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排名水平和结构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分析.pdf17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论 文 摘 要 在全球化时代,东南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格局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
借鉴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方法,以全球化下东南亚经济
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东南亚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经
济区域化为重点,对当代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经济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和综合研
究,探索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全文分 7 章,约 16
万字。 第一章,导论。介绍论文研究的主题、当代经济全球化理论、国内外文献以
及论文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阐述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经济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东
南亚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国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
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
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愈益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探讨全球化下东南亚的贸易自由化。战后,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全
球化的基础和先导。随着全球性和区域性贸易自由化浪潮,东南亚加快了贸易自
由化步伐,各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自由化均取得新进展,它推动了东南亚进出口
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变化,而对外贸易的增长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第四章,论述全球化下东南亚的金融国际化。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
要内容,东南亚国家金融深化的国际进程大大加快。90 年代中期东南亚金融危
机的爆发,显示出这些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重大失误。此后,各国加快了银行
金融体系的重组与改革,以应对金融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分析全球化下东南亚的生产一体化。生产一体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东南亚五国社会组织结构变迁研究--《云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东南亚五国社会组织结构变迁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联系越来越多,云南由于地缘关系被当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桥头堡”,虽然有不少的学者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角度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东南亚五国的社会组织研究的少之又少,因此本论文就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对东南亚五国的社会组织进行研究,以期国人可以更好的了解东南亚五国社会组织结构变迁。
论文把社会组织在国家范围内分为国家组织、经济组织、非政府组织,因此整篇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版块,第一:从威权政体到平民政体——国家组织结构的变迁,国家组织的主要问题是民主化过程的问题,泰国民主化的问题是典型的多数人民主的暴政——代表多数人的“红衫军”和代表中产阶级的“黄衫军”的冲突造成的国家动荡;柬埔寨民主的问题是洪森的“强人政治”对柬埔寨民主化进程的干扰;越南的民主化的主要问题是越南共产党的一党独大的局面对社会民主的挑战;老挝的民主化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的匮乏;缅甸民主化的问题是军队当权。第二: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经济组织结构变迁,经济组织变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泰国的经济组织变迁的问题是内需不足,经济组织的发展过渡依赖外部市场;柬埔寨经济组织变迁面临的问题是长期的战争造成的经济组织的发展的破坏;越南的市场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针对这种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国人针对“中国模式”称越南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越南模式”,越南模式的主要问题唯经济主要造成的经济组织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影响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老挝经济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均衡的发展;缅甸的经济组织变迁的问题是军队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严重影响到市场的公平,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第三:从全面管制到蓬勃发展——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各国的非政府组织都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各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关系到公民社会的构建问题,非政府作为个人与国家的过渡组织,其发展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自由程度,泰国拥有灵活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他四国的非政府组织都是在政府的严格管制下求生存,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论文通过介绍东南亚国家的组织运行状态、特点以及良性运行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使人们更为系统的了解东南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D564;D733【目录】:
