥有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的郭孔演曾历任南华早报集团主席、香港上市公司东亚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家海外公司董事,也曾是香格里拉主席。2013年3月,郭孔演宣布,由4月1日起放无薪假,最长不超半年。8月22日,郭孔演辞任香格里拉主席,专注家族私人公司Kerry Group Limited的董事职务。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L2B574F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L2B574F0025.jpg
郭鹤年的女儿郭惠光在2009年初接棒郭孔演 ,担任南华早报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郭惠光曾与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的儿子李民斌恋爱,后来与已故“公仔面大王”周文轩外孙吴继霖结婚。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LD.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LD.jpg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公开资料显示,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 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丰益国际、马国际船务、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投资,合计持有市值近 1500亿港元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LSH574F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LSH574F0025.jpg
郭鹤年与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正面交往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上世纪60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后, 中国外贸部看准了这一机会,以政府作后盾,把大量的中国食糖输入马来西亚销售,以求长期占领这个市场。面对此状况,郭鹤年从印度输入白 糖,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最终,郭鹤年战胜中国糖,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MIS574F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MIS574F0025.jpg
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中国政府与郭鹤年结缘。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的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郭鹤年斥资 5.3亿美元与经贸部在北京合资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MT.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MT.jpg
与李嘉诚、李兆基等 耳熟能详的顶级富豪相比,郭鹤年显得异常低调,即便是控股《南华早报》后,他仍然不改其一贯作风—对任何访问都一概拒绝,想 多了解一点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绝非易事。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收购香港无线后,如此重大的举动照例说要举行记者招待会,然而郭鹤年父子自始至终没有在新闻界 露面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0/600x450_9MV57NB.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0/t_9MV57NB.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相关图集:图说企业家:南华之主大马首富郭鹤年
华人注意力主要在挣钱 其他无兴趣
很多人不了解乃至整个东南亚群体的特殊遭遇,才会有上述那种荒谬而幼稚的现象。
MH370事件以来,在公共舆论中,马来西亚华人频频被称为“马来华人”、“马华”。在马来西亚华人眼里,这些称谓都是别有所指的。
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总人口2800万,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三大民族构成了马来西亚人的主体。其中,马来人并非马来西亚人的简称,而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民族,又称巫族,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约六百多万,是仅次于马来人的第二大族群。二战结束时,马来亚殖民地(马来西亚旧称)500万总人口中,马来人占50%,华人占38%,印度人占11%(该统计数字不含新加坡)。因华人普遍比较富裕、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但是因为人口出生率低,2010年华人在总人口中已经降到24.6%。
据古书记载,远至汉唐,就有中国人迁居今日马来半岛的记录。明朝时,两广、福建的华人就移居马来半岛并与当地人通婚,满清入关后闭关锁国,这些人被隔绝于海外,逐渐形成一个被称作“娘惹峇峇”或土生华人的族群(马来西亚主要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创始人陈祯禄即为土生峇峇华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大约在同一时期,开辟了海峡殖民地(辖区包括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托马斯.莱佛士爵士苦于缺乏劳动力,他鼓励中国人前来定居,大批华工从人多地少的华南各地来到马来亚。
英国殖民官员说,“华侨是世界上最强健、最雄心勃勃、最能相互支持,脑瓜也最灵活的移民”,很多华人身无分文来到马来亚,不知疲倦的工作、攒钱、成家立业,最终成为百万富翁。
抗战马来新加坡华人占捐款全部2/3
马来亚华人虽然孤悬海外,但历史上却一直心系祖国。光绪年就有马来商人为朝廷捐款80万两白银买军舰,却被朝廷挪去修了颐和园。《辛丑条约》签订后,马来亚槟城的寺庙方丈还募款数万银元捐给朝廷以资“庚子赔款”,获颁御赐的匾额。1911年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事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很多人是马来亚华侨。抗战爆发后,马来半岛的华人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华人华侨为祖国筹款占到了全世界华人捐款的2/3。
