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能是可再生能源否可以成为中国能源主导

未来的能源主导——核能
未来的能源主导——核能
未来的能源主导——核能
是否是套装
未来的能源主导——核能
出版社名称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和未来的能源主导——核能相关的文章除了核能,哪一种新能源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清洁能源?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910分享邀请回答5981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Energy-Outlook/Energy_Outlook_2035_booklet.pdf根据BP的报告,gas在发电来源中所占比例是越来越大的;其余的几种方式都稳中有升。原油用来发电实在是太浪费了,因此比例不断降低。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未来50年内的能源结构。其余几种新能源,在工业规模上完全替代煤气油核,个人不太看好:1. 生物能。首先生物能并不低碳,本质上还是碳氢化合物燃烧释放出能量。其最大的问题是和人抢耕地,很难想象原本就紧张的耕地还要拿出来一部分去种燃料。土地的产能是有限的。2. 水电。地域局限性很大,要建在有落差的地方。而人类能源需求大的地区多在沿海平原。上海纽约附近能建个水电站?跨区域输电建设成本、损耗高。水电对生态影响较大。3. 其余“低碳”的新能源(风能、波浪能、太阳能等)。成本太高、能量密度低、不稳定导致并网难,是所有新能源的通病。一些发达国家乐于搞新能源,一方面有政府补贴,一方面配合“绿党”"左派"做出环保姿态,同时把高污染的设备生产过程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譬如太阳能电池板)。这类能源的出处在于家用的微型化装置,譬如后院插个小风车,屋顶摆满电池板啥的,这样可以满足一部分家用需求(家用需求远小于工业生产需求),减轻电网的压力。电力富余时还可以将多余的电出售给电网。“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也基于此,实现能源的最佳配置。核聚变的商用基本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希望聚变商用革命能在碳氢燃料、核裂变燃料耗光之前发生吧。否则人类社会一定会出现为了争抢有限资源的冲突。知识大爆炸仅仅是在这一百年内。在这之前漫长的千万年,人类的科学技术基本是停滞的。因此没有理由乐观地认为届时一定会有新技术革命发生补上碳氢矿物燃料的缺。另外扯一句没用的,无论哪种能源,对自然界都是一个熵增的过程。人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物种,或许也难逃出生存资源耗光后衰退的命运。哈哈,这是哲学上关于人类文明存在意义的终极命题了,就不扯了。正如丁仲礼所讲,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需要拯救的只有人类自己。真要间冰期结束冰期到来了,再多能源也hold不住。×××××××××××××××××××××××××××××××××××××××updated @March 23 2015谢谢很多朋友提出的建议。这里对原文做出一些修正和补充:i. 关于生物能是否低碳。从转成能量这一步来说,生物能未脱离燃烧的框架。但考虑到生物质燃料取之于大自然,这些碳原本就是大气中的碳被固定而来,燃烧后构成碳循环。因此并不会排出额外的碳。但关于生物质能否挑大梁,我的观点不变。工业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远高于可耕地上每年被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有人做过估算,即使美国所有耕地都种上玉米然后被转成乙醇(包括可食用和不可食用部分),也只能满足美国每年汽油需求的16%。还不谈用量巨大的船用油、航空燃油、化工用油等。自然条件禀赋良好的美国如此,又何况耕地本来就紧张的亚洲各国、沙漠遍地仍时不时饥荒的非洲,等等。至于开发自然用地种植生物燃料,本来就备受争议。譬如巴西把亚马逊热带雨林变成甘蔗产地用来做燃料。ii. 关于水电站负面影响以三峡为例,不谈对局部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的改变(局部干旱,诱发地震等,当然这些也有争议)。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河口海岸研究组近年来就三峡工程对长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都有过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查阅论文。总之泥沙入海通量减少的后果就是长江三角洲停止持续千百年的生长(唐朝时入海口在如今镇江以东不远)。由此引发海水倒灌等后果,其余不再赘述。iii. 关于储能技术使不稳定的新能源避免冲击电网、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都得益于储能技术、电池技术等的发展。关于电池,有一篇答案回答的很好:电池是化学工业。其理论基础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就是大家高中学的那些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该行业早就过了爆发期,很难在脱离理论的基础上有大突破。特斯拉再高端,其使用的18650电池仍是基于此原理。电池的能量密度被诟病已久,大概只有汽油的1%。那个回答很好地阐述了原因。电池与燃烧相比先天不足,因为燃烧已是自然给出的化学能放能最优解。现在材料学中很多人都在研究纳米材料以期优化表面结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有名的包括斯坦福的Cui Yi。但曾和该行业人士交流,据说多为了发论文灌水。。。也许是行内人的自黑,但可想而知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有多困难。一个小小的电池都难成这样,至于功率高几个数量级的工业规模的储能,那更是世界级难题。目前有“飞轮储能”等概念,但很不成熟。但有个土办法就是抽水,用富余的电力把水抽到高处,需要的时候再用水轮机发电。其实是个靠谱办法,但怎么感觉略蛋疼。。。iv. 关于增殖反应堆我之前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得出核裂变燃料只够五十多年的结论。铀235的确稀缺,但如果使用增殖反应堆,就可以在裂变的过程中利用慢中子制造新的核燃料。如果增殖反应堆进入商业化,可以将裂变燃料总量扩大很多倍。