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牛市都赚不到钱,熊市和牛市还天天去买卖瞎折腾

12被浏览1,892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研究生遵守一条铁律年赚300万 称谁都逃不掉股灾|熊市买入的股票一天不赚钱必须卖,牛市股票亏15%必须卖。“很多人会有感觉,也许股票还能涨回去,事实也可能是这样,但是我坚决不跟感觉走。纪律必须要遵守,
我的图书馆
研究生遵守一条铁律年赚300万 称谁都逃不掉股灾|熊市买入的股票一天不赚钱必须卖,牛市股票亏15%必须卖。“很多人会有感觉,也许股票还能涨回去,事实也可能是这样,但是我坚决不跟感觉走。纪律必须要遵守,
■刚刚闯入股市的90后大学生的小段,在电脑前盯盘。新华社发
  “炒股未必会赢,但是错过牛市,你一定输”  牛市之下,炒股者众,大学生陈明和他的同学也没有错过这场盛宴;对于炒股,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  牛市之下,股民的身份也变得多样化,其中有金融才俊,也有市井大妈,当然,还有学生。  日前,记者采访了广东一高校商学院某班的几位研究生。作为即将或已在从事金融行业的他们,都已经投身了股市,各种相关话题是这个班里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就连他们的教授也常常主动给学生荐股。  但现实却是,大部分的人在这一波牛市之下都不算获利太丰,鲜有的几个获利者认为,在股市之中再牛的人也不过是一只“蚂蚁”。  那为何还要投身股市?他们说,“炒股未必会赢,但是错过牛市,你一定输。”  ■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实习生 张琦  陈明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股民,他从小在饭桌上听着父母谈论股票长大  陈明是班里大家公认的“股神”,这不仅仅因为他在股市获利颇丰,还因为他是班里投入股市本金最多的人,也就是班里的“大户”。  陈明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出生于股民家庭,父母都是中国第一代股民。他从小在饭桌上听着父母谈论股票长大。  到了初中时,父母开始教陈明如何看K线图,如何通过新闻炒概念股,陈明说这是他们交流感情的方式之一。那时他对股票没有非常具体的概念,粗浅的印象是“感觉就像菜场的菜价一样,下雨前囤点菜,低进高出准没错。”  彼时陈明对从金融市场获利还暂时没有兴趣,他还是酷爱生物工程,并如愿考取了生物工程专业。大学四年,他说自己是个超级学霸,一心搞学习,梦想着能进入类似哈佛这样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只可惜,由于私人原因最终他没能出国。那时他突然觉得实现财务自由非常重要。他最开始采取的方式是和朋友一起经营淘宝的国外代购,从国外的网站上低价收购摄影及音响类器材,然后高价在国内出售。他严格遵循着父母在炒股市场中的教诲,生意做得很不错,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流水都有近60万。但是后来却因为和合伙人闹翻而退出。  连番打击后,2010年9月,还在读大学本科一年级的他,以曾经公司创始人的身份在银行借贷了10万进入股市,谁也没有告诉。  他为自己制定了如军规般严格的“纪律”,“在股票市场不能当赌徒”  回想起那段日子,陈明说那是一段惶惶不可终日的岁月。那时股市不算太好,想要赚钱本来就难,加上是借来的钱就更加紧张了,于是每日紧盯屏幕,入手八九只股票,其他事情也顾不上了。  幸运的是,他靠着在饭桌上“偷听”父母的谈话,并没有亏太多,顺利过渡到2012年。  在那段日子里,陈明说,学习到最多的就是心态调整。  在他看来,如果把技术、心态、消息这些影响炒股的因素排个序的话,心态一定是处于第一位的。“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炒股就是拼心态。”  他为自己制定了如军规般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熊市买入的股票一天不赚钱必须卖,牛市股票亏15%必须卖。“很多人会有感觉,也许股票还能涨回去,事实也可能是这样,但是我坚决不跟感觉走。纪律必须要遵守,在股票市场不能当赌徒。”  从去年年中至今,陈明用200万本金获得了300万浮盈  靠着自己制定的“铁律”,在股市“战场”他越来越有信心。  他把自己买的股票,分为金融板与创业板。金融板的股票相对稳健,波动不会太大,而创业板虽然高风险、高收益,但牛市时可以通过各种概念来尝试。再通过SAR指标、K线图等技术指标分析,再加上股票选择来组合所持有股票。  