二战后,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共产党在1947年发动了争取独立的游击战,1948年,英国殖民当局宣布马来亚进入了持续十二年之久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大事:1949年马华公会成立(简称“马华”),至今仍为马来西亚最大华人政党。同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由于意识形态对立,100多年来中国人移居马来亚的移民潮停止。1957年,马来亚殖民地宣布独立。
图为马来西亚富豪榜前10名,几乎被华人垄断。
华人占据富豪榜顶尖 形成民族矛盾
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类似,在马来西亚,不到总人口25%的华人占据着经济金字塔的顶端。在马国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华人占八席。长期以来华人普遍比其他的民族富裕的情况,无形中造成了民族间的矛盾。马来西亚政府曾推行明显具有歧视性的政策,如曾规定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在教育上,大学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对中文教育采取打压态度,规定不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中学都领不到政府的津贴。
90年代以来,泰国具有中国血统的总理辈出,前总理的内阁成员中据说一半成员都有中国血统。华人虽然是占马来西亚人口第二位的族群,却从未像仅占泰国人口12%的华人那样取得显赫的地位。马来西亚一些政客也曾发表一些歧视华人的言论,比如2008年马来西亚政客阿末依斯迈尔在地方选举中曾抛出“华人寄居论”,他说马来西亚华人“切莫尝试像‘美国犹太人’一样,在掌控经济之余,得寸进尺要掌控政治”。
东南亚华人普遍不参与军事政治活动
现在1000万菲律宾人有华裔血统
东南亚各国国情迥异,因此华人在各国的情况也各有不同。作为信奉佛教的国家,泰国与中国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上相近,因此东南亚各国中,泰人与当地人融合程度最高。虽然因60年代以来泰国右翼独裁军政府要求华人更名换姓,很多华人已经难以从姓名上判断其华裔身份,但据《环球时报》报道,华人还是有一些人在泰国参军从警的,前总理他信弃警从商前就是一名警察中校。
超过1000万菲律宾人拥有华人血统,不但前总统阿基诺夫人有华人血统,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也有。图为阿罗约。
菲律宾华人与当地土著融合程度仅次于泰国。尽管能讲汉语、保留中文姓名和传统信仰的华人在菲律宾人口不多,在菲律宾6500多万人口中仅占100多万,但经济实力雄厚,控制着菲律宾的航空业、餐饮业、金融业、商业等领域。很多华人早已与当地人通婚融合并改信天主教。根据人类学家所作的一项研究,菲律宾人的华人血统约占百分之二十,超过1000万菲律宾人拥有华人血统,不但前总统阿基诺夫人有华人血统,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也有,他的母亲就是移居菲律宾的第四代客家人。菲律宾军队也不乏华裔身影,2006年企图发动推翻阿罗约总统军事政变未果的达尼洛·林准将就是父亲来自厦门的华裔。
新加坡华人士兵寥寥 强迫华人参军
印尼2亿多人口中,200多万华人约占总人口1.2%。在印尼华人在总人口中比重很小,苏哈托执政的三十多年里,印尼政府禁止华人参政、参军,2000年以后,新政府才修改了过去的歧视性规定。
华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学校文化课教育的民族之一,对于从军只是最后的选择。图为新加坡小学生珠算大赛现场。
新加坡则有着特殊国情,新加坡华人占到了人口76%,独立建国后,李光耀针对华人对新加坡认同度不高的国情,以禁华文、强推英文教育等措施,大力塑造“新加坡人”观念,新一代新加坡人的“中华认同”已经很淡。在独立初期,英军突然宣布撤军,新加坡一度几乎有国无防,寥寥千人的军队中,多是马来、印度人,华人凤毛麟角,与人口比例完全不符。为此新加坡通过实行义务兵役制,要求全体适龄男性国民必须服兵役,从而迅速扭转了华人极少参军的情况。
马来西亚华人新兵只占总数0.29%
而马来西亚情况则不同,马国主体民族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与华人信仰、生活习惯不同,两族极少通婚。印尼华人因为遭到长期歧视而对政治漠不关心,但马来西亚华人在独立前,在政治上就很活跃,表现的比较团结。只是长期以来,华人参军热情很低。2010年,马来西亚国防部长阿末扎希在国会称,年,只有26名华裔参军,仅占新兵总数的0.29%,为此而质疑“非马来人爱国精神不足”。
虽然马国国防部长这一番言论招来舆论抨击,但却也道出了事实。马来西亚实行志愿兵役制,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华人普遍认为在军队内晋升的机会不大,当兵热情很低。一名服役21年的马来西亚华裔二级准尉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回忆说,他1989年参军面试时,同一批300人只有他是华人。被派往某基地受训。那里3014名军人中华人只有两个。2004年,这位二级准尉在同一基地当教官,教过的华人只有两个,其他的都是土著马来族人。
中国军人地位曾低下 华人不愿当兵
马来西亚国会里尽管早已拥有与人口相称的议员(约占三分之一),但军中一直鲜见华人身影。这其中有诸多复杂因素,概括来说,既有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因素。
先秦与汉唐时代,中国人曾经很重视军功,汉代有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唐代李白也留下了“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的诗句。但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重文轻武”奉为国策后,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用各种办法削弱汉唐以来的民间尚武风气。在这种文化下,宋代开始即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民间谚语,尚武精神几乎荡然无存。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军人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无人愿意当兵,只有奴隶、罪犯等社会边缘人群被迫充军,这使本已低下的军人地位陷入恶性循环。清末梁启超看见日本军营新兵入伍、老兵退役交替之际,场面非常热烈。梁启超感慨道:“中国历代诗歌皆言从军苦,日本之诗歌无不言从军乐”,“何相反之甚耶!”