摘要3-5Abstract5-9一. 导言9-17 (一) 研究的缘起9-10 (二) 研究的意义10 (三) 研究的内容10-11 (四) 国内外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结构变迁的研究概述11-17
1. 社会组织及其结构变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11-12
2. 东南亚国家社、经济、社会及其组织结构变迁方面的研究12-17
(2) 东南亚国家威权政体方面的研究13
(3) 东南亚政权体系现状及其变迁研究13-14
(4) 围绕东南亚革新开放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14-15
(5) 对东南亚国家非政府组织方面的研究15-17二.从威权政体到平民政体的转变:国家组织结构变迁17-33 (一) 国家组织结构变迁17-30
1. 典型的现代民主困境:.泰国的国家组织结构变迁17-20
2. 君主立宪下的强人政府改革:柬埔寨的国家组织结构变迁20-23
3. 人才短缺的改革:老挝的国家组织结构变迁23-25
4. 从党政一体到党政分开:越南的国家组织结构变迁25-27
5. 军队及其军人政府的特殊地位:缅甸的国家组织结构变迁27-30 (二) 组织结构变迁的趋势及特征30-31
1. 从威权政府到平民政府30-31
2. 行政权包揽到权力专业分工31 (三) 各国国家组织变迁的特殊性31-33三.从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经济组织结构变迁33-45 (一) 经济组织结构变迁33-42
1. 对外依赖过强:泰国的经济组织结构变迁33-35
2. 灾难中的发展:柬埔寨的经济组织结构变迁35-37
3. 不均衡的发展:老挝的经济组织结构变迁37-38
4. 越南模式:越南的经济组织结构变迁38-40
5. 军政府带领下的发展:缅甸经济组织结构变迁40-42 (二) 经济组织结构变迁中的问题42-45
1. 泰国经济组织结构转型的问题42
2. 柬埔寨的经济组织的问题42
3. 老挝经济组织结构变迁中存在的问题42
4. 越南经济结构变迁中面临的问题42-43
5. 缅甸经济组织结构变迁中的问题43-45四.从全面管制到蓬勃发展: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历程45-54 (一) 管理形式灵活,发展较快:.泰国的非政府组织结构变迁45-47 (二) 范围内的自由:柬埔寨的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变迁47-49 (三) 行政化的NGO:老挝的非政府组织结构变迁49-51 (四) 准政府组织为主体:越南的非政府组织结构变迁51-52 (五) 08年后才发展起来的:缅甸的非政府组织结构变迁52-54五.东南亚社会组织结构变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4-60 (一) 国家组织结构民主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54-55
1. 机构及其成员贪污腐败问题54-55
2. “弱政府”问题55 (二) 东南亚国家经济组织变迁面临的挑战55-57
1. 劳动力素质低下55-56
2. 过度依赖外部市场56-57
3. 企业类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挑战57
4.唯经济主义发展模式下经济组织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57 (三) 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7-60
1. 依附于政府,非政府组织行政化57-58
2. 活动范围较小58-59
3.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59-60参考文献60-63 (一) 专著60-61 (二) 论文61-63致谢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骆莉;[J];当代亚太;2000年01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3年06期
许梅;[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李文;[J];当代亚太;2005年09期
李晨阳;陈茵;;[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杨保筠;;[J];当代亚太;2007年01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7年07期
沈进东;[J];东南亚纵横;1998年02期
姜永仁;[J];东南亚纵横;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柴德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吴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张洁;[J];当代亚太;2000年07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3年06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3年10期
赵自勇;[J];当代亚太;2004年07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5年05期
李晨阳;陈茵;;[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杨保筠;;[J];当代亚太;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行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李晨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李晨阳;;[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钟瑞添;汤志华;;[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吴世韶;;[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罗文伯;;[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岳蓉;;[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果海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罗向阳;[D];暨南大学;2010年
