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质量?

质量提升乃中国制造之要_第一财经
质量提升乃中国制造之要
第一财经APP社论 21:57
曾经,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中国产品质量的质疑声接连不断;近年这种声音越来越少,但与传统制造业强国相比差距仍存。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中国产品的质量短板正在补上。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
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到突出位置,原因之一是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地位还有不少差距。根据联合国数据,早在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就已经是美国的120%&&当年中国达2.9万亿美元,美国为2.4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日、德等主要传统工业强国的总和。
然而,在产品质量方面,除了高铁、基建、航天军工等方面,中国在汽车及诸多轻工业领域,质量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造成口碑和品牌溢价偏低。以手机品牌华为和苹果为例,目前两家公司市场份额相当(今年二季度苹果12%,华为11.3%),但利润方面差距极大,华为2016年净利润为人民币371亿元,苹果则高达449亿美元。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质量关乎民众利益。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产品质量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国内外的质疑声越来越少,但仍然存在部分产品和服务档次偏低,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达到4100万,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7400万,&海淘&交易规模2015年就达近万亿元之多,这还不包括国人出境游的境外消费。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使一些有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满足,导致&需求外溢&。换言之,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升,相对落后的质量供给水平与民众日益升级的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对中国经济而言,提振国内消费越来越重要,产品质量供给不足,不利于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
至于如何提升中国产品质量,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创新与产业升级支出。近年来,不管是政府对于创新的资金支持度,以及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投入,增速都很高。根据《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报告》,2015年广东、湖北两地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为1.8%,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6%,有研发支出的企业占比为45%。创新投入之大,无疑是近年中国产品质量进步的关键因素,未来仍需持续。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急功近利的现状急需改变。从政府角度而言,要加强良性引导,多些长远眼光,筑起质量安全防线,改变当下一些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官员忽视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疏于监督、热衷赚快钱的状况。从企业角度来讲,要少点投机取巧,多些耐心专注与坚守;质量是企业的根本,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让企业家和工人都做产品的挑刺者与欣赏者。
中国科技在人类发展史上有过重要贡献,不但拥有《考工记》、《天工开物》这般科技著作,还有过青花秘色瓷、叠梁拱之类伟大的技术。当前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关键在于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提升质量水平,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许云峰发布时间:
从人们手腕上的智能手环到共享单车上的智能锁,从农田上空撒种子、喷农药的无人机到餐厅中“萌萌哒”的机器人服务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智能概念深入人心,“中国智造”风生水起。
然而,在智能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一小部分智能产品的质量问题开始令人担忧,一些劣质产品渗透到国内外市场,给“中国智造”品牌形象带来巨大伤害。业界也开始认识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技术创新虽是关键因素,质量提升却是基础前提,“中国智造”离不开“中国质造”。
沧州的宋先生去年花了5000元购买了一台无人机,现在,这台无人机已经成了家里的摆设。“买回来半个月就坠毁了,旋翼都撞断了,只能放在家里,做个装饰品吧。”黄先生对本报记者这样“吐槽”。
虽然对这台无人机的质量问题表示不满,但宋先生也表示,由于这款无人机价格比较便宜,自己购买的时候对其质量并不抱太高期待,“这个价格买到的无人机,质量有问题也是正常现象。”宋先生说。
宋先生的遭遇在国内无人机市场并非个例。近年来,无人机成为市场“风口”,大批资本和企业涌入该领域,掀起一阵无人机风暴。然而,与业界擘画出的美好蓝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有的无人机产品却是“槽点满满”:有的品控不严,升空不到2分钟就坠毁,有的在空中爆炸,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其它诸如电池续航不稳、航线不受控制等故障更是层出不穷。直到现在,公认能做出一款既容易操控,又安全稳定的无人机的厂商仍属凤毛麟角。
无人机行业的问题折射出“中国智造”的一些隐患。过去,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智造”开始兴起,这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经济活力和产业形象。然而,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智造”似乎也“遗传”了过去低端制造的一些弊病,比如,大量的高科技产品仍走样式多、功能全、价格低的路线,但质量不一定靠得住。制造大国“产量”与“质量”不匹配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中国智造”身上。
近几年来,海外抢购热频频搅动国人神经,日本智能马桶盖被中国游客疯抢、德国品牌空气净化器供不应求。在国人心目中,同等价位的同类产品,国产的质量通常不如进口的好。甚至一些国内生产的产品,出口转内销后,反而价格销量齐齐攀升。这些现象的背后,显现出中国用户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
对此,有评论认为,这是国货质量不高,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也有人将这些现象归结于“国人对中国产品质量缺乏自信”。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智造”的产品质量不输国外品牌,比如,海尔就是凭借智能装备和柔性制造上的技术优势和过硬品质,在新西兰等国占有主要市场地位,并获得当地民众的喜爱。
然而,升级爬坡中的“中国智造”为何频现“质量滑坡”问题?