陈明说这就是自己构建的炒股思维,“人人都认为自己是股神,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炒股思维,并坚信自己是对的。”  从去年年中至今,现为广东某高校研一学生的陈明,用200万本金获得了300万浮盈。  他说自己从去年2月,已经嗅到了牛市的味道。陈明说,这是有理有据所得,那时候一般企业融资成本很高,央行马上要靠降息来打破这个僵局,几个月后,他发现股票买入和卖出的量完全不同了,“那是新的牛市要来临的信号,我已经期盼很久了。”  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多,陈明都会打开电脑,登录他的股票账户,等着开盘时间,赶紧盯十分钟的大盘。在短短10分钟里,他要大致分析一下今日的大盘行情和个股走势。  但他不再像最初时股票大盘不离手,一天大概只盯盘6次。  除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牛市成了大家对未来实现财富自由的最大寄托  今年5月,国内一家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商曾发布这样一个调查信息:称这轮牛市中,今年前4个月,中国人均从A股获利1.4万元,其中上海和北京两地股民获利最多,分别达到15.64万元和8.02万元,广东排在第四位,人均获利2.9万元。  陈明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压倒班里一些拒绝进入股市的同学的“最后一根稻草”。  牛市在人们口口相传之中,成为除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外,大家对未来实现财富自由的最大寄托。  华尔街有个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了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现在,陈明所在的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炒股,课间大家不再谈论找了什么工作,做了什么课题,而是开始互相研究股票的走势如何,哪只股票可以入手。只是相对于陈明来说,其他同学是彻头彻尾的“散户”。  就连学院里的教授讲课时也不能免俗,有时还向学生们推广自己的股票思维,讲股票、荐股成为了课堂上最能活跃气氛的话题。  “当大家都超级开心的时候,都赚钱的时候,大概就是股灾来临的时候”  虽然班上的“散户”超过六成现在都没有赚钱,他们也热衷于向“大户”陈明要求荐股,但其实他们最羡慕的并不是陈明的炒股技术,而是本金,“只要有钱,我也能赚那么多。”  比如班上一位女同学在这一轮牛市当中也赚了两万多块,但她的本金只有五万。她也有自己的股票思维,“专门买低于10元的股票,现在价低的股票不多,涨上去的空间自然更大。”  不过最近她已经开始担心“牛市是否已经到头了”。除了市场上不断传出的撤退信息外,她还特意提到家里的“信号灯”。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在股市发展的这数十年里,“每回牛市,我妈想要进入股市时,基本股市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前两回的牛市也妥妥地印证了这个观点,所以这次她又说要炒股,我就想撤了。”  这位女同学观点,陈明并不认同:“现在还不到时机,当大家都超级开心的时候,都赚钱的时候,大概就是股灾来临的时候,这个节点起码还有6个月以上。”  从小浸淫在股票市场上的陈明觉得,“真正在股灾来临时,一切规律都会失效。不止是我,我炒了20多年股票的父母也很难逃过。在熊市里,股民都不过是‘蚂蚁’,历史上的两次熊市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因为没有人可以去预防,赚钱、亏钱都只是数字游戏而已。”  听上去,这好像只是一场高风险的数字游戏,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抢着入市呢?  陈明和他们的同学都有统一的答案,“炒股未必会赢,但是错过牛市,你一定输。”  (受被访者要求,文中采访人物均为化名)&&&&&&
■刚刚闯入股市的90后大学生的小段,在电脑前盯盘。新华社发
