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为什么不在国内bat上市时间

百度,阿里,腾讯,为啥他们都不在国内上市?
为什么好的公司,就像BAT,他们为什么不在中国的A股里面?我们中国的股市为什么留不住这些好的公司?
我遇到过一个业界的投资专家,他公然的说,在中国没有值得长期投资超过一年的公司。我对这个观念真的是不敢苟同,我觉得现在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公司,甚至有的公司在国外都是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那么现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没有这个投资家所说的我值得投资超过一年的公司?为什么好的公司,就像BAT,他们为什么不在中国的A股里面?我们中国的股市为什么留不住这些好的公司?
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股市的上市机制有问题
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上市机制留不住好的公司。我们的上市机制留住的公司都是成熟型企业,都是传统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已经是他们的最高峰了,所以上市以后只能往下掉。所以你投资那么多股市,没有公司是会增长的,所以你的股价不会因为公司的增长和盈利而增值。
比如京东,上市以前他的收益率是亏损的,所以在中国京东是上不了市的。京东在美国上市第一天身价百倍。为什么?美国市场欢迎的就是像京东这样的新兴公司,因为它将来有增长的空间,不要看你现在的利润,而是看你盈利模式对不对,好不好,将来有没有增长空间,增长是不是可持续。
中国的企业上市以前非常好,收益率20%。但是为什么这个好到了上市以后就一下子跳水了呢?可以说是打肿脸来充胖子。比如一个省里拿到一个上市的名额,领导跟企业说,你要上市了,多光荣,你要为我们省争气。但是这个公司说,不行,我刚成立只有10个月,现在盈利各方面都不好,怎么上市?那怎么办呢?也不一定是造假,但也要把以后的资源用尽,放到现在来,让公司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上市,上市以后怎么办?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中国的股市有多差?在2000年如果你在中国的A股投一块钱,什么都不动,到2014年底你还剩下七毛五。但如果你把这一块钱在2000年放到即期存款,到2014年底会拿到七毛八。相比之下,美国2001年是互联网的股价最高的时候,那个时候放进去肯定亏了。但你就2001年放进去,什么都不动,到2014年底还剩一块五,还是增长的。
中国股市优胜劣汰的机制有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是过去三十年GDP增长率在全球是第一,那么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GDP,我们如果以世界银行的数据,以GDP来计算的话,中国经济的体量在2014年底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了。当然这个可能是有点高估,我的感觉是中国的经济体量应该是美国的80%到90%。只要中国GDP增长率不要太高,6%,或者比6%稍微高一点。那么他就是在美国的两倍以上。在2035年中国的GDP就会超过美国,是美国的两倍。
我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中国的股市你觉得已经很大了,但是相对于这个经济体量来说是非常小的。
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利润在中国的GDP里面他的利润只有20%。大部分的中国的GDP收益都是在哪里?非上市公司,80%GDP的收益是从中国的非上市公司里面来的。
非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要好很多。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的中国A股里这些公司都不是什么好公司,好公司都不在上市公司里面。那难怪中国的经济很牛,因为他有80%的非上市公司在那做生力军,但是为什么股市很差?因为20%的公司在里面都不是什么好公司,为什么进股市的都不是什么好公司?进去以后又不愿意退?因为这个壳资源太宝贵了,我不想退,整个的优胜劣汰的机制就有问题。好的公司又不进去,进去都是差的公司,进去以后又不退。那你说这个公司能不能好?不可能好。
最后我打一个比方,比如说整个中国经济有十个行业,每个行业有十个公司,那么一共中国经济有一百个公司。在股市里有几个公司呢?只有二十个公司。像美国一百个公司大概有九十几个公司是在股市的。那这二十个公司是什么行业呢?三个行业,产能过剩的成熟型行业,而且在这个行业里他这二十个公司还不是最好的,还是最差的那么几个公司。而且他上市以后他就不退,拼命的不退。而且他上市以前他拼命的粉饰自己,打肿脸来充胖子。而且还有大股东要掏空这些上市公司。那你说我们的股市能好吗?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问题,中国股市有问题,上市机制有问题,中国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投资的结构有关系,大家都是短线的,监管机构有关系,犯罪成本太低,造假成本太低。所有的这些都是问题。是不是这些问题就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说中国根本不能做价值投资?正相反,现在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用武之地,所谓的乱世出英雄。现在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短线的,大部分投资者不看报表,这个就是让少部分投资者能够看报表,能够在报表里面挖出价值的,真的就是英雄的用武之地。