易刚明;[D];暨南大学;2010年
丁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罗阳;[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连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董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易文;[D];上海大学;2011年
苏国辉;[D];辽宁大学;2011年
齐欢;[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宝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田超;[D];湘潭大学;2010年
程先;[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凌嵩;[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刘青;[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李国兴;[D];暨南大学;2009年
李宏茜;[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李晓;[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毅华;[D];西北大学;2011年
李红菊;[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骆莉;[J];当代亚太;2000年01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2年11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周方冶;[J];当代亚太;2003年06期
许梅;[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李晨阳;陈茵;;[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邢和平;[J];东南亚纵横;2003年03期
李晨阳;[J];东南亚纵横;2005年02期
谢丽梅;[J];东南亚纵横;2005年07期
贺圣达;[J];东南亚;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艳君;[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3期
王爱学;赵定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何向;;[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李艳君;[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3期
易志鹃;[J];瞭望;2002年20期
赫尔穆特·沃尔曼;吉特·波科特;杨大群;;[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易志鹃;[J];瞭望;2004年15期
唐忠民;[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谷田;[J];瞭望;2005年18期
;[J];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石;;[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王倩;黄明健;;[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阮西湖;;[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周宗贤;;[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A];中国家用/商用中央空调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袁喜才;冯永军;毕肖峰;;[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郑厚植;;[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周泽兴;;[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孙晓峰;;[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周成奎;;[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N];人民日报;2002年
记者贾西平;[N];人民日报;2002年
刘辑;[N];光明日报;2002年
闻一言;[N];中国信息报;2005年
小约瑟夫·奈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N];东方早报;2011年
阮西湖(作者为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N];中国民族报;2002年
记者 顾立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张文军;[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凌喾;[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刘恕;[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家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孙康;[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李香民;[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超群;[D];东南大学;2005年
孟瑾;[D];外交学院;2012年
林莉莉;[D];广州大学;2013年
周文韬;[D];西北大学;2003年
田靖;[D];云南大学;2012年
张秀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樊宇;[D];湖南大学;2002年
蒋革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林林;[D];清华大学;2004年
沈英姿;[D];暨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小滨裕久