  “炒股未必会赢,但是错过牛市,你一定输”  牛市之下,炒股者众,大学生陈明和他的同学也没有错过这场盛宴;对于炒股,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  牛市之下,股民的身份也变得多样化,其中有金融才俊,也有市井大妈,当然,还有学生。  日前,记者采访了广东一高校商学院某班的几位研究生。作为即将或已在从事金融行业的他们,都已经投身了股市,各种相关话题是这个班里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就连他们的教授也常常主动给学生荐股。  但现实却是,大部分的人在这一波牛市之下都不算获利太丰,鲜有的几个获利者认为,在股市之中再牛的人也不过是一只“蚂蚁”。  那为何还要投身股市?他们说,“炒股未必会赢,但是错过牛市,你一定输。”  ■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实习生 张琦  陈明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股民,他从小在饭桌上听着父母谈论股票长大  陈明是班里大家公认的“股神”,这不仅仅因为他在股市获利颇丰,还因为他是班里投入股市本金最多的人,也就是班里的“大户”。  陈明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出生于股民家庭,父母都是中国第一代股民。他从小在饭桌上听着父母谈论股票长大。  到了初中时,父母开始教陈明如何看K线图,如何通过新闻炒概念股,陈明说这是他们交流感情的方式之一。那时他对股票没有非常具体的概念,粗浅的印象是“感觉就像菜场的菜价一样,下雨前囤点菜,低进高出准没错。”  彼时陈明对从金融市场获利还暂时没有兴趣,他还是酷爱生物工程,并如愿考取了生物工程专业。大学四年,他说自己是个超级学霸,一心搞学习,梦想着能进入类似哈佛这样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只可惜,由于私人原因最终他没能出国。那时他突然觉得实现财务自由非常重要。他最开始采取的方式是和朋友一起经营淘宝的国外代购,从国外的网站上低价收购摄影及音响类器材,然后高价在国内出售。他严格遵循着父母在炒股市场中的教诲,生意做得很不错,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流水都有近60万。但是后来却因为和合伙人闹翻而退出。  连番打击后,2010年9月,还在读大学本科一年级的他,以曾经公司创始人的身份在银行借贷了10万进入股市,谁也没有告诉。  他为自己制定了如军规般严格的“纪律”,“在股票市场不能当赌徒”  回想起那段日子,陈明说那是一段惶惶不可终日的岁月。那时股市不算太好,想要赚钱本来就难,加上是借来的钱就更加紧张了,于是每日紧盯屏幕,入手八九只股票,其他事情也顾不上了。  幸运的是,他靠着在饭桌上“偷听”父母的谈话,并没有亏太多,顺利过渡到2012年。  在那段日子里,陈明说,学习到最多的就是心态调整。  在他看来,如果把技术、心态、消息这些影响炒股的因素排个序的话,心态一定是处于第一位的。“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炒股就是拼心态。”  他为自己制定了如军规般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熊市买入的股票一天不赚钱必须卖,牛市股票亏15%必须卖。“很多人会有感觉,也许股票还能涨回去,事实也可能是这样,但是我坚决不跟感觉走。纪律必须要遵守,在股票市场不能当赌徒。”  从去年年中至今,陈明用200万本金获得了300万浮盈  靠着自己制定的“铁律”,在股市“战场”他越来越有信心。  他把自己买的股票,分为金融板与创业板。金融板的股票相对稳健,波动不会太大,而创业板虽然高风险、高收益,但牛市时可以通过各种概念来尝试。再通过SAR指标、K线图等技术指标分析,再加上股票选择来组合所持有股票。  陈明说这就是自己构建的炒股思维,“人人都认为自己是股神,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炒股思维,并坚信自己是对的。”  从去年年中至今,现为广东某高校研一学生的陈明,用200万本金获得了300万浮盈。  他说自己从去年2月,已经嗅到了牛市的味道。陈明说,这是有理有据所得,那时候一般企业融资成本很高,央行马上要靠降息来打破这个僵局,几个月后,他发现股票买入和卖出的量完全不同了,“那是新的牛市要来临的信号,我已经期盼很久了。”  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多,陈明都会打开电脑,登录他的股票账户,等着开盘时间,赶紧盯十分钟的大盘。在短短10分钟里,他要大致分析一下今日的大盘行情和个股走势。  但他不再像最初时股票大盘不离手,一天大概只盯盘6次。  除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牛市成了大家对未来实现财富自由的最大寄托  今年5月,国内一家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商曾发布这样一个调查信息:称这轮牛市中,今年前4个月,中国人均从A股获利1.4万元,其中上海和北京两地股民获利最多,分别达到15.64万元和8.02万元,广东排在第四位,人均获利2.9万元。  