笔者从事金融工作,对国际形势及各国经济动态时有研究。投资是个长远的项目,没有赌博式的一夜暴富。在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未来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赌博与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方法与计划,盲目跟风只会是拿枪上战争却发现没有子弹,听天由命。如果你对投资(原油沥青,现货贵金属)有兴趣,或已在接触却持续亏损,那么可关注微信:yhsh16888 (长按可复制)与本人交流,希望结实更多渴望成功的朋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BAT等优质公司都没在内地上市? 为什么BAT等优质公司都没在内地上市? 存在意义百家号如果你在淘宝买东西,那么接下来你就要为美国人做贡献了。联通这一点的,是阿里巴巴即将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这家来自中国的企业预计融资243亿美元,很可能成为史上最大的IPO。“这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BAT(百度、阿里、腾讯)都在境外上市,国内投资者没有机会方便地分享它们发展的成果了。”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如是说。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若以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计算,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在美上市的市值就将占我国上半年GDP的4.56%。全部在美两大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总市值则占今年上半年GDP的近三分之一。本报记者综合采访各类机构投资者了解到,从阿里自身来看,赴美上市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港交所无法满足其管理团队以小比例股权要求大比例投票权的诉求;A股则完全没可能接纳阿里,连对望一眼的缘分都没有。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如何让A股不再拒绝优质企业,已经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痛苦课题。最大IPO来袭美国时间9月8日,阿里巴巴在纽约开始首站路演。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15年前他来美国要200万美元被30家VC拒绝,今天他又来了,这次想多要点。依靠阿里巴巴多年发展,如今的企业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要到它所需的200亿美元。活动开始前一小时,华尔道夫酒店大厅外就已挤满了人,大批出席路演者在酒店排队拐了18个弯,等了40分钟电梯才登上18楼的会议厅,会议最终推迟半小时才开始。为确保承销程序平稳进行,瑞信、花旗、高盛、德意志、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银行六大投行“豪门”齐刷刷被阿里巴巴聘为承销商。记者了解到,上述6家大投行以两家一组进行分工构成第一层级,此外还有8家投行构成第二层级,受聘参加分析师会议,并为阿里估值提供分析;而第三层级的投行将帮助推销阿里的股票。据一家欧洲投行的中国区高管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依计划,9月19日,阿里巴巴将对外发售总计3.68亿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以目前发行价指导区间的最高定价美股66美元计算,届时融资规模最高将达近243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股市最大融资纪录将诞生。此前的最大规模IPO为维萨(VISA)在2008年3月创下,募资约179亿美元。“由此估算,阿里巴巴市值将达到1542亿至1698亿美元,将看齐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1600亿美元的市值。”上述高管预测称。不过,这或许只是一个保守估计。从9月8日的路演情况看,阿里巴巴融资规模和公司估值还有进一步放大的可能。最终的募集规模不仅可能创下史上规模最大的IPO,而且上市后的公司市值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超过可口可乐、IBM以及汇丰控股。“阿里向上调高IPO发行价是有基础的。”一位香港对冲基金经理向本报记者透露,汇丰银行已通知他,之前认购阿里新股的基准将由原先每认购5 股有机会获得1 股,调整至每10 股才有机会拿到1股。该对冲基金经理还表示,此前公布的阿里巴巴二季度的业绩也烘托了良好的氛围。8月27日深夜,阿里巴巴更新的招股书透露了其最新业绩:二季度阿里巴巴总收入157.1亿元,同比增长46.3%;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上升至7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6亿元上升60%。在管理着1110亿美元资金的富达反向基金经理丹诺夫看来,阿里巴巴拥有惊人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和低资本密集程度,像极了美国的明星公司Facebook和Google。被中概股带走的财富作为中国最强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有2.55亿活跃买家和800万活跃卖家,在中国创造利润最后将成美国股民的投资分红,而为阿里巴巴奉献了利润的中国买家和卖家,却难以分享。这无疑让国内投资者心痛且无奈。此前,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整个中国的实体经济正面临困难,惟一的朝阳行业可能就是互联网行业。