但核扩散问题和公众对核的恐慌是核能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障碍。核燃料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然后流向独裁国家和恐怖分子怎么办?这需要强大的国际互信协作、危机应对机制、核燃料管理,但以人类的尿性。。。希望能有专家科普下。不是这行的,就不多说了。v. 关于碳排和温室效应对当前票数最高的回答中对温室效应的看法持保留意见。大家没必要一听到碳排就如临大敌。这个议题在全球学术界都是有争议的。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冲突。我以前也是温室效应及其导致世界末日理论坚定的拥护者,尤其看了《后天》之后。我本科同学在MIT Woodshole攻读博士研究古气候,我曾就此问题和其探讨。可惜他不上知乎,如果可以想邀请他科普一下气候变化问题。首先,气候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二氧化碳是否真的导致升温,如果升温那贡献了多少,这并未定论。使地球升温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太阳活动、地日相对位置,若干未知因素。用计算机做气候模拟,要做很多人为假设,所以结果会有很大偏差。搞过流体的都知道,湍流很难用数值模拟,因为完全是随机的,没有模型能精确描述,没有解析解。一个小的湍流人类都没有吃透,又何谈气候这么大一个混沌系统。所以丁仲礼说升温两度、只能再排8000亿吨二氧化碳并不是一个科学判断,只是一个价值判断。稍微改动一个建模时的假设和输入,结果就会和8000亿相差甚远。古气候学家讲求地质上的证据。有几样东西能很好地反应古气候信息:南极冰芯(其中的气泡包含古大气信息),中国的黄土(不同层的黄土碳氮同位素比反演温度/古气候),深海沉积物。丁仲礼就是搞黄土出名的。这些人多对温室效应不以为然,因为地质历史上温度高、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时候多的是,譬如恐龙生存的白垩纪。那时地球比现在热的多、二氧化碳也浓的多,生物丰度(爬行类/哺乳类)也高的多。恐龙灭亡显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普遍认为因为地外天体这种突发事件。所以现在古气候学界都不再讲global warming,而是climate change,即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循环。我们正处在间冰期。《后天》中所描述的场景:温室效应导致极低冰川融化-极地海水盐度降低-大洋温盐环流关闭-进入冰期,这种世界末日模式也是站不住脚的。MIT博士同学及其导师认为,即使冰川融化一点,也不会出现后天那样的场景。最坏情况变化时间也有几百年,而不是《后天》中的几天。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10000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该次进入冰期导致了很多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纯偶然的。所以有时真感觉上帝是在掷骰子。话说回来,气候动力学、古气候两个学术流派的争议并不妨碍减排成为一个价值判断。毕竟这个排放是人类强加给自然的。但以此制定政策时要小心,不可冒进,也不能被西方牵着鼻子走,能源革命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中牵扯的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环境影响等因素太多。毕竟作为基础的温室效应,只是一个价值判断而已。以上。谢谢阅读。632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你现在的位置:
我国核电领域首个新型科研机构诞生
中国能源报
&&更新日期:
11月29日,在2016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暨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第六次理事会上,我国核电领域首个采用民办非企业模式建设的核电研发机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正式宣布成立。
作为一家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由烟台市政府主导,中广核、中核、国家电投、烟台市台海集团等单位参与建立,实行理事会决策下的主任负责制,邀请在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院校代表、院士、专家学者担任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首批设立的10家研究所由上述企业合作成立,研发方向瞄准核能综合利用、核级装备材料、辐射防护与大容量储能、物联管控与数据智能、核电水处理、工业设备热管理、快堆结构材料、海洋能源综合利用、钍基熔盐堆(TMSR)基础研究等领域。
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主任束国刚表示,研发中心将围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烟台打造成为华龙一号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基地,同时结合CAP1400自主核电技术、小型堆、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研发,使研发中心成为核电技术和产品的“双创”平台、创新示范基地,实现中国自主核电技术烟台集成,烟台成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北方基地,以及全球核能领域的技术高地和核电“走出去”的桥头堡。
“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是对核电领域现有科研体系的一种创新,将为核电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在论坛上指出,“采用民办非企业模式建设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研发创业平台,是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建立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将科研创新做成开放的市场,有效解决核电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及资源两大问题,实现优质资源的无缝对接。”