陈明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压倒班里一些拒绝进入股市的同学的“最后一根稻草”。  牛市在人们口口相传之中,成为除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外,大家对未来实现财富自由的最大寄托。  华尔街有个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了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现在,陈明所在的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炒股,课间大家不再谈论找了什么工作,做了什么课题,而是开始互相研究股票的走势如何,哪只股票可以入手。只是相对于陈明来说,其他同学是彻头彻尾的“散户”。  就连学院里的教授讲课时也不能免俗,有时还向学生们推广自己的股票思维,讲股票、荐股成为了课堂上最能活跃气氛的话题。  “当大家都超级开心的时候,都赚钱的时候,大概就是股灾来临的时候”  虽然班上的“散户”超过六成现在都没有赚钱,他们也热衷于向“大户”陈明要求荐股,但其实他们最羡慕的并不是陈明的炒股技术,而是本金,“只要有钱,我也能赚那么多。”  比如班上一位女同学在这一轮牛市当中也赚了两万多块,但她的本金只有五万。她也有自己的股票思维,“专门买低于10元的股票,现在价低的股票不多,涨上去的空间自然更大。”  不过最近她已经开始担心“牛市是否已经到头了”。除了市场上不断传出的撤退信息外,她还特意提到家里的“信号灯”。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在股市发展的这数十年里,“每回牛市,我妈想要进入股市时,基本股市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前两回的牛市也妥妥地印证了这个观点,所以这次她又说要炒股,我就想撤了。”  这位女同学观点,陈明并不认同:“现在还不到时机,当大家都超级开心的时候,都赚钱的时候,大概就是股灾来临的时候,这个节点起码还有6个月以上。”  从小浸淫在股票市场上的陈明觉得,“真正在股灾来临时,一切规律都会失效。不止是我,我炒了20多年股票的父母也很难逃过。在熊市里,股民都不过是‘蚂蚁’,历史上的两次熊市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因为没有人可以去预防,赚钱、亏钱都只是数字游戏而已。”  听上去,这好像只是一场高风险的数字游戏,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抢着入市呢?  陈明和他们的同学都有统一的答案,“炒股未必会赢,但是错过牛市,你一定输。”  (受被访者要求,文中采访人物均为化名)&&&&&&
馆藏&3372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网友点击排行“熊市里赚的钱,牛市里都亏回去了”_网易新闻
“熊市里赚的钱,牛市里都亏回去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A股恐慌性杀跌 创业板指数暴跌近5%
“熊市里赚的钱,牛市里都亏回去了”
本报记者 刘伟 张杰成
昨日,恰逢阴历冬至,创业板“有点冷”,创业板指数暴跌近5%,两市近300只个股报收于跌停价位。不少投资者亏损累累。对于昨日的暴跌,信达证券杨云认为,由于前期一直是大盘股在涨,小盘股不涨,股民持有小盘股的心态开始浮躁,再加上央视报道证监会调查包括中科云网、百圆裤业、兴民钢圈等在内的18只个股涉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直接引发股民非理性杀跌。操作上,杨云建议一般投资者还是观望为宜,如果手上有股票,也不要恐慌性杀跌。
以前觉得“满仓踏空”是悲剧 现在才知道“满仓跌停”最悲剧
“说多了都是泪啊!”股民陈风以一句经典的网络语言开头,诉说了自己最近的悲惨炒股遭遇。“从8月份开始,我就一直持有云南锗业,因为在一轮牛市中总是会出现‘煤飞色舞’的行情,因此我坚定持有有色股。”但让陈风没有想到的是,该股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总是上下震荡,一直没有出现上涨行情。“当时遇到一起炒股的朋友,我都说自己是满仓踏空,大盘涨了几百点,我的股票基本没动过。”在这个月初,陈风在成本价附近果断卖出了云南锗业,买入了浦发银行。“当时觉得券商股涨得太高了,也许银行股会跟随大涨呢!”之后银行股确实出现了一波上涨,但涨幅并不大,随后又开始一波调整,很快又打到了他的成本价附近,他再次将银行股全部抛出了。“回头才发现原来卖出的有色股倒是涨了一波,如果没换还赚钱了呢!”