激烈的行业竞争生态是原因之一。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据统计,2017年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约有5000家。巨大的竞争压力下,部分企业为增加销售额,开始过度压缩成本,竞相降价,最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以“高端智造”为旗帜的机器人产业反而形成以低端产品为主导的竞争态势。
市场泡沫也是导致“中国智造”出现质量短板的一大因素。随着产业升级换代的加速,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无人机、机器人等概念热度不减,许多中小企业利用这种热度,制造劣质产品投放市场,做起“一锤子买卖”。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智能坐便器质量抽查结果中,智能马桶盖合格率仅为77.8%。智能手机抽查合格率也只有73.3%,均低于平均水平。对抽查结果名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主流品牌样品绝大部分合格,而不合格产品多由中小企业生产。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认为,国产产品质量水平存在短板的深层原因是中国质量技术基础上的差距。质量技术基础是国际通行的概念,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质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质量技术基础的差距,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抓质量必须从质量技术基础抓起。”支树平强调。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浙江台州正式启动了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攻坚计划。这项计划重点瞄准中外智能马桶的质量差距,并针对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3个环节,成立了政产学研检联盟。质检总局希望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引导境外消费的回流。
一个小小的智能马桶盖,引发国家质检主管部门如此重视,反映出“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全面发力已是大势所趋。
过去,国内各大产业常被技术“卡脖子”。由于缺乏核电技术,核电站部分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建设成本大幅提升。在北斗导航系统研制成功之前,导航系统长期被外国主导,国家安全因此受到威胁。如今,随着“中国智造”不断升级,被技术“卡脖子”的情况越来越少,但被质量“卡脖子”的问题却日益严重。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需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以此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中国产业全面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而从全球来看,制造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智造”升级,由此产生了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一批国家级规划,这也意味着在“智造”升级的国家竞争中,占得智造升级的先机,关乎一国的经济地位乃至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大步迈进。国家层面针对质量建设也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智造”夯实基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在国际需求明显不足、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商品结构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外贸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王亚君看来,要想快速提升中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需持续优化商品结构,提高“中国智造”商品供给质量,从而形成以“中国智造”为载体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新优势。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预防腐败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其它网站链接-----
中联办网站
--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西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宁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新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版权所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网站管理: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
邮编:100088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您当前位置: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打造“中国制造”品牌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打造“中国制造”品牌
在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上的发言
□ 质检总局局长 支树平
11月21日,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在京召开。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参会,并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这一主题发言。本报今日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就举办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我们知道,十九大突出强调质量,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但制造业质量、工业产品质量无疑是最基础的。今天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这个主题进行探讨,确实值得赞赏、值得学习。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质量摆到前所未有的位置,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推动“三个转变”,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调品牌是质量的象征、信誉的凝结;要求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一个一个行业抓,直到抓出成效;要求放管结合、并重,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等。尤其令我们欢欣鼓舞的是,总书记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等重大命题。总书记讲质量,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质量,也包括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博大精深,涵盖质量领域方方面面,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深刻精准的规律把握、全面具体的部署要求、持之不懈的推动落实,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质量思想,为我国质量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质量(上海)大会贺信中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知道,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质量的需要。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等等。所有这些强国,最直接、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无疑都是质量。甚至可以说,大国和强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也是质量时代,新时代就是质量时代。
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任务。摆在最前面的,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紧接着就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就凸显了质量特别是制造业质量的特殊重要性。“质量为先”也正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条基本方针。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为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应该成为我们的广泛共识,成为我们的共同行动。