采用新模式的核电研发中心之所以落地烟台,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发展核电的契机。
据了解,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烟台曾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最具投资环境的金牌城市。2015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9位。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山东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增长9.05%,分别高于山东省、全国2.33和3.05个百分点。
烟台市发改委核电办副主任张洁非表示,2009年以来,依托海阳核电项目建设,烟台市初步建立了核电产业体系,建成了莱山和海阳两个省级核电装备制造园区,在核电主管道、海水循环泵叶轮制造、核电安全壳、核岛制冷设备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生产能力。“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核电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核电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打造核电产业集群的目标,对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人才引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识等方面,制定一揽子优惠政策。”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首个新型科研机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实现了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体制、机制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在薪酬制度、经费制度、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一系列创新。”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姜中二认为,“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将通过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充分吸收社会科研力量和资本参与,同时依托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的科研体系,推动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发展。”
相关预测显示,到2030年,环渤海湾核电市场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核电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为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带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中广核总经理张善明表示,烟台是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在发展核电及相关技术、产业方面,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优势。“相信核电研发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核电产业发展,为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先进核电技术研发提供活力,进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为我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国内核电行业装备、标准走出去。”&
&&我要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该新闻目前暂无评论,快来抢第一个沙发吧!
版权所有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12区30号楼 邮编:100070日媒:日企盯上中国核电市场 欲抱团扩大对华核出口
资料图片:日本九州电力公司川内核电站
据日经中文网7月8日报道,新公司将主要负责繁杂的手续和向中国当地企业进行介绍等,这样即便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也可轻松进行出口。将与大型国有核能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合作。 目标是将年出口额由目前的约1千亿日元提高到4千亿日元。由于日本无望新设核电站,因此日本企业准备到核电站建设热潮持续高涨的中国寻求出路。
日媒称, 从事核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日本企业将成立新公司,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报道称,将设立的新公司名为“日本国际核电设备及零部件联合体”。为亚洲提供技术转移支援的普通社团法人日本技术者联盟将出资1千万日元,其成员企业包括IHI、荏原、东亚阀门工程等大中小约50家日本企业。
新公司除了向会员提供中方的订单消息之外,还负责开拓销路。将安排了解中国商业习惯的负责人,还将参与合同谈判。对于占到零部件企业一大半的中小企业而言,设立新公司具有省去业务手续办理、可顺利推进谈判的优点。
报道称,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不断增长的中国核电市场充满吸引力,但是日本企业担心在向中国企业提供零部件后被中国企业掌握技术并推进国产化,以致无法继续获得订单。新公司与中核集团就签订5年以上的长期合约以及尊重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共享详细的订单信息等达成共识。日本企业今后将能够安心对华出口核电站零部件。
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此举有助于稳定采购高品质的日本产零部件。中国以每年6~8座核反应堆以上的速度建设核电站,同时正在推进对亚洲和南美等国的核电站出口。中核集团预定最早于年内设立负责从海外企业采购零部件的公司,日本国际核电设备及零部件联合体将与该公司合作。