在两次折腾未果后,陈风选择了休息一周,他觉得还是耐心观察一下,最终他在上周五选择买入了高铁龙头股晋亿实业。“该股在震荡蓄势后再次开始上涨,上周五还创出了新高,我觉得这次应该可以大赚一笔了!”在周末陈风还和几位一起炒股的朋友交流了一番,几个朋友也认可了他的选择,让他对自己的持股更有信心了。“今天高开后一度涨了5个点,让我觉得自己这次是个英明的选择,就高兴得出去办事了!”但下午办事回来陈风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晋亿实业午后逐波下跌,收盘竟然跌停。“以前满仓踏空觉得自己是个悲剧,但现在满仓跌停就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熊市里赚了20% 牛市里亏了30%
“上半年说是熊市,但我赚了20%,下半年牛市来了,结果到现在我亏了30%,不但上半年赚的钱没了,连本金都亏损了!”一直喜欢在中小板中挑选投资标的股民李汉欣告诉记者,昨天他持有的金莱特跌停,单只股票的亏损已经超过20%。而其他几只中小板股票也都是跌幅居前,到目前为止他的本金已经损失超过10%了。“人家都是牛市赚钱,我竟然在牛市亏钱啊!”
谈到中小板股票,其实今年上半年李汉欣的操作还是十分成功的,他曾经在10元钱买入过亚太科技,到13元卖出获利30%。15元买入了达安基因,20元成功卖出,获利也超过30%。“上半年中小板的牛股太多了,我做得只能算是一般,而且仓位一般也控制在半仓,但即使这样整体的盈利也达到了20%。”他回忆说,但这一切在下半年遭遇了大逆转,赚钱的中小板股票变成了亏损累累的筹码。
谈到昨天的大跌,让李汉欣最郁闷的还是亚太科技。“周末出消息10送15股,我觉得最起码两个涨停吧,但没想到结果竟然是跌停。”李汉欣说,这让他完全想不明白,以前每年高送转出来都会大肆炒作,今年虽然高送转行情有点弱,但前面出来的股票基本上一个涨停板还是有的,但没想到亚太科技出来竟然会是一个跌停板。“不是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李汉欣说,他现在都不知道究竟是否该继续持有中小板股票了。
早盘清仓小盘股 转买银行收获涨停
“哥们今个真高兴,真高兴!”接到记者电话时,股民谭明还在高兴地哼着小曲。昨天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收获涨停的喜悦日子。“周末看到证监会出手打击操纵股价的新闻,我就意识到小盘股要完了!”谭明说,昨天从集合竞价开始,他就开始将手中持有的嘉欣丝绸和金轮股份全部给卖出了。“嘉欣丝绸还赚了点,金轮股份是割肉出的,本来想等它补涨的,但走势却一直是跌跌不休,犹豫了很久,今天趁这个机会索性给割肉算了!”回忆起早晨的操作,谭明说当时他还犹豫了一下,但金轮股份开盘后就直线下跌,结果他卖出时就又亏了6个多点。“哎,如果和嘉欣丝绸一样开盘集合竞价卖出就好了!”