作为质量管理部门,这些年我们质检总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论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我们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始终把“抓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我们推动设立了中国质量奖,大力推进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召开两届中国质量大会,深入开展质量强省(市、县)活动,持续开展“质量月”活动,着力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我们牵头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各兄弟部门一起努力提高我国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以及进出口商品质量,覆盖一、二、三产业。我们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编制和实施,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在提高“中国制造”质量、打造“中国制造”品牌方面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下最大气力开展质量攻关。我们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围绕主打产业、主打产品,开展质量状况调查,搞好质量会商会诊,提供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今年对全国130个种类、198种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攻关,主要日用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9%,出口工业产品国外退货批次同比下降9.36%。通过开展质量攻坚行动,浙江台州马桶盖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大幅提升75个百分点,今年总产值同比增长55%,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最大气力提升质量标准。我们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强力推进“标准化+先进制造”行动,推动出台《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年)》,会同工信部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组织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同时,加强新兴产业领域标准前瞻布局,组织研制机器人标准白皮书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积极推动3D打印、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等标准研制。
——下最大气力提高进出口商品质量。我们积极推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海外打假维权网,建立出口商品质量提升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强化风险防控,不断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5年来累计向WTO通报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2600多项,评议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5400多项,对其中500多项进行重点评议和跟踪交涉,倒逼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
——下最大气力加强全面质量监管。我们坚持放管结合,在“放活”的同时注重“善管”。一方面坚决放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不断清理和规范质检收费,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特别是突出抓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取消许可管理19类、下放审批权限8类、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3类,在6个省市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另一方面严格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质检利剑”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5年来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28.3万起,集中整治重点区域375个,实施缺陷汽车召回3364万辆、缺陷消费品召回1438万件,始终保持着对假冒伪劣的高压态势。
——下最大气力打造质量品牌。制定实施《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会同工信部联合开展2017年度工业质量品牌行动。开展两届中国质量奖评选,8家制造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成立全国品牌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了21项品牌评价国家标准。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品牌评价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中国,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
初心不能忘,使命在肩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质量方面的需要,面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质量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殷切期望,面对国际上日趋激烈的质量竞争,我们感到差距很大、压力很大、责任很大。作为奋战在质量战线的“质检人”,既为我国质量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欣慰,也为质量发展的短板而忧心,感慨颇多。其中一个感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我们运用的质量管理理论、工具、方法和模式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的,比较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也多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质量管理理论,培养出一批国际知名的质量专家。今天有这么多的科技界、工业界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论坛,我们非常期望大家能够更加主动地关注质量、钻研质量、宣传质量、有所建树;也希望我们一起努力,从以下4个方面发力,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打造“中国制造”品牌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氛围。全面把握十九大关于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质量的思想,让质量第一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着力研究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的变革、工作着力点的变革、政策支持点的变革乃至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的变革,加快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研究质量优势等重大命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维度破题,抓好质量宣传、质量攻关、质量管理、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合作等,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质量的需要。
第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优质制造工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装备制造业、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特别要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和热点消费品为重点,多部门联合推进10大领域“优质制造”,重点解决电动汽车、数控机床、高铁装备、高端检测仪器和计量装置等共性质量技术问题。不断完善优质制造工程配套政策和保证措施,探索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和评定制度,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先进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