但很遗憾,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到美国或中国香港去上市。这对内地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费者用自己的消费,创造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商业奇迹,但却没有机会成为其股东,分享其成长性。”2000 年,新浪、网易和搜狐等首批门户网站陆续登陆美国市场, 和2010 年,更是分别掀起三波赴美上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年分别有31、20和46家中国公司成功在美上市。但从2010年6月始,一些海外做空机构(如浑水、香橼等)频繁发布针对中概股的质疑报告并大举做空,这一系列事件的持续发酵引发了信任危机,导致2012 年成为中概股发展的最低谷。2013 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市场开始逐渐回暖,而今年将是中概股有史以来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年。截至8月底,今年已有16 家中国公司成功登陆美股市场,其中不乏一些行业龙头,如新浪微博、去哪儿网和京东。中概股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今中国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一共188家。如果算上香港、伦敦、法兰克福等世界主要证券市场,中概股数量更为庞大。从利润规模看,优秀的中概股让A股上市公司侧目。BAT 3家公司二季度的净利润阿里巴巴为73亿元;百度为35亿元,同比增长34.1%;腾讯控股净利润增长42%至58亿元。同期,所有A股2500余家公司实现净利润7048 亿元。从市值看,数字更为惊人,阿里巴巴如果在9月19日上市时能站上2000亿美元之上,这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新里程碑。目前中国在海外挂牌的企业以腾讯规模最大,约1390亿美元市值,随后是市值700多亿美元的百度。本报记者统计显示,截至9月11日,在美国两大交易所交易的188只中概股总市值达到1.38万亿美元。而上半年全国GDP总数为26.9万亿元,约合4.39万亿美元,两者对比,在美交易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相当于上半年GDP的31.36%。若以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计算,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在美上市的市值将占我国上半年GDP的4.56%。拿什么来挽留“上市地的选择本应该是目标用户在哪里就在哪上市,有用户的地方投资人才能对企业有更深的理解,才能通过上市扩大影响,招徕投资人的支持。”李大霄对记者称。事实上,看似简单的上市地点选择,对阿里巴巴这类公司来说却复杂、艰难到了极点。而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源于中国特定的商业环境和历史:阿里复杂之极的公司架构以及股权问题、控制权问题,归根到底是在它最需要资本的时候,缺乏合理合法又高效的融资渠道。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互联网公司身上,今年赴美上市的16家公司中,有7家有双重股权设计,以保证创始人团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权,这是他们需要同股不同权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了内地上市,阿里显然非常希望在香港上市,但阿里同股不同权的诉求不符合港交所规则。虽然多年前被美国VC拒绝,马云还是不得不给美国投资者再次投资阿里的机会。阿里最终与港交所分手令人惋惜,然而更加尴尬的难堪应该属于内地资本市场。《证券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境内注册公司才能上市,但目前并没有注册在境外的公司在A股上市。然而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注册地都是境外的开曼群岛,他们在法律上来讲是外资企业。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之所以注册在境外并且在境外上市,一个重要原因与最初的融资有关,创业初期得到的风险投资基金大部分来自境外。前述对冲基金经理称:“国内的资本更多急于求成,更愿意做准IPO项目,而不愿意做天使投资,从这个角度看,国内的资本需要更加长远的眼光,对更多成长性极高的创新企业给予更多的扶持。”此外,大多数处于创业成长阶段的企业很难达到审批制下所要求的上市标准。如根据A股的上市标准,京东和新浪微博均不符合3年盈利要求。京东虽然在2013年前三季度实现首度盈利6000万元,但2012年、2011年分别亏损17.29亿元人民币、12.84亿元人民币。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强调,目前国内无论是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还都比较传统,净利润、净资产等指标都是按照传统产业设定的,对待高新产业缺乏包容性。“阿里在美国上市并非没有弊端,由于监管需要,可能威胁到中国网民的资料安全。接下来国内资本市场应该反思,如何留住优质企业。首先要从上市规则上接纳它们,其次要从发展资本市场规模上努力,国内市场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才有足够的水平来容纳阿里巴巴这样规模的企业。”李大霄补充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存在意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BATJX为什么不愿在A股上市?
忠 言 周评
BATJX为什么不愿在A股上市?