据日本技术者联盟统计,中国的核电站建设费用为1座核反应堆3千~4千亿日元,其中零部件成本占一半左右。目前日本企业供应的零部件仅占10%左右,不过计划通过联合体将这一比例提高至40%左右。
日本约有2500家核电站设备和零部件企业。2011年东京电力福岛第1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国内停止新建核电站,维持技术和人才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后还将加紧扩大对中核工业以外的核电企业的供货,以获取外需。
中国秘密准备拯救英国核电站项目
英国媒体关注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北京秘密准备拯救陷入困境的这个核电项目。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4日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媒体关注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北京秘密准备拯救陷入困境的这个核电项目。
《泰晤士报》和《卫报》都报道说,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的岳父、英国前能源大臣霍韦尔勋爵在上议院透露说,如果原来计划牵头承担这一项目的法国能源公司EDF临阵退却,中国有另一套方案绕过EDF直接在英国建造欣克利角的新核电反应堆。
报道引述霍韦尔勋爵说,中国可能直接在欣克利角建造两个小反应堆,工程时间比法国EDF的时间更短。
计划中的欣克利角核电C项目将提供英国7%的电力,但原来中国参与的这个项目的牵头方法国EDF公司近日宣布,这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将从180亿英镑上涨到210亿英镑,比其原先在去年10月份承诺的金额高出16%。这个项目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核电站。
此外,EDF宣布这个项目首期完工时间比原先承诺的推迟10年,即不可能在2027年完工。
这个消息发布后,美国评级公司穆迪称,因为欣克利角核电项目风险不断增多,已经将EDF公司评级降低为“负面”。EDF公司股价大跌,而该公司很多私人股东也反对该公司的英国核电项目。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都在质疑法国EDF是否会最终放弃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
但中国绕过EDF直接在英国欣克利角建设核电站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原来计划中使用的、早已通过英国审批法国核电机组将无法使用,中国如果替代使用国产的“华龙一号”机组尚未通过英国核电部门的安全审批,这一过程需3年至5年时间。
此外,一些英国军方和情报部门人士非常担心中国在英国建造核电可能会造成重大国家安全风险和技术等问题。
欧洲议会挫中国出口雄心
《金融时报》报道说,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认为中国仍不具有“市场经济地位”资格,而且没有理由放松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规则。
这一决议得到546名欧洲议员赞成,只有28票反对,77票弃权。
没有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可以很容易对被发现低于市场价格的中国产品开征报复性关税。
此前中国表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该国将在今年底在全球范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也是中国最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之一。包括英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在内都支持中国这一声称。
但欧洲钢铁行业近期爆发的危机加剧了有关各方对放松有关关税的担忧,欧洲企业称,他们被来自中国钢厂不公平的廉价产品压得喘不过气来。
欧洲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态度日益敌视之际,全球都出现了反对放松贸易壁垒的情绪;德国舆论大幅转向反对与美国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定,而美国总统竞选也充斥着格外强烈的保护主义论调。
欧洲议会周四(12日)的投票并法律无约束力,但它向欧盟委员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后者今年必须就此事提交议案,然后由欧洲议会投票决定是否批准。
2015年全球新增10座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中国就8座
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今天正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
在这之后,日本福岛核事故又起,一度让全球核电发展陷入停滞。但目前全球核电正逐渐走出核事故的阴影,进入重启阶段。其中,中国引领了这一波的建设风潮。根据世界核能协会的数据,在建核电反应堆数量世界第一。2015年全球新增10座反应堆并网发电,其中中国就有8座。中国的核工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在经历重大进步,发展核工业是中国放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不到30年时间里,中国从一个学徒发展为世界核大国,中国的核企业也从客户变身为国际市场的竞争者。
日,第一罐混凝土浇入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工地
据新华网25日转西班牙《国家报》网站4月23日报道,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核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在反应堆的设计和建造方面都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中国企业需要从其他国家同行那里进口核技术的时代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并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售。