第三,关注国际质量发展动向,夯实我国质量基础设施。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第四基”。要像规划建设交通、水利、医疗等基础设施一样抓质量基础。2018年国际单位制(SI)将以量子计量、物理常数为基准重新定义,现行国际计量体系将发生历史性变革,必须高度重视、把握契机,建立一批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国家量子计量基准,推动我国制造业弯道超车。ISO9001标准也在换版,我国《标准化法》也经人大批准完成修订,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特别是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瓶颈,协同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作用,深入开展“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活动,通过质量技术服务助力广大企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第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中国知名品牌。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抓品牌创建,但一直缺少我们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完善品牌培育机制,深化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注重培育一批“隐形冠军”。要注意发挥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机遇和优势,推动品牌评价国际互认,助推中国品牌走出去。质量无国界,品牌无止境。近年发生的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日本神户钢铁、高田气囊等质量安全事件表明,即使是知名品牌也不能放松质量,需要坚持不懈的用心培育和呵护。我们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发力,不断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心培育中外消费者认可喜爱的“中国品牌”。《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5008无界版上市 东风标致全系SUV盛 ...青岛机场旅客通过山东省首条旅客自 ...山东崔家峪镇规范提升35家食品加工 ...白俄罗斯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辆 ...一批重约26吨的进口巴西冷冻牛腱子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下).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下).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三、国外质量品牌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一)“德国制造”确保德国出口全球第一
我们先要看一看国外在推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的一些做法,看看对我们国家质量品牌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
首先看看德国制造,“德国制造”确保德国出口全球第一。德国制造,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好质量的一种品牌形象,其实也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首先第一个阶段工业化初期,在德国刚刚统一之后,德国的产品进入到英国,但是由于德国的产品品质比较差,在1887年的时候英国议会通过了羞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必须标明“made in Germany”。那么也就是说只要看到这个标牌,就表明这个产品的品质很差。但是通过十几年的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以及执著,严谨的性格,那么德国人做到了。
到了1896年英国罗斯伯里伯爵说到,“德国让我们感到恐惧,德国人把一切做到绝对的完美。”这也就是说从英国人对德国产品的形象的转变,说明了德国产品已经在质量上,在品牌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那么“made in Germany”到目前已经成为好品牌、高质量的一种代言。这是在一战前德国制造产品的形象。
第二阶段二战后,德国实现了经济奇迹。2014年德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7万亿美元,出口贸易涉及全球230多个国家或地区,主要动力来自于标准和品牌为基础的质量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数据,在德国经济增长率3.3%的比例里面,标准、专利占到了三分之一的贡献率,劳动力和资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专利和标准是促使德国产品能够保持不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也是为德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两个因素。
还有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所谓发达国家品牌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德国是遥遥领先,是占到了42%,都是通过品牌产品进行销售,也就是说德国的品牌产品最具国际竞争力。
我们来看一看,德国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给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启示。首先第一个德国人注重树立国家品牌,维护德国制造声誉,成为德国大大小小企业自发的一种行动。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成了德国企业的一种共同的“潜意识”。德国制造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好品质,高品牌的一个代表,通过大大小小的企业,共同维护、共同营造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共同维护,共同营造塑造,逐步形成一个高品质,好品牌的一个形象。也是德国企业共同维护的潜意识。
第二个德国人发扬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神。德国企业运作不仅是为经济利益,遵守企业道德、精致制造产品更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天性。那么在德语中职业意为天职,德国人认为自己的职业本身就是对上帝的一种天职,对自己的工作的一种负责任认真态度。
第三个德国人始终重视技术标准工作,德国人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法律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管理体系。那么企业通过认证来证明自身的安全性,自身产品的安全性。比如说德国GS认证,这是在德国国内是非常著名的一个认证体系,同时已经达到国际的水平。
第四个德国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的职业化,德国实行的双轨制教育模式,70%的德国人在接受常规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的培训。同时,也在大学比较早的设立了质量工程类硕士、博士这种学位。也就是说德国人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到企业结合实际,结合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接受来自企业的职业培训。
第五个就是德国促进精英型中小企业发展,德国的中小企业是非常著名的,而且他们在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方面,也都是非常舍得投入。政府通过减税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减负,提供国家贷款。这一系列的举措,也为德国孕育出一批质量、技术世界领先的“隐形冠军”。那么“隐形冠军”现在这种提法,也比较流行,在中国我们提的是单项冠军,那么隐形冠军的意思是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里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性,同时又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样的企业,我们称之为隐形冠军。在德国这样的企业都非常之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二)日本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品牌革命
说完德国,我们看看日本,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品牌革命。日本在1920年的时候进入了工业化国家之列,但是产品质量水平与其他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较还是很低的。那么在二战后初期部分日本公司想方设法,要在一个名为USA的日本小村庄开厂,因为他们的产品就可以打上“made in USA”的标记。从这个故事来看,也可以看得出来,日本的产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好的产品,称之为东洋货,也被视为劣质产品。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掀起了质量救国的热潮,主要是设立国家层面的质量奖(戴明奖),戴明是一个美国的质量管理学大师,日本人邀请戴明、朱兰到日本讲学,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员质量培训,实施了全公司的质量管理,首创了QC团队质量改进方法、5S现场管理、质量功能展开(QFD)和丰田生产方式(TPS)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