截止上周末,周线6连阳,市场还沉浸在结构轮动性行情的“牛气”之中。但是,本周却风云突变,大盘连续大跌5天(周五尾市才翻红),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暴跌2.69%、5.46%、5.13%、6.27%。
对于大跌及其原因,有说是股灾5.0版的,有说是非典型熊市的;又说是抱团取暖的机构集体出逃引起的,又说是传言惹的祸。市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公众号:李志林)看来,主要是A股市场监管层的理念、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出了问题所引发的市场恐惧所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先从BATX为什么不愿在A股上市说开去。
1、为何监管层一再摇橄榄枝,小米还是去香港上市?
自从多年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简称BATJ)到境外上市、大获成功、并成为世界互联网界的翘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大机会之后,从上海两届主要领导,到A股的亿万投资者,直至证监会,都懊悔惋惜不已,不断地进行追问和反思:
上海当初为什么拒绝阿里巴巴注册上海,逼他去了杭州创业、大展身手、一举成名?
A股市场为什么留不住BATJ这样的世界一流新经济企业?
为什么在两大交易所和证监会一再伸出橄榄枝,表示“要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但是,小米(简称X)最近还是拒绝A股,决定去香港上市?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
第一、A股新股发行制度僵化。
例如,A股上市规定有:同股同权,必须连续3年盈利5000万元以上,要经过长达一年的辅导期,首发融资的规模不能太大等等。而BATJX显然不够这些资格,尤其是,有的企业上市前仅有微利,甚至亏损。
第二、A股新股定价制度对他们失去吸引力。
目前A股新股发行价均由监管层统一定为23倍左右的市盈率,上市公司基本没有发言权,不能自主定价。这自然不会令BATJX满意。
第三、A股重传统周期性产业,轻新兴产业。
这一两年来,传统周期性产业得到了监管层的大力倡导,大行其道。
从国家队到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乃至沪港通、深港通的北上资金,都清一色地重仓传统周期性产业的银行、保险、白酒、家电、医药、房地产、石化、钢铁、有色、煤炭、建筑、建材类的股票。“以大为美”、“以周期为美、”以低为美“,以此引领A股,所以股价中枢越来越低。而对属当今世界潮流的、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兴产业的高科技股,则予以排斥、抛弃、打压、歧视。
且不说当年处于草创阶段、业绩平平的阿里巴巴投奔上海时,曾受到从工商、税务到市政府部门和领导的怀疑、质疑、冷落、给吃闭门羹,兴许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无知和思维僵化所造成的,那么,即便在当前,整个A股市场依然是传统周期产业股吃香,哪怕是卖熟食、卖蜜饯、卖酱油的股,都炒得老高,却视高科技股为妖魔。亿万投资者都被教训教育得老老实实,对高科技股避而远之
再看股价,A股的最高价股是白酒股贵州茅台,涨到800元,40倍市盈率,去年暴涨108%。国家队曾大量持股到650元,而高科技股,最高的才100多元。
反观美国股市,最高价股都是高科技股,股价扶摇直上,一飞冲天,来引领美股一年创60多次新高。如亚马逊1390美元、谷歌1181美元、特斯拉349美元、Facebook193美元、苹果167美元、微软94美元、中国企业阿里巴巴206美元、京东50美元。在香港上市的腾讯476港币(复权价2399港币)。在A股这种市场投资环境和生态情况下,BATJX怎么可能立足?他们在美国的股价,在A股怎么肯能出现和维持?(不知道要被特停多少次!)
第四、A股监管层和机构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目前,A股的监管层和机构向市场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就是与市盈率划等号,市盈率越低,就越有投资价值.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号召人们:去买市盈率最低的银行股、白酒股、家电股等。国家队和各类机构凭借资金优势,在低估值的价值股中,扎堆重仓、抱团取暖,造成指数虚涨,而多数股票暴跌不止,还美其名曰“这就是价值投资”。
诚然,低市盈率股一般是具有投资价值,可以投资。但是,也不能全然不顾多数银行股的业绩成长性只有2%—5%,还存在很多管理和资产隐患的事实,也不能引导整个市场对银行股趋之若鹜,而用单一性投资取代多样性投资。
相反,大批高科技股经过连续两三年的下跌,挤泡沫,已跌到了30倍左右的市盈率(发行价就是23倍),仍然一再被打压,跌跌不休。而A股的监管层还认为这非常合理。其实,30倍市盈率、年成长性30%以上的高科技股,与十几倍市盈率、成长性只有百分之几的银行股,到底谁更有价值,完全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或相得益彰的。
照唯市盈率论的逻辑,A股可以不要监管层,由国家发改委的物价司来领导股市即可。采用“公园里的冬青树一样齐”的方法,像物价司、物价局对商品的核价那样,按照市盈率,用电脑对3400多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排一个顺序,然后要求投资者按图索骥、照顺序买股票。这还能算是股市吗?能算价值投资吗?