西班牙核集团中国联盟的负责人爱德华多·艾梅里奇表示,“中国企业从外国企业那里学习得很快。除非我们出售的是最新技术产品,否则很难在中国推广。现在我们已经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开始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西班牙核集团中国联盟由4家西班牙核企业组成。
中国核电建设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的数据,2015年全球核电产业取得了小幅度增长,新增10座反应堆并网发电,另有8座永久性退役。并网发电的新增反应堆总功率达9497兆瓦,比2014年增长了4763兆瓦。其中,中国有8台机组投入运行,韩国与俄罗斯各有1台机组投入运行。
截至日,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6台在运核反应堆,以及2台在建核反应堆,全球在运核电反应堆共439座,总装机共计38.25万兆瓦,在建反应堆66座,装机容量达7.03万兆瓦,拟建设核电反应堆为158座,装机容量为17.92万兆瓦。
中国核电建设正在加速。2015年,中国共有8台核电机组获批。截至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0台,在建的为24台,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数据, 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6台核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分别是方家山核电厂2号机组,阳江核电厂2号机组,宁德核电厂3号机组,红沿河核电厂3号机组,福清核电厂2号机组,昌江核电厂1号机组。此外,防城港1号机组、阳江核电3号机组也已投入运行,尚未正式商运。
阳江核电站
2015年1月-12月,中国28台正式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约1690亿千瓦时,比2014年同期上升了29.42%;累计上网电量为1583亿千瓦时,比2014年同期上升了29%。
据《国家报》报道称,核电目前仅占中国目前总发电量的3%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建的核反应堆还有22座。美国权威咨询公司信息服务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主管周希舟表示,“核能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比很低,但对中国而言很小的一部分对世界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核能在未来不会成为中国的能源主导力量,但中国一定会成为未来全世界核能领域非常重要的国家”。
这些看法并非毫无道理。中国核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日益明显。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3家国有核能企业已经登陆海外,与多个国家签订合约,涉及领域既有建造核电站、燃料加工、出口核反应堆,也有单纯的提供资金。
大部分项目都是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展开,但也有一些高收入国家。
红沿河5号机组施工现场
业内普遍认为,英国将成为一大新核电竞争市场。放弃煤炭的英国,计划依赖核电和天然气来提供电力。由于英国在运核电站大多数都将在近十年内面临退役问题,英国新核电建设的加速变得迫切。
欣克利角C项目在去年获得新的进展。 2015年10月,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以592亿元在英国签下了该核电站投资协议,并共同推进塞兹韦尔C和布拉德韦尔B两大后续核电项目。这也标志着中国核电企业正式踏足英国市场。
而中国也正准备与法国这一老牌核电大国展开合作。2015年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是阿海珐公司的重组。目前,法国电力公司已明确提出收购阿海珐核反应堆业务的要约,但不排除引入外国投资者的可能性。中国核工业集团和日本三菱公司成为最可能参股重组后阿海珐的外国公司。
去年11月3日,中核集团官方表达了参股阿海珐的意愿。中核集团在官方微信中表示,双方将探讨中核集团参股重组后阿海珐集团的可能性,以及在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的全面合作。
报道称,中国核工业的海外扩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北京利用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向海外出售自己的核技术。据报道,中企的目标是未来15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核电机组。
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规模为中国核企业提供了某些优势,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扎实的财政支持,这让它的核反应堆变成了对其他国家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周希舟表示,“当中国开始大批量生产这些设备时,价格普遍降低,因为中国企业是控制成本的行家,而且能实现批量生产。这种情况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都已经看到。近年来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某些设备的成本已经下降了30%到50%。随着自主技术的开发,很显然中国企业还有压低核能成本的潜力”。
但是《国家报》认为,中国核能领域的实力展示并不足以让“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在海外取得成功。中国企业的国际经验相对较少,需要克服各种政治和文化因素才能获得合约。于是,那些之前向中国出售产品的国外企业便获得了新的机遇。西班牙泰纳通公司的国际业务负责人托马斯·巴图埃卡斯表示:“在国际法规以及其他国家的国内法规方面,中国企业的经验不如西方企业。有的市场与西班牙文化,而不是中国文化更接近,比如阿根廷。我们了解渠道和客户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摆上谈判桌的优势。”
全球核电复苏