印尼的经济结构调整  印尼经济概览一、宏观经济的特征.根据世:群良行的分类,印度尼西亚属于低位中等收入国家。弱。美元,同年东盟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文莱除外)为:19a5年印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菲律宾560美元、泰国800羊夭,马央一粼燕从蒸撰 入国家,而马来西亚与新加坡 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 亚4.4%。因此,印尼与菲律 新加坡之间的差距则又不断扩 等收入国家而是属于最低收入 360美元、非津宾510美元,差 距为1 .4倍,但到了1985年,印尼与菲律宾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已下降到只有10%以下。 印尼的收入水平虽然比较低,但如上所述,其人口规模比较大,因此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的国_内市场规模也较大,1985年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65亿美元,与南朝鲜差术多。 印尼的经济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高,年期间印尼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5%,进入80年代以后,其经济增长率己经不断减速,但低位中等收人国家(印尼属于这一类)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在1965一80年期间为6.3%、198。一85年期间为1.6%,相比之下,印尼在这两段期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均较高。印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本文共计5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5.00元/期全年定价:2.67元/期 共16.00元
      东南亚市场状况及经济结构分析-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东南亚市场状况及经济结构分析
导读:根据台湾经济部的最新统计,月台湾对东南亚的贸易总额为171亿3000万美元,造成台湾与东南亚贸易顺差急遽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南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7月以来东南亚国家币值大贬,更增添东南亚的经济不稳及投资风险,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经济政策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和国有化政策上,由于经济政策产生失误,国民经济发展缓慢,20年长期国民经济计划未能
美国则为3.4亿美元。1985年,经营额在1亿元新台币以上的 在台跨国公司共80余家,其中经营额在20亿新台币以上的15家,经营额最高的达70亿元新台币以上。
根据台湾经济部的最新统 计,月台湾对东南亚的贸易总额为171亿3000万美元,进口为76亿4000万美元,出口为94亿9000万美元,贸易顺差为18亿 6000万美元,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衰退29.5%,创历年来的新高。造成台湾与东南亚贸易顺差急遽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南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各国 出口普遍迟缓,导致影响台湾对该区的输出。另外,亚细安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也对台湾造成排挤效应。此外,7月以来东南亚国家币值大贬,汇率动荡及金融体系 不健全,更增添东南亚的经济不稳及投资风险。
缅 甸联邦,面积为676581平方公里,人口为3859万(1988年9月),属多民族国家,有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钦族等50多个民族。缅族占总 人口的65%。80%以上人信奉佛教,8%信奉伊斯兰教。国语为缅甸语首都为仰光,人口270万(1988年9月)。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年度)235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2%,国民收入为80.57亿美元。缅甸位于中国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 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部为山脉,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00米以 上。东北部为掸邦高原。伊洛瓦底江长2150公里。东部的萨尔温江(又称丹伦江,上游为我国的怒江)在缅甸境内长166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11-2 月为寒季,3-5月为暑季,6-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27° C。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锌、铝、金、银、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较大,森林资源丰富,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50%左右,水力资源也 比较丰富。
1962年,奈温政府成立后,采取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济政策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和国有化政策上。1963年,颁布了私 人企业国有化法令,把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归国有。22 1973年起,缅政府逐步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限制,改善对国营企业的管理,开始谨慎地接受外援等。还制订了从1974年均未完成,第三个4年计划执行良 好。年度至年度,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6%,第四个4年计划期间,年度―年 度平均增长5.5%。由于经济政策产生失误,国民经济发展缓慢,20年长期国民经济计划未能完成。国家财政困难严重。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 达国家行列。
农业为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从事农业的劳力占总劳力的63.5%。稻谷是缅甸的主要农产品,1985年/1986年 度产量为1431万吨。其它有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烟草,黄麻等。耕地面积有1956万英亩,大约95%农田由个体农户耕种。水稻种植面积占播种总面 积的50%。年度农业净产为12.14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9%。