而美国、欧洲、香港股市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不仅包含市盈率标准,而且也包含高成长性,以及未来预期。所以,才会有美、欧、日、港股市中高科技股的股价远高于传统周期性产业股的股价的新常态,才会美欧股市的高科技股广受投资者追捧、乐此不疲、长盛不衰,才会使美欧股市长达9年多的大牛市!才会令特朗普对他上任1年、美股大涨50%而自夸
本周,在政治局第三次学习会上,最高领导再次强调:“发展现代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作为经济晴雨表的A股市场,理应响应高层领导的号召,向国际成熟股市看齐,大声疾呼、理直气壮地向广大投资者宣传新兴产业高科技股的、高成长性的投资价值,增加包容性,提倡理性投资,借以振兴A股市场,更好地为现代经济体系服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A股至今仍然在强化对传统周期性产业股的投资,强调唯市盈率论选股,将大批高科技股、高成长股被打压到比2016年1月股灾最低点还低的位置,30倍市盈率还在跌,广大投资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蒙受严重的亏损。
试问,在一个只看静态市盈率,却不懂、也不注重、还要打压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股的高成长性价值的A股市场,BATJX之类的优质新经济企业,怎么敢来上市,被埋没价值,降低身价,自取其辱?小米继续对A股说“不”,转到香港,就是对A股监管层理念讲话、光说不练的绝妙讽刺!
2、监管层上场踢球,符合市场法则吗?
从本周一开始,A股市场大跌5天,与上周末监管层新闻发言人的一个讲话有关。他公开提出:“证监会反对炒高价股,炒概念股,炒热门股”,“将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严厉监管”。此话即出,令广大投资者十分惊愕、恐慌,遂开始了杀跌割肉比赛,不仅使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最大跌幅达到4.77%、7.81%、8.3%、7.7%,还使包括市盈率仅30倍左右的中小盘高成长股、高科技股在内的股票,出现大面积的“闪崩”,周三、周四、周五跌停个股多达158只、238只、63只。
照理,监管层就是市场的裁判员的角色,不应该上场“踢球”。对市场该买什么股,不该买什么股,不应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尤其不能表态反对买什么股。投资者买什么股,有他们按照风险偏好,自主决定,监管层实不该越俎代庖。目前市场价值中枢被打乱,个股大面积闪崩,说到底,是监管层和各类机构的投资理念发生偏差、过于单一所致。
纵观近期的资本市场,任性监管,过度监管,说到底就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好大喜功,只顾政绩,不顾投资者利益,不切实际的运动式监管,时而还乱扣大帽子,就像往人群里扔“炸弹”,吓死胆小的,市场资金便慌不择路地出逃。
就说说监管层反对的“三炒”吧。
一反对“炒高价股”。请问,高价的标准是什么?是100元、200元,还是800元、1000元?如果要说反对的话,首先应反对800元最高价的茅台,但好像也没见到有什么行动。打击的都是几十元的高科技股、高成长股。再看美国、香港股市,几百美元、几千美元的高科技高价股比比皆是,常年的亏损股,股价也有400多美元,相比之下,A股的几十元上百元的高科技股,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为什么国际股市从来不反对高价股,3天涨20%不发异常波动公告,更不搞什么特停,认为股价涨跌这是市场的行为、机会和风险由投资者自负,监管部门无权干涉,裁判员不该横加指责,或为了某种意图,或引导资金流向,帮某一类股,反对另一类股。
二是反对“炒概念股”。请问,A股市场涨得好的股票,哪个没有概念?早年有浦东概念、国企扭亏概念、网络概念、股改概念、四万亿投资概念、区域振兴概念、自贸区概念等。近年有一带一路概念、京津冀概念、PPP概念、雄安概念、大数据概念、锂电池概念、涨价概念、人工智能概念、军工概念、大上海世界级城市群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自贸港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市场广大投资者根据中央和政府领导人大力提倡而总结创造、约定俗成的,成为活跃市场的润滑剂,何罪之有?这可以说是拥有1.3亿投资者的中国股市的特色。美国、香港股市,其实也炒概念。作为监管层没有理由反对,而应坦然面对。当然,投资者也不能炒虚概念,要落实到具体个股,必须注重业绩和真正的成长性