回顾全球核电市场,日本也在2015年开始重启了核电。日,日本九州电力公司宣布,川内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日本全国首座被审查符合新安全标准后重启的反应堆,日本结束了近两年的“零核电”状态。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国内提出重启申请的反应堆已有24座。此外,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立集团在英国拥有的两个核电厂址中,建设四个反应堆。
日本重启川内核电站
世界核能协会尚未公布2015年的全球核能的发电量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核电的发电量为达2411 TWh(2411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1.5%。
印度将成为继中国、俄罗斯之后的又一核电建设大国。截至日,印度在建核电机组为6台,在建数量位列全球第三。去年12月底,印度政府发布报告称,计划启动1500亿美元的核电计划,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将与美国西屋电气签署建设六座核反应堆的协议。
美国目前共有5个在建核电机组,数据显示,在2019年前有超过2000兆瓦核电机组面临退役。美国能源信息署曾发布数据称,预计2016年-2020年间,美国核电装机总量仍将增加5000兆瓦以上。
俄罗斯正在全球推广它的核电技术,包括南非、孟加拉国、土耳其、埃及等在内的国家都是其目标市场。在技术上,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还在去年7月21日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一种“超纯”镍合金新材料,并利用制造了首个VVER-TOI压水堆“超强”压力容器。
去年9月,俄罗斯还开始建造功率为150兆瓦、全球最大的多功能钠冷快中子研究堆。预计反应堆在2020年投入运行。
埃及将成为新一个引进核电的国家。去年11月,俄罗斯与埃及签署了一份政府间协议,共同建设与运营4座VVER型反应堆。预计2016年一季度,两国还将签署开工建设第一座机组的总承包合同。目前,1号机组的前期工作已于今年1月初开始。
在芬兰,全球首个乏燃料地质处置库建设许可证得以颁发。2015年11月,芬兰政府向波西瓦(Posiva)公司颁发许可证,允许该公司在埃乌拉约基场址建设一座乏燃料地质处置库。这是全球颁发的首份乏燃料地质处置库建设许可证。
中国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今年建 向7国出口核电
卡拉奇核电项目(K2、K3)是巴基斯坦国内目前最大的核电项目。
中核集团正在加速发展,2015年其在建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均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2016年中核集团将积极推进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
中核集团29日透露,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实现经济增加值(EVA)6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改善39%,全面完成了预期目标。
同期,“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5号、6号开工建设,中核集团进入第三代核电制高点,迈入国际第一阵营;研制完成ACP100模块式小型核电站,正在促进落地,国际海上浮动核电站反应堆纳入中国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计划2016年年底开建。此外,中国首个规模化地浸铀矿山蒙其古尔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成,二期正在快速推进,2016年上半年将建成中国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另外,内蒙古两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也实现了战略突破,并在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天然金属铀。
2015年,中核集团海外市场开发加快,“华龙一号”国外首堆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开工建设,阿根廷重水堆签署商务合同、压水堆项目签署框架合同,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成立。
作为中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迄今中核集团已累计向7个国家出口6台核电机组、5座微型反应堆、2个核研究设施及1座研究堆。目前,中核集团正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埃及、巴西、罗马尼亚等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核工业产业链合作。
据介绍,中核集团目前已掌握了中国实验快堆燃料元件制造技术,建成了世界首条工业化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已正式签署供货合同,将于2016年3月正式生产。
同时,中核集团将积极推动核循环产业发展:自行建造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建成,为中国核循环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近期已启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核循环产业的重要科研基础设施;中法合作建设中国核循环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中国将形成商用的大规模核循环能力。
中核即将拿下阿根廷60亿美元核电订单。
又一核电大单生成!继上月中广核在英国项目取得突破之后,核电出口再次取得重要进展。阿根廷当地时间11月4日, 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就阿根廷第四座核电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并就第五座核电站拟定框架协议。中核将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合作,在阿图查核电站3号机组建设重水堆核电站,并计划在阿根廷的第五个核电机组——阿图查4号机组上采用中方设计的“华龙一号”压水堆技术。