二次大战以前,柚木是第三重要出 口商品。1948年独立后,木材年增长率为2.6%,为了增加外汇收入,政府增加对林业部门投资。年度,增长率为6.7%;年度;增长率为7.9%。该年度柚木产量为41万立方米,出口11万立米;年度共产柚木36万立方米,入硬木116万立米, 林业净值为8960万美元。近年来,家畜发展迅速,在第四个计划期间(―)年增长率为6.4%。鱼是缅甸人饮食中动 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出口创汇商品。政府计划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还计划建立出口基地,渔业发展前景美好。畜牧渔业以私人经营为 主,年度净产值为3.1
亿美元。肉类产量2.166亿公斤,鱼虾产量为7.045亿公斤。
缅甸工业不发达,主 要集中在仰光与曼德勒地区,大多以碾米、木材加工、石油和采矿业为主;还有纺织、印染、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工业。能源不很丰富,各地均有水力发电厂。 明码石油公司近年来与一些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勘探沿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缅甸石油与天然气的产地分布于孟加拉湾沿岸各岛,以及中部的查岛克,马纳温、仁 安羌等地。截至1988年底,全国有国营企业1880个,合作社企业719个,私人企业39059个。年度工业净产值为4.29亿美 元,比上年度增长2.3%,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9.9%。工人为136.9万,占总劳力的8.6%。
缅甸风景优美,名 胜古迹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未能充分利用。由于旅游签证仅限7天,入境困难,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1987年旅客总数为42179人,旅游 收入为1388万美元。缅甸服务业因受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年度,1986年//1988年度的 总产值分别为132.98亿缅元,139.68亿和146.63亿缅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1%,26.9%和27.5%。从业人数156.5万,占 总劳力的10%。
缅甸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铁路总长4493多公里,大部分铁路是单轨。缅国内交通大多是利用河川。内河航道 约10271公里,伊洛瓦底江是主要航线,可通航1200多公里直达八。共有15个海运港口,11艘远洋货轮。仰光港年吞吐量为180多万吨,占全国总吞 吐量的85%,公路总长24999多公里,年度共有客车1334辆,货车2677辆。缅有民用飞机12架,国际航线约4000公里。仰 光敏加拉洞机场为缅甸唯一的国际机场。
缅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减少对外国市场的依赖,保护国内工业。由于不重视外贸出口,外汇 严重短缺,影响了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外贸一直由国家统一经营。日,缅军队接管政权后,对经济政策作了调整,宣布允许合作社和私人经营 对外贸易。缅甸主要出口产品是大米、豆类等农产品柚木、硬木等林产品,锡、锌、宝石、翡翠等矿产品、鱼虾等水产品;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设备、工业原材料和 部分消费品。主要贸易对象是亚洲国家,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香港约占其贸易总额的68%,其次是欧洲共同体国家、德国、英国和荷兰,约占其贸易总额的 20%。
截至1988年3月底,共接受外国贷款和赠款约58亿元,多为低息长期贷款,用于发展工业生产。日本援缅金额为缅接受外 援总额的40%多,其次是德国,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外债约4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0.388亿美元。国家外汇总收入为9.67亿美元,外汇支出总额 为9.28亿美元,其中包括偿还外债额1.63亿美元。
缅银行全部国有,1963年合并组成缅甸联邦人民银行。1972年改名为 缅甸联邦银行;1976年改组为中央银行。还有3个国家专业银行。缅甸农业银行负责向农民提供信贷;缅甸经济银行经营储蓄信贷和向国家经济机构,地方团体 和合作社提供贷款;缅甸外贸银行主管外汇和国际金融事务。
文 莱达鲁萨兰国,过去曾长期为英国保护下的伊斯兰苏丹国。1971年文莱收回其内政主权,1983年底收回其外交和国防主权。日文莱宣布完 全独立。同年,文
莱成为联合国第159个成员国,并正式加入东盟组织。目前,文莱仍是伊斯兰国家组织成员国和英联邦成员国。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北 临南中国海,海岸线长达161公里。其余三面与马来西亚东部州接壤,并被分成两部分。国土面积5769平方公里,其中70%地区为热带雨林所覆盖,可耕地 仅占国土面积的2%。全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在23―30° C,雨量充沛。文莱人口年增长率为3.3$左右,1988年人口达24.14万。马来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8%,华人约占20%,其余为土著和其他民族。 文莱缺乏劳动力和科技、管理人员。因此,来自英国、荷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就业人员,以及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劳工也有约2万多人。城市人口约占总 数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诗里亚和瓜拉贝拉亦。马来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通用。伊斯兰教为文莱的国教,2/3的人口为穆斯林。约有 13%的人口信奉佛教,2/3的人口为穆斯林。约有13%的人口的信佛教,8%的居民信仰基督教。文莱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估计为2.2亿吨,天然 气储量约7万亿立方英尺。目前它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主要家作物有水稻、橡胶、椰子、胡椒和热带水果。文莱工业基础薄弱、 制造业不发达,基本食品和消费品依赖进口。由于人口数量少,依靠丰厚的石油收入来源,文莱已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极高的国家之一。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 达60.345亿文莱元,人均25000文莱元(相当于13100多美元)。文莱实行免费教育和公费医疗制度,对低收入和多子女家庭提供补贴和就业培训。 因此,文莱是一个公益事业很发达的福利国家。货币单位是文莱元,与新加坡元等值,新元在文莱可通用。