三是反对“炒热点”。任何国家股市,都有热点,如这9年来美国大牛市中,热点就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只能装备。香港股市近年的热点,就是腾讯的微信(有9亿活跃用户)、王者荣耀(1天赚1亿),以及国企H股。而A股的热点白酒股、银行股、家电股、地产股、涨价股、医药股、供给侧改革、360借壳、人工智能、大数据、股权转让、国资改革、混改、并购重组等等。这些热点实际上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的,从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要在炒作过程中没有违法违规,就不应该横加指责,而应大力保护投资者的热情。
正是由于监管层的这“三个反对”,导致本周股市的大跌。统计显示,3450多只股票中,将近一半、逾1700股跌破2638点,剔除2016年以来上市的近700只股票,剩余的2800多只股票中,有超过1600只股票最新价已经跌破了2016年1月27日的收盘价,占当时股票数量的近六成。如果加上2016年上市后上市的股票,则有超过1700只股票跌破2638点时期水平。其中,近200只股票惨遭腰斩,千股跌超20%,另外还有数百只股票跌幅超过10%。
“监管层上场踢球”,还表现在2016年8月出台的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其中最严厉的一条,就是反对“跨界购并”。那就等于说,落后的企业只能永远“落后”,传统的企业只能永远“传统”,周期的产业只能永远“周期”,那怕是“四新”产业,也不允许对它们高跨界购并、并购重组,更不要说借壳上市了。殊不知,BATJX之类的“四新”企业,最擅长的就是搞“跨界购并”,如明明是互联网企业,却不断地搞互联网+,家家都不断地跨界购并商业实体超市、大卖场、门市、商场、连锁、新能源汽车、手机、金融、游戏、影视、传媒、房地产等搞跨界购并,这便对监管层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如果以上这三个“反对炒”,以及反对“跨界购并”的政策取向不做重大调整的话,那么,监管层极力希望通过改革发行制度,增加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BATJX之类优质企业引进A股,很可能会愿望落空。因为像BATJX之类的公司,在境外股市都是被投资者“三炒”的、都是大搞“跨界购并”的!
3、信托去杠杆的谣言为何能“祸市”?
本周四的暴跌,很大程度是一些券商向客户发微信,并且某券商的首席公开发文称:“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杠杆率为1:2的信托资管计划,必须强行平仓,将杠杆降到1:1”。周四下午,满市场还流传一份三季报中有信托资管计划列入十大股东的个股名单,直接导致了200多家个股,在下午2点以后直奔跌停或重挫。实际上这份名单很不准确,在四季报中,很多信托资管计划早就没有了!
尽管周四晚和周五一早,监管层予以澄清:“没有一刀切的降杠杆计划,今后若要实行,也会新老划断,有过渡性安排”。多家信托也纷纷表示:没有收到过要求存量信托资管计划降杠杆的文件。于是周五下午,四指数均由跌转涨。
市场人士对此的共识是:首先,导致市场普遍性下跌、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不实传言“祸市”的危害性,远胜于单只个股的违规操作,因而监管部门对这种用不实传言和谣言的行为,应该严厉查处,作为加强监管的重点。
其次,眼下最大的利空并非信托资管计划,而是市场对于信托资管计划未来如何处置的不确定性,监管层有必要就信托资管计划在A股的总量、降杠杆的具体处理办法、和时间安排,加强透明度,向市场有一个清楚的说明,以防止今后再谣言复燃,以讹传讹。&&
本周四、五,五周均线(3465点)跌破了两天,走势险峻。好在周五收盘离五周均线只差3点。下周一大盘必须收复五周均线,才能避免回到空头市场。
目前,大盘仍在5天、10天、20天均线压制之下,但是在60天线(3381点)、半年线(3368点)、年线(3373点)之上,3380点处调整基本到位,仍维持着震荡上升的趋势,人们不必过于悲观。
预计在周线7连阳之后的大跳水,仅调整一周是不够的。春节前的8个交易日,大盘还需要横向震荡整理,继续在3400点平台补课(已收盘32天),以修复技术形态和投资者的信心。再续升势,将在春节长假之后!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怎样买美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