阿方透露,“第四座核电站的商业谈判阶段已经结束,两国有关部门很快将签署决定性的协议”。阿图查3号机组将采用加拿大坎杜设计的重水堆技术,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9.9亿美元。中方银行将提供投资总额85%的支持,融资利率不超过6.5%。预计62%的设备将由阿根廷企业提供,38%的设备由中方提供。项目建成之后,阿根廷核电公司将负责运营该核电站。
双方还就第五座核电站的开发拟定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阿根廷第五台核电机组将采用中方设计的压水堆技术,也就是中核设计的“华龙一号”技术。
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是重水堆的设计方,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2014年7月曾对媒体表示,在阿根廷重水堆项目中,中核集团负责部分设计、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加拿大是该项目分包商,中核将与加拿大合作完成该项目。
目前中核集团控股的秦山三期核电站采用了加拿大重水堆技术,两台机组每台装机容量为72.8万千瓦。
中核集团在阿根廷核电市场谋划出口核电技术已久,早在2012年,阿根廷阿根廷核电公司就曾向中核集团颁发ACP1000技术通过资格预审证书。过去一年多里,中核在阿根廷项目的推进上持续加速。
2014年7月,在习近平访问阿根廷期间,国家能源局与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力管重水堆核电站的协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关于建设阿根廷重水堆核电项目的实施协议》。
日,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阿根廷第四座重水堆核电站项目框架合同》。
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与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部长胡里奥·德维多在京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作为双方授权企业将负责协议的具体实施。
截至2015年,阿根廷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120万千瓦,以火电和水电为主。核电占阿根廷总发电量5.5%。阿根廷现拥有三台运行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5.5万千瓦。2009年,阿根廷为了重振核工业、满足能源供应需求、调整能源结构,颁布了法令,规定将于2020年前建成第四台核电机组。
2013年阿根廷政府正式决定建设第四核电站,该项目包括两台机组采用不同的堆型。第一台机组采用CANDU重水堆技术,延续其国内已有的核电技术,稳定现有的核电建设队伍;第二台机组采用压水堆技术。
又换战场了 日媒:中日在哈萨克斯坦争夺核电订单
日本急了,不仅仅是高铁,在核电方面也开始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28日结束了对蒙古和中亚五国的访问返回日本。 安倍的出访推动了日本企业在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各国获得基础设施订单。
安倍晋三资料图:安倍晋三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29日以《安倍出访中亚挥不去“中国影子”》为题报道称,此次总额超过2.2万亿日元(约合1155亿元人民币)的订单项目取得进展等,构建了与中亚各国合作的桥头堡。不过,在这一地区加强影响力的中国的存在有时也投下阴影,日本要发挥影响力仍然面临课题。
报道称,这是日本首相自2006年访问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以来,首次访问中亚。各国对此非常期待。
“虽然不得不与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国交往,但过度依赖中国未必是好事”,一位中亚国家首脑对安倍如此表示。安倍随行人员也称“各国都存在重视日本的想法”。
报道称,不过五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均为中国,日本仅为平均1%左右。在哈萨克斯坦,东芝等力争获得核电站订单,但并未达成协议。随行人员透露,“中国似乎也在为获得订单加强游说”。
哈萨克斯坦被认为尤其接近中国,该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考虑到建设从中国经由中亚连接欧洲的陆路,向安倍表示“希望日本企业也参加”。可以说这是间接要求日本支持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构想。
据报道, 安倍在各国合计宣布了提供273亿日元的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但无需偿还的无偿资金援助合计仅为23亿日元。有声音表示由于财政吃紧等原因,“与金额相比,(日本)只能突出质量”。
中国每年新建6至8座核电站 或在2030年超越日美
资料图:位于山东荣成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工地全貌。新华社发 (王呈选 摄)
近来,中国核电业引起关注。日媒称, 中国政府决定,将在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期间每年新建6至8座核电站,对建设自主研发的新型核电站投入5000亿元人民币,争取在2030年之前成为在核电站发电能力和运行数量上超过日美两国的世界最大“核电强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1日报道,定于2016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正式决定“十三五”规划的内容。该规划将推进核电站建设列为经济领域的主要政策之一,并加大对主管中央部委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
报 道称,与批准每年新建3至5座核电站的以往计划相比,中国将加快核电站建设步伐。首先,在2020年之前将核电站的发电能力提高到5800万千瓦,与 2014年年底相比提高两倍。包括新批准建设的核电站在内,预计到2030年中国运行的核电站数量将达到110座以上,超过美国。
报道称,中国有意突出国内的核电站建设成果,在与日本等国的出口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中国还打算将核电站与高速铁路一样列为基础设施出口战略支柱。不过,中国还面临消除国内外对核电站安全性的担忧等课题。