不过接下来他果断买入了中国银行。“我仔细分析了一下,银行股相对涨幅较小,而且从盘面上看,银行股也相对强势!”在选择哪一只银行股上,谭明最终决定选择中国银行。“现在不都流行‘中字头’概念股吗?我就选择了中国银行。”随后股票的走势让谭明欣喜不已,中国银行领涨金融板块,不到半个小时就涨停了,之后虽然几次打开,但最终仍然以涨停收盘。“现在不但将金轮股份的亏空弥补回来,还大赚了一笔。”
和谭明一样幸运的还有他的朋友张翔。“昨天你们财富宝推荐了电力板块,我早上集合竞价就买入了国电电力。”他选股的思路和谭明一样,就是选择板块中有“中字头”概念的股票,国电电力无疑是电力板块中的“中国概念”股,昨天该股同样封住涨停板。“不过我其他股票没有清仓,所以整体上收获也不多,还是羡慕谭明的果断啊!”
作者:刘伟 张杰成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股民没赚到钱吐槽:熊市赚点钱 牛市全赔光
近期A股领涨全球,但很多股民赚不到钱,各种段子也成为股市一景,从“满仓踏空”,到“熊市赚点钱,牛市全赔光”,股民们用智慧语言和自嘲心态,对牛市进行狂喷。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各大网吧,采摘部分段子。
“再坚持一下,挨过牛市就好了”
形容股民新常态的:1、看好不买一直涨;2、追涨买进变熊样;3、气愤不过就卖掉,卖后立即又大涨;4、二选一来必选错,买的下跌,没买的大涨;5、选错改正去换股,结果又换错,换掉的涨,换来的跌;6、下决心不搞短线,长期持股,则长期不涨;7、熬不过将长线抛掉,结果立马涨停。
“午睡前赚52万,午睡后亏40万”
开盘(涨百只),收盘(泄停封),全天都(枉费)啊!
一大户从大户室楼上走下来,看见散户大厅里一股民正在看盘,于是凑过去搭话,两人唠得投机。临走,大户拍着小散肩膀说:“好好炒吧,以前我和你一样。”散户笑着点点头,也伸出手拍着大户肩膀说:“好好炒吧,以前我和你也一样!”
“要研究风,而不是猪”
券商研究员自嘲:最近实在不敢出去调研,调研一家想卖一家,还是坐在办公室比较安心。
股民调侃分析师分三级:第一级养好自己的猪,第二级知道市场上谁养猪最好,最高级只研究风。
这份策略报告(年度)称为史上最精炼———宏观:有钱;策略:任性;标的:找猪;风险:风停。
“20年老股民终解套”
股民改编《听海》版———听,海啸的声音,叹息着股民的伤心,却还不清醒。一定是我们,太拎不清。该逃不逃,该抛不抛,最后都被套进。
市场暴涨暴跌股民对话———甲:最近在哪里发财?乙:炒炒股票。甲:做得怎么样?乙:马马虎虎,最近正在看楼。甲:厉害啊,都挣到一栋房子的钱了。乙:挣你妹,找地方跳楼!
“只有善良股民,没有仁慈主力”
没赚到钱的老股民提醒:市场正在培养新股民赚钱快感,让新股民尝到甜头,突然来一次大跌,大盘股就是新股民坟墓。
很多股民都有两个妄想:一是妄想买到最低价格(妄想炒底),二是妄想卖到最高价格(妄想逃顶)。还有两个傻担心:一是担心买不到心仪股票(傻博),二是担心抛不出自己持有的股票(杀跌)。
重庆晚报记者 陈富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牛市和熊市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