中国北方人愿当兵 但华人多南方人
虽然受儒家传统影响,中国人崇尚文治、鄙薄武功,但华北、中原、西北等地中国人却豪放尚武之风蔚然。及至近代,除了湖南等少数地方,北方人参军并建功立业之风明显盛于南方。但东南亚华人华侨祖籍多为福建、两广等华南地区。广州、泉州等地,唐代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重镇,这里的人民很早就跳出传统中国人“重农抑商”、“君子讲义不讲礼”的束缚,崇商重利,善经营、讲实惠。顾炎武就曾说“泉漳商民,贩东西二洋,代农贾之利,比比皆然”。因此,祖籍华南的华人华侨在经商、积聚方面成绩卓然。
马来西亚军队的前身是独立前,上世纪30年代英国招募马来族人组成的殖民军。在年的“紧急状态”时代,英国依靠英军、英联邦澳、新等国军队,与马来族部队一起,联合镇压了华人为主的马来亚共产党发动的游击战争。这场战争深刻的撕裂了马来人与华人的族群关系。因此独立后,马来人在掌控国家大权的同时,牢牢掌握着军队,通过各种明里暗里的规定与潜规则,不欢迎华人参军。
马来西亚军队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华人普遍经济条件不错,而军队又是有着自己文化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任何国家的军人,相对于平民,都是牺牲多、奉献多而回报少,受传统观念与诸多现实因素影响,从军自然对华人吸引力不高。在以上诸多因素作用下,马来西亚军队鲜见华人身影就不难理解了。
在东南亚各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中,马来西亚华人在夹缝中求生存,没有被同化掉,也没有丢掉华语,在坚持自己文化根的同时又能相对较好的理顺与主体民族的关系,他们重商轻政同时又抱团维权,顽强的开创了一片天地。作为母国的人民,作为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在21世纪的现代国际关系中,应当怀着包容的善意之心来支持并理解他们。
参考书目:《帝国斜阳》(英)布莱恩.拉平著,钱乘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徐杰舜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新)李光耀著,外文出版社
《东南亚华人参政的特点与前景》作者:庄国土,载于《当代亚太》2003年第9期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足球少年爱追求)
(小雅雅的小号)
(miss安妮宝贝)
第三方登录:海外华人受歧视:赴美华工经济危机时遭排斥
看世界叶雨
[导读]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愈来愈多的白人将失业的威胁归咎于任劳任怨的华人。有人公开喊出“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的口号,恶性排华事件日益频发。本文摘自《看世界》2011年第21期,作者:叶雨,原题:美国国会的第六次道歉——因《排华法案》曾给在美华人造成巨大伤害《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排除一个民族享有平等、自由的联邦法律。在一个宣称“平等”、“自由”、“人权”的国度,华人成为愈发疯狂的种族歧视浪潮的牺牲者,这一浪潮从强大的社会舆论演变为政策行为,最终堂而皇之地进入立法殿堂。美国参议院10月6日晚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法律表达歉意。能让美国国会承认自己犯错误的确不容易,在美国历史上国会只有5次的道歉议案获得通过,连为美国对两个半世纪的奴隶制道歉都是到2009年才获得两院联合通过。臭名昭著的法案在清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形下,一批批主要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两省的穷苦农民登上被称为“浮动地狱”的海船,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拥挤蜷缩在船舱内,“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在海上漂流约两个月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做“苦力”。有记载称,当年曾有4船共载2523名华工去美国,途中死亡人数达1620人,死亡率高达64。21%。侥幸来到美国的华工吃苦耐劳,艰难度日。无数华人的血汗,流淌在美国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修建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太平洋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被称为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然而,数以万计的华工不仅在建路过程中饱受酬金微薄等种族歧视,当太平洋铁路建成时,在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的铁路竣工庆祝活动中,竟然没有一位华工代表应邀出席。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19世纪的最高潮。愈来愈多的白人将失业的威胁归咎于任劳任怨的华人。有人公开喊出“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的口号,恶性排华事件日益频发。淘金竞争的激烈导致第一个反对华人的立法和一项针对外国矿工税收的出现,其中很多矿工是华人。政客们发现了一个有资可用的政治议题。日,第47届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排华法案》,此后由时任总统切斯特·阿瑟签署成为法律。《排华法案》在导言部分声称,美国政府认为,华工的到来使得美国境内一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受到威胁,因此,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一致通过此法。