战前,文莱经济以农业、渔业 和手工业为主。战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投资及经济发展。60年代,海上油田开发为文莱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自60年代中期起, 政府实施了全国发展计划。前四个5年计划主要为经济发展打基础,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70年代,文莱经济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增 长。国民生产总值从1970年的5.452亿文莱元猛增到1980年的104.132亿元。80年代,油价下跌和实行控制开采石油政策,使经济出现负增 长。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为92.244亿文莱元;1986年减至52.272亿文莱元。人均收入从1981年的47800文莱元降至1986年的 23100文莱元。目前,正在执行的第五个全国发展计划(年),强调经济多样化,加强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综合发展,以实现提高人民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出口工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等目标。然而,由于经济规模狭小,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缺乏,科技和管理水平 低等缺陷和困难,严重地制约着文莱经济的迅速发和现代化进程。
文莱经济结构极不平衡,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1970年, 各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农业4%,石油开采52.3%,加工制造业2.4%,建筑业11%,运输、通讯等事业2%,商业、金融和服务业 占28.3%。1980年,农业降至0.6%,石油开采增至69.6%,加工制造业13.1%,建筑和其他公用事业5.7%,商业等服务业11%。就劳动 力结构看,1971年,变业总人数4109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1.6%;石油和制造业占11.4%;建筑业占19.7%;各类服务业占57.3%。 1981年,就业人数增加到70690人,其中农业占4.9%;石油和制造业占9.4%;建筑业占17.9%;服务业占67.8%。
进 出口贸易对文来经济和社会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莱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绝大部分供出口换汇。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 备,以及人民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均依靠从国外进口。因此,文莱的出口极为单一,几乎全部是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而进口包括各类食品、轻工纺织品、机器设备、运 输设备、通讯设施和家用
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尽管如此,文莱的贸易收支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顺差,从未影响国际收支平衡。1980年,进出口总值达 110.835亿元(约合55.4亿美元)。其中,出口98.529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各类产品占98.6%,主要输往日本(占70.9%);进口总值达 12.306亿元,其中食品和肉类和占11.9%,机电和各种机械设备占29.1%,钢和钢材制品占12.7%,汽车和运输设备占11.3%,化工产品占 8.3%。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占23.7%)、美国(占20.1%),新加坡(19.0%)、英国(9.8%)和马来西亚(4.1%)。1980年,贸易 顺差达86.223亿元(约合43亿多美元)。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因油价下跌和出口量减少而受到影响。1981年出口总值达 85.917亿元,1988年已降为34.6亿元,进口则从1981年的12.647亿元上升到1988年的14.51亿元;贸易顺差也从1981年的 73.27亿元减少为20.09亿元。1986年,文莱进口的食品,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各国、北美和港台地区。工业制成品和机器设备等主要来 自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东盟邻国及港台地区。中国大陆产品通过香港和新加坡转口也有少量输入。
文莱实行开放的金融政策, 允许外国银行在文莱开设分行,允许国际保险业集团在文莱设立分公司。目前在文莱开业的7家银行与31家分行中,多数是外国银行的分行。如香港的汇丰银行、 标准渣打银行、美国的纽约花旗银行等跨国银行均在文莱开设分行。外国保险公司也占文莱保险公司的大多数。另外,文莱政府对其积存的大量外汇储备加强管理 1983年8月,文莱投资局接管了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1984年底,它在伦敦设立了办事处,负责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外汇储备业务。投资局总 部负责其在亚洲市场的外汇业务。自1983年8月至1987年中,文莱的外汇储备已增加了120%,约达到132亿美元。文莱的财政、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 一直良好,没有资金短缺问题,没有外债。
文莱政府一贯欢迎外国投资,欢迎跨国公司参与本国经济的各类活动。文莱经济发展局重点促 进本国和外国私人投资,组成合资企业,发展生产和各种经营活动。对外国投资没有严格的部门限制,但要求有本地人参与股份和董事会的活动,遵守1956年的 公司企业法规定。例如注册登记的国营企业至少应有7个股东和两个董事。董事会中一半成员应是文莱人或当地的居住者。国营公司的年度账目须交投资注册机构审 核。注册登记的私人企业至少应有2个以上和最多不超过50个股东,董事会的成员必须有一半是文莱人或当地居住者。私人企业在注册登记之后即可开业,而国营 企业(合资)则需申请执照批准后方可开业。鉴于文莱缺乏劳力和科技专门人材,政府允许招募外国劳动力和技术及管理人员。文莱对外国投资合伙人与本地人,给 予免征所得税、资本收益税和出售资本资产所得税。对一般的有限公司征收30%的公司税。石油公司的税收按1963年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与大多数石油生产国 的税收状况类似。此外,文莱与英国签有双重免税协定。文莱壳牌石油公司集团是最大的合资企业,全国8%的劳动力就业于所属的各个公司企业。在所属的石油公 司、液化气公司、泠气体公司、油船公司和销售公司中,文莱政府均拥有50%的股份。除液化气公司为英荷壳牌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各占25%股份外,其余公司 均由壳牌拥有50%的股份。(摘自《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资格考试、党团工作、文档下载、IT计算机、教学研究以及东南亚市场状况及经济结构分析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亚国家经济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