中 国核能行业协会说,中国现在运行的核电站是25座,正在建设的核电站是26座。受到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中国原则上冻结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核电站新建 计划。现在,中国认为国产核电站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并可以投入使用,决定再次实行扩建核电站政策。此外,中国还将解除在内陆地区建核电站的禁令。
中英有望签订2400亿核电项目 目前已向巴铁出口
核电(资料图)
随着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安博·路德相继到访中国, 中方企业参与英国核电项目建设引起外界关注。昨日(9月29日),中国广核集 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方面对外表示,中广核“华龙一号”有望落地英国。除此之外,中广核目前还在大力开拓罗马尼亚、肯尼亚、南非、泰国、印尼、哈萨克斯坦等国际市场。
据悉,中英合作的三个核电项目分别是:欣克利角C项目、塞斯维尔C项目、布拉德威尔B项目。此前英国多家主流媒体预计,中英可能在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访英时签署欣克利角C核电站协议,总额或高达250亿英镑(约合2415亿元人民币)。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获悉,目前欣克利角C项目的设备 合同大部分被英法企业占据,中国核电设备供应商要参与难度较大,只有塞斯维尔C项目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但真正开工可能要等到2019年后。
英国政府“保驾护航”
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胡光耀介绍,今年6月,中法两国政府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关于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中明确提出,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企业联队,将 在英国3个新建核电项目的建设中与法国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些合作具体包括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企业联队支持并参与欣克利角C项目两台EPR反应堆建设,以及塞斯维尔C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法国电力集团(EDF)支持并参与由中方企业联队牵头的另外一个英国核电厂址——布拉德威 尔B项目开发,并以“华龙一号”技术为基础联合开展适应性设计修改,主要满足英国独立核监管机构的安全要求并使其具有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合作可谓“史无前例”,英国政府也为该项目合作全力“保驾护航”。9月21日,到访北京的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宣 布,英国政府将给予欣克利角C核电站初步20亿英镑(约合197亿元人民币)的建设协议担保。此外,英国还在政府锁定电价、补偿协议方面为合作大开绿灯。
在电价方面,英国现有电价比较低,平均为4欧分/度,但新建的核电要达到8至9分/度,英国政府会给予补足差价;在补偿协议方面,若由于政治原因关闭欣克利角反应堆,政府根据差价补偿合约对投资者潜在投资收益的损失给予补偿。
事实上,国产核电在海外落地已有首例,今年8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二号机组正式开工,“华龙一号”落户巴基斯坦。不过,巴基斯坦被业内更多视为“政府援建”项目,外界将“走出去”焦点放在英国核电项目上。“所谓真正走出去应该是能够在海外赚钱。”一位核电央企人士指出,巴基斯坦项目是中国目前唯一出口的项目并不假,但不是竞争性的市场,没有其他国家参与竞争,卡拉奇核电项目总金额96亿美元,中方贷款额便高达65亿美元,可以说是中巴外交的产物。
中方份额将在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方提出要在欣克利角C项目上的投资比例与订单比例相匹配,但目前来看难度非常大。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欣克利角C项目的设备合同已 获签60%多,技术支撑、主要设备供应大部分被法国、英国企业占据,这也意味着,中国核电设备供应商要参与只能从剩下的合同进行分包。
“欣克利角C项目是法国人谈的,中国参与更多是一种财务投资”,一位核电站人士坦言。据悉,另外两个英国核电项目中,塞兹韦尔C项目还未签订较大金额合 同,乐观预计,中方有可能承担主要设备;布拉德韦尔B项目虽然技术、设计等在内的总承包均为中方,但该项目还要面临通用技术审查,审查期长达2年,落地还 要再等2年,意味着正式开工最早也要到2019年。
平均一个核电站出口的利润是30万辆小轿车,上述核电央企人士表示,随着核电海外项目不断获得突破,未来核电走出去后,中方份额将保持在50%以上,中国 设备制造能力和先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除了土建安装是当地负责外,技术、常规岛等主要设备、工程管理若由中方承担,这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 去。”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三大核电央企都在积极“走出去”,有竞争力的海外项目各自均有两个。中广核除了上述英国核电项目外,还有罗马尼亚项目,由中广核控 股,与加拿大坎布公司合作,计划在2019年开工;中核集团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开工后,已在恰西马建成四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同时与加拿大公司合作的 阿根廷项目;国家电投瞄准南非,南非预计今年启动招标,同时还和西屋公司合作开发土耳其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核电海外项目出口“如火如荼”,但依然有不少难题。比如,有不少中方总承包但价值量比较大的核岛设备反而给了外方,中国设备商参与难度比较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能是清洁能源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