这一法案将华裔定居者的移民和入籍程序冻结10年。美国国会此后数次扩大这一法案的适用人群,将所有华裔包括在内,每次都对华裔作出愈加严格的限制,其中包括禁止华裔的配偶子女移民美国等。这一系列法案直至1943年才被废除,但美国国会此前从未就此正式表示过歉意。1904年的一项法案干脆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在洛杉矶、旧金山、怀俄明和西雅图,华人商店被抢掠,他们被赶出家门,被毒打和谋杀。华裔男子都被迫回到中国娶亲。因为《排华法案》,在美国没有可以成亲的华人妇女。迟来的道歉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排华法案》问题引起美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当年11月26日,《排华法案》终被废除。即使如此,对华人的歧视仍显而易见。尽管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将《排华法案》称为“历史性的错误”,但此后的近70年时间里,美国国会或总统都没有对这部违反美国宪法,违背美国立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精神的《排华法案》表示道歉。在《排华法案》出笼后的100余年间,尽管美国华人遭遇了“猪仔”般的贩卖、牲畜般的虐待及种种难以言传的歧视、排挤、打压,但他们秉承中华民族勤劳奋进,不断拼搏的精神,加之祖籍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华人在美国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2009年,美国加州议会就《排华法案》向加州华人正式道歉。此事触动了正在旧金山出差的华人薛海培。他回忆说,既然1882年《排华法案》由联邦国会通过,就应该由联邦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向全美华人公开表示歉意。他的这一主张得到热烈响应。在经过大量沟通、组织工作后,一份由160多个华人团体联署的请愿书交到了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性国会众议员赵美心手中。今年5月26日,赵美心和其他两位国会众议院议员宣布,他们向第112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递交众议院第282号议案,要求众议院就美国历史上通过的歧视华人法律,包括《排华法案》表示遗憾。同一天,来自加州和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国会参议员黛安??范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也联名向参议院提交了内容相同的第201号议案。议案认为,《排华法案》与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理念不符、与美国宪法精神不符。10月6日晚,该项法案终于在参议院获得全票通过。这一法案的通过为美国华埠了结了百年耻辱,带来了迟到的公正。尽管道歉并不能补偿过去这些歧视性法律为华人带来的伤害,但承认过去犯下的错误仍然非常重要。缘何招来歧视美国乃世界第一移民大国,为何偏偏要跟华人过不去?回望19世纪后期的美国,华裔成为在美亚裔族群中的第一大族群,《排华法案》出台之时,在美华人的总数已经超过10万人。当时就有美国媒体担心“黄祸”,民间的工人运动甚至直呼“中国人必须滚出去”。其实对美国人来说,人多倒没什么,他们不习惯的是这些人的“怪异”。从生活习惯方面来看,华人还留着长辫子、喜欢聚居,这和美国本土居民截然不同。很多美国本土居民不了解华人,从而产生偏见,进而歧视、排斥华人。加上其主流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美国人也害怕华人奉行的东方文化对此发起挑战。回顾美国的道歉历程就会发现,在这近70年当中,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今天的道歉。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族裔开始伸张自己的权利。“排华潮”从法律上和社会氛围上都被打破。让别人道歉,归根结底还是靠实力。19世纪后期,美国排华潮涌动时,清政府也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现在华人力量壮大了,再也不容小觑。应该看到,这可不是美国政治家的良心发现。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华人群体在发展和提升。他们从“劳力阶层”逐步转变为“知识阶层”,从低等行业上升到实业与金融业,从不敢“发声”到参政、争取政治权益。另一方面,进入美国的新华人移民也不再是“猪仔”。到现在,美国共有400万华人,是亚裔移民中的最大族群。这些华人移民有的来自中国内地,有的来自港澳台地区,有的来自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的技能、拥有的财产都有明显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美国人进入美国的政界,有市长、议员、法官,华人的声音开始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这在以前的美国是想象不到的。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有将近400万的华人,每一位众议员都需要争取华裔的选票,因此各州华裔应该更积极参政,争取自己的利益、争取自己的声音受到重视,向各州的议员呼吁他们支持就《排华法案》道歉。正如赵美心所说,透过号召全美华裔联合推动国会就1882年通过歧视性的“排华法”进行道歉一事,可以重新整合全美华裔小区的草根力量与组织,建构各地华裔小区力量,为在美华人建立防护网,以便对任何有损华裔权益的事件,未雨绸缪,不让悲剧重演。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亚国家经济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